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长沙县乡镇政府电子政务的思考
关于推进长沙县乡镇政府电子政务的思考
“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化的产物,是政府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其公共管理职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推动政府、企业和个人互动交流,促进基层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当前阶段,城乡发展呈现出“二元”特点,以至于乡镇“电子政务”建设进程远远落后于城市。现就加强与改进我县乡镇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我县乡镇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乡镇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下辖的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部分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对网络化办公,建立网站做进一步的探索,乡镇的电子政务一改乡镇党政机关传统务的形象,提高了乡镇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投资相对不足。尽管我县大部分乡镇财政相对宽松,但是许多乡镇领导由于不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只从乡镇财政划拨少量的电子政务建设专项经费。特别是较为边远的,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划拨的电子政务建设专项经费少之又少,且一味依靠市、县财政拨款建立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使得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当被动。
2、严重缺乏电子政务建设的网络技术人才。我县作为“三湘第一县”,较为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镇干部的 1
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电子政务的有关知识,尤其对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乡镇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障碍不是缺乏起动资金,而是缺乏电子政务的网络技术操作和维护人才。
3、广大乡镇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子政务”建设是以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就难以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资源,享受不到其所带来的利益,“电子政务”建设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今年来,我县通过高级人才引进、考录公务员及选调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使得乡镇公务员队伍得到了充实,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仍有大部分的还不具备基本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在村、社区一级甚至很多人还不会使用电脑,对政府建立“电子政务”认识不够充分。如此一来,政府投巨资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就成为了一种摆设,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办公现代化、无纸化的理想也会成为泡影。
4、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政府提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计划后,我县相应给予各乡镇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购置设备,县政府信息中心、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办公室还多次举办关于政务系统操作、网络维护与管理等培训。团县委还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年干部开启博客、微博等。但这些活动大多昙花一现,没有发挥政府网络平台的实效。绝大部分县直机关及乡镇政府网站信息更新太慢,一月、甚至一年才更新一次,更
有些村投巨资购置设备后就不再管理,无人问津。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电子政务”建设摆在重要地位。
5、乡镇干部对电子政务内容存在认识误区
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内电子政务
(G2G),主要包括电子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等;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G2B),主要包括电子税务、信息咨询、电子采购与招标等;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G2C),主要包括公民信息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电子证件服务等。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并非一蹴而就。但有些乡镇干部认为只要建立网站,更有甚者认为在办公室里摆上几台连上网线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就向外宣传政务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了,企业和广大群众对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反响很大。
二、加强我县乡镇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
上级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基层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基本设备投入。各乡镇基层政府要设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财政账户,对上级财政拨款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定期核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级政府可以对基本设备进行统一采购,依据各乡镇具体情况作出统一安排。在加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刺激农副产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形势下,政府完全可以将基层“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
基础设施工程来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2、加强对广大乡镇公务员进行基本的网络技术培训要想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必须重视“人”的能动性和主导性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打造出具有专业水准的网络管理与服务人员。各基层乡镇政府一定要把公务员网络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可以采取业余培训、上岗培训、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方式对公务员进行指导,力争达到“人人掌握基础知识,专业岗位专业人士做”的目标。同时,积极利用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机会吸收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分发挥好“电子政务”平台的功效。
3、将电子政务建设成效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之一
为了在实际基层工作中加强电子政府建设,使广大基层干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电子政务建设成效作为干部政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就会促进广大领导干部在紧抓基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形象宣传和服务工作,符合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实际工作中也要防止部分领导干部为彰显政绩而不切实际的行为,借口电子政务建设而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在基层电子政务建设中,必要的财力投入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效。在干部政绩评估中,可以将电子政务所发挥的实效与民众满意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4、采用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外包战略
缺乏电子政务建设的网络技术人才是阻碍我县乡镇电
子政务建设的一道大门槛,而在短期内乡镇机关要大规模引
进网络技术人才又不大现实,明智之举是采用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外包战略。将电子政务网络技术服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网络技术服务部门,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专业网络技术服务单位。这样做的优点有:由于外包单位有一定的电子政务软件和硬件营销渠道,可以得到更低价的电子政务硬软件,从而为电子政务建设节约总投资;外包单位可以为用户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而有助于提高党政机关电子政务技术素质;由于外包单位有多次业务经历,能帮助政府制定更合理的电子政务实施方案,从而避免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
5、构建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到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部门(尤其是广大农村)特别需要咨询服务,因此单靠政府资助的咨询机构的数量终究有限,必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中一批掌握电子政务网络技能人开展各种咨询服务活动。
建立政府“电子政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网络经济繁荣的行政产物。我们在大力建设都市“电子政务”的同时,也需要在广大乡镇基层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使两者得到统筹和谐发展。乡镇基层是社会发展的基点,如何深入有效的在我县乡镇基层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关系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的重视。
第二篇: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编者按】
《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全国政府系统要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内容的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网、政府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正文】
一、现状
《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全国政府系统要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内容的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网、政府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根据这一要求,目前全省各县级都在不同程度地规划建设县级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内网),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包括“三网一库”的电子政务建设。以嵊州市为例,由于领导重视,工作到位,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已经开通;全市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已完成所有乡镇、街道和部门的联网,公文信息实现网上收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市政府共享资源库已在办公业务资源网上开放。市政府各部门也已不同程度的开始建设政务网络和业务系统,今年,嵊州市农业信息中心还被评为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二、问题
电子政务工作的逐步深入,促进了县级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随着电子政务网络的逐步应用,一些原来不太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重视程度不够。建设电子政务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此不够重视,认为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电脑可有可无,网络可建可不建,有网站的部门和乡镇还很少,多数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流于形式;有的单位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为图使用方便,政务网与INTERNET无屏障互联,有的单位虽然也较重视,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形式轻效益,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对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规划管理不力。多数部门和单位的电子政务项目实施后,纵向、横向、内部、外部
网络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没有统一技术标准,造成网络结构混乱和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虽然有些是上级业务部门的原因,但多数是本单位的原因。如因特网站的重复建设,硬件网络的重复建设等,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网络互联不畅。大多数政务网络的联网单位都是单机接入,局域网接入的很少,严重制约电子政务的推广。究其原因,有内外网物理隔离、IP地址不统一等因素,造成了政务网络建设的复杂性,但主要是对政务网络和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只要网络结构合理,应用经认证的内外网隔离设备,局域网接入也能够做到既保证网络安全,又实现互联互通。
——共享资源不多。由于局域网接入单位少、应用软件系统少和部门垄断信息多等原因,致使政务网上共享资源严重缺乏,应用单一,效益低。
——人才队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具体操作人员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薄弱,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立一套继续教育的机制,知识更新不能紧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达到“三会”(会打字、会上网、会发电子邮件)的公务员不在少数。
三、对策
要使县级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确保全省乃至全国电子政务网络的畅通和高效运作,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事,就必须认真落实以下措施,解决好上述问题。
——总体规划,加强管理。组织制订和实施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针对当前县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混乱的状况,成立县级信息化办公室主管全县级信息化工作,政府部门实施的电子政务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和信息化办公室的审核和批准。对涉及全市的电子政务基础工程,要统筹安排,统一技术标准。除由保密委认定的涉密信息外,政府及其部门信息一律上政务网共享,不得因部门利益而垄断信息。
——建立制度,强化考核。在电子政务工作还没有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之前,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十分必要,把INTERNET网站开发、会议通知和公文收发、内部局域网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等作为考核内容。并将电子政务考核列入部门和乡镇考核。
——分步实施,加快应用步伐。根据县市的实际,立足以应用促发展,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政务网络的应用,从会议通知、公文收发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视频会议系统分步推行。加快县级党委办公室和县级政府办公室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使用,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部门、乡镇和街道的电子政务工作。
——延伸政务网络,扩大应用范围。以嵊州市为例,宜根据市计生、农村财务、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三防信息系统等的实际应用情况,将政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工作点、社区和事业单位,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提高政务网络的使用效率。
——实行网上政务公开,推动网上办事。在现有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基础上,充分公开部门政务,及时更新责任栏目,开发因特网站,逐步推行网上办事,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向电子政务公众网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公务员培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招标、外包等形式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克服“怕”和“懒”的毛病,加大公务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力度,把“三会”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
(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坚持“五个保障”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从2007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优化了服务质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升了行政效能,实现了实时监察,便利了群众监督,推动了源头治腐。该县按照“平台先行、资源共享、连环推进、集中监管”的工作思路,采用电子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其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八项应用”(即:IDC数据中心,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群、公文交换系统、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系统、行政效能监察系统、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农村廉政直通车系统),实现了统一接入、统一授权、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综合应用体系。
一、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服务质量。XX年XX月,改版后的XXX县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目前已有个县直部门及XX个乡镇的二级子站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和办事指南。同时,电子政务大厅提供了16类市民服务、19类企业服务,发布了XX个部门共XX项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实现了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和透明,优化了行政服务质量。
二是节约了行政成本。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了电子公文交换。全县XX 多个副科以上单位均可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办公OA系统收发电子公文,推动了公文电子化和网上协同办公。XX年,全县各单位共发文XX件次,收文XX件次。全县XX个乡镇和党政主要部门都实施了电子公文的内部流转,拟文(拟办)、审核、审批、发送、办结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办理,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是提升了行政效能。XX个窗口单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审批和收费等业务,办理XX个审批事项,其中5个单位的XX个审批项目从受理、承办、审核、审批到办结等五个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审批。XX年,共收件XX笔,办结XX笔,办结率XX%。行政效能监察系统正式开通后,实现了审批项目实时跟踪、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等功能,并能对群众来信处理、信息发布、公文收发等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有效地提升了行政效能。
四是实现了实时监察。XX年XX月,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行政电子监控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等6个对外重要部门设置XX个监控点,对这些部门的办事窗口进行实时的音视频监控和全程录像。系统利用视频专线接入XX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监控部门办事窗口的实时监控。
五是便利了群众监督。群众可通过县长信箱、行风热线和电子监察大厅等系统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投诉,拓展了群众监督平台,便利了群众监督。XX年XX月,该县建立
“农村廉政直通车”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形式,对农村财务、党务、强农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开,让群众更充分地享有知情权,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决策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初,组织县委办、县府办、县监察局、发展改革局、法制局、信息产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出台《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及可行性报告,并会同XX大学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计划、步骤,确保决策科学可行。
二是领导保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带头抓落实,成员包括县委办、县府办、纪检监察、法制、发改、财政、保密、信息产业等部门。各实施单位明确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三是制度保障。县监察机关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行政许可网上投诉处理办法》和《行政许可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办法》等文件,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一月一通报”制度,定期下发行政电子监察工作情况通报,促进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是资金保障。XXX县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XXX万元项目建设经费。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效用,如采用电子
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实现了同一平台多项应用、多项监察的功能,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中投入XXX万元统筹为开展网上审批的单位用户配发个人数字证书,对项目实施较好的单位给予电脑设备奖励。
五是技术保障。该县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工作。县法制局、发展改革局经过调查研究,明确建设标准,确定审批事项XXX多项;做好系统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县项目办和项目研发单位派出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可行;做好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县项目办多次组织各实施部门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学习有关操作系统的内容;做好项目上线运行后的维护工作。通过开设QQ群在线答疑、到各单位现场指导和编写《系统常见问题与解答》等方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完善该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篇: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朱步楼
党的十六大对加快推进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电子政务建设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相互促进,迫切要求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能力的基础工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体制及行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政府必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务的参与度,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更加廉洁和开放透明的政府、更有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政府、更负责任和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
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
以全局观点发展电子政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不够清晰,电子与政务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没有互联
互通,安全可靠性差;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共享基础薄弱;法规、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跟不上网络和应用发展的需求;等等。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全局和长远,制定总体规划,科学设计电子政务整体构架。要明确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对那些社会需求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以及基础性、全局性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建设步伐。正确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自为政。把握需求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政府业务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把网上办事、政务公开作为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便利。应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服务。
强化辐射功能,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地应抓住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走产业化运作之路。要注意把重大建设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应用开发与振兴软件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政务系统运行维护与发展信息服务业结合起来,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以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注意防管结合,保障安全运行。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
《人民日报》 2003年7月14日
第五篇:关于乡镇政府运行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乡镇政府运行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和人事教育司的统一安排,山西调研蹲点组于2011年10月21日到达山西后即开始了调研蹲点活动,这期间,结合区划地名司开展的特大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与创新研究工作,就对乡镇政府的运行、执政、行政管理情况以及乡镇干部的所思所想、所诉所求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调研方式和调研乡镇的选择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有集体座谈,也有个人约谈;既有正式的调研,也有非正式的闲谈;既向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了解情况,也倾听乡镇一般干部、村干部和普通村民的所思所想;在调研乡镇的选取上:既有规模较大的,也有规模较小的,既有经济发展较好的,也有比较落后的;既有平原乡镇,也有偏远山区乡镇。通过调研蹲点,我对乡镇的工作和乡镇政府的运行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真实、深刻的认识、总体感觉是:乡镇政权在国家政权体系建设起着基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政府责任大、权力小,乡镇干部非常辛苦;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有待逐步改革创新。
一、矛盾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
经费需求,更谈不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政府办公楼冬季的煤炭钱在15万元左右,由于资金缺乏,每年都要欠债10多万元。每次买炭,都要乡党委会研究决定,因为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的政府办公楼是用上级拨付的建设乡文化站的专用资金建设的,由于缺口很大,镇政府至今欠外债100多万元。有的乡镇外债高达几百万元,少数乡镇负债超千万元。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一些乡镇政府出现了挤占村级管理费、挪用社会抚养费返还(计划生育罚款,属计划生育专用)、截留挪用各种项目款、专项款等违法违规现象,有些乡镇领导为此还触犯了法律。
从人员编制方面来看,各乡镇人员编制依规模差异的数量不等,但相对于所承担的工作量来说总体上很少。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地处山区,全乡面积167平方公里,下辖33个行政村,其中有13个自然村地处非常偏远的山区,目前该乡仅有行政编制人员25人、事业编制人员23人,聘任人员2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成本非常高,任务相当繁重;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人口近4万人,建成区面积过6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辖区内个体企业200多家。目前该镇行政编制34人,实际在编人员仅16人。事业编制30人,实际在编人员
题较重。如公益事业的建设包括村容村貌的整治、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超出50万元的要到县一级招投标,办事程序太繁琐,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经常因审批环节过多,时间过长而错过了工程建设的最好时机,还增加了建设的隐性成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的落地、民生工程的建设等因相关手续批示不下来而摞荒现象经常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乡镇政府与上一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明确,突出表现为实施行政执法权的主体不明晰,实施行政执法权的主体与履行管理职责的管理者分离,权责分离,导致乡镇政府在管理上的滞后缺失。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公路治超、环境保护、信访稳定等属于“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的事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政府责无旁贷的要履行管理职责,但这些工作的执法权却在上一级政府与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没有执法权,但在这些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拿乡镇政府开刀,乡镇干部时刻提心吊胆,轻则摘帽子、挨板子、受处分,重则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用他们的话形容是:出太阳怕,怕发生森林火灾;下雨怕,怕发生水灾和地质灾害;不出太阳不下雨也怕,怕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不稳定事件;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管是越权违法,不管是失职、渎职,如风箱里的老
财力和精力等原因,许多工作欲罢不能、欲办不成,到头来完不成任务就“刮胡子”,出了问题就“摘帽子”,乡镇领导经常处于各种矛盾的旋涡,整天疲于应付,感到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由于乡镇政府财权、事权、人权都在上面,乡镇为了搞建设、上项目,甚至本属于自身发展的事情,都要向上级实权部门请示汇报,打通关节,以取得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因为许多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权不在乡镇,上级部门掌握生杀大权,不去“活动”、不去“争取”,不但会“一事无成”,就连日常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所以乡镇领导只能唯上是听,哪路神仙都不敢得罪,哪个领导,哪个部门说的话都得服从,至此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就只得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乡镇干部形象地说他们的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由于存在区域差,乡镇干部的工资要比同级别的市县干部低20-30%,担负责任大,工作强度高,工资待遇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内心出现了失衡感,甚至产生了怨气,长此以往,会对基层政权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忧”是指乡镇干部特别是一些党政主要领导,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必存忧虑。许多乡镇干部反映,现在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与农民之
化财力分布。各级财政的财力支出要继续向基层倾斜,县级政府要提高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赋予乡镇履行政府职能的必要财力,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进行。
(二)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按照“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服务”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总要求,根据责任、权力、经费保障对等的原则,科学划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能,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不能转给或变相转乡镇政府承担。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依法将任务委托给乡镇政府的必须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并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并分清责任。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严禁把不属于乡镇职能范围的事项列入对乡镇的工作考核。要进一步规范上级部门派出机构,严格控制向特大型乡镇派出机构,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自行向乡镇派出机构。按有关规定已派出的,要主动加强与乡镇的沟通与协调,其党群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主要领导的人事任免、调动要事先征求乡镇意见。乡镇要切实加强对上级部门派出机构的协调与监督。上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不得擅自上收乡镇机构和事业站所,确需上收的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适当增加并分类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