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提纲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提纲
【摘要】:学业不良儿童(俗称“差生”),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明显落后于同学,有些孩子还附带着一些行为问题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困扰着学校的老师,困扰着家长,同样也困扰着学生本人。这类儿童习惯性地被人们贴上“差生”标签,在学校被同学们嘲笑,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或者轻视和忽视或者家长的责骂甚至体罚。由于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些学生通常表现出:自我价值感低下、紧张感强烈、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动机低落,这些消极因素很大程度制约了他们学业上的进步和整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问题?又该通过那些有效措施去预防和解决呢?本文重点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心理成因教育对策
一、前言。
二、学业不良的概念。
三、学业不良的分类。
四、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
1、智力发展迟缓。
2、认识能力失调。
3、学习能力欠缺。
4、行为、情绪问题。
5、自身性格因素。
6、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五、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策略。
1、分析和明确原因。
2、针对事实和原因开展训练。(技能训练、能力训练、学习方法训练等)
3、行为矫治策略。
4、家校教育一体化,共同关注和关爱学业不良儿童。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其它优势。
六、结语。
参教文献:
1、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2、刘全礼:《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儿童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3、俆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吕静:《儿童行为矫正》,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5、宋兴川、李少斌:《教育心理学》,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7月第二版。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近几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忧
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务工,而将子女留在家乡接受教育,随祖辈一起生活,甚至自我照顾,我们把这个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1.家庭教育弱化甚至缺失
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帮助,及情感上的关怀呵护,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家长坚持“教育无用论”,很小就让孩子辍学,随其打工,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2.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管理,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品德发展不理想。加之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就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的境地。
3.社会教育效果差,甚至失控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社会教育组织,正面的社会教育微乎其微。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对阿都乡一中12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孤僻、厌学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厌学。在接受调查的120名留守儿童中,大多数性格表现为内向孤僻、厌学,只有少数表现得较为坚强。
2.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得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3.学习不积极,缺乏自觉性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不良的学习心态。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加大打工子女学校兴建力量
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
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5.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制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地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6.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1)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
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
(2)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
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3)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2]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3]梁岭,郑丽.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84-86.[4]林燕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学报,2005(S1):121-124.[5]吴承红,蔡澄,邵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作者单位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第一中学)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德育论文
因及对策
论文题目:工作单位:姓 名:联系电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宁乡县回龙铺中心小学
龙永贵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宁乡县回龙铺镇中心小学
龙永贵
【摘要】: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我们该怎样呵护这群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的心灵,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对策
前言: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人格上的缺陷,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逆反心理强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
2、自卑心理和无望感严重
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时感到很羡慕,时间久了,在心理留下阴影,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甚至存在厌世嫉俗的心理。
3、厌学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功课,一些孩子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4、人际交往关系障碍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得偏激、易怒,与人交往没有礼貌,怨恨父辈导致亲情缺失。有些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吧自己丢在家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让亲子关系冷漠。在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时,不受欢迎和重视。处在情感孤岛上的这些孩子们,逆反和自卑心理会日益加重。
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监护现状堪忧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学校及教师教育责任缺失
一些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态度,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这就可能使儿童对学校产生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建立和完善寄宿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政府应吸引多方社会力量的介入,支持在学校建立寄宿制,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以唤起其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保证他们的安全。
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按比例分配给各个授课老师,由老师担任孩子们的“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要对所管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照顾,要“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管心理”。孩子有了“代管家长”,学习成绩自然可以提高,人也就变得活泼了。
在学校设立“亲情热线”,弥补留守儿童感情上的需求。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借助“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
4、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5、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发展,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
改善“留守儿童”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因此,“留守儿童”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愉快的情感体验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确保拥有良好的自我体验,制止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留守儿童”应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留守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会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实现梦想,给他们坚定的信念、温暖的关怀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第四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早在2000年,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290万人。目前,这个群体还在逐年壮大。
我校所处是经济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种状况,致使社会上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不断壮大。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学生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偷盗等不良习气;也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甚至离家出走„„据我校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有1076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 209人,其中男生 117人,女生92人;少数民族共 52人,其中男生 27 人,女生 25人。父母双方均外出的134人,父母中有一人外出的75人。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问题。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又尤其突出,所以我们选定这个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找出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四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 1
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
(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
2、“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的小学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3、“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摸清现状,找准问题,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行动研究法。本着从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实际中发现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个案研究法。研究分析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个案,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并及时提炼、验证和反思。
四是经验总结研究法。鼓励教师对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研究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课题研究对象
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的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六、研究周期及步骤
1、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7年4月——2009年4月。
2、课题研究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
(1)拟定完善课题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对象;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
第二阶段:调查了解、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情况,并分班进行调查统计,摸清各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1、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深化实验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各参研教师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个案评比等活动,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定期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1、总结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收集优秀个案和典型经验等。
3、召开专家评审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教育论文集。
3、研究教师及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八、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研究原则: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研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和创新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使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去追寻,去探求。
2、整体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各方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中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异地工作、父母离异、寄养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对于留守学
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大加赞赏坚信滴水终能穿石。
九、研究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课题指导小组:
谌业锋州教科所中小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何良仆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吉什木乃甘洛县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高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校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
面工作
副组长:王明华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副校长 负责处理、协调研究工作
中的问题
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毕 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教导副主任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
和实施与管理
李永进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课题实施与管理
李德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及研究成果的表述
参研:陈加琴颜琼李瑜罗骏张远鹏等
十、参考文献:
1、大足县实验小学《城镇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网
2、周文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泸州教育网2005(4)
3、张绍梅《留守儿童面临两大困境》陕西少儿网 2006(1)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学业不良学生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研究心得体会
《学业不良学生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
试验班级研究心得体会
三(3)班
陈迎春
我们班作为《学业不良学生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班级,经过全体师生一学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作一反思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①运用序进原理。具体做法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一切从实际出发。
“低起点”就是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只要他势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如选教学内容时,每一个知识点就编为一个小题,对于这些学生很容易学会,同时再得这两个知识点合为一题就变式为小综合,类似这样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小步子”就是根据实际,根据能达到的实际目标,刚开始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我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都是梯度上升,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多活动”针对班级中学业不良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少,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的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了学习活动,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增多了。
“快反馈”就是每层的教学中,既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老师的查实际就是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受到鼓励后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更多的人参与课堂活动,如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提问,给学业不良学生表现的机会,提问时注意面向学业不良学生,并不断给他们正面鼓励,不断激化这种鼓励,同时在心理上给他们安慰:即老师时刻关注着我,多次的表现会令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对自己所做的事也有自信。
②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如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重视新开端,教师的期待效应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王博,他不但学习成绩差,品德也很差,常以与老师作对为乐,颇令老师们讨厌。通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的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知道了他的基本情况:父母离异,下岗的父亲靠开三轮车那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家庭的不幸使他无心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同时,敏感的他又常常为保护自尊而对老师和同学充满敌意。老师们共同协商,制定了积极的帮教措施:A每位老师上课都特别关注他;B科任老师对他进行家访,关心家庭;C从心理上多与他沟通,并定期对他的学业进行辅导;D利用积极因素消除他的焦虑、自卑;E信任他具有自治能力──即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短短的时间内,他已判若两人。同时班主任及时向科任老师汇报他的各方面表现情况,潜意识里形成全员育人制,在我们班不光是同学,连老师也感觉到了主人翁的意识。由于定期辅导,落实到人,老师和学生一道积极寻找改进的办法。利用积极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取胜的转机。
③重视新开端──开学前教育。每当新的学年、学期、学习阶段或一项新任务开始时,学生们往往想在新的阶段中争取进步,有缺点、错误想加以改正,淡忘过去一切的的不愉快。有人把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叫“亢奋”心理,即争取进步,跃跃欲试的心态。这种心理像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树木萌芽,学业不良学生同样具有这种争取进步心态。这时教师应象春风一样,知时送暖,和煦催生。同时教师也应运用理性淡忘法,以飘逸的心态抛开孤愤,以豁达宽容的心态面对这类学生。如我作为班主任在开学前的教育中指出: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过去的都已成为过去,不论每个人的过去是辉煌还是暗淡,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机会也是同等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谁都有成功的机会。抓住刚开学最佳时机,对待学业不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趁热打铁,使学生的这份自信心保持下去。
(3)利用活动原理,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做到:①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等,及时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②抓住每一次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勇于参与、尝试,找回自信。如第一次的年级篮球赛,全班95%的同学都认为我们不可能取胜,因为我们班只有一个同学有些篮球基础,剩下的同学只会些皮毛而已,再说连科任老师也不看好我们班,而其他班的队员普遍比我们的队员高大,所以我们没办法与其他班抗争。面对学生的情绪,我强调了活动的目的,然后指出:比赛仅仅是形式,重在参与,重在活动过程中每个人的体验,所以大家要放下包袱,轻松上场。只要坚信集体的力量,相信结果是会令人满意的。课后我找了会打球的而学业极差的伍文坡,让他与体育委员组建球队。再次强调我们的目的不是输赢,只要尽力、只要齐心合力,而且这次活动也是锻炼每个人意志的好机会。在第一场开赛五分钟时,连体育老师也说不要看了,只看打球基本功这个班就不可能赢,更没必要有场外指导。但在同学、班干、老师的一再鼓励、支持下,场内场外齐心努力,我们班男队不但赢了第一场而且还拿了年级第一名,这个结果令体育老师和所有学生意外。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在他们的周记评语中肯定他们:重要的不是聪明与否,而是如何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挖掘你的潜力。因为,才智的挖掘比才智的已经拥有更重要,就如同这次球赛一样。经过这次比赛,这些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了。③从周记了解,并与每一位学生沟通交流,我批改每一次的周记都应特别用心,尤其是学业不良学生,注意用赏识、激励的语言,用朋友式的语气与每位学生交流。学生从入学开始写周记,我坚持做到了每篇都详细批改,有时与他们探讨网上游戏,探讨如何交往,如何解决同学间的矛盾,有时也探讨如何改进老师的教法?如何才能使他们有兴趣、想学习?
(4)创设积极上进的教育环境
①根据情意原理,即怀着学生般的情感去理解学生,学生自信心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取决于教师、家长对他的态度,所以教师的信任与尊重对学生的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那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学校的中心任务只能由教师去完成,在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也要“动之以情”。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热爱和关心学生应视为教育者的天职。
通过积极的情感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今天的脚步中找回自我。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对学生的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其说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不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师的消极情感等所致,有些教师嫌弃、歧视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甚至当众讽刺、挖苦他们,使得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自我评价也开始降低,产生自卑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克制自己消极的情感,爱护、信任、理解学生,关心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坦城相见,很容易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当师生间达到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气氛适宜的教学情境,会使所有学生从内心觉得老师是他们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从今天的脚步中重新找回自我。这足以说明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研究对象吴永成,学习成绩平平,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在路上见到老师能躲则躲,实在躲不了就将头扭开假装没看见,老师与他谈话时感受到一丝冷漠和敌意,暗中观察许久,发现该生说话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似乎对班上的事都漠不关心,在学习上也是敷衍了事。经过多方了解,初步知道,该生是由于长期被忽视而产生的一系列逆反心理,针对这一特点,老师重新调整了座位,将他放在教室的中心位置,且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将眼光投向他,并常常对他报以微笑,经常给他“露脸”的机会,传递老师对他的信任;同时用激励、赏识评价他,传递老师的期待。课堂上或课下也从不用负面反对词句对待他,不敌视他,同时每位教师上课都注意关注他。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眼光不再冷漠。没想到,老师对他的积极心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他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有了较强的上进心。
②利用反馈原理,及时调节教学环境,使学生及时参与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学业辅导。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情绪上的恐惧、焦虑,不能安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不仅只注重心理上的培养,而且还要从学业上进行辅导,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持续地保持自信心,否则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自信心在经历了多次学习失败的痛苦后仍然会丧失。
研究对象李彤,最喜欢语文科,而不喜欢数学。在数学科的学习上感觉非常吃力,属于典型的机械学习,不会学以致用,数学考试甚至出现个位数,根据她这种学习兴趣的特点──明显的分化性和选择性,我们认为要培养他学数学的兴趣,应从基础知识给他补起,因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是产生兴趣的水平和广度提高的前提。一段时间的补习后,她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开始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每次作业和考试都与她一起仔细进行分析、评价,出现进步及时鼓励,终于消减了她厌学数学的情绪。具体过程有: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信任感;B以奖励表扬为主;C经常进行任务分析,即小步子程序的训练──熟练基础知识和概念公式定理的运用,每做完一题都要学会总结这道题的特点,所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变通此题。具体是:一步一步地讲述,以小步骤呈现教学材料,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材料后,再进入下一步骤;尽可能能给予清楚的、一步步的提示。当学习材料复杂时,教师向学生列出大纲,并把材料进行分解,对于难点给予详细、反复的讲述和解释。有时在某一内容教学上进行不断的持续的集中教学;D运用恰当的提示,如口头提示,示范提示等;E补习的同时教其学会如何复习;F及时调整他周围的环境,预防情绪的变化而影响其自信心。交给良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意指学习是终生的行为,良好的学习方法使人终生受益,而不当的学习方法是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扭转其学业不良的重要部分,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集中注意的习惯,发现学生上课时走神,浮想连翩时,教师应及时、温和友善地提醒他们,其次是想办法培养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样事物感兴趣了,才会持续地集中注意力。第二,培养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是帮助记忆、促进回忆的有效手段,但记笔记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而是通过理解,归纳出重点。因此,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指导他们怎样科学地记笔记。第三,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待困难要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直到问题解决。第四,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执行。有些学生制定的计划不科学很难执行下去;有的学生制定了计划又不能坚持执行„„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又定期检查学生执行的情况,督促他们坚持到底,逐渐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品性。
研究对象李超俊,学习态度好,整日埋头苦读但学习成绩中下。该生陷入深深的苦恼和自卑中。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是学不得法。如不会记笔记,只会机械抄板书;看书时不求甚解,只是将课本“读”几遍;遇到问题时不经思考即去问老师、同学;对同一问题不会举一反三,整日沉迷于作业中苦不堪言。针对他这一弱点,老师并没有因他的勤奋而“同情”他,而是帮助他找到“不会学”的原因,并教他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听课方法──一看二听三说四记五想,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充分利用每一感官的功能来学习;复习方法──及时、适度超额、归纳整理、学习反馈、掌握记忆方法,复习方法多样化等。另外课堂提问,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思考,逐步使他“会学”。
④创良好班风、学风感染学业不良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验中我们不仅抓个别教育,同时也重视班风、学风对群体中每个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抓班风、学风我们主要是从小事做起。首先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班干组织学生共同协商制定。从按时到校,做好每天的值日,桌椅摆放整齐、美观,到按时做好作业,组织帮教小组等,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节、故事演讲、体育等活动,重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也会发现更多的人才。再次,在每次的活动中,班主任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并加以引导,既加深了师生的沟通,又增进了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
抓班风建设,我的主要作法是:A在班级中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B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整个班级向好的方向发展;C利用集体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创造积极上进的氛围;D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与师、生与生、生与家长。
鼓励他们适度参与社交,朋友、同学间的互相支持,同样会达到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促进学习。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心理学家把参与社会的程度看作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指标,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活动力的标志。对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学业不良学生来说,适度的交往活动,朋友同学间的相互支持,确实有心理调节作用,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适度的社交也能将消极的注意转移到产生积极情绪的活动事物上来。尤其是参加校内外的集体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各类航模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文艺活动等,将自己的特长展现的同时,对自信心的培养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积极配合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倡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基本收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收获的良好效果。通过社会实践的访谈录和学生的亲身感受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5)家校配合、发挥教育合力调动家长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合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网络,将非学习方面的自信迁移到学习上来。
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知道家长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态度一般有三种倾向:其一是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对孩子冷眼旁观,热讽冷刺。其二是急躁苛求,严而无格。对孩子强迫命令,指导不切合实际。其三是忽冷忽热,时而关心时而指责孩子。通过开家长会、家访、与家长交流,我们感到家长错误态度的根源是对学习这个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的转换缺乏耐心与信赖,因此,我们采取:①开展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家长与学生产生磨擦怎么办”等。②给家长写信汇报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侧重汇报优点;③家长会上家长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④在家访或与家长交流时,以建议的形式指出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如何与子女沟通,如何转答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子女不反感?同时,又向学生征求他们对家长的要求和希望,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建议的形式对家长和学生提出可行的方案。
二、研究的初步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们初步探索出造成学业不良学生失去自信的原因,并总结出一套培养学业不良学生自信心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实验方法及培养措施,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业不良学生自信心逐渐增强。
在实验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辅导和训练,我们都采用母爱式的方法,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用爱生之情点燃学生情感之头。如研究对象周勇,由原来的自卑多疑,厌恶学习,导致怀疑自己是否智商低于他人,通过发挥他其他的特长,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后,整个人变得很自信,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2.实验班的整体自信心有了较大的提高
3.促进教师的教学,班主任的工作向科学型升华
教师是教育与教学的兼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进入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教之教?这是各科教师在实验中经常探讨的问题,辅导学业不良学生的工作也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从理论上班主任、科任老师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指导,学习各种教学原理、学习心理辅导理论等,边指导边探讨,既立足经验又超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