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时间:2019-05-14 10: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第一篇: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他认为,有些拍得好的商业电影有一定的艺术性,艺术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性。他把自己的影片归结于艺术类影片。不过,他的影片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其所表现的情感,他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人类共有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国界,感动你了,你就喜欢了。”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顶尖人物,他以直觉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达社会心理愿望,传送、显现大众心中的密码,这种内在心理密码的传递和内在的约束的强制与类型化的商业电影在深层次正好相通。张艺谋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中国百姓的心弦,展示中华大众心态。他拍过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的、城市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无论是表现贫民生活还是描写宫廷贵族,他都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东西。

张艺谋的电影在强烈的色彩、大量的构图背后,严格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叙事和抒情是其电影创作所遵守的主线。

张艺谋作为我国很少有的天才艺术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等,它们可以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作品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始终显示了他厚积薄发,对电影艺术的赤诚态度。在他电影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三个基本主题:对

美的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

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和趣味美作为他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这是任何一个熟悉他电影的人所共同感受到的。他对完美形式的追求在当代电影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最显著的是对视觉审美效果的追求,可以这样说,他精心经营的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具有广告一般的美。对视觉审美效果的追求是电影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根本的特征。他对视觉效果的刻意追求,甚至是苦心孤诣的追求,显示了他对电影艺术与众不同的理解。在张艺谋的电影对美的追求中,《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最为突出的。电影的画面精致、对称、和谐,具有一种古典的美。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公子做生意从外面回来,在楼上吹笛,最后和四姨太一同离开的场面,这种匠心独运不仅显示了张艺谋对画面的刻意追求,与整个电影以四合院为基调的平整、稳定、压抑的画面既和谐一致,又显示了他内在的浪漫气息。与此相反,《我的父亲母亲》的画面则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动感,显示了青春的活力,同时也显示了生命的一种悲壮与崇高的美。特别是在画面与细节的处理上表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根本特点。红颜色为血和火的颜色,它代表了对幸福和理想的向往。与国庆、生日、婚宴等各种喜庆中出现的红色所代表的稳定和平吉祥的寓意不同,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大多具有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跳跃、奔放、热烈、动荡的特点。

张艺谋的电影中很多地方都反复出现“犟”的主题,主人公的执著、倔、犟,对信念的不懈追求,显示了张艺谋电影对善的理解和渴

望。《一个都不能少》主要表达对信念的执著。电影不仅仅表达对教育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普通人对信念的追求。如果说此电影仅仅是对教育的关注,我们无法在张艺谋其他的电影中得到印证。而对执著的叙述确是他电影反复出现的主题。电影告诉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性:破败不堪的校舍,生活无着的学生,毫无着落的教师。张慧科到城里去打工,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他的归来对整个山村的教育也不会有任何影响,至少在电影里没有讲清张慧科的归来对整个山村教育的影响。但是电影里唯一讲清的就是魏敏芝为“一个都不能少”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当然,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穷山沟里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近乎原始状态的教育状况在观众视觉上造成的强烈冲击淡化了人们对魏敏芝“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的敬意。从这个角度,这是对一个在普通教育岗位上坚持到底的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歌颂。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中表达了对公平的追求。秋菊对“说法”的执著使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解,其实,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就能常常看到秋菊的形象。

对城乡差别的真诚关注则是他对中国现实关注的一个最为令人赞赏的主题。中国是一个城乡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度。有些艺术家关注城市,有些艺术家关注农村,而张艺谋却用他的艺术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城乡的巨大差别。《一个都不能少》强烈地表现了城乡差别,因此对农村并不了解的城里学生认为电影太夸张,不真实。任何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感受到它无比强烈的真实性。它使我们关注城乡的巨大差

异,关注农民的命运,思考农村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巨大意义。至于他对民间文化的理解和赞美就更是艺术家中所绝无仅有的了。

......总之,对美的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是张艺谋电影的大体风格。

第二篇:张艺谋电影

张艺谋电影分别改编自

1984:《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一个和八个》 1984:《黄土地》——柯蓝散文《深谷回声》

1987:《红高粱》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1990:《菊豆》 ——刘恒《伏羲伏羲》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妻妾成群》 1992:《秋菊打官司》 ——陈源斌的《万家诉讼》 1994:《活着》 ——余华《活着》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李晓《门规》 1996:《有话好好说》 ——述平《晚间新闻》

1998:《一个都不能少》—— 施祥生《天上有个太阳》 1999:《我的父亲母亲》 ——鲍十《纪念》

2000:《幸福时光》 ——莫言《师父越来越幽默》 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曹禺《雷雨》

2009:翻拍自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

2010:《山楂树之恋》——艾米(美籍华人)《山楂树之恋》 2011:《金陵十三钗》——曹雪芹《红楼梦》

第三篇:从电影《活着》浅谈张艺谋导演的创作风格

从电影《活着》浅谈张艺谋导演的创作艺术风格

大学的时候看过余华写的小说《活着》,后来又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很喜欢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今天重新看电影《活着》,感慨颇多,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了,经过过生活的艰辛与辛酸,才更能懂得《活着》的道理。

影片中的主人公福贵的遭遇一生凄苦。从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福贵和春生被抓去做战俘时,看到一堆堆的死人,说了一句话:我们可得活着出去啊,出去了可得好好地活着啊!当时那样的情形下,对活着的愿望是那么强烈。

从电影《活着》浅谈一下张艺谋导演的创作艺术风格。

一、具有浓烈的历史感

《活着》这部电影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具有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同时,该片也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虽然至今没有公映,但在电影界口碑不错,该片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男演员奖。该片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辛酸遭遇而反映整个社会的历史风貌,刻画人物深刻细致,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但影片的结尾很温和,引人深思:活着就是忍受。

福贵的一生,伴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最开始的斗地主、战争、到后来的全民大炼钢、文化大革命等。这些历史事件,张艺谋试图从福贵一家的遭遇去隐晦地讲述,以一个小人物活着的艰辛,去反映历史进程的曲折,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二、对生命意识的关注

福贵一家在电影中的悲惨遭遇只是层面上的故事,影片的主旨却是在演绎人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无能为力的境况,去再现张艺谋欲表现的宿命论人生观。贯穿整部电影的皮影戏是理解这一主旨的重要依据。

皮影戏使《活着》这部电影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故事。人在世上的双重角色在福贵和玩偶之间的关系上得到充分的显示。一方面,人是玩偶的操纵者;另一方面,人却如同玩偶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大力量所操纵。福贵一家人在电影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浓烈的宿命论的色彩,更为人如同玩偶这一比喻增加了不可缺少的注脚。皮偶在孤灯幻影下显现演绎人生的故事,把人生如戏,人生如梦发挥的淋漓尽致。

张艺谋的电影注重关注人的生命意识,例如《红高粱》中的“秋菊”,给人的印象、感觉都是美的,即便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小金宝”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亦是在病态中呈现着一种美感。这些主人公,呈现给观众的是女性动人的光彩,更是体现了她们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生活环境的反抗精神。

三、具有深深的人文关怀

影片中,通过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夜是多么漫长,多么漆黑,熬过了那个点,太阳依旧会升起!也不要去埋怨太阳远远看着人间的生老病死,旦夕祸福,因为它千年、万年不变的光辉,就是为了让每个角落都有温暖!世界从未抛弃过任何人,所以,像福贵那样,好好活着,享受着这最大的幸福,热爱着这最珍贵的生命。

张艺谋在电影界是一位拓荒者,不断创新的拍摄技术和优秀的作品,为世界呈上了一张中国名片。他的电影肆意狂放而又绚丽唯美。在做好电影人文内涵的同时注重影片本身好看的消费市场性。他的影片有着审时度势的机敏与妥协。正是尊重主流话语权,切合时代的审美和消费取向,使得他又在不断的创新,开拓电影这片大地时,他总是会给出惊喜。从历史到现实,从农村到都市,从经典到创新,从大自然到传统文化,他都给予了关注和思索。

第四篇:电影翻译-张艺谋

張 芸謀(チャン・イーモウ、1951年11月14日-)は中国の映画監督である。また、撮影監督、映画主演の経験もある。

电影名:满城尽带黄金甲

日语译名:王妃の紋章

一开始看到这个译名,还真没想出来是张艺谋的哪部电影。不过知道答案之后,就豁然开朗了。王妃「おうひ」,指的应该就是巩俐饰演的王后,紋章「もんしょう」,是不是就是指王妃给杰王子的那张手帕上的纹章呢?

日语故事简介:

西暦928年、中国は五代十国の時代。後唐王国は戦もなく、民は平和に過ごしていた。しかし、国王と王妃の間は冷え切っており、黄金に輝く王宮の中には嵐が吹き荒れていた。医官に命じて王妃に每を盛る王。血の繋がらない皇太子と密通する王妃。王妃と関係しながら、医官の娘を愛する皇太子。母を慕う実直な第2王子。その幼さゆえにないがしろにされ、不満を募らせる第3王子。王への過去の恨みから王妃の密偵となる医官の妻…。様々な人間の愛憎が渦巻く中、王の王妃への殺意を知った第2王子は、城一面が菊の花に覆われ、豪奢な宴が催される重陽の節句の日に父への謀反を企てる。

そして、惨劇の幕が開いた…。

电影名:大红灯笼高高挂

日语译名:紅夢

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紅夢(こうむ),这样的一个译名,似乎也给了人们很多的遐想空间……

日语故事简介:

1920年代の中国、19歳の頌蓮(スンリェン)は父親が亡くなった後、実家が没落したため、陳佐千という富豪の第四夫人として嫁ぐことを余儀なくされた。彼の大邸宅に嫁入りした際には王室の様な待遇で、気持ちの良い足マッサージを受けた。館の主人は、夜になり彼女の部屋に泊まる時門前に赤い提灯をかかげた。しかし頌蓮はすぐに全ての妾たちが同様の贅沢な待遇を受けていることに気づいた。実際、主人は毎日どの妾の家で夜を過ごすかを決めると、その家の前に赤い提灯を灯した。その妾は足マッサージを受け、食事を決定することができ、下僕達の尊敬と服従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たのだ・・・

电影名:一个都不能尐

日语译名:あの子を探して

十三岁的魏敏芝,代替要回家看望病重母亲的水泉小学老师——高老师,开始接管一个有二十八个学生的班级。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尐。而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踏上了进城之路,在茫茫人海里的寻找张慧科……

日语故事简介:

舞台は中国の農村。水泉小学校のカオ先生が母親の看病のため、一ヶ月間、小学校を離れ

ることになった。代理として村長に連れてこられたのは、13歳の尐女、ウェイ・ミンジ。中学校も出ていないミンジに、面接したカオ先生は心許なさを感じるが、子供たちに黒板を書き写させるだけの簡単なことならできるだろうと代理を任せる。報酬は50元。子供を一人も脱落させなければさらに10元。

ミンジは、生徒に自習させて教室の外で座っているだけの「授業」を始めるが、うまくいくはずもなく、次々と騒ぎが起こる。特に生徒のホエクーは、隙を見て抜け出そうとしたり、女の子の日記を盗んで騒いだりといつもミンジを困らせていた。

そんなある日、そのホエクーが突然学校にこなくなった。病気になった親の代わりに、町に出稼ぎに行ったという。脱落者を出すと報酬が減ってしまうと考えたミンジは、何とか連れ戻そうと策を巡らせる。

电影名:十面埋伏

日本译名:LOVERS

大家千万别搞混了。虽然日语译名是用的英文:LOVERS(情侣),但是好像也只有日本才会叫这个名字。欧美关于本片的英语译名,其实是:House of Flying Daggers,再直译回中文,就变成了飞刀门,囧……

日语故事简介:

唐王朝がその衰退を呈していた9世紀中頃の中国では、政治の腐敗から国内各地に反政府組織が乱立していた。飛刀門という反乱組織を討伐するよう命を受けた捕吏(罪人を捕まえる役人)の劉(リウ)は、美しい盲目の踊り子・小妹(シャオメイ)を反乱組織の前頭目の娘と目して捕らえ、組織の情報を白状させようとする。口を割らない小妹を組織の一員であると確信する劉は、同僚の捕吏の金(ジン)に小妹を救出させ、逃亡の行方を追って組織の拠点をつきとめようと策をたてる。金は小妹を牢から救いだし共に逃避行の旅を続け、劉も2人の後を追う。2人の男と1人の女のあいだには、それぞれの策略と思惑と愛とが交じり合い、壮絶な最後に導かれて行く。

电影名:金陵十三钗

日语译名:ナンキン・ヒーローズ(暂定)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的新片,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河妓女的命运。

故事讲述1937年的南京,一个教堂里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大家闺秀、13个逃避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兵,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因为张导保密性做的太好了,国内方面也没有什么详细内容,更别说日语了。雅虎日本上,暂把本片译名为ナンキン・ヒーローズ(Nanjing Heroes)。

第五篇: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

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挖苦是“印象派”。1874 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 术展”。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 1886年。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经过查阅书籍,整理一下:印象派从发展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13个代表人物。以下是从各个代表人物作品来进行解析。

一、印象主义的出现

“印象主义出现的前提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诗人戈蒂埃(1811—1872)提倡的'为艺术而生'的思想,也受到作家左拉提倡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印象派艺术家虽然从未赢得整个官方艺术界的肯定,甚至遭到侮辱性的公开责难,但他们得到了有修养的知识界的承认。”

①《外国美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司徒常,樊林。p216第四段。

1、莫奈(1840—1926)他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 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瞬间视觉感受,他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 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热 衷,使绘画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 方式,摆脱了那种精心刻画每个细微末节、倾力交待清楚自然万物形状的绘画 程式的约束。

《卢昂大教堂》莫奈曾在卢昂大教堂对面租了一 间 房子,对教堂画了2年,画了数十张,现在可都是价值连城的了。他说:一般人都以为卢昂大教堂是灰色的,可是其实早晨它是玫瑰色的,中午 它是亮白色的,到了傍晚它却是桔红色的。这就是说,印象派画家不像过去的 画家们只用固有色作画,而是考虑到物体在一定的光线和环境中,还有光源 色和环境色的影响。所以印象派的画就彻底改变了以前画家画面上那种黯淡的酱油色调,画面上辉煌起来了!

《睡莲》他认为人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线的效果而已。为了强调这一点,他在画布上画了一道道、一条条、一点一点的颜色,并不混合调匀在一起,必须由看画的人,站得远远的,透过看画人的眼睛才把色彩混合成形象。如果有机会看到印象派的画,要记得站远一点,才看得懂画的是什么。否则站太近,只看到一块块颜色。

2、皮埃尔·奥古斯特· 雷诺阿(1841—1919)《包厢》。他的绘画是一种快乐、一种愉悦,是对人的世界和对事物的世界的一种幸福的不附加条 的参与。色彩、光线、生活,就是这三样东西激励着艺术家投身于绘画,倾注以全部的激情。他所表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以他最习惯的方法表现他最常见的面貌:一对男女,或一个看书的妇女,蒙马特高地顶端小酒馆露天舞场都有他的乐趣。

3、德加(1834-1917)擅画瞬间印象。《舞蹈课》是一幅情景绘画,描写舞者在栏杆前辛苦地训练姿态,中央站立着严厉的老师,而周围蹲着、坐着或站着的舞者,身体松弛,体态优美,富有韵味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再现。他非常聪明敏锐,主张靠记忆作画,常用彩色粉笔把那些芭蕾舞演员、浴女画得极为生动。他也画下层社会的生活,如《苦艾酒》、《洗衣妇》等。色调温暖、轻快、鲜明,作品保持观察的第一印象。

4、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画家。《打果子》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在构图上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在印象派8次画展中,只有毕沙罗是唯一个自始至终都在参与其中。”②《外国美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司徒常,樊林。p224第一段第一句话。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5、西斯莱(1839—1899)作品《莫瑞桥》,风景画。你千万别去管它像什么,是什么,因为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感觉,那种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光线下的感受。过去的画家们画天空。基本上只有一种色彩[譬如蓝色]的深浅,而印象派画家的画里色彩就丰富的多了,它有各种丰富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各种乐器组合在一 起的交响乐。这是另一种美.你想,照相机发明了,画家们就不能再那样去计较像与不像了呀。印象派画家们的色彩特别好看,由于绘画颜料的混合,次数越多颜料就越黯淡和浑浊。所以印象派画家们就不将颜料进行混合,而将颜 料“并置”。让不同的色点,色线并置在一起,观众的眼睛会自动的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所以,印象派的画就特别的明亮和鲜艳,光感也就特别的强。

6、莫里索女画家(1841—1895),《年轻女子扑粉》描绘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画面强调瞬间的感觉经验”。③《外国美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司徒常,樊林。p225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7、卡萨特女画家(1844—1926),作品《正在编织的妇女》、《海滩上的孩子》画妇女和儿童题材的画,这就是她的乐趣。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个人的情绪、情感因素流露”。④《外国美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司徒常,樊林。p225第三段第二句话。

二、新印象派

8、修拉

9、保罗·西涅克,新印象主义(点彩派)画家。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因他

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 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 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三、后印象派

10、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后期患有精神病,一生只有37年的生命,于1890年在法国巴黎自杀而死,而就在那一年他才开始受人注意,卖出他一生中第一及唯一的一幅画。然而,1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竟然卖出了5000多万美金的天价!而且有多幅作品卖到了这个价钱。

《向日葵》梵高的作品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 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直到死后他的作品才以其震憾人心和富于想象力赢得评论界的赞扬。他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

《夜间露天咖啡座》由于冷暖对比处理得非常好,所以看起来灯光的感觉,星空的感觉都非常好,而画家的笔墨用的并不多。

《星空》这是一种扭动的旋律,彩色的和声,色阶的对位,旋转的复调,这样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美呢?如果是,那么,你已经看懂了梵高的画。

11、保尔·高更(1848—1903)《塔西提岛上的森林里》,高更的绘画是“理想的、象征的、综合的、主观的和装饰性的”的风格。色彩是如此鲜明、纯粹,如同发着刺目的光彩,这种色彩技法,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高更以装饰性的色彩,描绘了热带植物与热带风光,造成一个既靠色彩,也靠结构的物质空间。色彩的装饰性与近于平面的处理,显得有几分神秘化。这种简化了的手法,强化了气氛,表现了异域情调,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

12、赛尚《两个牌的人》理性分析的画法,最后渐渐发展成他自己极端理性的几何形式风格。有“现代画之父”的美称,那是因为他把画面分成几何形状的一块块颜色,后来毕加索和布拉克发明他们的立体派,就是受到塞尚的影响然后“立体派”又是抽象艺术的来源,追根究底,塞尚就成了祖师爷。

13、劳特累克(1864—1901),《清晨》此画使用了橙,绿,紫三间色的对比作衬托,而以黑色和白色做主角,颜色十分漂亮.使用清晰线条和大块色彩对比布置画面。靠线条造型,略施明暗,强调画面总体气氛。

四、总结

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在此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整体浅谈。印象派的作品最重视的绘画因素是色彩、气氛、笔触,而这一切都与阳光、生气盎然的普通人的活动相联系。这些创造者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中,莫奈是最忠实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

下载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活着”,一看这电影名字我们也许会猜想,这影片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毕竟影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还是死去。 《活着》这部影......

    电影作品集锦(范文模版)

    整理了看过的电影 唯美爱情电影:《云水谣》、《初恋这件小事》、《恋空》、《雏菊》、《只是爱着你》、《爱有来生》、《不能说的秘密》、《假如爱有天意》、《下一站说爱你......

    电影美学风格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浅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美学风格》 绪言 当代世界电影展示给人们是这门20世纪的艺术媒介依然在持续不的不景气中奋力挣扎,好莱坞影......

    张艺谋拍过的电影

    张艺谋拍过的电影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 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 1968至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的影评

    《活着》电影与原著小说分析 美术与设计学院 动画112 石磊 1111200040 电影《活着》是张艺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导演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影片。它反映的是那个特殊的时代......

    活着即是忍受——浅析张艺谋电影《活着》

    活着即是忍受——浅析张艺谋电影《活着》一.引言《活着》,一部在个人和家庭无奈的命运之下,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的电影。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

    张艺谋的电影(共5则范文)

    张艺谋的电影1984:《一个和八个》 摄影1984:《黄土地》 摄影1986:《大阅兵》 摄影1987:《老井》 主演1987:《红高粱》 导演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主演1989:《代号美洲豹》 导演(......

    电影作品的结构分析及案例

    河南艺通纯粹编导教育中心 学编导上名校 1、电影作品的结构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