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样例5)

时间:2019-05-14 10: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

第一篇: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年5月23日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及我市“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取得长足发展

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框架体系”建立,即全市各大机关办公业务网互联互通,并与100多个市直部门和10个县(市)区实现宽带高速连接;市政务专网由横向和纵向主干网络组成,横向联通全市各政务机关和部门内部网,纵向连接国家、省级和各县(市)区政务专网,成为全市覆盖范围最广泛的政务系统专用互联网络;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市政府设在互联网上的正式站点,成为市政府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门户;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在形成体系,建立专业数据库34个,其中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信用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网络和网站建设快速发展,全市投入近2亿元,80%的市直部门、所有县(市)区政府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信息网站。建立公用信息平台,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搭建了行政审批、资金结算等业务应用系统。

2、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便民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依托市政府门户网,67个市政府部门和10个县(市)区开展了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提供网上表格下载等便民业务;实施“公共服务一卡通”和“市民社会化服务一卡通”工程,目前“公共服务一卡通”发卡近3万张,方便了企业办事;建立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系统,实现了网上交办,拓宽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依托政务专网开展贯穿各级、各部门的多种业务应用,建立各种办公及业务应用系统100余个,各政务机关的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建议和提案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办理;公文、信息、机要和明传电报在各级、各部门间实现网上安全传输;建立应急指挥系统3个;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逐步开展并取得成效。“十二金”工程稳步推进,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实现工商、税务、质监等19个部门企业基础数据的交换共享,为社会综合治税提供了借鉴;行政审批信息化工程初步实现“一站式”审批管理,项目审批周期平均缩短1/3,为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事业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物价监测信息系统、章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在各自领域成为全国或省内的示范项目。

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的指导、收集和

编报,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和指导,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法规制度基本建立,制定了《济南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规章,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政务信息能力普遍提高,全市15000多人次取得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2万多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通过了电子政务培训考核。

(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面临的形势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电子政务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国家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要求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发展确立了定位;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全民信息能力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需求明显扩大,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我市相继出台的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措施,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内在驱动;市政务中心的建设,为整合资源、构建统一基础平台,促进业务协同、推进跨部门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全局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市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观念比较薄弱、进展相对缓慢,电子政务系统整体效能有待提高;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以及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力度不强,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管理不规范,法制建设薄弱,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不能适用实际需求;政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门和地区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电子政务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人才培养使用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普及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大力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市“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需求和资源,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功能完善、结构清晰的电子政务基本框架,以及关键业务和关联度高的公共服务项目,加强整合与协同。处理好电子与政务、整合与新建、公开与安全的关系,按照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原则,建立技术、管理和制度并重的安全保障体系,保持应用、安全、发展以及需求之间的综合平衡,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发展。

——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结合政务中心建设,改变各部门独立建设网络平台的做法,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从基础层面上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

——需求主导、重点推进。围绕政务强化需求,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的需要,按照公众、企业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按照机关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和网络实现的事项,优先和重点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机关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把资源整合作为提高应用水平的关键,加强物理整合、逻辑整合、流程整合和应用整合,打通孤岛,协同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

我市“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是:按照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策略,进行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资源共享度;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务专网互联互通、协调资源、协同业务的平台作用;打破部门壁垒,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面向政务的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依托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全市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基本实现全市机关内部业务和对外服务网络化,初步建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务体系和“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2010年,全市机关人员的信息能力显著提高,政务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整合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市政务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导航、交换、共享、整合,为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网络基础、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

第二篇: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出处:海南省工信局 日期:2006-12-30

一、背景

随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富有远见的政府相继展开国家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工程,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和全球发展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和战略规划,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改善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在由应用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以公众服务为中心”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出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目前,国家“金”字工程全面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全方位建设,政府网站、办公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相继实施并逐渐完善,面向服务、规模应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发展战略,将电子政务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不断安排财政资金进行系统建设,全省逐渐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建设水平较低,信息共享难、资源利用率不高,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有限,全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从海南实际出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为加快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及投资管理,按照国家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海南省电子政务现状制定《海南省电子政“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2006—2010年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本《规划》包括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项目建设优先序列、投资原则、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和市县规划指导等。《规划》将为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指导,为省财政、发改等部门计划、审核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二、现状与需求

(一)现状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 “信息智能岛”以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04年底,覆盖全省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基础网络已形成,通信骨干网向纵深方向延伸,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支线通达201个乡镇,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2617公里,互联网用户47万户;建设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并两次改版,加强了服务功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网站;97%省直厅局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实现了信息发布到提供部分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公文交换系统和党政机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运行顺利;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统计、国土、药监、测绘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海口、儋州、琼海、五指山等市县建设了OA办公系统,澄迈、儋州、琼海、昌江、琼中、海口等市县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开通网上审批业务和网上查询等服务。

但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相比差距很大,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根据调研全省121个单位情况(包括19个市县政府和省财政拨款的单位,即省人大、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委14个部门、省政府63个单位、团省委、省妇联等),多数单位的网络建设、网站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属起步和初级应用、简单应用阶段,安全措施、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均严重不足。

——网络建设现状: 2003年8月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等97个省直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市县党政部门的主干网络互连;党政121个单位中84个单位建了局域网,还有31%的单位没建局域网,主要是社会团体和贫困县市,不能满足电子政务日常办公的需要。

——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省政府门户网站1996年开始建设,1999年和2003年进行两次改版成效较显著,2004年在全国31个省级政府网站评比中我省政府网站排名居中(和广东、甘肃、贵州、四川并列第13名),但由于2005年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功能较弱,评比只名列28;党政121个单位中67个省直单位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但网站建设多以信息发布为主,服务功能弱,许多网站信息更新差;还有29%的党政部门没建网站,不利于政务公开和服务公众。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在办公系统建设方面,全省党政部门的公文交换系统已建成,但在121个单位中只有44个单位建设了内部办公系统,63%的单位无办公系统,81%的单位无档案管理系统。在已经建设办公系统的单位中,只有少数单位系统运行较好。因此,有必要开发全省统一实用的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相配套,形成全方位电子化的公文交换与处理。在行业、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各部门的发展不均衡。以金字工程带动的业务部门(如税务、财政、公安、社保等)和信息化意识强的部门(如工商、药监、统计、国土等)业务系统建设走在了前列;121个单位中,53个单位建设了业务系统;221个业务系统中,50%的业务系统仍是单机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许多系统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许多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

——安全措施现状:121个单位中51个单位实施了安全保障措施,16个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CA认证、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比较好的单位。

——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现状:我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较好,85%的工作人员可以操作计算机办理简单业务。但多数部门管理保障体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121个单位中,有309名技术人员,但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且80%(247人)集中在少于20%的单位(19个单位)中;只有21个单位设置了信息中心或信息处、35%的单位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

——建设资金来源情况: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总体投入不大,2004年省级财政投入近5000万元;各单位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据统计,72%的单位来源于省级财政,7%的单位来源于行业系统,21%的单位依赖于双方面的支持。因此,我省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有效利用资金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法建设电子政务。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和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较大,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有的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装修机房、建设专网、配置高档服务器,但只运行了一两个简单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有的部门专网带宽低、机房建设标准和服务器性能都不高,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以发挥其综合合力。

2、“信息孤岛”共享难。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大部分系统建设未考虑数据共享公共接口,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技术、安全等没有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程度低;部分行业纵向业务专网和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没有互联互通。

3、应用系统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应用系统建设未能构架在J2EE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框架下,系统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变化而变化,很多系统将成为摆设;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许多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互相关联,但建设的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业务处理,跨部门业务协同几乎空白。

4、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分散,多数部门和市县无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人员,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

(三)需求

针对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为使省电子政务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家电子政务框架指定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本省的电子政务建设:

1、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行基础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网络的互联互通。

2、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使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部门重复建设,避免投资浪费。

3、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省政府数据中心为基础,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对人口、企业、市场、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情况等信息的全面监控,为提高政府宏观决策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提供信息化保障。

4、进一步完善部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监管水平和对外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5、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加强政府“综合协调、调度、指挥”的能力,为各类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保障。

6、加强电子政务保障体系建设,从资金、组织、人员、制度、技术、安全等方面全面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我省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政府。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体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政府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政府运作模式改革和流程再造;有利于政府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政府办公效率、行政监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宏观决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加强领导,统而不包

各级政府、各党政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保证各项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全省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基础性、共性的共享平台和数据中心;部门、行业业务系统按省统一部署各自分步实施。

2、整合资源,互联互通

加强现有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业务系统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益。

3、突出应用,提升服务

立足海南实际,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和社会公众需求,突出应用、稳步推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质量。

4、统一标准,加强保障

海南电子政务各项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国家、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安全等保障体系。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06--2010年,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全省党政机关(涵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高院、省检察院、人民团体及厅局、市县政府)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政府数据中心,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推进重点业务系统、政务办公系统、为民服务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具体目标是:

1、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平台,实现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党政机关网络的互连互通。政务内网覆盖县级以上政府和各厅局;政务外网覆盖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机关并能与有关社会机构逻辑隔离信息互通。

2、建成资源高度集中和共享的政府数据中心,为全省的所有省属政府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通过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依法应该共享的政府部门政务业务数据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共享。3、100%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建成局域网;95%以上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的公务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4、建成并推行全省统一的办公信息系统,省级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通过统一的办公业务平台实现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信访、汇报演示等通用办公业务的电子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公决策的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

5、工商、财政、税务、宏观经济、公共安全、质量监督、社会保障、农业、旅游、海洋、信用监管、业务协同等优先建设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业务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系统处理。

6、政府门户网站以用户为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和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省政府9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查询,6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在线处理。

7、政务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的运行、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人才支撑、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能够适应我省电子政务发展需要。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目标: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全省党政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保障电子政务工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初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省直机关建设统一的政府办公系统,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组织实施“金字工程”,建设一批重点业务系统,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建设全省统一的“一站式”审批服务系统,基本搭建起面向社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目标:将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实现省、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网络的互连互通;进一步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纳入到数据中心管理,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提高政府的宏观决策与宏观监管的能力;推广和完善政府办公系统,实现全省政府办公的自动化;继续组织实施“金字工程”,建设一批跨部门的综合业务系统,提高政府“指挥、协调、调度”的能力;完善面向社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广泛实施网上业务办理,提高政府执政的透明度和政府服务质量。

五、总体框架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满足各党政部门之间、各市县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数据中心;建设信息资源库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建设政府办公、公众服务、社会管理所需要的支持系统,建设各行业各部门实现业务职能加强业务管理所需的重点项目;建设面向公众、企业和社会服务的重点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及建设见附件一《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六、建设任务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重点任务是:一个平台、二个中心(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三大应用(办公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行业业务系统)、五类数据库。

我省力争在5年内通过以下任务的实施完成,使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达到我国中上水平,实现我省总体建设目标。

(一)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省政务内网、省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局域网构成。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及因特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因特网之间逻辑隔离。

1、政务内网建设:按“最小化”原则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政务内网主要连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办公厅和其它需要传输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党政机关局域网,以及省直其它党政机关各部门保密室、各市县办公室以及需要传输涉密信息的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其他重要党政机关。政务内网实现涉密信息的跨部门传输,也为四大办公厅和重要党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网络平台。

2、政务外网建设: 政务外网连接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是非涉密网,主要用于运行面向机关内部的办公和面向社会的监管服务等非涉密业务,是各部门构建业务专网的基础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交换和协同办公的工作平台,并为网上政府服务提供后台支撑。政务外网要设立国际互联网统一出口。

3、党政机关局域网建设: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办公厅以及其他需要传输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党政机关(包括小部分市县),建设物理隔离的两套局域网,一套按涉密局域网建设,接入政务内网;一套按非涉密局域网建设接入政务外网。以局域网方式接入政务内网的单位,其涉密局域网建设需经省国家保密局审批。全省其它党政机关(包括大部分市县)只建设一套局域网,接入政务外网。2010年前全面完成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局域网建设。

(二)政府数据中心、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建设

1、政府数据中心

海南省政府数据中心是一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中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中心、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实现政府信息系统和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避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复投资。本规划中建设的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以及一些部门的应用系统(如工商等)都将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2、电子政务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

在网上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中,全省采用统一的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访问权限控制等服务,保障电子政务用户的应用安全;根据有关规范,建立省级密钥管理中心,实现对电子政务网的密钥管理和提供密码在线服务。

(三)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

政务信息资源库包括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库、各行业的业务信息资源库。政务信息资源库原则上都存放在省政府数据中心,按照安全管理及访问控制的要求提供全省共享。各行业的业务信息资源库将在各行业的业务系统中进行建设,本处着重描述电子政务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库建设。

1、企业法人单位信息库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信息分散、数据一致性差,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以工商、税务、财政、政法、社保、卫生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为基础,整合和统一不同部门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建设企业法人单位信息库。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

2、宏观经济信息库

全面采集我省经济的运行状况、形势判断、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政策法规和相关研究报告,形成我省宏观经济信息库。本库具体反映我省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出口、外贸、物价等方面的宏观运行状况,以及产业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人口基础信息库

海南省人口基础信息库以数据中心和政务外网为依托,实现对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计生、税务、统计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的整合,实现对人口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管理,实现人口基础信息面向政府及社会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4、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库

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设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国土、规划、测绘、房产、建设、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基础空间数据,构建我省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专业系统建设的数据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海南省建设“信息智能岛”的基础。

5、综合信息资源库

综合信息资源库包括主题操作数据库、政府办公文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数据库、省情信息库、档案资料数据库等。主题操作数据库,存有经常使用的业务数据;政府办公文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数据库,文本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指令等文件,本省政府颁发的各种文件等信息;多媒体资料,它包括各种政务图像、视频,用于宣传报道和视频点播;省情数据库涉及全省基本情况、政治概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档案资料数据库,包括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省直机关档案室保存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信息。

(四)建设办公业务系统

1、政务外网办公信息门户

建设全省党政机关办公信息门户,实现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统一身份管理、网上协同办公、信息采编发、资源共享、公务电子邮件等功能。

2、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在全省党政机关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简报和公文的无纸化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降低行政成本。

3、办公自动化系统

紧密结合海南省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的特点,研制开发全省统一、支持跨平台、支持功能与流程定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各单位组织机构管理、日常办公、公文管理(公文信息管理及公文审批管理)、会议管理、资源管理、督查督办管理、文档及多媒体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并建成办公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2006年完成办公自动化通用软件开发,2007年20%省直党政机关推广使用;2008年逐步推广到所有省直党政机关。

4、党务、政务信息系统

依托省政务内网建设省委办公厅党务信息系统和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党务组织机构管理、党员管理、党务办公业务管理;实现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信访等主要业务网上办公,提高办公决策的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

5、人才、干部人事和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人才信息系统、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干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和干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人才、干部人事和公务员进行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推进组织部门管理信息化。

6、数字档案馆信息系统

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现行文件数据库和档案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各类档案(文献档案、人事档案等所有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利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7、领导辅助决策服务系统

依托省政务内网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领导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施政追踪的自动化,了解政务计划、交办事项执行情况等信息;实现政务管理,了解内部政务工作各方面的情况、重点项目的进展状况等;实现对各类政务基础信息、综合信息、办公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实现对人口、企业、自然资源及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情况的全面监控和综合管理,提高政府在“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对公共服务的水平。

(五)建设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系统

1、省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政府网站建设

(1)省政府的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提供公共服务、发布政务信息和接受公众监督的平台和窗口。通过省政府的门户网站充分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

(2)省级部门及市县政府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公共服务,各网站向服务更便民、资源更丰富、功能更齐全的方向发展。鼓励省委各部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有条件和积极性的省级其他部门建设网站。

2007年省直单位服务项目80%以上实现网上查询、30%实现网上受理。2010年省直单位服务项目90%以上实现网上查询、60%以上实现网上受理和在线处理。

2、“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建立网上虚拟审批大厅和行政服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将网上的虚拟审批大厅和物理的行政服务大厅有机结合,集中公开政府各部门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办理工作状态和审批结果,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实现“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跨部门联合审批在线办理。

2007年实现省直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近60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审批事项的信息查询,2010年逐步将全省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受理和在线办理。

3、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建立全省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进一步整合110、119、120、122、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紧急救援服务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重大事故隐患监控系统等应急指挥资源,建设覆盖全省全部辖区的应急联动指挥和决策支持系统。

4、农业科技服务“110”信息服务系统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农业科技服务“110”,实现远程指挥、培训、交流;及时指导、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快速、便捷、有效为“三农”服务。

5、企业信用系统

以政务外网为依托,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等现有资源,依据企业信用制度和规则,整合金融、税务、工商、质监、财政、劳动保障、公安、司法、海关、统计等领域企业信用记录,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促进海南省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改善海南省投资环境。

6、电子口岸系统:建立口岸相关管理部门联网综合管理模式,利用海南电子口岸平台整合海南口岸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点接入”、“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扩大应用范围,开发新的口岸物流管理项目;实现与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互联互通。

(六)“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系统

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强资源的复用,减少重复投资,原则上各政府部门将不再新建或改造机房,现在各部门使用的主机设备将逐步转移到省政府数据中心机房或自然淘汰。“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新建的应用系统原则上都放在省政府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已建的应用系统(国家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共享部分数据必须向省政府数据中心提供)将逐步向数据中心迁移;垂直和双管单位的系统建设以中央为主,但应有数据公共接口与省政府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省政府数据中心通过政务外网与各部门相连;暂不能纳入省政府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的“金字”工程和部分特殊信息系统要与省政府数据中心实现对接。

1、推动“金字”工程建设:

(1)“金税”工程:依托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统一的地税大集中征管等系统。

(2)“金财”工程:以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入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覆盖财政收支管理全过程,减少预算执行随意性,监控任一时间点的财政资金收支状况,从根本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沉淀。“金财工程”的建立将覆盖GDP20%的资金流动。

(3)“金盾”工程:建设公安省级人口信息管理、公安刑事案件综合信息管理等系统,建成省级公安人口业务信息库。

(4)“金保”工程:建设《医疗保险与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时联网系统》、《金保工程“一期”(社会保险项目)》、《海南省社会保险IC一卡通系统》等。

(5)“金审”工程:建设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完成审计业务管理、联网审计等系统建设。

(6)“金质”工程: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成全省计量业务监督管理、企业质量档案、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全省及国家、各省执法打假快速反应等系统的建设。

(7)“金农”工程:建设完成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畜牧疫病监控防治信息系统、外来有害生物监控系统、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和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省内、省外两类信息资源,形成依托海南省政府数据中心的农业数据中心。

(8)“金土”工程:建设耕地保护基础数据库和监管系统,矿产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省数字地质矿产资料馆管理信息系统,全省城镇和农村地籍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2、推进与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相关联的业务部门系统建设

(1)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省政府数据中心,完成企业登记系统、市场监管系统、工商案件办理系统、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成省级经济户口数据库,基本实现工商各项监管工作信息化和各级机构执法联动。

(2)海南省“数字民政”工程:完成全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全省优抚安置信息系统等系统建设。

(3)海南省统计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快速调查网络系统和统一的统计业务处理管理平台;以政府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海南省统计数据资源中心,确立全省统计数据资源基础框架。

(4)海南省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升级改版省县乡三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立服务站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服务站管理,加强育龄妇女的跟踪服务,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5)海南省价格管理监测调控鉴证系统:建设全省价格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国际市场价格和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有关的国际市场价格信息系统、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系统、价费审批和价格行政许可办理系统、涉案财物鉴证和价格评估系统等。

(6)海南省建筑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城乡规划监管系统、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建筑工程招标交易系统、海南房地产预警预报管理等系统,规范我省建筑业、房地产业市场、净化投资环境、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步建成海南计算机教育网络与海南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和平台,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接受教育的需要。

(8)海南省学生学籍与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至高中)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推进高招、成招、中招网上报名和远程录取;实现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管理信息化,促进全省教育资源共享。

3、推动海南“一省两地”、生态省战略目标和保障安全的系统建设

(1)海南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海南旅游资源管理、海南旅游服务、海南旅游监管的信息化。

(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渔政指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统计、水产品市场信息、渔业船舶及船员管理、海洋灾害预警等子系统;依托省政务外网,完成省、市县、乡镇三级联网。

(3)海南省食品安全与药品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药品市场监管信息系统。

(4)海南省公共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全省公共卫生、医疗检查诊断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和全省卫生疫情直报系统。

(5)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全省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和环境事故应急响应信息系统,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区域环境质量和污染事故的在线管理,改善海南省投资环境。

(6)海南省“天平工程”建设:建设法院审判业务系统,实现案件信息、审判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审判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各级法院间及法院内部各部门间信息交换的电子化。

(7)海南省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适应防震减灾业务管理、应急指挥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全省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全省防震减灾业务信息的统一、规范和实时管理,以及对地震、火山、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快速联动反应,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其他系统建设

为使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迈上新台阶,政府将进一步组织实施其他“金字”工程建设和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各部门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此类系统的建设任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和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遵循“项目建设优先级别”和“海南省电子政务投资原则”进行论证、评估后再列入计划。

2006年-2010年全省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及任务分解见附件二《海南省电子政务重点项目表》。

七、项目建设优先级别

(一)优先建设的项目

按照“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优先考虑9类项目:

1、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共享度、集成度高且能纳入省数据中心管理的项目。

2、能增加政府监管能力和税收收入的项目。

3、能极大提高办公效率、为省领导决策服务的项目。

4、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的项目。

5、能保障百姓生活、生产安全、利于“质量兴省”的社会监管项目。

6、能广泛提高人员素质的公共文化教育项目。

7、国家要求建设的重要项目,包括国家“金”字工程、中办和国办要求的重要项目等。

8、推动海南省“一省两地”战略目标的项目。

9、政府已进行部分投资且急需和效益明显的项目。

(二)缓建的项目

1、建设单位不完全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包括领导重视度、运行维护人员素质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环境)。

2、服务社会范围窄小、社会效益不明显的项目。

3、不能纳入数据中心共享交换的业务系统。

(三)省财政不支持的项目

1、封闭独立的纵向网络建设。

2、严重重复建设的项目。

3、没有应用、不能共享的纯数据库建设项目。

4、各部门的新建机房类建设项目。

八、投资原则及投资概算

(一)投资原则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投资原则如下:

1、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投入为辅。

2、省级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办公系统、跨部门的综合类应用系统以及涉及公益性、行政性的项目由省、市县财政投资。

3、国家要求建设且需要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配套资金由省级财政、市县级财政投资。

4、省级要求建设且需要市县配套资金的项目,配套资金由市县级财政投资。

5、垂直和双管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以中央财政投资为主。

6、鼓励部门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我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7、建立有效的审批和评估机制。各政府部门自己要求建设,并要求省财政支持的项目,需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满足“优先建设项目”要求的纳入计划,由财政、发改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批;中央、部门自筹以及其它渠道投资的新建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并经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投资概算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特别在起步和发展阶段,还需要逐年增加投资。据统计,我国政府电子政务投资额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为298.7亿元、350.1亿元、411.5亿元;其中2004年的投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566%,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3018%。预计2005年投资额为481.5亿元,最近5年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5.88%。

我省2004年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额为4779.15万元,仅占省本级财政收入的0.41%,为全国投资水平的四分之一;考虑市县及其他投资来源,占我省生产总值的0.16%,为全国投资水平的二分之一。可见,我省电子政务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应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入。

按2004年全国投资的平均水平计算,我省2006年省级财政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应该增加一倍,即为9000万-1亿,以后每年按10%增长。2006年-2010年五年内我省电子政务的投资总额为5亿左右,投资来源于省财政、国家财政、单位自筹等。硬件、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投资为2.7亿,占投资总额的54%;软件、数据资源建设的投资为2.3亿,占投资总额的46%。5年投资分配见附件三《海南省电子政务项目投资概算表》。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电子政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部门间的利益调整,组织协调难度很大。为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成立相关机构,明确分工,共同推进,确保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1、成立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成员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组长由省政府办公厅领导兼任。协调组在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研究和协调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报请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审定。

2、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推进和组织协调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制定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配合省发改、财政等部门进行项目论证和资金拨付,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对重大的技术、管理、规范等进行决策,并向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汇报工作。

3、成立“海南省政务信息中心”,隶属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承担“省政务内网”和“省政务外网”平台、省政府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受委托承担政府部门局域网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需要逐步设置运行维护中心、信息安全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培训教育中心等组织机构,最后构建电子政务“大网管”的管理体制。

4、各部门设立政府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由具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担任,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CIO直接对部门一把手负责,并接受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的业务领导。设立部门网络管理员(有条件的部门设立信息中心),负责本部门网络运行维护。各部门政府CIO和网络管理机构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充分发挥海南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承担电子政务规划论证、咨询、项目方案审查、项目绩效评估、电子政务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等工作,并全程跟踪、监督全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从实现本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满足电子政务建设需求等出发,拟定需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重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公开、项目管理、安全认证、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和相关标准规范等。

1、《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作为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明确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建设资金、管理机构和部门职责、建设任务及分工等。

2、《海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形式,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3、《海南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规定部门间信息的交换、共享、整合、应用的机制和规程,从立法的高度强制性地对关系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要素进行明确规范和约束,解决政府信息共享的人为限制和部门间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按照部门职能和应用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建成政府数据中心并发挥其功能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4、《海南省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配套文件:《海南省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6月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发布,立法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促进项目有效应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按照统而不包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规定对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统筹规划、分别建设,统一管理。需要制定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明确项目从论证、立项审批、实施到验收的管理流程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5、《海南省政务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行政机关电子政务认证业务规则、政务数字证书的使用和管理等,促进电子政务信任体系的建设。

6、《海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办法》:将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功能、管理职责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为使省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综合业务处理功能和体现“一站式”服务的门户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7、《海南省网上联合审批管理规定》:对实行网上联合审批流程、要求、管理等进行规定,为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8、《海南省政府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布、使用的过程和相关部门职责,为解决企业信用系统信息来源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9、《海南省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评估办法》及相关标准:针对许多电子政务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并开始投入应用的情况,为保证政府投资效益,项目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开展绩效评估,制定评估办法和标准。

10、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信息共享标准体系、政府网站建设标准、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等。

11、根据需要,为保障重要业务系统有效应用而制定的其他规章和规范。

(三)安全保障

根据中办[2003]27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采用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战略方针,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领导,建立全省统筹协调、各司其职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管理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信息审查、系统安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2、推行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评估,划分保护等级,进行安全规划和安全方案设计,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3、加强信息安全测评体系、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服务体系等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要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十、市县规划指导

市县电子政务建设要点:

1、在全省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规划,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2、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协调、建设和管理机制,为市县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保障。

3、按照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部署,接入省政务内网、省政务外网和省数据中心;充分利用省级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上市县不宜建设政务内网,按单机方式接入省政务内网,确需局域网接入省政务内网的,其局域网需按政务内网的要求和规范建设并经省国家保密局审批。

4、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市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政务公开和服务公众为主要目标。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根据本地开展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本地公众服务系统,重点是直接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交互式服务。

5、应用系统建设符合省电子政务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使应用系统真正发挥效益,为全省电子政务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将按照中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部署和要求,适时修正完善规划,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加快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第三篇:大学规化

大学规划

每个人都应该有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要想成功,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然后跟着计划一步一步的按着计划来走。既然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学,就要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负责。站在大学的起点,要让以后毕业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所以在要在大学的起点制定一个合适自己的大学规划,然后跟着计划一步步的走。

大一时:首先要去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专业都要学些什么东西,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然后再决定大二分方向的时候是选择户外还是健身方向,在大一的时候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来练习,加入学校的攀岩队,努力训练,把攀岩技术练好,争取在大二的时候可以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在学习上尽量做到不挂科,平时和学长学姐们打好关系。

大二时:专业课接踵而来,首先要把专业课的知识学习好,平时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做些临时的工作,多体验社会,认识社会,多磨练自己。

大三时:把专业课学好,给自己空出多点时间,可以让自己更好的体验社会,了解社会,那样到了大四就可以更简单的融入社会。平时多和同学们交流求职、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多了解简历和求职信这些关于以后求职有帮助的信息。

大四时:这是一个从大学步入社会的一个台阶,先要把毕业论文写好,开始毕业工作的申请,积极的参加招聘活动,并在平时的实践中慢慢积累,好让毕业之后可以找到工作而更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

这就是我大学四年的规划,虽然还不是很完整,但是我会在今后的不断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把计划一点点的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规化发展

规化发展

1、更新理念,管理到位

营造和谐团结的科室氛围,既提倡竞争,鼓励冒尖,又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为各课题组尽可能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后勤保障。同时也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定期督查制度,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开放交流、拓宽视野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改变思维模式。如: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习班等;重视年轻医师培养,支持鼓励进修学习。2012年陈果到华西医科大学耳鼻喉科进修学习一年,2013年肖其珍到四川肿瘤医院进修学习一年。

捕捉灵感,创新思维

坚持每周全科医生业务学习,不定期邀请院外专家莅临指导,活跃学术氛围,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工作经验,通过思维碰撞以期获取创新灵感。

制定规范,扩大影响

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耳鼻喉科争取在5年内向耳科、鼻科、咽喉科及头颈四个亚专业方向发展。制定主要病种的治疗规范,进一步完善及推广,扩大影响力。

第五篇:工作规化[范文]

工作规化

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我镇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创建优质服务镇,确保完成人口计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订2006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坚持“目标上移,重心

下移,关口前移”的指导方针,以创优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和社会环境。

二、工作思路

明确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破解三个难题,巩固四大保障。一个主题即稳定低生育水平;两个重点是加强村基础工作和创建优质服务镇;破解三个难题就是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题,提高康健率和节育措施落实率;巩固四大保障为争取领导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阵地建设,严格考核奖惩。

三、工作目标

确保一类镇,争创优质服务镇。

四、工作指标

1、人口出生率8‰以下;

2、二孩政策生育率75%以上;

3、出生二孩率不超过30%;

4、政策外多孩率为0;

5、出生统计准确率98%以上;

6、微机信息库准确率98%以上;

7、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98%以上;

8、避孕节育措施及时率100%;

9、流出人口办证率96%以上,签订合同率100%;

10、康检证明寄回率95%以上;

11、当日参检率98%以上;

12、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70%以上。

一、2006年工作重点

1、加强队伍建设,为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制度,完善绩效联酬制度,加强教育培训,重视作用发挥,一年内完成对组宣传管理员的调整和培训工作,充分调动村组两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完善数据库,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走信息化推动计生事业发展的新型道路,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两个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以建立省计生委MIS系统为契机,结合查两漏工作,利用换发二代身份证的有利时机,完善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严格执行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动态监控,确保数据库真实、准确。

3、严格二孩生育证审批,降低出生二孩率

严格执行二孩生育证审批制度和程序,确保完成人口计划,加强宣传,争取群众支持,拉大生育间隔,避过生育高峰。

4、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征收到位率。

认真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村民自治手段和政务公开手段,解决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市计生委法制科、执法大队和市人民法院的联系,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使之达到惩戒政策外生育,处理一个,震慑一方的目的。

5、提高康健率和节育措施落实率

深化孕前型服务,巩固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工作做在平时,组织好每次康检,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参检率,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康检质量,建立康检四术一体化机制,对政策外怀孕和应措施而未措施的处理不过日,建立康检和四术工作通报制度。

6、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生育文化建设,推动新型生育观念的形成。

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深入人心的宣传点上,一是五十岁以上计生户的奖励扶助制度,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到子女18岁,三是退二孩生育指标奖励2000元,四是双女结扎户奖励500元,五是我们镇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六是早育对夫妇双方和子女的危害,七是对政策外生育的处理。要让我们的政策家喻户晓,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力量,提高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

7、充分认识协会工作,做好协会工作

一是完成50岁以上计生户的统计工作,做到一个不多报,一个不漏报,让我们的奖励扶助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影响;二是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调整村民自治章程和合同书,真正让村民自治在康检、节育措施落实、政策外怀孕的处理,康检证明的寄回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8、深化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中阵地建设是基础,中心是村例会。重视每月村级例会的作用,反馈信息,通报工作,整理档案,收集资料,严把新婚建档,提高两漏治理水平。

9、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有效利用村民自治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重点放在育龄妇女康检证明机

会率上。

10、推进以技术优质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为创建优质服务镇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转变思想观念的进度,从管理走向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育龄群众的知识需求,积极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男性健康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发挥网络优势,规范服务程序,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根据生育对象情况,结合镇所四项手术,督促节育措施的落实,认真做好术后随访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做好持二孩证对象的孕情跟踪,严格孕情上报制度,杜绝选择性别的引流产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把“关爱女孩”活动引向深入。结合新婚培训,做好孕情监测,减少出生人口缺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速度和质量,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创建优质服务镇的高潮。

11、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实行双线考核,一是对专干和组宣管员的考核,以此促进重心下移,提高村组两级计生干部的责任心;二是对村支两委的考核,建立千分考核制度,年终考核最后一名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倒数第二名通报批评

下载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学期学习规化

    新学期学习规化 我们就要步入大三生活了,真是太快了。我对大三生活充满着憧憬与期望,希望在大三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生活。也希望对下个阶段的学习自......

    我的人生规化

    我的人生规划 人生之旅由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绕圈子。其实,从小到大,都有着方向在指引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或......

    PCR实验室规化设计说明

    P C R 检 测 实 验 室 建 设 设 计 说 明 DNA检测室是一种特殊实验室,它不仅采用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尤其是对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和操作流程......

    采购员的职业规化

    采购员的职业规化 身为采购员的我们,是否有过对自己业生涯培养和规划有过想法呢?还是从做采购的那天起,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一个新的工作,经验都是在做的过程当中......

    酒店未来发展规化

    酒店未来发展规化 军事上常讲未雨绸缪,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场就好比战场,只有不断地了解自己,做好规划,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化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方能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像常青藤......

    大学生职业规化(精选5篇)

    ***185编者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大学的起点上,刚入学的新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今后的就业、成才作积极的准备呢?路漫漫其修远兮,茫然、盲目,又怎......

    采购部工作规化书

    采购部工作规划书 为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优化采购作业流程,细化采购工作和降低采购成本,以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特制订采购工作规划书。(一) 梳理 1、 整理供方明细 2、 整理......

    合规化操作心得体会

    合规化操作心得体会 篇一:合规心得体会树合规新风,向违规亮剑济东支行王海燕 “设绳墨而取曲直,立规矩以为方圆”,合规既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构建良好的银行合规文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