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梅朝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逐渐被卷入到市场化的大潮中,他们日益明显地感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民舒缓经济压力的最佳选择,这把剑却是一把双刃剑,舒缓了经济压力,也给家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留守在家的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人监督不力,学校有心无力,导致孩子的不利发展,其状况堪忧。我以家乡英山县为代表,调查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从中得出一些结论,探索问题的症结,重新审视三农问题,为城乡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一份力。
关键词:三农问题,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城乡差距,农村学校
正文: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5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生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人口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了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据统计,英山县35万农业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达10万余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达10572余人,有些乡镇“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8%。这些“留守儿童”60%以上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抚养,26%在亲戚家寄养,13%在寄宿学校或熟人、老师家托养,另有1%左右的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这些人对孩子是抚而不养。经调查,问题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到75%左右,而且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学困生越来越多,学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节假日就四处闲逛,到网吧玩游戏,乃至和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坏习惯,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在一些地区,留守子女实际辍学、失学比例居高不下,其中或者是因为家中缺少劳力“早当家”,或无人管教、放任自流以致成绩太差升学无望而厌学或弃学。
调查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⒈ 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功能失调
近年来,农民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年轻夫妇一般不愿像他们的父母辈那样多生孩子,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施行,家庭的单薄化十分明显。这样就造成了两个不可避免的后果。第一孩子在家庭里缺少玩伴,有较强的孤独感。第二核心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如联合家庭或主干家庭。这样的话,就难免不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如果仅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来看,留守子女问题即是由经济结构转换引起家庭功能失调或缺位所致。英山县的初二学生王博,父母在新疆打工,由奶奶抚养。奶奶对王博很无奈,学习不好,年纪轻轻就加入了本地的流氓组织,对老人也是非打即骂。学校根本没法管教或者是不想管教。另一个学校的学生刘杰学习优异,深的老师喜爱。但是父母都在外打工,对其学习无暇关注,学费也是一拖再拖。家长对教育的不合作态度,让刘杰很为难。
⒉ 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
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另外,由于农村孩子缺少公关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他们既没有少年宫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黑网吧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网吧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
要生活方式。这种流行性,不仅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好的同学照样会玩一些流行的游戏,像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王博和刘杰就是在网吧认识的。
⒊ 校外同龄人的影响
初中生,特别是二、三年级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幺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其实这些人也是刚从学校走出去的,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外出打工年龄较小,在家里不会也不愿种田。总之,他们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就是他们的形象。根据我们在调查中从英山县治安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地整体治安状况随着人口的大量外出而逐步好转,但是同时青少年的犯罪率却呈上升趋势,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⒋ 新的读书无用论
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双向选择不可能一次成功,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毕业即失业也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农民把入伍和升学看做是跳出农门并吃上“皇粮”的两条路子,现在出现了变化,一些人就夸大了它的负面效应,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没个稳定的工作,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
⒌ 父母本身的影响
进城务工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方咀中学初二班的杨杰曾经是班上的优秀生,但进入二年级之后,成绩逐步下滑,并且经常去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因花销太大,就把家里的机床给拆掉卖了。后来,班主任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杨洁的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都觉得自己长了见识,积攒了一些钱之后,做起了生意,双方随着交际面的扩大,思想感情上也起了变化,及至最后谁也不满意谁。离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则是一种伤害,杨洁就是这样被伤害的。
⒍ 被委托人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
一般来说,农村中有一定能力和具备相当素质的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经商,这样,剩下的就只能是所谓“386199250部队”了(妇女、儿童、老人、傻子)。老年人被委以看管孩子的责任,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准备。无论孩子被委托给爷爷奶奶或其它亲戚,被委托者实际上已经担负了监护人的部分责任。但是老人文盲率远高于青年一代而且代沟明显,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
(二)政策因素
除此之外,教育设施较差以及教学质量不高使农村学校不能胜任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对于那些留守孩子则更是直接的挑战。
⒈教育资源紧缺以及财政投入缺乏激励机制。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政策,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城市的教育投入完全是由国家来承担,而农村教育则由农民来负担。一所城市中学可能会投入上亿元,而农村地区大多数县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如此,能投入到教育上,特别是乡村两级的资源更是屈指可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在全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而县乡两级负担的87%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来农民直接承担的。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以及教学质量不高是在这种城乡有别的教育投入体制下长期累积的结果。
⒉ 政策的刚性
政策的刚性一方面体现为政策的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体现在不能区别对待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上。如果是针对条件较差地区所出台的政策,于状况较好的地区而言无
疑是不公平的,会束缚这些地方的发展。如果是针对条件较好地区所出台的政策,执行起来对落后地区来说则可能会雪上加霜。英山县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曾向我抱怨说,“所谓一费制,就是一次性地废掉农村教育,一次性地废掉这一代孩子”。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反映出政策的刚性所带来的农村教育的困境。
3.以入学率为取向的评价机制。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机制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还是入学率一类的硬指标,因此在实践中大行其道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的的态度上,就是“带好一个差生,不如培养一个好生”,一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就在有意无意中被抛弃了,而留守学生占了被抛弃中的绝大比例。
(三)对策性思考
由以上分析可见,留守子女问题源于转型期的特殊性,但在机制上起着根本作用的仍然是传统体制,或者说,留守子女问题是传统体制的滞后性在转型期的突出表现。
据此,我不揣浅陋,认为,从解决农村留守子女问题乃至提升农村整体教育质量的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期缓解问题或为解决根本问题奠下基础。
1.改革现行教育投入体制,逐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重。适应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式,在现阶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被挪用和占用。不管是财权适应事权,还是事权适应财权,只有在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权责,才能从投入体制上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不仅从理念上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弱化统考制度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为农村教育创新留下广阔的空间。有了宽松的环境,农村学校才可能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机制,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把包括留守学生在内的所有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关怀视野内。
3.鼓励民间资源进入教育行业,制定多种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缓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紧张状况。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学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只有这样,学校之间竞争的压力才能转变为学校内部提高教学质量、关心学生成长的动力。
4.设立课后活动中心。节假日越多,留守孩子就越觉孤独,在社区或学校中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放学后及或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5.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办公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并纳入到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去。
6.加强区域经济,让农民工家乡就业,实现双赢。
在此向调查中积极配合的各位老师、同学、政府工作人员致谢。
第二篇: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摘要:一系列的国家政策鼓励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打工潮。农民进城打工或经商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建设还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的外出打工的“打工仔”,他们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最无邪,最该享受爱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失。这必定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为了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问题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学校教育则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为了促进“留守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我们对陕西省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字
留守儿童 健全人格 受教育状况 健康发展
一.调查实施
2014年五月一号到五月三号,我们以“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和心理调查”为活动主题,在陕西省周至县展开了调查。关于此次调查留守儿童的界定: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自己独居或居住在亲戚家或朋友家的6-18岁未成年。此的调查范围主要为:周至县的两所小学一到六年级。抽样调查,一二年级,每年级抽查10名留守儿童,三四每年级抽20名,五六年级,每年级抽查30名。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0张,收回120张,收回率为百分之百。
二.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孩子和父母长期处于分开状态,又少联系,致使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缺少周围人的,又不自信,导致不健康的自卑的心理。11.4%觉得自己受歧视,由于期望总是落空所以变得敏感多疑的心理状态。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终究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所导致,充满期待过温暖的家,结果落空,对父母产生质疑。55%的留守儿童不喜欢上学。学校方面课程的关系或是个人思想的缘故,觉得读书无用。%89的人和亲戚朋友住,觉得寄人篱下。50%孩子觉得不受老师重视,留守儿童和普通孩子不一样,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三.数据分析
经过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关于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1.家庭教育和家庭亲情的缺少。父母回家次数少,长期分开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导致家庭亲情缺乏,2.监护人不注重教育。有的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或朋友家,委托人对其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少,并且感情上达不到亲生子女的程度,语言上缺少交流,使孩子觉得寄人篱下。3.读书无用的想法。有一部分孩子受老一代人影响,觉得读书没有用,年龄到了就出去打工。4.学校管理的失控。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对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5.个别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方法
我们认为想要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首先,要加强政府的领导,提高国家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将留守儿童教育纳入民生工程。设立留守儿童帮扶机构,建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并且清除农村不良风气,净化环境,以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侵害。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份纯洁健康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其次,还是从父母着手,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家中造成的。父母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认识到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东西,更多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三,学校要改革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留守儿童中有出现:厌学,厌世,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并不是说学校的课程安排的不好,而是做的不够全面。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不一样,他们需要更多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且,开展互帮互助的亲情对子,在规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特殊学习上的辅导。第四,站在社会角度。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遵纪守法,严以恪己。并且对与留守儿童,不歧视他们,多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陕西省周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各个方面。我们发现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爱和关注。我们要呼吁大家多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养成一个良好健全的人格。这需要我们各界的人士未解决这些问题去努力。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爱和关注。我们要呼吁大家多关注留守儿童。这些子孩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感觉这个世界上陡然缺少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温暖与保护。他们在不得不品尝生活中的某些苦与痛之后,一颗本来还很幼小、稚嫩而且总是在期待父母百般呵护与关爱的心,便开始变得渐渐敏感、自怜、自卑、尖锐起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关注他们,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的童年不因此而感到孤单和难过。让他们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在阳光下乐观的玩耍。
附注:
关于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表
快乐留守 铸造坚强
1.父母每年回几次家?
不回 一次或两次 三次或三次以上
2.多长时间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
每天 每周 每月 每年
3.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 不融洽 一般 较好融洽 4.老师是否重视?
是 否 5.自己独居还是住在亲戚家?
独居 亲戚家 6.你认为自己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是 否 7.你觉得有被不公平的对待吗? 没有 偶尔 经常
8.你觉得父母爱你吗?
爱 不爱 不知道 9.你最希望的事:
10.你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的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青永红 周林: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之探究》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淮北地区教育情况
摘要: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文化等各方面联系愈来愈密切的今天,教育成为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中西方的对比和借鉴也屡见不鲜,成为我国课改的关键词。
关键字: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 生源流失 改革
正文:我国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教育质量和受教者数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一定突破,不过,在具体的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以及现实地区性的差异,教育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对于所存在 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区教育的实效,这篇文字主要走访了淮北地区城乡各处,在对于教育教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大量的基本材料的支持下,对于淮北地区的教育做浅短的认识和探讨。
濉溪县百善镇一所农村小学,共有十一位教师,一百九十多名学生,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年纪,六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大约三十多名学生,其中学前班人数多一点,有五十八名学生,其他班级每班差不多不到四十名学生。在校老师平均学历大专,大部分是中师学历,自学提高,其中已经有两位老师获得本科学历。教师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已经十多年没有新进老师。据了解,学校的电教设备为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阅览室配备完成。而据学校老师介绍说,学校的电教和阅览室形同虚设,老师们很少去利用,教师的多媒体知识不充足,而且,使用起来很麻烦,基本上就是闲置的,阅览室也没有相应的能够满足学生的读物。笔者观察了电教室和阅览室,两者是在一起的,房间里的摆放有些凌乱,电教设备看起来很久没有使用,图书摆放在书架上,可是鲜有查阅的痕迹。学校里也没有基本的活动设施,除了基本的房舍,只剩下灰黄的泥土灰尘。学生下课就是在班级门前站一会,一位主任表示,现在的孩子还不如以前的学生有玩耍的空间,很无奈,但是没办法!
据一位五年级的教师介绍,虽然看起来学校的师生比例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很短缺。基本是两个老师承包一个班,语文老师兼任英语、音乐等课,数学老师同时负责体育等课目。老师们叫苦不迭,虽然口口声声的素质教育,可是每年都会有抽考考试,老师们在忙于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在兄弟学校的抽考比赛中如果名次靠后就要受到批评。一位一位语文老师说,自己在教授语文的同时,还要教授英语等课目,可是精力和学识各方面根本不够,上级也不重视其他科目,所以学校能够开设的勉强会应付,除了语文和数学这些主课,其他的是得过且过,不能教授的也没有办法。课本越改越难,主课的教授已经很费力气,实在鲜有时间去关注别的事。
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校的十一位老师其实正常教课的只有九位,另外两位老师是退休返聘的,十一位在编岗位,不过另外两位老师因为在农村条件艰苦等其他原因,没有真正的在职,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另外聘请两位退休农村教师任教。其中缘由不难得知。
而对于学校学生的情况,老师表示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看管,学生的学习全靠老师督促,自律性很差,布置的作业只能说竭力督促完成,有些不做的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虽然说老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是生活和教学的压力,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举动,不过也不能很好地去交流,只能是发现个别学生异样时去查问一番。家长会和与家长交流基本是空谈,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孩子的事,孩子到学校就等于完全的交给老师,老师对学生事事何种教学家长是不理会的。
谈到现在生源流失,学校领导表示没有办法的事,学校条件差,对学生的管教不可能像一些寄宿学校那样周全,家长为了孩子好送去城里能够理解。但是对于外界说的责任心不够,老师表示情况不属实,不能够把责任心等问题也划分为城乡问题,农村的教师比起城里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等方面并不差,只不过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客观不能够更好地去管教学生。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就是在泥土里玩耍,城里的孩子可以聘请家教,进行课外辅导,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令老师减弱了教学的压力。城里教师面对的压力更多地是外在的,而农村教师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教学的不足的压力。一位老师说,可能在学历上面与城里老师有差距,但是这不能说明教师素质就比他们的差。老师举了一个她接触到的实例,城里的老师对学生说回去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布置二十道数学题,这在农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你敢对学生说这样的话,家长绝对饶不了你,认为你老师没本事。
对于老师自身的一些培训,学校老师表示基本形同虚设,很少听到学校有这样的安排,一位老师说估计这是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情况了解很少,老师的自身进修就是自己的事情。
走访烈山区一所小学,学校在校老师六十多位,学生九百多名,情况比起百善镇的农村小学好得多,电教设备配置完善,电教室也利用起来为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教授电脑课。按照中小学师生配备比率,政策要求的是每名老师安排二十一名学生,而该小学的情况比较好,每名老师需要管理不到二十名学生。不过,小学教师普遍反应教学任务重,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很大。课改,这个被提及几年的话题,在师生眼里,非但没有减负,反而更加地令学生感到疲倦,师生在“减负”的课改面前不堪重负。95%的教师表示,现在的教材偏难偏重,教材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延伸,简单地针对教材看,是符合社会提出的素质教育和新式教育的要求,不过结合小学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水平中小学课本明显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课程多,作业多,加上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很多老师表示,现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不符合规范,为了出成绩,现在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数学课成为学生最多的课目,其他的课目,例如,劳动实践,每周一次,有的根本没有,音体美等课程低年级多一些,高年级的少一点,增添了电脑学习课,任课老师一般由主课老师兼任,缺少专职教师。由于学习的内容难于理解,教学任务困难重重,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让学生真正地接受掌握知识中无法平衡,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
一位小学教师表示:“低年级语文教材比原来的教材改的更离谱,增大识字量,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一个学期要从原来的识认200个字,到现在500字,学生这么小,好可怜,反复的写,认。平均每天都认几十个字,这么小的学生怎么能接受?”在问询小学学生时,他们也表示要记得东西太多,勉强刚记住昨天的学习内容,今天的又充斥而来,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去明白学习的内容,渐渐地对于学习就剩下机械地死记硬背。更多的学生连识记也无法按照老师的节奏做到。
对于公布的所谓不以升学率衡量学校,不以成绩衡量学生,老师们纷纷表示纯粹是宣传,学校间依然是成绩为重。学生的成绩是衡量各方面的标准,这就迫使老师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地尝试,只能在稳中求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严格的训练式反复学习,通过加大作业量和频繁的考试来保证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的接受无法去探知。老师也不能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逐个提问学生,学生多,作业量就增多,交流都无法进行,根本顾及不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内容除了机械地记忆,很大程度上处于懵懂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学的什么,为什么去学。
通过问询老师,得知,小学大部分是矿工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周围的农村子弟,据老师介绍,学生的学习不理想,矿上的子弟还能应付,而农村的孩子实在不行。农村孩子主要是留守儿童,老师表示,“很多学生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爱,也疏于管教,放任自流,现在教育的问题就出在农村,你想想中国有多少农民,子女教育问题谁来管,很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谁来教育?”老师只能在课堂督促,一旦离开学校,根本无法管理,所以,学生各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学习问题,不爱学习,难以管理,很多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据了解,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自身真的存在问题,只是没有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不服管理,或者由于跟不上进度而厌学,老师无法及时管理,渐渐地也疏于管理,最后就被定性为“问题学生”,成为师生眼里的差生和不好的典型。老师们表示,并不是不想去管理,只是,普遍的都是每个班学生人数50,60,有的甚至有70,80个,老师照顾不过来这么多学生,学生人数过多,纪律都不容易维持,上课更是不容易,更没有时间去管理其他的学生,实在没有办法的才会进行教育,不过收效甚微,老师们只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不加理会。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无法与家长能够进行沟通,老师们表示鞭长莫及,只能在学校时尽力地督促管教,离开学校就不清楚了,部分学生甚至会辍学,但是无能为力。
老师们表示,目前的教育情况只能是挂在墙上的数字,在现实情况面前,换汤不会换药,虽然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实的教育仍旧是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的牢,不过学东西比较死,不会发散思维,动手能力也差。
老师自身的工作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和控制,突破的教学很难,加上学校的教师少,因为编制问题已经10年没有新教师的加入,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新思想新理念引入教学的很少,虽然教育部门每年都会有培训,濉溪县每年会有3天的时间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再学习,学校本身也会有5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校本培训,不过效果不大。不过,对于淮北市每年举办的观摩课,教师们评价很高,认为贴近教学,对于自身教学有很好地启发作用。在成绩的要求和时间的有限性面前,完成教学任务压倒一切,成为师生努力的目标。
对于自身的无奈和处于对学生的关爱,老师们表示,希望教材不要编制的这么难,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去研究编写教材,现在的教育投入还是太少,希望每个学校都能小班化教学,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比例,真正是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把社会等方面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失去热情和自我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在家庭费用支出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费用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城市和农村,教育费用的比率都在上升,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
中央教育部逐年地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费和其他费用,希冀通过各种努力减轻家庭负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不过,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的生源情况还好,初中的生源状况就很不理想,一般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家庭,不会选择把孩子送进位于乡镇的中学,认为乡镇中学教学水平低,中学教师责任心不强,孩子学不到知识,生活等各方面的照顾也很差,宁愿选择民办中学,花费更高地代价,以期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城区家长一般也是选择民办中学,认为公办中学在学习、监督各方面的责任心无法与民办学校相比,在没有竞争压力的公办中学里,教师的压力较小,在自己工龄和职称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待遇各方面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民办学校的老师,取得的成果直接和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关,责任心更强。家长普遍相信民办学校更加有利于自己孩子的未来。而选择民办学校,家庭的付出更大,一般中学,由于国家减免政策,学生需要缴纳的费用一般只有保险费等几十元钱,民办学校一学期的书本费和杂费达到上千元,据了解,差一点的位于农村的民办中学,学费在1200元,位于城区附近的达到2000元以上,例如,广文学校一学期要缴纳2750元的费用,包括伙食和住宿的费用,比较有名的,办学条件较好的龙华中学一学期的费用是2800元。
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选择花费更多的民办中学,很多家长表示,希望孩子在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所成绩。家长大约算了一笔帐,一个孩子上学,一年的花费大概在万余元左右,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字,很多家庭的家长纷纷出去打工挣钱,完全地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一个农村家庭的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加上打工的收入,大概在四万元,不过除去花费,所剩不多,孩子的上学费用对于家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支出了。
还有部分家长自孩子上小学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把孩子送入城里的小学,濉溪县县城很多小学都有接收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缴纳高额的择校费,由于公办城区小学不是寄宿制,很多家长便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租赁一间房屋,由家长陪读。走访了濉溪县第六小学附近的陪读集中区,出租房简单,很多是一个家长带着几个孩子,一部分是父母都在,就近卖蔬菜或者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和孩子学习费用。出租房简陋,陪读家长一般是母亲,父亲外出打工可以赚取更多的钱来维持家用。问及陪读的情况,家长们表示,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环境好一点,陪读的花费很大,家里只是依靠着一个劳动力赚钱,生活很拮据。陪读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去额外地赚钱,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效果不敢保证,只求孩子能够争气。据估算,陪读的租赁费和额外的生活费是一大笔费用,原本可以两个劳动力的家庭,由于陪读,实际上只能有一个赚钱,变相地削弱了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支出成本。
而家长所选择的民办学校的质量参差不齐,城区具有一定鉴别能力的家长在选择时能够谨慎地对待,而农村地区家长一无所知,对于学校完全不了解,只能根据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去选择,在濉溪华宇学校被勒令调整前,笔者走访得知,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设备很差,学校尘土飞扬,教室简陋,食堂就像一个破旧的工厂的框架,到处灰蒙蒙的,状况极差。学生年纪小,自理能力差,衣服上的灰尘满布,头发蓬乱,看上去犹如野外生存的人。学校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大部分都是摸清情况后无法继续留任,选择离开,学校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学校6个月才给教师500元工资,很多老师不得不离开。没有老师的管理,学生无人理会,整个学校看起来纷乱不堪。据一位曾经在此学校工作的老师表示,华宇学校不单纯地是小学或者初中,凌乱纷杂,招生有小学,初中,甚至曾经开设过高中教学班和职业教育教学班,管理制度混乱,学生自由放任,学校配置的电教器材变相地成为学生的在校网吧,后来不得不废除。在二零一二年元月八号,笔者再次来到华宇学校,家长们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上前询问,家长很气愤地表示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留在那里上学,老师们罢课,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课,在学校漫无目的地滞留。一位家长指着自己蓬头垢面的孩子,称孩子简直与混混无异,生活比监狱的生活还不如,孩子还没有进行期末考试,家长们已经不愿意等待,将孩子带离了学校。据一位教师称,整个学校学风不正,基建太差,学生的生活食宿都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食堂伙食特差,教师更换频繁,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家长们在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向县教育局作出反应,在二零一二年一月十八号,县教育局做出批示,责令华宇中学停学整改。剩余的学生转移到附近的学校就读。而评价普遍较高的龙华中学,笔者了解到,学校招生严格把关,学校也是全封闭制的管理,师资力量充裕,虽然管理较严,不过学生和家长评价很高。学校整齐规划,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林立,新建设了塑胶跑道,对面就是县一中,环境方面没有问题。学生反应老师的素质很高,不会像其他学校的老师随意的打骂体罚,教学严谨。公寓都配有生活老师,一般都是本班班主任自带,24小时地对学生负责。家长表示,学校有事都会及时地联系家里,还专门开通了校讯通,各方面的资料都可以及时得知,方便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学生成绩在同级学生中突出。
结论:据教育局有关领导表示,目前民办教育迅速崛起,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更好地教育,在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后自然地会选择更好地教育。据统计,目前进入高中的学生,民办中学的达到30%以上。民办学校的兴起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更好地完善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对于民办学校对于政府办学的影响,一位股长表示,民办中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于政府办学是一个压力和激励,面对民办学校抢夺生源的挑战,公立学校只有更好地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才能生存,不然就会被淘汰。而对于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宁愿付出高额就读费而不愿选择免费的问题,教育局有关领导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有钱,就算是相等的教育教学,家长们也希望在城里,而不愿留在农村。对于选择民办而舍弃公立教学,领导坦言,确实是公立学校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家长们无力管教孩子,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竞聘制的压力下责任心更强,付出的更多,效果就会更好,而公立学校,奖惩力度薄弱,仅仅依靠绩效工资作为奖惩的手段,效果不佳。这也是很棘手的事情!
我们要求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但是面对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式的教育才更符合我们的现实?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国民素质?在信仰缺失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一个塑造健全人格的机会?教育是工具,也是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的基础。在日益发展的时代,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与发达国家青少年的差距所在,在实践方面缺失严重。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同龄人群的差距,甚至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要付出哪些努力,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这不是说沿袭西方教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理论,而应该在了解我们教育、文化的特殊性的前提下,解决其中不符合教育要求,纠正被扭曲的成分,输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保持属于自我的本色,并且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青少年拥有一片自我的天空更好地长成。
致谢:感谢家乡学校领导对我们本次调查的支持,感谢老师们的配合与理解,以及学生和家长们的倾情讲述。感谢所有对本次调查做过帮助的人们!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感悟
洒一滴甘露 圆一片浓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
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
2013-11-29
洒一滴甘露
圆一片浓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感
(隆阳区丙麻中学
段祯明)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广大农村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是农村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用百倍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留守儿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综合症
隔代管教
临时监护
和谐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子的拓宽,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于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怎样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成了中小学教师探究的课题。下面浅谈我的一点感触,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失衡,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在校行为习惯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明显不同。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他们思维敏捷可就是不想学习,整天调皮捣蛋。今年所教班里有个叫小杰的男生,他思维敏捷,可就是不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上课铃响了也不进教室,在外面大吼大叫,而且一点都不听老师的话,2013年10月12日的中午他来问我是否听写字词,我说听写,他说他听写不起,他抄一遍就行了,我叫他听写前先看几遍,他说他不想看,还跟我炫耀当天因为某种原因他被罚扫地了,我问他当时是什么感觉(是否内疚),他却说一点感觉也没有,任凭老师怎么讲,反正我时无所谓。经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已外出打工3年,他现在跟年迈的奶奶在一起,父母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也很难找到工作,将孩子的未来也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久而久之,小杰的学习便形成了一种随意性。
(二)、部分留守儿童的习惯和礼貌较差,特别是男生。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也许是管不住他们,也许是过于溺爱,时间一长他们便形成了我行我素,目无尊长,胆大妄为的性格。今年所教班里的同学小李,从进校以就是调皮捣蛋,活活生生的一个“被压五行山之前的孙悟空”性格。今天把某位同学的脚趾踩破了,明天又给女同学起绰号或是在班里讲鬼故事吓唬同学们,女同学对他是敢怒不敢言,有一天他的校卡坏了,下晚自习时他来跟我说:“喂!叫你孩子的爸爸给我买一个校卡来”,教书十年来这是第一次有学生如此没称呼、没礼貌的和我说话,当时我就冒然的回了一句:“你是留守儿童”。事后和他交流得知,他的父母已经外出打工五年,他是和六十多岁的奶奶在家,奶奶根本管不住他,我和他交流说;“你要想想父母在外的辛苦,否则有一天他们挣得再多的钱依然是后悔莫及,可他却说父母挣钱是为了还他们自己欠下的债。”五年的我行我素造
就了今天的他。在未来的三年,我得像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紧箍咒一样给他戴上一个道德规范圈了。
(三)、性格内向、孤僻,遇到问题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向老师或亲属反映,习惯把苦闷埋在心里。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省钱,回家次数较少,与子女交流也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很容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我今年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小韩的同学,开学一个月来,我发现她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她就是不愿意配合老师,她是她们班的政治课代表,按理来说她的课堂表现应该很好,可是她从不举手发言,小组讨论时也不配合其他同学,总是自己做自己的,一副与班级隔离的表情,一开始我觉得她是以为自己的语文功底好,不屑于我讲的内容,还有些生气,后来和她谈话得知,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只有她和弟弟在家,她已经习惯了一切问题自己解决,不愿意和别人谈话,也很少和同学交往。
(四)、由于缺乏亲情,心里产生不应承受的杂念。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现实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呵护与关怀,这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遇到一点事情就爱胡思乱想。班里的同学小蔡,开学一个星期来都是心不在焉、整天愁眉苦脸,上课经常发呆,作业也不认真完成。问她原因,她说假期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看他们,开学前几天父母吵架了,并且说要离婚,她担心如果父母真离婚了她该怎么办,她希望父母回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生活。
(五)、行为偏差,心无界律。有些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有的女同学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她们的理由是想找一个情感上的依靠。
二、回顾近几年所遇到的留守儿童,我认为造成 “留守儿童综合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
(二)、隔代教育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管教,这就形成“隔代教育”。况且祖辈们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些老人认为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健康就行,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能力管教。因为有的老人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的老人体弱多病无力监管孩子,有的老人同时照看几个孩子,精力不够。
(三)、有一些留守儿童是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而且他们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一些是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养成儿童任性的行为。
(四)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全面的了解
和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
(五)、失衡的教育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在,大家都把教育儿童的责任推向学校、教师。作为有第一责任的家长、负责环境教育的社会都没有承担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等。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相应的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教育,正确引导。经常和他们交流,让周围的同学力所能及地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其次、教师应时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请监护人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时常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教师和监护人的爱始终代替不了父母,在我们尽力关爱孩子的同
时,我们更应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以满足他们的安全感。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父母也应该把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事迹说给孩子们,使孩子更理解自己的父母。我相信有了父母精神上的鼓励,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三)、用微笑拉近留守儿童和老师的距离。
有人说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要想和学生拉近距离,我们就要时常用微笑去面对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交流心声的朋友。用微笑给他们一种爱,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测试差了,我们可以用微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违反纪律了,我们用微笑机智地告诉他们怎样去遵守纪律。
(四)、每天给他们一个鼓励,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美国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留守儿童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他们就像在黑夜里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这把火把就是老师的鼓励。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思想变得成熟,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我们要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
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学习就会越来越努力。
(五)充分利用三生教育课的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生长的自我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尽快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做到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给儿童创造“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良好教育环境。
(七)、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寄宿条件差,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失衡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置的建设,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总之,在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甘露洒进他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谭中长《 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
3.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海南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找不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