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3: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第一篇: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1102010146 张玲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璨,交相辉映。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5年,老舍开始正式进行创作,那时他正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的五年里,他写了《赵子曰》、《二马》和《老张的哲学》三篇长篇小说,都是写一般市民的生活。写这些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1930年老舍回到了国内,他先后在济南大学和山东大学从事文学教育工作,但仍然利用寒暑假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牛天赐转》、《大明湖》、《骆驼祥子》、《猫城记》;短篇小说《黑白里》、《微神》等;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老舍个性色彩鲜明的语言,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同时也使老舍的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典范意义的白话作品。老舍的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将结合老舍先生各个时代的作品,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加以分析并探究其成因。

二、文献综述

引言

老舍的语言风格体现在: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从北京为背景,例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儿,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描写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

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作者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老舍“俗白”的小说语言,是北京话中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就想一条小溪流水,清澈见底,自然流畅。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老舍的语言风格相关文献:

1、1996年严光文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的《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中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质朴简练是老舍语言艺术重要的特色。他用凝练的语言摹写人生,勾画情景,表现内涵,传达思想。简洁植源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精心选择和锤炼词语,则是简洁风格的言语作品重要的修辞方法。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是“寓哭于笑”,他的幽默建立在融汇中西的文化心态和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他“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又用语言的变异创造幽默,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2、2010年湖南科技大学的王晓在《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中认为,俗白凝练的语言是老舍备受称赞的艺术特色,老舍语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北京韵味,使他的文章通俗质朴;在视觉和听觉上,老舍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绘,注重声调的平仄和韵脚的谐调,这让他的文章朗朗上口,有着诗一般的旋律;在词语和句式的使用上,老舍注重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善于打破语言常规进行超常搭配,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这让他的文章在通俗质朴里又不失典雅精致,正是这些特点使老舍的作品语言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共同阅读达到雅俗共赏的效应。

3、2009年南京大学文学院陈莉在《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中认为,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文章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4、1983年翟文在包头师专学报上发表的《浅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中认为,老舍,在现代文坛上是被公认的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以悲喜交融、深

沉幽默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用传神的大笔,饱蘸着自己的爱憎和激情,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性格迥异、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因此,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象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

5、2012年扬州大学的李俊在《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中认为,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享有“语言艺术大师”的美誉,作为一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文学的语言问题有其独到见解。老舍对语言的理解与阐释,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中外研究老舍语言观点的也大有人在。白话语言在老舍语言运用与文学创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老舍白话语言观念的形成与晚清名士提出的文字改革,以及五四时期文人志士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密切相关,正是这一特定得历史语境,为老舍白话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力契机。在这一历史契机的影响下,老舍自觉摒弃了自幼熟习的古代文言,选择了白话语言,并形成了他以“白”、“俗”为核心的白话语言观。老舍在白话语言话语体系建构中所坚持的语言纯净化与民族化观点。在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后,白话语言取代了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但白话语言话语体系的建构却仍处于初创期。对于如何提升白话,许多人提出了引进古代文言、古代白话、西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方法。一时间,白话语言的建构呈现出混杂、欧化的倾向,对此,老舍提出了批评,倡导白话语言必须纯净化、民族化,用纯净的、民族化的白话语言也可以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完成白话语言话语体系以及白话语言艺术审美性的建构。写出白话语言的文艺审美性一直是老舍语言运用的不懈追求,但老舍所追求的语言之美并不在于用过多的修辞、形容对口语白话进行藻饰,而是仅就“白”、“俗”、纯净化、民族化的白话语言本身,写出它自然的简劲之美、动听的音乐之美和风趣的幽默之美。

6、2012年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的赵丽娟在关于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分析中认为,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非常擅于使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北京语言词汇,尤其是富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非常精彩,将作品《茶馆》表达得生动、传神,语言词语的使用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应,形成极具北京口语色彩的语言词汇风格,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民族化。

7、2012年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的林哲及岳静在《论老舍文学作品中“V+他+NumP”结构的特点》中认为,作为北京话中的典型表达,“V+他+NumP”结构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在形式、语用、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通俗、诙谐。

8、2013年集宁师范学院的张炜在《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中认为,“京味儿”作为一种基于老北京生活和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语言艺术,其风格内容广阔的涵盖了书籍、音乐、戏曲等各个方面,以至于这一地标性的风格出现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之中时我们就可毫无思索地辨认其特征。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京味儿的聚集地。

9、2013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的余洪涛在《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中认为,老舍小说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小说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北京的景物和市民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上。

10、2013年南开大学文学院刘帆的从《骆驼祥子》到《正红旗下》——探讨建国后老舍写作语言京味儿变化兼论其原因中写道,老舍作品大多用北京方言写作,以渗透着浓郁的京味儿著称。该文试从建国前后老舍写作语言中京味儿浓淡变化入手,探讨作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对其写作语言的影响。

11、2013年安徽大学的胡磊在《从茶馆到大院——浅谈老舍与王朔京味小说的同与异》中认为,作为一种文学风格的“京味”,指以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为主要文学叙事,并在其中蕴含着北京文化的风采和神韵。因创作题材和语言与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共同的联系,老舍和王朔都进入了“京味”文学的谱系。但与老舍所建构的“京味”叙事比较,王朔的叙事题材和语言风格与其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创作所蕴含的“京味”也不尽相同。

12、2013年保定市北市区铁路第一中学的吴艳芳在浅谈《骆驼祥子》对京味文化的体现中认为,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为京味儿文学的集大成者,老舍以自己的创作成就为京味儿文学树起了一面旗帜。他用京味儿语言写尽人间百态,用现代文化意识的独特眼光确立了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完美形象,成为京味儿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

13、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崔志远在《京味小说新论》中认为,京味小说表现的是北京普通市民生活,其京味是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它萌生于清末民初的报人小说,老舍以发掘和表现四合院文化竖起难以逾越的高峰,邓友梅等承袭老舍的四合院文化开掘,王朔等则以大院文化的描写创造出新京味;京味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却不能视为一个流派。

14、2012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李姃宣在《论老舍的幽默》中认为,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

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15、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烨在“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老舍的语言艺术中认为,老舍对语言有独特执著的美学追求,主张:“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因而其语言风格自成一家:运用纯净口语,融会欧化句式,饱含哲理性,富于音乐美,为中国20世纪文学语言的创造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总结: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综上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炼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色,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来读他的作品,广大的学者来研究他的作品的语言。因此我们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的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是其中一个。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目录:

【1】《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严光文四川师范大学1996年

【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王晓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陈莉南京大学2009年

【4】《浅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翟文包头师专1983年

【5】《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李俊扬州大学2012年

【6】关于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分析赵丽娟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

【7】《论老舍文学作品中“V+他+NumP”结构的特点》 林哲、岳静天津大学 2012年

【8】《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张炜集宁师范学院2013年

【9】《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余洪涛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

【10】从《骆驼祥子》到《正红旗下》——探讨建国后老舍写作语言京味儿变化兼论其原因

刘帆南开大学2013年

【11】《从茶馆到大院——浅谈老舍与王朔京味小说的同与异》 胡磊安徽大学 2013年

【12】浅谈《骆驼祥子》对京味文化的体现吴艳芳保定市铁路第一中学2013年

【13】《京味小说新论》崔志远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4】《论老舍的幽默》李姃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012年

【15】“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老舍的语言艺术李烨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第二篇:试析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风格

试析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风格

老舍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运用上有多方面的贡献,运用活生生的北京口语是其突出而独特的贡献之一,而《茶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范例。话剧剧本《茶馆》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口语风格向读者展现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老北京社会的底层人物。其中语言词汇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一部剧本的意义,而是成为各种词汇现象和词汇运用的最好范本。其中对于一些词性的运用甚至超过任何学者对其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茶馆》中不同词性的使用风格来解读《茶馆》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

一 动词的重叠运用

文字中的词汇源于人们日常说话中对于行为的描述。所以在经过规范和淘汰后,一些生活中口语化的词汇慢慢在文学作品中消失了。《茶馆》中的词语更加注重口语化语言风格的运用,其中对于动词的运用便是通过动词重叠这种更接近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而表现出小说中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鲜活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的语言习惯中,动词重叠分为两种形式,即“AA”和“A-A”式,在茶馆中的动词重叠中“AA”式占有更大的比例。这是因为“AA”式相对于“A-A”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文中的王利发说的一句“唐先生,您外边遛遛吧”其中的遛遛便是AA式的动词重叠。“遛遛”相对“遛一遛”更加随意和自由,更加能够表现出人物之间密切的关系。由于《茶馆》是一部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话剧,使用“AA”式的动词重叠无疑更加接近于剧本中人物的真实生活,所以作者在其中运用了上述的动词重叠格式。而“A-A”式的动词重叠往往运用在下级对上级或者卑对尊的人物关系上,如王利发对房东秦仲义说:“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这句话首先用“坐一坐”开头表明王利发对房东的忌惮和尊重,后半句用“坐坐”表明王利发和房东套近乎。一句话中不同的动词重叠用法,表明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动词重叠的用法不但用于表明人物之间由于地位差异和关系差异而造成的口气上的差异,还可以表示人物心态。例如,“你,你看看我是谁?”,“您等等”都表示人物在焦急状态下的语言习惯。而“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则又表明说话者轻蔑的态度。动词重叠是口语中常用的语言,能够表达人物多种丰富的心里活动和状态,但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却很少。《茶馆》由于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现状的小说,文中人物知识层次相对较低,所以,文中通过大量动词重叠地运用来表达人物更加丰富的心里活动和情感内容,以至于成了这部小说中重要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风格。这样的风格也使得作品中的语言生动,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 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

在《茶馆》中,形容词是被运用得最具多样性的词汇。文中的形容词被广泛用作定语形容词、谓语形容词、状语形容词等多种语法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文中的形容词在说明体和对白体中分别用于不同的语法结构。在说明体中,形容词通常被用作定语和状语;而在对白体中,形容词通常用作谓语。这是由于如果使用形容词作定语或者状语必然导致整个句子结构的变长,而《茶馆》又是话剧剧本,所有的对白需要演员在台上说出来,因此繁琐的定语和状语不宜于出现在对白体中。所以《茶馆》中的说明体通常用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来对说明的内容加以修饰和包装使得说明更加形象和具体,而用谓语形容词来做谓语使得对白更加简洁。对于说明体和对白体采用不同的形容词语法表明了老舍对于词汇运用的成熟功底和深刻思考。

第二,在定语形容词的使用上通常省略了“的”字,这同样是由于《茶馆》是话剧体裁的缘故,省略“的”字的形容词定语更加符合人们日常口语化的表达风格。在《茶馆》中如果需要使用“的”字的形容词定语,作者往往也会进行采用省略主语或者宾语这些中心词来进行处理,从而更加符合汉语的口语风格,例如,“想个文雅的,像‘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那种诗那么文雅的!”便是省略了其中的主语从而使得句子更加符合汉语口语表达风格。

第三,在状语形容词的使用上,老舍并没有用状语形容词来对人物动作进行过多的修饰,而是将状语形容词用在对人物形态和神态的修饰上。这是由于《茶馆》中主要靠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语言表达来刻画人物和推动主题的发展,人物动作的表现并不是很多。同时作者认为尽量减少对动作的修饰可以使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文中的状语形容词多用于表现人们的神态,如“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便是其中状语形容词的典型运用。

对于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是《茶馆》中又一重要的语言词汇风格,作者仍然延续着对剧本口语化的写作风格。所以,无论作者对形容词进行如何运用,其口语化的风格仍然是其重要的主题思想。

三 量词的丰富运用

量词是汉语语言文化中重要的语言特征,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中量词丰富、发达,应用普遍,使用频率高,不同的方言还有不同的量词,但由于量词在语义选择上通常具有多样性,所以其情感色彩通常难以把握。《茶馆》中对于量词进行丰富的运用,包括了多种量词的用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量词案例样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通常情况下,可借用为量词的名词中,具有工具等意义的名词常被借用为动量词,具有使语言精炼的修辞效果,如“口”“拳”“仗”,但“喷一气”中的“气”不具有工具的意义;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等意义的名词可以借用为物量词,具有使语言生动可感的修辞效果,如“家”“身”“碗”等,但在《茶馆》中“号、路、步、样”这四例名词并不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的意义,却可以借用为物量词,成为《茶馆》中量词使用独特的地方。

第三篇:老舍作品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得多好啊!不过,要获取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远无法邀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掉贪玩贪睡的毛病。经过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现在,我放弃了过多的玩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掌握了更多、更扎实的知识,终于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制作飞机模型的情景:酷暑,太阳火辣辣的,热气的人,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拼装相当困难,劲儿使大了,零件往两边滑;劲儿用小了,又粘不牢。涂胶均匀也很难做到。第一次失败了,我毫不泄气,再来第二次。我把胶水均匀地抹上去,使劲地握在手心里,毫不放松。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我坚持不懈地挤压着,连零件的锐角划破了手也不在乎。终于,一架精致的小飞机模型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值得!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刚刚考完试,爸爸妈妈就叫我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心里很不高兴,快春节了,并且刚考完,不让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机械的翻着书本,想到春节,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节》,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来的春节多热闹啊。照这个日子计算,现在也该为春节准备了。过去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可现在呢?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而且还不许玩,唉。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和习惯一点都已经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样子了。腊八粥、麻糖、饺子,我很少吃,甚至没吃过,过去过年吃的,应该很好吃吧,可没有了。现在我吃的是汉堡、薯条、可乐,当然,味道也不错。

真想回到过去,大吃一顿,痛痛快快的玩,过去春节可要放一个月啊!

读《骆驼祥子》有感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好胜要强的祥子指望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并与刘四爷的女儿虎妞成亲,不久虎妞难产而死。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却对祥子产生感情,可是因穷困却不能他们结合。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来找小福子时,小福子已死。好强的祥子最终也被吃人的社会吞没。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层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文读后感

文中写的是老舍先生一开始讨厌母鸡,因为它没完没了

地叫,但后来他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因为他发现母鸡

是很负责、慈爱、辛苦、伟大,所以他不仅不再讨厌母

鸡,还觉得它是一位英雄。

读了这篇短文后,使我联想到我的妈妈。我讨厌她,就像老舍先生讨厌母鸡一样。因为她整天在我身边唠唠

叨叨,有时甚至打我、骂我,我不仅讨厌她还恨她。我反

反复复地读这篇文章的一句话:“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

英雄。"我开始慢慢地,细细地回想起妈妈对我的一点一滴,妈妈对我的好开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接一幕地在我的脑海里

闪现,那哪是唠唠叨叨啊?她是怕我冻着、饿着和想了解我在学校的情况是怎样,才向我问这问那;她打我骂我是因为

我一次又一次地犯错,一次又一次地伤她的心。我知道,她

是恨铁不成钢啊!她恨我越深不正是她爱我越深吗?当我生

病时,是她彻夜末眠地守着我。生活上,她从不会让我愁吃

愁穿;学习上,她帮我解答难题。除此以外,她还教我怎么宽容别人,怎样帮助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讨厌妈妈了,老舍先生说得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一位英雄。我妈妈也不例外。

第四篇:老舍作品摘抄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老舍作品摘抄,欢迎查看!

老舍的作品列表: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着,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着,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着,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经典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老舍 《二马》

【8】: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9】: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老舍 《骆驼祥子》

【10】: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老舍

【11】: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12】: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 《骆驼祥子》

【1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老舍选集》

【14】: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老舍

【15】: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老舍 《骆驼祥子》

【16】: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老舍 《四世同堂》

【17】: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老舍

【18】:“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老舍

【19】: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老舍 《我的母亲》

【20】: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 《我的母亲》

【21】: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老舍

【22】: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老舍 《骆驼祥子》

【23】: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老舍 《骆驼祥子》

【24】: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老舍

【25】: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老舍 《四世同堂》

【26】: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老舍

【27】: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瑞宣认识他自己。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他知道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但是他并不肯因此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便的掷在一汪儿臭水里。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打铃,他马上拿起书上讲堂;打铃,他才肯离开教室。他没有迟到早退的,装腔作势的恶习。不到万不得已,他也永远不旷课。上堂教课并不给他什么欣悦,他只是要对得住学生,使自己心中好受。--老舍 《四世同堂》

【28】: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老舍 《骆驼祥子》

【29】: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老舍 《四世同堂》

【30】: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老舍 《想北平》

【31】:你们的糊涂使你们疯狂,你们只知道你们是最优秀的,理当作主人的民族,而不晓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甘心作你们的奴隶。中国的抗战就是要打明白了你们,教你们明白你们并不是主人的民族,而世界的和平是必定仗着民族的平等与自由的!--老舍 《四世同堂》

【32】:山洪巨浪冲破了石堤,毁灭了村庄,淹死了牛马,拔除了老树,而不能打碎了一点渣滓。--老舍 《四世同堂》

【33】: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舍 《四世同堂》

【34】: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老舍 《骆驼祥子》

【35】: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的写出人物的话语来--老舍

【36】: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 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老舍 《骆驼祥子》

【37】: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老舍 《我的母亲》

【38】:于是之靠着茶馆大门口 说了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老舍 《茶馆》

【39】: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老舍 《骆驼祥子》

【40】: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着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老舍 《四世同堂》

【41】:越是这样无可捉摸,她越感到一种可爱的苦痛。她会用幻想去补充她所缺乏的事实,而把仲石的身世、性格、能力等等都填满,把他制造成个最理想的青年。--老舍 《四世同堂》

【42】: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老舍 《骆驼祥子》

【43】: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老舍

【44】:懒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并立,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老舍 《骆驼祥子》

【45】: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声秋色,是济南,是诗。--老舍 《一些印象》

【46】:明知买到手中没好处,可是爱书的人见书就想买,养马的见了马就舍不得,有过三把儿骆驼的也是如此。--老舍 《骆驼祥子》

【47】: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 《林海》

【48】: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老舍

【49】:屋里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了银河,或滑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有时一两颗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静寂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有时一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光尾极长,放射着星花;红,渐黄;在最后的挺进,忽然狂跃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条,好像刺开万重的黑暗,透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老舍 《骆驼祥子》

【50】:政哄越多,青年们越浮浅。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学识,即使有救国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权,也是事到临头白瞪眼!没有应付的能力与知识。这么一来,老人们可得了意,老人们一样没有知识,可是处世的坏主意比青年们多的多。青年们既没真知识,而想运用政治,他们非求老人们给出坏主意不可,所以革命自管革命,真正掌权的还是那群老狐狸。青年自己既空洞,而老人们的主意又极奸狡,于是大家以为政治便是人与人间的敷衍,敷衍得好便万事如意,敷衍得不好便要塌台。所以现在学校的学生不要读书,只要多记几个新字眼,多学一点坏主意,便自许为政治的天才。--老舍 《猫城记》

【51】:将快死去的人还有个回光返照,将快寿终的文明不必是全无喧嚣热闹的。一个文明的灭绝是比一个人的死亡更不自觉的;好似是创造之程已把那毁灭的手指按在文明的头上,好的--就是将死的国中总也有几个好人罢--坏的,全要同归于尽。那几个好的人也许觉出呼吸的紧促,也许已经预备好了绝命书,但是,这几个人的悲吟与那自促死亡的哀乐比起来,好似几个残蝉反抗着狂猛的秋风。猫国是热闹的,在这热闹景象中我看见那毁灭的手指,似乎将要剥尽人们的皮肉,使这猫城成个白骨的堆积场。--老舍 《猫城记》

【52】:事实上,连日本人也没把事情弄清楚。日本并不像英美那样以政治决定军事,也不像德意那样以军事决定政治。她的民族的性格似乎替她决定了一切。她有天大的野心,而老自惭腿短身量矮,所以尽管她有吞吃了地球的欲望,而不敢公然的提出什么主义,打起什么旗号。她只能在军人闯出祸来以后,才去找合适的欺人的名词与说法。她的政治是给军事擦屁股用的。--老舍 《四世同堂》

【53】: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老舍

第五篇:浅谈马原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谈马原作品的语言风格

作者: 百分百论文网

发布于 2012年04月07日 18:41

文章来自毕业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lw.asp?ID=1

收藏到:del.icio.us google书签 雅虎搜藏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poco网摘 天极网摘 qq书签 饭否 mister-wong 365网摘 Live Digg Diglog

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可以说是80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他们常常生活在政治论争和社会焦点之外,在这个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中,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固定模式和陈旧技巧,用不同的风格和方式去创作。同时,他们还受到西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而马原,又是先锋派的第一人。他擅长于编造扑朔迷离的故事,巧设叙述圈套,又不满于仅仅叙述故事,而是从故事中走来,既作为一个叙事者,又充当了一个审美者。除了内容、叙事结构的与众不同之外,马原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追求,突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创作观念。在他看来,语言不仅仅为了讲述故事,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意念或者一种情景,他同时还极度重视语言本身,把它当成一种行为,一种姿态。作家给读者重现了那段独特的知青生活和那个神秘又遥远的地方,也改变了人们心目中传统的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成为后来的“先锋小说”家们竞相效仿的对象。而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他作品中所体现的语词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语体简洁凝练

读者能够很容易的从诸多先锋派小说家中识别马原的作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马原所特有的语体。不同的先锋派作家具有不同的语体特点:莫言讲究丰繁,苏童强调优雅,格非注重华美,孙甘露热衷玄奥……而马原则钟爱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对话上,如《冈底斯的诱惑》中顿珠在离家之前与顿月的对话:

“不管怎么说你得告诉阿妈一声。”

“阿妈准不让我走,我知道她不会让我走的。可是我一定得走。我想出去看看,到内地各地走一走。到成都,到西安,到北京和上海,我还想看看海。”

“那你跟阿妈说吧。”

“我还想学点手艺,我想开汽车。我最想开汽车;小时候就想。要是能开汽车,我就把什么地方都跑遍。我一定把车开到日喀则,开到黑河,开到拉萨,也开到山南和昌都,当然要跑遍咱们整个阿里。”

“你什么时候跟阿妈说呢?”[1]

马原在写人物的对白时,很少去着重描述说话人的状态,但是作者又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对白来揭示情节中所包含的更深刻的心理内容,这是语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顿珠一直在憧憬着自己当兵后的美好生活,想开车,想到处看看,而顿月考虑的是母亲是否会担心,似乎在各说各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违反了话语交际原则中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这主要是由于人物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对话的不顺畅。我们再来看看残雪作品中人物的对话:

“抽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哼。”妈妈说,朝我做出一个虚伪的笑容。

“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出了毛病。”我憋了一口气说下去,“月光下,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们这栋房子周围徘徊。我打开灯,看见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隔壁房里,你和父亲的鼻声格外沉重,震得瓶瓶罐罐在碗柜里跳跃起来。我蹬了一脚床板,侧转肿大的头,听见那个被反锁在小屋里的人暴怒地撞着木板门,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

“每次你来我房里找东西,总把我吓着直哆嗦。”妈妈小心翼翼地盯着我,向门边退去,我看见她一边脸上的肉在可笑地惊跳。[2]

相比较残雪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显然很不同,她的作品描写的不是直接呈现的外在事物,而是人的灵魂世界,充斥着紧张与残酷。她的语言在语意上是含混和不合逻辑的,审美上有着恶感与虚幻性,永远也不明白主人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怎样丑陋又变态的世界。这样一种境况的表达除了人物自身的语言之外,还要求透过人物的眼光去解读身边的人,因此,语体的修饰则是不可少的,这也是残雪语体方面的诡谲之所在。从对两位先锋派作家的语体风格的比较不难发现马原小说的独特之处。

在对话方面给马原很大启示的的是美国作家毛姆,他被尊称为“技巧大师”,对话的作用功不可没。因为毛姆曾在伦敦剧院当过学徒,从中学到很多对话艺术。他的这段经历在他的小说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在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好像都是为了要上舞台准备的,简洁,清晰,朴实,幽默和口语化,且符合人物的身份,吸引着读者的兴趣。毛姆又是马原特别钟爱的作家之一,马原沿袭了他简练,朴素,幽默和口语化的风格。马原天性就爱简短,喜欢视觉开阔的效果,很少在一页纸上写得满满的,而人物讲的话也是很少有超过一段的。下面是摘自《旧死》中的一段对话:

这次是海云,海云从街角转出来,脚步匆匆来到我们跟前,我和君放立即拽住他问他干什么?

“买梨!”口气非常干脆。“买多少?”我问。

下载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老舍作品感受

    读老舍作品感受 我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并不多,以往读过他的《月芽儿》,《驼骆祥子》,这个还看了电影,还读过一些他很少的散文,如《济南的冬天》等,以及一些谈写作方面的文章,说明我和......

    老舍作品《 月牙儿》 读后感

    社会,生活,我 ──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月牙儿》 《月牙儿》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中篇小说。我喜欢这部文学作品,因为它平实生动的语言,因为它感人的情节,也因为自己在阅......

    老舍作品《猫》赏析

    老舍《猫》鉴赏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

    老舍作品《母鸡》读后感

    老舍作品《母鸡》读后感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老舍的作品《母鸡》,它令我感触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一向讨厌母鸡,但母鸡有了小雏鸡后为雏鸡做了很多事,让作者不再......

    老舍作品读后感(6篇)

    老舍作品读后感 篇一:老舍作品《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

    老舍作品《草原》赏析

    【1、《草原》作品原文】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他......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共五篇)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大量运用的群众语言,使用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活灵活现表现出各种人物,即所谓“京油子”的语言特征,呈现出浓厚醇正的“京味儿”,耐人咀嚼和玩味。语言表达大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