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镀行业有望突破瓶颈迎来大发展
电镀行业有望突破瓶颈迎来大发展
我国是一个电镀大国,电镀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之一,对经济社会及整个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电镀行业以强政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正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具备此战略眼光,而且拥有绿色技术储备的国家或企业,即将在新一轮角逐中赢得先机,电镀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电镀行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发展瓶颈:
一、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乡镇电镀企业的迅速发展,给污染控制欲环境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电度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须引入科学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电镀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弊端,推行绿色管理是电镀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单,整体来看,电镀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经营,工艺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三、企业环保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低;
四、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较差,绝大部分电镀企业仍沿袭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除部分合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工业管理体系,多数企业缺乏镀液分析和镀层检测仪器和技术力量。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作为电镀大国,各种先进技术都有体现。电镀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我国电镀行业将向以下四个方向发展:
一、随着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工业、建筑工业及相应的装饰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电镀产品的装饰性和抗蚀性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二、传统装饰性电镀将被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等取代,功能性电镀产品需求则有上升的趋势;
三、某些污染严重的电镀工艺将被清洁的电镀工业所取代;
四、部分性能好、无污染的表面工程的高新技术将进入我国市场。
尚普咨询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电镀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电镀行业的应用正在由机械、轻工等行业向电子、钢铁行业转移,总的来看,电镀行业须突破发展瓶颈、提高行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第二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突破物业行业人才瓶颈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突破物业行业人才瓶颈
文章来源:发表日期:2008-7-18
众所周知,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将为我国经济催生一个巨大的“服务产业链”,其引发的“会展经济”将不容置疑地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服务产业链大家族中的一员,物业服务行业自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一路飙升,“买房一时,住房一世”的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业主意识到了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优秀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能保障入住后的舒适,还能使自己的房子得到保值和增值。可反观现在物业服务行业现状,其正面临着如何去突破人才瓶颈的难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物业行业寻求发展、提升品牌效益的“拦路虎”。
一、物业行业所面临的人才瓶颈现象
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楼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商业楼宇,前几年还鲜为人知的“5A”智能化的概念已逐渐得到了普及。楼宇设施、设备越来越先进,档次越来越高,从而使得办公环境也越来越舒适,而由此对物业服务技术含量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物业服务内容随之不断拓宽,服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已逐渐在物业行业里盛行。这些都对物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基建、园林、绿化、水电等物业服务的常规素质,还必须要融合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物业公司在收取与公共服务相对应的固定物业费的基础上,开拓特约性服务,引领消费需求,谋求边际利润最大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无论是外部机遇还是内部需求,都要求物业公司拥有一支更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他们将成为构建物业企业品牌效益、谋求经济利益的主力军。
可现实呢?由于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尤其从今年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后,企业在规范用工方式、完善人事制度的同时,成本将明显上升,而出于行业的竞争需要,物业收费标准在短期内又难以得到提升,为降低企业成本,迫使物业公司不得不大量招
聘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教育水平和生存环境的差异,这些新进入物业公司的外来务工人员缺乏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也较低,素质上更是参差不齐,大多数仅能从事保洁、园林、保安等专业技能较低的工作,造成物业公司人员的现状与物业服务行业要求:“服务态度热情、服务意识周到、服务效率快捷、服务程序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有着明显的差距。
二、造成目前物业行业人才瓶颈的原因
第一,组织结构使招聘与用人相分离。
具有一定规模的物业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多采用以项目为独立核算的单位,由项目执行总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但某些核心部门,如财务部、行政人事部还是由物业企业总部直接领导。这种组织结构对物业行业的好处是达到了精简项目人员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总部对项目财务、人事方面的信息掌控自如;但缺点是招聘者与使用者相分离,因各自的职责分工所导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致,再加之物业总部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和招聘流程的复杂,不能更有效、更及时得为项目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新员工的到位速度较迟缓,而一些真正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各种事先设定好的条件限制而卡在了门外。
第二,企业扩张速度大于人才自身素质提高的速度。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的火爆,具有一定规模的物业企业扩张速度很快,从业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往往采取“以老带新”和“内部提拔”之策略。物业公司在招兵买马的过程中,原有的一部分基层员工势必就会进入管理层,由于原工作岗位的局限性,使得此类员工在新的管理层岗位上会有较长一段磨合时间,这个阶段既要面对新岗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需求更好的方法带领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企业中,因此这段时间往往也是运营管理问题的多发期。
第三,薪金对基层员工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物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微利行业,劳动力成本支出占物业费开支的比例日益增加。在南方出现民工荒之后的近几年内,企业人工成本的调整基本上遵循着两条原则:一
是跟随市场,主动的调整员工工资;二是跟随政策以最低工资标准为界限,被动的调整基层员工工资。物业公司的工资调整大多都是采用第二种原则,这使得企业通过薪酬吸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余地愈来愈窄。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又迫使企业无奈的选择放弃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一味的希望从外部直接招聘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聘用人员的户籍性质也逐渐由本市城镇向外埠城镇、外埠农村转移,企业曾引以为自豪的人才竞争优势反而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通过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突破物业行业人才瓶颈
第一,拟定人力资源规划,规范内部服务流程。
物业公司应根据企业战略、规模、服务流程的实际需要,拟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人才的可预见性。依据各项目的具体运行特点,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编写更加合理化且便于操控的岗位说明书,界定出各岗位级别的职责范围、权力大小,旨在规范内部的流程。例如:物业公司可根据各项目情况,对执行总经理下放权力,岗位说明书上可明确由其对项目的整体运营负全责,总部职能部门只是负责配合与支持工作,因为项目执行总经理对其所管项目的运营情况最熟悉,也最有发言权,与其削减财务、人事权利而影响其积极性,从而带来运行效率不高的弊端,还不如放手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第二,外部招聘和内部提拔的有机结合。
物业企业人员的高流动性在近期还难以根本性得到改观,面对现实,企业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努力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变劳动合同短期化之外,尚需运用恰当的策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某权威机构曾做过这样的调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企业时,在薪资之外,更多的考虑企业所能提供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氛围。一个员工在企业中如果能得到一个明确的预期:即通过何种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激发出其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由“企业要他干好”到“他想要干好”的转变,这种转变能使企业减少很多被动的预防性管理措施与成本,而将人力资源全部用于项目的运行和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之上。针对企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则可适度的借助专项招聘形式,从企业外部引进,但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即外
部招聘与内部培养有机的结合,坚决杜绝要么“全盘引进”,要么“近亲繁殖”的两个极端。另外,诸如保安、保洁、绿化这些边缘型的支持岗位,物业公司完全可以采取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外包,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招聘、培训压力,分担用工风险,还能使企业管理层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
第三,构建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真正有效的培训应在充分调查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后,找出真正的原因,以案例的形式有针对性的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等各种培训机会。如在物业项目上,外埠农村员工所占比例日益增大,他们多是与业主和使用人接触的即时服务者,其服务过程既是物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业主和使用人享受服务的消费过程,因此业主和使用人对物业公司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这些员工的表现,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服务质量直接地、即时地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声誉。所以对此类员工的培训不能只停留在岗前,在职培训显得更为重要。企业还应根据发展的现状,及时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给予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共赢局面。“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的各部门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①而有效的培训在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提高员工素质、工作效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同时,还能不断培养其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员工之间能有效的取长补短,使劣势部门明显得到改善,从而增强团队协同力量。
第四,加强绩效管理,完善薪酬制度。
绩效管理应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结合,根据服务行业特点,确定考核主体、考核要素及流程。此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即考核结果要和薪酬、福利挂钩,成为薪酬调整、职务升迁、员工奖惩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绩效管理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惩不奖”,企业把绩效管理当成尚方宝剑,似乎有了这枚令箭,企业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惩罚员工。这无形中助长了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责任外推,引发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例如:上下级间的冲突、企业文化的混乱等,使得管理者叫苦不迭;另一种则是“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物业公司内普遍存在,每月底的绩
效考核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好与不好在经过综合平衡之后,最终都表现为“良好”,缺乏应有的警醒、提示作用。上述两种倾向都源自于对绩效管理与考核认识上的偏差,没有使企业的绩效实实在在得到改善。绩效水平的提高应是绩效的整体改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得益于部门绩效的改进,而部门绩效的改进又是个人绩效改进的结果。在这过程当中,良好的绩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及时排除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隔阂,使得员工了解到考核的最终目的旨在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质量,消除抵触情绪。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使得物业行业也备受关注,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物业行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突破行业人才瓶颈,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将是物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第三篇:搭建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 突破行业人力资源瓶颈
搭建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 突破行业人力资源瓶颈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电子商务研究课题组核心专家 谷军: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心里面很沉重和无奈。各位领导,各位医药界的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行业电子商务的话题。在我们所处行业的角度上,如何发展整个行业的电子商务?我们是继续沿用原有的创新模式还是进行资金投入,逐渐摸索?等经验成熟以后再相互扶持;还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就能够做一次特点规律和发展方式,以及如何和商业具体相结合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框架?
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提出来这个问题,很快地得到了协会的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研究课题组的成立。接下来我代表课题组就目前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做一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策层面目前有两个文件。第一个是《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是2004年转正的。2005年10月份执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这个到目前为止没有转正。这两个文件对企业在互联网上从事什么样的业务范围,哪些企业做了哪些服务范围做了一个约束。这是模式的现状。从整体来讲政策层面上仍然停留在重管轻疏的局面。
第二,保守推进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各自为政。
第三,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模式,要么做招商,要么做服务对整体的协同效应提升过大。
第四,影响医药行业网上零售的直接发展就是医疗保障体系对网上药品消费覆盖率。
接下来看看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如何发展。
总体来讲电子商务要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提出来,有别于其他的快速消费品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照顾的面更宽,主要由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传统的快速消费品领域实施电子商务,科技公司也可以做到。而这个领域一个科技公司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与药品相关企业的参与。医药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照顾三个需求。一方面要照顾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第二,要照顾到百姓的用药方便和安全。还有一个是行业运行监管的需要。
基于这种特殊性来讲,行业电子商务是如何抉择的?
第一可以自上而下地做。由政府主导来建一个公共的平台,当然信息的公信力
很强,政府的行政味道比较浓一些,创新力差,会员企业缺少服务意识。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和自然一点,就是有能力和想法的人去建设。因为企业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它的视野是相对狭窄的,服务的主管性比较强,更注重自己商务需求的表达,而不去照顾对方的电子商务需求的表达。对方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现在市面上有几个B2B的商务模式,客户刚开始挺热心,但后来会面临技术模式和运营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述两种选择方式都存在诸多的问题的时候,课题组提出来一个观点,就是行业共建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的概念。
什么是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主要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各种的解决方案。第三方是独立的专业身份定位,不参与会员间的实际业务活动,以向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硬件网络资源,软件工具,技术运维服务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业务。
什么是全程?不是着眼于某一家企业,而要着眼于供应链的全程,对供应链中某一环节的组织以及组织间的商务协同提供有效的支持。
为什么要有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第一是快速协同的需要。我们只有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才能进行广泛的协同。传统是点对点的协同。如果我想广泛协同应该把大家聚在一块儿,才能形成供应链的主体的效应。只有协同在一起,才可以实施有效的整体的效应。并且保证信息的质量与权威性。
第二,集约化的需要。只有进行专业的分工才能有效的突破行业电子商业人力资源的瓶颈。
第三,模式创新的需要,只有共同参与才能有利于更为新型的多点创新协同模式和创新。这样才能快速地辐射,提升所有的行业价值。
第四,安全监管的需要,只有通过第三方公共平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准入和商品准入。
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位,它不同于原来部门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或者是集团信息化,它是一个行业信息化的课题。它的出发点、目标和角度是以提升供应链协同效应为着眼点。实施的尺度上首先要做到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来减少总体投入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联互通以及模式创新等。
首先看一下供应链建模,第一,把供应链的实体提取出来,在互联网进行模型共建实现了数字企业,这当中就产生了供应链的关系,产生了数字供应链,进而形成了一个数字行业的效果。
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说进入一个区域市场首先需要调研。这样我们可以达到快速地做市场吸收。第二,信息共享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信息标准化的问题、信息共享的问题和信息高度可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是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模式。大家既是信息的贡献者也是信息的授予者。
实现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广泛支持。淘宝是C2C模式,淘宝商城是B2C模式。我们希望这个平台因为我们面对不同的企业,它需要多种模型来支撑。就拿市场化程度比较好的例子,就是终端市场这一块来讲,厂家这个趋势可以选择合理营销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厂家、商家、经销商以及终端的直接参与。厂家控制产品的价格和政策,而终端是直接基于平台来享受和看到厂家发布的一系列的信息。最终决定要选购,直接选购到下面的经销商的手里面。
商业企业来讲也可以选用B2B的模式恢复原有的商务智能,零售企业一方面可以采购电子商务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面向消费者的B2C的模式。这是一个商业模式。
关于课题的参与,为了满足这个课题行业共建的初衷,为了保证有效性采取了开放式的参与,我们在这儿也真诚地邀请医药界的同仁们积极地参与。
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下滑 医药行业发展遇严峻挑战
2011年11月29日-11月30日,第20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500多位业界人士济济一堂,以“涉过深水区、决胜在明天”为主题,围绕医药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对话。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精彩摘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白慧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11年工作汇报,以及协会研究部、法律服务部成立及成员聘用仪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一方面,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深入实施,国家加大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医药行业多项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基本药物招标环节爆发价格战,有些领域盲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加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成本上升、融资困难。所以,总体来讲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下滑,医药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上述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按照宣传政策、交流信息、加强自律、维护权益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重点开展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参与制定“十二五”规划,开展课题的研究。参与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组织了课题研究组,开展调查研究,宣传解读。委派专家参加发改委国家战略性新兴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参与了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参与了工信部“十二五”工业清洁生产推行规范的起草。受工信部的委托参与了战略新兴产业分类专题研究,并开展了医药行业环境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受发改委的委托组织编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扶持目录。
第二,促进完善相关政策。继去年的“两会”期间政协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座谈会,今年我们继续主办了生命和责任为主题的全国人大座谈会,向“两会”提交的68个提案当中,企业协会提供了43份。为促进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协会和有关协会共同承担了药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指南的研究,通过卫生部向国家医改办进行了汇报,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当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等若干家协会,共同提出了关于完善基本药物招标的建议,提供了有关完善的政策。研究了安徽模式的执行情况,将调研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向会员单位征集了新近基本药物统一定价问题的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有关部门。
第三,协会各个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协会根据工业联合信息化办公厅印发工业统计制度的通知,成立了医药统计工作委员会,并且按照工作的要求完成了2011年统计工作的收集出版。
第四,为了进一步促进医药国际认证,帮助企业掌握国内外的政策水平,协会成立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了讨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多的意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同时,协会在杭州召开了创新制剂工作委员会的筹办工作,促进我国制剂行业的发展,提高制剂的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协会国际化工作委员会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召开了中国生物医药国际化合作发展论坛,围绕着国际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做了研讨。协会的零售研究中心和相关单位沟通开展了零售药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五,协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积极和国内外知名咨询工作开展工作,以不同的层次提高了国内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积极开展了为会员单位服务,举办了中国男性健康联盟,提供了特定内容的培训。
第六,促进行业交流和合作。与医药质量协会等十一家协会在深圳举办了产业大会,开展了高层论坛,取得了成功。协会和《医药经理人》杂志社承办了在武汉举办的2011年中国医药资本年会,召开了首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圆桌会议。积极开展了很多的对外合作交流,加强协会和地方协会沟通合作,为地方医药行业建设提供了支持。
在这一年当中,协会加强了自身的建设,完善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健全了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协会的全体常务工作人员和秘书处能够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思想和意识,截止到今年11月,协会又新发展了50家企业成为会员,目前协会的成员已经达到300多家。为了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协会成立了法律服务部和研究部,邀请了律师和研究专家加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总之,2011年协会在各位副会长单位、各位会长、各位理事的支持下,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工作,密切联系会员单位,为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规划发展规划,为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成绩。
第四篇:影响行业发展 小家电维修瓶颈待突破概要
影响行业发展 小家电维修瓶颈待突破
导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家电利润日趋微薄,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市场前景广阔的小家电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并纷纷进入,使得小家电市场迅速繁荣起来。但在售后维修领域,企业却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小家电维修难的现状,正在影响着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家电利润日趋微薄,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市场广阔的小家电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并纷纷进入,使得小家电市场迅速繁荣起来。但在售后维修领域,企业却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小家电维修难的现状,正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小家电几成一次性用品
小家电如今已成为不少家庭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由于售后服务缺乏,维修困难,一旦出了故障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近本报不断接到有关小家电产品维修难的投诉。
山东消费者王先生花60元买了台收音机,可是用后不久按键就出了问题,由于厂家没有设立特约维修部,王先生不得不拿到街头的个体维修店修理,被告知维修费需要40元,快赶上买台新的了。无奈,王先生只好放弃修理,收音机就这样成了“废品”。
上海消费者李先生前段时间花169元买了台电磁炉。用了没几次,电磁炉在工作时突然发出响亮的报警声,持续10秒钟左右之后,电磁炉自动关闭电源,停止工作。李先生赶紧拨通了售后维修电话,可是对方却回答是私人电话。
其实对于小家电维修难、收费高带来的困扰,记者深有体会。前不久,记者家里的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打火现象,凭直觉,记者感到微波炉出了故障,便赶紧停止使用,关了电源。随后致电售后维修部,证实了记者的预料。接电话的服务人员解释说是磁控管出了故障,需要更换磁控管,价格是190元,外加40元的上门费,一共230元。经过再三考虑,并亲自到市场考察了微波炉的价格,记者最终放弃了维修的想法,决定另购新机。而那台微波炉,到现在还孤独地呆在阳台的一个角落里,弃之可惜,用之不能,修之太亏。
还有一件事让记者记忆犹新。记者的一个剃须刀是花了400多元买的,充电防水型。用了两年,充不进电了,打电话申请维修。服务人员劝记者再去买个新的,因为维修费用高,至少要160元,这还不算,刀片也需要换了,一个刀片就要60元……一算下来,还真不如再买个新的。
小家电已经成为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帮手,电饭锅、电吹风、电磁炉、电水壶、电暖器等已走进千家万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持续走低。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大卖场,各种各样造型可爱的小家电琳琅满目,价格便宜的只要几十元甚至十几元。但是,与大家电“买的时候有人送,到家以后有人装,坏了打个电话就有人来修”的待遇相比,小家电消费基本上处于“人走茶凉”的状态。虽然很多人心有不甘,但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小家电还是沦为了一次性消费品。
企业与个体店均不愿提供维修服务
小家电维修难已是业内公认的问题。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相对于大家电来说,小家电的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就单一一个产品来说,总体利润要比大家电少得多,维修起来不划算。而且许多小家电企业规模不大,受成本制约,很少有独立的售后服务体系,大多都是委托一些特约服务单位负责售后维修,但这种委托关系往往不稳定,随时可能更换,让消费者维修无门。此外,小家电更新换代快,很多厂商用于售后维修的零配件储备不足,这也是导致维修难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丰台区从事家电维修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一般小家电如电饭煲、电吹风等,维修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少,而且同维修大家电相比,利润要少得多,很不划算。
此外,小家电的特点是品牌多、型号多,结构紧凑,精度高,特别是像复读机、MP3等电子产品,多采用存储芯片或软封装芯片,均是各厂家自己写进去的,对于维修的技术要求更高,而且各品牌小家电配件不统一,很难购买。
个体维修店不愿修理小家电,制造企业也不愿为自己的产品设立专门的售后维修部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企业曾经尝试在全国设立专门的售后维修网络,而且一开始搞的颇为热闹,但是不到半年时间就偃旗息鼓,将已建立起来的网络出售。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以后,发现很难维持,主要是投入和回报难成正比,企业负担不起。
据记者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小家电生产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小家电的售后维修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虽然一些大的家电企业为了自己的形象,建立了售后服务系统,但多是局限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级市场,在二、三级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几乎还是空白状态。
部分企业尝试上门服务
虽然小家电售后维修普遍缺乏,但是伴随着小家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小家电售后服务的渴盼,售后维修服务已经成为关乎整个小家电产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服务竞争在大家电领域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在小家电领域也一样,谁能占领服务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的先机。
据了解,目前小家电售后维修领域在个别企业的带动下,已经开始了破冰之旅。前不久,家电巨头格兰仕正式向外界宣布:面向全国推出小家电上门维修服务,包括电饭煲、电热水壶、电风扇、电烤箱等在内,凡是购买格兰仕小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在保修期内都可以享受上门服务。格兰仕客服中心负责人康经理表示,只要是格兰仕用户,都可以享受专业维修人员的上门服务,不分产品价格高低,没有地域限制。为保障全国上门服务的顺利推进,格兰仕小家电在服务网点方面实施了与5000多个微波炉服务渠道网点资源共享的策略。
小家电上门维修,格兰仕不是唯一的。在一级市场,已经有一些知名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开始了上门服务举措,但是像格兰仕这样承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上门服务的还不多见。陈钢指出,目前许多小家电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局限,没有能力在全国建立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部分企业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局限于生产、销售,而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此外,小家电使用寿命大多在6年左右,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售后服务的投入成本,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格兰仕的这一举措,将对我国小家电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针对小家电行业售后维修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指出,为了避免小家电出故障后维修难,消费者最好购买有售后服务保障的产品,应尽量到大商场或家电卖场购买品牌小家电,并保留好发票和维修卡,一旦出现故障和服务纠纷,可以掌握维权凭证。武高汉同时提醒小家电企业,在如今的消费经济时代,售后服务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如果不认真解决售后服务问题,辉煌的将永远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馅饼”。(王峰)
艾凯数据研究中心是专业和专注的产业研究机构,拥有多年的产业研究、市场研究、市场调研、行业研究及项目咨询的专业经验,是中国市场领先的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提供商。网站每天更新大量行业分析报告、图表资料、投资情报、竞争情报等,为用户及时了解迅速中的世界和中国市场提供便利。我们与国内各大数据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准确、权威、可靠的数据信息服务。
本报告为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原创,近期我公司发现一些不良公司及个人将本公司的报告目录原样或改头换面后挂在其网站或一些博客网站进行宣传销售,对不明情况的客户进行欺诈。本产业研究中心郑重声明:本报告为我单位原创,为确保您所购买报告的准确、真实、权威,请直接从本中心购买,我单位没有开展其它代理销售渠道,敬请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第五篇:集中开工项目突破建设瓶颈
集中开工、创新管理 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开工瓶颈
当前,在国发2号文件的引领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推动下,贵州经济进入竞相发展、增比进位、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市州地纷纷调高了全年工作目标。六盘水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长50%的工作目标。市发改委经过深入分析,认为投资是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而抓投资核心是要抓项目,抓项目最大的难点是开工环节。因此,确定了以抓项目集中开工为切入点,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路。经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82%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集中新开工项目工作实施的背景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稳中求快”总基调和“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的总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解决项目谋划缺乏目的性、开工少、规模小、管理不完善等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市发改委在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发改工作会上提出了全年开工80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800亿元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1000亿元的奋斗目标建议。建议提出时正反两方面声音都很多,不少人认为目标太高,难以实现,但是通过
对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支撑要件的测算,认为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共同奋斗,这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随后,政府工作会议将这部分内容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集中新开工项目建设创新管理内容
(一)创新谋划项目、奠定实施基础。新开工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项目推进的效果,今年以来强化从五个方面谋划项目:一是通过深挖“十二五”规划谋划重大项目;二是围绕国发2号文件谋划重大项目;三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谋划项目;四是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谋划项目;五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谋划项目。
(二)创新组织方式、推动项目集中开工。改变以往无计划、缺规模的开工方式,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我市2012年四个季度实际集中开工项目共940个,总投资1193.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达到1.27亿元。其中:一季度集中开工于2011年12月31日以红桥新区明阳风电成套设备制造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项目221个,总投资331.7亿元;二季度集中开工于2012年3月30日以六枝特区路喜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项目共217个,总投资236.05亿元;三季度集中开工于6月28日以钟山区凤凰片区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集中开工项目219个,总投资248.6亿元;四季度集中开工于9月28日以盘县朱昌河水库项目为主会场集
中开工,共开工项目共283个,总投资375.7亿元。真正形成储备一大批、开工一大批、推进一大批的项目建设新高潮。
(三)创新激励机制、发挥组织潜力。今年初,我委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和新开工项目工作,起草了《六盘水市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并经市办通字[2012]34号文件下发执行。《办法》明确规定对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实行季度和考核,纳入考核范围的有5个县(特区、区、开发区)和26个市直单位,集中新开工项目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对完成好、成绩突出的县(特区、区、开发区)给予重奖,现前三季度已累计兑现奖励372万元,并将考核排名情况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了通报,从而有效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舞干劲,从目前执行的情况看,效果非常明显,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目标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四)创新和完善项目督促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年初,推动下发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部署进行督查的通知》(市办通字[2012]3号),成立了市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部署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十二件民生实事”督查组、十大工程督查组、重大项目建设督查组和招商引资督查组。其中市重大项目建设督
查工作领导组设在市发改委,由委领导负责,委稽查办、重大项目办、投资科、交通科等部门组成,负责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
(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突出项目过程管理。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追求精细化流程控制、突出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以结果管理为主向以过程管理为主转变。通过抓集中新开工项目,项目工作的重心落实到了项目前期工作上,无论上征地、拆迁、环保、规划、立项都成为了工作的重点,成为了推动项目工作的重要抓手;二是从重系统管理到深入基层一线的转变。据初步统计,工作组平均每月到基层工作2次以上,赶赴项目建设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度、协调、督促项目建设工作;三是重宏观管理到重微观管理的转变。随着工作重心的下移,项目管理工作具体到单个项目,到项目即时进度的调度和存在问题的协调解决上,从而大大推动了微观层面(即具体项目)的建设效率,促进了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四是从分散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为克服项目管理各环节各自为政、互相牵制的状况,全面加强调度协调工作,并将旬调度情况、月进度情况最快报市领导及相关单位,全面及时地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强化配合,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配合做好融资工作。协调配合做好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签订5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2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与中国人寿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市开发投资公司为平台,发行16亿元企业债券和与长安信托公司合作贷款5亿元等已初步批准;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组建了民生等8家融资平台公司,现已启动运行;引进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中建四局、川威集团等参与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实行集中安置;通过采取政府补助、农户集资建设市场等方式,努力保证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拆迁而下降;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根据搬迁户意愿,以最能满足业主今后生产生活需要为指导精神,提供多种搬迁方案,争取最快实现搬迁。三是做好土地供给工作。配合市国土局对全市集中开工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等进行月调度,对每一个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专门调度、跟踪、协调和解决项目用地存在的问题;按照集约用地要求,清理闲置土地,利用好工业废弃地并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向山要地。
三、集中新开工项目工作取得的实效
随着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11月20日,集中新开项目已实质性开工837个,开工
率为89%;共完成投资230.69亿元,其中: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75.84亿元,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78.13亿元,三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59.59亿元,四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17.13亿元。根据目前测算,在新开工项目的支撑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增速将超过82%,无论是开工项目个数、规模和完成投资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四个季度集中开工仪式的圆满成功,营造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极大地在全市上下解放了思想、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调动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我市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经验与建议
(一)集中新开工工作的重大意义。抓发展核心是抓经济、抓经济核心是抓投资、抓投资核心是抓项目、抓项目关键是抓集中开工,以推动项目成规模、成批次增长。
(二)建立健全集中新开工工作长效机制。要在当前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