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古发掘协议书
合同编号:(2013)考第号
西安市配合基建工程 考古发掘协议书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签订时间:二○一三年月日
西安市配合基建工程考古发掘协议书
甲方:
乙方: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国家文物局[90]248号文件、西安市人民政府[2012]02号文件等法律
及相关文件的规定与指导精神,基建项目中
考古发掘工作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承担。经双方充分协商,就该项目中考古发掘事宜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责任:
1、考古发掘工作进行前,甲方应与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排除
可能干扰发掘工作的各种人为因素,以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顺
利进行。
2、考古发掘的土方由甲方承担。甲方根据现场需要配备民工,并
派出专人进行管理,对发掘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支
护、加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考古发掘结束后如需
回填,土方回填工作由甲方负责。
3、甲方土方开挖人员必须听从乙方人员指挥,如因甲方人员不听
指挥或自身不慎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由甲方负责
4、发掘现场的文物安全由甲方负责。甲方必须设置专职保安,搭
建安全看护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确
保工地现场文物与人身安全。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必须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
施工,科学发掘,精确记录,确保发掘质量。田野考古工作
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向甲方出具考古工作报告书。
2、发掘过程中,乙方应与甲方积极合作,合理安排,尽量缩短
工期、降低成本,把对甲方基建工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乙方有责任对发掘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如发现情
况立即告知甲方,如因乙方工作指导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如
塌方等),其责任由乙方负责。
三、发掘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计有
效工作日个。如遇不可抗拒因素,工期顺延。
四、发掘费用与付款方式:
1、取费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国家计委、财政部、文物局颁发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
定额管理办法》([90]文物字第248号)规定,结合西安地
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取费标准,收取发掘费用。
2、取费标准与发掘费用:该项目共发掘古墓葬座,每座
元。共计费用整(¥)。
3、付款方式:付款采用银行转帐方式,合同签订之后七个工作
日内,甲方按上述价款一次性付给乙方全部发掘费用,甲方
转账前乙方向甲方提供“西安市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乙方开户行及帐号如下: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102007336860
中行西安市长安路支行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捌份,甲乙双方各持肆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负责人:
负责人:二〇一三年日月
第二篇:考古发掘管理办法
考古发掘管理办法
(国家文物局 1998年第2号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考古发掘管理工作,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所进行的一切考古发掘和水下考古活动。
第三条 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全国考古发掘工作,一切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章 资格审定
第四条考古发掘实行团体和个人领队负责制。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单位可申请考古发掘项目,具有考古发掘领队资格的个人经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单位指派,担任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
第五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直属考古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考古系(专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文物考古机构及有条件的地、市所属文物考古机构,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请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
(一)具备一定数量受过高等学校考古专业训练,能从事考古发掘的专业人员,其中具有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4人;
(二)具有受过专业训练、能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
(三)具备必需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设备;
(四)具备从事一般性文物保护处理的实验室;
(五)具有保证文物安全的文物库房和整理场地。
第六条 申请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大学考古专业(含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后,从事考古发掘工作2年以上;非考古专业(含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后,从事考古发掘工作2年以上,经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培训班或国家文物局委托指定的考古研究单位考核合格者;
(二)具有独立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能力,胜任《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规定的领队职责,并能组织编写考古发掘报告;
(三)作为组织者之一或主要参加者,完成过一项以上较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并执笔完成考古发掘简报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中型考古发掘报告;
(四)在组织和实施考古发掘过程中,熟悉考古学某一领域的前沿问题,能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定并研究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课题,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第七条由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格评议委员会负责考古发掘资格审定:
(一)申请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单位,需提交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申请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同意后,报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格评议委员会评议;对评议通过的单位,由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并颁发证书;
(二)申请考古发掘领队资格的个人,需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领队资格申请书》一式两份,并提交1-2篇田野发掘简报和代表性学术论文;由所在单位推荐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发掘资格初评组签署评议意见;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研究同意后,报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格评议委员会评议;对评议通过的个人,由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颁发证书;
(三)考古发掘资格审定工作原则上每一年一次,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格评议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对申请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和组织考核。
(四)经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格评议委员会评议,国家文物局可注销不称职的单位和个人的考古发掘团体和个人领队资格。
第三章 项目申请和审批 第八条申请考古发掘项目必须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由考古发掘单位经发掘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包含下列内容:
(一)申请单位的名称及负责人姓名;
(二)发掘对象的名称、时代、级别、具体地点、面积和范围;
(三)前期准备(包括调查、勘探)情况;
(四)发掘点的具体位置和面积(附图);
(五)发掘的时间或期限;
(六)发掘的学术目的、计划;
(七)发掘经费的来源和数额;
(八)领队人员的姓名、专业职称、主持完成的发掘项目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九)主要业务人员的姓名、专业职称、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十)对可能出现遗迹现象的保护措施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技术准备情况;
(十一)连续性项目的报告完成情况;
(十二)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条考古发掘单位为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主动发掘申请,申请书应在每年第一季度末以前按程序上报,同时必须提交立项说明书,内容包括发掘的学术目的、立项机构、发掘计划、完成时间等。
第十一条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每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初,集中对当年各项考古发掘申请进行审议,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
第十二条考古发掘单位配合经济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申请,应在发掘前三十日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但因工程建设中意外发现文物或者文物面临自然破坏危险,需抢救性发掘的遗址和墓葬,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先行发掘,自发掘开工日起十五日内补报发掘申请书。第十三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或古墓葬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先将受破坏的情况和拟采取的保护措施,向国家文物局报告,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方可实施。需进行抢救性发掘的项目,应同时填报发掘申请书。
第十四条未取得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文物考古机构,若需对因工程建设意外发现或面临自然破坏的遗址或墓葬进行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指派或聘请有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的人员主持进行发掘工作,同时经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单位上报发掘申请书,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考古机构审议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上报发掘申请书。
第四章 项目执行和监督
第十五条考古发掘单位和主持发掘项目的领队人员,应严格执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严格执行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发掘项目计划,确保发掘质量和文物安全。
第十六条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发掘单位应事先提出保证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安全的保护措施。对发掘中发现的重要遗物和遗迹,应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考古发掘中如有重要发现,考古发掘单位应在对社会公开发表之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第十八条国家文物局对考古发掘工地实行检查与监督制度。国家文物局可组织对考古发掘工地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执行情况、领队人员的工地日记、遗迹照片和绘图记录、经费使用情况及发掘工地的安全措施情况等。
第十九条对于重大的考古发掘项目,国家文物局可组成专家小组或指派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赴现场指导发掘工作。
第二十条考古发掘项目结束后,考古发掘单位应及时将发掘经过、收获和经费使用情况,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文物局提交书面报告,并尽快编写考古发掘报告。第二十一条考古发掘项目完成后,考古发掘单位应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结项报告,内容包括发掘经过、主要收获、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发掘现场及拟保留的遗迹现象处理保护情况、对遗址的保护建议、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计划等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五章 考古资料与发掘报告
第二十二条考古发掘领队人员在该项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认真地做好出土文物、各类标本、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记录、各种登记表格、照片、图纸)的整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出土文物和各种资料归国家所有。考古发掘领队人员在考古发掘项目结束后应将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记录、各种登记表格、照片、图纸)及时交本单位资料室保管,出土文物和各类标本按出土时的登记表向库房移交。考古资料移交时要有专人负责核实、接收,文物移交时要填写入库登记表。
第二十四条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要在发掘结束后的3年内完成。发掘报告应在当年完成编写工作。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对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考古发掘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励办法(试行)》和其他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六条对没有发掘报告或报告不合要求的考古发掘单位和个人,国家文物局将不再批准其下的发掘申请。
项目发掘报告编写工作未完成之前,国家文物局一般不再批准原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人员的新的领队发掘申请。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国家文物局可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考古发掘单位团体或个人领队资格:
(一)考古发掘单位或个人严重违反《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的;
(二)考古发掘单位或个人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进行考古发掘的;
(三)考古发掘单位或个人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或补报考古发掘申请的;
(四)考古发掘领队人员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出土文物、各类标本和有关资料移交手续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古遗迹、古墓葬和珍贵文物损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任何外国机构、国际组织在中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都应当采取与中国合作的形式。申请和审批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水下文物的登记注册、保护管理以及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的审批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原有规定如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文化部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 和《中华人民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3-02-04 【生效日期】1983-02-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文化部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的通知
(1983年2月4日)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报批制度,从一九八三年开始,一切考古发掘必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机构、考古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先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由我部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查同意,由我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后,始得进行发掘。如需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考古发掘,需由我部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说明如下:
一、填写申请书上报一式二份。
二、填写表内所列项目要实事求是、力求详尽。
三、有些项目填不可加附页。
四、上报审批时间:为了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主动发掘,在当年一季度末以前上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的发掘,不得晚于发掘动工前两个月。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有自然破坏危险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必须立即向我部报告,并在发掘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补报此表(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以前已开始进行的配合基建勘探、发掘,今年可继续进行并履行补报手续)。
五、发掘结束后、发掘单位应及时向我部提出关于发掘经过、收获和成果的报告。
六、自批准的开工之日起,六个月以内不开工者,我部得撤销其发掘证照。
七、完成发掘工作的期限可作跨计划,但必须每年履行报批手续。
八、我部得派员检查发掘工作,发现有违背发掘工作规程的情况,我部将视其情节,责令暂停工作进行整顿,必要时亦可撤销其发掘证照。
今年拟申报考古发掘的单位可先按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申请书》的尺寸、样式,自行制表填报,以应急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益阳羊舞岭窑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合同书
益阳羊舞岭窑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合同书
甲方: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乙方:益阳市文物管理处
根据湖南省文物局有关要求,关于益阳羊舞岭窑址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需进一步对羊舞岭窑址进行调查勘探与发掘,通过双方协商,特定如下协议:
1.该课题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益阳市文物管理处共同版权。
2.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负责组织专家论证及编写工作,益阳市文物管理处提供羊舞岭窑址保护范围,“四有”档案资料及实物采集,并参与专家论证与编写。
3.经费由省考古研究所统一管理,经费支付按上级拨付情况及课题进度分期分批拨付给益阳市文物管理处,其比例按经费的百分之壹拾伍计算。
4.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乙方:益阳市文物管理处
2012年5月20日
第五篇:发掘人才
每每想起当年,啃下千万本书之后,却是为了应付那短短两三天的高考。就中国而言,千万莘新学子,前军万马奔赴独木桥去追求梦中的镶牙塔。多少人被践踏于马下?
这就是说,中国社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在这里设了一个很大的门槛。你能确定所有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是人才吗?你能确定所有落榜的孩子都不是人才吗?
《现代汉语大词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而在本辩题中,考试是针对发掘人才而言,举办考试的主体和发掘人才的主体是一致的。
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一方面对于那部分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把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另一方面由于考试的功能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人源源不断的思源以及隐藏的才能、品质等,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将它们发掘出来。所以必定存在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例如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又有柳永原来屡试不中,但成了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所以,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其次,从价值层面来看,今天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并不是说反对考试,而是要给考试一个正确的定位。一方面,对于人才来说,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只会发掘出会考试的人才,而埋没了不会考试的人才。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考试并没有“无之不可”的需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沃伦巴菲特当初没有通过哈佛的入学考试却成为叱咤于金融领域的伟大投资家,请问考试如何发掘出他这种不会考试的人才呢?
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实践,社会实践才是准绳,因此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性,而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根本不科学。众多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人都是考试的产物。
从理论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而肤浅的缺憾。而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发掘人才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本不科学。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 中国的科举考试毒害了许多人才,使社会陷入畸形的学习氛围(范进中举的故事)考试出来的成绩充其量只能说明对于课本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的熟悉,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是极度容易被考试埋没的.(现在的“高分低能”现象)许多有名的人小时候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差,假如只用考试来发掘人才,许多伟大的成就就都没有了(爱因斯坦/华盛顿的实例.........)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人才就更加是这样,通过考试选出来的成绩优异者等于只被看到了单一的一面,他们的其他方面没有被看到,因此考试成绩优异就说明能力突出的传统观点过于片面.考试只是测试一个人能力的一个手段,并不表示这个人就如何的有能力,所以,挖取人才并不是仅仅要考试这个手段,考试只是被大部分人素使用的手段而已 一场考试,有考生,当然也有考官
现在不管是面试还是笔试还是情商测试,我们暂时把命题的人叫做考官。请问,什么样的考官能出一份——
具能考虑到综合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等知识,全部都体现到这张纸上呢? 当然,我相信是存在着着种人的。但,中国大地甚至世界上,又有多少考官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呢?
题目都出得不好,你又怎么能考核考生的水平呢?
要知道,任何权威部门都不敢说自己的考核方式是一流的,是没有瑕疵的。你能相信任何一个出题者的能力吗?
1、考试不是挖掘人才的唯一标准。在挖掘人才的中可以运用太多的手法来挖掘。这是第一个打破正方的概念性问题——不经过考试,我们一样可以挖掘人才。从而论证我方观点。
2、考试命题人的权威性?浩瀚中国,并不是每次考试都有权威机构来命题的。就算是权威机构,也不敢肯定自己出的题目就能确定一个人才的标准。。所以我们得质问:你有资格来确定我是不是人才吗?所以,我方认为,考试不是可以确定人才。
中国的考试制度重视的是 知识的堆积,缺少能力的培养.这种考试下的很多大成绩很优异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对实践的工作一无所知,那些考试优异的科目更是无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来.考试是可以检测一个人所学知识的多少,但无法测试出一个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所以我认为考试挖掘不了人才.以上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考试的定义!如果正方辩友说出的考试包括了其他的筛选和锻炼之类的,请告诉我是哪里定义的。考试它就是这么简单,而社会在发展,我们就不能一直让这么简单的考试把我们几乎是所有的未来决定在那只能说明很小的局部的考试中。
支持以实践锻炼“挖掘”人才,想筛选人才也许考试可以做到一点,但想真正挖掘到人才,考试是非常行不通的,常常是被考试埋没的人才更多!在中国的考试系统下,所有人都要通过那些集体的综合的系统的考试,也许等等到专业的考试来的时候,专才已经被磨平了,(你不可以否认会被磨平的人他就不能叫人才)就是因为这些考试系统导致了那许多的人才流失了,考试,不仅不能很系统的挖掘出人才,还埋没了更多的人才!!
真正挖掘人才是不需要考试,更不应该要考试!本人不认为挖掘人才需要经过考试。考试能说明什么?
一次简单的考试,只能考到某个方面知识的1% 你能保证所有的人才都能回答你在试卷里或者是口试里的所有问题吗? 当然我不否认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的全面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次简易的考试就来定一个人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是一个很草率的决定。所以我说,考试不能挖掘到人才。是一个实际的工作中,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是具有针对性的。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在工作中的学习,得到对工作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为什么,又要在挖掘人才的时候,设下一个门槛呢? 先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