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过渡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蒋妍娟)
如何过渡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文章提要:我反思的是一个中考落榜女孩A和一个单亲女孩B的真实事例。我曾面对两个希望几乎破灭,整天郁郁寡欢,总是一脸愁眉不展的女孩,让我这个当老师出身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私奉献,苦口婆心,因事利导,不厌其烦的劝说,并通过向在宁安医院承担全区心理咨询热线的丈夫不断的学习和指点,使这两个女孩恢复了比较正常的心态和久违的笑脸。
我是灵武三中的一位美术教师,由于爱人是做精神科工作的,经常对心理方面的知识耳濡目染,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学校校本课中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也或多或少地有了一点反思拿出来和一些同行分享。
一脸忧郁表情的A,走进咨询室,胆怯的不知要坐在什么地方,我两次让她坐,A都没敢坐,在我的安慰下,她只是坐在沙发的前边,两只手始终不停地揉搓着,眼睛对我期待的看着,真不知道A经受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为了缓解她的情绪,我只问了一些简单的情况,想打消A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当她的情绪稍有稳定后,A开始了倾诉。“我今年中考考得不好,没考上,从小学到初中八年级我一直是班长,学习也比较好,就在九年级时,我妈妈因一次车祸离开了人世,我特别痛苦,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我教妈妈认字,每次回家看到妈妈照片就哭,上课经常想起妈妈,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整个九年级心情烦躁,学习下滑的厉害,所以考高中落榜了。这次来复读又没有学籍,明年还不一定能再参加中考,在家里实在没什么事可
干,很是痛苦,就来学校先上上课,经常想不通生活怎么对我这样不公平,落差太大了,过去那么好,怎么一下成这个样子,个别同学也这样说我。上课时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经常开小差,主要是想我妈妈,想我原来的老师、同学和以前的一些事,无心听课,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为了寻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问她:“你上课能听懂吗?”
A:“能听懂,就是有的题不会做,心里就烦,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特别孤独,越烦越怕,我该怎么办?”
师:“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中考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A:“老师,你不要问我分数,太丢人了,只要一想起此事我就特烦”。
师:你正处在抑郁状态,这是很多人遇到失败后都可能有的情绪,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映,它的确让人痛苦,老师理解你,并愿意帮助你。你回避分数,可以看出你还有点不敢正视现实。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承认事实。不要把失利太当回事,生活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挫折失败、坎坷风雨,这几乎是人生应有的内涵。这是平常事。有的人年轻时遇的挫折多,有的人可能在中年或老年遇到挫折多。你看我窗台上的两盆花,都是从同一个植物上折下的枝,一盆是我从大盆上折的小枝,长得还不错吧!另一盆是从同一大盆上折的已经长得又直又粗的大枝,却长得不好,活得可能性不大。这两枝是同一棵树上被我折下的,并用同一种方法栽在同一种土质中的,为什么小枝活
了,大枝没有活呢?
A:看着花,沉思了一阵说:“因为小的容易发出根,大的已经定型了,不容易长出根了”。
我接着启发到:这个花枝启示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遇到不幸,小时候遇到了还有机会再来,长大了遇到不幸改的机会就太少了。
A:老师,我明白了我还有的是机会重新再来。可是,我总感到打击对我太大了!我无法面对。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先喝一杯冰糖水,再吃苹果,苹果甜吗?假如把苹果换成一杯苦中药,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的成长经历与这样的生活体验有没有相似处?”
A:噢!我明白了。过去的我较优秀,所以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帮助青春叛逆期的A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愁眉不展的心情从此愉快起来,我好高兴噢!
B是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今年14岁,在她10岁时,父母离婚了,各自又重组了新家。她判给了,由于爸爸为了维持重组的家,平时对她照顾不够。在交谈中我发现,她非常想自己的父母能破镜重圆,给她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可是,最近又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现在的她希望破灭了,言语中流露出对爸爸和弟弟的怨恨。
B的这种心境属于父母离异造成的恶劣心境。恶劣心境是指持续出现的情绪低落状态。
师:B,你能给老师说说父母没分开前的生活吗?
B:(犹豫一会儿)爸妈没离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我吓得光知道哭。”
师:你想想,假如现在他们重新在一起,会怎样?
B:可能爸爸会痛苦、妈妈会更痛苦。他们可能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B很激动,她不愿再说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他们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都痛苦,生活又和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你希望这样吗?你愿意过这样的吵闹生活吗?
B:(沉思)不希望也不愿意。
通过谈话交流,基本上调整了她的认知,懂得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从而使她比较正确地认识了父母离婚这件事情。
同时,我巧妙地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她的班主任也很耐心,充分发掘她的闪光点,理智地对待她由于心境恶劣而持续出现的低落情绪,用爱心去医治她心灵的创伤,填补她心灵的空虚,从而充实她的精神生活,稳定她的思想情绪,使她在消极中鼓足勇气,在困难中突围前进。
此后,B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常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支持,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愉快环境是消除B不良心理的最好良药。现在的B不再是以前那个叛逆、自卑、孤独、胆怯的B了。
一路走来,几多感慨,对像A和B这样的女孩稍有不慎将会给她们带来长期的甚至终身的痛苦,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她们陷入两难—难教、难学。帮助她们快乐健康地成长,使沟通成为习惯,让她们的心离我们更近。用心沟通,让爱轻松,给学生一个倾诉的平台,让孤独的心灵从此不再寂寞。
第二篇: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逆反心理 成因:
1、自我意思增强;这个办法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企图标新立异,他们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4、特殊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5、教育不当,教育者得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调治:
提高文化素质,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2、培养想象力。
家庭学校的做法:
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些事情在别的家庭中存在的很多,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这种情况,你也不用觉得很委屈。
要知道你是小孩的监护人,不是你的个人物品,你要先尊重她,才能得到小孩的尊重,这个你一定要做到,如果你只是笑地说,:“哦,对不起了,没想到我的小宝贝长大了,连我都不能看了,看来妈妈真的要向你道歉了。”这样小孩一定不会再和你针锋相对了,至少不会生那么大的气了。
你的小孩也是需要尊重的,这她也没有错,你应该高兴才是,因为你的女儿以经长大了,你只要尊重她,那她一定也会尊重你的,你不用生气,你生气了,她可能比你还生气,你要让女儿觉得父母都很尊重她,她才会尊重父母。以后你要多加注意,不再是以前的女儿了,她长大了,知道那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时候你们做父母的更要给她做表率才是,教育小孩也要尊重他人,从现在起每天早上,要对小孩说:“早上好”出门时要说:“我走了”等等的礼貌语言不可少。这样小孩就会知道怎样从小的礼貌开始尊重家人和他人。不要不好意思。真的。常和孩子说自己开心的事,多沟通,自己委屈不要紧,就怕小孩委屈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康。这样得不偿失呀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www.xiexiebang.com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
第三篇:中学《青春期叛逆心理》主题班会精品课件
中学《青春期叛逆心理》主题班会精品课件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确异性交往的需要青春期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二、引导学生树立前党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并用以知道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班主任老师讲故事
1、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一则故事,引入话题“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 小结: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10、12岁~~~16、17岁)是青少年社会的重要时期,要经历躯体和身体的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2、影响生长的物质主要是人的脑垂体前叶的五种激素(即五种荷尔蒙),其中的两种---促黄体酮生长激素(LH)和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产生性腺,他们可使男女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而激素产生的效应显而易见-----异性相吸。
3、歌德有诗“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某中学组织同学外出野餐。第一天,老师让女男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第二天,老师让同学男女合席而食,则出现了另一番风情: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小结:男、女同学表现出想与异性交往的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正常的现象,适当的异性交往是必要的,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心理剧表演
“收到一封烫手的信”
情景一:一男同学收到信,在同伴中炫耀。
情景二:一女同学收到信(写信的男生她看不起),在教室中当场把信撕了。情景三:一女同学收到信以后,对写信人不做任何答复。讨论: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封信,你将会怎么办? 小结:异性交往的原则 原则
一、注意交往的方式
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在异性的集体交往中,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则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氛围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 的恋爱关系 原则
二、把握交往的尺度
在公开场合的交往,女同学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非分之想;男同学应庄重、沉稳,尊重对方。如果我也收到一封烫手的信,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态度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或不可置否,引起对方的误解、猜测)方式要委婉(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三、“我的异性交往的困惑”
事先请同学写出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异性交往困惑,不署名。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的同学在异性面前表现得很内向,感觉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话题,而在同性朋友面前感到很放得开。有的同学想参与异性同学的话题讨论,却没有勇气。讨论并小结: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有不同阶段,每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疏远异性期、向往年长异性期、渴望接近异性期等)。有的同学就处于疏远异性期,建议增强性别魅力,男性要表现出男子汉的气质:胸怀博大,情感深沉,性格开朗,情绪乐观,风度潇洒,坚毅刚强,有进取心,责任心和幽默感;女性要表现出女性特有的魅力: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温文尔雅,仪表端庄,亲切善良,富于同情心。这种性别的特殊魅力,会赢得异性好感,会使交往自然而协调。
2、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最合适?
讨论并小结:打个比方,我们游泳,有浅水池和深水池。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不一样的。只有拿到了深水证,才有资格到深水区畅游。请扪心自问,在爱情的长河中,你有深水证吗?你可以控制水深、水浅吗?若是不顾一切的游向深处,就算给你个救生圈,你能安全上岸吗?你们稚嫩的肩膀,真的能像成人一样承受爱的重量吗?
3、有时路上碰巧与认识的异性相遇,却不知该如何打招呼,只得干脆视而不见。讨论并小结:排除异性交往的不自然感。异性交往要像同性交往一样,敞开心扉,坦诚相待,该说的话就说,该做的事就做,只要心里塌实、坦然,纯洁的友谊最终会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考验。
4、有时与异性朋友很谈得来,彼此相处也很愉快,但往往遭到别人的起哄、嘲笑,甚至“乱点鸳鸯谱”
讨论并小结:起哄同学大多并无恶意,但他们的行为恰恰透露出内心对异性交往的向往的好奇,只是这种向往和好奇通过不太恰当的方式表现而已。不必太在意,只要遵循异性交往的原则,纯洁的友谊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四、男女同学通过正常的交往活动可以增加相互间的了解,认识到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这不仅可以消除神秘感。而且可以使男女同学对异性的好奇心和向往转变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相互关心、帮助和体贴,从而提高他们对性道德价值的认识,建立起健康向上的异性友谊。课后小结: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教师、家长、学生都不约而同、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个话题,一旦发现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增多,老师和家长虽不至于视之为洪水猛兽,但神经紧张是免不了的。
做了十多年班主任,面对16、17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我也是常常处于茫然和困窘之中。一味地说教、阻止显然是苍白的,从生理上讲,16、17岁正是激素分泌的最旺期,对异性的渴求和想往正如正负电子相吸一样,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与其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大大方方地面对。因此,我虽然心里不免战战兢兢,还是毅然选择“青春期异性交往”,作为心理主题班会的主题,题名为“男生·女生”从班会的筹备到正式举行,学生们的表现应该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他们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拘谨,相反都能落落大方,坦然面对这个话题。无论是心理剧表演,还是自由讨论发言,他们都很真实,坦诚。在进入“我的异性交往困惑”这个环节时,甚至有学生大胆提出“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最合适?”这还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此我未作正面回答,而是用生动形象 的比喻启发学生,让他们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学生们的交流发言无法展开,这是个遗憾,但这次直面类似“早恋”这样的话题却是一个突破,一个新的起点。班会后,我和学生们仿佛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唉,原来我们以前都太过于紧张了,只要把握好异性交往的方式、尺度,消除人为造成的神秘感,那么异性友谊不但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心理。
正如我在班会结束时说的那样:“青春多美好,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明天的太阳,那将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第四篇:青春期叛逆心理讲座 讲稿(共)
青春期叛逆心理讲座 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page 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定义:(page 2)青春期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对方”尤其指我们的父母长辈和老师。叛逆心理是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我们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在我们身上有哪些表现呢?(page 3)
在分享这些表现的同时,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心理或行为。一是认为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比如父母给我们规定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等,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不合理的,认为这些规定、制度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有些人是背后有怨言,而有些同学呢,则以违反这些规定、制度的行为来表示不满。这些都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具体表现。
(page 4)二是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家长、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处于家长和老师们的监管之下,因此当师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厌烦,甚至恼怒。尤其是在认为家长、老师的话有漏洞时或者他们批评我们时,我们会觉得特别反感和恼怒,从而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和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显得更加幼稚,也可能伤害师长们的感情。
(page 5)三是“逆反行为”频发。什么是逆反行为呢?简单来说,逆反行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行为。逆反行为的对象往往是针对“教育者”。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是由于我们的逆反心理作祟,目的是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长大了”。
同学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经常出现以上这些心理和行为?心理学上认为,青春期叛逆心理是这些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page 6)
青春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4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因素。
(page7)第一是我们自身的因素。青少年时期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方式超出了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青少年时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同时,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对立心理。这些心理使得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比如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page8)第二方面是家庭的原因。首先大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因此对子女要求过高,一旦要求超过了子女能承受的范围,对子女来说这是一种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子女提出要求的方式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是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子女屈服,不给予子女任何自主性的空间。久而久之子女便会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反感、抵触,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page 9)第三方面是学校的因素。首先,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简单的教育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仍没有根本改变,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代办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其次,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低。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能体谅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目前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是”分数至上“。不少教师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对学生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住不放,使得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page 10)第四方面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带有一定的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都有哪些危害呢?(page 11)
第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导致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后果。
(page12)第二,上述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说明,如果对叛逆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出现多么惨痛的后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青春期叛逆,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呢?(page13)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善于体谅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学校的大家庭里,我们要学会为他人考虑,体谅他人。体谅父母、师长的辛苦,体谅他们为我们的一片苦心。
第二,控制情绪
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那么我应该学会冷静对待,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要冷静对待。
第三,主动交流
生活中一多半的矛盾都是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学会与他人平等地沟通,让他人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第四,承担责任
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真正的长大是从能够承担责任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抱怨父母没有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当你欣赏到下面的图片时,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人们说,父母之爱是无条件之爱。他们为了我们,忍受着生活的艰辛(page14)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我们才能无忧无虑地成长(page15)
而我们的老师们,传授我们知识,呵护我们成长,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爱戴的人。(page16)
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page17)而有些偏远山区的同龄人却只能在露天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他们生活艰苦,却仍拥有梦想,刻苦学习。那么,我们呢?(page19)
(page20)现在的我们,正生长在璀璨而美丽的生命季节,你们有激情,有梦想,当然也有些叛逆,我们需要个性和成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正面临着成长阶段中必然出现的心理逆反期这一阶段,希望我们和家长、老师们一起努力,来走过这一段特殊的路。我相信我们必然是很出色的新一代学生,也相信我们会如愿以偿,梦想成真,成长为理想的自己。
今天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思考下:(page21)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青春期的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与父母、师长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
我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page22)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之叛逆期【青程-青春期心理】
青少年心理之叛逆期
小编常听大人们抱怨叛逆期的孩子们多么多么让人头疼,贴心的小编在网上认真地查找了一番,其中一篇文章让小编很是感兴趣。希望通过小编的转载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这个说法怎么来的我从现在的这些书里面是无从考证了。我感觉心理学上面应不会使用这么有倾向性的词语来作为一种阶段的划分。
所以我觉得心理学并没有把我们认为的叛逆期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在特定年龄段由于生物性上的原因导致的一种心理特征作定义。
但我感觉作为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在心理学书籍上难以找到的这个叛逆期其实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
我自己总结有这么几点
个人的气质
我也是看了书和身边的养多个孩子的家庭。才认识到,孩子的气质的差别大到难以想象。
很多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往往觉得孩子的好与坏是自己教出来的。
但有了第二个孩子了以后就会发现用同样的方法是养不出同样的孩子的。
所以同样的到了青年的时候,就算在同一个屋檐下,有些人会有叛逆。有些则完全没有的可能是存在的。
成长的环境
教育模式
有证据证明适当的针对不同气质的孩子进行干预,会增加孩子解决冲突的技能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同样的,如果教育不合适,也会起到反效应。
社会文化
也有数据证明,同样气质的孩子,在北美和亚洲(中日)收到的鼓励和抑制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而这种鼓励或者阻碍气质发展的概念我们称为拟合度。
拟合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成长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的气质被评为勇敢、大胆的,但是养育方式是严厉的。孩子在8岁时会出现持续的行为问题。
突发事件
由于小概率的事件导致孩子在思想和气质上的急剧变化,比如战争,主要亲人的丧失,意外事故造成的各种残疾等等。
家长的教育模式 家长的气质
家长的气质特征对孩子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特别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候的表现。
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识到教养质量的重要性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家长做出有益于孩子发展的倾向的决定。能够注意到孩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及早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
家长执行教育的方式
无论家长是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最终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是真正影响到孩子成长的。
生物性发展的阶段
由于青年的各种生长激素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波动,并且向外表露,情绪的起伏比较大。
加上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如果不良的复合之后,就会激烈的表现出来。
至于成年之后,我觉得很多人并不是没有了“叛逆期”而只是转为不那
么明显了。
至于所谓叛逆期的成因,我猜测可能和我们原始本能有关,在青春期的时候需要自己独立去开疆拓土。
需要有攻击性,精神敏感。而原来的父母又要准备下一代,也需要将孩子赶出去。
但现代的生活模式极速的改变,孩子往往在青春期还无法离开父母,这导致的这种矛盾就开始了。
但孩子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离开父母,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会缓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