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农村党员电教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农村党员电教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党员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直接用于党员教育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是新时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在农村普及传播科技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对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我市当前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多
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观为:
一是认识存在偏差,工作开展难。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电化教育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基层党委的主要领导片面地把经济工作看成是必须抓好的硬指标、硬任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把党员电化教育看成是可抓可不抓的软指标、软任务,尤其是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作为党员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既花钱却又不能马上见效,因而无暇顾及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和指导。
二是电教干部素质不高,组织播放收看难。一方面大多数播放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杂,配合中心工作多,忙自己业务的时间少,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影响了播放收看工作;另一方面电教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对电教工作的要求,还有的责任心不强,推一推动一动。尤其是部分村级电教员在运用电教工具授课过程的中,把握不住要领,播放收看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播放内容与实际不符,电教成果转化难。当前农村党员电化教育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党员,轻群众;重党建,轻科技;重播放,轻效果。播放工作中普遍存在与实际结合不够的问题,即灌输传统政治理论、简单反映先进事迹的多,介绍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少;题材的选材上时过境迁的多,切合党员思想实际的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和研究新形势下党员电教工作的特点,仅仅只是为干工作而干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播放的目的在于将播放的具体内容落到实处,化做指导和促进工作的具体实践。
四是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保养难。党员电化教育具有对设备的依赖性,购买电教设备投资大,每年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片源、维修和不断更新设备。但在很多乡村,由于技术力量缺乏,存在设备使用和保养上的不当,造成电教设备过早损坏,使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当前,农村党员电教工作正处于纵深发展阶段,要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努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村党组织要站在保证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利实施的高度,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做文章。乡村两级党组织的“一把手”要对电教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电教出凝聚力、电教出战斗力、电教出生产的意识,将其提到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带头抓点带片立项目,而且要把目光聚集在基层第一线,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
二、提高素质,强化播放。播放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播放收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电教人员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从事电教的干部进行培训,可以采取脱产进修、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要规范播放收看工作程序,制定完善播放收看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播放收看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播放收看方式,做到党员电教内容、人员、效果三落实。实行电化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工作勤恳敬业的电教人员,党组织要做好他们的后盾,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工作排忧解难;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电教人员给予重用;对那些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电教人员给予重奖。
三、树立目标,形成合力。党员电教不仅要对党员进行教育,同时还要担负起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群众进行引导的责任。要打破“部门性”抓电教的意识,确立“全局性”办电教的格局,构筑新时期大电教的框架,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要始终把党员电教工作置于党建、经济工作的大局中考虑,置于是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来衡量,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创机关报,从而发挥好电教合力的宣传教育作用,充分体现电教出理念、电教出方法、电教出思想、电教出生产力的作用,真正发挥出电教工作的应有效用。
四、加大投入,增强实效。实践证明党员电化教育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基层党员开展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各级党委必须以战略眼光抓好这一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党员电化教育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在教材供给方面,要由主观随意性向需求性转变,从实际出发,把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脉搏,做到有的放矢;要配合形势和时事政治的需要,围绕党的中心和工作重点开展;适时推荐、快速复制、及时下发,充分发挥县电教机构和县、乡、村三级片库的作用。切实解决以往在播放过程中出现的时效性差的问题,同时为广大农牧民科技致富开辟道路。
第二篇:关于我市农村党员纯洁性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农村党员纯洁性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55%的党员在农村,农村党员纯洁性状况,维系着党组织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工作状况,对全市影响重大,事关基本现代化事业的进程。面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形势、新任务,重新审视农村党员的纯洁性问题,寻找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新的空间和舞台,探索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形式、新方法极有必要。鉴于此,本课题组专门对农村党员纯洁性状况实施了调查,现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现实地、具体地看待农村党员的纯洁性问题:我市农村党员的主流是好的 本次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看待农村党员纯洁性问题的视角正确与否,决定其结论能否客观和公正。辩证地看待新时期农村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十分重要。一方面,党对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内容、形式及其要求,总是随着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另一方面,农村党员保持纯洁性、体现先进性也是具体实在的,与时俱进的。他们保持纯洁性、发挥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离不开客观环境与历史条件,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看农村党员纯洁与否,不能简单地、抽象地看某一个侧面,必须用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革命年代农村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主要体现在革命立场坚定,热情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怕流血牺牲;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党员纯洁性、先进性更多地体现在响应党的号召,解放思想,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看到一些党员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否定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这不是客观科学的态度。就业方式多样化后,不同岗位的党员体现纯洁性、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以私营业主党员和务工党员为例,他们在务工的岗位上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同时也为企业、为当地、乃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对于家乡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客观上因事务的繁忙或人在异乡关心不够,做得少些。如果不加分析就说这些党员只顾自己致富,没有能够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党从来不反对党员的个人利益,不要求她的党员成为苦行僧。江泽民同志说过:“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合法利益原则,肯定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可以获得与其劳动等价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获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荣,因其反映了党员对社会的贡献。强调党员自觉奉献与给予党员付出实际劳动的合理报酬应该是一致的,不能把党员在付出劳动后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党员多付出劳动多拿报酬片面理解成其思想觉悟低,没有奉献精神,缺乏纯洁性、先进性。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本次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始终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探索新途径、开拓新载体,农村党员纯洁性、先进性得到了社会和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党员纯洁首先是思想上的纯洁。抽样调查显示,当前70%以上的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群众是认可的。总体上说,广大农村党员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拥护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社会不正之风和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思想观念能与时俱进,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推进而不断修正,与时代同步伐,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守旧,不僵化。在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能带领群众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先进性是纯洁性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我市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党员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带头致富,还积极充当经纪人、中介人,牵线搭桥,引导农民群众走致富道路。我市丁堰镇就有20多名农村党员加入了经纪人队伍的行列。堰南村党员陈国平,既是生猪养殖大户又是农副产品经纪人,他带领周边的10多户村民搞立体养殖、饲料加工。在其引导下,近年来堰南村周边220多户村民饲养生猪10000多头,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红桥村党员袁如海、刘光华等从事零布加工,把生产由原来的棉涤分拣、色系分类延伸到开花粉碎,逐步发展壮大,村民在他们的带动下零布加工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50多家,已经成为红桥村的特色产业。雪岸镇万富社区的养兔能手仲从兰同志,“致富不忘家乡人”,在她的带动及指导下,本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百二十多户农户走上了养兔致富的道路,于2008年成立了以星星兔场为主体的兔业农民合作社。她不仅积极邀请扬大教授到本村开展养兔培训,提高养兔户的养殖水平,而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极大地保护了兔农的经济效益……在城乡一体化、旧村改造等工作当中,农村党员能带头宣传政策、参与建设,在群众中树立了榜样,消除了群众对党员的一些负面看法,密切了党群关系。
3.热心于公益事业。党员纯洁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我市一些党员致富能手,能牢记立党为公的宗旨,讲求社会公德,心中始终装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助孤帮残,扶贫济困,修桥补路等公益活动,得到群众好的口碑。丁堰镇红桥村徐宣安同志不仅成功引进了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如皋市润农果蔬合作社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成立了如皋市润农果蔬合作社和如皋市添彩服装有限公司,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还在该村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站、4座垃圾中转站和221个垃圾收集池,形成8-10户共用1个垃圾收集池,使得保洁员垃圾收集有去处,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有效保护了村庄的环境和生态。成功创建了“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雪岸镇雪岸社区的党员致富标兵冒乃忠同志,在致力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几年来,他利用企业的盈利积极反哺家乡,帮户抚村,踊跃参与社区的公路建设、扶贫济困、奖学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4.自觉地依法遵章行事。党员纯洁的起点是遵章守法。在近几年来的多轮农村普法宣传之后,农村党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务农党员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令行禁止;务工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厂规厂纪;私营业主党员、个体户党员和中介组织的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在各项事务的处理或矛盾纠纷的协调中,党员干部能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以往那种办事的随意性、主观性明显减少。
5.积极参与协调工作中的矛盾。关键时刻的表现是党员纯洁与否的试金石。在工作矛盾冲突发生时,大部分农村党员立场鲜明,冲锋在前,积极应对。对于妥善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稳定民众心态,维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现时期,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党员功不可没。
二、站在时代要求的高度看待农村党员的纯洁性:一些农村党员的纯洁性有所退化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处于转型时期的农村党员总体上积极向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勇于奉献,主流是好的。但是必须正视的是,进入新时期,由于社会组织、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迷惑,以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的诱惑,使得一部分农村党员的纯洁性确实有所退化。
(一)农村党员纯洁性退化的表现:
1.部分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有所异化。调查显示,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有信心的占70.7%,有所怀疑的占16.2%,没有信心的占4.1%。这说明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在部分农村党员中有一定程度地存在。综分析调查资料可以看出,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突出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缺乏信仰。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实践有差距,甚至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二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摸不着,看不见,能否实现难以说清。三是对政治理论缺乏应有的热情。有的农村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较差,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的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问题;有的缺乏联系实际刻苦学习的精神,理论素质不高;有的虽然不会对现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但也不能自觉地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上有困惑。四是对人生缺乏远大的目标追求。少数农村党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财大才能气粗”,权力是硬的,理想是空的,理论是虚的,金钱是实的,热衷追求眼前利益,什么理想信念、长远目标、全局观点都觉得无所谓。
2.一些农村党员角色错位,宗旨观念逐渐淡化。从座谈调查来看,有25%的人认为,当前部分农村党员的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出现错位。一些党员责任感、使命感欠缺,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抛在脑后,过分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对群众利益和疾苦漠不关心,甚至为一已之私与群众争长道短。还有个别党员为民理念扭曲,把党员看成是一种高于群众的特殊身份,把村民付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谋私的工具。少数农村党员功利思想抬头,不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对上级方针、政策执行不及时不彻底,敷衍搪塞、被动应付。在工作中只唯上,不唯实,存在着“有令不行、办事拖拉、吃拿卡要、态度刁蛮”等现象。
3.部分农村党员安于现状,开拓进取精神有所退化。调查中大家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城乡面貌改变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于是一部分农村党员自我感觉满足,与一些发展慢的地区比较感到自我陶醉,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反应有些迟钝,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有所消退,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抢抓机遇、再创新业的睿智与锐气。有些年纪较大的农村党员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工作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有的往往把自己的际遇看成是“命中注定”,向唯心论、宿命论屈服,相信迷信,以致出现进庙烧香拜佛的现象;还有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对上级分配的任务推三拖四,做群众的尾巴,严重损害了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4.少数农村党员利己主义抬头,自身利益观念明显强化。集中表现在一些党员的三种不同心态上:一是趋利心态。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对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失去热情。不是带领群众致富,而是一心打自己的小算盘,只顾自己发展,对农村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个别农村党员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不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甚至连应缴纳的税费也企图偷逃,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二是趋名心态。一些得益于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而富裕起来的党员,抛却党和政府先富带后富的要求,一味追求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荣誉。三是趋安心态。部分党员信奉“自扫门前雪”,做好好先生,生怕得罪人。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什么也不管、不问,组织开会决定重大事项,人云也云,缺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感与凛然正气。
(二)农村党员纯洁性退化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党员的信仰出现危机。
当前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农村党员和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致富的道路上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部分农村党员的信仰动摇、党性淡化、纯洁性退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物质利益产生了矛盾,诱发了一些思想不过硬、意志薄弱的农村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诱发了一些农村党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使一些党员纪律观念淡化,出现“有利争着干,无利懒着干,不利顶着干”的现象。市场经济等价交换性,使一些农村党员将这一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使党的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色彩。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农村党员干部经不起腐朽思想的侵蚀,价值观念发生倾斜,追求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走入了歧途。
2.权利与义务的反差挫伤了农村党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一些党员认为,过去入党光荣、实惠,当兵、招工、转干样样优先,而现在只有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才想到党员。如计划生育、殡葬改革、防灾救灾等需要带头时才想到党员;群众集体上访需要劝阻时才想到党员。现实生活中党员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反差很大,弱化了农村党员入党的积极性和自豪感,致使一些党员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入党无用”、“入党吃亏”、“入党不自由”。因此,他们不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等一般情况下都发放误工费,而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到会人数很难达到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见在农村把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一种有偿活动对待的不是个别党员。
3.农村党员队伍家族化、宗族化现象,干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有些农村党员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团,用人做事不出于公心,搞亲亲疏疏,千方百计为小团体谋取利益,不惜损害其他党员的利益。一些农村党员大局意识淡化,利用自己的威信充当家族、宗族利益的代言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当中,个别地方存在不顾党的选人用人标准,从自己或宗族、家族的利益出发,为了自己当选或选出自己的人,采取许愿、诽谤对手、替多人投票等不良现象;选举结果不满意,则拉拢家族、宗族的党员群众与村“两委”作对,致使新班子难以开展工作。有的地方,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等大局利益损害到家族、宗族的利益时,一些党员置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政策于不顾,和群众一起甚至组织群众阻挠开工、搞集体上访。这些宗族派性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团结,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也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4.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影响了纯洁性的保持和先进性的发挥。
我市共有农村党员36530名,其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57.1%,初中以下学历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59.4%。丁堰镇现有党员2539名,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1331名,占党员总数的52%;文盲党员165名,小学学历党员585名,初中学历党员791名;初中以下学历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61%。雪岸镇现有党员1642名,35岁以下党员227名,仅占党员总数的13.8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党员17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11.1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883名,占党员总数的57.26%。可见,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老党员的政治素质较好,但是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意识,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加快发展缺乏技能,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的现象,既制约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的发挥,也影响到农村党员的形象。
5.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农村党员的纯洁性的退化。
不少农村党支部不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有些支部虽能坚持搞一些党组织活动,但由于党务工作者队伍比较薄弱,党务干部身兼多职,工作精力分散,工作不到位,致使党组织活动多数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少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存在着以读报代替党课、以布置行政工作代替党组织活动的现象。每年民主评议党员也往往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党内生活缺乏思想性和原则性。由于党组织生活贫乏单调,农村党员教育不力、管理涣散,客观上弱化了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逐渐以普通群众的标准来衡量和认可自身的言行,甚至放任自己使自己落后于普通群众。
三、围绕新时期的目标任务看待农村党员的纯洁性:加强农村党员纯洁性建设极为迫切
目前,全市上下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战略定位,兴起了全力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的热潮。加强农村党员纯洁性建设,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提高农村党员纯洁性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服务本领,使之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为此,必须从强化教育引导、改善队伍结构、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只有大力提升党员的素质,党的农村工作才能蓬勃发展。一要加强思想教育。要根据新时期农村党员工作和生活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宗旨意识教育,宣传好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常抓农村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二要加强技能培训。部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偏弱、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关键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技术技能。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应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侧重于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在提高致富本领上下功夫;要打破常规的“说教式”培训,大力推行结对帮扶学、参观启发学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要不断引进通俗易懂的农村文化科技教材,引导党员自学。同时,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党员学习教育阵地条件简陋等问题,要进一步规范资金列支渠道、拨款方法,解决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二是激活源头,改善结构。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要从“源头”入手。发展党员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要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农村党员队伍。首先,要拓宽发展党员的渠道。可以通过群众举荐、组织推荐与本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党员。要把技术能手、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科技示范户、乡土人才、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青年推荐出来,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其次,对纳入信息库的入党积极分子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分类培养、锻炼,促其尽快成才。再次,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严格落实“四不批”制度,即手续不全的不批、问题不清的不批、政审不合格的不批、不经过一年以上考察的不批。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党员发展的标准,杜绝宗派关系对发展党员的影响,防止“近亲繁殖”,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一要建立评价约束机制。当前,要建立好“保纯”评价体系,促使党员保持纯洁、争当先锋。并以此为抓手,促使农村党员当好表率,创建一流业绩。农村党员保纯评价体系可包括四大内容,每一大项可细分为三个具体指标,分别量化为不同的分值。其体系指标的内容包括:一是争当思想纯洁的表率。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进步、学习认真;二是争当作风纯洁的表率。做到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廉洁自律;三是争当工作一流的表率。做到质量创优、爱岗敬业、服务热情;四是争当引领群众的表率。做到率先垂范、团结协作、联系群众。党员纯洁性评价可按季进行,在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的基础上,支部进行考评。评价体系实行百分制计分,三项内容各占一定比例。农村党员对照自评表,逐项实事求是自我打分,并填写得分与扣分原因,记入党员记事手册。党支部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公示。对排列末位且低于一定分数以下的党员,本人要写出书面整改措施,支部要建立“重点党员教育跟踪制度”,实施跟踪管理。二要完善党组织活动制度。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制度,给党员创造参与村级管理的机会,提供发表意见的场所,增强他们的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要健全相关保障机制。要逐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保障和待遇,加强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扶持,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和入党“吸引力”;要大力表彰、树立优秀典型,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四要建立从严治党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明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规范处置程序。对问题不大并已认识错误的,要加强教育促其改正;对意志衰退,教育不改,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要劝其退党。
(课题组成员:薛洪、张筱悦、张同生、石海波、王建华,执笔人:薛洪)
第三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几年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我镇共有农村党员1120人,通过调查表明,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8.6%,但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1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镇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已经致富,但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有35%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无职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无职党员虽说不是很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埋头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
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臵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用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
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各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
中共仲巴县委组织部
我县作为纯牧区,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气候差,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县组织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通过组织座谈、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现有党支部(党总支)102个,党员1380名。近年来,我县组织部严格按照地委组织部的要求,积极结合我县实际,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我县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现阶段我县党员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支部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全县多数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为大中专文化程度,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多为小学文化程度。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乡、村党支部班子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特别是缺乏现代畜牧知识,“靠天吃饭”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创新。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四是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不强。在思想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连最起码的上下班制度都难以坚持。
2、因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乡、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我县为牧业大县,经济结构单调,收入渠道狭窄。多数乡镇村经费依靠地、县下拨。一些乡、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部分乡、村集体经济往往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而无法发展壮大。由于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经济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乡、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县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函授、培训、自学,增加了科技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但是还往往存在于理论上,没有将理论与我县实际相结合,还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村党员干部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搞多种经营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在致富路上,也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牧民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我县党员中,牧民党员977名,占70%,其中40岁以上的占7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1.5%。因此,他们严重影响了我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对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缺乏了解,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二是觉悟上有差距。由于素质低,他们往往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对集体活动也很不热心、不参与,特别是孩子入学受教育方面;还有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有的拒绝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大党员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一是要继续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文化成果,要高标准、严要求,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要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通,要一改过去的“本本主义”,同时,要组织学习好现代农牧、市场经济、干部管理等知识,并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制定、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要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乡、村基层干部组织培训,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要先考虑基层乡、村党员干部及组织观念强、能够虚心主动学习,愿意提高的党员干部,严禁一些以培训为借口而下地区游玩的党员干部。四是要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在做好过去集中授课、组织座谈、经验交流等的基础上,要加大基层调研实践、学习参观力度等。
2、加强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配强乡、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乡、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乡、村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党员干部,要重点加以培养。四是在选、配乡村支部班子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同时要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想干事、能干事、规矩干、干实事”的四干精神。
3、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出差出门要请假,回来要销假,要做到出入有底;二是各乡镇、县直机关各负责人,要定期向县委组织部上报单位干部职工的考勤情况,县委组织部要坚持定期公开全县党员干部考勤情况;三是县委组织部要时不时对全县干部进行抽查,发现无故缺勤的,要严格批评,进行全县通报,限期整改;四是要健全考核、评优、推荐机制。在考核、评优、推荐工作中,要加大出勤情况所占比例,对于全年全勤者,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思想。
4、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现在基层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要进一步改变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三是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要大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体现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宗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乡、村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要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5、大力发展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要树立发展农牧区经济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无功是过”的责任感,要积极改变我县现有产业结构,大力寻求新的致富路子,要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将农牧区经济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坚持牧业主产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从而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为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在寻求上级支持的同时,要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农牧民集资、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加强县、乡、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变我县的基础条件,为农牧民增收提高基础保障。
本文罗列的一些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第五篇: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市委政法委夏阳
近年来,笔者在农村开展帮扶工作的过程中,看到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但也发现部分农村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党员老龄化的突出问题。以笔者在帮扶工作中联系的某村情况为例:该村共有321户,人口1031人,该村党员共27名占人口数的2.62%,其中50岁以上的党员20名占总数的74.07%。农村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是不符合党组织发展要求的,将造成党员结构不合理,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贯彻,也不利于农村地区社情民意的通达和党群关系的融洽,更不利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党在农村地区执政地位的巩固。对此笔者经调查和思考得出如下认识:
一、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产生原因:
1、从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看:一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经营自主,来去自由,对村级组织的依赖明显降低,村级组织对农民的管理范围、内容也相对缩小或减少。二是城乡二元化加剧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当前农村中有干劲、有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多(如该村有近90%的男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吸收这类人员入党难度很大,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后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很难跟上。农村党支部对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许多长期外出务工党员的权利、义务也难以体现。(如该村党员中外出务工经商的有5名占总数的18.52%,2名预备党员中就有1名因长期外 1
出无法考查转正)
2、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不适应来看: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办法不够多。有的村支部书记认为农村经济转型后,农民各种各的田,各管各的事,看不出党外群众哪位先进与不先进。有的片面强调当前农民申请入党人数少,难以找到入党积极分子。二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民主工作开展得不好,少数农民群众的正当诉求通过向组织反映、上访等正当方式却解决不了问题,激化了矛盾,使部分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下降。有的村党组织要求党员尽义务多,讲权利少,一些重事、难事要党员带头,却对党员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不关心,对党员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不重视,对党员应享有的权利不落实,这样既挫伤了一些党员的积极性,也使部分党外群众觉得“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组织,不加入为好”。
二、针对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想法
笔者认为当前部分农村存在的党员老龄化问题主要是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造成的。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转变认识、创新机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将农民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把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把党员培养成先锋模范,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此笔者认为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党员老龄化问题:
1、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任,首当其冲地落在农村
党组织和农民党员的肩上,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党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宏观指导,给基层党支部制定符合实际的党建目标和任务,从而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保证发展党员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一要突出培养重点。基层党组织要经常指导同级团组织开展工作,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吸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要注重从率先致富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注重从有文化的优秀男女青年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等比例结构。对青年人的进步要求,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工作,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加深对党的了解,积极靠拢党组织,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不能坐等青年主动找上门。
二要保证党员质量。党的战斗力强弱,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也取决于党员的质量。体现先进性是成为党员基本要求,我们强调要从“能人”中培养党员,但决不是以所谓的“能人”标准或其他标准来替代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在发展党员时还要从是否关心群众疾苦、是否愿为广大群众服务、能否代表广大群众意愿等多方面考查,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保证吸收的每一位党员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模范。
三要扩大群众参与。扩大农民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新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深入开展联名推荐工作,由党员和群众按照
规定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向村党支部推荐,党支部把推荐票的多少作为确定教育引导对象的重要参考。要通过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情况实行公示、公议等措施及早了解发现考查对象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新发展党员的先进性。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我们的党是一个吸收先进分子的组织,从而提高党员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度。
2、完善党内民主,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展党员靠的不是强制力,而是一种吸引力。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经济上需要由党员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在政治上还要有党员来代表他们的正当意愿。因此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必须要形成开放式的工作理念,改变过去垂直化、内部化、封闭化的管理方式,通过扩大基层党内民主,让广大农民党员能通过党组织有序参与到农村社会管理活动中去。
一是要确保障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各项权利。在各项党内活动中党员能按照组织程序落实 “三先”(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让每个党员切实感到自已的权利不是写在书上的、挂在嘴上的,他们的意见能受到重视,权利能得到保障。还可以通过扩大各级农民党员特别是普通党员在党代会、人代会中的比例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发言权。要通过强调党员的代言作用,充分反映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到党员是农民的贴心人和代言人,党组织是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二是要通过党内民主带动村民民主自治的深化,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凡是重大事项,先在党支部讨论,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群众就能放得下心。基层党组织干部要多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
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尊重群众创造,尊重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三是广泛开展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可以按村务监督、公共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设置岗位,鼓励“无职党员”在这些岗位上义务为“三农”服务。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农村党员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效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监督各项农村具体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是要在党内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党员奉献多,对其关爱少的状况。要从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保障党员政治权利、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入手,不断强化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报效心理。对一些存在特殊困难的党员,党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给予救济和帮扶。
3、上下齐动、创新机制,探索加强农村党建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而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村级党组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造和积累经验,还需要上级党委和各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一是上级党组织要大力提倡干部深入基层的工作方法,了解和掌握农村的实际情况。下基层的同志不能搞走马观花,要切实加深对农村社情民意的了解,增进同农民的感情,提高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理清思路、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协助农村干部搞好党的建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是可以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将“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延伸,打破传统的按乡村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做法,试点建立以产业基地、行业协会、劳务输出群体为依托的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通过更为灵活体制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是应当在城市中普遍建立流动党员支部。从目前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仍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存在,农村人员流动性增大仍是大趋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由农村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并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个情况城市地区应当主动应对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挑战,按照 “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依托相关职能部门,投入人力和物力,在建筑业、工厂等流动农民和农民党员集中的行业建立党支部,通过这种方式既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流动党员行使权利和义务有了组织依托,也极大的增强了党组织对普通流动农民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城镇建立起来的流动党支部针对性的培训、引导、组织那些学有所专、技有所精、业有所成的农民党员回原籍创业,带动原籍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从而达到城乡的良性互动。笔者认为这将是今后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体现,应当大力在城镇地区推行流动党支部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