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局发布病虫害预报
本报9月12日讯(通讯员周霞记者杨玉龙)随着秋播期临近,近日,滨州市农业局发布了《秋播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措施》,预报秋播期病虫害总发生程度为小发生,引导农民通过农业措施和药剂措施进行防治。秋播主要指小麦播种,大约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8日。秋播期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其次为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预报今年秋播期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小发生。其中蛴螬为小发生程度;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程度为1级,小麦病害为小发生程度。作者:周霞杨玉龙(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本报讯(记者张继芳王谦华通讯员魏金香 张堃)连日来,静海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玉米黏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取得良好成效。该镇针对当前玉米黏虫病多发的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今年全镇玉米丰产丰收。与县植保站等部门密切合作,全力做好玉米黏虫病除治工作。及时召开各村生产工作会,布置玉米黏虫防治工作,并督促各村抓紧落实。加大科技指导力度,邀请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玉米黏虫发生情况,现场接受咨询、指导防治。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发放玉米黏虫防治宣传材料500余份,使农户详细掌握防治时机及如何安全用药,要求农户喷施高效低毒农药,遏止黏虫危害,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确保人身安全。加大预防监测力度,由镇农办分片划区,落实责任,对没有发生虫害的地块加强监测力度,遏制虫害蔓延。截至目前,镇域内受灾玉米已喷洒农药一遍,黏虫除治效果明显,确保了秋粮丰收。作者:张继芳王谦华魏金香 张堃(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新华报业网讯 连日来,盐都区农业植保、冈中社区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辖区田间地头,查虫测病,指导广大农民做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图为9月5日区植保站站长仇学平、农技员刘国珍在该社区杨韦村水稻田查虫测病的镜头。刘丛华编辑:王高峰(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西部网讯(通讯员 靳军)9月6日至7日,“小麦病虫持续控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剑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喻大昭,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病虫害防控研究知名专家共21人在大会上作报告。研讨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联合主办。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加强中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外专家围绕小麦病虫害持续防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小麦病虫害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每年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在10%至30%,其中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每年在我国主要麦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小麦孢囊线虫病、小麦土传病毒病等病虫害随着农业种植制度的变化和机械化跨区作业等原因,在我国小麦种植区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汇聚了我国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多年来,针对愈来愈复杂的小麦病虫害,研究室开展了深入和细致的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训了一大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确保了我国小麦的连年丰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专业的研究生70余人参加研讨会。(本文来源:西部网)本报汉中讯(记者 王毛毛)近日,记者从汉中市农业局获悉,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应急防治能力,汉中市组建了10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据了解,近年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在汉中市局部地方时有发生。因此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决定,在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立集村等地组建10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防治专业队以村为单位,在市、县植保站的组织、指导下负责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并随时根据市、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接受市、县植保站的调配。作者:王毛毛(本文来源:西安晚报)本报讯(孙吉晶)近日,我市农业部门组成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检查组,对象山、奉化和慈溪等地晚稻病虫害发
生与防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台风过后我市晚稻病虫害发生地区间差异大,情况复杂,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据介绍,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病害发生进一步加重。由于台风带来降水和单季晚稻田间通透性减小,以纹枯病为主的水稻病害发生逐渐加重。二是“两迁”害虫的防控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水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局部区块虫量较高,后期面临着较大的防控压力和威胁。检查组要求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定点系统测报基础上,开展面上普查,提高测报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把褐飞虱作为晚稻中后期防控的重点;加强与供销部门衔接,落实病虫害应急防控的农药等物资的储备。(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第二篇:2010年阿克苏市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总结
2010年阿克苏市植保站农林病虫害
预测预报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市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做好本地主要病虫害及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林病虫防治;坚持做好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工作,随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制定出防治措施与方法,为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指挥生产,制定决策当好参谋,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奠定基础。
一、2010年阿克苏市农林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一)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2010我市小麦种植面积17.4万亩,复播玉米8.77万亩,水稻3万亩,棉花49.05万亩,其它作物3.6万亩。全市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56.2735万亩次,防治面积149.08万亩次,其中棉花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22.66万亩次,防治面积122.66万亩次;玉米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1.27万亩次,防治面积11.27万亩次,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面积3万亩,防治面积 2.6万亩次。小麦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9.3435万亩,防治面积12.55万亩次;种植玉米、苜蓿诱集带面积3.3万亩;全市安装杀虫灯4253盏,覆盖面积25.52万亩。
2010年,我市病虫草害发生总趋势为中度(3级)发生,与去年相比,棉蚜、棉叶螨的发生程度重于2009年;棉铃虫及其它病虫害发生程度略轻于或基本接近2009年。
(二)果园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2010年全市果树种植面积52.48万亩,其中:红枣种植面 积25.13万亩,核桃种植面积15.24万亩,苹果种植面积4.62万亩,香梨种植面积6.03万亩,其他果树种植面积1.46万亩。
2010年,我市果树病虫草害发生总趋势为中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13.41万亩次,防治面积13.61万亩次。
(三)蔬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2010年,阿克苏市蔬菜种植面积36425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面积3.4万亩,陆地蔬菜种植2425亩。
2010年我市蔬菜病虫草害发生总趋势为中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2.78万亩次,防治面积2.78万亩次。
二、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展情况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我站坚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测报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同时运用素材采集、非线编、病虫预报专业软件等技术设备,将我市主要农林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案措施等,制作成电视节目,在网络媒体、电视节目中传播,从而达到测报传输数据网络化、预报和防治措施可视化,增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措施的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提高植保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增强乡村干部和群众的病虫草害防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病虫信息传播手段落后的局面。截止目前,已完成《农业病虫情报》27期(其中:农作物病虫情报17期、果树、蔬菜、瓜类病虫情报10期),共计675份,其中长期预报1期,准确率在85%以上,短期预报11期,准确率达95%以上,中期预报15期;《两虫防治简报》6期,共计150份;农林病虫害电视预报11期(在阿克苏市台维文频道播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时间及方法,给各级领导当好了参谋,起到了全程为农服务的作用。病虫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较往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四定一查”工作情况 “四定一查”是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的一项基本工作,它是取得田间调查资料的重要手段,要做出准确、高质量的预报,必须做好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在调查实践中,我们的测报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调查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今年根据我市农作物和果树种植情况,针对性的对棉田棉虫进行每隔3天的定点调查,累计调查42次;对麦蚜进行3天一次的定点调查,累计调查19次,同时针对阿克苏市果树面积年年扩大的现状,有选择性地对果树常发害虫进行每5天一次的定点监测,苹果叶螨、果树蚧壳虫、枣瘿蚊等累计调查27次。在进行调查前,我站固定专职测报人员4人,严格了测报要求,重点对调查方法和理论知识做了严格要求,不断总结和完善去年的调查方法,使其更科学更严谨。同时要求每个测报人员对所调查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和所查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防治方法都要了好指掌。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做到认真、仔细,谁调查的数据谁负责,使调查所得的数据误差尽可能的小。在每次调查后,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为情报的编写提供可靠的数据。
在做好“四定一查”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固定人员每天对监测点的杀虫灯、测报灯进行虫量记载,为预测虫害发生和掌握害虫的消长规律,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数据。
今年根据农田和果园虫情发生实况,我市加大了农作物、果园病虫草害大田普查力度,在农作物、果园病虫草害发生关键时期,适时进行大田普查,全年共普查19次,普查面积43254亩,覆盖面积77.86万亩次。努力做到调查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结合定点调查数据,及时写出和发放病虫情报和防治简报,使各级领导能及时掌握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准确指导全市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
四、电视预报工作开展情况 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我市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同,把电视预报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实施“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市农业局和市农技中心将电视预报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任务中,在年初就电视预报节目播出问题,领导多次亲自前往市电视台进行协商,并多次听取这一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亲临工作现场对开展情况进行督察。我站将病虫电视预报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年初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在全年病虫害调查、防治工作中,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素材采集、数据处理、节目策划制作,确保了病虫害电视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各种病虫害的调查中,我站安排了专人负责信息素材的拍摄和收集工作,获得了大量病虫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第一手资料,拍摄的素材制作成音像档案保存,其中一部分经过精心编辑,成为我市电视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站与市电视台协作,共制作和播出《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11期,通过播出电视预报节目,提高了病虫信息、技术传递速度,扩大了覆盖范围,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五、病虫害发生实况
(一)棉田病虫害
1、棉蚜:
预测中度偏轻(2级)发生,局部地块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偏轻(2级)发生。
2010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45万亩,棉蚜发生面积8.24万亩,防治面积8.24万亩次。今年苗蚜迁入棉田时间为4月29日,比2009年晚9天。苗蚜发生程度略重于2009年。今年各级领导对棉蚜防治工作较为重视,提早做好防治准备,加强监测,发现 棉蚜进入棉田后,有一株消灭一株。在防治时我站技术人员经常下乡进行指导,并及时发放情报,由于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能落实到位,做到了适时防治,因此,很好地控制了棉蚜的的发生与危害,取得了较理想效果。
2、棉铃虫:
预测中度(3级)发生,局部地块中度偏重发生(4级),实际中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8.62万亩,防治面积8.62万亩次。
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4月20日,比2009年晚17天出现。一代幼虫始见期为5月中旬,发生面积共计1.03万亩,防治面积1.03亩。二代幼虫始见期为7月上旬,危害高峰期为7月15日左右,发生面积共计7.34万亩,防治面积7.34万亩次。三代幼虫始见期为8月上,危害高峰期为8月13日左右,发生面积共计0.25万亩,防治面积0.25万亩次。
3、棉蓟马:预测为中度(3级)发生,实际中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40.4万亩,防治面积40.4万亩。因对棉蓟马的防治比较及时到位,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4、棉叶螨:预测中度偏重(4级)发生,局部地块大发生,实际中度发生(3级)。全市棉叶螨棉田发生面积9.52万亩,防治面积9.52万亩次。
5、棉盲蝽蟓:预测为中度偏轻发生(2级),局部地块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偏轻发生(2级)。全市棉盲蝽象发生面积2.39万亩,防治面积2.39万亩次。
6、棉花立枯病:预测为轻(1级)发生,实际轻(1级)发生。发生面积4.8万亩,防治面积4.8万亩次。
7、棉花枯黄萎病:预测中度偏轻(2级)发生。实际中度偏发生(2级),发生面积3.69万亩,防治面积3.69万亩次。
(二)粮食作物病虫害
1、麦蚜:预测中度偏轻(2级)发生,实际中度偏轻(2级)发生。发生面积1.43万亩。
2、小麦锈病:预测为轻发生(1级),实际轻(1级)发生。发生面积0.0135亩,防治面积0.15万亩次。
3、小麦田棉铃虫:发生面积0.5万亩。
4、玉米叶螨:预测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3.17万亩,防治面积3.17万亩次。
5、玉米地老虎:预测为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3.25万亩,防治面积3.25万亩次。
6、复播玉米田棉铃虫: 预测为中度偏重发生(4级),实际中度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85 万亩,防治面积4.85万亩次。
(三)林果病虫害
1、梨茎蜂:预测为中度发生(3级),实际轻发生(1级),发生面积0.9万亩,防治面积0.9万亩。原因:春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春温不稳定,对梨茎蜂发生不利;进行了二次剪梢,剪除带幼虫的被害枝,集中烧毁,降低了梨茎蜂的发生量。
2、蚧壳虫:预测为中度(3级)发生,实际中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次,防治面积2.3万亩次。
3、苹果蠹蛾:预测为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1.4万亩,防治面积1.4万亩次。
4、果螨:预测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1.9万亩次,防治面积2.1万亩次。
5、枣瘿蚊:预测为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3.5万亩,防治面积3.5万亩次。
6、葡萄斑叶蝉:发生面积0.05万亩,防治面积0.05万亩。
7、梨木虱:发生面积0.56万亩次,发生面积0.56万亩次。
8、果树腐烂病:发生面积2.1万亩,防治面积2.1万亩次。
9、春尺蠖:发生面积0.7万亩,防治面积0.7万亩次。
(四)蔬菜病虫害:预计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2.78万亩,防治面积2.78万亩次。
(五)瓜类病虫害:预计中度发生(3级),实际中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0.5万亩,防治面积0.52万亩次。
(五)农村鼠害:预计为中度偏轻发生(2级),预计发生面积1.5万亩次左右,涉及农户1.2万户左右。实际中度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82万亩,防治面积1.82万亩次。
(六)农区蝗虫:预计土蝗呈中度偏轻发生(2级),截止目前,农田发生面积0.08万亩,农牧草交错地带0.15万亩
六、2011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主要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重点病虫害进行重点监测,为大田防治提供第一手资料。
2、继续做好果园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3、加强测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测报质量和业务技术水平,确保病虫情报的准确率。
4、通过阿克苏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平台,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提高科技覆盖范围、传播速度和防治效果。
5、加强各地区的信息交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阿克苏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
2010年9月2日
第三篇: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实现六个突破促进农民增收
××市农业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
第四篇: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实现六个突破促进农民增收
××市农业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一批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是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制,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企业和农民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营实体。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水平;同时,抓好农产品的优质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企业对原料的不同需求。
三、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上实现新突破,提升我市农产品档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品牌的创建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是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从种子、种禽、种畜、种苗木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是围绕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围绕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今后两到三年内我们要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和我市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要在如何形成品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建名牌,扩大市场上做标准化文章。
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好。坚持以点带面,建设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坚持大宗农产品按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地方名、特、珍、稀产品按有机食品要求组织生产。
四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完成产品的申报认证。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到200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龙头企业采用的原料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也取得突破。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一是积极引进开发一批优质新品种。种植业要确保主要农作物一年推出一年新品种;畜牧水产养殖,要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满足农民发展养殖的需求,力争全今年养殖业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生态农业和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农药、兽药、肥料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围绕六项优质农产品和三大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推广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即保温设施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化调技术、测土配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轻型栽培技术、水果保优技术、立体养殖技术、高效种养模式技术等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办各类示范样板,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引导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放大窗口,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三项工作,办好办精“××农业信息网”。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动态信息,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要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要逐步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民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五、在农业行政执法上实现新突破,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经营秩序。
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涉农单位和广大农民依法治农护农的法治观念,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和对坑农害农的严厉打击,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杜绝或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切实贯彻执行“执法四制”。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执法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力争农业执法再有新的突破。
六、在劳动力转移上实现新突破,减少农民促进增收。
从世界经验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就下降1个百分点。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能够明显影响农民收入。美国等国家的人力资本之所以在其农业生产经营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结果提供了规模经营和人少地多这样一个农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条件。因此今后我们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一是要把加强宣传和制定政策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各类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荣”的观念,创造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良好舆论环境,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外出务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让农民工放下包袱,轻装进城。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孩子就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
第五篇:市农业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1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逍林、横河、宗汉、桥头等9大xx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继续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启动第二批现代农场主培训,举办农业企业家高层次培训班1-2次。积极组织现代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年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000名,“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000名,培养农业中等教育专业人才50名。启动全市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快品牌拓展和培育
加快推进xx(xx)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水、电、路、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场企业服务,力争全年有20家以上企业进场,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有10家以上企业顺利投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扶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改、完善内部管理,开展iso系列、qs等各类认证,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场,开展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年计划新增现代农场40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合作社规范化考核管理,全年计划有15家合作社通过宁波市合作社规范化考核。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
扩大“xx农产品”品牌营销。筹建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举办慈溪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现xx农业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上海、北京、杭州展示展销窗口平台作用,争取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慈溪农产品窗口,更大范围打出、打响xx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2次,境内参展3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计划全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5个以上。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产业基地不定期抽检制度和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三品认证15个以上,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认证面积1万亩以上。
(三)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创自主创新工作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思路,按专业、品种设立跨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落实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确定“三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深化新型社会化责任农技员制度,由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聘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原则,对作用显著、效益突出的,政府按“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真正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农技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化农技创新和推广组织,探索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攻关、动物防疫领域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结合农技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质量。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评估制,着力改进科技研究成果的共享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综合利用率。全年确保新立农业科技项目20个以上,启动实施地方名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积极开展杨梅、梨等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科技攻关,继续抓好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加快优质棉、大铃棉的选育,组织4-5只棉花新品种(系)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标竿,掀起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高潮。争取通过1-2年努力,各镇(街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1-2个,并做好策划和宣传工作,使示范村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启动建设杭州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区(暂名)。按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半掘浦至淞浦30平方公里的新围海涂地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共赢,建设一个农、林、牧、渔、观光等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区,打造xx农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试点扩面,增加水产、畜牧、加工业领域的试点,争取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加工两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争取在11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四)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
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水稻为重点试行以村为单位统保,逐步探索“农商合作”保险形式的试点。针对未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和已列入而达不到投保规模的农户,扩大行业风险救助试点。积极开展xx船东互保协会的小型渔船互保工作,互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发挥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力争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扩大担保规模,计划全年担保额度达到5500万元。
加大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xx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继续实施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工程,在一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基础上,推进四灶浦以东、东部伏龙山、淡水泓围垦地块和慈东区块的沿海防护林建设,11年计划建成沿海防护林1080亩。继续推进林分林相改造工程,对国家、省、市级8.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面实施专业管护,全年计划实施阔叶林改造1000亩,迹地更新8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计划创建xx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年计划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0个,市级绿色村庄20个,市级绿色家庭500户。与国家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国家-xx杭州湾湿地定位监测站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护。
完善农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工作,严防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组建xx市属森林消防队。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和桔小实蝇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xx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申报,力争农业部立项。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网络,计划新增测报点5个。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严厉打击林地违法征占用、滥砍盗伐等行为。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好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面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全面推行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管理制度和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全年推进林地流转面积3000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从11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一次审计,争取实现网上审计功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计划有1个以上的镇、50个以上的村达到省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网上核算、网上报账、网上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深化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考核,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建立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度,全面实施行政一站式审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行政审批提前办结率达到97%以上,群众满意率达100%。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永葆先进性、服务新农村”和“外树形象、内聚合力”为载体,抓好思想和组织建设;以保持全局干部同农民兄弟紧密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以干净干事为抓手,做好廉洁自律工作。通过建设,使全局党员干部成为踏实、创新、清廉、富有活力、农民兄弟真正欢迎的人,以工作作风的改造和转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