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时间:2019-05-14 10:3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第一篇: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内容摘要:我国电子政务标准至今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标准化对电子政务的意义和必要性,介绍了相关国际经验,提出了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路径,即通过设立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系统化标准体系设置及相关支持来实现。

关键词: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一、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社会政府运行的平台,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通过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从大的方面来说,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性竞争力;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

对于政府部门,电子政务还可以提高公共行政绩效;降低公共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决策质量;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二、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至今,其成效有目共睹。据2005年统计,我国已经有96%的部委单位拥有网站,81.3%的地方政府拥有网站,其中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拥有率为90.3%,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拥有率为94.9%,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时至今日,我国公务部门的电子政务已经更为普遍了。但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历年编写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中也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诸多不足。

政出多门,数据不一致,内容不共享。国际上公认政务信息应该占整个人类信息的80%以上。但是由于条块分割,造成了我国在采集和存储政务信息时产生了大量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如:工商、海关、税务的法人数据库没有一致性的维护机制;由于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政务信息队伍、熟悉的机制和数据库,政府部门之间都千方百计保留自己形成的成果而取消他人的相同成果;同时,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为他人提供及时的高质量的信息共享。

管理过细,手续太繁琐,协调太复杂。我国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管理过细,各种报表和办事程序繁琐,评审、评比、考察与其成效比相对过多,决策的科学咨询不够、等待决策时间偏长、决策过程又时常偏短等等一系列问题。现实政务流程和政务信息的不合理给电子政务系统的具体实施带来了困难。由于我国政府的某些具体职能划分不清晰甚至重复,存在政

务流程不明确不唯一的情况;一件政务服务经常需要经过不同部门的很多职能机构,存在政务流程跨部门和过长的情况。

网站繁多,虚设难行政。目前,中央、省、市、县,甚至还有乡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网页。这些页面内容更新缓慢,有的网站中的多数信息陈旧不堪,甚至几年未有过更新;内容四处摘录、门类众多,却缺乏有实质内容和服务价值的有效信息,该公开的政务没有公开;不少网站连论坛、邮箱等都没开通,完全谈不上有交互性、服务性,网上办公形同虚设。相对而言,英国近期提出要关闭90个政府网站。

另外就是“信息孤岛”现象。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也未统一,近些年来部分政府机关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或网站,但多数建成的系统并没有真正用来处理政务,系统或网站处于“死库”、“死网”状态,数据更新缓慢。许多部门单位间的软硬件系统缺乏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如硬件系统缺乏接口,或者接口制式不一,软件系统各自为政,重复设计,互不通用,信息资源建设各搞一套,结构格式混乱,无法共享。这样一哄而起的电子政务建设,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拉大了数字鸿沟,妨碍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和共建,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有专家认为,如果让这种各自为战、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连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诸如由于信息公开意识不足,导致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不足;信息共享的意识并未形成,依然惯常于各自为政,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注重与其他单位(尤其是横向)的互通等等。

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标准化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电子政务标准,使得各级政府、机构在建设本级、本部门的电子政务过程中无章可循,只能在遵循一些规定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按照本级别、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诸如资金等)来设计电子政务的模式。也正是由于标准的不足或缺失,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随意性增加,出现电子政务水平不高,相关设备、资金浪费的情况,“信息孤岛”现象也难以避免。

所以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 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 提高效率, 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内含多种应用系统的集成体系。各类应用系统彼此作用, 相互链接,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数据、信息流处理体系。由于各类应用系统在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 电子政务的整体应用能够成就多大规模, 关键是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在设计我国电子政务标准方面,有很多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这里仅举英国为例。

为实现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英国在线”战略,英国政府制定了“电子政府互操作框架”(E-Government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简称E-GIF):

(1)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项工作,是确立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即以基于XML的数据集成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心,通过行政政策的形式予以发布和强制执行,从而保证整个互操作框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

(2)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从系统互连、数据集成、内容管理元数据和电子服务的访问四个方面对实现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所需要的技术标准进行归类、统一和管理,从而在技术标准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性;

(3)通过建立以XML Schema为核心的电子服务开发框架,利用政府分类列表和政府数据标准目录,利用各种技术标准,统一确定建设中的具体技术规范,真正落实互操作中的XML数据集成标准;

(4)通过变化管理来保证整个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原则、政策不断更新,保持与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同步;

(5)通过以电子特使办公室和互操作工作组为核心的具体组织来执行整个互操作框架中所需的标准规范建设等工作;

(6)通过网站等一系列实施支持手段,保证整个框架制定过程中能够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实现公开发布,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从而向前发展;

(7)为了保证该战略和相应标准的落实和实施,建立了包括电子政府建设所涉及的关键利益干系人、委员会、管理机构在内的组织机构,明确他们的角色及责任,以保证工作的展开和各方利益得到体现;

(8)互操作框架在整个英国的顺利实施不但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同时还要与相关的部门、组织和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

可以看出,英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标准建设或者个别标准的落实实施,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四、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关键

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也是电子政务标准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可以作为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路径的重要参考。当然,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各国的实际国情和建设理念的不同有较大关系。所以在我国借鉴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差异等因素。

(一)贯穿始终的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

电子政务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程,它改变着政府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因此,需

要设计一个总体的建设目标,即预期建设怎样的电子政务,确定其导向是什么。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电子政务往往成为各部门各自负责的建设模式,以至于产生种种弊病。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发展、运行提供一种标准、底线,或是发展的方向;同时,各部门对建设怎样的电子政务产生共识,是部门间实现相互理解、信息互通的基本前提。总体目标的确立,为电子政务标准的设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二)合理的基本原则

在总体目标之下,需要有相应合理的基本原则与之相配合,构成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尤其在制定电子政务标准过程中,应当着重基本原则的贯彻。

美国电子政务始终执行三条原则是:(1)以公民为中心;(2)面向结果;(3)基于市场,积极地推进创新。

英国设定的基本原则为:(1)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服务;(2)向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转变;

(3)降低服务成本;(4)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政府服务为公众创造更多价值;(5)使更多的政府后台职能自动化和一体化。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但还需要有能够贯穿电子政务建设整体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诸如客户导向等等。这些基本原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过程更加有章可循,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能兼顾到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规划。

(三)完善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标准设置的合理且完善,会为电子政务的良好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行政区域广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不平衡性,所以在设计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客观因素。

电子政务标准应当分层次来设计。一方面根据急用先行原则设置一些迫在眉睫、急需的标准;另一方面应当规划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分阶段目标、路径,根据阶段性目标来逐步设计电子政务标准。比如就我国地区间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的特点,优先制定网络覆盖方面的标准;就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网络编写语言、数据库使用等标准,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互通。然后,对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种类进行阶段划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相关标准的制定层层推进。而不是一劳永逸式的把相关标准一次性设立,因为一时间设置过多标准,很难做到每个标准都细致且合实际,各部门在执行标准中也可能因为标准过多而无从下手,并且标准是否合理有待实践的检验。即标准的设立是要通过专家、政府、顾客等多方不断修改、反馈才能最终确立,社会广泛的参与在电子政务标准设立过程中必不可少。

电子政务标准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从技术标准到管理标准,再到评价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是彼此联系的标准体系,而不是若干孤立的标准列举。不同的标准属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又与不同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相联系,设置哪个层次的标准、哪些标准,需要与相应的发展阶段相切合。

(四)相应的辅助设置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部门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后盾,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这与电子政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电子政务必然会受到当前技术水平、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使得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得以实现,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拓展会为电子政务的完善提供无限的可能。强有力的领导部门和法律法规为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标准体系的确立提供了稳定性方面的支持。同时,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动力和依据,另一方面也对其提供了压力和制约,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不注重整体效应、规划。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社会多种力量的介入,诸如政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者等,他们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保证电子政务标准的可执行性和持续性。

五、结论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任重而道远。其中,优化电子政务标准更是重中之重。在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在合理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同时,应当把我国现实的国情,优势、劣势等纳入考量范围。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优化,应该建立在一系列完整的体系构想之上,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探讨、实践,以达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从政府信息上网到政府服务上网

钟国文、陈艳红: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模型的构建

白燕琼、贺晓利:论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贺炜、邢春晓,杨吉江: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英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分析

蒋汝忠:美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分析

姚国章、林萍:英国电子政务发展案例

第二篇: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摘 要]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政府为先导,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成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从全局出发,立足国情,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不仅有利于形成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也为企业、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本文结合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论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政府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优越性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第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政府官员可以及时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广开言路,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所谓“电子”,主要是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主要是指政务变革的实现。多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

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借鉴先进经验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国家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

(二)加强宣传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完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

(六)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讨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模式,从而产生了电子政务新理念。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置于新世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将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进经济调控手段的一件大事。通过对电子政务建设中关于电子政务建设问题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目前各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政府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电子政务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电子政务对很多人来说也已不再陌生。政府在政务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从最初的电脑普及到办公自动化到政府上网到现在的电子政府,政府部门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其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找出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使新一轮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一、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取得了一些物化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投资浪费现象严重

一提起电子政务,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投资了多少钱,你的蛋糕做得有多大。关注国家的硬性投人,忽视自身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整合。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每个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与其它部门互联互通,做到一线式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政府工作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结构的复杂性,它要求每个部门首先应当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单位内部传统的行政管理程序、流程及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或部门往往认为只要伸手向上面要来钱,就能买来一个电子政务,这实际上是把电子政务看得过于简单了。

有人估计从中央到乡镇各级政府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0亿元,但投进去的钱究竟有多大效益呢?实际上,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投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巨资建设信息系统,其建成后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有限,往往一套系统只能发挥20%~30%的功效,这种投资算不算成功?但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当事人,没人愿意承认失败。更有甚者,信息系统建成后才发现根本实现不了其预期的目标,其结果只有将之推倒重来。如此造成了一大批垃圾网站、空站、名存实亡的死站,这样的项目的确存在一些,但不是太多。第二种是对于IT设备,尤其是硬件设备,一切都要求技术先进,但设备的利用率只有实际功能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就像是买台电脑当打字机使用。如此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浪费,从而才导致了中国成了世界IT设备供应商新产品的最

大实验场。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在新旧办公楼搬迁时,往往进行一次性清仓大处理:把原先的硬件设备基本上都扔了,重新配置新设备,这样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管理体系的统一化问题突出

要实现真正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就不能以垂直行业管理体系为主导,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而应该以横向区域性政府管理体系为主导,重组优化各行业的职能,实现“一站式”加“一网式”的服务。而目前我国各部委都建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对区域性政府实现管理体系的统一存在着不少困难。由于各部委都已建成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都是针对本行业的特点而设立数据库的,因此如果要实现工作中的信息共享,就势必涉及到数据的保密性及对个体利益的影响。我们姑且不说保密问题,单讲个体利益:比如银行、税务等需到工商局查阅企业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商局不允许收费。但这些工作又确实给工商局增加工作负担,不仅花费人力,而且还要提供设备、打印、复印等服务,这对个体利益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说,如何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首要难题。

(三)政府上网流于形式,网站信息过时陈旧

电子政务的实施要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因素却是各级政府部门对于政府上网的概念及意义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主要表现在:政府网站内容陈旧、缺乏互动性,信息发布迟缓,网页间的连接渠道不畅,不少地方和部门盲目追求上网数量,设置的重复性严重,网络的全部优越性在政府网站中很难得到体现,至于对信息流动的促进则是更加无从谈起。我国各级政府对于政府上网这个概念还不太清楚,以为建设政府网站就等同于推行了电子政务。同时,政府网站形式化以后,政务公开就会受到阻碍,延缓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社会透明程度因此有所降低。

(四)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1、对范围和地位认识不足。从范围上来看,大多数乡镇政府仅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为政府上网。而电子政务不仅涉及互联网,还包括电话、广播、信息终端、手机上网等多方面。从地位上来看,电子政务在乡镇政府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上达民情、下传政策的重要使命,成为乡镇政府进行低成本运行的有效途径,而现在大多数乡镇政府仅把电子政务简单地当作高级的打字工具,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电子政务所起的重要作用。

2、应用开发程度较低。由于人才、资金和认识的不足,乡镇政府对电子政务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许多原本可由计算机进行灵活处理的工作仍旧沿袭传统的手工处理模式,例如,文件的归档和整理的传统化,对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3、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我国乡镇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管理,发展的目标不明确,乡镇政府与上级部门、其他部门和事业单位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各自为政,造成了纵横分离,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

4、领导人不重视。一个地区发展电子政务,与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一把手。乡镇政府的领导官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思想观念大多沿袭以往,对现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不屑一顾。

5、公务员认识缺位。部分公务员担心电子政务的发展触及自身的既得利益,担心会失业,因此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阻碍了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和建设。

(五)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客观问题

1、网络安全存在隐患。安全保密体系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制度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党政机关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必须同步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包括防火、防盗、防电磁辐射、防病毒、加密、安全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但许多政府部门在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对系统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重视等问题,给系统安全留下许多隐患。

2、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个人数据保护问题在国际上是电子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推动公众对电子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内,个人数据保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地构建征信系统的过程中,个人数据甚至被严重地漠视和滥用,这将使公众不愿选择使用互联网与政府沟通,阻碍了电子政务的推广使用。

3、人员素质问题。发展电子政务首先要依靠公务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要求他们既要熟悉专门技术,又要熟悉新经济、懂法律、会管理。但目前政府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类人才。有不少机关干部还习惯于传统的纸面办公方式,至今不会使用或不愿使用电脑和网络处理办公事务,对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不适应。所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适应能力,成为实现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

(六)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政务信息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相对于其他信息来说更具敏感性。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政府信息泄密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网络安全的隐患也直线上升。一些不法之徒将会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窃取国家机密,肆意攻击政府网站,破坏网络设施,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已明显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关网络安全、信息认证、加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对网络犯罪的预防、监管、责任追究等也没有完整的法律依据。因此,法律制度的欠缺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针对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认识到问题所在,要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就必须先对其范围和地位重新认识与定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一)注重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整合问题

作为直接进行电子政务管理和建设的政府部门及官员,必须对电子政务有全面清晰地了

解,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整合问题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改变以往重新建轻整合的观念,把政府业务流程整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完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整合就是要使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周健在《试析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措施》中提出的要求是要做到“一站式”、“一网式”办公以及“在线服务”,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根据电子政务的要求,对各自的行政管理程序和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统一的标准下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如果各部门都想自己搞个完整的系统,这必然与整个地方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发生冲突。所以,各地在进行电子政务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除了那些组织体系垂直的部门外,对诸如工商、质检、公安、文教、卫生等具体职能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如何做到条块结合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地方政府应该认真进行整合。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并把解决原有的问题与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防止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关键。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整合问题,之所以长久的没有被重视。除了许多政府与部门只是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没有意识到整合的重要性之外。更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总是难以解决,因此就算是意识要了需要整合的重要性,政府各部门之间也往往无法互相妥协退让,使的整合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更加体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化的重要性了。要解决争议,就必须使的电子政务建设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完善电子政务的制度化建设也就至关重要了。

(二)提高政府部门认识

乡镇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重视与积极参与。作为对电子政务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导,首先得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必须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现状有强烈的改进意愿,必须对管理的现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必须能够在较高的层次、开阔的视野里对管理现状开展批判性、建设性思考。另外,政府还要提高公务员认识。我们必须使公务员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发展并不真正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和利益,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迁、忽略信息在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才会使得他们失去自己的“铁饭碗”。只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认识,才会让他们从内心真正接受电子政务,从行动上真正支持电子政务。

(三)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

要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制环境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总结: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的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制度化的改革,对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不断的反省与更正,不断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袁仕福·《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J],2005(4).[2]张洪彬·《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原则的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J],2005-12(13-6).[3]杨宇白·《略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重庆行政[J],2003-3.[4]薛菁·《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析》·行政论坛[J],2003-9.[5]周健·《试析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措施》.[6]周健、吴雨峰·《试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措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J],2003-12.[7]巩耀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与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J],2003(6).[8]熊健汝·《乡镇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集体经济[J],2008-1.[9]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新视野[J],2002-5.[10]王瑞娟·《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理论探索[J],2007(5).

第四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祝江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1).[2]王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3]李红伟.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的启示[J].兰台世界,2005,(02).

第五篇: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考号:姓名:

[内容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并对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说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逐步由简单低层次向全面高层次迈进,软硬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本文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作为总体目标,解决存在问题。最后,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字]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中国特色建设模式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1.1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形式。

与电子商务(E-commerce)一样,电子政务(E-government)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一个叫‘电子政府’的称谓,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是诸多说法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一般来讲,电子政务主要是从近期发展而言的,是指政府行政和管理方式或手段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变革,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政府行为方式,使政府运作和管理业务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从而将大幅提高政府效率。简言之,电子政务的重点在于“政务”,即政务的电子化;电子政务不涉及或者只在很小的程度上触及政府的体系、制度、组织和结构等。然而,电子政府则是在实现政府政务电子化的基础上,由于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的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态,实现“政府再造”。

1.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在世界范围发展方兴未艾,而在中国也是势头强劲。在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始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1993年底,为适应

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1999年1月,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从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建设,到2002年的“中办发17号”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金”工程,我国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特别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1]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交通 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将上述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脱颖而出。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整体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是政府的信息化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1 缺乏整体统筹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明确电子政务的使命是什么、发展战略是什么、关键要素是什么等等。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对这样一系列战略级要素还有待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在整体上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划。虽然17号文件对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具体设计与实施工作的总体规划,各地各部门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探索和设计,从而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更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由于缺乏跨部门的统筹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电子政务建设内容与要求相差较大

“十二金”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十二金”工程无论在布局上,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与“五个统筹”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通过信息化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不够。“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主要以互联网络开展,但我国农、林、牧、渔行业的网络用户数仅占总数的2.3%,决定了我国农业部门的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信息化明显偏重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布,在农业气象、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农业防灾救助等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注重服务于经济领域监管,涉及社会公共事业的内容较少。首先,“十二金”工程的布局不够合理。“十二金”工程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服务于政府行使经济领域监管职能的,例如,金宏、金税、金关、金质、金融监管、金财、金审等工程,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其次,服务于社会及弱势群体的项目应用效果不佳。例如,“金保”工程中仅劳动就业管理系统发展较好,其他几个重要系统的应用相对落后。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距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已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但电子政务在此方面的应用效果总体不够理想。“金水”工程中除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较好外,其他系统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在城市建设规划领域中,城市管理、城市给排水管理、垃圾污水处理,及城市环境优化管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2.3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它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是联系公众的纽带。但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跨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共建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是推进效果不够理想。我国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例如,缺乏法人单位信息和人口信息的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很难建立,制约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主要应用的深入发展。

在跨部门信息共享上,仅在工商与税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方面进行试点尝试。尚有很多跨部门的关键业务没有理顺信息流程,信息共享程度低,并且对信息资源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地位尚未认识清楚,“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归结原因,主要是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存储、交换、发布等的管理制度。而且,部门间信息共享缺少顶层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作为参照。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不利因素。

2.4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存在障碍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还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而来的,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结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行政流程不合理,行政效率有待提高,透明度较低等。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障碍。特别是现有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造成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困难,“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信息资源在部门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信息流不顺畅,不能发挥出应用的效果。这些我国电子政务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制约因素。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3.1各部门要加强宣传,突破误区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3.2各项工程要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竭力防止各部门、各模块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同步发展,同时进步,共同实现信息化。

3.3各单位要确定具体目标,认真落实

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 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3.4注意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

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3.6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

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

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 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3.6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

4.1制定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国家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存在电子政务系统设置不规范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为了统一作业流程,提高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清理、确认和制定与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相关的国家标准,实现统一作业,才能确保电子政务的有效施行。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已在2003年完成,电子政务的各种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4.2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律与法律环境

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所以与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有必要适当加快,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的数字签名技术标准、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效力,保护公民的隐私,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立法。可以预计,未来几年的信息安全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

4.3开发电子政务标准化应用系统模块

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由各部门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搞重复建设,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所以电子政务横向业务模型中具有共性的应用模块,需要由获得国家授权的政府部门规范研究与应用模块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而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开发出标准的系统软件。

4.4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处理是动态的、双向的,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很高,既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的危机和隐患,还要做好服务公众的工作,为此需要推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事件响应预案。

4.5网络设施建设速度将趋缓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谈起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电子政务

建设原则上不鼓励建设专网,而是要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因此,网路建设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趋缓,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将有明显提高。

[结束语]

未来政府信息化的总目标将是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政务信息化来实现的,初级阶段的信息化是形成一个个规模较小的电子政务布局,再由一个一个小的电子政务,到最终建成一个系统化的电子政务,实现全国政务的完全信息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构建和推进电子政务,对多数单位、部门来讲,都是一项一项具体应用系统的构建。一级政府也好,一个政府部门也好,它可能承担很多责任。当一级政府对外服务,对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能够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时,也就由初级阶段的电子政务走向了系统化的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覃证,陈俊英,王昱.电子政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7-49[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3]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A].理论探索,2003.3.[4]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5

[5]芦苇.电子政务中的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西北大学, 2006.[6]李蕾.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下载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电子政务概论 ——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考号:1***姓名:李敬丛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政府为先导,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成功推进......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 ------------------ 来源: 交通部 颁布时间: 2004-5-11 交科教发[2004]281号 关于印发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2005-05-31 10:12:44)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 刘颖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http://b2b.toocle.com2009年11月05日17:0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一......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从现实状况出发,我国电子政......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申书梦 20100706403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摘要:电子政务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在我国蓬勃发展。在电子政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

    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大全

    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马金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300130089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发展电子政务是中国行政改革的题中之义......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逐渐成熟。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