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一、总体情况
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兽医管理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了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兽医管理
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畜牧兽医机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二、改革到位情况
完善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县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内设办公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股,核定编制5名;二是完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撒销原畜牧兽医站和兽药饲料监察所,设立畜牧科技推广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
心,核定编制分别为6人、9人,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重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局对派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的人员、财务、资产实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1、组织机构。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机构名称为“县畜牧兽医站”,为股所级事业单位,人事、业务、财务均隶属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员编制。各站以该乡镇服务半径为设置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24人。全县实有30名,其中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4名,自愿放弃参加选定人员2人,在职不在编人员4人,基本可以选定人员24人。被选定的有编人员由县编委将其编制划归县畜牧兽医局,工
资关系、财政预算拨款则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划归至县畜牧兽医局管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直接选聘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9人。被选聘的人员由县畜牧兽医局同其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办理续聘。
3、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村选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并懂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本村村民担任动物防疫员,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工作性质和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和资格认定。全县共选配村级动物防疫员81名,并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
4、经费保障。选定的有编人员工资、医保、社保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选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被选定、选聘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局统一上划后,划拨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下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村级
防疫员工资待遇则采取县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县财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标准,补助统筹拨付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划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
5、资产管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设备等资产属国有资产,重新组建基层畜牧兽医站后,其现有的资产仍划为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继续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防疫、化验、诊断用。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改革前,全县有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12个,核定编制47名。其中:县级3个,核定编制23名,实有22名;乡镇9个,核定编制24名,实有30名;改革前,存在着“人员不均衡”、“任务重”、“管理难”等诸多问题,同时现有兽医人员“重检疫轻防疫”、“重收费轻服务”等现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基础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后,一是机构和队伍得到稳定。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被借调在乡镇其他单位,编制在原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自愿放弃正在从事的岗位,参加到这次基层畜牧兽医选定当中来,全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除2人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外,其余24人均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进一步完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二是职责更加明确。通过改革,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更集中精力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三权归县”的管理办法,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更加到位,对技术的监督指导更易于落实,有利于集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全县公共卫生安全。三是降低了运行成本,人、财、物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后,在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中,乡畜牧兽医站,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优势,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四是健全了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全县形成了由县级23人、乡级24人、村级81人组成的公益性立体式畜牧兽医三级服务网络,呈现出了检疫上的“片区互动”,防疫上“群防群控”的工作新格局。
四、存在问题
县乡畜牧系统人员编制不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人少事多的问题十分突出。
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于综合建站较薄弱,缺乏必要的业务开展工作经费保障,在清产核资中历年累计拖欠药物、饲料、接待费等16万元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增添必要的防疫、诊断、监测设施设备,切实改进基层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病科学防疫、科学诊断、科学指导,以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有针
对性的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行业作风等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管理的探索。探索在当前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管理体制,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及动物诊疗等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第二篇:兽医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报告
一、总体情况
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兽医管理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
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两个文件,明确了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畜牧兽医机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二、改革到位情况
(一)完善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县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内设办公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股,核定编制5名;二是完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撒销原畜牧兽医站和兽药饲料监察所,设立畜牧科技推广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分别为6人、9人,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二)重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局对派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的人员、财务、资产实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1、组织机构。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机构名称为“县畜牧兽医站”,为股所级事业单位,人事、业务、财务均隶属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员编制。各站以该乡镇服务半径为设置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24人(大兴4人;平河4人;牛孔3人;三猛3人;其余乡镇各2人)。全县实有30名,其中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4名,自愿放弃参加选定人员2人,在职不在编人员4人,基本可以选定人员24人。被选定的有编人员由县编委将其编制划归县畜牧兽医局,工资关系、财政预算拨款则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划归至县畜牧兽医局管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直接选聘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9人。被选聘的人员由县畜牧兽医局同其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办理续聘。
3、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村选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并懂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本村村民担任动物防疫员,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工作性质和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和资格认定。全县共选配村级动物防疫员81名,并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
4、经费保障。选定的有编人员工资、医保、社保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选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被选定、选聘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局统一上划后,划拨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下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则采取县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县财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标准,补助统筹拨付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划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
5、资产管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设备等资产属国有资产,重新组建基层畜牧兽医站后,其现有的资产仍划为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继续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防疫、化验、诊断用。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改革前,全县有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12个,核定编制47名。其中:县级3个,核定编制23名,实有22名;乡镇9个,核定编制24名,实有30名(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6名,在职不在编畜牧兽医人员4名);改革前,存在着“人员不均衡”(有的乡镇仅有一名在编人员)、“任务重”(职工除负责防疫检疫等公益性工作,还要从事经营性服务)、“管理难”(有部分兽医员被乡镇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等诸多问题,同时现有兽医人员“重检疫轻防疫”、“重收费轻服务”等现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基础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后,一是机构和队伍得到稳定。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被借调在乡镇其他单位,编制在原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自愿放弃正在从事的岗位,参加到这次基层畜牧兽医选定当中来,全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除2人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外,其余24人均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兽医体制改革情况
888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一、总体进展情况 1、888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中部地带,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大县,总面积6253平方公里(937.97万亩),草场454万亩,耕地100万亩,行政区划总数县级1个,乡镇场20个,其中2个场、2个镇、3个牧业乡;141个村队。
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102、103、104号文件及伊州政发[2006]104号文件精神,建立起一支和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兽医管理体制,2006年我县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起草并制定了《888兽医站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分设方案》88牧字(2006)16号,并向县委、政府上报了分设方案的报告(88牧字(2007)18号),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同意分设。此次兽医体制改革包括县级畜牧兽医局、县畜牧兽医站、县动物防疫监督所、乡镇场畜牧兽医站20个。3、2007年6月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和县编委会研究通过,正式下发了《关于将888畜牧局更名的批复》(88机编字[2007]20号)和《关于成立888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批复》(88机编字[2008]13号)。
二、改革到位情况 888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主要内容为: 一是将888畜牧局更名为888畜牧兽医局,行政单位,改制后核定编制10人,其中领导职数3名;另定工勤事业编制1名,在编人员10人(其中行政编10人,工勤1人)。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负责编制县牧业生产发展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引进和推广饲料制作的技术和制定适合我县农牧区牧业饲料发展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贯彻《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负责县境内草原行政和草原防火、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建设工作。负责全县畜牧兽医草原牧业经等方面的科技推广工作和畜禽改良工作。贯彻《动物防疫法》,组织实施疫情的防治、检疫工作,负责兽医了一生监督管理和兽医药械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执业兽医、官方兽医管理;兽医医政和药政管理工作;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调剂、推广及种畜禽场的管理工作。
二是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分设为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和888动物卫生监督所两个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县畜牧兽医站未更名,分设的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15人,在编人员16人。主要职责: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动物诊疗和执业兽医的监督管理;负责畜禽标识和免疫档案的监督管理;负责兽药监督管理;负责防疫、检疫人员的监督管理;承担兽医实验室及菌种保存场所生物安全的监督管 2 理,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指导、培训乡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开展工作。
三是888畜牧兽医工作站,包括化验室、药品组、改良组共3个班组,事业编制,工作经费全额拨款,编制19人,在编20人。其职责是:
1、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实验室诊断、流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工作;
2、负责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3.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4.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监测工作;5.负责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疫苗、兽药、设备器材自筹物资以及供应;
6、负责全县畜禽品种改良、种畜禽引进繁育监管、改良技术指导、推广、培训工作。
四是888辖20个乡镇场。县畜牧兽医局按乡镇设立,保留原有的20个乡镇兽医站,改革后共设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属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的派出机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县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148人,现有在编人员113人。另外,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了100名村级防疫员、140名协防员、13名猪禽专干。2001年,888实行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将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人事、业务属县畜牧兽医局管理。为使乡镇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畜牧兽医局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报账制,财务有局统一管理。并作了相应的乡级站的清产核资和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和调配等相应的工作。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1、机构改革前后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人员情况。
改革前为888畜牧局,行政,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11人,在编11人 ;改革后为888畜牧兽医局,行政,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11人,在编人员11人,35-50岁的9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
改革前为888动物卫生监督所与888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站为一个单位,改革后为888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科级)。核定编制15人,在编16人。35-50岁16人,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级职称6人。
改革前设有20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48人,在编人员116人,聘用人员75人。改革后为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148人,现在编人员113人,另有聘用防疫员253人。大专以上44人,中专高中68人,初中以下1人,35岁以下97人,35-50岁13人,50岁以上3人。
2、改革前后兽医工作能力对比情况
一是兽医体制改革后职责分工较明确,因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能依法履行职责,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二是提高了动物检疫执法水平。规范了村级报检、乡级检疫、县级复检的检疫程序,每个乡镇安排3名专职动物检疫员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乡镇开 4 展率达100%。同时加大了动物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一期检疫人员业务强化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动物卫生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三是根据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动物疫病边境监测站项目的配套,畜牧兽医站加大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物疫病检测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每年按时保量的完成了州上下达的疫病监测及采样任务,积极开展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四是加强了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实行了疫苗逐级供应制度,每个乡镇配备了冰柜、冷藏包,实行了疫苗出入库登记制度,严格按疫苗要求贮存,落实了疫苗管理、使用责任追究。五是改制后对乡镇的每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岗位设置,派出多名技术员到其它县(市)学习、交流。同时畜牧兽医局制定了《888畜牧系统干部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个人素质及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乡镇业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县畜牧业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情况
1、村级动物防疫员情况
全县共有行政村141个,有防疫员366人,技术员实行包村负责制,牲畜头数不足两千的,两个行政村设一个岗位;万头以上的村队设2-3个岗位,每村增设一名季节性协防员,协防员由包村技术员管理使用,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季节共3个月,防疫期间按聘用防疫员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2、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县财政每月补助400元生活补助 5 费之外,乡站从收入中根据防疫员的业务能力、贡献,酌情补助每月50-150元生活费,其余由个人通过改良、诊疗等有偿服务的方式创收。2007至2009年我县已投入村级防疫员工资及业务开展经费331.7万元,其中2007年县财政投入30万元;2008年县财政拨款79.8万元,中央财政拨款76.4万元;2009年县财政拨款92.1万元,中央财政拨款53.4万元。
3、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情况
为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县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动物防疫队伍,根据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扩增了聘用防疫员,颁发了上岗证,1年1聘。一是实行包村负责制,在每个村都设立了一个动物防疫点,配备防疫员2-3名,其中一个在编防疫员,2名聘用村级防疫员,防疫员统一配备了疫苗箱、工作服等防疫器械,实行挂牌上岗,公布服务电话,60%以上的防疫员配备了摩托车,随叫随到上门服务。二是加强培训。定期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2009年共举办培训班2期,分维、汉两种语言对防疫员进行了培训。三是严格考核。每年11月下旬,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工作业绩与服务态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疫任务,农区每人不少于3000头(只),牧区每人为5000头(只)自然畜。考核主要采取进村入户抽样,核对防疫档案、防疫手册、防疫卡和防疫耳标,发放民意测评表征求意见,综合打分。除 6 此以外,对免疫效价检测不合格的村,追究防疫员的责任。对考核不合格的村级防疫员予以解聘处理。
五、建议
1、虽然按照存栏头数,我县的人均防疫头数基本与自治区的防疫标准接近,但888作为一个育肥大县,年育肥牛14万头,羊40万只,除此以外,还有140万散养家禽,这部分畜禽的防疫任务量非常大,平均下来,人均防疫头数远远超过自治区的要求。希望上级能增加猪禽专业技术人员和防疫人员。
2、根据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机构,应为行政机械,参照公务员管理,但目前动物卫监督监督所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希望上级考虑该机构性质变更事宜。
3、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今年取消了防疫费,原本来自防疫费的一部分收入不收后,势必会影响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加之由于工资待遇低,无养老统筹,村级防疫员队伍很不稳定,建议国家、自治区能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的生活补助标准。
4、虽然我县畜牧兽医站设立了化验室,开展了畜禽免疫抗体监督和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工作,但监督项目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检测人员不足,希望上级加大动物疫病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技术员的检测水平。
第四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冯静兰)
兽医管理体制顺应改革大潮,走出了体制改革的强劲一步,解决了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各行其是、相互扯皮,严重影响动物疫病的防治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兽医体制问题始终是困扰兽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出口创汇,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惯例不接轨,更无法履行遵守国际有关规定的承诺。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呼声不断提高,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充分显示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立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已经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已经根据兽医工作的特点从理顺兽医工作机构设置、强化行政机构入手,顺应改革大潮,走出体制改革的强劲一步,解决了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性问题。
兽医工作已不再简单理解为是发展畜牧业的一项技术措施,而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是一项行政强制性执法行为。强调的是从动物疫病防治、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到消费,实施全过程独立、公正、权威的卫生监控。兽医工作的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统一的、全过程的管理。二是强调法制和强制性,为保全整体利益,有时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三是全过程监控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动物的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进出口的全过程,同时还涉及相关的场所、环境、设施、工艺、操作规程和方法,以及科研、实验、检验及兽医诊疗、动物福利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很强的执法行为而且是需要高技术支撑的特殊行业。彻底理顺兽医管理体制任重而道远。
实行官方兽医负责制,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引入官方兽医制度,实行官方兽医负责制,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官方兽医制度是经国家考核并任命和授权的兽医行政官员和政府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政府执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制度。可见官方兽医权力增大的同时,责任也相应增加。二是实行全国或者省级的垂直管理,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实行兽医官制度的切实保证。由于体制不顺,兽医工作吃尽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苦头,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动物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流通、出入境检疫等各环节派驻官方兽医,实行垂直管理,势在必行。第三,由于兽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行政执法工作外,还需要有一大批的业务人员做技术服务工作,强化、发挥从业兽医的作用,使其成为兽医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达到统一和全过程监管的目的,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则,具有我国特色,行政执法严,技术含量高的理想的兽医管理体制,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篇: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56号)和市编委《关于各县、市、区兽医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的批复》(滁编字[2007]9号),结合我县实际,就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基本原则: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思路:整合县级机构,强化乡镇监督职能,健全村级防疫网络。
二、主要内容
(一)健全县级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1、机构设置:撤销县畜牧兽医总站(原编制收回),设置县畜牧兽医局(挂县饲料工业办公室牌子),为县农委管理的副科级行政机构。组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牌子),保留县吴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现更名为武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均为县农委所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主要职责:
县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县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职业兽医管理工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要职责:依法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助兽医药政管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等行政执法工作。
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技术方案;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学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主要职责:按照《畜牧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畜禽养殖尤其是规模养殖、畜禽养殖小区等进行登记和管理;负责畜牧业生产规划的编制和畜牧业生产的调查;开展畜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主要职责:负责过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
3、编制核定:根据工作职能的需要,核定县畜牧兽医局行政编制2名,从县农委行政编制中划给;核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事业编制6名、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事业编制7名、武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事业编制5名。
4、人员来源:县畜牧兽医局人员从公务员队伍中选调,事业单位人员来源为原县畜牧兽医总站在编财政供给人员、县农机局农机监理站中在编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经县人事局正式借调的镇农技综合服务站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足部分从镇农技综合服务站财政供给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二)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镇畜牧兽医站的设置列入农村综合改革方案,以镇设站,设置襄河等10个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2、主要职责:镇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疫情调查、普查和疫情报告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协助县畜牧兽医局开展兽药经营监督管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镇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3、编制核定:核定全县镇畜牧兽医站事业编制24名,各站编制分配由县农委确定报县编办备案。
4、人员来源: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主要来源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中在编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分流到大农口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足部分可通过对乡镇财政供给在编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行考试、考核后按一定程序择优录用。
(三)扶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
1、主要职责(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职责):分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承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和报告、畜牧生产统计;同时指导并监督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
2、人数核定:由于我县目前尚处于农户散养和规模养殖并重的状况,畜牧业发展较快,家禽饲养量占全市家禽总饲养量近1/3。本着利于防疫工作开展的原则,按照每800—1300户农户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标准配备。
3、人员来源: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为原乡镇非在编畜牧兽医人员。县农委和镇政府组织对符合条件的此类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后,由镇政府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化管理。
三、方法与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1月20日—3月14日)。成立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5日—4月9日)。本阶段分三个步骤:
1、3月15日—3月25日。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考试、考核和聘用。
2、3月26日—4月9日。完成县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和人员的定岗工作,确保人员及时到位,工作连续开展。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1O日—4月30日)。由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县级畜牧兽医工作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妥善解决遗留的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县级兽医工作公共财政投入。
1、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含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
2、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畜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经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建立县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设立县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及强制扑杀补助。
(二)建立稳定的镇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1、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及业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由县、镇两级承担,省级财政予以补贴。
(三)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改革工作,县长盛必龙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刘荣祥、副县长王万贵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局、农委、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具体负责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