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电技术考试重点
第一章:供电系统
1.电力系统和电力网概念;
2.电力负荷分级及其对供电的要求;
3.课后题1-
3、1-
7、1-
9、1-12。
第二章: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
1.工作制和负荷频率的概念,掌握需要系数法;
2.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3.课后题2-
3、2-
8、2-10。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1.短路的种类,短路的危害,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2.短路暂态过程分析;
3.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冲击电流及有效值,标幺制。
第四章:高压电气设备选择
1.电弧的形成,交流电弧的开断;
2.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的作用和操作顺序,断路器的校验方法;
3.电气设备的一般原则;
4.电流、电压互感器注意事项。
第五章:电力线路及选择
1.课后题5-
3、5-4。
第六章: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1.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及具体内容;
2.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
3.电流速断保护;
4.三段式电流保护,每一段如何满足要求,每种保护的整定及整定方法,为什么?
5.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
6.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原理,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原因;
7.返回系数概念,最大最小工作方式
8.课后题6-
1、6-
2、6-
3、6-
4、6-
6、6-
7、6-
8、6-10。
第二篇:供电技术考试知识点 重点
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区别:断是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的正常工作电流、均应接地
3、二次回路不准开路或接熔断器。电压互感器注意:
1、一样
2、过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有灭弧装置,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和保护器;隔离是用来检修设备时隔离电压,进行电路切换操作及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没有灭弧装置,一般在电路断开的情况下操作。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能开路:开路时,电流互感器由正常短路工作状态变为开路工作状态,励磁磁动势骤增,二次绕组将在磁通过0时感应产生很高的尖顶波电动势,危及人员安全和仪表、继电器的绝缘,还会引起铁心和绕组过热,产生剩磁,使互感器准确度下降。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发生短路时由于回路中电阻和剩余电抗很小,短路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几十倍,此电流将产生很高的共振过电压。高、低压(架空、电缆)选择异同点:1 高压架空线路应先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然后按长时允许电流正常运行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条件进行校验2低压架空线路短,但负荷电流较大,所以一般不按经济电离密度选择,低压动力线按长时允许电流初选,按允许电压损失及机械强度校验3高压电缆散热条件差,应考虑在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问题,除按经济电流密度、允许电压损失、长时允许电流选择外,还应按短路的热稳定条件校验4低压电缆主要考虑电缆正常运行时的发热与电压损失,并考虑故障短路时承受大电流所引起的温升,按长时允许负荷电流初选截面,再用正常运行允许电压损失和满足短路热稳定的要求进行校验三段保护原理:1无时限电流速断2时限电流速断3定时限过流保护。第1、2段保护构成线路的主保护,3段保护对线路的主保护起后备保护作用,还对相邻线路起后备保护作用。差动保护原理主要用作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套管及引出线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之差,其值很小,继电器不动作;当变压器背部发生故障时,若仅一侧有电源,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使两侧断路器跳闸,由于差动保护无需与其他保护配合,因此可瞬时切除故障。电流互感器注意事项:
1、接地时,注意接线端子极性
2、二次绕组及外壳
在运行时二次侧不能短路
3、二次侧绕组的一端及外壳应接地。短路暂态分析:被短路点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右侧是负荷回路被短接,失去电源,电流由原数值降到0,左侧是与电源相连的短路回路,阻抗突减,要由原来的负荷电流增大到短路电流,但存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从而产生一个非周期分量电流,非没有外加电压维持,要不断衰减,当非衰减到0,短路的暂态过程结束,此时进入稳定短路状态,电流达到稳定。短路种类: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危害: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和电动力效应会使电气设备受到破坏,短路点的电弧可能烧毁电气设备,短路点的电压显著降低,使供电受到严重影响或被迫中断。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特点:一 1.故障时相对地电压降为0。2三相之间线电压仍对称。3接地电流在故障处可能产生稳定过间隙的电弧;二有较大的经济技术价值;三1.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2系统运行复杂,设备投资大,是先选择性接地保护比较困难。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由于变压器和线路的阻抗比较小,故产生的单相短路电流比线路中正常的负荷电流大得多,因而保护装置动作使断路器跳闸或线路熔断器熔断,将故障部分切除,其他部分正常运行,且中性点直接接地有中性线N和保护线PE,中性线的功能:用于所需220V相电压的单相设备;2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稳定电流和单相电流3减少负荷中性点的电压偏移。保护线的功能是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保证人身安全。平均负荷: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功率的平均值。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在一个假设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消耗的电能。年最大负荷: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消耗电能最大的单小时平均功率负荷系数: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电压降:线路始末端电压的相量差。电压损失: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之差。经济电流密度:输电导线在运行中电能损耗,维护费用和建设投资设备各方面都是最经济的。无限大容量电源系统:指电源内阻为0,短路过程中电源端电压恒值,短路周期分量恒定。供电系统接线方式:按网络接线布置分:放射式、干线式、环式、两端供电式;按网络接线运行分:开式,闭式;按负荷供电可靠性分:有备用、无备用。Ⅰ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Ⅱ段)定时限过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Ⅲ段)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套保护装置。评价:选择性:在单测电源辐射网中,有较好的选择性(靠IdZ、t),但在多电源或单电源环网等复杂网络中可能无法保证选择性。灵敏性:受运行方式的影响大,往往满足不了要求。桥式接线:由两回路电源线路受电和装设两台变压器的主接线。全桥接线适应性强,对线路,变压器的操作方便,运行灵活,且易于扩展,缺点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占地面积大。外桥接线对变压器切换方便,继电保护简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倒换线路不方便,变电侧无线路保护。适用于进线短而倒闸次数少的变电所。内桥一次侧可设线路保护,倒换线路时操作方便,投资少,占地面积少,缺点操作变压器和扩建成全桥或单母线分段不方便,适用于进线距离长,变压器切换少的变电所。短路会产生的危害有哪些?短路有几种形式?1.短路产生很大的热量,导体温度升高,将绝缘损坏2.短路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电气设备受到机械损坏3.短路使系统电压降低,电流升高,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受到破坏4.短路造成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5.严重的短路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同步发电机失步6.单相短路产生的不平衡磁场,对通信线路和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三相交流系统的短路的种类主要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试述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故障计算方法的总体思路电力系统故障可以采用迭加原理进行分析,即对于三相参数对称(一致)的电力系统,当外加不对称电源时,可以将该电源分解为正序、负序、零序三种分量,分别求解,然后将结果相加即为整个系统的解。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将元件两端电流互感器按差接法连接,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差,接近零;内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和,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将此原理应用于变压器,即为变压器差动保护三段式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原理及评价?原理:有电流速断保护(电流
——电流保护的缺点;速动性:第Ⅰ、Ⅱ段满足;第Ⅲ段越靠近电源,t越长——缺点。可靠性:线路越简单,可靠性越高——优点。计算负荷计算负荷是指年最大平均负荷,记为Pca。用途:选择导线及电气设备容量。为什么采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这种系统安全性好,一旦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便于形成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将使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而切除故障电路,以免发生人身伤亡及电气设备的毁坏事故。提高功率因数的好处:可是使发、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供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减低各级线路和供电变压器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好处)
1、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2、减低网络中的功率损耗
3、减少网络中的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4、减少电能成本。电弧:是一种游离气体放电的现象。气态介质或液态介质经高温气化后气态介质向等离子体态转变的过程。电弧其灭的条件:交流电弧过后弧隙介质恢复过程永远大于弧系电压恢复过程。为什么二次高5%-10%:①当变压器靠近用户配点距离较近时,可选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比用电设备额定电压高出5%的变压器②选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高出10%的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均指空载电压高出10%电压用来补偿正常负荷时变压器内部阻抗和线路阻抗造成的电压损失。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重点总结
1、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2)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
(4)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5个领域具体内容:
第一,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系统及教学信息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等。以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第二,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开发,是指对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
第三,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法规化,以支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第四,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五,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是指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育过程的主要措施。
7、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
(1)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有需求信息的意念,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2)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 能力等。
(3)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8、科学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科学事物(包括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科学现象、科学 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根 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可将科学思维分为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科学直觉思维。
9、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a)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b)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c)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征,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d)计算机的网络特征,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e)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1、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即信息存储、传播、表现的载体。当这种介质或工具被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2、教学媒体的特点:
第一、教学媒体具有能够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能够将教育内容形象化地展现,形成了一定的表现力。
第二、教学媒体能够突出时空限制,使已经加工和存储的信息得到重现。
第三、教学媒体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形成适时互动,能够教育对象的参与性。
第四、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范围,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区别。
3、教学媒体的类型
1)感觉媒体: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像等 2)表示媒体: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如图像编码、文本
编码和声音编码。
3)表现媒体: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为输入媒体;显
示器、打印机、音箱等为输出媒体。
4)存储媒体: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软盘、光盘、ROM及RAM等。5)传输媒体: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4、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表现形式和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可进行人体交互的技术。
9、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加工、传递、转换和检索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或者系统。
12、素材的制作(1)对文字的设计
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文字内容要简明扼要,以提纲为主。
2)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3)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一般采用宋体和黑体 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2)对声音的设计
1)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2)音乐和音箱效果不能用得过多。3)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要过分的激昂。
4)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的控制。
14、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1)选题准确、重点突出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制作画面精美
(4)配音效果完美
(5)交互性强
(6)衔接性好
(7)制作过程精细
15、网络课件是一种根据预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经过教学设计,以网页形式组织多媒体信息元素来完成制作并运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件。
第三章
数字化学习资源
1、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进行编辑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的,且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材料。
3、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4、校园网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网络协议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计算机集合。
5、远程教育是一种师生分离的、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模式。
6、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
1)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学生与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分离的。
2)远程教育系统中有多种传播教学内容的手段。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中心。
4)远程教学系统是一个交互式的系统。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
(2)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
(3)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4)要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5)要注重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结合。
1、触发器的步骤
1)启动PPT,用画图工具制作出试卷中的4张图形; 2)同样用画图工具制作出四个按钮,分别标号1,2,3,4,3)选中图形1,单击菜单中的自定义,添加动画,选择“进入”动画,然后单击选中该动画,单击鼠标右键,点击“记时”,出现记时对话框,单击触发器,在触发器下拉框选择按钮1 4)如上所述,依次将图2、3、4的触发器动画添加上去,即可完成动画效果。
2、插入动画的步骤
1)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展开“控件工具箱”工具栏。
2)单击工具栏上的“其他控件”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Shockwave Flash Object”选项,这时鼠标变成了细十字线状,按住左键在工作区中拖拉出一个矩形框
3)将鼠标移至上述矩形框右下角成双向拖拉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将矩形框调整至合适大小。
4)右击上述矩形框,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属性”选项,打开“属性”对话框,在“Movie”选项后面的方框中输入需要插入的Flash动画文件名及完整路径,然后关闭“属性”窗口
3、添加声音的步骤
1)准备好声音文件(*.mid、*.wav等格式)。
2)选中需要插入声音文件的幻灯片,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命令,打开“插入声音”对话框,定位到上述声音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声音文件,确定返回。
3)插入音频后,系统会弹出音频对话框,根据需要单击其中相应的按钮,即可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
4)如果想让上述插入的声音文件在多张幻灯片中连续播放,可以按照如下设置: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选中小喇叭符号,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双击相应的声音文件对象,打开“播放声音”对话框,在“第„„张幻灯片”方框中输入幻灯片数目,确定返回即可。
4、添加视频的步骤
1)准备好视频文件。
2)选中相应的幻灯片,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打开上述视频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视频文件,确定返回。
3)插入视频之后,系统将会弹出视频对话框,根据需要单击其中相应的按钮,即可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
5、列举出fireworks常用的抠图方法(不少于三种)并说明其特点?
1)魔术棒,使用快捷方便,适于背景简单,反差强烈的图片; 2)套索,适用于抠取图形外观比较复杂,颜色复杂的图片,但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经验; 3)钢笔工具,使用复杂,要求使用者经验丰富,但抠图工具较前两种更好。
6、举例说明Fireworks制作路径字的方法和步骤。
1)启动Fireworks,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创建一个空白文档。
2)点击左边工具栏中的“钢笔工具”,在工作区绘制一条弯曲路径,然后点击左边工具栏的“文本工具”,在工作区输入文字内容。
3)点击左边工具栏“部分选定工具”按钮,将路径和文字内容选中。执行“文本”→“附加到路径”命令,然后执行“文本”→“方向”命令,选中“依路径旋转”选项,即完成路径字的制作。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学
一、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为有效的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综合选择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等的总体方案。
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
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
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6、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7、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8、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9、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
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二、简答题
1、教学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2、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1)学科不同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信息 ;
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2)目标不同
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 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
教育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 其核心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3、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基本特征: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
4、传播的过程及拉斯维尔的“5W”。
过程: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5W:控制分析——研究谁、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何种通道、受众
分析——对谁传播、效果分析——产生了什么效果
5、什么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者终端等方式能再现出来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
6、简述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
A——教学对象(Audience):它是目标表述中应注明的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是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说)什么,即获得怎样的能力。
C——条件(Condition):指学习者学习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制,说明产生行为的情境。如“独立设计程序”、“在3分钟之内输入完这篇英文”等。
D——标准(Degree):是学习者行为完成的质量衡量依据,是行为准确性和质量的水平要求。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小的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8、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分类及应用原则。
类型: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
应用原则:科学性、艺术性、可控性、适度性
9、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策略;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观点。
策略:知识切入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感激动策略、情感激励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寓教于乐策略。
大整合论的观点: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的观点:将信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10、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容。
(1)充实课程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教学环节的信
息化、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化
(3)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5)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11、什么是探究型学习?简述主要环节和步骤。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的问题的解决。
主要环节和步骤: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
1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过程。
(1)项目规划、目标分析和选题
(2)教学系统结构设计
(3)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设计
(4)制作与修改
(5)评估和打包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者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常常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
(2)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3)学生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4)学习的情境观: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比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14、教学设计的定义、主要内容和作用。
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并试行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主要内容:1)教学设计的目的: 优化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4)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5)以学生为导向
6)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性质
7)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教学产品、课程设置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作用:(1)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16、常见的视频、音频和动画格式。
视频:AVI格式、MOV格式、MPEG格式、RM/RMVB格式
音频:数字音频包括波形音频、Midi音频、Mp3音频
动画:GIF格式、SWF格式、FLIC 格式
三、分析题
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四、设计题
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的界面设计”。
第五篇:电能计量技术考试重点
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要求
电能量值准确统一。
是在线的,不间断的,又必须准确可靠。
装置与其他电气设备必须配套,并连接成网络一起运行。
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由他们组成的计量柜。
电能表反映的是这段时间内平均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测量用电能表按用途分,工业与民用电能表,电子标准电能表和特殊用途电能表等。常见的电能表用脉冲电能表,最大需量电能表和复费率电能表。
准确度等级:以相对误差来表示准确度等级。
电能表由测量机构和辅助部件组成。
电压线圈特点:
有较高的导磁率,使电压元件在不大的激磁安匝下就能得到所需的电压磁通。
电流线圈特点:
应使电流,磁通在铁芯内部的方向相同。
切线式驱动元件又分成分离式,封闭式,和组合式三种基本结构。为了使转盘在恒定的功率下作等速旋转,就需对转盘施加一个与驱动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矩,这个反作用力矩就是制动力矩。
电能表在规定的电压,频率和温度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对误差值为基本误差。
电能表的负载特性曲线:电能表的基本误差随着负载电流和负载功率因素变化的曲线。
影响负载特性曲线的因素:
改善轻负载电流范围的负载特性曲线常用的方法:
增大电流铁芯的磁通。
通,从而避开了磁化曲线起始的弯曲部分,减小了非线性性误差。
改善大负载电流范围的负载特性曲线常用的方法:
每只单相电能表应有满载调整装置,相位角调整装置,轻载调整装置及防潜装置。三相电能表还应用平衡调整装置。
满载调整装置条件: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标定电流,cosφ=1.0
电子式电能表的组成:输入级,乘法器,P/f变换器,计数显示控制电路,直流电源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乘法器和P/f变换器组成电能计量单元电路。
输入级:是将被测的高压和大电流转换成电子电路能处理的低电压和小电流输入到乘法器中,并使乘法器和电网隔离,减小干扰。
乘法器:是实现被测电压,电流相乘,输出为功率的器件,它是电能表的关键电路。
乘法器分为模拟乘法器和数字乘法器,模拟乘法器分为分割乘法器和霍尔乘法器,数字乘法器分为硬件乘法器和软件乘法器。
P/f变换器:是把乘法器输出的代表有功功率的信号变为标准脉冲,并且脉冲频的高低来代表功率大小的电路。
计数器对P/f变换器的输出脉冲计数,累计,从而完成积分运算。
直流稳压电源由降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有等几部分组成。
脉冲电流表主要由感应式测量机构,光电转换器和分频器,计数器三大部分组成。
光~电转换器由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成。
我国规定T=15min,T又称为需量周期。
最大需量:在一定结算期内,所有用户需量中的最大值,即为改用户的当月最大需量,可用MD表示。
最大需量测量方式有区间式和滑差式
电子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由两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1电能计量部分
2微处理器控制部分
用于分时计量电能表的显示器:数码管LED和液晶显示板LCD,荧光数码管FIP
电子式电能表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由表内分流器或电流互感器TA,表内分压器或电压互感器TA和乘法器等部分引起的。
减少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方法:
1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进行误差调整
2根据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合理组合配对
使用电流互感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严禁开路
2电流互感器绕组应该按减极性连接
3电流互感器二次测应可靠接地
使用电压互感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1按要求的相序进行接线,防止接错极性,否则将引起某一相电压升高√3倍,可能烧坏电压互感器。
2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应可靠接地,以保证人身和仪表安全。3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严禁短路。
停电检查:
1核对二次接线和接线两端标志。
2用万用表电阻量程进行检查。
带电检查的安全注意事项:
带电检查是在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要遵守必要的安全规程,特别要注意
1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允许开路。
2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允许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