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摘要:为了提高临床本科病理学教学质量,我们根据病理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各论与总论、动与静、病理与临床相结合,辅以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病理学内容上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并且主要侧重于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理论课中往往非常强调疾病的病理改变,实验课中学生侧重于病理变化的观察。由于学生用孤立的和静止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这样就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路,难免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本论文由http:// 提供为了克服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这些弊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各论与总论相结合、病理与临床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论与总论有机的结合病理学总论主要阐述疾病的基本变化规律即普遍规律, 而各论则主要阐述疾病的特殊规律,认识疾病的普遍规律有助于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学中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联系。如在总论中虽然对肿瘤的异型性的概念、表现及作用意义做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如果把它贯穿到各论各系统肿瘤的教学中,就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又如介绍高血压病时着重与玻璃样变性、代偿和肥大联系;在讲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着重与化生联系;讲述胃溃疡时着重与坏死、增生及肉芽组织联系;讲述病毒性肝炎时着重与变性坏死及炎症联系等。动静相结合任何疾病及其病理变化,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上所见到的病变,只是疾病的某一阶段,而并非其全貌。因此在教学中, 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动态的思维去观察标本切片,防止用静止、固定的观点看问题。如在观察股静脉混合血栓大体标本和切片时,把血栓形成过程及结局贯穿于病理变化观察之中;在观察肺结核各类型病理变化时,结合其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加深其印象,而且对其动态的变化也有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病理学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观察,尽管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内容显得死板,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病理学是临床的重要基础,其病理变化决定着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在实验课教学中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就能使该病理变化显得更加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病理变化重要性的认识。另外,适当增加各章节重点内容和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讨论,根据临床表现、体征,诊断患者所患何病、该疾病的病变演变过程、死亡原因、尸检时可见到何种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和镜下,让学生踊跃发言。病例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促进学生的临床思维的作用,还能够触发学生对病理学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本论文由http:// 提供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病例讨论确实能够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病理学主要是通过对疾病病变的描述来探讨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病理改变主要是以大量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病理学涵盖的病种多,不同疾病在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这就造成病理学形态改变纷繁复杂,容易使学生识别困难和思维混乱。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和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大量的病理图片。以前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利用挂图、幻灯片来展示病理变化,由于挂图、幻灯片成本较高、制作复杂、很难及时更换,有些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学科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克服了以前病理学教学中疾病病理变化展示不足的缺陷。制作电子教案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从我们教研室外科病理诊断资料中采集到大量高质量的病理图片用于教学。电子教案具有灵活性,便于完善更新,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内容更加丰富。本论文由http:// 提供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中的应用,简化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增加了大量高质量的病理图片,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最终提高了病理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我们曾经做了一次尝试,在一次理论课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了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结果课后许多学生纷纷提出能否像前几章的教学一样有较多的病理图片。学生们认为,病理图片形象直观,能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记忆。除了计算机多媒体在理论课中应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欢迎外,我们在实验课中也采用多媒体显微投影系统用于切片的讲解。本论文由http:// 提供每堂实验课通过教师对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详细讲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病理变化的认识能力,也有效地克服了在实验课中学生观察组织切片时,经常出现找不到病变, 或者找到了某些病理改变而又不敢确认的普遍现象。显微投影系统的使用,使实验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在每堂课结束前10分钟,我们让学生找出本堂课所观察的切片中一些病理变化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对病变的掌握情况。该系统自应用于教学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病理学教学既直观又生动,学习起来轻松而有效。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了视觉信息的获取量,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兰英,申洪,赵彤.临床本科病理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1):36.[2]刘应时.病理学总论与各论结合教学的尝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4):85-86.
第二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徐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003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完成医学基本训练,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医药卫生事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精神;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防治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基本技能;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3.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举止文明、尊师重道;热爱医学、尊重生命,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日常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
五年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学(不含统计)、诊断学、外科学
1、内科学
1、外科学
2、传染病学、内科学
2、神经病学、外科学
3、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主要实践环节安排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入学 教育 11
军训 22
教学 15 18 18 18 18 18 18 10133
考试 1 1 1 1 1 1 1 11 9
机动 1 1 1 1 1 1 1 1 1 1 10
假期 5 7 5 7 5 7 541
实习教育11
临床 实习14 24 12 50
毕业 教育1 1
合计 25 27 25 27 25 27 25 27 25 15 248
七、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见附件1
(附件1“教学进程表”由教学计划管理软件产生)
八、实习安排
50周。临床实习各科必须进行出科考试,实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实习安排详见实习手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期间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和毕业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毕业学生凡符合《徐州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2010年修订)规定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第三篇: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
一、培养目标:
按照我国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的需求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能够在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1.基本要求
(1)热爱医学事业,有为民众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3)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4)初步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概况。
(5)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康复医学知识。
2.专业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以及基于证据和经验之上的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不能胜任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6)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7)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
(8)尊重同自己一起工作的各类医务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精神。、二、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三、主要课程
中国概况、哲学导论、基础化学、微积分学、大学物理、汉语、社会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导论、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导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影像医学。
四、修业年限
五年
五、时间分配
总周数:312周,其中教学167周,早期临床1周,考试22周,见习14周,实习48周,学导和讲座6周,机动9周,假期45周。
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英语教学)的课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预科教育部分,学习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包括:中国概况、汉语、医学汉语、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为其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同时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各科成绩合格,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2.第二阶段:基础医学部分,包括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导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临床药理学、外科手术学、法医学、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
3.第三阶段:临床医学教学分三部分,理论授课、见习、生产实习。
六、课程设置
1.必修课:3177学时
(1)公共基础课:675学时
中国概况36学时哲学导论36学时 基础化学72学时微积分学45学时
大学物理90学时 汉语 216学时 社会学导论36学时计算机基础导论54学时
有机化学90学时汉语 216学时
(2)专业基础课:1332学时
细胞生物学63学时 临床医学导论 36学时 系统解剖学126学时 局部解剖学72学时组织学90学时胚胎学27学时 生理学135学时 医用生物化学108学时
医学遗传学36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免疫学54学时医学微生物学72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45学时病理解剖学126学时 医学心理学36学时 医学统计学36学时 流行病学36学时病理生理学54学时 药理学108学时 外科手术学36学时 法医学36学时
(3)专业课:1170学时
诊断学162学时 肿瘤学54学时 放射诊断学72学时 神经病学45学时
内科学144学时 传染病学 27学时 外科学144学时 妇产科学90学时
眼科学36学时 儿科学72学时口腔科学36学时 耳鼻喉科学36学时
皮肤科学36学时 急症医学72学时精神病学36学时 麻醉科学18学时
医学伦理学36学时 社区医学54学时
2.选修课程:576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临床药理学18学时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36学时
中医学72学时核医学18学时 老年医学36学时 康复医学36学时
医学交谈36学时 专题讲座、学导(讨论)288学时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和“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的规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课程学期分配:
第一学期: 中国概况36学时哲学导论36学时
基础化学72学时微积分学45学时大学物理90学时 汉语 216学时
第二学期:社会学导论36学时计算机基础导论54学时 有机化学90学时汉语 216学时细胞生物学63学时
第三学期:临床医学导论 36学时
系统解剖学126学时 局部解剖学72学时
组织学90学时
第四学期:胚胎学27学时
生理学135学时 医用生物化学108学时
医学遗传学36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第五学期:免疫学54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72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45学时
病理解剖学126学时
第六学期:医学心理学36学时
医学统计学36学时流行病学36学时
病理生理学54学时 药理学108学时
临床药理学18学时诊断学63学时
第七学期:外科手术学36学时内科学144学时外科学144学时肿瘤学54学时口腔科学36学时放射诊断学72学时眼科学36学时中医学72学时
第八学期:医学伦理学36学时法医学36学时社区医学54学时麻醉科学18学时皮肤科学36学时神经病学45学时老年医学36学时核医学18学时
第九学期:康复医学36学时传染病学 27学时妇产科学90学时儿科学72学时耳鼻喉科学36学时急诊医学72学时精神病学36学时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36学时医学交谈36学时
第四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 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绪 言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重新修订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专业基本要求的依据:
一是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医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高等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
四是世界各国重新制定本国新的医学专业目标与标准已成为趋势。
从这些情况出发,我们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全国17所院校协作,重新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本要求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专业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是专业目标;第三部分是专业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当医学生毕业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本方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而且向社会公布,为医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提供一个详细的专业说明,使教师、学生、社会三者都了解该专业基本标准,为社会共同对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照与衡量标准,从而保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本要求主要适应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其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和专科教育与实践奠定基础。
二、修业年限 5年
三、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课程(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1.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 2.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 3.普通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外语、体育等;
4.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类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导论;公共卫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 5.临床医学类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检体、实验)、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麻醉学、家庭/全科医学以及急救医学、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以上课程包括实验与见习)。
六、授课时数
建议授课学时,按周学时26小时统计,必修课约3400学时左右,选修课约300学时左右。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约为1:0.6。
七、实习科目
建议第五学年总共实习45周左右,其中:内科约12周,外科约12周,妇产科约4周,儿科约4周,神经科和精神科约2周,急诊科约2周,社区卫生保健实习约2周,高级选修实习3—4周等。
八、说明
以上课程设置、实习科目及授课时数,各学校可以按照本地区本单位需求适当调整。但是变化幅度应当在20%以内。
第二部分:专业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毕业时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二)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三)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
(四)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
(五)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
(六)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七)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三、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
(一)有效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
(二)系统和特殊体格检查能力(包括精神状态检查)。
(三)常规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腹腔穿刺、胃液引流、导尿、清创缝合等。
(四)选择辅助检查与解释检查结果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放射线及病理检查的主要所见知识。
(六)具有对常见病、急慢性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七)对常见病、急慢性病制定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的能力,包括治疗方案、合理用药以及康复计划。
(八)认识引起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肺和神经等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及选用首要治疗措施的能力。
(九)确认和制定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基本原则的能力。(十)掌握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痛苦的知识。
四、掌握公共卫生及医学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学因素的知识。(二)群体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方法。
(三)确认个体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检查方法,掌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方法。
(四)使用电子数据库或其他资源库,检索、评价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帮助解决个体与群体的医学问题和医疗决策。(五)了解国家卫生法规和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六)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教学内容
专业基本教学内容分成8大单元,系统涵盖了临床医学的专业内容和主要课程。8个单元题目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7%)2.普通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5%)3.医学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8%)4.基本诊疗技能(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0%)5.人体的器官系统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5%)6.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0%)7.医学与社会(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5%)8.临床实习(45周左右)
第五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用)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绪言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重新修订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修订专业基本要求的依据:
一是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医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高等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
四是世界各国重新制定本国新的医学专业目标与标准已成为趋势。
从这些情况出发,我们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全国17所院校协作,重新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本要求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专业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是专业目标;第三部分是专业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当医学生毕业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本方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而且向社会公布,为医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提供一个详细的专业说明,使教师、学生、社会三者都了解该专业基本标准,为社会共同对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照与衡量标准,从而
保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本要求主要适应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其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和专科教育与实践奠定基础。
二、修业年限
5年
三、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课程(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
1.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
2.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
3.普通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外语、体育等;
4.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类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导论;公共卫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
5.临床医学类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检体、实验)、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麻醉学、家庭/全科医学以及急救医学、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
(以上课程包括实验与见习)。
六、授课时数
建议授课学时,按周学时26小时统计,必修课约3400学时左右,选修课约300学时左右。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约为1:0.6。
七、实习科目
建议第五学年总共实习45周左右,其中:内科约12周,外科约12周,妇产科约4周,儿科约4周,神经科和精神科约2周,急诊科约2周,社区卫生保健实习约2周,高级选修实习3—4周等。
八、说明
以上课程设置、实习科目及授课时数,各学校可以按照本地区本单位需求适当调整。但是变化幅度应当在20%以内。
第二部分:专业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毕业时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
(三)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
(四)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
(五)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
(六)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
(七)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三、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
(一)有效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
(二)系统和特殊体格检查能力(包括精神状态检查)。
(三)常规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腹腔穿刺、胃液引流、导尿、清创缝合等。
(四)选择辅助检查与解释检查结果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放射线及病理检查的主要所见知识。
(六)具有对常见病、急慢性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七)对常见病、急慢性病制定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的能力,包括治疗方案、合理用药以及康复计划。
(八)认识引起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肺和神经等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及选用首要治疗措施的能力。
(九)确认和制定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基本原则的能力。
(十)掌握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痛苦的知识。
四、掌握公共卫生及医学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学因素的知识。
(二)群体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
识与方法。
(三)确认个体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检查方法,掌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方法。
(四)使用电子数据库或其他资源库,检索、评价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帮助解决个体与群体的医学问题和医疗决策。
(五)了解国家卫生法规和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六)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教学内容
专业基本教学内容分成8大单元,系统涵盖了临床医学的专业内容和主要课程。
8个单元题目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7%)
2.普通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5%)
3.医学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8%)
4.基本诊疗技能(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0%)
5.人体的器官系统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5%)
6.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0%)
7.医学与社会(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5%)
8.临床实习(45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