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骨文读书笔记
一、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二、随感
商遗文字三千年,占卜记录为问天。
贞人青铜刻龟甲,书法史上第一页。
第二篇:甲骨文(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甲骨文(200字)作文
有一种文字,它曲线优美;有一种文字,它生动形象;有一种文字,它如画一样美丽。这就是,中国人的骄傲,甲骨文。
我们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了文字。这种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最象形的字体。
看看竞争的竞这个字的甲骨文,两个人手中有着一样的东西,要分出高下,这一个简单易懂的文字,却生动的体现出了比赛的情景;而龟这个字,却恰似一幅可爱的图画,两只小脚从?壳里伸出来,这么的形象。而这些,只有甲骨文能办到。
啊,中国的古人啊,谢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形象的甲骨文,我们会将它永远的流传下去。
我爱你,甲骨文!五年级:董瑞琪
篇一: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
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
高考作文原文:
作文翻译:
作为内容:熟悉
大雁因为熟悉了学飞过程中失败的艰难和飞入天空时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它不畏困难而直追成功,它看惯成与败;美丽的花儿因为了解种子破土而出时的困难和花开时的绚丽,因此它有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败;河流因为熟悉集成江海丰厚自己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和流入大海时的博大,因此它有生命不止追逐不止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与败。
熟悉成与败能使大家对生命更加尊重,对生活更有希望,对自己更有信心。看惯成败,能使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面对失败,不放弃自己;面对成功,能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应当以一种熟悉而平常的心态,来追求美好未来。
以失败为常,更能深知自己的人生重要与意义。一个人在生命大道上不可能一路通畅,没有失败与困难。面对失败,十分多的人丧了面对它的勇气,从而对生命丧失希望,对自己丧去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出不自信的心态。在此时,如果一个人能熟悉失败,看惯失败,便决不会因此而悲观厌世,他会寻求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因为年看惯成功和失败,他会相信自己的人生重量,会在自己失败的位置上抓起成功的尘土。熟悉的人会将失败当作取得成功的基石,自己的人生更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丰厚起来的。以失败为常的人,对自己追梦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能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
熟悉成功的人更能认知自己的位置,熟悉成功是任何一个人都想努力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自己要想成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追逐,不断更新自己。看惯成功的人,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了自己,反而会有更加深入的求知欲,熟悉自己的位置。当今社会竞争惨烈,能真正取得成功并长期成功的人,都能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对社会潮流有熟悉的认知,熟悉成功,明白成功者是处于潮流之端的。作为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该如此。中华民族因熟悉过去的失败,才能以永不放弃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不断走向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更因为熟悉了改革成功,才能不断地认知自己进而取得振兴。
熟悉成与败,能使个人成功,更能使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世。(普老师按小黄摹写版本释读而成,文中错误未作修改)
作文作者已找到:
谁是今年高考中的古文字作文的作者?经过连续4天的不懈努力,昨晚本报终于找到了就读于省内一全国重点中学的作者小黄和他的语文老师普老师,并取得了小黄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普老师称,该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
古文字专家:
崭露头角不该在高考场上
本报讯(成都商报记者王冕)“应该给零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彭裕商教授说。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弟子。对于传说那篇用古文字写成的高考作文《熟悉》是由他释读的说法,彭裕商断然否认。
彭裕商说,他还没看到过这篇作文,只是隐约听到周围人的议论。他表示:“如果这名考生考我的研究生,我也不会因为他用甲骨文来作答就另眼相看。因为,甲骨文、金文都是被淘汰了的死文字。可以把古文字当成是了解历史的工具,练书法也可以写。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得用简体字。你写篇作文,别人认都认不到,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现代文字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其成熟的标志便是高度的规范化。不管这篇作文的内容如何,单从这一点就和现代文字系统冲突。”
彭裕商认为,学生要是真有古文字功底,或是真心喜欢古文字,可以去考硕士、博士,也可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现在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崭露头角,但绝不是在高考场上。”
到底用了哪些古体字?
当时写不出“熟悉”的古体字
为何用古文字作文?
怕作文不出彩 冒险选择
普老师是最早得知小黄用古文字写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人。“这孩子平时很乖的,从来不是一个搞怪、出位的人。”普老师回忆,考完后,小黄很高兴地告诉他这个消息,“当时他还挺得意的,觉得自己的作文还写得不错。”普老师听后,脸立即就沉了下来。“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了好多次,高考应该注意些什么,就是不听。”有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他深知,小黄的做法在阅卷老师那里未必被认可。小黄当时顿了一会儿,才忙着解释道:“我不是怕作文不出彩吗?高考阅卷那么残酷,一分钟就可能判生死。”为此,他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或许老师们会专门研究一下我的作文,也好发现我这方面的才华。”
一番争论后,小黄才开始后怕起来。后来,师生俩一直悬着一颗心,非常关注媒体的报道。作者是什么人?
去年曾高考 有古文字天赋
事实上,这是小黄
作文只有8分,小黄今年的高考总分估计在480分左右,上重点高校又没戏了。普老师说,高考分数一旦打出来,就成了定局,没办法再修改了。但从小黄事后摹写的高考作文来看,他认为不算偏题。他写的是“深入了解成与败”。
据一位参与今年高考阅卷的老师介绍,在作文阅卷前,指导委员确定了思路,认为“深入了解”、“了解深入”这类的词都可以用来理解“熟悉”,考生往这方面理解并不算偏题。
有的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没有偏题,因为“整个还是在谈人应该深入地去了解和看待成与败,熟悉成与败的关系”。虽然需要一些转换才能理解,但基本还是有理有据的。
反对的老师则表示,文章更多地去谈了成与败,离熟悉这个题目太远。
一位知情人介绍,小黄的这篇古文字作文最终只得了8分。语文阅卷组的指导委员们找古文字专家释读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会商,才最终打出了这个分数。“有指导委员坚持认为应该给零分。”这位知情人说,该指导委员认为,虽然高考作文规则中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写作,但是国家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在公开场合、出版物、教育都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简体字。“法律当然高于高考规定。”因此,应该判定这篇作文为零分。
但也有指导委员认为,判定零分不是很合理。“毕竟用古文字还是很新颖的。”偏题也不至于得零分。因此,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不高的分数。
篇二:高考惊现甲骨文作文
高考惊现甲骨文作文
2009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近日,某网站上出现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一贴,令网友惊叹不已。发帖爆猛料 据《成都晚报》报导,日前,大陆论坛网站上出现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发帖者名为dzjimagine,好似一位在现场阅卷的老师,发帖称当日在语文组发现了阅卷以来的最劲爆花絮--一篇用古文字书写的作文《熟悉》。dzjimagine说,发现该作文的是语文一组的作文阅卷老师,他随后茫然地向阅卷组组长报告;由于高考没有规定不准用古文字书写,所以阅卷组组长仍然只有茫然地向语文监察组报告;而质检组的
这篇作文几乎是写满了作文区域,大约有800字,写得很公正,一个小框内装了一个字。
不过,四川大学历史系的多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教授,均表示没有听说此事,我也没有被邀请。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一些
专家教授,也被同样告知不知此事。
专家:考生真有才 可破格录取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文字专家何山青说,我很想看看这份卷子都写了些什么。如果真有学生用古文字写出了800字的文章,是了不起的。古文字不如现代汉字多,很有限,我只见过古人用甲骨文写的文言文,最多400字;一般来说,用古文字写 800 字的文章至少都需要一个月时间。
何山青认为,如果该考生用古文字真能写出顺畅的文章,一些高校倒是可以破格录取,让考生在喜欢的领域继续发展,即便是
他其他科目成绩不好,都是可以弥补的。
篇三: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整理精校版)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 作文辅导
0228 2135
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在高考时写了一篇布满古文字的作文,四川考生黄蛉被称为“甲骨文达人”。他的幸运并未止步于高考录取,还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但是,川大专门安排来给他“开小灶”的返聘教授何蜻却认为这名学生缺乏做学问的定性,“有些浮夸”,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字学功底和天分。于是这位教授拒绝继续指导黄蛉。(2015年11月5日《成都》)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教授对于黄蛉的评价很让人意外,毕竟,黄蛉当年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就是因为高考作文中的“古文字功底”。被社会冠以“偏才”“怪才”称号的他,得以让学校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义予以特招。然而,社会大众都忽略了一点:黄蛉当年的高考作文卷其实只是一篇类似于火星文的编造文章。事实上,甲骨文可识别的不到千字。一个普通高中生,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把它们描摹熟练,凑成一篇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如果将其中的古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字,其实与作文本身毫无关系。
这几年来,高考作文中的所谓偏才怪才纷纷冒头。除了甲骨文“天才”之外,还有什么古文、古诗天才等等,不一而足。他们都不出意料地得到优待,高考作文成了一群“奇人异士”狂欢之地。其实,从奇才们(包括黄蛉)的语文总分并不高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中文基础其实并不算好。
每有奇文出现,社会各界都纷纷交口赞誉,仿佛如果不给优待,就是扼杀人才。这种对异才的渴求,反映了社会对高考制度、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的千人一面的不满。于是,敢于剑走偏锋的人,也就成了“人才”,人们似乎都在以“不拘一格”为乐。另一方面,公众,乃至于评卷者,却没有对考生是否真正人才的判断力。高校为了吸引眼球,不问究竟,对奇人异士广开方便之门,也形同火上添油。这就正是在这种对人才的幻想之中,高考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性被破坏了。要祛除此种乱象,当为高考作文祛魅,让它回归到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中去。
佳作选登一:底蕴
铜梁一中 高2015级1班 黄怡然
大浪淘沙,留下真金。沙子之浮,没有根性,自然只有随波逐流;金子之沉,固守本真,自然稳稳站住了脚跟。这是底蕴不同使然。
腊梅冰雕玉琢,暗香萦绕,她何来这份超越群葩的高洁?是因为她“俏也不争春”,她耐得住春去秋来的寂寞,抗得住夏至冬临的严酷,于是,在“悬崖百丈冰”时,她终于沉淀出超凡脱俗的惊世美丽。
花如此,人亦然。
如果缺少文学底蕴,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大家们如何能写出流芳千载的佳作?如果没有哲学底蕴,柏拉图如何构建心目中的亚特兰蒂斯?所以,没有文字学功底的黄蛉即使一时风光,成为所谓的“甲骨文达人”,但在学术领域,没有定性的他又怎可能继续前行?事实证明,漂浮于学问表面的他,终究会被“雨打风吹去”。
人如此,文化亦然。
《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其票房之高,震撼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它是怎么诞生的?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泰坦尼克号》取得空前成功之后,凭空“消失”了十年,然后,浸润着全新理念和崭新科技的影片《阿凡达》横空出世。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啊。再看看一些国产影片,其孕育过程往往是“春华而秋实”,结果呢,影片也是昙花一现。更有甚者,影视翻拍成风,从《红楼梦》到《西游记》,对经典名著随意解读,以“明星”“大牌”,甚至暴力色情等元素吸引眼球,这与硬记几个甲骨文字来拼凑高考作文何其类似!一句话,缺乏底蕴,太过浮躁。
文化如此,一个国家亦然。
想我华夏神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奠定了丰厚的底蕴。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奋力抗争,即使武器装备相差甚远,我们也战而胜之;面对金融风暴,我们有条不紊,国家的力量瞬间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稳住了经济局势。而此时,美国的失业问题,欧洲的债务危机,让各国头痛不已。在这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其根源正是我们这个国度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生成了智慧而坚韧的民族性格。
现实的法则就是,只有当你积淀了一定的底蕴,然后才能向更高层次冲刺。如果悬浮于表面,其结果只能是出局,以失败而告终。得分:60分
佳作选登二:宁拙毋巧
铜梁一中高2015级1班 李修阳
俗话说“半杯水响叮当,满杯水摇不响”,如果我们怀着一种取巧的心态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脚踏实地的积淀,我们所学的将很肤浅,最多只能哗众取宠而已,因此,不取巧,宁愿笨拙一点也不以粗俗浅陋的粉饰迷惑自己,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宁拙毋巧,积淀方是正道。都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而现在的青年学生,很多都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达到飞跃,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们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想想从平凡到伟大必经的过程呢?曹雪芹呕心沥血了十年才写就《红楼梦》,李时珍跋山涉水三十余年才完成《本草纲目》,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大量的积累,才能变得伟大。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鲲鹏迁徙南海不是也首先需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吗?对比今天的电视剧《红楼梦》之浮华、荒诞,人们越发怀念二十余年前那部作品的厚重。那种底蕴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呀?那是演员模拟人物生活几年,再拍摄几年,深厚的积淀必然孕育艺术的精品。
取巧、虚浮只会让我们变得肤浅。面对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多少有志者渴望一步登天。于是书店里摆满了《成功应试100招》《金融管理300计》之类,各种宣扬一蹴而就收获成功的书籍比比皆是。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硬套几个术语,生搬几个“绝招”时,自己的浅陋也暴露得淋漓尽致了!就象那个在高考场上以几个甲骨文字作秀、取巧跨过高校门槛的学子一样。宁拙毋巧,要想取得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所谓知识的装点。曾经有一位应聘者,他最初刚获得工作时,拿出的是学士证书;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即将升迁时,拿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而业绩突出,将被提拔到重要岗位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博士毕业。可见,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并非文凭之类的身份标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宁拙毋巧。积淀吧,多一分坚实,少一分浮华。
得分:56分
篇四:甲骨文的故事真有趣
甲骨文的故事真有趣
寒假中,我在课外阅读语文报时,看到一些奇异的符号,它们的形状,有点像儿童简笔画,又有点像一年级语文课本里的甲骨文,真是神秘莫测啊!我便好奇地问爸爸和妈妈。他们琢磨了半天也不认识,就让我到国学书法班去问屈老师。
屈老师先夸我爱动脑筋和聪明的联想。接着,他告诉我这些甲骨文的年龄最小也有四五千岁,有的甚至八千多岁了。看到我惊讶地伸了伸舌头,他就慢慢地对我讲起了甲骨文的故事:“人”字的起源是象形,“”表示成年人侧立的样子。“”是会意,字形表示一个人跟从另一位人行动,所以字音读“从”,而“”的含义则是两人并肩行路,读作“比”,古人有“比肩”的说法。“”是两人背靠背,表示方向“北”;“”是成年人正面站立在地上形象的。“保”的甲骨文含义是遇到危险时,成年人把孩子保护到身后,最先的写法是“”,它体现出我们祖先对下一代的大爱??屈老师一边讲解说着,一边写画着甲骨文,渐渐地我入了迷。
突然,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让我猜。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我很快猜出左边的偏旁是“人”,右边的偏旁象小树,灵机一动,我跳起来喊道:“休息的‘休’字!”老师对我竖起了拇指。我心里浓浓的兴趣又多了一份蜜甜。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晚霞好像对甲骨文也产生了兴趣,从窗口悄悄地探进头来偷听。这时妈妈喊我回家吃晚饭,但是,我满脑子都是甲骨文,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创作了那么多宝贵财富留给后代,我们应该怎样呢?
路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
第三篇:甲骨文和青铜器.反思doc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随着内容的进行,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真正体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如本课开头的猜字游戏,简单任务,造字游戏和侦缉档案等,这些游戏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在第一框图”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导入时,引用歌曲<流星花园>,又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娱乐栏目<开心词典>形式及主持人风格.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反应强烈,有较浓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二,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展示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衔接优点勉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第二,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是问题过多了.第三,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学生概括,因为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该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讲述.
第四篇:全部甲骨文对照表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全部甲骨文对照表,值得收藏~
2014-02-13 免费订阅->懒人学国学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第五篇: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课程: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化主讲老师:傅玥院系:化学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学号:2010214131姓名:张伟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12年6月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摘要:
殷墟甲骨文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它涉及了很多我们古代生活起居,文化历史,祭祀活动等方面的记载,本文篇幅有限,无法涉及甲骨文特定的具体内容,仅仅是对甲骨文做了简要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总结了甲骨文的发现在我们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并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将甲骨文的研究,殷墟遗址的发掘与当今流行的旅游经济相联系,更好的发展我们河南的经济与影响力。
关键词:殷墟 甲骨文 意义 旅游业
前言
殷墟,一片充满魅力而又无比神奇的土地,被誉为“20 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首。古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奇葩,浓缩了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着先人们生活的踪迹。认识古文字,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主要的价值。殷墟甲骨文与敦煌文书,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的汉晋木简,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被学术界视为19、20世纪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儿深远的影响。如今的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已经交叉渗透到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
一、甲骨的用途考究
甲骨文的物质载体比较特殊, 既非竹木,也非绢帛而是龟甲和兽骨。龟甲包括龟腹甲和背甲, 兽骨主要指牛骨, 此外还有少量的鹿骨、虎骨和人骨。甲骨本身是古代占卜的遗物,甲骨文除去极少数例外,都是占卜过程的记录。因此,如果没有对甲骨占卜产生变化的历史及其操作方法的理解,便不能真正认识甲骨文。冯天瑜等在《华文化史》中提到,殷人迷信成风,事无巨细都要占卜,他们把占卜的行为和言辞都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即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又称为殷墟卜辞。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概要》中提到,我们今天能看到大批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事由,卜兆吉凶以及后来应验与否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这些文字是甲骨文,也称甲骨卜辞。商代人有时也在卜甲卜骨或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跟占卜无关的事情,这类文字通常也称为甲骨文,所以严格的说,甲骨文的范围大于甲骨卜辞。甲骨文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其中大部分是商王的占卜记录,小部分是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大贵族的占卜记录。从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二、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它以象形为基础,发展出超过4500个单字。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商王国,而且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最系统讲商史的是西汉司马迁所撰的《史记殷本史》;即使连公认为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在西周时期被改造过的文章。由于文献奇缺,更缺乏同时代的文字史料,以至在本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胡适仍主张“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做起”。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谢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室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同时,他根据城缀合的两片卜辞(《殷墟卜辞后编》上《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抄传致讹,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的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者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并从而取得以后14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4.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以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自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在乾嘉学风的影响下,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收到了较大的冲击。光绪九年(1883年)刊行的吴大《说文古箍补》以金文资料充实、修订《说文》,为中国文字学向近现代蚊子血发展大起了一座桥梁。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而使“许学最后的壁垒也被冲破了”,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殷墟甲骨文古遗迹与当今旅游
殷商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殷商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殷墟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时代清楚、名称确凿遗迹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大力发展安阳旅游业,把安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使殷墟成为人们了解殷商文化的窗口;以文化吸引游人,是安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世界遗产既有精神文化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等,世界遗产得到世界承认后,知名度上升,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只是表层的活动,更深层次的是去了解、研究、宣传其文化”,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过度地开发世界遗产旅游。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才是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文化。殷墟“申遗”成功迅速吸引大量游人,作为地方政府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进行对接是有利于地方旅游、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事,但尊重殷墟、保护殷墟、宣传殷墟才是重点。利用殷墟发展旅游业,是安阳的必然选择,但殷墟只能是安阳旅游业发展的象征,而非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过度开发旅游必将透支地方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是短视行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对接也将失去现实意义。结语: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国家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百年之中,甲骨文已成为世界各地学者研究的对象。对甲骨文的研究,实已跨越国界,成为国际显学之一。进人21世纪之后,甲骨文也必将进一步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字源流的最佳实物,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视点。
参考文献
[1]郭颖甫.一片甲骨惊天下 六年申遗闻于世.中国档案报,2010 年4月19日第 004 版
[2]袁琳 郭旭东.论甲骨文在中国图书史上的地位.武陵学刊,1997年 第4期
[3]陈炜湛.近20年来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研究,1000-7326(1999)11-0076-06
[4]范毓周.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史学月刊,一九九九年第 一 期
[5]杨宝顺.安阳殷墟考古与前瞻.[6]陈炜湛.二十一世纪甲骨文研究之展望.汕头大学学报,1001-4225(2001)02-0011-06
[7]毕 剑.历史与现代的对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1673-2928(2009)01-0051-04
[8]杜久明.商文明的考古学解读.中国文物报,2007-3-23第 0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