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4 11:0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

第一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早在2000年,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290万人。目前,这个群体还在逐年壮大。

我校所处是经济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种状况,致使社会上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不断壮大。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学生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偷盗等不良习气;也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甚至离家出走„„据我校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有1076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 209人,其中男生 117人,女生92人;少数民族共 52人,其中男生 27 人,女生 25人。父母双方均外出的134人,父母中有一人外出的75人。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问题。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又尤其突出,所以我们选定这个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找出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四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 1

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

(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

2、“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的小学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3、“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摸清现状,找准问题,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行动研究法。本着从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实际中发现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个案研究法。研究分析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个案,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并及时提炼、验证和反思。

四是经验总结研究法。鼓励教师对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研究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课题研究对象

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的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六、研究周期及步骤

1、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7年4月——2009年4月。

2、课题研究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

(1)拟定完善课题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对象;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

第二阶段:调查了解、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情况,并分班进行调查统计,摸清各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1、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深化实验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各参研教师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个案评比等活动,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定期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1、总结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收集优秀个案和典型经验等。

3、召开专家评审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教育论文集。

3、研究教师及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八、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研究原则: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研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和创新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使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去追寻,去探求。

2、整体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各方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中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异地工作、父母离异、寄养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对于留守学

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大加赞赏坚信滴水终能穿石。

九、研究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课题指导小组:

谌业锋州教科所中小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何良仆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吉什木乃甘洛县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高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校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

面工作

副组长:王明华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副校长 负责处理、协调研究工作

中的问题

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毕 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教导副主任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

和实施与管理

李永进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课题实施与管理

李德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及研究成果的表述

参研:陈加琴颜琼李瑜罗骏张远鹏等

十、参考文献:

1、大足县实验小学《城镇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网

2、周文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泸州教育网2005(4)

3、张绍梅《留守儿童面临两大困境》陕西少儿网 2006(1)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庞大而不可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学校的关爱、社会的关爱。他们逐步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因而对他们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继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缺失

1、缺乏沟通和引导。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有些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而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有些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据我校调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

2、以物质的满足取代精神的安抚。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据调查,祖父母、外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56%的年龄在60岁以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这种情况也会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因为照顾不周,而深感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的方式,将孩子一步步推往悬崖,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

3、受委托者的放任与漠不关心。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由于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害怕管多了会受其父母埋怨,总之,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胆子大起来,有些甚至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家庭教育缺失也引发了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成长中缺少倾述和求助的对象,导致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又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不仅缺少家庭教育,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因而出现了一下情况: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

1、家庭学习监管角色的缺失导致成绩较差。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的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或者由委托人监管,受委托者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关调查显示有47%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有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10%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调查中发现,95%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5%的监护人有时辅导孩子学习,仅有5%的监护人会和老师联系。平时,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

2、“唯分论英雄”,评价体系导致教育不平等。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再者,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没有适当的措施也无能为力,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另外,应试教育的现状,促使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因而,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的现状也很难改变。

三、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关爱的缺失,社会教育的欠缺,使留守儿童傍徨在社会的边缘。留守儿童在行为规范、思想修养等方面出现了严重偏差。

1、乡土秩序的混乱。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2、安全链接的中断。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思薄弱,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未成熟时期,对于突发性事件缺乏必要的反应和应变能力,不能在突发状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而不可忽视的群体。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协力推进。政府是主导,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因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各方需明确自身职责,共同协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一、明确政府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具体来说: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实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2、推进政策的配套完善。要进一步落实、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要积极推进与农民工相关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

3、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明确家庭责任。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

1、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家庭的教育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给孩子的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是走向失败的,父母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2、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留守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还有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如何等等。父母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的朋友、知心的好朋友。现代发达的通信给我们带来沟通的便利。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此外,还要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电话联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这有利于对孩子及时教育与帮助。

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活到老,学到老”。孩子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有机会的还是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父母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在难得的相处时间里,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举止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三、明确学校责任。培育新一代新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议农村中小学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3、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形成家长联系制度。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进行家访或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的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好、中、差三所初中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随机各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我们编写了“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为了更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也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针对那些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访谈,以期深入了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整个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以A校为例,该校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三班现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看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只有6个有好的习惯,其余的28人没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情况要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好一些,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对策

(一)上课精力不集中

调查结果是:(1)上课精力集中的占19.6%;(2)基本集中的占24.5%;(3)不集中的占55.9%。对此,学生把主要原因归于:(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由此看来,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差的课则提不起精神。这说明,教师没有找到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晦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再者,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听讲式教学致使学生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甚至监督之下完成的。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者占53%,不愿意做作业者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者30%,没时间做的6%,干脆不做的5%,其它原因6%,能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者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者2%。表现在作业上则为作业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抄袭;学生对待作业的心态不正,情绪低沉,作业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缺乏毅力。

通过和学生座谈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动机不足;(2)学生缺少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学,特别对于家庭作业更无所适从;(3)作业量大,作业题目难,学生难以独立完成;(4)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精选题目;(5)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的表达水平较低,特别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差;(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又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初中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对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强。家长缺少榜样意识,教育方式粗暴,这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影像资料中的暴力、武打,都或多或少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也缺少应有的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确也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兴趣;二是缺少对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三是学习没动力,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班主任只抓学生的纪律,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道德滑坡,文明礼貌缺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发展。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变听为学,变讲为导。既然学生不愿听,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即使讲也要讲学生愿意听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重在引导和调控。严格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自身的修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

(二)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2)分层设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设置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不给学生设置作业障碍,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4)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学生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动力。(5)试题难易要适度,使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6)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C校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校园里捡拾废纸与塑料瓶,用卖废品的钱,买了一把暖瓶放在教室里,并且给每位科任老师买了一个玻璃杯子,每个杯子贴上标签:语文、数学、英语等。每天值日生利用课间打开水,上课时总有一杯热水放在讲桌上,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在该校传为美谈。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能把精力仅集中在智育上。好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只要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效课堂的建立也就为时不远了。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可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案

头陀镇中学孔建萍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第五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

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人员:

课题负责人:崔海渡 胡增峰

成员:张宽柱 严晓春 陆荣波

孙 志 严广元 余广武 葛丽娜

由何集中心小学自己申请并承担研究的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学会批准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编号56),该课题于2011年4月申请该课题,2011年12月获得市教科所审查批准,2012年2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前后经过进一年多的潜心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效果。

一、确立课题行动研究的背景

(一)当地留守学生的现状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迟到、早退、打架、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做作业等,不少人还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把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仅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方面基本上是无力顾及,也难以顾及。

2.家庭关爱少、情感缺失。调查表明,80%以上打工的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偏少,造成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关爱缺乏”就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

3.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由于一些“留守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习基本无人照管,怕苦怕难,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4.个别留守儿童人格有明显缺陷。一是性格较孤僻。“留守学生”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突出,孤独,离群,自我封闭。二是心理不健全,他们胆子较小,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三是乱花钱。“留守学生”的祖辈和父母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其比较任性,花钱无计划。监护人对他们大多是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整合。首先学校教育不能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整合,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其次,由于父母在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失调,家庭也无法承担好教育的责任,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疏于管理。家庭未能在课外取得较好的监管作用,也缺乏与学校的联系,故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其三,社会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教育不够,不良影响也还存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研究分析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及留守儿童教育等相关理论知识,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了解跟本课题类似的课题研究现状、成果和趋势,进行记录、整理、研究。

3、案例研究和个体研究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典型案例或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典型个体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总结新的经验,或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及至新的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法。通过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以及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设计不同的教育训练方式,并通过反思交流进行提炼,探索有效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

2、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心理、生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的影响、社会因素等)

3、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品德习惯。

4、全面分析、总结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准备阶段。

形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调查表》,进行初步调查,并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实施阶段。

针对第一阶段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典型案例和典型个体,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并利用这些策略或方法来矫正留守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反复讨论,反思交流,通过实践来形成正确的理论经验。

第三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总结验收阶段。

全面分析、总结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申请课题验收。

四、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补救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学校每学期初对“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家长的打地址、联系电话、留守的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地址和联系电话、“留守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情况。建立“留守学生”的专项档案,指定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要求班主任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五个大的方面。

(1)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基本情况调查:①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情况;③父母在外打工的地域分布情况;④父母在外打工回家频率情况。

(2)留守学生基本情况调查:①留守学生对父母外出打工态度调查;②留守学生生活状况调查;③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④留守学生学习状况调查;⑤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⑥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⑦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对比状况调查。

(3)学校教师调查:主要调查教师对留守学生现状及已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效果。

(4)家庭调查。主要调查外出务工家长及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成长所持的态度、监护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与子女亲子关系亲疏程度。

(5)社会调查。主要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建议。

2、分步实施

为使留守学生的教育不留“死角”,课题组很慎重地把不同状况的留守学生,分别落实给任课老师、班主任、生活辅导教师,并进行经常的教育管理。校长、德育副校长、班主任负责全校或全班心理、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偏差相对较大的学生。

3、广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为使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主要有:

(1)成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我们于2012年初成立了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室,并开展了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留守学生座谈会、留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家长会等系列活动,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真正地改变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我校开展了“留守学生”自立教育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留守学生”中的优秀典型现身说法,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让他们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但这正是养成独立个性,自立自强的好机会,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健康成长;教育他们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用勤奋的学习和良好的学习成绩向他们汇报。

(2)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热线,为他们和父母的心灵沟通铺设通道。鉴于留守学生的家中电话不多,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开通了留守学生亲情热线电话。让学生能与家长及时交流学习,生活情况。“留守学生”在校期间若遇到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与自己的父母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寻求帮助时,可向学校申请给父母打电话。学校有专人负责亲情电话的管理,学生每次打电话的事因均由专人负责登记备查。开始是使用座机,几个月后由于使用不过来,我们便向留守学生的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手机号,这样,亲情热线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3)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及代理家长会,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课题组每个学期都要召开一次留守学生的家长会。在开学初,召开监护人会,教给这些监护人正确的家教理念:不溺爱孩子、严格要求、不乱给零花钱、监督学习等;在农忙时及寒假之前,趁打工的家长回家,把他们叫到学校,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他们沟通共同教育孩子的办法。每个学期,老师要给打工的家长写一封信,提醒他们,不要光顾挣钱,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

(4)与校园伙伴进行结对活动,感受友情的帮助。在进行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宣传活动之后,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为每个留守的孩子找到了一个成长伙伴。这些成长伙伴,多是留守学生同年级的优秀学生,他们与留守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学习上给予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每个班级召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同时也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听了“留守学生”的发言后都被他们顽强的意志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有不少“留守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思想上进了,学习主动了,性格开朗了。

(6)、定期开展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我们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对其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工作。为此,课题组专门开通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如校长热线、教师热线,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学生家里看望学生,同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在此次的行动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总结出矫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模式,找到了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效果。

(一)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经过课题组的教育转化,我校90%以上的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有很多留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以前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学生之间的吵架明显少于过去,课题实施以来,我校留守学生一个都没有出现过违法行为。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得知,在所有留守儿童中,有80%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写作业的占85%,玩和其他的占15%。说话时带过脏话的情况明显减少,每天睡前洗脚的占80%,偶尔不洗的占16%,经常不洗的只占4%。在帮家里人做家务经常做的占75%,偶尔做的占20%,没做过的占5%。

(二)留守学生的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矫正

我校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

(三)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在学习上,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有80%以上的留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足,习惯好;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占75%;学习成绩较差占25%。平时的作业中能较认真完成的占80%;有时不能完成的占20%。上课听讲时,能认真听讲的占85%;不能够认真听讲占15%。其中张歆妍同学在2011年10月“龙门书店杯”蚌埠市小学生作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崔萍萍、崔伟康、郭俊杰同学在2012年4月举行的“龙年话龙魂,传承华夏文明”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崔萍萍同学在“建设幸福中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等。

(四)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得到改变

经过课题组持之以恒的心理辅导,我校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厌学情绪得以有效控制;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五)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参研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相关资料,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进行了多次的教育实践和总结提炼,已掌握了一套教育、矫正、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方法,全面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步伐,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这样说,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之前,教师们总觉得教育科研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东西,不是我们一般教师能做的事。但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3、形成了一批成果性论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在《固镇教研》等刊物发表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共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如《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行动》(余广武)、《关爱留守儿童 应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陆荣波)、《关爱留守儿童——让心理咨询走进孩子心中》(严晓春)、《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爱农民工子女》(胡增峰、陆荣波)、《关爱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严广元)等。学校课题组正准备以此为契机,拟定论文集,为该课题增添风彩,丰富内容。此外,我校还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案例及学科渗透的优秀教案,每次课题研究活动都现场拍照并文字记录并编订成册,形成资料,这些原始资料是我校课题组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六)、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为使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学生能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我们于2012年初成立了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室,并开展了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留守学生座谈会、留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家长会等系列活动,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真正地改变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臵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图书阅览活动,问题娱乐活动;积极与乡关工委联系,开展了留守儿童的爱心捐助活动等。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留守儿童分别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七)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课题组通过以点带面将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于学校其它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后续效果: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思想稳定,学风浓厚,校风日上,我校的各项质量评估在全县均占前列。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六、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进行留守学生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无法替代

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挽救和弥补留守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但父母的爱等亲情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在课题研究初期的调查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年龄越小越迫切,如相当部分孩子在“你最需要父母为你做什么?”的问卷中,他们的回答是:“希望父母能带我到公园玩”“陪我学习”“陪我一起看电视”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父母亲情的不可替代性。

2.社会如网吧泛滥等不良影响消除不力

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作为学校教育而言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需要包括公、检、法等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即我们在对留守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由学校“单干”的现象,较难(或教师精力有限)和家庭、社会进行协调沟通,难形成教育网络。

七、政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度

社会、政府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学生”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学生”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2.努力减少留守学生数量

留守学生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亲情的抚慰,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情感关爱都无法从本质上真正取代亲情。要想使留守学生不再受渴求亲情抚慰的煎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父母不再远离家乡去打工。因此,政府要做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做好土地这篇文章,让他们通过种植、养植、加工也能发家;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吸引农民工返乡打工,减少留守学生的数量。

3.建立健全留守孩教育长效激励机制

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使“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市、县、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注重视,特别是得到固镇教研室郭德书主任的亲自指导,同时也得力于中心校行政领导从人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1、本课题要求课题研究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组成员显然达不到,导致有的论文质量不高,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不够多。

2、由于研究成员大多为班主任,且承担了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对留守学生的跟踪研究上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

3、社会转型时期许多负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并非家庭、学校能彻底解决改变得了的,也影响了课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才能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育科研永无止境,课题研究的实验始终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敬请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下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德育论文花明楼中心完全小学电话:滕思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花明楼中心小学滕思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孙雪莲 09中文系 摘 要: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提纲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提纲 【摘要】:学业不良儿童(俗称“差生”),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明显落后于同学,有些孩子还附带着一些行为问题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

    靖州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靖州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张玲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两......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

    湖南 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邮 编: 电话: 410205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教育管理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地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题目: 因及策......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是中国......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教育和关爱,学习、性格、道德、心理等诸多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很担心。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