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1: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

AA市财政局农业科 XXX

5月中旬,在陪同市人大领导检查XX县关于《动物防疫法》执行情况的同时,我对该县的乡镇兽医体制改革和畜牧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了解,有些体会和思考。

一、乡镇兽医站改制和体系建设情况

XX县乡镇兽医站2003年改革前,全县20个乡镇的原兽医站职工总人数137人,其中退养人员24人。按照该县编制委员会、县委分别在1996年、2001年不同时期的文件精神,畜牧兽医站分别确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集体单位,人员均为集体性质人员。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部分畜牧兽医人员已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和诊疗活动,自负盈亏、个人核算,集体性质和核算实际上不复存在,全县有资产的兽医站仅11个。

2003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对全县乡镇兽医站进行了改革。一是按照集体所有制单位终止的相关规定处置资产;二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经济补偿或不补偿、解除劳动合同,符合相关条件的退养人员交回县畜牧局管理;三是从新定编。对乡镇动物防疫、畜产品检疫和监督等政府公益性职能的,在全县设立了19个乡镇畜牧站,定编44人负责承担,由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目前,在岗人员组成有县局分流人员、引进专业人才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入的共23人,其中畜牧兽医大学学历4人、大专5人、中专14人。同时,县政府组建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每村设1名防疫预报员,经过筛选、培训和签定合同上岗。全县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健全。改革后的乡镇兽医站性质为全民事业性质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供给按照相关规定全部由财政性资金予以保障。村级防疫预报员待遇根据行政村大小、畜牧业规模和工作量确定,由财政性经费承担,全县每村平均400元/年.村。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县、镇乡、村三级畜牧防疫体系建设很有必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市畜牧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达69.4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2%。并且畜产品卫生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畜牧养殖分布在广大农村,畜牧防疫、检验等工作必须从基层抓起。

二是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解决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离问题,明确了基层畜牧部门的职责。公益性的含义是带有政策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事业。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政府承担的畜牧卫生防疫、检疫等公共职能不能缺少,公共财政支出应应保尽保必要开支,不能因为平安就不重视甚至减少必要的经费,发生突发性疫病了就不惜一切代价。

三是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人员积极性。改革后的基层畜牧人员专业、精干,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吃皇粮”的基层畜牧人员一方面该保的保了,另一方面定员定岗和大量的防疫工作、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也使他们有了压力,避免了过去人浮于事、一心二用的现象。分流的或从事兽药、饲料等经营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了畜牧服务业的发展。

四是建立了应对突发性畜牧疫病事件的保障机制。应急预案中明确建立了消毒组、扑杀组、专家组、群众宣传组及相关负责人,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所需大量具体工作人员在全县乡镇、部分村统一抽调在岗畜牧人员组成,在组织保障、人员力量上给予了保证。我认为,即使人员还不够,可以花钱买服务,临时聘请人员帮助处理一般性事务,能够保证应急所需。同时,要按照应急预案适时加强演练,完善各项措施,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把疫病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是要加强乡镇一级畜牧站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防疫预报员培训。从全市来看,无论是改革与否的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大多数乡镇畜牧站基础设施差、条件简陋。全市20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还有63个站无办公用房,46个急需维修改造,无疫苗冷藏设备等。市畜牧部门制定了《AA市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三年规划》,去年市财政安排了40万元为15个乡镇配备了疫苗冷藏、疫病诊断和快速扑灭器。今后,应按照乡镇改革走在前面的和重点急需改造、完善的乡镇畜牧站进行排序改造和完善。区县级财政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力所能及地配套支持,逐步加强和完善乡镇一级畜牧站建设。另一方面要切实建立村级防疫预报员制度,落实人员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待遇方面可根据各区县情况量力而行,有高有低。

六、乡镇一级的政府服务职能不能缺少、人员不能缺位。我市屏山、高县分别作为省、市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县,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合理定位,特别是高县把乡镇政府职能从新定位为领导职能、发展职能、服务职能、稳定职能,畜牧兽医站、计生站等“五站一所”按片区设置,由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因此,我认为目前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合理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备,做到公共职能不能缺少、人员不能缺位,整合资源、精兵简政、保障有力。

第二篇:兽医体制改革情况

888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一、总体进展情况 1、888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中部地带,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大县,总面积6253平方公里(937.97万亩),草场454万亩,耕地100万亩,行政区划总数县级1个,乡镇场20个,其中2个场、2个镇、3个牧业乡;141个村队。

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102、103、104号文件及伊州政发[2006]104号文件精神,建立起一支和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兽医管理体制,2006年我县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起草并制定了《888兽医站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分设方案》88牧字(2006)16号,并向县委、政府上报了分设方案的报告(88牧字(2007)18号),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同意分设。此次兽医体制改革包括县级畜牧兽医局、县畜牧兽医站、县动物防疫监督所、乡镇场畜牧兽医站20个。3、2007年6月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和县编委会研究通过,正式下发了《关于将888畜牧局更名的批复》(88机编字[2007]20号)和《关于成立888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批复》(88机编字[2008]13号)。

二、改革到位情况 888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主要内容为: 一是将888畜牧局更名为888畜牧兽医局,行政单位,改制后核定编制10人,其中领导职数3名;另定工勤事业编制1名,在编人员10人(其中行政编10人,工勤1人)。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负责编制县牧业生产发展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引进和推广饲料制作的技术和制定适合我县农牧区牧业饲料发展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贯彻《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负责县境内草原行政和草原防火、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建设工作。负责全县畜牧兽医草原牧业经等方面的科技推广工作和畜禽改良工作。贯彻《动物防疫法》,组织实施疫情的防治、检疫工作,负责兽医了一生监督管理和兽医药械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执业兽医、官方兽医管理;兽医医政和药政管理工作;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调剂、推广及种畜禽场的管理工作。

二是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分设为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和888动物卫生监督所两个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县畜牧兽医站未更名,分设的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15人,在编人员16人。主要职责: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动物诊疗和执业兽医的监督管理;负责畜禽标识和免疫档案的监督管理;负责兽药监督管理;负责防疫、检疫人员的监督管理;承担兽医实验室及菌种保存场所生物安全的监督管 2 理,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指导、培训乡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开展工作。

三是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包括化验室、药品组、改良组共3个班组,事业编制,工作经费全额拨款,编制19人,在编20人。其职责是:

1、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实验室诊断、流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工作;

2、负责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3.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4.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监测工作;5.负责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疫苗、兽药、设备器材自筹物资以及供应;

6、负责全县畜禽品种改良、种畜禽引进繁育监管、改良技术指导、推广、培训工作。

四是888辖20个乡镇场。县畜牧兽医局按乡镇设立,保留原有的20个乡镇兽医站,改革后共设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属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的派出机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县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148人,现有在编人员113人。另外,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了100名村级防疫员、140名协防员、13名猪禽专干。2001年,888实行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将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人事、业务属县畜牧兽医局管理。为使乡镇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畜牧兽医局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报账制,财务有局统一管理。并作了相应的乡级站的清产核资和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和调配等相应的工作。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1、机构改革前后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人员情况。

改革前为888畜牧局,行政,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11人,在编11人 ;改革后为888畜牧兽医局,行政,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11人,在编人员11人,35-50岁的9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

改革前为888动物卫生监督所与888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站为一个单位,改革后为888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科级)。核定编制15人,在编16人。35-50岁16人,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级职称6人。

改革前设有20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48人,在编人员116人,聘用人员75人。改革后为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148人,现在编人员113人,另有聘用防疫员253人。大专以上44人,中专高中68人,初中以下1人,35岁以下97人,35-50岁13人,50岁以上3人。

2、改革前后兽医工作能力对比情况

一是兽医体制改革后职责分工较明确,因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能依法履行职责,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二是提高了动物检疫执法水平。规范了村级报检、乡级检疫、县级复检的检疫程序,每个乡镇安排3名专职动物检疫员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乡镇开 4 展率达100%。同时加大了动物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一期检疫人员业务强化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动物卫生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三是根据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动物疫病边境监测站项目的配套,畜牧兽医站加大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物疫病检测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每年按时保量的完成了州上下达的疫病监测及采样任务,积极开展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四是加强了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实行了疫苗逐级供应制度,每个乡镇配备了冰柜、冷藏包,实行了疫苗出入库登记制度,严格按疫苗要求贮存,落实了疫苗管理、使用责任追究。五是改制后对乡镇的每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岗位设置,派出多名技术员到其它县(市)学习、交流。同时畜牧兽医局制定了《888畜牧系统干部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个人素质及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乡镇业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县畜牧业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情况

1、村级动物防疫员情况

全县共有行政村141个,有防疫员366人,技术员实行包村负责制,牲畜头数不足两千的,两个行政村设一个岗位;万头以上的村队设2-3个岗位,每村增设一名季节性协防员,协防员由包村技术员管理使用,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季节共3个月,防疫期间按聘用防疫员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2、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县财政每月补助400元生活补助 5 费之外,乡站从收入中根据防疫员的业务能力、贡献,酌情补助每月50-150元生活费,其余由个人通过改良、诊疗等有偿服务的方式创收。2007至2009年我县已投入村级防疫员工资及业务开展经费331.7万元,其中2007年县财政投入30万元;2008年县财政拨款79.8万元,中央财政拨款76.4万元;2009年县财政拨款92.1万元,中央财政拨款53.4万元。

3、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情况

为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县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动物防疫队伍,根据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扩增了聘用防疫员,颁发了上岗证,1年1聘。一是实行包村负责制,在每个村都设立了一个动物防疫点,配备防疫员2-3名,其中一个在编防疫员,2名聘用村级防疫员,防疫员统一配备了疫苗箱、工作服等防疫器械,实行挂牌上岗,公布服务电话,60%以上的防疫员配备了摩托车,随叫随到上门服务。二是加强培训。定期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2009年共举办培训班2期,分维、汉两种语言对防疫员进行了培训。三是严格考核。每年11月下旬,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工作业绩与服务态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疫任务,农区每人不少于3000头(只),牧区每人为5000头(只)自然畜。考核主要采取进村入户抽样,核对防疫档案、防疫手册、防疫卡和防疫耳标,发放民意测评表征求意见,综合打分。除 6 此以外,对免疫效价检测不合格的村,追究防疫员的责任。对考核不合格的村级防疫员予以解聘处理。

五、建议

1、虽然按照存栏头数,我县的人均防疫头数基本与自治区的防疫标准接近,但888作为一个育肥大县,年育肥牛14万头,羊40万只,除此以外,还有140万散养家禽,这部分畜禽的防疫任务量非常大,平均下来,人均防疫头数远远超过自治区的要求。希望上级能增加猪禽专业技术人员和防疫人员。

2、根据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机构,应为行政机械,参照公务员管理,但目前动物卫监督监督所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希望上级考虑该机构性质变更事宜。

3、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今年取消了防疫费,原本来自防疫费的一部分收入不收后,势必会影响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加之由于工资待遇低,无养老统筹,村级防疫员队伍很不稳定,建议国家、自治区能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的生活补助标准。

4、虽然我县畜牧兽医站设立了化验室,开展了畜禽免疫抗体监督和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工作,但监督项目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检测人员不足,希望上级加大动物疫病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技术员的检测水平。

第三篇:关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力量的不断渗透与发酵,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组织结构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矛盾。当前,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犹如一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长者,已经明显地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迅猛节奏。倘若这个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阻碍我们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

现在的乡镇政府在运行中有三个特点:一是“任务型政府”。乡镇几乎没有主动权,基本上是被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以泰山压顶之势所支配。数不清的“责任状”,当不完的“责任人”,日常工作就是围绕领导布置的各项“中心”任务转,一年四季疲命奔波于中央、省、市、县规定的各种升级达标的评比、考核事务之中。二是“经济建设型政府”。政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而从事经济活动,上世纪80年代是兴办乡镇企业搞工商经济,90年是调整产业结构“逼”民致富,现在则是全面招商引资促GDP快速增长。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被纳入“一票否决”范围,单位分任务,个人定指标,并与工资紧密挂钩。三是“全能型政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管,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党务、政务、社会事务无所不包。在这种背景之下,机构繁多、人员庞杂和“政经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便成了理所当然。为什么乡镇政府曾经多次“减肥瘦身”却总是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就在于上级交办的事情多、责任大,处处得有机构管,事事得有人员干。哪一项工作不到位,乡镇政府都无法交待。

乡镇处于权力末梢,行政资源薄弱,过去主要依靠极不稳定的农业税、地方工商营业税和农民的“三提五统”来支撑乡镇政府正常运转,维持农村社会的公共服务支出。这也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不饱“皇粮”便吃“民粮”。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赖以生存的财源呈现出“枯竭”和“断流”局面。“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制度设计在绝大多数乡镇已经悬空。虽然中央和省级政府空前地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上面给的“银子”并不足以弥补乡镇财政减收所形成的实际缺口。工资尚靠“乞讨”,公共服务更无着落。通俗说法是:“管了吃饭就管不了做事,不吃饭没人做事,吃了饭没钱做事”。这就必然导致责任与权利严重不对等,目标与手段明显脱节。

在乡镇,“条条”与“块块”间的矛盾冲突也十分突出。按理讲,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行政主体地位,并相对独立地行使执行权、管理权、制令权、保护权,管理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行政工作和其他事务。但在现实中,许多重要的管理职权与执法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并不在乡镇,而在县以上政府的职能部门。这就决定了乡镇政府不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层级。传统的“七站八所”,一般都是县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延伸到乡镇的派出机构。不同的职能部门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经常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就更加严重地肢解了乡镇政府原本就很微弱的管理职能。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手段与财政实力的乡镇政府无法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块块”内的各种行政资源,并行使正当的管理权力,几乎只是个空有其名的“稻草人”。

然,乡镇政府也不总是只当“挨骂受气”的“小媳妇”,对于自己所管辖的行政村则又是一个颐指气使的霸道“婆婆”。尽管《村民自治法》已经颁行了好多年,但在很多地方,乡镇政府与行政村实际上是一种上下级性质的隶属关系,乡镇仍然可以随时向行政村下达各项行政命令、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将自己高高地凌驾在村民组织之上。一些乡镇干部“为民作主”的思维模式和乡镇政府主导一切的行为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地得到转变,口头上支持村民自

治,行动上“放碗不放筷子”。在这种情形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发育自然十分缓慢与艰难。这不是哪一个乡镇干部的过错,而是整个体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目前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困难状况,可用“四有限、四无限”来概括:一是有限的职权,无限的责任;二是有限的财权,无限的事权;三是有限的作为空间,无限的作为要求;四是有限的自主,无限的被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叹息之声不绝于耳。许多基层干部的思想十分困惑,角色非常尴尬。不管吧,良心、党性和责任感不允许;去管吧,又缺乏有效手段和力量,甚至违背法规和政策,真是进也难退也难。税费改革虽然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稳定了农业生产,缓解了干群关系,但乡镇政府管理功能软弱化、虚拟化和干部队伍思想混乱、行为迷茫的各种“病象”也在全面显现。乡镇政府向哪里去?基层干部怎么当?农村工作如何做?一句话,作为上层建筑的乡镇体制与机制,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以积极应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领导广大农民去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法回避、不容置疑和势在必行的重大决策。

在乡镇体制机制的问题上,当前社会思潮中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撤消论”。认为现行的以乡镇政府为中心的农村治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年,新中国秩序初定,合作化运动风起云涌,我们必须通过尽量“靠前指挥”的办法,将传统的“一盘散沙”的农民兄弟们高度组织化起来,并把他们置于政府体系的直接领导之下,以保证国家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计划特别是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战略在广大农村的贯彻落实。如今推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已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元素已主要由市场体系配置。加之有关法律政策一直没有给乡镇政府赋予多少管理职能和执法权力,那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为存在前提、以完成上级交办任务为工作目标的乡镇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丧失合理性和必要性。分税制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体制存在的经济基础也基本上分崩离析。因此,乡镇政府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农村治理体制已完成了它的应有历史使命,应予撤销。国家可以通过完善与强化县级管理和村民自治这两头的功能作用,来取代现行乡镇政府,即按照“县政——村治”的格局,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模式。

一种是“加强论”。认为以乡镇政府为主体的农村治理体制仍然是当前帮助农民有效增收,维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佳治理模式。虽然现行的乡镇政府也确实存在许多毛病并呈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但不能证明乡镇政府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如乡镇政府无法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块块”内各种行政资源并充分行使正当管理权力的问题,分税制与减免农民税费所导致乡镇财源逐渐衰弱甚至入不敷出等问题,都属于乡镇治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外部制约因素,干扰和阻碍着乡镇政府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好自己职责。因此 乡镇政府要坚决保留,并且还要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其现有的功能作用。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按照前一种思路改革,在实践中将面临三个现实难题:

一是在操作上的法律与政策障碍问题。乡镇政府的建制是按照《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产生的,管理职能也是由一系列法律与政策赋予和安排的。同时,乡镇只是庞大的行政管理链条中的一环,涉及到国家现行政治体制方方面面的各种社会关系。此叫“牵扯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大量的乡镇基层干部需要妥善地分流安置。由于各种原因,乡镇机构臃肿、冗员繁多的现象众所周知。依靠县级政府内部“腾挪”来温柔消化的办法只能导致“瘦了乡镇,肥了县市”的结果。倘若采取一次经济补偿的方式转换身份,不仅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承受改革的成本,还有可能引发改革对象极强的抵触情绪,从而产生不安定隐患。

三是乡镇政府撤销之后,传统的政权组织力量虽然可以通过乡镇公所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但乡镇公所如何在工作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上保证我们对于广大农村社会的有效领导和公共、公益事业的有效服务?现在恐怕没有人敢“拍胸脯”。加之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尚需一个发育成熟的自然过程,这就有可能使得农村的治理出现盲区与混乱。

如果按照后一种思路去强化乡镇政府,重新“做实做强”,再铸往日辉煌,在实践中也必须考虑两个要素:

一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与政策已经把乡镇的许多管理职能和执法权力上收到了县以上政府,主体财源在税费改革之后亦日益枯绝,不得不依靠作为“嗟来之食”的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以维持基本运转。如果进行“翻盘”调整,势必又得增加大量机构与人员。“皇粮”不够吃“民粮”的话,农民负担问题就可能死灰复燃。

二是国家的治理模式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弱化行政干预力量,实施开放搞活政策,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如果只看到乡镇政府传统的组织动员能力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面效应,不着力于我们领导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即使赋予了强大的行政权力,也不见得就能起死回生,遇难呈祥。

尽管乡镇体制机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可能是出于各种问题的复杂性,乡镇政府到底是撤消还是保留,或者演化为一个自治体,直到如今中央决策层仍然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由于乡镇改革缺乏明晰的战略目标,必然使得许多方面的传统关系如党政关系、县乡关系、乡村关系、乡镇政府与上级部门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财权与事权的关系等等,就像一道道崇山峻岭挡在改革者的面前,让人们缩手缩脚,左右为难。因此,近年来各地在乡镇体制改革问题上的许多探索行为,都表现出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包括湖北自2002年以来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推行的一系列办法,也被有些专家学者们批评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性质,没有对传统的农村治理模式形成根本性突破。

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拽着头发使自己离开安身立命的地球”。改革也只能在现有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即使是正确的方向,亦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任何过度的跨越,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鉴于乡镇目前的两难选择,建议中央决策层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保留好的传统,扬弃过时经验,既要有所进,也要有所退。

一、坚持民主法制原则,转换任用机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两推一选”即由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依法选举产生。

乡镇干部任用机制一直是乡镇工作能否正确应对机遇与挑战,以保持先进性的核心要素。过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上级党委确定候选人,虽然也经过党代会和人代会的选举,但实际上多属“走程序”而少有落选者。正因为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主要由上级决定,而不是由群众决定,往往容易导致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作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甚至跑官买官等弊端均与此有关。因此,应全面推广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来产生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办法。即将那些符合提名条件的候选干部,交给乡镇的全体中共党员、非党员的村组及居委会干部、非党员的四级(省、市、区、乡)人大代表、非党的村民和居民代表去公开推荐,然后进入乡镇党代会和人代会选举。湖北的实践证明,“两推一选”的做法,坚持了民主法制原则,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要求,顺应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愿,使那些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让群众称心满意的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乡镇领导岗位。由于乡镇领导干部的乌纱帽不再攒在上级领导手里,而是攒在党员和群众手里,升降去留由下面说了算,逼着他们往下跑,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状况,跑官买官的风气为之一变。改革后乡镇干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怎样兑现在“两推一选”中对党员和群众的诺言。如果诺言一旦落空,下次换届选举时自己就要落选。乡镇干部任用机制的转换,使执政为民这句话,不再是嘴里喊的口号,而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厘定功能,明确职责,实行干部交叉任职,把乡镇党委、政府建成精干、高效的运行机构。

乡镇虽小,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一应俱全。某乡镇党委书记形容干部之多,开会的时候,“正科”干部一大房,“副科”干部一大堂,“股级”干部一大场。同时,多年来,政府机构设置一直强调上下对口,上面设多少庙,下面有多少神,导致乡镇机构越来越臃肿,人员越来越庞杂。机构多、领导多、人员多,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是“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必然造成的财政供养入不敷出,更严重的是职能混乱、权责不清、决策与执行效率低下、有利便相互争夺,无利则相互推诿,不仅办不成事,而且必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扰和谐社会的建设,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重新厘定乡镇的功能,明确职责边界。只有减事方可减机构、减人、减支。因此,必须将原来那些名不符实的管理职能和强制性压给乡镇的任务责任进行“盘存”。凡是被上收了的管理权力和由此衍生的任务责任,从乡镇“帐”中一笔勾销。职责主体“完璧归赵”给县级政府及部门之后,乡镇政府只充当一个“配合协助”的角色。过去许多“责任状”和“一票否决”项目,也应该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清理。管理“战线”的缩短和社会“防区”的减少,相关“庙宇”与“和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干部交叉任职制度、机构与人员真正“减肥瘦身”便成自然,乡镇领导班子以党委建设为“龙头”的“一元化”领导和党政工作的“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就比较容易建立。

三、机构设置“扁平式”,干部上岗以竞争择优为主,人员分流以转换身份为主,财税体制实施县级统筹,以保障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上级政府不再向乡镇派驻机构,而是通过转换职能、改进方法为乡镇治理直接提供服务。乡镇党政机关必须严格编制管理。现有干部一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上岗,实行定编、定岗、定人。逐步创建包括县乡两级公务员在内的涵盖各劳动领域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化保障体系,以促进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富余人员采取男满55岁、女满50岁即允许内退的政策进行妥善分流。其他年龄段则由中央、省、县财政筹集资金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从而置换身份变成“社会人”。此事虽然艰难,但“长痛不如短痛”,下决心挺过来了就是“满盘皆活”。湖北省咸安区在“五保合一”社会保障体系下推行以转换身份为目标的妥善分流,至今未出现重大上访现象。针对各乡镇因区位地理和经济基础的优劣,人口规模和社会事务的大小,导致财政收支上的差异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面临财源枯竭的困难,为确保乡镇政府基本的正常运转,防止“五乱”行为死灰复燃,应摈弃乡镇“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旧体制,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以责任定财权的基本原则,突出县域城乡之间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保障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增强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应在现行“乡财县管”的基础上,逐步将各乡镇与区直单位一样纳入“零基预算”范围,由县财政统一实行收支管理。

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创新乡镇“七站八所”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探索新时期政府公益服务的最佳实现形式。

过去,向农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一直是大包大揽、自操自办的形式由政府直接“抓”在手里干。各种非政府性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和民间服务力量在被政府权力垄断了的市场里,长期无法得到正常的发育。早先“七站八所”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后来逐步演化成安排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的去处。这些人缺乏技术,很难从事具体服务,却一般都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生是政府的“人”,死是政府的“鬼”,吃的是“大锅饭”,干的是“混混事”。这种“负优越性”,严重地抑制甚至扼杀了职工们工作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传统的“七站八所”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社会公益服务体系,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顽疾”并且“久治不愈”,多年来早就“线断了、网破了、人散了”,已经无力承担服务“三农”的基本责任,农民反映非常强烈。因此,应该移植推广湖北省“以钱养事”的改革经验,将这些事业单位整体转制,采取招投标制、合同承包制、聘用制等方法,探索新时期政府履行公益服务的最佳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村公益事业的服务体系,以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上各项改革在湖北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证明这些改革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当然,乡镇综合改革能不能真正成功,还需要县级政府改革的配套与村民自治建设的完善,从而形成县、乡、村三级的良性互动与相得益彰的局面。通过上述渐进式的改革创新,撤销一般性乡镇政府的条件就应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一般性乡镇政府撤销之后,代之以乡镇公所,作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对于那些区位优势比较好,人口规模比较大,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的中心城镇,则保留镇政府。健全其行政管理的各种功能,促进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使之真正成为能够辐射周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心。但是,这个中心城镇的政府,也可以不再是传统的政府序列与设置模式,而应该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办法,在基本的社会事务和管理规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后,由城镇居民实行民主自治。

第四篇:县兽医体制改革工作

伊宁县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05〕103号)及《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意见》(新政发〔2005〕104号)等文件精神,2007年4月,县畜牧兽医局党总支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向县人民政府初步提出了县兽医站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分设的方案,县人民政府同意分设。2008年1月8,经县畜牧兽医局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正式分设。2008年3月6日,县编委印发了《关于成立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批复 》。批复如下

一、机构名称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隶属关系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隶属于伊宁县畜牧兽医局。

三、机构规格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机构规格为股级建制。

四、主要职能

1、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2、对辖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动物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纠正和处理违反动物卫生法律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决定动物卫生监督处理、处罚;

3、负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4、负责有关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发放和管理;

5、负责办理国内异地引进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检疫审批手续;

6、依法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在监督时对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进行补检或重检,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动物及产品进行隔离、封存和处理;

7、负责对合法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出售、运输的野生动物实施检疫;

8、负责对参加演出、比赛的动物出、入县境检疫;

9、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输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10、负责动物诊疗和执业兽医的监督管理;

11、负责畜禽标识和免疫档案的监督管理;

12、负责兽药监督与管理;

13、负责防疫、检疫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

14、承担兽医实验室及菌种保存场所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

15、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16、对动物饲养场、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其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进行审核、发证;

17、负责监督、指导、培训乡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开展工作;

18、对辖区内饲料生产、使用、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19、负责其它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0、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

21、承办县委、人民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内设机构

无内设机构

六、人员编制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事业编制15名,全额预算管理。

七、人员结构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行政管理2名,专业技术人员13名。

八、领导职数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领导职数2名。

九、经费形式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经费形式为全额预算管理。

伊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008年4月9日

第五篇: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05-17 字体:小 中 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认真总结过去几年乡镇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对于做好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乡镇政权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大局出发,作出了取消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农村工作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矛盾日益凸显。2004年中央决定在部分地区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压力,防止农民负担反弹。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中央又先后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等战略部署,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更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试点范围逐渐扩大。2009年中央要求改革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开,旨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地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严格守住“乡镇人员只减不增”和“农村社会稳定”两条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经过八年不懈努力,乡镇机构改革已于2012年底比较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符合农村实际的乡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推动了乡镇政权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改进了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乡镇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审视,我国现行乡镇行政体制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作出新的部署,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既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新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正是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

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要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不断深入,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以推进,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突破。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相适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相衔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相配套;与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进程相协调,全面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全力破除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切实做好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这篇重要文章,是我们机构编制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我想就此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把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是其本质要求,是其职能的核心。要继续转变乡镇政府抓经济的方式,把为企业、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服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合作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紧密围绕改善农村民生问题着力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用水、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同类型的乡镇还应突出不同的重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应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把服务重点放在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上,具备较好工贸业基础的乡镇应按照城镇化发展要求,把服务重点放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强化公共服务上。切实解决好权责一致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乡镇政府功能。长期以来,责大权小、权责不对称是困扰乡镇政府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既影响乡镇政府有效履行职责,也妨碍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的顺利开展。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要把宪法、法律赋予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的各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乡镇政府统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要理顺县乡财权、事权关系,适当扩大乡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上级政府部门在给乡镇下达工作任务时,需考虑匹配相应的财力,授予相应事权,做到财力与事权相适应,权力与责任相对称。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继续减少“条条”管理,通过法定程序将相应的事权赋予乡镇,由乡镇政府自行处理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事务。

努力打造乡镇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面对面服务。近些年来,各地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从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出发,通过整合基层事业站所、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等载体,初步

建立了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为开展便捷有效的管理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但目前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是一些部门要求主管的工作自成体系,在乡镇各自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建房屋、配设备,资源分散,信息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合力,农民群众办事还不够方便。要在现有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切实把满足农民群众需求、方便农民群众办事作为衡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整合有关服务机构,打造涵盖各项事务更为综合的服务平台,不断改进和深化“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便民服务办法,简化工作流程,改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做到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创新乡镇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乡镇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替代性、综合性特点,综合设置机构,统筹调配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既有责任分工、又可形成合力,才比较符合乡镇管理的实际。必须尊重地方政府综合设置乡镇机构的权力和选择,从制度上切实解决上级业务部门以项目、资金、考核等方式进行干预的顽症。积极探索行政、事业编制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好干同样工作、分不同身份、享不同待遇的问题,充分调动乡镇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变养人办事的传统做法,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做到养事不养人,始终保持乡镇工作人员的精干高效。推进乡镇人事制度改革,在政策导向上向基层倾斜,可进行乡镇干部职务、级别双轨制试点,逐步完善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制度,真正使一些优秀人才愿意到乡镇工作,并且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加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力度,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农村乡镇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批产业基础好、人口集聚多的特大镇,不少的镇常住人口已达到二、三十万,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已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针对这些经济发达镇发展中“小马拉大车”、“脚大鞋小”等体制机制问题,13个省份开展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要认真总结这些试点的有益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深化改革内容,积极探索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促进经济发达镇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下载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XX县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兽医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报告(五篇)

    一、总体情况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

    兽医体制改革惠及我场

    兽医体制改革惠及我场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 胡金平曹小英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位于余杭区瓶窑镇彭公,是一家以培育种猪为主的具有60年历史的农场。2007年划归余杭区进行属地管理,余......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5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冯静兰) 兽医管理体制顺应改革大潮,走出了体制改革的强劲一步,解决了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政出......

    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农业部《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

    关于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大力推进县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也......

    对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李金荣 2005年9月7日7:21 乡镇交管所是五级交通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盐城市的乡镇交管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 考号081100095 姓名 马兰明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 纲:一、内容摘要二、关键词三、正文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关键词]农业税;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论文摘要]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