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中科大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上海中科大学校——电子商务基本简介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通俗的说,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及其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活动就是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方向
本专业有六个专业方向网站设计与程序方向网络营销编辑方向网络产品规划方向企业信息化个人网络创业及银行卡的研发方向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要求的课程也是不一样的一些院校注重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有一些院校会把课程重点放在商务模式上面这些主要体现在这个专业所在的院系有的在管理学院有的会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有的会在软件学院在这样各个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长也会有一定的区别课程设置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概论、电子商务信函写作、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营销策划、网页配色、网页设计、数据结构、Photoshop、Java语言、Web标准与网站重构、FlashAction Script动画设计、UI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实验、网上创业、电子商务专业英语、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网络营销、网络数据库、移动商务、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广告策划、电子商务与物流、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access数据库、市场营销学、企业经营与管理、企业信息化、网络消费心理学。
4就业方向
专业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
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专科学生,还可以在呼叫中心从事电话营销、电子商务助理等文职的工作。
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包括硬件(研发、生产、销售、集成)、软件(研发、销售、实施)、咨询等。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相关的硬件、软件开发和销售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是确定的,不过这种需求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情况下,用人单位会明确招聘懂得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隐形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面对市场客户的电子商务需求并不定明确知道招聘到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人才正好适用,而只能让计算机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勉强应付,或要求其补充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咨询行业因为其“与生俱来”的专业广度和深度,需求一般都比较明确。
2.电子商务企业。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无论是纯粹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和其他主业结合的开辟的全新的运营模式(例如西单商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最对口的。
3.传统企业。对于传统企业来讲,电子商务意味着新增的运营工具(比如企业网站,现在恐怕很难找到没有网站的公司)。运行新增的运营工具的人,无非是从使用老运营工具的员工中培养和招聘专业人才。当然培养原来的老员工的工作恐怕还是得内行的专业来进行。
4.传统行业。对传统行业来讲,电子商务就是新的业务手段。无论贸易、物流、加工行业还是农业等到都会使用到电子商务。把传统行业专门提出来讲,目的就在于,如果有志于某一行业,就应该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品。从专业的角度判断这个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当然,要能独立做出这些判断必须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行。
5就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给予极大重视。
第二篇: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简介
时间:2012-10-11 10:44:30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管理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经营网络的设计、营销和管理,让学生成为既懂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理论、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能建网、管网,能从事网络的程序设计,能胜任国内和国际间一般的商务活动,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在商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课程:
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经济法、电子商务法、计算机网络、WEB技术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C与JAVA语言、专业英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等。
就业领域:
通过全日制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各种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理论研究及系统开发等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就职能力,学院支持学生在学期间获取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计算机类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资格证书。
第三篇: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市场的强劲发展,拉动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各个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已成为近年来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各类院校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发展演变过程,新的模式、新的内涵不断创造,新的技术、新的职业不断催生,对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中职教育模式,束缚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很好地彰显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办学吸引力,正面临着改革的要求。
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1.电子商务行业强势发展,人才需求出现井喷,为专业建设提供巨大空间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强势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飞速飙升。电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包括网络基础服务、仓储物流配送、支付渠道、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延伸行业或互联网其他领域,也由此催生了专职网店卖家、网店装修师、“网模”等一大批新兴职业。调查显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 600 万人,达到近年来的又一新发展高峰。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国领先,调研时深刻感受了电子商务行业的火热发展形势,每一个人对于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都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在问及企业是否计划再招聘电子商务人才时,94.7%的企业回答了“是”。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各类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为专业的改革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电子商务的快速与良好发展就需要各层次的人才支撑,目前中小型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员大致可分为管理层、策划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分别处在人才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塔身和塔基。《中国网商生存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企业对于商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通过调查显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没有大的需求,大量的需求是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但是企业拥有专门从事网站操作人数是多少呢?数据显示:没有专业人员的是 25%,三人以下 51%,说明加起来高达76%的企业中,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的人才力量是严重缺失的,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推广与普及。当前电子商务实务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这为中职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空前机遇,也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电子商务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分析 1.工作领域与岗位群分布 根据综合调研分析,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作领域界定划分如下表所示。
企业电子商务工作领域与岗位群分布表
2.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剖析
经调查分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十项基本素质要求为: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客户服务精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及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自我创新,勇于创业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应用新技术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礼貌待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职业技能要求为:网络营销能力;电子交易与支付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网页设计与网络应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编辑能力;谈判能力与市场开发能力;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范能力。中职电子商务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目前列在前七位为:客户服务,电话销售专员、网络营销、网站维护、电子商务策划、物流配送、网站编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培养的四大核心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能力;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客户服务能力。
三、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以浙江省中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为例,暴露出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行业适应性
学校调查显示,有 58.8%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没有基本的了解,有 66.7%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从业目标不明确,有 64.7%的老师认为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难以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也一度出现需求旺但就业率低的矛盾。
2.课程设置不适宜,缺乏岗位针对性
从企业要求对照教学现状,可以看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分析原因,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二是在课程建设上,或注重电子技术内容,或注重商务教学,或把电子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叠加和重组,缺乏融电子技术与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课程。
3.职教特色不鲜明,缺乏学习驱动性
从学生的感受来看,表示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兴趣的是28.5%,表示一般的高达 61.5%,不感兴趣的有 10.5%。学生对当前专业教学感到最不满意的前四项依次是“学校的职业情境与文化氛围”、“实习实训内容”、“学校教学设施”、“教师教学方法”。教师认为目前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在五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深,难以理解;二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四是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内容脱离实际;五是教材内容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质量提升缺乏根本推动力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半路出家。一部分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另一部分是从企业管理、贸易经济、工商管理、财务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计算机方面转过来的教师对商务了解得少,懂商务的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四、专业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1.目标定位: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为企业培养的是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子商务行业变化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在企业中胜任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为了打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需要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中职电子商务的“1+3+X”课程体系。门核心通用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门核心商务应用课程:网店装修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
X 门专门化选修课程:设置的是要在“网络技术”、“营销策划”、“客户服务”、“自主创业”等职业方向上进行强化提升、拓展训练和综合应用的选修课程或教学项目、讲座专题,提供学生依据自己的专长和职业志趣进行选择。
3.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革新技能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学以致用,做学合一”的鲜明特色,本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重在实践”的主旨,将技能操作、活动组织、案例剖析等内容作为教学项目,创造条件,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多元实践”的教学模式,避免形式和场地的单
一、单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办出专业特色,增加专业内涵,增强办学吸引力。
①仿真实验———实务操作层。引进或自主开发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流程,理解电子与商务的关系,为从事电子商务的实战积累经验和奠定技术基础。
②实战训练———商务应用层。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园,利用学校低成本的场地、人员、管理优势,寻找企业、学校、师生的最佳利益结合点,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整体入驻或部分入驻),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
③活动体验,包括企业实习、网络学习和社会实践等。④案例体悟。对于谈判行销的策略性知识能力,难以通过操作项目来练习形成,可以搜集一些鲜活的经典案例,通过剖析、讲解、议论,来体会领悟其中的策略技巧,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师资队伍:以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不但缺乏,现任教师还存在知识技能短板问题。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的相关知识涉及面广,需要工商管理,金融财经,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人才。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时可以采取新招、外聘、内培的方法。
五、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对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中职学生的人才需求状况有了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对后续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将在充分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力争实现人才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目标。
第四篇:上海中科大学院【会计】专业课程
上海中科大学院——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
(二)、日语
(二)、俄语
(二)三选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及实践、金融理论与实务、资产评估、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
(一)、市场营销学、会计制度设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方向
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
会计专业择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行业各类企业、政府财务、教育财务、非营利机构或组织财务从事审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预算分析等工作。
会计专业前景
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它的入职门槛相对比较低,难就难在以后的发展。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要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行业已经开始和其它的专业慢慢融合从而产生了很多新职业,这也为以后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考试CGA、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ACCA)、公认会计技师考试(CAT)。
第五篇: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语音》
一、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对象: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别:必修课 周课时数:2 上课周数:18 总学时:36 考试方式:笔试和口试结合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语音课程是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对象是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时间是一学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发音的基础学科,为必修考试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语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听辨、模仿等训练,使学生了解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正确、标准的英语发音,学会使用自然得体的语音语调表达思想,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正确的语音语调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并且语音能力直接影响到听力和口语的提高。因此语音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正常的语流中学习英语的发音,使学生能操一口流利顺畅、清晰易懂、交际自如的英语,通过语音学习学会交际。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采用《英语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卜友红编著)和《英语语音 教程》(王桂珍主编),教学内容基本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实施。内容主要包括:44个音素的发音,词重音,句重音,强读与弱读。学生应掌握下列知识和技能: 1.了解音素、音位变体、宽式标音和窄式标音、最小对立对、互补分布等基本概念;
2.掌握英语44个音素的发音;
3.了解英语的音节结构,掌握不同音素组合的发音;
4.正确的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使同一意群的词连贯、流畅地连接在一起; 5.掌握每个多音节词的重音模式;熟悉并会使用单词的强读式与弱读式; 6.正确地把握句子重音;掌握正确的话语节奏规律;
7.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最重要的是,通过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达到交际的目的。
8.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握重音、话语节奏规律及语调,也就是说,如何通过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达到交际的目的,形成自然流畅的语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语音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本课程采用的方法是进,讲授,举例,领读,课堂实践注重听说齐头并进。
练习形式:每单元的练习都从音的听辨入手,使学生在正确辨音的基础上开口练习。口语练习以朗读和模仿为主,从简单的单词、句子的朗读到对话、段落的模 仿直至较为复杂的、置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模仿。
练习内容:每单元的练习都从该单元的重点语音练习项目开始,帮助学生提高听音、辨音的能力和对不同的音、重音、节奏和语调的觉察力。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得的知识自然、得体地使用出来,本教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展开听与说的练习,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地进行会话。
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含18单元,每单元2课时,共用36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如下(注:可按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Unit 1 The Description of speech sound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要点:Basic concepts in Phonetics 教学内容:
1.Outline of the course 2.Phonetics and phonology 3.Main features of phonetics 4.Physiology of pronunciation 5.Phonetic transcription 6.Phoneme and allophone 7.Phonemic contrast,minimal pair and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考核要求:
To remember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Unit 2 Vowels in English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要点:
1.To know the three ways of describing a pure vowel.2.To get familiariz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pure vowels and diphthongs according to the vowel chart.3.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ure vowels and diphthongs.4.To pronounce the vowels correctly.教学内容:
1.Three ways of classifying or a pure vowel(1)The height of the tongue(high, mid, low)(2)The location of the tongue(front, central, back)(3)The posture of the lips(rounded or unrounded)2.Description of the twelve pure vowels according to the chart in the textbook: /i:/ /ɪ/ /e/ /æ/ /ɑː/ /ɒ/ /ɔ:/ /ʊ/ /u:/ /ɜ:/ /ə/ /ʌ/ 3.To conside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phthongs and to describe them in terms of a movement(or ‘glide’)from one vowel position to another.4.To design a varie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for focusing on diphthongs in the classroom.5.To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recorded by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try to get the sounds in focus correct in their pronunciation.考核要求:
1.To know the three ways of describing a pure vowel.2.To get familiariz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pure vowels and diphthongs according to the vowel chart.3.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ure vowels and diphthongs.4.To pronounce the vowels correctly.Unit 3 Consonants in English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点:
1.To know the three ways of dividing consonants.2.To be familiariz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consonant.3.To know the three stages of a complete plosion.4.To pronounce the consonants correctly.5.To teach students some skills in articulating the consonant clusters and other difficult sounds.6.To rai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that Chinese has very few consonant clusters.教学内容:
1.Three ways of dividing consonants(1)the places of articulation(2)the manners of articulation(3)the state of the vocal cords
2.Three stages of a complete plosion /p/ /b/ /t/ /d/ /k/ /g/
(1)the closure/closing(2)the stop/compression(3)the release/explosion
3.Incomplete plosion 4.Fricatives and Affricates /f/ /v/ /θ/ /ð/ /s/ /z/ /ʃ/ /ʒ/ /h/ 5.Nasals, Approximants and Lateral /m/ /n/ /ŋ/ /w/ /r/ /j/ /l/
考核要求:
1.To know the three ways of dividing consonants.2.To be familiariz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consonant.3.To know the three stages of a complete plosive.4.To pronounce the consonants correctly./ʧ/ /ʤ/ 5.To know the common forms of consonant clusters.6.To pronounce the consonant clusters correctly and avoid squashing any vowels in between.Unit 4 Word Stress & Sentence Stress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点:
1.The definition of stress 2.Two kinds of stress: word stress and sentence stress
教学内容: 1.Word stress
1)The definition of stress 2)Word stress: primary stress, secondary stress and zero stress 3)Stress vs.unstress in terms of loudness, pitch, vowel quality
2.Sentence stress
1)The definition of sentence stress 2)Words usually stressed in a sentence 3)Words usually unstressed in a sentence
考核要求: 1.Definition of stress 2.Degrees of word stress 3.Word stress;to get word stress correctly 4.Sentence stress: to know which words are usually stressed in a sentence
Unit 5 Weakening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点:
1.The strong and weak forms of the functional words 2.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eak forms
教学内容:
1.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weak forms of the words 2.The strong and weak forms of the functional words 3.The practice of the weak forms
考核要求:
1.To know the strong and weak forms of the functional words.2.To know the most frequently reduced weak forms.3.To pronounce the weak forms correctly.Unit 6 Rhythm(I)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点:
1.To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stress in English through clearly patterned rhythm in speech.2.To perce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hythmic patter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cquire more rhythmic and fluent speech in oral communication.教学内容:
1.Stress-timed rhythm vs.syllable-timed rhythm 2.Metric foot in English poetry 3.Rhythm and music 4.Work on rhythms 5.Rhythm-group 6.Rhythmic structure 7.Division of rhythmic group 8.Work on rhythmic patterns
考核要求:
1.G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 rhythm is in English speech.2.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hythmic structure.3.Let the students practise common rhythmic patterns.4.Help the students to read nursery rhymes, sentences, paragraphs rhythmically.5.Ask students to read nursery rhymes, jazz chants, phrases, sentences and passages rhythmically.6.Let them work in pairs.First mark the rhythmic stress, and then read the passages.Unit 7 Liaison(Linking)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点:
7.The definition of linking 8.The different speech flow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9.Types of linking 10.The practice of linking
教学内容: 1.Definition 2.The different speech flow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Types of linking: 1)Liaison: consonant + vowel 2)Hiatus: vowel + vowel: [j]-glide and [w]-glide 3)Linking [r] 4)Intrusive [r] 5)Practice of linking 2学时 a)Give students sentences and ask them to ease the transition between words.b)Give students a passage and ask them to mark the word boundaries where linking is likely to occur, and then read the passage aloud.考核要求:
1.To know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inking.2.To read phrases, sentences and passages fluently.Unit 8 Assimilation & Elision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要点:
1.The definition of assimilation and elision 2.Kinds of assimilation and elision 3.The practice of assimilation and elision
教学内容:
1.The definition of assimilation and elision 2.Kinds of assimilation 1)Direction of change 2)Assimilation of voicing
3)Assimilation of place of articulation 4)Assimilation of manner of articulation 5)Coalescence of place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3.Rules of elision
考核要求:
1.The definition of assimilation and elision
2.The different kinds of assimilation and rules of elision
3.The ability to find out the assimilated words in connected speech and read it naturally and fluently
Unit 9 Intonation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要点:
1.Definition of intonation 2.Forms of English intonation 3.Types of tones 4.Functions of intonation 5.Application of intonation
教学内容: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Intonation
2学时
1.The definition of intonation 2.Tone language vs.intonation language 3.Intonation group 4.Transcription conventions 5.Components of intonation group
Nuclear tone 2学时 1)Kinetic Tones 2)Tone I
Falling(high fall and low fall)3)Tone II Rising(high rise and low rise)4)Tone III Falling-Rising 5)Tone IV Rising-Falling
The Functions of Intonation and Nucleus placement
2学时 1.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intonation 2.The attitudinal function of intonation 3.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intonation 4.The accentual function of intonation 5.Nucleus placement
1)Broad focus 2)Narrow focus 3)Information focus: new information vs.old in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intonation 学时
1.Basic meanings of the kinetic tones in English 2.Intonation and sentence types 3.Tone unit division and syntactic boundaries 4.Application of intonation to oral communication
考核要求:
1.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onation 2.To know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ones 3.To master the functions of intonation 4.To apply the intonation to o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10 General Revision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要点: General revision:
1.Basic concepts of the theoretic knowledge offered in class.2.Written part of the revision: 1 & 2 3.Oral part of the revision: Oral practice
教学内容:
1.To review what has been presented, p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class.2.To review the written part which cmprises a number of tasks relevant to each lecture for individual study and reflection, or for discussion and revision in class.3.To ask students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 to each task.4.To offer an answer key after class.5.To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oral part for focusing on phonemes, stress, rhythm, intonation and connected speech.考核要求:
1.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honetic theories.2.To have a bette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3.To apply what has been learned to oral communication as natural and fluently as possible.三、课程教材
1.Baker, A.Ship or Sheep?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1981.2.卜友红,《英语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四、主要参考书目
Brazil, D.Discourse Intonation [M].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1975.Catford, J C.Fundamental Problems in Phonetics [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77.Celce-Murcia M, Briton D, Goodwin J.Teaching Pronunciation: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Cruttenden, A.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6th 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Crystal, D.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M].London: Blackwell.1985.Gimson, A.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4th ed.London: Edward Arnold.1989.Halliday, M.A.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 [M].New York: The Hague Mouton.1967.Hudson, R.A, Holloway A F.Variation in London English [M].Mimeo, Dept.of Phonetics and Linguistic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1977.Jones, D.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M].1st e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7.Jones, D.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M].13th ed.London: Dent.1967.Jones, D.(Revised and Edited by Gimson A C).Everyman’s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M].14th e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Jones, D.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M].17th e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O’Connor, J D.Phonetics [M].Harmondsworth: Penguin.1973.Ramsaran, S.Studie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London: Routledge.1990.Roach, P.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M].2nd 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Roach, P.Phonetic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Wells, J C.Accents of Englis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Yule, G, Hoffman P, Damico J.Paying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 The Role of Self-monitoring in Perception [J].TESOL Quarterly.1987.蔡龙权.大学生英语口语训练[M].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宋学东.论交际能力中的语音能力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张冠林.大学一年级英语语音练习手册[M].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M].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