《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4 01:3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篇:《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地球物理仪器概论

适用专业: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参考书目:

(1)《测井仪器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版,冯启宁主编

(2)《地震勘探仪器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袁子龙主编

一、地球物理勘探部分

说明:本部分共75分,题型划分为填空题20分,问答题40分,计算题15分。

1、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地震勘探对地震勘探仪器的基本要求、地震勘探仪器历史和现状

2、震源:陆上震源、海上震源

3、地震检波器基本原理

4、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前置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去假频的滤波器的作用、多路转换开关、瞬时浮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24位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二、地球物理测井部分

说明:本部分共75分,题型划分为选择题20分,填空题25分,问答题30分。

1、电法测井仪器:电流聚焦(三侧向,双侧向JSC801、Atlas 1229),感应(双感应1503,国产半导体感应);

2、声波测井仪器:国产双发双收;

3、放射性测井仪器:中子(Atlas2435),岩性密度(斯仑贝谢LDT);

4、数控测井地面仪器:CLS3700系统组成,3752SRP,PCM及CTS数据传输;

知识要求:了解上述测井仪器的测量原理,基本组成框图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典型电路的定性分析(暂时不考成像测井仪器的有关内容)。

第二篇:固体地球物理概论报告

固体地球物理概论结课报告

号:20111004124

班级序号:015112

名:张虎

指导教师:胡正旺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地球各层圈结构构造、地球物质的分布及迁移的关系的学科。

地球物理学最早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广义上说,地球物理研究的领域涉及天体物理学、地质构造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海洋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等。狭义上说,地球物理学指的是固体地球物理学,即以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特征与地球运动、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地球内部物质成分及其分布等关系的学科。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又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重力学

地球的形状、重力场的变化、物质密度的变化与分布等等

(2)地磁学

地磁场的分布和变化、地磁场的起源、地磁场的演变等等

(3)地震学

地震发生机制与震源分布、地震波类型与传播、地震预报等等

(4)地热学

地温场的分布和变化、地热源及其分布,地热的传播等等

(5)地电学

地球电磁感应特征和变化、地电结构等等

固体地球物理概论研究思路与方法:(1)、根据地面或空中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地球深部情况;(2)、地球物理方法反演的多解性:正演问题、反演问题、精度问题(3)、地球物理方法的间接性问题(4)、建模与简化:就是以数学公式或数值形式表征地球某种性质或规律,它是对复杂研究客体的合理抽象和简化,从而更能反映客体的内在本质。

(5)、地球物理学初值和边值的约束作用:现在的地球为地球演化提供了一个作为初值(终值)的时间条件,而地面观测又为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提供了一个边界条件。

地球化学与固体地球物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联系与差别,研究思路:(1)在搜集前人的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进行野外调查;

(2)资料及样品的分析、检验;

(3)推理与模式的建立;

(4)模式的验证。

但是,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大多是在野外就采集完成,地球化学则是先在室外采样,回来后再在实验室分析得来。

研究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多为间接法,通过测量电、磁、重力、地震等来间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构造等性质;而地球化学多为直接法,通过对样品化学组成的分析推测地球及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这是最大的差别。但二者都以野外工作为主,再进行室内研究,辅以实验模拟与数字模拟。

四种地球物理场

1、重力

地球重力由两部分组成,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都同时受到地球的引力F和因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惯性离心力C的作用。

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有物体m所受万有引力及物体所受的惯性离心力,两者的矢量合为重力,即

将物体质量去除其所受重力,可得单位质量所受到的重力--重力场。

在地球物理学中所称的重力就是指重力场强度,重力场强度实际上就是重力加速度。

显然,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球形状、内部密度等原因,地球重力是变化的,且总体有随纬度变化的特征。两极处最大,赤道处最小,重力并不总指向地心。

引起地球表面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⑴地球的形状--扁椭球体引力,最大变化达1800mGal;

⑵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最大变化达3400mGal;

⑶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⑷地球表面起伏不平,最大变化达1000mGal以上;

⑸太阳与月球的引力,最大变化达0.3mGal。

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主要为重力仪和扭秤)找出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2、地磁

地磁场磁力线与地面相交的角度随地磁纬度有规律地变化。为了刻画地磁场在地面的特征,通常用一个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即XOY平面与地面相切,原点在地面,z轴指向地心,x轴指向地理北,y轴指向东。地磁场B在各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Z、X、Y,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为H,B与XOY平面的夹角为I,H与x轴的夹角为D。

B--地磁总场(磁感应强度)

H--地磁水平分量

Z--地磁垂直分量

X--地磁北向分量

Y--地磁东向分量

I--地磁倾角

D--地磁偏角

由地壳内的岩石矿物及地质体在基本磁场磁化作用下所产生的磁场,称之为地壳磁场,又称为异常场或磁异常。

地磁偶极子场、大陆磁场和磁异常被称为稳定磁场。稳定磁场主要源于地球内部(占99%),有时也称内部磁场。

地磁的变化主要可分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长期变化主要由地球内部幔核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磁场变化,如磁极漂移、磁极倒转等;短期变化主要由太阳风作用与电离层扰动所引起的变化。

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测等。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锦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油气有关的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等问题。

3、地电

地球电磁场分为大地电场和局部电场。大地电场指的是大范围内的区域电场,与地球内部圈层电性结构有关。局部电场则是由于局部地质造地带物理-化学背景差异形成的,如物质成分的差异,局部电化学作用以及地下水或破碎带等均可形成局部电场。局部电场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可以直接应用,如利用电法勘探寻找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地下水及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稳定性等。

大地电磁场本身存在着长周期变化和短周期的变化。前者难于准确进行记录,周期可长达几

十、几百甚至几千年,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演化有关;而后者(周期一般为一天以内)则与太阳活动有关,它也包括太阳日变化、地电暴、地电脉动等多种类型的变化,短周期变化的电场绝大部分是外源地磁场变化感应的产物。

地电测量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包括有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包括有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等。按工作场所的差别,电法勘探又分为地面电法、坑道和井中电法、航空电法、海洋电法等。

4、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下岩石的突然破裂而引起的大地振动,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周围介质传播。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探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能较准确地测定这些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

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沉船

对落入水底并被淤埋的沉船进行调查,也是考古工作的一个方面。水域工作与陆地考古有很大差别,水面上无任何标志可参考,就更增加了调查的难度。因而,考古调查就需要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如地质雷达技术、声纳技术、电法、磁法及地震勘察和GPS 定位等技术。

本文以作者完成的长江某区域沉船的调查为例,讨论和分析在对水下被掩埋沉船的调查中,考古物探的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及效果评价。

1999年7月及2000年元月,作者完成了长江某河段的沉船调查工作,工区内有木船及金属船,但只有金属船对河道清理工作影响大。因此,查明金属沉船的位置、规模及埋深,就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沉船就材质而言,有金属(铁)船与木船之分;就内部搭载而言,物质类型多样化,有瓷器、木材、金属物等;船体沉入的状态,有搁在河床上(如中山舰)和被淤埋于河床下之差别。根据上述分析,调查金属沉船,投入磁法勘查方式的效果通常最好。因为沉船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磁性差异最明显。不论沉船是搁在河床上,还是淤入河床内,都可以使用磁法勘察技术来发现沉船的位置及提供沉船的埋深及规模大小等所需参数。

原理:一般来说,使用声纳探测可以发现河床面上的凸起物(沉船、礁石);使用地震勘探可以发现淤于河床内的沉船,只是这两种人工场源的勘察方式一般来说必须使仪器探头位于沉船上方才能发现沉船。对于木船的探测,则只有使用地震方法,才能将沉船作为非均匀物体从均匀沉积的河床中识别出来。至于所发现的局部非均匀体是否就是沉船,还要做进一步的工作。当然,如果沉船中装有金属物质,也可以考虑磁法勘察方法,发现磁异常的反映后,再投入地震方法核

实,即投入综合物探方法。利用磁法勘察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及地震勘察精度高的优势,来完成难度较大的勘察任务。

结论:2000年春节之后,即对M2 异常下的沉船打捞,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磁测对沉船位置的确定很准,打捞船到达磁测指定的地点后,第一次打捞就抓住了沉船。派潜水员下去探摸后,确认M2 异常下是一前两后的3 条沉船。目前正在打捞最后一条沉船

一般说来,沿海一带的考古工作会涉及到沉船的调查,在内地出现沉船考古调查的机率很少,但从表(可见,如果含有与周围介质有相当差异的砖砌古墓及遗址被水淹没后,使用磁法勘察,也可以发现其位置所在。对于金属物体,磁法的探测效果是与金属体的埋深与规模成正比的,模型试验表明:0.5米长、直径0.1 米的管状磁性体的有效探测深度为3 米;直径1米的金属壳,壳厚0.01米的有效探测深度为(12米。由理论计算可知50米长的金属沉船的有效探测深度在100-150米(与船型有关),如果木船中装有较多中等磁性的货物,也可在适当的高度上发现其位置。

此外,磁力仪性能的提高,可以满足连续快速数据采集的需要,其工作效率是地面磁测的1-2 倍。因此,磁法勘探作为低投入、高效率、效果好的考古物探技术可以作为水上考古的一种首选方法。经费充足时,在浅水区可以使用地质雷达方法,在深水区可以投入水上地震方法,虽然投入这两种方法的费用要高,但对目标物的探测精度要高于磁法勘察。因此,在工作时,先使用磁法普查,发现异常后,再在异常区投入探地雷达或水上地震方法进行详查,是值得推荐的最优化。

总结

学习了本课程后,在研究地球岩石或地质体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有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前学习地球化学,一直从岩石的各种元素丰度、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及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研究某些岩石或地质体的成因,是一种直接法,往往需要采集样品直接测量,而地球物理通过测量岩石或地质体的电、磁、热、重力等性质推断岩石或地质体的成分,进而对其的形成与演化作推测,创建地球物理模型,反演其形成过程,是一种间接法,对于一些隐伏的地质体或某些物体有比较好的效果,且对测量的物体无损伤(在考古、寻找沉船方面应用比较广泛)。总之,通过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这两门工具,我对地球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老师理论方面讲的比较多,但对于像我这种地质方面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多讲些地球物理在地质上的实际应用及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在研究地球科学时的联系与区别。最后,谢谢老师一直以来认真负责的教导!

第三篇:《概论》考试大纲及答案

毛邓三概论A1复习大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主要内容。

答: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设社会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答: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会越

1走越宽广。

4.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

主义的经济纲领。

答: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革命基本的动力是中国无产阶级。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

族工商业。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时期总路线: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6.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世界和平就越有利。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政策的基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发展战略:旧三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倍,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前进。新三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时候专业国家。

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实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1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我国已经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何做到不断提高开放型

答:观点:第一: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方法: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1.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五中全会精神。

答:时间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地点是北京。

精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篇:《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2012级 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出卷负责人 :龚绍方

一、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时间为两小时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旅游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讲,使学生弄懂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了解旅游活动,认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问题,对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旅游的概念旅游构成与类型

基本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般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2、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掌握:现代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发展

基本掌握:世界近代旅游的产生

了解掌握:中外古代旅行

3、第三章旅游主体——旅游者

重点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

基本掌握:各类旅游者的特点

了解掌握: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和需要心理

4、第四章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评价

基本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

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

5、第五章 旅游业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基本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业的作用

了解掌握:旅游交通、产品、娱乐和购物

6、第六章 旅游组织

重点掌握:旅游组织类型及其功能、中国旅游组织

基本掌握:国际性旅游组织

7、第七章 旅游市场

重点掌握:旅游市场概念、旅游市场的划分

基本掌握: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旅游客源市场

了解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8、第八章旅游活动的影响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影响

基本掌握:旅游业的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社会文化的保护

四、试题类型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

A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

B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B卷可能是补考卷}

第五篇:《税收概论》考试大纲

《税收概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税务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税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税法及税收的相关理论,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税收征收管理、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不慌不忙 诉讼等知识。本课程为以后学习税法、纳税筹划、税务代理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重

本课程重点为税收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考试内容为:税法与税收的概念及关系,税收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税收原则,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税法的调整对象及作用,税法的类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效力与税法解释,税法原则;税收征收管理,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等。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基本概念25%,基本原理40%,分析20%,计算2%,综合应用13%。

三、考试方法:

本课程考试方法为闭卷。

四、试题类型:

本课程期末试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填空题;

2、选择题(单项、多项);

3、解释题;

4、判断题;

5、简答题。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下载《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物理仪器概论》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s概论考试大纲(精选5篇)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编写日期:2013 年 9月 10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专业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

    804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大纲)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13年硕士生入学初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招生专业代码:085213 招生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804 考试科目名称:土木工程概论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卷......

    889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考试大纲

    “889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考试大纲1. 环境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 环境艺术设计的涵义与基本要素 3. 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与表现方式 4. 人居环境科学释义 5. 道萨迪亚斯“人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

    园艺学概论考试大纲(共5篇)

    《园艺学概论》课程考核说明 (2001年1 月22 日审定) 本考核说明是以“园艺学概论”为依据拟定的,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该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由......

    2014年广州大学《企业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企业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工商管理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企业管理概论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为其他......

    上海海事大学考试大纲概论

    《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1. 中文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tse-tu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

    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考试大纲总结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二、考试方式 (一)考试方法:笔试,闭卷,满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及分数比例 解释名词题:15%;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