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由病原生物(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流行的疾病。
2.感染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了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3.传染病学: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4.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的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对策的科学。
5.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无任何临床表现,感染利用血清学可测出,其中部分人可形成带菌状态。
6.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
7.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局部病变轻微,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自局部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
8.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部位,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9.传染源:是指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0.自然疫源性疾病:也称为人兽/畜共患病,是指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11.自然疫源地:是指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存在的地方。
1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13.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14.病原体: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原体。
15.传染性: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并致群体传播。
16.复发: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原因是免疫力低下,潜伏在病灶内的病原体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
17.再燃:病程第2~3周前后,体温波动下降,但未达正常时又复上升,持续3~7日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可为阳性,症状加剧可能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有关。
18.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9.前驱期:指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二、大题
1.传染病的预防:①管理感染源:早发现早上报;对接触者的处理(检疫,医学观察);尽可能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观察;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予以治疗,无价值者深埋焚烧②切断传播途径:三管:水、粪、食;灭:灭虫;讲卫生:洗手。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③保护易感人群:改善营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品,提高抵抗力;预防接种。
2.肝炎的临床表现:分型:⑴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⑵慢性:(轻、中、重度)⑶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⑷淤胆型⑸肝炎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⑴急性肝炎:潜伏期15~50天,平均30天,常无自觉症状,传染性最强。黄疸前期发热畏寒症状重,恶心厌食全身疲乏。持续5~7日。黄疸期症状好转,黄疸出现,转氨酶升高。持续2~6周。恢复期平均1个月。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病程超过半年)轻度病情较轻,肝功1-2项轻度改变。中度介于轻重之间。重度症状体征明显,伴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者。且具备下述四项中的一项:①SB>85.5μmol/L;②PTA:60-40%;③Alb≤32g/L;④胆碱酯酶<2500U/L。⑶重型肝炎:Ⅰ急性重型肝炎(<2周肝衰竭):症状:①严重的消化道症状②极度的乏力③重度的黄染④2周内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Ⅱ亚急性重型肝炎(<24周):基本同急性重型。特点:①肝多不缩小②可出现腹水③酶胆分离,A/G比例异常④15天至24周内出现类似急性重肝表现者⑤脑病型和腹水型⑥病理:新旧不等的大块、亚大块坏死;Ⅲ慢性重型肝炎(>24周):①临床表现同亚重型②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24周以上③或虽无前述病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影像学改变、生化改变或病理改变者④病理改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大块、亚大块坏死,有慢性陈旧性病变的背景。⑷淤胆型肝炎:①梗阻性黄疸的现,持续3周以上②全身症状比急黄肝炎轻,消化道症状轻微③肝实质损伤轻微,PTA、CHE不低,ALT中度升高,胆红素明显升高,ALP、GGT升高④预后良好⑤5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梗阻。⑸肝炎肝硬化:Ⅰ代偿性肝硬化:①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②门脉高压表现,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③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Ⅱ失代偿性肝硬化:①有明显门脉高压表现②肝功能明显异常或衰竭③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3.肝炎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五项):⑴HBsAg与抗HBs:HBsAg+表示感染乙肝,不能排除;抗HBs表示:①保护性抗体②乙肝恢复与痊愈期③接种乙肝疫苗后⑵HBeAg与抗HBe:HBeAg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e+表示病毒处于静止状态⑶HBcAg与抗HBc:HBcAg与HBVDNA呈正相关,HBcAg+表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IgM出现较早,高浓度抗HBcIgG表示现状感染,低浓度抗HBcIgG表示过去感染⑷HBV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的主要标志。
4.出血热临床表现:⑴发热期(3~7d):①渗出水肿症(外:“三肿征”结合膜、面部、眼睑;内:浆膜腔积液、渗出性肺水肿、胃肠症状、脑水肿);②充血出血症(“三红”,粘膜皮肤出血,重症患者有腔道出血);③感染中毒症(畏寒、高热、“三痛”、消化道及精神神经症状);④肾脏损害(腰痛、肾区叩痛,早期出现蛋白尿,短期内尿蛋白变化大)⑤血常规(三高一低)⑵低血压休克期: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增快,症状加重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尿量减少,水肿严重、出血明显⑶少尿期:①尿毒症(头昏、软弱、面部浮肿、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高血压和贫血等)②高血容量综合征(面容胀满、静脉怒张、脉搏宏大、进行性高血压、出血倾向加重等)③少尿期为本病的极期易合并各种严重的并发症⑷多尿期:尿崩症;可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休克⑸恢复期。
5.出血热发热期的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①抗病毒:发热期患者利用利巴韦林,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②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可给予芦丁、VitC、激素、甘露醇、钙剂③改善中毒症状:
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④预防DIC: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6.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⑴急性菌痢:①普通型(典型):起病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②轻型(非典型):胃肠道和全身中毒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腹痛轻或无,无里急后重③重型:多见于老、弱及营养不良者;急起高热,腹痛、腹泻严重;腹泻次数多,可出现大便失禁、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脱水性休克④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休克型: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花斑、发绀、少尿或无尿、可出现心、肾功能不全或意识障碍;脑型:头痛、呕吐、烦燥、嗜睡、昏迷、反复惊厥;中枢型呼衰-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及呼吸暂停瞳孔忽大忽小,继而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混合型:兼有休克型和脑型表现,常先出现高热、惊厥,迅速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⑵慢性菌痢(病程>2月)慢性迁延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7.中毒性菌痢的治疗:⑴密切观察病情,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抢救措施⑵病原治疗:成人:喹诺酮类;儿童:三代头孢⑶对症治疗:高热:物理降温、退热药;烦躁、惊厥:亚冬眠疗法;反复惊厥:安定、苯巴比妥钠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⑷休克相关治疗: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激素、抗凝⑸脑型相关治疗: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激素、防治呼衰。
三、选择填空
1.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又称自然疫源性疾病,也称为人兽/畜共患病。
2.传染病要发生、要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感染后免疫。
4.《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HBV:cccDNA是超螺旋闭环DNA。
6.病原学分型:甲、乙、丙、丁、戊型等。
7.lgM阳性的有甲肝、戊肝。
8.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线姬鼠)。⑴四大主症:发热、休克、充血出血、肾脏损害。⑵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⑶流行季节:全年散发,小高峰:5月~7月,大高峰:11月~次年1月。⑷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害。⑸血常规(三高一低)WBC、N增高;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发热期末及低血压休克期Hb增高;PLT减低。
9.日本脑炎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集中于7、8、9三个月;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⑴传播途径:三带喙库蚊。⑵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⑶典型临床表现:①初期:乙脑三警号(高热、头痛、嗜睡)②极期:高热、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膜刺激征)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之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10.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⑴临床特点:突起高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WBC减少。⑵治疗原则:①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②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③预防性治疗:出血,休克,无特异治疗药物,物理降温,口服补液。
11.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⑴临床特征:急性起病、稽留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⑵血清学检查:外斐试验:变形杆菌凝集试验:OX19、OX2、OXK;OX19≥1:160。⑶病原治疗: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
12.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蚤传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既是传染源又是贮存宿主,外斐试验OXK≥1:160。⑴临床特征:长程高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大。⑵病原治疗: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13.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⑴病理改变为全身单核巨嗜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⑵主要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肝脾大、玫瑰疹等(五大主症);并发症为肠出血及肠穿孔。⑶普通型(典型)伤寒:分为4期,病程约5周①初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病情逐渐加重,体温阶梯上升,非特异性症状,易误诊、漏诊。②极期:病程第2~3周,五大主症均在该期出现: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Rosespots);肝、脾肿大。③缓解期:本期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④恢复期:3个月内粪便仍有伤寒菌排出-暂时带菌者;3个月后或终身粪便有伤寒菌排出-慢性带菌者肥达氏反应阳性率3~4周最高(70%)。⑷病原治疗:喹诺酮类首选(儿童慎用)。
14.⑴胃肠型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①主要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②病原:沙门菌、变形菌、嗜盐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⑵神经型食物中毒:肌肉瘫痪(眼、咽、呼吸肌)(肉毒中毒)。①特殊特征:复视、斜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②病原:肉毒杆菌。③特征:“三多”“两短”:多呈暴发和集体发病,有共同的传染源;多发生于夏秋季;多表现为胃肠型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例外);潜伏期短,病程短。
15.食物中毒发病机理:肠毒素(外毒素)损害;侵袭性损害;内毒素损害;过敏反应。非侵袭性患者不需要抗生素,侵袭性腹泻者: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其它敏感的抗生素。
16.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患者有剧烈吐泻、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失水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⑴无症状隐性感染⑵非典型(轻型)感染⑶典型感染:①泻吐期②脱水期③反应恢复期⑷暴发型或干型霍乱。治疗原则: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
17.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⑴病理: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⑵临床表现: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⑶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
18.阿米巴痢疾(肠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袭结肠所致;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盲肠及升结肠。⑴临床特征: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粘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也可能在肝、肺、脑等处形成迁徙性脓肿。⑵普通型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
19.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产生自溶酶)。季节性:11月-5月(3-4月高峰)。
20.流脑三大警号:高热、头痛、呕吐。
21.流脑四大主症: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22.钩体病主要表现发热、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肾损害或脑膜脑炎。⑴传染源:鼠、猪、犬,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⑵钩体病流行类型: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基本病理变化是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⑶临床表现:①早期(钩体败血症)三症状:发热、肌肉疼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痛②中期(器官损伤期):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③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23.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第二篇:传染病试卷要点2011——2012
症状,体温40-41鼻端、唇、口腔黏膜、蹄、乳房有水疱、烂斑,跛行,重者蹄匣脱落,行走困难;孕猪流产,仔猪死亡率高,可达100%。
病变,仔猪呈虎心斑,其他病理变化同生前所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临诊上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FMDV易感动物多,毒力强,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病毒毒型较多,发病率高,杀伤力不高,影响生产性能。传染源是发病动物、隐性带毒者,羊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但可以排毒,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牧区,该病一般深秋开始,冬天加剧,春天减轻,夏天几乎不发生。
流行特点:1,传播快,跳跃式,直线式流行,2,易感谱广,包括人,3,周期性,4,季节性,冬春严重,5,顺序性。牛羊猪6,连续发生,不同型或亚型造成,7,动物集中区传播快。
防制:发现口蹄疫后,应迅速报告疫情,划定疫点、疫区,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严格封锁,病畜及同群畜应隔离急宰,同时对病畜舍及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等彻底消毒,对受威胁区的易感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屠宰后14d,未再出现新的病例,经彻底消毒后可解除封锁。2症状,体温40-41,先便秘,粪便呈算盘珠样,带血和粘液;后腹泻,后腿交叉步,后躯摇摆;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发绀,皮肤出血;公猪包皮积液,个别有神经症状。病变,皮肤、粘膜、浆膜广泛出血;雀斑肾。脾梗死,回、盲肠扣状肿;淋巴结、周边出血、黑紫,切面大理石状;孕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防制:(1)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
(2)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剂量
(3)疫苗的改进
(4)制定控制和消灭猪瘟的规划
(5)紧急预防接种
流行特点(1)猪瘟流行范围广,新发病猪场由于新购入仔猪引起;(2)流行现状是散发流行,规模小,程度轻;(3)发病年龄小,3月龄以下的猪,其中79%的猪场发病猪的日龄都在90日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d以内小猪最多。肥猪、种猪很少发病;(4)发病温和,临床不典型。症状和病变不够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病程也明显延长;(5)持续性感染小猪先天性感染,产生免疫耐受;(6)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导致先天性感染,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7)猪群免疫力水平普遍偏低;(8)混合感染和并发症,与持续性感染有关。
对策:(1)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2)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剂量,要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初生仔猪乳前免疫,也叫零时免疫,70日龄二免,剂量:种猪4~5个头份,仔猪2~3个头份;(3)疫苗改进;(4)制定控制和消灭猪瘟的规划;(5)紧急预防接种。
猪瘟免疫失败个原因种猪群存在毒猪,造成仔猪胎盘垂直传播,2,经胎盘垂直感染,可产生带毒的先天免疫耐受猪,3,带毒猪所产生死胎或存在的带毒猪污染环境,4,猪群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5,疫苗质量不高,及疫苗管理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方法途径不当,饲养管理不科学,饲料质量问题,滥用药物。
症状,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嗉囊积液,倒提病鸡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下痢,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神经症状明显。
病变,腺胃乳头出血,肠道粘膜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溃疡。
在免疫鸡群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症状因日龄不同而有差异,幼龄鸡和育成鸡首先表现呼吸道症状,鸡群有明显的呼吸音,有的鸡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气,在此症状出现后不久即有以神经症状为主的鸡出现,病鸡食欲减退或停止,下痢,发病后2~3d,死亡率增加,大约在1周后开始下降;成年鸡症状轻,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产蛋量明显下降,软壳蛋增多,少数鸡发生死亡,有的成年鸡唯一症状就
是产蛋量突然下降,软壳蛋增多,经2周左右,产蛋量开始回升。病变必须多剖检病鸡才可能看到腺胃乳头出血等特征病变,病鸡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明显,但一经发现则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直肠与泄殖腔粘膜可见出血,经常见到继发感染疾病的病变。
措施:(1)严格贯彻执行综合性防制措施;(2)检查和调整免疫程序;(3)免疫:①10日龄左右弱毒苗与IV或克隆-30滴鼻点眼,同时注射半剂量乳剂灭活苗。利用监测手段,掌握抗体水平,若70~90天之间抗体偏低,再做一次弱毒苗的气雾免疫与油乳剂苗的联合免疫,17周再进行一次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加强免疫。根据抗体水平的监测,决定是否再进行补免,②10日龄IV或克隆-3滴鼻点眼,25日龄克隆-30或IV系肌注,同时分点注射半剂量油佐灭活苗,根据监测结果掌握抗体水平,通常不必在70~90日龄进行气雾补充。17周进行新城疫弱毒苗和油佐剂灭活苗加强免疫,加强抗体监测,接近临界水平时,应同法加强免疫。(4)成年产蛋鸡或其他日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均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控制疫情发展。
4。特点:如病毒侵害神经,则常见坐骨N和臂N侵害,出现“劈叉”姿势,翅下垂,坐骨N发生肿瘤,N肿大,横纹消失,有可能出现小结节;如病毒侵害内脏,病鸡消瘦,胸部如刀,在内脏产生肿瘤,肿瘤分结节型和弥散型,颜色为白色;如病毒侵害皮肤,则皮肤出现一些小结节,颜色为棕黄色;如病毒侵害眼睛,则病鸡视力下降,或完全失明,虹膜上有肿瘤细胞生长,斑点状或环状灰白色病变。
防制:本病综合性防制措施应包括控制早期感染和预防接种2个中心环节
疫苗免疫失败原因:(1)鸡品种差异;(2)疫苗本身的原因,如病毒的空斑数不够,细胞污染了LL、REV,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3)超强毒的存在;(4)环境因素诱发早期感染;(5)人为因素。
5法氏囊IBD
症状病初啄肛现象严重,排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细石灰渣样物质,干后呈石灰样。
病变,法氏囊肿大、出血、水肿,后期萎缩;肌肉出血,花斑肾,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横向出血点或血斑 6病原:A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主要有鸡、火鸡、鹌鹑、鸭、鹉及野禽等多种禽类,其中火鸡最常暴发流行,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传染。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以H5、H7亚型最为常见;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以H9亚型最为常见。
症状,发病突然,羽毛蓬松,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呆立,闭目,对刺激无反应;冠髯发绀,流泪,头颈部水肿,呼吸高度困难,不断吞咽,口流粘液,叫声沙哑,拉黄白、黄绿、绿色稀便;后期两腿瘫痪,病程1-3天,致死率可达100%。病变,皮下、浆膜、粘膜及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输卵管有粘液或干酪样物或成熟卵子,肠道有大量枣核样坏死;头部水肿;肾肿大,法氏囊肿大有粘液。
鉴别诊断:以流行病学、症状、病变作初步诊断。确诊,分离病毒作血清型鉴定,并以6~8周龄SPF鸡作致病试验,根据是否出现死亡及死亡率高低判定病毒毒力。
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扑杀发病鸡群、受威胁鸡群紧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低致病性禽流感以疫苗预防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为主。
1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3鉴别培养4生化试验5动物接种6血清学实验,8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及主要方法
1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3鉴别培养4生化试验、5动物界中6血清学实验7变态反应
9症状:精神沉郁,减食,低头,嗜睡,呼吸困难,张口、申颈,喷嚏,咳嗽,流泪,器官罗音,鼻窦及匡下窦肿胀,减瘦,发育不良,窒息而死,病变:气管和支气管,有粘条状状或干酪状渗出物,鼻腔有粘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可见局灶性炎症,防治:无特效治疗药,10蓝耳病PRRS
症状:乳猪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共济失调,急性死亡,母猪皮肤发甘,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病变:仔猪,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肺淤血,水肿,肉变,无治疗药物,疫苗预防。
一般措施:消毒 引种 饲管 卫生
药物预防:包括抗生素和微生物制剂
免疫预防:基因工程苗 母猪产前30天 15天免疫一次?
检疫淘汰病畜 净化畜群建立健康畜群来实现 同时配备一些常规措施进行综合防止
13牛结核病典型临床症状有那些?
1,全身症状 进行性消瘦,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
2,咳嗽,呼吸困难 喘气
流产 胎衣滞留 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睾丸炎 关节炎
检疫淘汰 变态反应 凝聚反应 建立健康畜群 免疫接种 猪2号苗 羊5号苗?
体温升高至42度 血便 腹痛 吼叫 舌外伸 腹部肿胀 天然孔出血 尸僵不全 血凝不良 煤焦油样尸体迅速腐败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急性败血症 脑炎 关节炎 心内膜炎 淋巴结脓肿?
急性发病死亡 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 头部水肿 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 明显的明显的神经症状
发生 HPAI时的扑灭措施?
立即隔离 上报 划定疫点 疫区 受威胁区封锁 扑杀 无害化处理 紧急免疫 消毒 紧急检测 人员防护 封锁令的解除
以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感染后可长期带毒,要及时扑杀带毒者,是疱疹科I型。
临床表现:
1、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奶伊胎、咳嗽发热。2弱仔:以死胎为主,很少引起母猪死亡。3种猪:不育症,屡配不育,返情率高
4、两周内猪、发热 呕吐 下痢 神经症状
措施:1种猪淘汰制度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并配合GE---ELISA检测方法2不从患过此病的猪场引种,3免疫接种 种猪普防仔猪:3----7日龄免疫滴鼻断奶后再免一次)是由PPV引起初次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主要症状初产母猪产死胎,木奶伊胎,母猪不流产,无囊膜,对外界抵抗力强,只感染猪不分年龄性别。
:症状,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疼痛尖叫,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侧卧消瘦,被毛凌乱,随之可能死亡。
病变,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粘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损伤也可能涉及脑和关节表面。
1周内发病尾肺炎,急性死亡,断奶前感染者尾咳嗽,喷嚏,鼻炎,面部变形,面部皮皱变深,流泪,流鼻涕,鼻血,常无体温变化。病变,鼻甲骨,鼻中隔萎缩、变形,严重者消失。
症状,突然发病,先吐后泄,稀粪黄浊、污绿或灰白色,带有凝乳快,腥臭难闻,后躯污染严重;脱水、消瘦、体重锐减、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大猪多很快康复。粘液,耳、口、鼻皮肤发绀。病变,出血性,坏死性,纤维索性胸膜肺炎;心包炎胸水,腹水淡黄或暗红色;肺紫色或灰黑色,与胸膜相连。
① 乙脑: 症状:6月龄以上小猪大都能康复,开始有许多猪只发病,随后减少,体温略高,不喜行走,好喝水,大便干,抗生素治疗无效,又称无名高热。怀孕母猪流产,如没有到预产期,则形成死胎或木乃伊胎,如到了预产期,则一部分正常,一部分弱仔。公猪主要是睾丸炎,一般是一侧性肿大。
病变:如出现神经症状,可见脑膜充血,脑脊液增多,脑室积水;又如公猪睾丸炎,公猪睾丸呈斑点状或楔状坏死,母猪子宫粘膜充血,有出血点。
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症状:母猪病初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往往持续6周,而后出现重新发情的现象,但常造成母猪不育或产奶量下降,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等神经症状;仔猪以2~18日龄感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达80%,早产仔猪在出生后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病变:主要病变见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
区别:通过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初步诊断。
确诊:通过病毒分离、鉴定;也可用免疫学方法测定抗体等实施诊断。
降的原固并地行鉴别诊断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是冠状病毒,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传播快,发病率高。病鸡咳嗽,喷嚏,张口呼吸,有口 罗音,流粘性鼻液,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增多,病程1~2周,病变为鼻腔、鼻窦、气管、支气管粘膜卡他性炎症,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卵巢卵泡出血、充血、变形,有的腹腔内有卵黄物。
EDS76:病原是禽腺病毒Ⅲ群中的成员,本病除鸡易感外,自然宿主还有鸭、鹅和野鸭。产褐色蛋母鸡最易感,感染鸡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性群体产蛋下降,比正常下降20%~38%,甚至50%,病初蛋壳色泽变淡,紧接着产畸形蛋,蛋壳粗糙如砂粒样,蛋壳易碎,软壳蛋增多,占15%以上,病程4~10周,卵巢变小,子宫、输卵管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腺体水肿。
新城疫:病原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属成员,鸡、火鸡、珠鸡及野鸭对本病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病鸡咳嗽,呼吸困难,伸颈呼吸,发出“咯咯”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病程2~5d,有时产蛋鸡仅表现产蛋下降。
确诊需分离病毒并进行鉴定。
27试列举2种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并简述其主要临诊特点和鉴别诊断。
猪细小病毒病:其特征是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生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猪是已知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以感染,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是木乃伊胎;怀孕50~60d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出现流产症状。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病状,无奇痒。本病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鉴别诊断:病 原:细小病毒 伪狂犬病毒流行病学:只感染猪 症状:
母猪无明显症状,不同怀孕时
间所产 生的仔猪症状不同 除猪以外也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成年猪常为隐性
感染,妊娠母猪感
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等症
状,无奇痒
病变: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
炎症,胎盘有部分钙 化,胎儿
在子宫有被溶 解,吸收的现象
诊断:猪细小病毒有血凝性 一般无特征性病变 伪狂犬病病毒接种
家兔可引起奇痒症
状
28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有何特点?应采取的防制对策有哪些?、(1)猪瘟流行范围广,新发病猪场由于新购入仔猪引起;(2)流行现状是散发流行,规模小,程度轻;(3)发病年龄小,3月龄以下的猪,其中79%的猪场发病猪的日龄都在90日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d以内小猪最多。肥猪、种猪很少发病;(4)发病温和,临床不典型。症状和病变不够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病程也明显延长;(5)持续性感染小猪先天性感染,产生免疫耐受;(6)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导致先天性感染,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7)猪群免疫力水平普遍偏低;(8)混合感染和并发症,与持续性感染有关。
对策:(1)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2)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剂量,要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初生仔猪乳前免疫,也叫零时免疫,70日龄二免,剂量:种猪4~5个头份,仔猪2~3个头份;(3)疫苗改进;
(4)制定控制和消灭猪瘟的规划;(5)紧急预防接种
IBD法氏囊I B传染性支气管炎
AR萎缩性鼻炎PC圆环病毒
HC猪瘟PPI细小
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PRRS蓝耳病
AI禽流感PR伪狂犬
TGE传染性胃炎PDNS猪皮炎肾病综合增
IC传染性鼻炎ILT 传染性喉气管炎
PED传染性腹泻JE JBE乙脑
BSE疯牛病ND新城、
第三篇:专题复习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传染病以及预防
一.填空:
1.传染病是由致病的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________的疾病。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性。
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物。下列各项中,不是病原体的是()A.肝炎病毒 B.痢疾杆菌 C.蛔虫D.传播疾病的蚊子.苍蝇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1)传染源:能够散播____________的人或动物。
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 ____________到达 __________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______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传染病的三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非典”期间,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 ______________。
(2)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这项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让健康人和病人接触,并对其进行注射____________,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这属于 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属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2.以下各项预防和控制“甲型HIN1流感”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2009午5月.四川省对进入我国的患有甲型HlNl流感的一个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染病的角度,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杀死病原体
4.某位医生在抢救“甲流”患者时,不幸自己感染上该病。那这位“甲流”患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他属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5.在发生甲型H1N流感期间,我国政府对归国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对发热者进行隔离观察,这一措施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6.2005年初,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区发生了禽流感,预防人员迅速行动,灭杀,深埋了发病地3000米以内的所有家禽,其目的是()
A.消灭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7.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8.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
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
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
9、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制传染源的是()
A、饭前便后要洗手B、对空气进行消毒
C、杀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D、杀灭除尽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疯狗
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何总结:
1、“非典”流行期间,公共场所都要定时喷洒消毒药水,这种做法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消灭传染源D、切断传播途径
2、在流行感冒期间,班上很多同学患病。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老师每天用醋熏蒸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不是
3.坚持饭后洗手,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这项措施在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三项都不是
4、商务部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不得销售散装冷冻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新标准规定:速冻米面食品必须真空包装。从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控制病原体
5、某同学吃了不洁净的红苕而患了蛔虫病,不洁净的红苕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A、病原体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传染源
6、某人吃了苍蝇接触过的食物,得了传染病。苍蝇是这种传染病的()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者D、病原体
7.2008年5 月 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发生。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免疫力
8.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
A、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9.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属于()
A、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练习你认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2010福州)今年4月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部门在灾区开展了大面积的麻疹、甲肝等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看,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2.为了防控甲流,教育部门纷纷决定各校暂不举行开学典礼、取消军训,这种措施属于
A 切断传播途径B 控制传染源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强免疫力
3.我国政府为在20世纪末在我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近几年来,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人工免疫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4.(2010长春)针对甲型HIN1流感的流行,长春市从2009年10月开始分批次为广大市民接种甲流疫苗,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5.甲型HIN1流感的流行期间,许多人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加强体育锻炼,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6.时下,饲养狗、猫等宠物成为时尚,同时也来了狂犬病传播的陷患。人一旦被狗、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那么,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保护易感人群B.抗原、控制传染源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练习你如何理解保护易感人群?
7.(2010深圳)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B.⑤②③④①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①③②
免疫练习题
一.填空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指_________________,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指体液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杀菌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吞吃消化。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建立的,对多种__________都起防御作用,叫_______________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只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起作用,叫做____________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_______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_。
免疫的功能:
(1)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细胞。
(2)抵抗_____________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清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把疫苗____________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_____________的抵抗力。免疫不总是对人类有益: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往往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当抵抗抗原入侵 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引起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青霉素过敏现象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白细胞清除病原体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麻疹
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3.牛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伤口愈合,原因是:()
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B.唾液呈碱性可杀菌
C.唾液中含有溶菌酶D.唾液中含有黏蛋白
4.下列人体的消化液中,既有消化作用,还有免疫作用的是()
A.唾液和胃液B.肠液和胆汁C.胃液和肠液D.胆汁和唾液
5.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和腺细胞,能够黏附异物(包括病菌),形成痰,排
出体外,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哪些 ?有何作用?
6.血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将多种病原体吞噬。这些免疫都属于
A.后天性免疫B.计划免疫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7.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D.注射乙肝疫苗
人体的第一道防和第二道防线为什么称非特异性免疫?
8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剌激产生的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9.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A.抗原和抗体B.抗体和抗原C.抗原和抗原D.抗体和抗体
10.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传染源B。病原件C。抗原D.抗体
11.卫生部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A.抗体B.抗原C.病毒D.溶菌酶
12.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传染源
13.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乙肝疫苗对于被接种的人来说是()
A.病原体B.传染源C.抗体D.抗原
14.(2011·潍坊)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15.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 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D.移植的外来器官
16.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建立起免疫。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B.第二道防线、特异性
C.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D.第三道防线、特异性
通过8至15题你总结一下什么是抗体?抗原包括哪些物质 ?
17.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B.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
C.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18.下列情况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B.溶菌酶溶解病菌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杀灭病菌
1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20.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 特异性免疫
2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体液的杀菌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
22.2009年甲流肆虐之际,在疫苗不能充足供应的情况下,威海市政府首先为医院医护人员和学校师生提供了甲流疫苗。甲流疫苗和注射甲流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23.(2010浙江温州)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消灭天花,所以许多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接种天花疫苗属于。
(2)从免疫角度来看,天花疫苗称为。这种免疫称为23.(2010徐州)今年春季,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部分省份和地区也发现了一些确诊病例。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专家建议,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要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入手;要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从组成上看,病毒一般 都由两部分组成。
(2)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严 格检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3)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抓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旦成功,人们将通过注射 疫苗而产生对该病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第四篇: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
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
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
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
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
摩擦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
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
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另
一个是 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同
时也是 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
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其符号是 N。用一条
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
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第五篇:复习要点
1、针灸学的概念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针灸临床的特点(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
2、针刺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最早的针刺工具。灸法源于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灸法产生的前提。针和灸,都属外治法,互相补充。
3、战国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分为《灵枢》(针经)与《素问》。
晋代的皇甫谧著有《针灸甲乙经》,确定了349个穴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宋金元时期即公元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年,铸造了两具铜人经穴模型。开创了医学教育教学模型的先河
明代,有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其中,杨继洲《针灸大成》收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医学的文献资料,并有大量个人经验,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记载有经穴361个。
4、经络的概念
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5、十二经脉的命名组成包括了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的内容。
6、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特点:
有固定的流注次序
循行走向有规律
交接传递有规律
体表分布有规律
与脏腑有属络关系
7、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1、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2、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
腹(胸)。
概况起来,就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
之三阴从足走腹至胸
8、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在头面部的分布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在躯干部的排列是: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在四肢部的分布是: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需要提醒的是: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足三阴经循行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足厥阴、足太阴和足少阴。
9、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10、奇经八脉的概念
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
11、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1)、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
2)、络属。与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与奇恒之腑联系。
3)、相互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12、经络在生理上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外邪,反应病候
4平衡阴阳,调整虚实
13、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循经取穴”。其理论依据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15、腧穴的主治作用有三种: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16、腧穴的主治规律可以概况为: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17、腧穴的三种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标志法)
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指量法)
18、骨度分寸定位法中各种骨度的分寸:参照表
19、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中如何规定尺寸?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
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20、十四经的经穴和经外奇穴
少商穴
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
内关
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神门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合谷
在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后溪
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太冲穴与发怒可消除怨气: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 合谷配合太冲合称“四关穴”,临床上常常联合应用。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太溪常常用来治疗腰酸,是肾经的主要穴位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排列顺序分别是:
前 足厥阴肝经
中 足太阴脾经
后 足少阴肾经
内踝上8寸以上
前 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天枢
与脐平,在脐旁2寸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屈膝,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阳陵泉常常用来治疗胆囊炎
委中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委中常常用来治疗腰痛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至阴穴常常用来治疗胎位不正。
关元
脐下3寸
中脘
脐上4寸
起于胞宫从会阴部沿着后背正中,上行头部,止于上唇系带的经脉是督脉
督脉的作用主要有二:
1、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2、与人的精神、神志活动有关。督脉的主干行于背部正中,入属于脑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下。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前发际直上5寸。
水沟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接处。水沟(人中)经常用于急救
腰痛穴常常用来治疗急性腰扭伤,位置在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背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手背掌骨中线,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和第四指伸肌腱的尺侧
21、刺灸法的要点如下:
22毫针结构分为五部分:
23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其中,仰卧位 适合于身体前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于身体侧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于身体后部的腧穴,仰靠坐位 适合于取前头部、颈及胸部的腧穴。俯伏坐位 适合于取后头、项及肩背的腧穴,侧伏坐位 适合于取身体的头部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的腧穴。
24毫针刺法中,持针法分为四种,分别是:
1)、二指持针法
2)、三指持针法
3)、多指持针法
4)、持针身法
25、刺手用来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押手用于固定腧穴,协助进针。
26、进针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有包括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27、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直刺、斜刺、横刺三种
28、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
29、针感的概念以及针感的表现?
亦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是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为针刺感应
针感的表现
• 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如鱼吞饵”。
• 患者会在针下的穴位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可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30、留针方法中讲述了留针时间,临床治疗中一般针刺的留针时间为30分钟。留针包括动留针和静留针。
1、静留针:当针刺入穴位之后,要安静地留置一些时间,期间不施行其他针刺手
法,到时出针。
2、动留针:当针刺入穴位之后,将针留置一些时间,期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
法,以增强针刺感应。
31、出针方法,分别是左手持消毒棉球(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作-小幅度捻转,慢慢退针至皮下,然后快速拔出。
32、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针
•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 原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后,体位不适、或手法过重。
• 症状:患者出现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四肢发
凉等。重者可神昏倒地,四肢逆冷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
33、灸法的概念 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于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熏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34、艾的艾制品有艾炷和艾条,什么是艾炷?什么叫壮?
• 艾炷:
• 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的艾团,称为艾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之为一壮
35、艾条:又称艾卷,即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可分为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两类。
36、药艾条的种类很多,并有许多特定的名称,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它们都是艾条,不是针具
37、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二、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三、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四、防病保健强身延年
38、灸法的分类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温针灸
四、其它灸法:灯火灸、天灸
39、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艾条灸包括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悬起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40、耳廓正面表面解剖名称
• 1耳轮——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 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 3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 4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 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 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 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 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 9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 10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 11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 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 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 14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
• 16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 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 18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41、什么是耳穴?
是指分布在耳廓的穴位,即在耳廓上可用于诊疗病症的区点
42、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它在耳廓正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
具体来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盆腔相应的耳穴分布在三角窝;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屏四周。
43、常用的耳穴
耳中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耳尖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处,即三角窝4区。
对屏尖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l、2、4区交点处。
胃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心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眼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44、耳针治疗选穴思路
•(1)相应的部位选穴,如前头痛者选额区;胃痛者选胃区。
•(2)按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针对急性结膜可选肝穴或脾穴、肺穴;皮肤病常
选肺穴;落枕可取肝、胆穴或小肠、膀胱穴等。
•(3)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内分泌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选交感穴或
耳迷根穴;颈椎病,包括由其引起的肩臂痛、手麻、刺痛、头疼、头昏、耳鸣、胸闷等可选颈或颈椎穴。
45、针灸配穴处方, 基本原则--“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具体有:近部选穴、远部取穴、对症选穴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