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0: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

第一篇: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

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

摘要: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的战略决策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西部电信业在“十五”期间,尤其是实施电信业“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了经济、社会,包括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西部电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西部电信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战略方针、目标、重点和实施途径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建议。

一、制定“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立正确的发展观至关重要。发展我国西部电信业,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的战略决策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西部开发工作的规律性,国务院于2004年3月底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不断改进和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制定“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电信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三年多了,通过电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可以对取得的成就、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同时在深入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大环境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确定符合“十一五”情况的战略目标和实施途径;并研究需要补充制订哪些新的产业政策,在监管方面又应该如何做好相关工作,以促进西部地区电信业的发展,并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西部电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西部电信业发展现状

电信业务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电信业务收入达808.6亿元,是2000年的2.79倍,从增长速度看,西部是增长最快的地区;占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6.94%上升到2003年末的17.54%。

用户规模显著增长。西部地区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地区,2003年固定电话用户达5235.4万户,比2000年增加1倍;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423.2万户,并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于相对稳定态势。2001~2003年年均投资近500亿元,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在全行业的投资比重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已从2001年的24.56% 降到目前的22.03%。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西部的干线传输网和交换网、移动网、数据网以及省、市、自治区内的传输网的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电信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03年,西部12省区电信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4%,比全国电信业对GDP的贡献率低;人均电信消费支出位居后列,为218.98元。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4.65%、14.78%。

(二)西部电信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电信市场竞争不够规范。移动业务市场内、移动和固定电话业务市场间以及固定长途业务与移动IP长途业务市场间出现恶性价格战,造成电信行业总体的业务量增加而收入减少,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最终也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电信业务市场有待培育。固定电话用户的普及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热装冷用的现象,而且普遍存在业务量不大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地区,提高电话普及率的工作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工作正在紧张的推动之中,但是应当意识到,普遍服务基金制度由于比较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短期内难以出台,而且以后的管理成本也会很高。因此,近几年农村地区的通信发展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传输网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在长途干线网和本地中继传输网的光缆建设上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和互联互通不畅的情况,造成传输资源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状况。

信息通信建设及运营成本高。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地区多,且人口居住分散。在西部开发建设电信基础设施的企业负担很重,投资回报率低,特别是在对本地网和接入网的建设中,基本得不到经济回报。

三、“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机遇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2003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是西部开发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将给西部电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际电信业的复苏和国内电信业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带动西部电信业的快速推进。

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提供动力支持。2004年3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表明了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心和信心。而电信网络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将继续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将会使电信业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扶持,这无疑为电信业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另外,西部信息化战略和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也为电信服务提供了拓展空间。

西部电信业自身需要大发展。西部电信服务市场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从普及率看,西部地区电话普及率仅为29.43部/百人,低于全国12.68个百分点,未来随着西部电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电信消费能力的提高,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另外,通信消费观念的转变为电信业务的推广提供了前提。

(二)“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挑战

行业监管和市场竞争环境面临的挑战。一方面,西部电信监管方面除了管理人才缺乏外,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政企不分,管理部门重权利、轻义务,“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西部电信市场总体竞争状况还不是很充分,外资和民营资金投入较少,尚未形成合理的电信产业结构;互联互通不畅、恶性价格战屡禁不止,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消费能力较弱。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消费购买力不足。2003年,西部人均GDP为6186.98元,比全国低28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15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3075.55元,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使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通信消费群体发育缓慢,消费者可用于电信消费的支出相对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或难以消费信息通信服务,并因此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电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可能导致引资相对困难。这将直接影响西部电信企业对网络的新建和升级改造,影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务的推广等等,削弱西部电信业的发展后劲。自然环境较恶劣,增加了西部地区通信建设的难度,使得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回报率低,且运营维护困难,直接影响电信业的发展。

企业竞争力不强。西部电信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西部电信企业的竞争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在战略制定、业务创新和市场应变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东部企业特别是国际先进电信企业相比,西部电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仍处于较低层次,集中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与技术、业务的迅速发展不匹配,投资效益、整体运营效益低下。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管理类、法律类人才相对缺乏。

四、“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及重点

战略部署主要包括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

“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

西部电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电信企业为主体,国家政策引导扶持、监督、管理,促进电信业与西部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为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信息保障。

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阶段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西部电信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初步确定“十一五”战略目标是:

从2006年到2010年,西部电信业将继续保持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在通信能力、业务普及率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基本消除与东部地区在企业机制、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为西部地区电信业和社会经济各方面步入发展的攻坚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标志:

——电信业务收入将继续保持适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力争在2005年的基础上,使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电信业务普及率上的差距由3年左右缩短为1~2年;

——到2010年,西部地区骨干传输网将全部实现宽带化,宽带接入将普及到所有的市县和部分的乡镇;移动基站将覆盖大部分的主要公路、铁路和生态保护区域;

——到2010年,西部电信企业在企业运营、组织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将有极大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相比,将不再有明显的差别。

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环节之一,关系到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电信业而言,基础设施主要是基础网络设施,包括传输网、接入网等。

2.电信普遍服务

信息产业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电信业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电话普及水平很低,相当一部分行政村还没有通电话。西部农村的普遍服务工作发展减慢。西部农村电信业的发展困境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和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因此,重点实施西部地区的普遍服务是电信业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

3.西部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化促进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为人们所认可,因此应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到西部大开发的日程上来。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开发,抓住信息化的机遇,采取有效的信息技术战略,解决信息障碍和知识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进入另一种新的循环,即提高信息化程度,促使经济和社会趋向发达,进而使信息化程度更高,以使社会和经济比别的地区更为发达。

五、“十一五”西部电信业发展原则和政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电信业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把解决眼前问题同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电信业西部开发。

(2)全面发展、突出重点。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信普遍服务作为重点,促进西部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西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率先发展西部重点城市电信产业,逐步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电信业发展。

(3)积极实施电信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通过加强管理,塑造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

(4)积极培育、引进、合理使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5)加强对外合作,实施电信业全方位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吸收世界先进电信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争取东、中部地区支持与合作,广泛开展国内电信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

(6)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充分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投入西部电信业,又要继续发扬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逐步建立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提高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十一五”期间推进西部电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通过政府掌握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西部电信业发展。虽然政府投资在电信业中的比重已经相当小,但是作为一种引导性的力量还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普遍服务方面更是如此。另外,还要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可以考虑将政府资金作为政府利息补贴,或社会投资补贴,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西部电信业中去。

(2)积极“引进来”,为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创造条件。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具体承诺,积极推动增值业务市场对外资的开放步伐,稳妥有序开放基础业务市场。西部电信业基础业务市场可以通过捆绑形式(比如西部城市和农村捆绑开放)稳妥有序开放,可以给予西部电信业更加开放的政策,允许西部电信业进行开放试验,尤其是在基础业务市场。按照WTO的基本原则,对内外资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在有关政策上一视同仁。

(3)鼓励电信企业“走出去”,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电信运营。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我国西部电信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电信服务。

(4)西部地区电信业发展的关键是农村。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很大,西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更大,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的各种富农政策,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政策,扩大农村居民的电信消费水平。

(5)完善电信监管。“十一五”期间,要改革电信监管体制,建立、完善、加强政府监管手段和管制能力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改善监管手段,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具体来讲:

市场准入政策。给予西部电信业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大西部电信业,尤其是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的开放力度。发放区域性基础业务运营牌照。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西部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加大增值业务市场开放力度。

互联互通政策。到“十一五”期末,形成一个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标准、技术手段等各方面都相对完善的互联互通监管架构。在“十一五”期间,一定要解决好互联互通问题,为新的竞争者在西部地区的业务扩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互联互通政策首先是一种强制性义务,这是勿庸置疑的。政府的关键职责是制定合理的互联互通规则。其核心是如何通过接入费这一主要手段,激励原运营商为竞争者提供适当接入服务。

普遍服务政策。探索发展农村通信的新思路,要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促进农村通信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是通过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有计划地稳步提高农村通信发展的潜力、培育农村通信市场,为农村通信的大发展、为电信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6)落实“人才强业”战略。有效提高西部电信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好人才发展的规划、储备、培训和再教育,使得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建立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统筹专业方向,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电信业人才在数量、素质、结构和地区的协调发展。

(7)构建好的微观基础。贯彻“整合优势、有效控制;资源互补、增强实力”的指导方针,稳妥推进国有资产在电信业的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促进西部电信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权多元化。

承担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作者:

朱金周 肖荣美 游五洋,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第二篇:电信业信息特点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用户饱和度的提高,传统运营商服务已经走向低谷,无论是网络建设,还是传统业务在运营商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大大降低。新业务需求促使中国电信运营商以新的姿态面对用户,运营商的转型正是将业务放大,并做好的一种理念与管理模式的转变。客户服务导向,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被中国电信运营商接受和推广。

2002年以来,以中国移动为领先代表的中国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系统平台的升级与服务的升级,目的是以全新的系统服务和理念面对新时期用户的需求。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随着3G的即将上马,电信运营商正加紧布署系统建设与服务建设,对个人服务还是行业集团大客户需求的梳理成为阶段性的目标,运营商服务导向理念也日益深化,同时,客户服务导向需求将成为拉动电信运营商信息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特点及存在问题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经过多年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IT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系统分散,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整合难度大,接口没有实现自动化,网络承载平台隔离,系统之间功能界定不清晰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下面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为例,对国内典型运营商的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多年来中国电信围绕着生产运营和职能管理,先后建设了计算机综合业务管理(97)、客户服务(10000号、170、114等)、计费账务、网络资源管理、网络管理、办公自动化(OA)、财务等系统,这些系统大部分以本地网为单位进行建设。97系统包括了营业受理、配线配号、定单调度、机线资源管理、综合管理查询五个功能模块,创建并存储了用户、产品、号线资源等数据,为多个外部系统提供点到点的数据库接口表集成,属于紧耦合设计。

客户服务系统大部分本地网初步实现了以10000号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了客户咨询、客户报障、客户投诉、客户关怀和主动营销。本地计费账务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计费管理、账务管理等,主要支撑传统固话业务的批价和账务级的综合账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存量管理。网络管理方面,已经实现分专业的集中管理,交换、数据、传输网络的监控基本可以通过多套网管系统来完成,各系统实现了物理上的集中维护。在人力资源、财务、工程管理方面,都是一些孤立的小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支撑体系。

目前中国电信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目前的97系统只是以内部管理为中心,主要处理电话业务的营业系统,没有统一管理客户资源,大多数还不具备本地网的全业务处理功能。

(2)现有计费系统缺乏整合,难以实现服务捆绑和折扣;缺乏对市场营销的快速、有效支持;难以实现后付费与预付费相融合的计费模式。

(3)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服务开通和服务保障流程,无法支持端到端的服务开通和保障;主动服务保障缺乏网管手段的支持;各网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利于端到端服务的快速实现与响应。

(4)目前的营业系统、计费账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彼此相互独立,信息共享程度、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较差。绝大多数省还没有建立数据仓库,没有实现统一的企业视图,难以支持经营分析和决策。

(5)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支撑多个业务系统,无法满足集团、省、本地网的纵向和系统间横向的信息共享。目前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心或容灾中心。

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出来以后,迅速地建设了自己的运营支撑系统,包括营业、计费、账务、客服及网管等系统。为了应付国内移动通信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移动随后进行了BOSS集中化改造工作,对原有的营业、计费、账务及客服系统进行全省的集中化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两级(全国和省)的运营支撑系统,在系统体系结构上提出了构架“接入层-应用层-数据层”的三层结构的要求。

在BOSS建成后,中国移动又建设了经营分析系统,逐步形成计费结算、客户服务、经营分析三大业务支撑技术体系。其中计费结算的代表就是BOSS系统;客户服务是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一整套接入平台,它满足客户Internet、话音、面对面、终端等多种接入渠道的集成和整合。而经营分析系统是以业务发展趋势分析、客户行为及特性分析为建设目标与核心。

当然,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也存在其自身的问题:

(1)早期的BOSS是基于需求进行建设的,而不是基于流程,系统建设时是将各个地市和省公司的需求集合在一起来实现,导致有些资费是重叠的,有些产品没有客户选用。

(2)系统的封闭性比较强,开放性差。一个省BOSS由一个厂家完成,新的进入者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3)由于当时BOSS厂商的实力和能力有限,BOSS并没有按照电信级的系统进行设计和实施,使得业务支撑网很难跟专业网融合在一起。

(4)BOSS是面向个人客户的支撑系统,它虽然比较好地解决了账单流这个流程,但定单流和服务保障流的问题并没有考虑。随着将来3G的来临,到?全业务支撑,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三大核心流程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5)客户服务和资源管理这两方面的功能比较薄弱。BOSS里的客户服务只做了售后部分,对于售中和售前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支持。资源管理包括业务资源管理和网络资源管理,BOSS更注重业务资源管理,其中既包括传统的码号、产品、业务资源等,也包括一些与物流有关的业务资源,而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还比较欠缺。

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正在趋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6年在3G和NGN进入商用推动下,表现出上升势头,增长速度超过10%,但由于到2007年年初预计3G才能发牌,大规模建设将出现在2007年和2008年,预计2007年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2870.4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行业正在从稳定发展期步入高速发展期。

电信行业业务发展趋势

1、全业务发展

中国电信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更激烈,“全业务”发展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迫切需要。由于移动通信业务的盈利性大于其他电信业务,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移动通信将成为除互联网业务之外,竞争最激烈的业务,移动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需要尽快打破。同时固网运营商面临着企业体制改革、国家不对称性管制等种种压力。全业务经营权将帮助运营商实现市场突围。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三家有可能继中国联通之后,低成本获取经营所有电信业务(包括数据、增值、固话、移动四大类)的权利。这种政策上对电信市场的重组,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和业务系统建设将因此展开。但全业务牌照更多是象征性的,各运营商在这几年内还是会把精力放在目前的业务强项上。

2、移动数据业务

随着2.5G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程度的逐步加深,移动数据业务正在成为运营商们非常关注的新的利润增长点。ARPU的下降表明,移动运营商单靠语音业务拉动效益增长的空间正在缩小,新一代的数据增值业务将成为拯救市场的希望。

2006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移动多媒体业务的竞争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数据业务上都还有相当大的攀升空间,二者在新客户、新业务方面展开不遗余力的争夺。

每一项移动数据新业务的推出,会对包括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供应商和合作者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会带来变革和新的组合。打造新型产业链,寻求互动与合作,已成为2006年移动数据新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在未来几年持续作为发展重点。

3、移动支付

支付成为制约新经济运行的瓶颈,移动支付应运而生。运营商正在行动起来,抓住这一商机。电信运营商将在金融信息化浪潮中撷取有利商机,提供新的服务项目。电信运营商们如何发挥自身网络资源和在信息流上的优势,打造更方便的金融流,是金融信息化进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运营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6年是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年,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投入更大的力量,竞争程度将加深。2007年移动支付依然是建设的重点业务,谁能胜出,最终取决于服务。技术、安全、价格等因素,都是竞争者不可忽视的环节。

4、商业用户解决方案

电信市场竞争的胜负取决于服务,2006年运营商将在服务方面下功夫。商业用户始终是运营商的关注重点,2005年运营商针对商业用户推出了若干解决方案,2006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2007年电信运营商将提供更加丰富、更具用户适用性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以多种个性化组网方案为核心,配套相关增值服务,从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大大提升行业大客户的竞争优势。

运营商系统建设特点

运营商新系统建设或升级,将以以下服务作为重点: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具体体现,在综合服务体系下,用户可以通过一家运营商享受多种服务,是运营商将语音服务、数据业务和其他细分种类的增值业务和增值服务进行综合整理,统一为用户提供服务。综合服务使用户不必担心业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需求到功能的实现,只需要一家运营商作为接口。综合服务的实现,使用户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自身业务建设。

实时服务

实时最多的体现之处,是在计费系统上,即实现业务计费系统的高效管理,加大业务调整的灵活性,并保证客户利益的最大化与运营管理标准化的统一。实时记录是保证用户业务变更,折扣信息,计费合并等的最直接手段,也为综合结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际上,“计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支撑手段,它是各项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在3G以及后3G时代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统一服务

统一服务既有各地方与省业务管理上的统一,也有内部、外部流程上的统一协调,还有各种分离的业务系统融合,形成统一的体系。统一服务是管理标准化的具体体现之一,只有在完善的工作流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与接口下,才能实现统一的服务。

虽然在基础方面,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通过基础建立,能力提升,在战略目标的体系下按部就班地发展业务与系统建设,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以上三个服务建设重点做好做实,是运营商一致的工作,也必将在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3G时代,以完善的系统与管理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业务与服务,真正实现由业务服务提供商向信息化专家角色的转变。

第三篇: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跨世纪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中央政府致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研究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对于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过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贫困与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

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

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P?托达罗(MichealP.To-daro)在《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曾经提出地域差异理论来解释贫穷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他指出:“从整体来看,当今第三世界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要少于目前发达国家开始他们现代增长时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少数几个第三世界国家拥有世界需求日益扩大的大量石油、其它矿产品和原材料资源外,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如几乎占世界人口1/3的亚洲国家,自然资源都很贫乏”。同时,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直接影响生产条件的一个明显的因素,大多数贫穷国家气候的极度炎热和潮湿会毁坏土质,使许多自然产品迅速地贬值。最重要的一点是,极度的炎热和潮湿不仅使劳动者感到不舒服,而且使他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减低他们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的欲望,从而普遍降低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生产效率。”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最贫困的人口生活在世界上恢复能力最低、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穷人比富人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没有可能得到其他资源的话,他们或许会更快地消耗自然资源。且975年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ehert.McNamara)在向该行董事会所作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绝对贫困指一种生活条件,它受到文盲、营养不良、疾病、婴儿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严重限制,而使受害者出生时带来的基因的潜力不能得到发挥。实际上这是一种处于生存边缘的生活”。世界环境委员会1987年对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贫困现象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论述:“没有比任何一个地区承受着这种贫困一环境退化一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的痛苦更悲惨的了”。

世界银行在《贫困与对策》(1992年减缓贫困手册)中对影响贫穷国家资产积累的各种政策进行了分析,它在环境政策中指出:“贫困与环境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贫困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贫困。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低收入与眼光短浅间的明显关系以及贫困与生存风险间的联系。”眼光短浅使人们更快地挖掘环境资源,而不像社会可能愿意的那样利用资源,并且会失去对土地资源进行投资的激励,这种投资需要若干年才会产生报酬,但短视并非穷人的本性与专利;相反,这是市场、政策和体制失败的结果,其中有些是与贫困相联的。环境与贫困恶性循环最直接结果是穷人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饮用和洗浴受污染的水而得奇生虫和传染病以及由于做饭和取暖燃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在城市地区,穷人较少获得清洁水,负担不起清洁燃料和高质量的住房条件,室内空气污染高。这些环境公害对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是严重的。它将永久地伴随着贫困。”1994年9月,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报告指出:“随贫困而来的往往是失业、营养不良、文盲、妇女地位低下、易受环境风险、获得社会和保健

服务的机会有限,包括生殖保健服务,其中又包括计划生育。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高生育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经济生产力。同时,贫困也同人口分布不均、不能持续利用和公平分配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严重退化有密切的关系。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报告表明,贫困的普遍化同人口增长、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等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可持续性。

贫困是贫困地区最普遍的社会经济特征,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基本原因。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迅速、有效地缓解贫困、并逐步消除贫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抬物质、经济的贫困和精神、文化的贫困以及因贫困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反贫困的,消除贫困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贫困的存在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恶化又导致贫困加剧。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只有通过广泛的经济发展才能最终消除贫困。但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还不是消除贫困的充分条件,消除贫困必须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其中以人口的严格控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重要前提。

2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1 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沙漠荒漠地区、喀斯特环境危急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由于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自然、生态、气候、植被、资源等情况千差万别,各区域贫困形成的原因、贫困的运行机制及贫困人口的特征状况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征是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存环境条件极为恶劣。西部地区除青藏高原外,大多分布在我国第二地形的中低山地,一部分在中部丘陵山区,地貌种类多样,恶劣地形较多,如西北黄土高原的沙漠、沙化地貌和黄土粘土荒漠地貌,西南的武陵山区和桂西北山区强烈发育的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寒冻风化地貌等。同时,西部地区还集中了我国主要的大山、高原、沙漠、戈壁、裸岩。冰川以及永久性积雪地域等,构成了西部地区地质地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西部地区80%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中。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一般常见的有洪、旱、霜、雹、震。病多种自然灾害。解放以后的50年间,西部地区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600多万hm2,约占西部耕地总面积的1/5。近10年中,西部地区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0.077亿hm2,其中旱灾占80%,青海、新疆的草原面积有一半干旱缺水,受灾退化,风沙、冰雹、低温、霜冻等灾害也经常威胁西部的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

2.2自然生态环境失调

生态环境脆弱是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

恶劣既不利于人类居住,又不利于贫困人口赖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业生产,这既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此外,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地处生态敏感地带,即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明显差异生态环境的过渡带和交错带。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对环境因子变动的敏感性强,因其环境或景观的变化则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明显下降乃至丧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据《中国21世纪议程》提供的资料,我国的荒漠化很严重,已占到国土面积的8%。其中风沙和水土流失引起的荒漠化各占一半,全国约有1.7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和威胁,约有2100万hm2农田遭受荒漠化的严重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km2,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t,另外,大面积的草场由于荒漠化造成牧草严重退化,载畜量下降,而这些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地区主要就位于西部地区。从现实状况来看,几乎所有的西部贫困县都面临着生态恶化的严重局面,其中不少贫困县又位于生态影响波及面很大的区域,如在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敏感区就有135个县是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22.8%。

2.3土地沙漠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导致土地按漠化趋势加剧。据统计,西部11省(市)。自治区沙漠面积为128万km2,其中沙漠化土地12万km2,其中因滥垦、过牧、强度樵采、工矿交通破坏造成的占85%,而这些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干旱区。由于不适当的开垦和超载滥牧,西部地区草原沙化、碱化、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疆草场面积由解放初的0.507亿hm2减到1996年的0.36亿hm2,并且西部许多地区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毒草杂草增长、草场退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建国50年来,西部地区草原亩均干草生产量已下降40%,有0.13亿hm草地已转变成沙漠或戈壁,还有0.13亿hm2草地正在受风沙危害,碱化草场面积亦超过0.07亿hm2。建国以来西部草原区的牲畜头数增加2倍,优良草原又遭到大量开垦破坏,加上草原建设跟不上去,造成草原的退化、碱化、沙化面积日益扩大。强度樵采、过度耕种以及超载放牧形成的沙漠化、荒漠化正在不断地动摇和摧毁贫困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4人口超载且素质低下

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素质的普遍低下是西部贫困地区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障碍。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相应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明显加快,有的省、自治区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在过去的两次生育高峰期间,西部大部分省区的生育峰值都很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省、自治区在解放后的50年中,生育高峰持续长达20年之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对人烟稀少的西藏自治区估算,西藏人口超载100万,占西藏总人口的49.30%,又据中科院1997年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均为土地承载超载区,四川、新疆、陕西汽复为土地承载力临界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3人,而到1996年则增至每平方公里100.6人,即使在干旱半干旱的宁南山区,人口密度也达每平方公里76人,其中特困地区固原地区人口密度为110人,是联合国按漠化会议确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临界值7~20人的几倍。

受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西部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突出区域特征,除了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超载以外,就是人口的文化素质低下。1997年,全国15岁以上社会成员的文盲率为16.36%,西部贫困面较大的贵州为25.88%、云南为25.22%、青海为43.62%,宁夏为25.83%,西藏为54.08%,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998年贵州482万贫困人口中,只有27%的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有l/3以上的青年和中年文盲,在女性人口中文盲比例高达80%,瑶族的女性文盲率超过90%。由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落后,西部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面临沉重压力,这与西部贫困地区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二者的逆向发展构成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障碍。

3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在人口持续增长和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下,资源、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给贫困地区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致力寻求西部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与途径已刻不容缓。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实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扶贫制度创新

在扶贫开发进入全面攻坚的历史阶段中,扶贫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能够保持贫困地区经济可持性的经济法律制度,不仅仅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而且包括扶贫组织体系、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生态生产等领坡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做到贫困地区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贫困人口自身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促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相互增殖,最终使贫困地区跨世纪的稳定脱贫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踏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之中。扶持贫困人口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政府的扶贫职责必须具有制度保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经费,而且有一套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指导和约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经费的使用。对于贫困地区政府来说,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的行为取向有很大的差别,社会部门和国内外机构的扶贫行为也应该在制度和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在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中,致力探索贫困地区扶贫领导组织体系的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小额信贷计划、社会服务计划和教育科技培训计划的配套实施方式的基本目的就是力图改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救济式扶贫和单一经济开发扶贫给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真正将扶贫从政府、部门和社会纵向的、行政性的扶贫方式转变为由政府、部门、社会和贫困地区政府及广大贫困人口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的反贫行为。

3.2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西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办法,促进人口控制与扶贫攻坚协调发展,将计划生育、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作为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扶贫的重要条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有生理缺陷、弱智低能和身体障碍严重的人口再生产。大力完善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社会福利、公共医疗卫生和优抚安置制度,积极探索脱贫保险制度,并在扶贫攻坚中把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作为降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多、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技术教育功能弱的弊端,大

幅度增加教育投资,在通过宏观调控、完善中央各部委及社会各界的“教育扶贫工程”、“智力支边”、“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教育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实施阶段性的贫困地区扫盲计划和其它教育援助计划,集中资助、扶持、协调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西部各省、自治区地方政府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计划并对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政策作出调整,改变将脱贫速度和贫困规模减少作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扶贫政绩衡量指标的作法,而把教育发展,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升学率和巩固率以及成年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等作为考核贫困地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从而真正把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到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3.3科学、有序地推进退耕还林试点工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是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战略任务,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中,西部贫困地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扭转依靠退耕还林工程解决地区发展问题,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观念,将“等、跟、学”等被动执行。行政依附观念转为主动思考、灵活调整、大胆创新观念、将“等、靠、要”观念转为奋发拼搏,自力更生、广开门路、敢为天下先的观念,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观念转为以发展促稳定的观念。力求把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同长江、黄河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同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文化水平结合起来,真正把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纳入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退耕还林(草)计划指标不能机械套用、简单分解,为退耕而退耕、为还林而还林,退耕还林要采取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相互协调的方针。生态条件好,农业产业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坡耕地、河谷地不能盲目退耕。而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薄地,应以营造生态林为主,不能强行发展经济林,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坡耕地,要采取林下种苗和生物埂(篱)护坡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适合发展牧草的坡耕,要选择多年生的优质牧草,在高海拔地区和退化严重的草场要广泛推行封山绿化、退牧封草、休养生息等措施。切实研究解决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如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中水利设施建设的配套问题、种苗基地建设的配套问题、草原牧区建设配套问题、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等等。切实解决试点工程运作经费问题,还林管护问题,解决粮食调运过程中的分类结算问题,银行贷款利息问题,零售损耗问题,运粮车过路(桥)问题、仓库容量问题以及退耕还林(草)以后农牧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拿出具体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解决办法。

3.4强化社会服务,改善社会环境

强化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是根据贫困地区人口区域性分布特征,以绝对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社会服务计划实施区域性物质援助,向绝对贫困人口提供粮食,衣物等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以及人畜饮水、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和基本住房,以迅速缓解贫困,相应促进贫

困地区社会发展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增加贫困人口在医疗卫生、营养保健方面的投资,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和营养水平。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可教育性和生产率,这既能赋予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所需要的资产,又能赋予他们免受身体之苦的直接福利收益,这种投资能达到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同时,强调绝对贫困人口直接参与社会服务计划如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并辅之一系列区域性政策措施保证贫困人口在参与经济机会中实现收入增加,并不断激发贫困人口产生新的需要和追求,从而逐步形成一种能够使贫困人口发展自身潜能的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改善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基础,有效提高扶贫投资效益及贫困人口自力更生的程度,为其稳定脱贫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体向贫困人口提供良好的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组织管理等项目服务,以全方位改善实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其实施主要内容是:制订明确的社会服务计划并通过宏观政策诱导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社会服务项目流动,将社会援助的重点放在改善贫困地区人口基本住房、食物、人畜饮水、卫生条件、疾病防治上来。增加对贫困地区基本卫生基础设施的经费补助,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贫困乡村医务人员,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援助贫困地区恢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制订阶段性的基本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公共卫生计划如在地方病流行区和多发区实施地方病防治计划,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生活环境改造工程以及广泛的妇女保健计划和儿童营养计划等等,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公共医疗卫生和优抚安置制度。

另一方面,围绕扶贫制度创新,贫困地区政府必须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制订各种稳定而有吸引力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坏境,切实转换职能,使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直接生产者职能逐步分离,逐步减少通过财政资金直接进行生产性建设投资,而将资金重点投放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上,以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福利事业上,努力改变贫困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贫困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还必须加强社会控制调节机制。一般说来,贫困地区社会调节机制以自治为主要形式,但是,在贫困地区社会成员自治能力和民主意识的自然程度还不高的现实条件下,国家政府的调节和控制尤为重要。经济体制改革,使传统的行政性调节和控制机制发生了变化,控制机关与社会成员间的垂直型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相对松散,政府职能也逐步由通过指令性计划控制转向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间接控制,这样使原有的调节和控制职能日益弱化,同时新的适应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社会发展的调节、控制机制还未形成,或很不完善,又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口增长失控,劳动力素质下降,妇女地位下降,以及宗法关系加强、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蔓延、犯罪率上升等。因此,加强社会调节控制机制的建立是贫困地区社会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研究

破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之难点①

摘要: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在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中,积极反思已往规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两大难点: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学校难以简洁、清楚地表达具体目标和衡量标准。学校针对难点提出了有效对策。关键词: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制定;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利益相关者;‘.四会”

一、反思问题

有人说二“规划就是鬼话”,“规划规划,笔下划划,墙上挂挂”。这些说法虽然夸张,但也反映了规划对于部分学校日常工作作用不大的问题。例如:学校管理人员不读学校规划也能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师对学校规划一无所知,照样可以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2009年初,学校着手制定2010年一2013年的3年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前,我们认真反思已往的规划制定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规划只是校长思维的演绎过程。制定规划的过程一般是校长学习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然后根据自己对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初步的发展规划;在领导班子中研讨;各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各自的规划;将整体规划提交教代会研讨,最终形成学校发展规划。

2.规划制定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很好地参与制定、深刻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对规划“置之不理”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3.规划文本的目标含糊不清。尽管规划的思路、方向没问题,但关键目标不具体,表述不简洁明了,导致发展目标成为“口号”和“摆设”。

我校此次制定3年发展规划的工作,是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的。我们注重更新理念,下大力气做好规划制定前的培训工作,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群众、周边单位等)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掌 握参与式管理的内涵与方法,了解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程序和工具,了解制定特色规划与创建学校文化的关系。与已往的规划制定工作相比,本次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制定规划的程序不同。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我们充分收集数据,在认真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问题与建议。

2.制定规划的人员不同。制定规划的人员由原来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扩展为与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群众真正参与到规划制定中。

3.规划文本目标明确、简洁易懂,在实践中可接受检验。我们找到了影响学生发展目标达成的关键领域,同时制定了关键领域的目标。

二、A}`l析难点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大难点问题。

难点一: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首先,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的理念不会迅速转变。他们习惯性地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领导层的事。例如: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够忙的了,哪儿有时间深人思考学校的发展规划;领导总比教师考虑得全面,领导制定规划,教师执行就是了。家长、社区群众认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学校的事,自己无须参与。

其次,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即使有了民主管理、参与制定规划的意识,也还缺乏参与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从哪些问题人手进行思考,更谈不上提出有实质内容的建议,即我们很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具体的信息。他们的这种状态只能算“介人”,不能算“参与”。难点二:难以简洁、清楚地表达具体目标和衡量标准

收集、分析信息,开始撰写文本时,我们遇到了痛苦的事。尽管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怎样把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呢?如果目标表述得不简洁,就难以让人们记住,就难以深人人心,就难免影响它的达成。更痛苦的是,我们不清楚衡量目标达成的标准

到底是什么。

三、突破难点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边做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

针对难点一: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1.加强“民主管理”培训,转变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的观念。我们组织大家讨论“公民”与“臣民”的含义,掌握“参与式”管理哲学的内涵与方法;深刻理解“参与式”发展规划制定的意义。

2.认真按“参与式”发展规划制定的程序工作,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逐步进人角色。学校成立了规划制定委员会,邀请利益相关者代表参与;召开代表会议,请代表们表达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建议,展望学校发展图景;学校对代表们提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排序。学校召开学校发展规划会议:对学校培养目标进行投票;画社区图,作SWOT分析,表述发展 愿景,提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排序,进行“问题树”分析;拟订初步方案,形成若干行动研究小组。在我们的努力下,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参与的热情一次比一次高,能力也越来越强,逐步进人了“真正参与者”的角色。

3.在尊重多数人意见的同时,细听少数人的意见,力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在召开社区大会、座谈会时,我们往往只听到踊跃发言者的声音;在举手表决时,我们也只会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其实,不发言的人并非没有想法,少数人的意见不见得对我们的工作没有启发。于是,我们通过个别访谈,关注与尊重少部分人的意见。

虽然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还留有许多遗憾,但我们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即在制定规划的工作中,要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针对难点二:简洁、清楚地表达具体目标和衡量标准

学校认真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希望发展目标的表达符合哪些条件?第二,对学生、教师、家长,各要衡量什么,用什么衡量?

我们经过集体研讨后认为,目标表达要符合4个要求:一是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发展的目标。二是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能很快记住目标。三是让目标能接受检验,在实施过程中就能加以评估。四是让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可以对照目标分析自己的实践,并据此提高绩效。基于这些考虑,我们作了如下指标设计:

1.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家长。于是,我们设计了“学生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以及“家长发展目标”。

2.我们认为,发展目标最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以便大家记忆。于是,我们用了“四会”来表述。例如:做“四会学生”(指会学习、会玩耍、会交往、会感恩)、“四会教师”(指会做表率、会育人、会交往、会生活)、“四会家长”(指会沟通、会关心、会做榜样、会共建)。

3.我们对目标的可检验性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人思考。我们将每个领域的目标都分解为“四个方面三个要点”,每个“四会”都有具体的四个方面的要求,每个要求又都有“AB C”三点衡量标准,由此制定出一套“四会”评估指标。

经过半年的努力,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2010年一2013年发展规划终于出炉。教师们兴奋地说,这份规划,制定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是学校发展史上质量最高的一份发展规划。作为校长,笔者无法评价这份规划是不是本校发展史上质量最高的一份规划,但略感欣慰的是:我们不仅制定出了规划,寻找到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学校发展方向,而且使 制定规划的整个过程成为了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与学校文化建构的过程,成为了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共同为学生发展助力的过程。

第五篇:优秀西部志愿者

优秀西部志愿者雷卫泗:扎根兵团 奉献青春

记者:李XX 导语:西部计划在兵团实施十年来,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志愿者,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今年,兵团授予其中三十名志愿者“扎根兵团优秀西部志愿者”荣誉称号。137团大学生志愿雷卫泗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喜讯在团场大学生当中广为传颂,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兵团奉献青春的理想。

【同期声:137团大学生志愿雷卫泗 希望在今后工作中会以这个荣誉为动力,为老百姓继续做好服务,将我们七连的蔬菜打造成无公真正的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一三七团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010年,雷卫泗响应当国家号召,被分配至一三七团最大的农业连队--七连,全连有蔬菜大棚605座,他负责一线蔬菜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他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奔波在职工的蔬菜大棚里,了解每家职工农业种植情况,讲解科学种植技术。

陈晓是七连的新种植户,对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一知半解,第一年种植不仅打进去一年的劳力,就连本钱业没有收回。雷卫泗得知后,就把陈晓作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从育苗到定值再到精细化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使陈晓找回了依靠大棚致富的信心。

【同期声:七连种植户陈晓 雷连长对我们新种植户关心的无微不至,隔两天就来指导、技术指导,生活上还过问,对工作负责任,对蔬菜抓的很到位。】

2012年,137团为解决大棚番茄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从荷兰引进一批熊蜂,并把七连作为试验推广单位。为了让职工了解和认识熊蜂授粉新技术好处,雷卫泗挨家挨户的进行宣讲,手把手传授授粉技术。

【同期声:137团七连职工冯志香 好的很,副连长真的好,又操心,比我们还操心,比如说像蜜蜂来的那天晚上,他几乎觉都没睡好,就害怕那个蜜蜂不适应啊,容易死啊,教我们怎么管理啊,怎么开怎么放,那种真的很操心,就是比我们都还操心。】

4年来,雷卫泗把连队当成自己的家,在团场成功推广温室轨道运输技术、温室熊蜂授粉技术、温室杀虫灯使用技术、温室黄板使用技术、温室蔬菜嫁接技术、温室西甜瓜种植技术、温室花卉栽培技术等领域,尽到了一名蔬菜技术员的责任,他的踏实苦干赢得了连队领导职工的一致信任,2012年被任命为七连副连长,主管农业生产工作,为打造一三七团无公害蔬菜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期声:志愿者黄常磊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雷卫泗老志愿者为榜样,向他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努力踏实肯干,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兵团人。】

编后语:作为80后连官,雷卫泗服务农业生产第一线,用“连官”的责任和对 “三农”工作的执着和热爱,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热血和汗水在广袤的西部谱写着一曲曲人生壮歌。

下载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电信业发展规划研究(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优秀范文5篇]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

    研究自我生发展规划

    研究生自我发展规划 自我评估: 身体素质比较好,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热爱运动,对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较感兴趣。性格沉稳,心思细腻,有责任感,做事严谨认真。乐观向上,诚实守信,学习能力较......

    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研究论文大全

    我国西部12省(区)共有资源型城市33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118座)的28%,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科学优化刻不容缓。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实现......

    西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西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以新疆沙漠旅游为例作者姓名 王丽霞 指导教师 尤晓妮 提交日期2010-6-28西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以新疆......

    发展规划(优秀范文五篇)

    江西师范大学消防志愿者服务队 2012——2013学年度部门发展规划 新学期里,为建设安全和谐校园,营造良好氛围,江西师范大学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将会继往开来,创新工作,提升队伍整体实......

    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范文模版]

    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研究区概况3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分析3.1优势分析3.2劣势分析4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5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6空间......

    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领域

    附件1: 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领域一、发展环境和趋势 (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及对我国电信业的影响 分析影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

    《西部志愿者心得体会》与《优秀志愿者心得体会》合集

    《西部志愿者心得体会》与《优秀志愿者心得体会》合集西部志愿者心得体会(一)2010年5月,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我踌躇满志,看到网上发布的关于招募2010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