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农大845园艺概论考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
《园艺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园艺概论考试是为招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园艺学素质,包括对园艺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园艺产品采后科学等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园艺概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20分左右。
(二)填空题:占总分的30分左右。
(三)选择题:占总分的30分左右。
(四)问答题:占总分的60分左右。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与分类
考试内容
园艺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园艺学分类法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植物学分类的基本知识:主要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方法植物界的类群物种的概念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重要园艺植物的分类地位资源概况分布主要形态要特征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物种、品种的概念与差异。
2.理解并掌握植物学分类法与园艺学分类的概念与差异。
3.了解重要园艺植物在分类学中的地位及其种质资源情况。
(二)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考试内容
园艺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功能:根系茎和芽花和花序果实种子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生命周期 年生长周期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地形地势污染
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同化器官与贮藏器官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各主要器官概念及功能。
2.了解果实的形成的基本过程。
3.了解和区分园艺植物的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
4.理解和掌握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理解和掌握园艺植物各器官之间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
(三)园艺植物品种改良
考试内容
品种的概念品种改良的目标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的类别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选择育种的概念和分类育种的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以上基本概念。
2.理解和掌握以上主要品种改良方法的特点、内容和作用。
(四)园艺植物的繁殖
考试内容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的概念和原理无性繁殖的概念和原理无性繁殖方法种子繁殖的特点与应用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育苗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和主要繁殖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和掌握嫁接的原理和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3.理解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五)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
考试内容
种植制度的概念主要的种植方式连作的概念 轮作的概念园艺植物的定植概念和过程土壤管理的的概念、目的和内容施肥的概念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营养诊断肥料分类施肥技术主要施肥方法灌溉量的确定和灌溉方法土壤水分过多时影响及其控制措施植株调整与管理整形的概念果树与观赏树木的树形及其整形过程修剪的概念修剪时期、方法和程度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技术植物病害及其防治主要虫害的类虫害主要是防治原则和方法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以上基本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园艺植物的主要种植方式及其作用。
3.掌握园艺植物定植的过程。
4.掌握土壤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5.理解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理解和掌握植株调整与管理的主要技术。
7.理解病虫害主要是防治原则和方法。
(六)园艺植物设施栽培
考试内容
设施栽培的概念和目的设施类型设施栽培的类型
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温室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了解和掌握无土栽培的类型、特点。
3.了解设施栽培中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七)采收和采后处理
考试内容
园艺产品采收时期和方法的确定园艺产品采后的变化 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考试要求
1.理解采收期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2.理解和掌握园艺产品在采后的主要生命活动特征和规律。
3.理解和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的成熟与衰老机制及其控制措施。
(八)生物技术在园艺上的应用
考试内容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概念生物技术在园艺上主要作用和应用领域。
考试要求
1.理解组织培养在离体无性繁殖的原理和作用。
2.了解离体培养脱毒作用和意义。
3.了解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园艺植物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第二篇:《概论》考试大纲及答案
毛邓三概论A1复习大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主要内容。
答: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设社会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答: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会越
1走越宽广。
4.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
主义的经济纲领。
答: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革命基本的动力是中国无产阶级。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
族工商业。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时期总路线: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6.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世界和平就越有利。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政策的基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发展战略:旧三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倍,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前进。新三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时候专业国家。
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实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1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我国已经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何做到不断提高开放型
答:观点:第一: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方法: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1.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五中全会精神。
答:时间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地点是北京。
精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篇:《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2012级 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出卷负责人 :龚绍方
一、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时间为两小时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旅游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讲,使学生弄懂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了解旅游活动,认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问题,对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旅游的概念旅游构成与类型
基本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般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2、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掌握:现代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发展
基本掌握:世界近代旅游的产生
了解掌握:中外古代旅行
3、第三章旅游主体——旅游者
重点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
基本掌握:各类旅游者的特点
了解掌握: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和需要心理
4、第四章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评价
基本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
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
5、第五章 旅游业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基本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业的作用
了解掌握:旅游交通、产品、娱乐和购物
6、第六章 旅游组织
重点掌握:旅游组织类型及其功能、中国旅游组织
基本掌握:国际性旅游组织
7、第七章 旅游市场
重点掌握:旅游市场概念、旅游市场的划分
基本掌握: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旅游客源市场
了解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8、第八章旅游活动的影响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影响
基本掌握:旅游业的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社会文化的保护
四、试题类型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
A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
B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B卷可能是补考卷}
第四篇:湖南农大2011考研园艺植物学
2011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园艺植物学 830
适用专业:观赏园艺、药用植物资源工程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胞间层2.有丝分裂
3.细胞程序性死亡4.种子寿命
5.雄性不育6.品种
7.切花8.阴性花卉
9.品种退化10.季相
二、简答题(共计7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传递细胞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2.简述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3.简述旱生和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
4.影响园艺产品采后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5.嫁接繁殖有何特点?影响成活的因素有哪些?
6.树木栽植成活的关键是什么?它与哪些技术环节和因素相关?
7.园艺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有何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问答题(共计50分,第1、2小题每题15分,第3小题20分)
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2.试述禾本科植物茎节间的结构特征。
3.你是怎么理解园艺植物保护的?如果你是一个桔园管理者,你将通过运用哪些措施来确保获得无污染、无公害、丰产、优质的产品?
共1页第1页
第五篇:华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病理复习提纲
园艺植物病理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
1.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与其它伤害的区别、病理程序、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病状、病症、坏死性病状、抑制性病状、促进性病状。
2.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田间发病特点和症状特点、3.真菌的生活史,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在病害中的作用,真菌各个亚门的主要特征,真菌病害的症状特征
4.病毒病害的症状特征、传播(传染)方式、防治对策;持久性病毒、非持久性病毒;花叶类型病毒病,黄化类型病毒病。
5.细菌病害的症状特征、传播方式、有效防治药剂、诊断方法
6.线虫病害的症状特征、传播方式、有效防治药剂、诊断方法
7.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专性寄生物、非专性寄生物;植物的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传播方式、初次侵染、再次侵染,多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8.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病害的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原理、化学防治原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优缺点
9.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有效药剂,防治炭疽病和其它叶斑病的有效药剂,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有效药剂。
综合思考题
1.为什么侵染性病害会年复一年地循环发生?怎样防治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2.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根据这些原理制定防治措施?
3.为什么抗病品种的抗病性可能会丧失?怎样预防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
4.为什么制定病害防治措施前要确诊病原和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
5.怎样鉴别营养病害与病毒病害?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
6.为什么防治植物病害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导致植物药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预防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8.怎样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
9.柯赫氏原则有和作用与意义?叙述柯赫氏原则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