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白银区参观考察校园文化建设报告
赴白银区参观考察校园文化建设报告
为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条山学区的组织下,学区所属各校校长及主任一行十三人,于2012年12月6日赴白银市对白银区三所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二天的学习考察。我有幸参加此次活动,虽然考察时间短暂,但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题鲜明、各具特色。
1.“阳光教育”的白银区第三小学
走进白银区三小,“阳光教育”的主题处处显现,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体育,无一不感受到三小的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氛围。一进教学楼大厅,“教学生六年,想学生一生”几个醒目的大字体现了区三小的办学思想。这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空洞的口号,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切切实实的学校行为。走上每一层楼,楼梯和楼道的布置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无论是家乡风光、国学经典、科技知识、养成教育、师生作品、手抄简报和风采展示,楼道空间设施和墙面布置,和校园文化主题一脉相承,似缕缕阳光沐浴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们听了学校领导做的介绍,查看了学校管理相关的过程性资料,结合现场观摩和考察,干净整洁的环境、秩序井然的课堂、热情礼貌的教师和活泼天真的孩子,学校一贯精细化的管理给了我们最好的印证
临出校门时,我们被宽敞漂亮的塑胶操场旁一角独特的景观所吸引。彩画墙上加高了三米,所用的材质全是蓝绿色的易拉罐,中间又用红色的易拉罐镶成“阳光乐园”四个大字,作为这面彩画墙的主题。墙前绿色的塑胶地面中间又用圆石子铺成“s”型走道,与旁边修建的文化走廊和绿地上的雕塑相辅相成。据学校高校长介绍说,易拉罐墙原为遮挡后面居民楼不雅观的黑洞,全是学生提供的材质和老师施工的杰作。“s”走道也是老师们亲手铺成的,突出的圆石子,在课间休息时成为老师们磨练脚板消除疲劳最好的“按摩器”。看着这精心设计布置的校园一角,课间“s”走道上锻炼的老师和文化走廊里欢快游戏的孩子们的情景立即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白银区三小不愧是老师和学生们的“阳光乐园”。
2.“养成教育”的白银区八小
参观完三小,我们又驱车赶到了白银郊区的区八小。八小是新建的学校,据刘姓女校长介绍,这所学校是为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就学而建的,历史也就是几年时间。刚建的时候,学校办学条件不好,生源少而且极其的差,就是凭着这位干练要强的女校长和所率团队的强力打造,现在八小也成了白银区有名气的学校。学校现在已被周边的小区高层建筑包围,当初的规划设计已难以接受更多的孩子入学。我们走进八小的教学楼,楼的每一层多半是教学区,少一半是办公区。我们实地考察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当然八小的硬件比起三小来说是远远不如的,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风貌以及学校的整个氛围给人的感觉是极其温馨和谐的。所见的老师跟我们热情打招呼,遇到的学生主动给我们举手敬礼问好,所有的教室和办公室的门是敞开的,可以随意走进去现场考察。正好下课和上课的广播语音提示语都让我们听到了,特别是下课的语音提示特别的温馨,提醒学生下课休息不要拥挤、上下楼梯注意安全、课间休息友好相处等等。我们正赶上这是大课间活动时间,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室里和楼道间排成两行,原地踏步等待楼上的班级学生下楼,然后依次下楼秩序井然的到操场集合。操场上指挥的体育老师和领操的学生早已站在主席台上,从操场整齐的队列前站着的领队学生佩戴的绶带标志上,可以看出阵容是以年级组依次排列的,教师都随班前后站立。随着指挥老师的口令和广播音乐的伴奏,少儿广播操、艺术操、经典诵读表演依次开始,整个课间操的规范表演和入场下场整齐程度令我们参观者震撼。操后解散,学生们的玩耍也是非常的和谐友好。我们一靠近游戏的学生,他们就主动地给我们敬礼问好,所有的表现都是自然大气,可见八小平常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由我想起八小教学楼道里温馨提示语:“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3.“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白银区一小
下午,我们一行又进入白银区一小参观考察。该校历史较早,原为白银公司第一小学,后划归白银区直属。一进校门,一幢新建漂亮的教学大楼矗立在我们眼前。进入大楼,各楼层的楼道布置按校训“启言、启行、启思、启智”为主题分层布置,墙面布满学校师生书画作品和主题教育图片,使人感觉多而不繁。楼道非常宽敞和干净,仔细
看,未设置垃圾箱桶。后来我们从学校杨校长的介绍得知,学校提倡“自己将垃圾处理”,可学校就没有垃圾了。的确,我们不是培养生产垃圾的学生。小小的一个举措,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幸福成长”是白银区一小的办学目标。走进教室,会发现孩子们的桌凳不是秧田式的排排坐,而是小组式的“团团坐”,4人为一组,围桌而坐。这样安排座位是便于讨论与合作。学生在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先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经过自学和讨论,学生真正不明白的问题已不多,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一小的学风是“自学、自理、自行、自强”,教风是“导趣、导疑、导创”,校风是“能学、能教、能思、能解”,这不单单是白银区一小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意,而恰恰是一小办学的实践探索。我们从他们的“三导一表”学案和评价表的操作,以及确立的“四队”(百人武术队、百人腰鼓队、百人鼓号队、百人军鼓队)“九节”(三月礼仪节、四月科技节、五月快乐运动节、六月艺术节、七月实践节、九月感恩节、十月合唱节、十月英语节、十二月读书节)的践行中不难看出,区一小“快乐学习、导师引路、技能立身、自主发展、幸福成长”的办学思路和富有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育馆、文化廊、图书阅览一体室、音乐厅、制作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驻足、使人留恋,彬彬有礼、尽情参与的学生成为学校流动的风景。
二、启示及建议
任何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要打造品牌学校,就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生命所在,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与良好校风的根本之源。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文治校,以文育人,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对比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过程性的资料积累太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凝炼和突现。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搞好学校人文景观建设,创设育人氛围,赋予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彰显学校精神。
2、充分利用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等。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每一块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每一棵花草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育人理念,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
3、以我校的诵读经典特色教育为基点,积极营造经典国学教育环境,让师生与先贤对话。大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和熏陶。
4、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建立符合我校实际及适合学生发展的功能部室(如:国学馆、器乐室、舞蹈室、书法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重视对学生的养习教育,让每个孩
子养成受益一生的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环境的建设和知识技能的传承,更是校园中人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文化。此次考察虽已结束,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发展与探索,我们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我们将不断努力!
2012.12.7日晚
第二篇:赴常德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赴常德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2012年4月6日,学校全校教职工来到常德,参观、学习了常德育英小学、工农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布置有特色: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学,位于古城常德沅水河畔的笔架城下,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名优学校。红色的大理石门柱,彰显出学校的深沉、久远、稳健和热情;深厚雄健的金色铜字校牌,显示出凝重、辉煌的学校文化底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我们一进校门,左边石雕的学生书法作品墙,尽收眼底。学校南面的墙上浮雕,是汉字的演变史。走廊墙壁上的色块与图案透出了清新,跳跃着童真、童趣;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教师的书画展。走进育英校园绿树葱茏、小草茵茵。错落有致的小景点,洋溢着盎然生机与隽永韵味。工农小学的最大特色是“礼乐文化”。把“礼乐文化”当做追求的理想,工农小学是一所飘逸书香、推崇创新、成果丰硕的学校。使校园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学生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文化、让学校充满了文化的气味,真正变成了人文校园。
第二,教学有特点:如育英小学的同课异构、一课多上、还有文本解读等特色教研,这样的教研,在备课上,上课时,可以使我们的教师少走弯路,甚至是不走弯路,可以在相互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这样特色的教研,教师的思路清晰,讲解时详略得当,语言精炼,再加上教师 的正确引导,学生将会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教学质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第三,学生有特长: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都听到了鼓手们奏出的悦耳的音乐,看到他们在认真排练,指导老师在旁耐心的辅导。从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知道,学生会打鼓,会写毛笔字。是呀,我们的学校,需要有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也同样需要有如此敬业和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也并不比别人笨。
他们两校都着重加强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参观的两所学校,“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他们还有网络文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熟悉网络,在网上学习我们需要的知识,以缩小与学生的代沟,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文化选择。我们现在上课堂一般不用方言,说普通话。我也尽量熟悉传承文化的礼仪,增强文化涵养。我将在业余时间看看《论语》,看看《陶行知文集》,参加摄影。总的一句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多读书尽量使自己多一点书卷气、文化味。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这种积淀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确实使我感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特色,需要从细微处着手,长期的积淀、升华。特别是尝试教育教学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因为我感到了巨大的,当然压力能产生动力,能促使我认真学习。
我的感悟是:作为一名教师,弘扬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应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文化立校,在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之时,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要与时俱进。文化立校使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从文化角度驾驭课堂。“一群单纯的教师,带着一群单纯的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前行。”这一句话说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师克服喧嚣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浮躁之气,变得单纯、透明、快乐。引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了学习乐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那就是:让每面墙都会说话。我们看到,校园内无论哪堵墙,哪怕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卫生间墙面、走廓天花板隔层间,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语、醒目温馨的提示语。走进这样的校园,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是多么幸福快乐的时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核心关系是教学关系,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教育与学习,学校教学关系的主体双方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校园文化的主题应围绕教师与学生,围绕教育与学习活动,围绕教学关系来确定,我想如果从整体属性和宏观认识上来
把握,这一主题可以确定为“教书育人,学习发展”。学校管理规范,校风校纪严谨,教师队伍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曹儒国强调,要站在文化育人的高度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墙内文化与墙外诱惑的较量,是灌输教育向熏陶教育的转变,是规模发展向品质发展的提升,要突出文化立校的关键,立精神、优环境、兴阅读、创特色,按照文化立校的要求,推动和加强感受到这里浓浓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人心凝聚,改变了教师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找到了精神家园。
第三篇:赴常德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赴常德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2012年4月6日,学校全校教职工来到常德,参观、学习了
常德育英小学、工农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布置有特色: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学,位于古城常
德沅水河畔的笔架城下,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名优学校。红色的大理石门柱,彰显出学校的深沉、久远、稳健和热情;深厚雄健的金色铜字校牌,显示出凝重、辉煌的学校文化底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我们一进校门,左边石雕的学生书法作品墙,尽收眼底。学校南面的墙上浮雕,是汉字的演变史。走廊墙壁上的色块与图案透出了清新,跳跃着童真、童趣;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教师的书画展。走进育英校园绿树葱茏、小草茵茵。错落有致的小景点,洋溢着盎然生机与隽永韵味。工农小学的最大特色是“礼乐文化”。把“礼乐文化”当做追求的理想,工农小学是一所飘逸书香、推崇创新、成果丰硕的学校。使校园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学生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文化、让学校充满了文化的气味,真正变成了人文校园。
第二,教学有特点:如育英小学的同课异构、一课多上、还有
文本解读等特色教研,这样的教研,在备课上,上课时,可以使我们的教师少走弯路,甚至是不走弯路,可以在相互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这样特色的教研,教师的思路清晰,讲解时详略得当,语言精炼,再加上教师
1的正确引导,学生将会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教学质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第三,学生有特长: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都听到了鼓手们奏
出的悦耳的音乐,看到他们在认真排练,指导老师在旁耐心的辅导。从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知道,学生会打鼓,会写毛笔字。是呀,我们的学校,需要有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也同样需要有如此敬业和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也并不比别人笨。
他们两校都着重加强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参观的两所学校,“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他们还有网络文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熟悉网络,在网上学习我们需要的知识,以缩小与学生的代沟,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文化选择。我们现在上课堂一般不用方言,说普通话。我也尽量熟悉传承文化的礼仪,增强文化涵养。我将在业余时间看看《论语》,看看《陶行知文集》,参加摄影。总的一句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多读书尽量使自己多一点书卷气、文化味。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这种积淀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确实使我感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特色,需要从细微处着手,长期的积淀、升华。特别是尝试教育教学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因为我感到了巨大的,当然压力能产生动力,能促使我认真学习。
我的感悟是:作为一名教师,弘扬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应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文化立校,在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之时,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要与时俱进。文化立校使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从文化角度驾驭课堂。“一群单纯的教师,带着一群单纯的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前行。”这一句话说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师克服喧嚣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浮躁之气,变得单纯、透明、快乐。引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了学习乐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那就是:让每面墙都会说话。我们看到,校园内无论哪堵墙,哪怕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卫生间墙面、走廓天花板隔层间,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语、醒目温馨的提示语。走进这样的校园,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是多么幸福快乐的时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核心关系是教学关系,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教育与学习,学校教学关系的主体双方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校园文化的主题应围绕教师与学生,围绕教育与学习活动,围绕教学关系来确定,我想如果从整体属性和宏观认识上来
把握,这一主题可以确定为“教书育人,学习发展”。学校管理规范,校风校纪严谨,教师队伍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曹儒国强调,要站在文化育人的高度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墙内文化与墙外诱惑的较量,是灌输教育向熏陶教育的转变,是规模发展向品质发展的提升,要突出文化立校的关键,立精神、优环境、兴阅读、创特色,按照文化立校的要求,推动和加强感受到这里浓浓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人心凝聚,改变了教师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找到了精神家园。
第四篇:赴湖北鄂州参观考察企业文化建设学习体会
赴湖北鄂州参观考察企业文化建设学习体
会
发布时间: 2009-8-24 作者:华圆公司 李强
2007年8月12日—16日,安徽省烟草商业系统18家直属单位政工
部门负责人在省局(公司)政工处何处长、周处长带领下,前往湖北鄂州等烟草专卖局(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鄂州烟草企业文化展览室、阅览室、荣誉室、健身房等,观看了反映“家”文化建设情况的电视专题片《鄂州烟草家•春•秋》,夏汗林局长为我们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对湖北鄂州烟草企业文化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互不设防的家”文化体系、依托载体、推进和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推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就鄂州烟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鄂州烟草的基本情况
鄂州烟草组建于1984年,现有在职人员二百余人,2003年元月,鄂州市局(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新班子深深懂得,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提出构建温馨、真情、至爱的“家”文化,经过近4年的“家”文化建设,实现了企业内外的和谐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家”文化体系
企业使命:报效国家,服务为民
企业精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企业愿景:家庭式互不设防的干事环境
企业价值观:做好每件事,成就每个人
经营理念:至诚至信,追求最好
三、“家”文化的特点
“家”文化的内涵就是:温馨、真情、至爱,具体诠释如下:
1、参与管理,在这个“家”中,每个员工有参与管理,受人尊重,创造价值、获得奖励的权利。
2、在这个“家”中,员工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福利待遇。
3、在这个“家”中,员工有帮助他人和获取他人帮助的权利。
4、在这个“家”中,员工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在轻松休闲时刻,有享受丰富物质和精神愉悦的权利。
5、这个“家”对每个成员都要有严格的要求。
6、这个“家”,既要为国家多创造税利,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认同,又要以善良之心,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获得社会的赞誉。
三、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鄂州烟草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深深感受到“家”文化真挚、热情、温馨和理解人、体贴人、关心人的的和谐氛围的同时,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启示和思考。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一些体会:
1、领导作用是关键
夏汉林局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身正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在鄂州市局里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以及相互关心、相互信任、做平常人,从工作点滴做起,从身边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低调做人,潜心做事,来营造和谐的“家”文化。夏汉林局长介绍说:我们做企业文化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去经营和建设。我感触深刻的是他们说到了,更做到了。企业里有员工的文章发表了,夏局长亲自打电话去祝贺,感谢员工为企业做贡献;夏局长亲自鼓励、规劝和安排员工参加学习培训;同时规定在员工过生日时,在全市做好的一家蛋糕店订做一个蛋糕,并送上一束鲜花;夏局长带领班子从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营造了温馨的互不设防的“家”文化。所有的这些能使广大员工体会到“家长”的关心和关怀,触动了员工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可以说,“家”文化成功与夏局长的个人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与鄂州烟草领导班子的推进是分不开的。
2、全员参与是基础
夏局长介绍说,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过来的,从会计员,主管会计,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到局长,深知各基层员工的苦衷,能够体会到人员的酸甜苦辣。因此,在他打造的这个“家”里,能够充分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受人尊重并有知情权,在为企业创价值做贡献的同时,获得奖励,极大的丰富了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四年来,在各种报刊网站发表文章人均6篇;自办了《鄂州烟草报》并编写了企业文化手册等;要求员工要“三会”即会写、会干、会讲;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广大与员工参与管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与时代同步,与高尚同行,提升了情操,净化了思想,真正做到了“同心画园,合力向前”。
3、员工素质是保证
提高员工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正是基于“企业发展了是政绩,培养人才更是政绩。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素质型员工”的理
念,鄂州市局领导班子认为:搞好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必须要重视智力投资,加强人才培训。因此在“家“文化建设中提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腾飞的翅膀,教育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要使“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合理化,学习方式科学化”。阅览室里有130多种报刊杂志供员工学习,通过学习,全系统有80%以上的员工当上了报道员,每年有1000多篇稿件在市级以上的报刊和网站上发表;通过学习,有15人取得了大专文凭,10人取得了本科文凭,研究生(包括在读)学历的有12人。广大员工素质的提高为“家”文化建设的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家”文化的成功建设提供了智力保证。
4、企务公开是载体
互不设防的“家”文化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信任的前提就是公开、公正。夏局长介绍,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公开透明的企业,真正实现员工大家作主,在企业中,没有不能公开的事。可以说,鄂州烟草的公开是全方位的,是深层次的,做到了还领导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干部选拔采用无记名投票,当场唱票,当场任免;每个季度之初,都要公布业务招待费和流向、办公费、招待费、各车辆的费用,领导的通讯费等等,企任公开的推行,不仅是一种民主,更是鄂州领导班子有勇气有信心的真实体现。
“家”文化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于领导的推进作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素质的提高,企务公开的推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获取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学习,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这次鄂州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学先进、找差距、转观念,为华园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五篇: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7月21日至24日,区政协主席张德业、区政府副区长解翠红带领区房管局、大街开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赴浙江省乌镇、杭州、绍兴、东阳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与桐乡市政府、市政协、市旅游局分管负责人座谈交流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参观了乌镇景区、杭州宋城、绍兴鲁迅纪念馆及东阳卢宅。参观学习行程虽短,但收获颇丰,几个城市尤其是乌镇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乌镇等地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乌镇地处浙北地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隶属于桐乡市,是江南著名的六大古镇之一。乌镇的旅游开发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起步最晚,过去只有茅盾故居一个景点,每年游客接待量只有3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只有18万元。面对“古镇热”的旅游大背景,桐乡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求精品”的思路,并且树立了“赶超周庄”的信心和决心。1999年开始对乌镇古镇实施保护与旅游开发,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80万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到130万人。乌镇古镇一期工程以观光为主,投资1.2亿元,于2003年全部收回,目前正投资6亿元实施二期工程,以休闲娱乐为主,今年年底对外开放,最终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乌镇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创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最佳极品,取得了一般景区5-10年的经营成绩,全面超过了周庄,成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被阮仪三教授称为“中国古镇保护开发中的典范”。
杭州宋城是由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宋城集团投资建设的,于1996年5月份开园,是浙江省第一家主题公园。她的建成打破了杭州长期以西湖为中心的传统旅游格局,西湖、宋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杭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开业以来经济效益稳居杭州景区之首。投资5千万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观众逾一百万人次,成为杭州标志性演出。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卢宅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是一座至今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封建士大夫家庭住宅群,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个古建筑群不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而且集木雕、彩绘、砖雕等艺术为一体,堪称“中国民间第一宅”,是中国现存古民居中唯一与北京故宫结构相同的,因此有“小故宫”之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析乌镇、杭州宋城、绍兴、东阳等地的旅游业之所以人气旺盛,就是因为他们深入挖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四季皆宜上下功夫,精心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心灵震撼力和永久吸引力的旅游特色精品,让山水具有人文气息,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内涵,使旅游资源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创造了中国旅游的优秀品牌。各地也都因地制宜,走出了适合自己的旅游发展道路,特别是乌镇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很值得我区借鉴。总结乌镇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由于乌镇开发较晚,在制定规划时吸收借鉴其他古镇的经验教训,按照古镇保护的要求,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确立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从“面、线、点”三个方面对乌镇镇区、保护区、重点建筑进行不同功能的规划,自主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乌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的保护思路,明确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使古建筑得到了及时保护。同时,市政府制定了《乌镇古镇保护条例》,以政府规章的形式规范了具体行为。二是突出管理的创新性。乌镇旅游开发是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而不是以镇政府为主,在组织领导、人员调配、资金投入等方面市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组建了市政府派出机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运作机制。同时,为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组织市建设局、国土局等13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管委会合二为一,具体实施景区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三是突出古建筑修复的原真性。为了使古镇达到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目标,在整个古镇保护过程中,在恢复原真性上下功夫,将修复目标定位在100年前,多处征集寻求100年前的建筑材料,对部分重要厅堂、典型民居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恢复了原貌,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较好地凸显出古镇的原始风貌,使游客一进入乌镇景区就犹如走入100年前的生活场景。四是突出古镇的文化特性。“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乌镇在充分展现共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突出抓住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名人文化”文章,争取到了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回故里乌镇颁奖,并定期组织许多与茅盾相关的研究活动。同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在景区内重现传统节日“香市”、皮影戏、花鼓戏等表演活动,组建了乌镇越剧队、老年京剧队等群众团体,为乌镇的风光旅游增添了人文气息。五是突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乌镇在宣传促销方面增强了针对性。对海外游客,大力宣传乌镇的中国历史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北方游客,宣传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用原汁原味的“枕水人家”吸引了大量的北方游客;对城市居民,则打出乡土品牌,吸引城市人来体验纯朴的乡土气息。通过科学地市场分析和定位,乌镇将上海、江浙一带作为市场的主攻目标,打出了“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宣传口号,使乌镇的旅游宣传取得了较大成功。去年乌镇的门票收入达到8000万,整个桐乡市旅游收入达到22.4亿元,占全市GDp的10%。
另外,杭州宋城勇于冲破西湖传统旅游大环境,盯准市场,在休闲旅游方面大投入、大开发的气魄,鲁迅故居、东阳卢宅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做活的信心和决心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关于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比乌镇等地,我区在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周村古商城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2001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同时,周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特别是芯子、传统花灯制作及全国独有剧种“五音戏”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周村旅游资源以鲁商文化、民俗文化积淀之深厚在淄博独树一帜,正成为我市旅游南山、北水、中蒲、东齐、西商中的重要一环,列入了淄博市“十一五”旅游产业规划中重点发展旅游项目。但是,通过学习也看到,我区的景点建设不够精细,规划管理的水平不够高,功能不配套,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知名度和游客量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乌镇等地区,距离建设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这次考察学习和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区应当借鉴乌镇等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旅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管理体制,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一)转变观念,在全区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共识。从乌镇的经验看,领导重视,形成共识,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我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财政增收,就是抓环境建设,围绕旅游做文章,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发展思路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路子,举全区之力发展旅游,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创新思路,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桐乡市为加强对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领导,成立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一位政协副主席、市长助理兼任,并同时担任桐乡市旅游局局长、乌镇镇党委书记,使乌镇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初期做到了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我区古商城也正处于保护开发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规划、建设、拆迁等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建议单独设立旅游局,同时在大街开发保护管理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古商城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局合署办公,一套人马,统一负责我区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担当起周村旅游发展龙头的重任。
(三)规划先行,确保旅游开发健康有序发展。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优先、规划指导项目建设的原则,按照深度开发、做大做强、打造精品的要求,尽快完成《周村旅游规划》,进一步完善提高《周村古商城旅游规划》、《周村大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使周村古商城的保护开发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减少盲目性、随意性,确保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经得起历史考验。当前,应着重做好涿河以西、古商城以北规划控制区的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与古商城融为一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我区旅游开发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重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市场运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筹集资金,桐乡市政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筹集股本金2340万元,并以此为基础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借款近1亿元,作为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资金。同时,三年内市财政旅游发展统筹基金还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乌镇的保护与开发。我区应在旅游开发中强化市场运作,尽快启动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对外招商,吸纳社会资金,承接财政贴息贷款,对古商城内景点、房屋进行市场运营,建立良性资金运作机制。建议政府划出一些地段,交由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所得利润回补到古商城建设中。建议区政府每年列出100万作为旅游发展统筹资金,并参考乌镇做法,由机关事业单位出资入股,筹措古商城建设开发资金。今后我区组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时应增加旅游项目招商,以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为重点,鼓励和吸引外资、民资投资参与古商城的建设与开发,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形成规模。
(五)规范管理,培育壮大市场。建议将古商城定位为步行街,进一步规范对古商城的管理。建议在古商城内实行“扎口收费、统一管理”,古商城内的经营业户,归口由古商城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所有经营业户实行免费办证(主要是工商、国税、地税办证)。各种税费实行扎口管理,除公安、消防检查等之外,任何部门不进入古商城内收取费用,税费委托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代征,可在三年内减收各种税费,再现历史上“今日无税”的发展环境,以培育壮大市场。
(六)准确定位,突出商业文化特色。乌镇为避免出现周庄旅游商业化的现象,在开发中专门开辟商业区,使古建筑得到较好保护。我区古商城是以“商”为特色的,因此在经营方面要体现古商业文化名城的特色,规范经营范围。凡从事文物古董、字画装裱、茶叶、丝绸服装、金银玉器、地方小吃、文房四宝、旅游纪念品、文化娱乐、传统手工作坊等与文化旅游有关系的经营业户,方可入驻古商城内经营。同时,按照专业街区的特点,进行整街装修、整体招商、专业化经营,达到一街一景,一街一品,打造特色街区,特色品牌。
(七)做精做活,打造旅游特色精品。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乌镇景区根据当地特产和民风民俗,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坊、戏剧表演等项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杭州宋城不断推出灵活多样、设计新颖的能吸引游客参与的现代化节目,如大型演出《宋城千古情》以及根据季节变化推出的泼水节、火把节等节目,实现了景点与游客的互动,为整个景区增添了活力。今后我区在景点建设方面要注重向深层次拓展,把景点做精做细,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地方特色。我区应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旅游热”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利用现有资源,开辟民俗旅游村、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及“周村烧饼”、“王村黄酒”、“王村醋”等传统工业产品旅游车间,增加特色旅游项目。建议在涿河街区改造建设中借鉴杭州宋城的经验,建设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次休闲主题公园,切实增强我区旅游的吸引力,不但解决有人来的问题,还要解决留住人的问题,把我区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
(八)精心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注意力经济。乌镇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宣传促销,每年用于市场宣传的费用为2000万元,已先后接待了ApEC嘉宾、世界青年总裁协会访华团、世界航空界年会嘉宾等,承办了西博会烟花大会冠名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提高了乌镇的知名度。我区应根据古商城的旅游特色与我区的区位优势,将客源市场首先定位在济南、青岛等车程在3小时左右的周边地区,利用当地的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高频率宣传,在通往我区的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广告宣传牌,广泛推介周村古商城,形成宣传功势;挖掘传统艺术,在旅游区内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滚动开展说书、高跷、魔术、芯子表演等系列节目,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精心策划举办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周村旅游品牌;积极争取各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会展、比赛等活动在我区举办或设分会场,以此来带动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赴乌镇学习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