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推进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汇报
一、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政府上网工程发展迅速,以市政府信息网为门户网站的网站群已经形成,目前,市直机关单位XX县区与市政府网站相连的网站有 65 家。市直机关单位上互联网用户有82家,其中通过电信上网的有68家,通过其他运行商上网的有10多家。
2、电子政务的基础网络设施已经初步建成,到20**年底,我市电子政务专网在电信的支持和配合下已开通69家单位,由于软件平台没有应用,实际只有20多家在用(电信收费13家,每家费用800元/月)。市直机关建有内部局域网有42家。有专用计算机机房单位24家。市直公务员计算机拥有率超过 50%,大部分单位基本实现文档处理电子化,部分单位率先实现办公业务网上运行。
3、网上国库支付系统和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共计接入220家单位,除10多家利用已开通党政网的单位接入外,其他全部利用电话拨号方式接入。
4、近几年来,通过公务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大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素质,大部分公务员已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但是,与先进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相比,与现代化办公应用的实际需要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处于需要加快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许多单位的办公oa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仍然是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打打文件。二是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局域网,但是应用系统没有建立,网络仅仅用于内部文件共享,不能实现文件的网上流转。三是网上国库支付系统和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共计接入220家单位,除10家已开通党政网的单位外,其他全部利用电话拨号方式接入,按省厅与省电信公司签定的线路租用费用960元/单位/年计算,全市仅此项网络联网成本一年就20万元。其他单位如公安、社保都有自己的联网业务系统,一年线路费用也都有几万、十几万元,这些系统都是“各自为政”,线路只能供本业务系统使用,无法实现线路共享,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四是协同办公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单位还是处在“信息孤岛”状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利用效率低,电子政务网络设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
二、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势在必行
1、目前,我们正面临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丰富多彩的信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推动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这一新的变革,正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同时,这一新的变革也正推动着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凭借电子政务这一新的服务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政务公开、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向营造更加和谐、办事效率更高的社会氛围推进。
2、、根据《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年全省党政主要部门基本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按照这个要求,全省各市都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我们这次考察的四市中有三市合肥、芜湖、宣城都已经完成电子公文交换中心的建设,淮南也正在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安庆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迎头赶上。
3、由于我市市委和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滞后于各条条部门,部门重复建设与资源分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局出发,必须加快建设协同办公体系、统一政务信息平台,打破资源分散、数据沟通效率低的弊端,有效实现政务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各部门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避免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
4、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我市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建设。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先行工程,统一政务信息平台支持全市公务员在统一办公环境下协同办公,如,政务信息呈报系统大公文系统、全市文档资料库等,这些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无疑将为我市政府职能转变、政务公开、效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我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指导,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监管机制, 更好地服务于安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了目标;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积极推广和应用电子政务;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由市信息化办公室制定具体规划、方案,分步实施, 有序推进,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技术支撑和维护统一承担。应用软件由市信息化办公室牵头开发,通过财政投标并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部门遵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协同建设,共同发展。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稳步推进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起关键作用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业务系统、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发掘电子政务的深层次需求, 促使电子政务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建成XX市内部统一的协同办公、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平台。在办公网络上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建立一套能显著提高办公效率的协同办公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市党政机关单位电子公文传输、信息沟通、oa办公一体化的需要,实现我市机关各部门及下属党政机关的网上办公、公文流转无纸化、文档管理电子化、资料信息和办公业务动态信息的共享。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电子政务建设要以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为重点, 以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程度、质量、效率及社会满意度为衡量标准, 务求实效, 不搞“花架子”、“形象工程”。
5、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抓紧制定、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急需的标准规范,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 把强化技术手段、日常工作管理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我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议成立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几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小组由两办、财政等部门参加,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办。
(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方案
1、线路选择:
a、依托省党政专网建立我市统一的党政网络系统平台。
依托省党政专网既保证了与互联网物理上的隔离,又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有利于各单位系统之间共享同一网络线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安全,更有助于党政各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我市电子政务专网目前已开通69家单位,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全市各部门简便易行。网络线路费用建议由财政统一与运行商洽谈并支付。
b、采用统一互联网出口建立我市统一的党政网络系统平台。
采用统一互联网出口,通过千兆防火墙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成为逻辑上的信息共享中心和信息交换枢纽,内外网互连互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宣城已经成功采用)。采用此方案好处是内外网可以同时上,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现各单位已经建立的互联网必须重新整合集中统一互联网出口,且我市原来已经建设的内网还要保留,以便与省党政专网上下互通。
2、三种组网方案
a、“含公文交换中心的全市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全市党政部门统一使用一个办公系统,实现公务员办公一体化,全市公文交换中心电子化。合肥和宣城两种模式都能实现,相比宣城模式比较实用软硬件费用一期大约需要300万(硬件部分包括服务器、网络连接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清单另附)。
b、“含公文交换中心的几大班子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几大班子使用一个办公系统,实现全市公文交换中心电子化。软硬件费用一期大约需要200万(设备清单另附)。
c、“公文交换中心与协同办公系统分开”。公文交换与办公系统分开,这是芜湖模式,采取统分结合,统一建立全市公文交换中心,办公系统由各单位自理,这种模式如果采用密码电子印章,一期费用可以降低到100万以内(设备清单另附)。
3、三种方案比较
“含公文交换中心的全市协同办公系统” 能够实现全市机关各部门办公无纸化,提高办公效率。该方案开始推动难度虽然大一点,长远考虑还是最经济科学。毕竟XX市党政协同办公平台采用一个电子政务交换平台为载体,政府各部门通过一个电子政务交换平台实现高速互联,实现协同办公是高科技的最佳应用模式。
“含公文交换中心的几大班子协同办公系统” 能够实现首脑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公效率,并且在几大班子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到全市机关各部门,实现全市办公网络化、无纸化。
“公文交换中心与协同办公系统分开系统” 虽然现在推动的难度比较小,但各单位的办公系统建设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首页12尾页
第二篇: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坚持“五个保障”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从2007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优化了服务质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升了行政效能,实现了实时监察,便利了群众监督,推动了源头治腐。该县按照“平台先行、资源共享、连环推进、集中监管”的工作思路,采用电子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其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八项应用”(即:IDC数据中心,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群、公文交换系统、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系统、行政效能监察系统、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农村廉政直通车系统),实现了统一接入、统一授权、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综合应用体系。
一、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服务质量。XX年XX月,改版后的XXX县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目前已有个县直部门及XX个乡镇的二级子站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和办事指南。同时,电子政务大厅提供了16类市民服务、19类企业服务,发布了XX个部门共XX项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实现了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和透明,优化了行政服务质量。
二是节约了行政成本。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了电子公文交换。全县XX 多个副科以上单位均可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办公OA系统收发电子公文,推动了公文电子化和网上协同办公。XX年,全县各单位共发文XX件次,收文XX件次。全县XX个乡镇和党政主要部门都实施了电子公文的内部流转,拟文(拟办)、审核、审批、发送、办结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办理,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是提升了行政效能。XX个窗口单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审批和收费等业务,办理XX个审批事项,其中5个单位的XX个审批项目从受理、承办、审核、审批到办结等五个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审批。XX年,共收件XX笔,办结XX笔,办结率XX%。行政效能监察系统正式开通后,实现了审批项目实时跟踪、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等功能,并能对群众来信处理、信息发布、公文收发等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有效地提升了行政效能。
四是实现了实时监察。XX年XX月,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行政电子监控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等6个对外重要部门设置XX个监控点,对这些部门的办事窗口进行实时的音视频监控和全程录像。系统利用视频专线接入XX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监控部门办事窗口的实时监控。
五是便利了群众监督。群众可通过县长信箱、行风热线和电子监察大厅等系统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投诉,拓展了群众监督平台,便利了群众监督。XX年XX月,该县建立
“农村廉政直通车”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形式,对农村财务、党务、强农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开,让群众更充分地享有知情权,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决策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初,组织县委办、县府办、县监察局、发展改革局、法制局、信息产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出台《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及可行性报告,并会同XX大学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计划、步骤,确保决策科学可行。
二是领导保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带头抓落实,成员包括县委办、县府办、纪检监察、法制、发改、财政、保密、信息产业等部门。各实施单位明确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三是制度保障。县监察机关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行政许可网上投诉处理办法》和《行政许可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办法》等文件,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一月一通报”制度,定期下发行政电子监察工作情况通报,促进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是资金保障。XXX县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XXX万元项目建设经费。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效用,如采用电子
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实现了同一平台多项应用、多项监察的功能,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中投入XXX万元统筹为开展网上审批的单位用户配发个人数字证书,对项目实施较好的单位给予电脑设备奖励。
五是技术保障。该县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工作。县法制局、发展改革局经过调查研究,明确建设标准,确定审批事项XXX多项;做好系统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县项目办和项目研发单位派出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可行;做好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县项目办多次组织各实施部门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学习有关操作系统的内容;做好项目上线运行后的维护工作。通过开设QQ群在线答疑、到各单位现场指导和编写《系统常见问题与解答》等方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完善该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篇:金堂县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
金堂县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
四川省金堂县坚持管理创新,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制定了《金堂县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意见》,现已建立了县委编办外网网站、机构编制综合业务平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平台以及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库,具体如下:
一、建立外网门户网站,实行权力政务公开
金堂县委编办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已 于2011年9月7日正式开通,仅半月时间已有2000余名访客登陆网站浏览。该网站涵盖了组织机构、政策法规、机构编制常识、体制改革、办事指南、监督检查、事业单位登记、最新工作动态等栏目,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及联系方式、部门职责、行政职权、业务流程、内部分工、机构编制工作动态和相关工作制度、机构编制举报电话等内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实现了机构编制的政务公开,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实名信息库,创新实名管理平台
将全县机构、编制、人员数据信息集成到1个中心数据库,人员按照使用编制类别、性质与人员身份、人事关系、财政经费对应登记,建立实名信息库,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和经
费的“三统一、零差错”,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信息部门分割、指标混乱、统计标准不一造成“家底不清”的问题,结合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创新实名管理平台,把数据信息作为办理业务的基础并随业务办理自动更新,使实名登记拥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三、建立综合业务平台,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以实名信息库为基础,依托党政内网,建立了金堂县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信息化网络政务平台,按照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链状联动审批机制,开发了各类业务流程43项,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相关业务全部纳入政务平台办理,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政务平台自2011年1月1日运行以来,共办理了1000余项日常调整人员的上下编网上审批工作、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划转工作以及8000余名各类人员正常晋升工资的网上审批工作等。
四、建立域名注册管理平台,规范中文域名注册管理
依托金堂县委编办门户网站建立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 名注册管理平台,规范了中文域名注册和管理。通过专人办理,主动协助配合各单位申报,对注册材料逐项审核,严格把关,保证了注册信息的准确无误、规范有效,给域名注册提供了平台,有效推进了中文域名注册工作。目前,已注册中文域名231个,其中已缴费164个,未缴费67个。
第四篇: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五”期间,**市突出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强化科技,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畜牧业生产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获得连续26年增长,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平台。一是畜禽存栏、出栏稳步增长,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2005年生猪存栏 46.4万头,大牲畜存栏18.2万头,羊存栏5.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3%、0.2 %和5.9%。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40.8万头、4.3万头、3.9万只和163.2万羽,同比分别增8.8%、8.9%、22.3%和22.3%;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90.0%、30.9%、78.1%,同比分别增4.4、2.5和15.8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达4.33万吨,同比增加0.35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288吨,同比增加7吨,增长0.2%。牛奶产量885吨,同比增加484吨,增长120.7%。蜂蜜产量165吨,同比增加4吨,增长2.5%。畜牧业产值
3.85亿元,同比增加0.34亿元,增长9.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0%。在畜产品价格相对下滑的情况下,畜产品外销保持良好势头,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畜牧业仍然是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二是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良种化。奶水牛基地产业化。目前,已有摩本杂一代母牛 5000 余头,二代摩本杂母牛 800余头,建立奶水牛养殖合作社,奶水牛
饲养专业户100余户,存栏奶水牛1000余头,调教奶水牛 500 余头,建良种繁育场1个,存栏牛100余头。扶持组建**市艾爱摩拉牛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水牛奶能力10000 吨的生产线1条。通过“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的办法,养殖户有组织地成立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章程,并与公司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建立了企业与农户共担产业风险的机制,从提高进农民养殖积极性。饲养3至5头奶水牛的农户收入突破万元。
肉牛基地建设专业化。培植养牛大户、专业户1433户,其中:饲养5-10头的有940户,饲养10-20头的有389户,饲养30头以上的有104户,饲养200头以上的有户5户,饲养500头以上的有1户。在大户、专业户中实施优质肉牛生产品种组合模式筛选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引入婆罗门冻精1200支,BMY冻精200支,完成婆本配种79头,婆西本配种31头。
生猪基地建设标准化。建立了五个标准化养猪示范村,建卫生厩5460m2,安装红外线灯221个,安装饮水器670个,建永久性青贮池100m3,引进二元杂母猪共110头;通过标准化养猪示范村建设,预计每年多产优质仔猪600头以上,出栏率提高30%以上。市良种猪场不断转变经营机制,进行资金技术重组,制定了技术路线,以培育LY和杜保良种母猪为重点,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更新母猪,进行标准化
生产。
肉羊基地建设良种化。建立肉羊养殖示范村,实施黄山羊品种选育提质及科学养殖示范。组建核心群3群,其中:增重核心群选育2群,双羔核心群选育1群;扩繁群8群。每群的规模为良种适龄公羊2只,良种能繁母羊50只。确立目标和实施方法,建立科技示范户11户,引进种公羊8只。
三是畜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从省良种猪场、肉牛中心、龙陵等引进一批良种猪、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全年完成肉牛冻改8016头,猪杂交改良5万窝;山绵羊改良1.5万只。
加大饲料开发,推广青贮氨化料13万吨,农田种草3万亩,种植饲料玉米 1000亩。为筛选适合我市推广种植的牧草及高效栽培技术,共引种牧草品种36个,对其中18个品种116天生育期的亩产量进行测试。一些养殖大户向农民租赁农田种植,或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牧草,农田种草提高了冬季农田种植的亩收益,效益明显好于种植其它作物。
加大科技培训,完成科技培训2万余人次,其中邀请省农大、省肉牛中心的专家到我市进行专题培训1期,爱训人员60人。
加强疫病防治,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和7%以内。
四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得新进展。分别成立了“**市**养殖专业合作社”、“**禽蛋专业合作社”、“**水牛养殖合作”。合作社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自发组织成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通过社员的合作与联合:一方面为社员提供养殖服务,维护社员利益,促进社员增产增收增加效益,提高社员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推进产业化打下基础。
五是畜牧产业化发展得到扩展。扶持组建**市**牛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鲜奶能力10000 吨的生产线1条,保鲜奶、果味奶已投入正常生产,产品供不应求,现正在与省农大食品学院研制水牛乳酪的加工。公司与养殖户签订了鲜奶收购合同,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建立较稳定的生产基地和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产业化雏型初步形成。自2005年4月投产以来,产值突破100万元。同时请省农牧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写《**市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省级论证。
六是畜禽疫病控制及兽医执法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专题会,传达贯彻了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和安排布置了全市重大动物防制工作,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市抽派相关科技人员到乡指导防疫工作。全
年共进行猪瘟免疫851983头,免疫密度达95%,完成W病免疫985203头(只),应免疫密度均达100%。在育雏鸡苗销售户和部份养禽大户实施D病的强制免疫,累计免疫家禽183003羽;为防止羊痘传入我市,对重点养羊的7个乡镇的羊群进行了免疫,发放羊痘疫苗8250头份,免疫羊4743只。同时开展了W病、D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布病、马传贫、猪伪狂犬病的实验室监测。
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依靠科学,群防群控,认真落实24字方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修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分队,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机制,落实人员,贮备应急物资等,同时政府拔出防控专项经费19.3万元,加强防控工作。对城郊结合部、水网地区、公路沿边沿线、边境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禽类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疫情监测、监督、检查,严防外来疫源传入。对各养禽大户、禽类和禽产品营销户到市外购入禽类及产品严格实行申报制。强化疫苗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公布的经过GMP质量认证的9个厂家生产的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杜绝假冒疫苗的流入,并对购入疫苗渠道严格控制。禁止各养禽户从外地私自购入疫苗。对养禽大户饲养的禽类开展禽流感抽样检测。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禽流感科学防制技术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七是启动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去年以来,畜牧系统
组织57名(其中:市级安排12人、乡镇安排45人)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入企,进行挂钩帮扶。建立了五个标准化养猪示范村,两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两个奶水牛养殖示范村和1个养羊示范村,确定了**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挂钩帮扶龙头企业。确定了 90 户养殖大户、专业户,辐射带动各类养殖户200余户。建立的示范村、示范户畜牧收入明显增加,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第五篇: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促进服务性、效能型政府建设,按市长陈国鹰指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带队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市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现将培训情况及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参加培训班基本情况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率队参加全程培训活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出席晚宴,对唐山市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培训期间,观看了习近平副书记视察国家行政学院的视频材料;听取和学习了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工信司张望处长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王友奎主任的讲课;考察和参观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东城区南馆低碳物联示范园和北京高新产业园区“云基地”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听取了“云基地”董事长宁波和工程师付义东从智慧城市、政民互动、网站办事、物联网、城市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就“云计算”对发展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全面讲解。
二、会议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在开班仪式和培训总结会上作重要讲话。
吴海英指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战略之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强市有必要、也必须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我们应坚持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精神,肩负起建设“数字唐山”伟大使命。
吴海英强调:要深刻理解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市“六个有利于”重要意义。
1、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市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2、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联系,实现海量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政府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4、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以及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5、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宣传招商信息,增强我市国际影响力。
6、强化我市社会建设与管理,推动“数字唐山”进程;
7、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安全、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吴海英要求:
1、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做好总结,将相关情况汇报主要负责同志,争取电子政务建设顺利开展。
2、要全面贯彻落实《唐山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依托电子政
务全面建设权力运行电子监控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唐办字
[2011]96号)文件要求,积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3、要加强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各部门之间沟通。
4、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要勇挑重担、悉心钻研、学以致用、落实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为今后如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1、防止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中的重复投资和无序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做到统建统管。
2、网络设施建设。在全市现已建成的110多个点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内网的系统办公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力营造政务公开、政民互动、网站办事、资源共享良好氛围。
3、机房建设。要重点关注“云箱”建设,做到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实现机房共享、网络共享。二是要加强应用系统的核心建设。发挥其在改善保障民生、社会管理强大功能,从而推进服务性政府进程。三是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实现政务信息在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四是要切实做到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公务平台。
三、关于我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1、建立专门组织领导。积极谋划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2、成立信息中心。
人员
职能
作用
3、打好建设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基础。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将为我区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一是培养人才。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电子文秘、办公自动化等专业人才引进,将改善我区现有人才结构,促进成熟完善的人才体系的形成。二是增强管理经验。电子政务的发展促使绩效管理的发生,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增强管理经验,促进我区科学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形成。三是结合新城建设着手“智慧城市规划。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促进政府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服务、民生、人文、管理、技术、产业等全方面的信息采集、直接感知、数据获取和资源整合,从而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