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坝小学校三年级学生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上坝小学校三年级学生留守儿童
典 型 案 例
杨成伟
按照《石柱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规范标准》和《石柱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达标规划》(石教委发[2008]106号)、《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两办文件”精神 完善我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石教委发[2010]160号)等文件要求规范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为了做好 “石柱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示范校”和“石柱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合格校”的申报和创建工作。我校为争取创建示范校而不懈努力。我班做了以下工作: 我班举行了 “畅谈心声”——留守儿童生日宴会。11月8日晚,石柱县上坝香溪湖的夜晚是寂静的、迷人的,但湖畔之上的上坝小学夜晚更美丽、更迷人,皎洁的月光照在上坝小学校园,这里显得格外热闹。上坝小学三年级为全班9名留守孩子举办了“畅谈心声”——生日宴会。在宴会上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一曲《生日快乐》拉开了活动序幕,孩子们的心声把大家逗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你们并不感到孤单,因为有辛勤培育的代理爸妈在呵护着你们,因为有同龄人在陪伴你们,你们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这是李校长对孩子们的亲切话语。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生日礼物,他们的班主任崔老师还自己掏腰包为孩子们做了生日蛋糕。孩子们许愿、唱生日歌、砌蛋糕、吃蛋糕,你瞧他们那股高兴劲。最后晚会在《难忘今宵》的歌曲中圆满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过后我班孩子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学习上:以前,学生上课不爱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回答的时候根本不动脑经,答的问题根本是驴头不对马嘴,比如:高亨鑫同学就是这样,他手早就举好了但是老师让他回答,他却才开始想然后就说一些不沾边的话语,有时让老师哭笑不得。而现在上课时学生发言积极多了,并
且思维基本能够跟着老师走,回答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孩子们每天的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以前我班有几个同学(杨锐、黄青新、黄秋明)每次的作业都是最后交或是不交;现在黄秋明每天基本都是第一个交,杨锐、黄青新也能按时交。课后还经常有很多同学找老师请教。在生活上:学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每天在吃放的时候,我班的同学有的不吃这样菜,有的不吃那样菜,有时让学校生活老师很头疼。老师就在班上经常讲,要求学生不挑食,做到食物均衡搭配,这样身体才能健康成长。从此以后学生就不再挑食了。
我相信,我班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教育下一定会健康成长。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也会呈现一番新的天地。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家访帮扶典型事迹
韩悦,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刚开始接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他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他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他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我三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我发现他的语文基础很不好,而且写字速度很慢。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林昊,带他一起读课文,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林昊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现在的林昊,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他的笑容不再是难事。从林昊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到需要帮助的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心!
兴隆小学支海鑫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凤玉,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二、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何凤玉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
何凤玉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今年二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我发现她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写字,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的何凤玉,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容不再是难事。从何凤玉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到特殊的留守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心!
第四篇: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作为德育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跟踪调查研究。现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案例:
周世航同学是我校六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五年级时父亲在外打工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
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案例:
邵华盛,现六年级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管,因母亲缺乏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打,使之与家长缺乏交流,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经常向家里人要钱说买资料(其实是拿钱去买零食了),要不到就偷,偷不到了就敲诈低年级小朋友的钱。经常迟到旷课,很少见他做作业,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关心。
分析: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案例三(冷漠孤独型)
案例:
吴璇,女,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因父母在外打工负担重,三年级时从浙江转学回来,刚转来时成绩还好,慢慢地成绩逐渐下滑,下课也从不和同学玩,老师找她谈话也闭口不答。分析: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
(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
(三)、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第五篇:八二班(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
柯泽正,男,14岁,柯泽正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呢?
二、分析:
1、亲情的缺失:
柯泽正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爷爷奶奶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柯泽正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柯泽正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柯泽正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他整天都只学数学,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柯泽正,和英语老师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柯泽正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4)、与监护人共同引导
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柯泽正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爷爷奶奶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四、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柯泽正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