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

时间:2019-05-15 02: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

第一篇: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

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师生关系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分析不良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成因,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关 键 词:师生关系;成因;改善对策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fects the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ffect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ious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ad specific performanc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Cause;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引言

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特点看,师生关系可分为融洽型、疏离型和对抗型三种[1]。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在当前教育现实中,疏离型和对抗型的师生关系问题相对突出。研究发现,师生关系问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有许多的学生觉得师生关系紧张和冷漠。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人际关系等多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学校教育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1.师生关系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师生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疏离与冷漠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大量的调查和实际观察表明,这一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相当普遍和严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中,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愈来愈疏远与冷漠,有时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都没有,如师生相遇时,有意回避或互不问候,甚至视对方为路人,佯装不识等。1.2 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和商业化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培养人才的圣地。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主要是知识、思想情感和智慧,而不是物质利益。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侵害,师生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明显。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和班级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向教师送礼或请客;有偿家教问题也较突出。另外,还有些教师为了个人的私事,寻求家长无偿帮助。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发生如此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和金钱关系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严重变形和扭曲。

1.3 师生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师生双方较长时间处于比较激烈的,甚至具有攻击性和暴力伤害性的矛盾与冲突之中时,就会严重破坏师生关系,伤害相互的感情,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师生关系的矛盾与冲突表现有公开的与隐性的两种形式。公开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或攻击等;隐性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因矛盾和分歧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一般来说,师生间隐性的矛盾与冲突往往是公开的矛盾与冲突的根源和前兆,而公开的矛盾与冲突也可能是隐性矛盾与冲突的最后表现或不断加剧的结果。

2.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交往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社会方面的原因

2.1.1国家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比例还不够大,在当今收入水平决定社会地位的时代,只是一昧的强调要尊重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2.1.2我国教师的评估方法不完善,例如在教学质量和职称的审核中,过多的强调科研成果以及论文发布的数量,却很少看这些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率。这样就会使教师降低教学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减少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2]。2.1.3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如: 人际关系淡化、社会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等现象影响了很多人, 包括我们的一部分教师, 表现在师生关系上, 即淡化了角色意识,忽略了自己的职责。同时以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例如许多高校的有特招生这一现象,只要给学校足够金额的培养费,学生即使分数很低也会要。还有许多高学历的学生没找到工作或者与专业不对口,甚至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让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感觉,严重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功利性越来越强,都想快速的取得成果,可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浮躁,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破坏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2.2 教师方面的原因

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交往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情绪情感枯竭、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低等因素。2.2.1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教师表现出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不足对现代教师职责的改变熟视无睹。这些老师仍然怀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权威的理念进行教学。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力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忽视教会学习这一真正职责。其结果导致学生主体性被抹杀,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2.2教师的情绪情感枯竭

教师的情绪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极大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挫伤学生积极性。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工作热情会降低,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麻木、无法关注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情感枯竭会使其丧失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他们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其结果只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导致师生关系恶化[3]。2.2.3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低下

在维持课堂秩序方面,有的教师要么语言行为简单粗暴,要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在监控活动中,不能对课堂中的情况做到明察秋毫,不能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仅满足部分同学处于学习活动中;在促进活动中,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对课堂讨论小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视不足等[4]。教师的监控和促进行为水平较低,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干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等现象,这些表现往往又会被教师认为是 “不认真学习、挑战教师权威” 的行为,引发师生关系的直接冲突。2.3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青春期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不正确疏导,很容易让师生关系僵化畸形[5]。学生在小学到高中阶段,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应用性较差,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等教育阶段,随着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大量扩招,而就业岗位的相对来说增加有限,使学生降低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产生迷惘、困惑等消极情绪,继而会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改善对策 3.1 社会方面

3.1.1 尽可能地把资金用在教学上, 用在满足一线教师工作及生活需求上,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1.2 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教师中去,多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并能适当给予抚慰、满足,多发现他们中的小进步、闪光点,并能及时表扬、激励。

3.1.3 广开门路,为教师扩大视野大开绿灯。如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其进行深造等。

3.1.4 给教师留出一片自由的空间, 允许其参与监督、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工作热情,激发其潜能。

3.1.5 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方法。不应该把学生的升学率和得奖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应该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效益、师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并且要保证是在同等条件下公开、公正、合理、科学地进行。同时考核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个人,让其明白自己的长短优劣,从而扬长避短,再接再厉。3.2 教师方面

3.2.1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树立威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摆脱传统教育下陈旧的观念。

3.2.2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专家指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6]。在教育中,教师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公正地对待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真诚地和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打开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营造一种民主、信任、真诚、愉快的良好氛围。要理解、尊重、关怀和信任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就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理解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美国的爱默生就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因素,不良师生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主要就是教师的素质不高。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要用自己作为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崇高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慧,以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让自己的世界观、品行、自己生活态度等所有一切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做好学生的模范和榜样。3.2.3教师要依法从教

现代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教师也要依法从教.法律赋予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7]。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懂法、守法、依法从教。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时可能会触犯法律,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权利,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

参考文献:

[1]郭妮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改善对策[J].2011,(21).261-263 [2]何炳章.对见诸报端的几起“师生关系事件”的思考[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3).1-6.[3]刘林娟.透视新型不良师生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4.(6).62-64.[4] 吴艳茹.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模型建构与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4-80.[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3).56-57.[7]王锦.论高校教师情感管理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学报.2003,5.(1).42-44.

第二篇:浅谈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成因和对策

浅谈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成因和对策

小舟

中班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在幼儿园内的膳食是许多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我在中班班幼儿的家访工作中,经常听到家长们关于幼儿膳食情况的询问,同时对幼儿在园进餐是否情绪愉快、营养均衡、姿势正确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毕竟任何时候幼儿的健康都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的幼儿,他们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个性。他们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常常可以看到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按理说现在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家长们都是不遗余力地准备各种可口的饭菜引起幼儿的食欲,幼儿的进餐情况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却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在家都是以家长喂食为主,不会独立进餐,有挑食偏食现象,饭菜的优劣与幼儿午餐习惯的差异并不成正比。

那么,什么原因造成中班幼儿挑食、偏食、不爱自己动手吃饭呢?

一、造成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原因 1.幼儿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

有的幼儿患有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否则会发生危险,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缓慢。有的幼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这类幼儿往往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进餐问题,冷热总是很讲究,为了让幼儿始终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并保证一定的慑入量,家长就不可能让幼儿自己动手慢慢吃了,时间久了,喂饭就成了习惯。有的幼儿有龋齿现象,牙齿一旦不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咀嚼能力,造成挑食、偏食、吃饭速度缓慢。2.家庭因素的影响

(1)平时家庭中太过自由的饮食习惯。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了,许多幼儿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家长往往也不会去限制幼儿,只要幼儿想吃又吃得不过量,都会满足他们。但幼儿毕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想吃随时都会吃。一旦零食不断,到了中午该吃主食的时候就没有胃口了,影响了幼儿正常的进餐。久而久之不良的午餐习惯就形成了。

(2)家长的过于迁就、溺爱。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生怕孩子长得太瘦弱,营养不良而影响正常地生长发育,总是希望让幼儿尽可能地多吃一些。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带孩子时,往往表现地更加明显。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就允许幼儿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有时还变着花样哄孩子吃,而幼儿其实已经吃饱了,他们并不想再吃。这样时间久了,促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吃饭慢等不良的午餐习惯。

(3)家长由于客观原因,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有的幼儿其实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有时幼儿甚至会向父母提出独立进餐的要求,但是父母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幼儿的要求。例如:有的父母中午下班有条件自己带孩子吃饭,但时间比较紧张,下午还有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耐心等待幼儿独立地吃完,于是家长就一手包办,把饭菜喂完了事。有的家长觉得幼儿自己吃饭会把衣服、餐桌、地板等弄得一塌糊涂,有时还会用手抓饭,为了避免打扫卫生的烦恼,往往选择喂饭给幼儿吃,觉得这样又方便又卫生,孩子吃得也多。时间一长,这些幼儿就失去了独立进餐的锻炼机会。

(4)家长自身饮食习惯的影响。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科学实验证明:孕妇如果不爱吃某种食物,她生下的孩子不爱吃该食物的概率在63%以上。孕宝宝都如此,何况是幼儿呢?如果家长本身就比较挑食,那么日常生活中就等于在给幼儿做错误的示范,幼儿会认为家长不爱吃的食物一定不好吃,也就自然地拒绝吃该食物了;有的家长还会在幼儿面前谈论某种食物好吃或难吃,这也是在无形中给幼儿以不良的暗示,都会逐渐造成孩子偏食与挑食的习惯。

3.幼儿性格特征的影响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周围的朋友,有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会更加频繁。偶尔有一位幼儿在吃饭时玩勺子,旁边的幼儿立即就会跟着做。一名幼儿说吃不下了,其他幼儿也会说不想吃、吃不下,这也导致了幼儿形成不良午餐习惯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有效策略 1.通过榜样作用,时刻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

教师常常是幼儿模仿的最直接对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午餐习惯严格要求。让幼儿看到自己最信任的老师吃饭多么安静、专注,食物残渣收拾得干干净净,幼儿也会被感染。除了教师亲身的示范外,可以发掘幼儿中表现突出的,及时地给以表扬,为其他幼儿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这样也满足了幼儿好模仿的欲望。对幼儿来说,身边的伙伴更加真实。

2.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健康的午餐习惯。教师收集一些图片、录像,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懂得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比如:从“玩水”活动中,让幼儿边念洗手儿歌边玩水,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步骤。从“倾听故事”中,让幼儿知道吃饭要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味道才最棒,从“故事角色扮演”中,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用勺方法等。

3.通过对不同幼儿个性的分析,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性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只有针对性的教育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1)对个性比较自负的幼儿,采取激将法。

有的幼儿家里知识层次较高,从小就进行了各种特色教育,很注重知识的学习,但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这类幼儿比较自负觉得自己非常能干。教师就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激励他自己动手吃饭。如问他:你英语、日语都会说,这么简单的吃饭不会,多难为情呀?就知道你肯定不会拿勺的,拿勺可比说日语难多了?这么一说,往往他们会撅起小嘴说,我会,有什么难的!

(2)对个性比较内向的幼儿,采取鼓励法。

有的幼儿胆子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敢与教师交流,他们的适应能力往往会弱一些。对这类幼儿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午餐时放松心情,鼓励他们大胆地拿起勺子自己吃饭,并告诉他们即使不小心弄脏了桌椅或衣服都是没关系的,只要下次注意就好了。一但他们没有了心理顾虑,往往就能较快的学会自己吃饭了。幼儿能够自己吃饭后,教师要及时表扬或在全班面前请他们几个人玩最有趣的游戏,进行正面强化。

(3)对比较天真文静的幼儿,采取诱导法。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年龄比较小,或即使年龄不小也比较天真的幼儿,他们经常会充满幻想,觉得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生命,他们的家长平时和孩子说话也比较有童趣,比较注意引导,对这类幼儿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手拿饭碗好好吃饭,往往起不到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诱导法,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媒介,诱导他们自己动手大口吃饭。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小微的女孩,她自己会吃饭但是就不愿意动手。我知道她很喜欢听童话故事,就告诉她:“你知道白雪公主为什么这么白吗?因为她吃了很多白米饭,你想和她一样白吗?自己吃一口就会变白一点点的……”经过我的一番诱导,小微很乖地自己动手吃起饭来,边吃边说:“我要和白雪公主一样白了。”还问我:“老师,那我还要吃菜了,变绿怎么办呀?”

(4)对比较活泼好动的幼儿,采取游戏法。

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是活泼好动孩子。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只要老师把吃饭变得像在游戏一样,就很容易吸引他们参加。那么,如何让吃饭变得像游戏呢?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每一次午餐中可供游戏的亮点,以此吸引幼儿主动动手吃饭。

比如:有一天中午吃的是米饭、肉末蒸蛋,分到幼儿盘子里都是软软的。我觉得今天的午餐质地是亮点,我告诉幼儿:“今天中午,我们的盘子里来了一位勤快朋友米饭和一个懒惰朋友肉末蒸蛋,肉末蒸蛋老是赖在盘子里不愿爬到小勺上,跑到小朋友的嘴巴里去,所以,你们吃好懒惰朋友肉末蒸蛋后赶快再吃上一口勤快朋友米饭,米饭会把肉末蒸蛋赶到肚子里去,让它不再懒洋洋的。幼儿听了,就一口菜一口饭愉快地吃着。

4.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感染幼儿。

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的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比如:在幼儿餐桌附近张贴正确使用碗勺的图片,在水桶边画上卡通符号提醒幼儿轻轻放下餐具,在水槽边贴上饭后淑口的提示图。

还可通过实际行动地及时提醒,在无声中告诉幼儿正确的就餐习惯。幼儿是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有一个幼儿不小心把饭粒掉在桌上,这时有幼儿会故意学样把饭粒掉在桌上,他们觉得很好玩,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到时候就会是满桌的幼儿在玩饭粒。但教师只要留心每一个幼儿的进餐情况,一旦发现有幼儿掉开了饭粒,及时提醒他拾起来扔掉,这样一来其他幼儿也会受到提醒,注意尽量不掉饭粒了。

5.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循序渐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仅靠幼儿园一方面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与家长积极沟通与配合,做到家园要求一致,反复练习和巩固。教师应提醒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鼓励家长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什么都喜欢吃的样子,即使有不爱吃的也不要当幼儿的面拒绝。同时向家长介绍一些良好的喂养方式,并鼓励幼儿在家中就餐的表现应与幼儿园中就餐的表现一致,在就餐前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不是过分迁就,满足幼儿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一旦幼儿有了些许进步,教师和家长都要相互沟通,及时有效地给以积极肯定和赞扬。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需要循序渐进,家园长期配合,共同培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中班幼儿的午餐习惯更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我国思想家陶行知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在中班班阶段就注重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会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分析和对策

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分析和对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不断提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问题,也是近年来我院公诉科工作的重点之一。五年来,我院公诉科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共17件23人,占受案总件数的4.9%,总人数的4.7%,其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类案件1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43.5%;侵犯财产类案件6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2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3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13%;危害公共安全类案件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8.7%。提起公诉17人,相对不起诉1人,报上级院4人,有1人正在审理当中。

一、对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分析

近五年来,从受案比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在本地区发案率较低,但从每年受案数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特点有:作案手段凶残且趋于成熟化,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类犯罪比例最大,案犯年龄趋向低龄化,犯案青少年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与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大。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有:

(一)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网络为媒介引发犯罪。例如李某某抢劫一案,其与同案行为人就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联系,锁定犯罪

目标,进而实施犯罪行为的。

另外,部分农村学生在九年义务毕业后,不愿继续学习,也不愿回家务农,导致其流入社会,成为闲散人员,也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因素

经过调查发现,所受理的23名犯罪嫌疑人当中,有9人来自单亲家庭,占犯案总人数的39.1%,通过接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办案人发现,他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长法律意识淡薄,同时也不注重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逞强好胜、好奇心和逆反心强,分辨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实施犯罪。

二、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主要做法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我院公诉科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结合检察”

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和具体实际,细致审查、依法办案,形成了符合我院自身特点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不但依照《规定》建立健全了案件进展情况告知制度、专门办理制度、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分案起诉制度、诉讼监督制度,同时也结合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着力推行“亲情会见”制度,即根据《规定》要求,对于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承办人审查案件后,如果认为该案符合:①案件事实已基本查清,主要证据确实、充分,安排会见、通话不会影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认罪、悔罪表现,或者虽尚未认罪、悔罪,但通过会见、通话有可能促使其转化;③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对其犯罪原因、社会危害性以及后果有一定的认识,并能配合司法机关进行教育的。经逐级审批后,安排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其法定代理人进行会见、通话,并且通过会见对其进行教育感化,促使其认罪悔罪。同时,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不起诉释法说理制度。对于轻伤害案件、初次犯罪、过失犯罪、犯罪未遂的案件、被诱骗或者被教唆实施的犯罪案件等,情节轻微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确有悔罪表现,当事人双方自愿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实际履行,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不起诉情况做不起诉处理,并且对未成年人不起诉进行定期回访。

另外,对于涉及在校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我科坚持一案一回访,一案一宣传,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所在的社区、学校积极展开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促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五年来,提起公诉的17人当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1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5人,管制1人,其中判处缓刑的11人。在判处缓刑的人员中,存在着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不好,但已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并已实际履行因此被判处缓刑的情况,这些人员被判处缓刑后,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判决起不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判处缓刑社会效果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在今后的量刑建议中,将会向法院提出附条件缓刑的建议,要求法院在判处缓刑的同时,应当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附加禁止令,禁止未成年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被告人多为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但因其年龄偏小(在16至20周岁),没有生存能力和一技之长,多数闲散在家,导致其无所事事,给社会稳定埋下了安全隐患。

为此我科对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完善相关机制,规范未成年人就业培训;出台相关政策,改善未成年人教育环境;进行社会调研与宣传,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小学生道德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道德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民工子弟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道德不良的现象,作为一名在民工子弟学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有些不安,为此我就个人想法,作了点简要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良现象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现象,使得这种类似的道德不良现象不再发生。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不良;

对策

学生不良道德是指学生中不符合道德规范所要求的言行以及行动。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网络等诸方面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道德不良,行为不良。表现为有的自卑、脆弱、冲动、心理承受力差、自闭(待人接物随意冷漠,不愿意与家人同学交流)喜欢独处不善交往;有的则太过于活跃,自制不足,不把自身的工作当做一回事,也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和艰辛,易冲动,多偏激,常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有的方向迷失,缺乏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律意识淡薄,;有的举止不文明,打架骂人,出口成脏,随扔垃圾;更有甚者上学不到校,放学不归家,与社会上的游手好闲之徒混在了一起......这些学生不良道德的形成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不良道德的成因及对策,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好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是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我们的民工子弟小学,一些不良道德的表现尤为显著,为此,我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有没有一些好的对策,这样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宝贵的建议。

一、农村民工子弟小学中个别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开放了,人口流动特别大,我们政府考虑到外来民工子女,建立了一所公办的民工子弟小学,专门服务于外来人口。对原来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经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来说,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必然冲击,一些贫困的山区农村的青年都外出打工,也把孩子们接了过来。农民急于脱贫致富,唯金钱观念愈来愈重。甚至认为:只要有钱,其余的什么也不在乎。一些家长是这样,他们的想法也影响到了孩子。家长们只顾着打工赚钱,对孩子们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再有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因为急于求成,加之本来就有些游手好闲,爱吃喝玩乐,拼命追求有钱有地位的面子,就不择手段的在背地里干起黄、赌、毒、偷、骗、抢的勾当。这种违法乱纪的邪恶气息,对当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在我们学校就存在着这样的家长,家长开设赌场,成天拉拢一些赌客,孩子怎会不收到影响呢?

(二)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一些扭曲的社会舆论让老师对学生的不良品行虽想管、又怕管,更不敢深入细致地管。据我所知,现在的老师教育学生,教育那些有不良道德的学生,你要是耐心说教,他根本不理不睬;你要是批评教育,他就同你对着干;你要敢发火,他就敢向你“开火”给你搞破坏;你要处罚他,他就告诉父母,然后就告你体罚;你要是实在惹他生气了,受不了了,他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并且留下一张字条说是你导致的。于是,媒体暴光、上级通报......铺天盖地向你扑来。不管以 上哪一条,哪个教师能接受?而没有出现问题的学校,生怕自己的老师犯那类似的错误,于是三番五次的在会议上组织老师学习那些案例,也常常提醒教师要“合理”教育学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有许多老师面对那些道德不良的学生想管、怕管、更不敢深管。无奈之下只好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愿听就听,不听拉倒。有谁知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痛楚!现在的社会舆论给了个错误的导向,本来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可是在一定的程度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家庭环境的促成影响

现在,外来打工者的生活水平大多也在温饱线上,许多父母盼望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上“幸福”的日子,但这只是他们美好的愿望,他们为孩子做的就是学费、零用钱等一些物质生活品。因此他们不得不早早地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很晚地回到家,很少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于沟通。或者他们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家,认为孩子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每天到学校,没病没痛,身体健康,在一天天长高长胖就算家长尽到了义务,完全忽视了对孩子道德的培养。还有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俗,满口污秽,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教,形成了家庭教育的巨大缺口,有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方法欠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打,就是骂,推卸责任,一切都怪孩子,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信心,并且相继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了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张亮亮,孩子脑子还是挺聪明的,可就是贪玩,没有心思读书,作业拖,非常调皮,经常闯祸。把他父母叫来交流后,回去就是一顿毒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成问题。有一次,天气不是很好,早上出门时张亮亮的妈妈为她的儿子准备了一把新买的雨伞,可放学时没有下雨,张亮亮把伞忘记在了学校里,他妈妈叫他回学校拿,可不知怎么的雨伞坏了。这下可好了,被妈妈大骂,说你不要回来了,我不要你这个孩子了,我喜欢妹妹了,你给我死到外面去吧。幼小的心灵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这一次再也受不了了,他离家出走了。等父母发现他不见了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急得满世界地找,他们还问我是否知道去向,我怎么会知道呢?我也帮忙一起去找,可哪里找得到啊!我们报了警等待消息。思来想去他可能去了他的舅爷家,也就是他父亲的舅舅,他从小和舅爷生活在一起,感情很好,可是舅爷远在苏州市里我们在偏远的小镇,他怎么去的呢?不管怎么样,他爸爸骑着自行车,朝市区方向走去,到了半夜十一二点的时候,路过一个治安岗亭时,询问是否见过小孩经过,可是没有得到消息,正当离去时,有一个卡车司机经过岗亭说,前面高架桥下有个小孩,这样张良亮终于找到了。孩子是懂事的,懂感情的,我想父母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家庭的教育可以说是远远重要于学校教育啊!还有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无原则的溺爱、袒护。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余时间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至于孩子们玩什么从不过问,品行如何也不管不教,放任自流。结果,孩子必然养成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品德。有的因父母离异,家庭破灭,或成了单亲家庭包袱,或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成了继父继母的出气筒,父母对孩子要么管得少,要么不敢管,要么没人管......(四)学校教育的不利

尽管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现在仍然是以考试成绩确定你的终身,进入各个高校,还是要看你的成绩如何。因此学校的一些老师与领导,仍然观念陈 旧,思想老化,口口声声喊素质教育,但搞的仍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仍以学生考试分数奖罚师生,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成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验收,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再加之有些教师也有过错。如:有的教师言行随便:消极的、不文明的言论、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的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道德品行好坏无关紧要,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领导就认为我这个老师教得好,我就天经地义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有的教师教育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是批评训斥,让学生作检讨、写保证,甚至以处罚替代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

(五).学生自身的原因及社会的一些不良场所影响

学生天生有智力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因智力欠佳, 因基础薄弱、头脑反映迟钝,学习成绩、活动能力都比不上别的同学,再加上有些老师对此批评好、训斥厉害,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不是好学生,干脆就不听老师讲课,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上学不到校,放学不归家,破罐子破摔,什么都无所谓了,而且表现得相当叛逆。越是能表现道德不良的事他越是喜欢做。进游戏厅、录象厅、网吧.....加上现在社会上还是有不少的黑网吧,即使政府一再打击,可是在高额利润的诱导下,他却始终存在着,现在的孩子在一起,很多时间都是在讨论一些游戏,包括级别装备等。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就装不下什么是道德了。为了去打游戏,他们甚至去做一些偷窃,团伙偷窃的不良事情。现在的小孩都知道上网,我想说,网吧对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有着极具毁灭性的危害。

总而言之,部分学生的行为不端,道德不良,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二、改变小学生道德不良的对策

形成小学生不良品行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我们的教育策略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优化小学生的教育环境。在这里仅就我个人的观点如何改变小学生的道德不良谈点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家庭方面

1家长、学校紧密联系,及时发现、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

学校适时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合适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认清形势,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让他们真正做到“一手抓孩子,一抓票子”而且我认为先要抓好孩子,不然票子再多也没有意义,交流先进的教育方法,让家长老师交换学生情况,杜绝教育环节的脱节现象。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以父母为榜样,我想父母的品德优良,孩子的也不会差。就像上面说的父母是开赌场的,或是要偷东西的,你认为会出怎么样的孩子呢?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好,更好地了解学生,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共同帮助学生成长进步,才能使孩子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尊重孩子的人格,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道德不良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他们由于易被冷落,因而这方面特别敏感。他们渴望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父母指责过多,就会使他们加速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道德不良的孩子通常不怎么和家长说话的,这一点我在学校里,和父母的沟通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与他们沟通,对孩子有多鼓励赞同,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到自己有价值,形成自尊自爱的 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应该 做一些有助于社会的事迹,这样他们的道德自然就提高了。刘超是我们学校很出名的孩子,不是因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而是他有个奇怪的爱好,喜欢在课后去捉虫子,什么蚯蚓、蚂蚱、蝴蝶。你要说他笨,那你完全错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学什么都很快,问题是他不愿意学,特贪玩。和他爸爸商量有什么好办法,或者放学时留下来辅导后,他爸爸就认为他犯错误了,一顿毒打,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可是他下次还这样,思想上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这样的方法是无法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道德的,对学习方面也没有有益的效果。相反,他会厌恶学习,厌恶爸爸,道德修养反而下降了。

(二)学校方面

1.教师.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要转化道德不良的后进生,教师首先要摸清后进生的健康、思想、智力、家庭、学习基础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处处关照后进生。.老师主动和后进生交朋友。

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主动亲近学生,贴近他们的心灵。与学生一起开展必要的课间活动,想尽办法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信任老师,敢于跟老师讲心里话,听老师的话,从思想深处产生愿意接受老师帮助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对学困生要解决一个情感问题。利用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目光中要饱含深情,态度中要蕴涵希望,表情中要充满关爱,交谈中要洋溢真诚,形成爱的氛围,促其转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教育学生,肯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方成龙,可想而知 父母寄予厚望,望子成龙。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他是四年级留下来的,以前,他很不听话,调皮捣蛋,是老师的头痛学生。每次要偷偷溜出学校去玩,屡教不改。后来到了我们班级,我也是很为紧张,我怎么办呢?我经常和他讲话,方成龙怎么样啊?很是关心,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给予表扬,他很是高兴,慢慢地,他也很喜欢和我讲话,每次来找我,和我的话特别多,什么都要说。后来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问他:“你以前为什么要溜出去啊?”他居然回答我:“学校他没劲了,没有一个谈得来的,我外面去逛逛。”我再问他:“你现在还想出去吗?”他说:“我干嘛要出去啊?我觉得学校很好玩啊!学校里有我的朋友,有我该做的事!”我听了真是非常高兴。我想教育学生可能就是要这样的吧。

3.引导学生走向优良的道德之路。

给孩子讲一些优良品质的故事,可以是伟人的故事,类似于雷锋。也可以说一说身边的感人事迹,新闻里的,所见到的。讲老师的相关事迹学生们是最感兴趣的。我给同学们讲述过这样的实例。记得有一次,我到超市购物,在收银台前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轮到我们。就在这时,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我们前面。我就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后面的人刚要生气,我悄悄地说了句:“人家是老人呀,我们让一下有什么关系呀!”。我还和学生讲了平时在公交车上,优先给老人、孕妇让座的事情。谦让不也是一种道德吗?无形之中,学生们的品德就提高了。

(三)社会方面

1.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希望政府能够利用好舆论,作好正确的导向作用,使得老师愿意管好学生,而且深入管好,大力提高孩子们的道德修养。2.严厉打击黑网吧等不良场所

网瘾成为当今社会的“精神鸦片”、“电子毒品”,它危害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瘾中小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有家长向我反应,电脑把孩子毒害了。满脑子的上网,家长不允许,小孩子对着没有开机的电脑,看着屏幕,晃动着鼠标,看他也是很开心的。中毒真的很深啊!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校德育的正面作用;网络容易误导中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严重刺激着他们的各种不良欲望;网络易使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甚至损害身体。作为使用网络的主体的中小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网络,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外因的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应对这一问题。另外,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政府,能够全力打击黑网吧,把他彻底地扫除。我班有个叫张宏生的同学,迷恋上了上网打游戏,可是没有经济来源,四五个同学就商量起了如何去偷厂里面的铁,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人把风,有人去偷,再交给另外的人去卖,最后得来的钱大家分了,一同去上网打游戏。张宏生还是钱用得太快,不够打游戏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个宝库,他爸爸的“小金库”。他爸爸为人老实,是个不识字的打工者,不会把钱存进银行,把钱放进塑料袋里然后放在了墙里,外面挂了个挂历纸盖好。张宏生发现后,只要没钱了,就到小金库里去取,出手大方、阔绰,每次都百元大钞,请客上网,吃东西。后来有同学向我反映了这个事情,我找他父母来,可怜的父母到现在连个手机也不舍得用,我还是找人带了口信才找到他的。父母毫不知情,我说了以后,回去发现少了3000元,我听了也不敢相信,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啊?一点不懂得体谅父母,最基本的道德也没有了啊!我也为这可怜的父母而伤心,同时我也憎恶那可恨的黑网吧,可真是害人不浅啊!再次呼吁国家政府把黑网吧全部打掉,还孩子一方净土,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四)自身方面

要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充分认识这个社会上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正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极向上,充满自信,正确对待人生,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上海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3]尹力:《心理健康》,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周鸿刚 缪克成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陈勇:《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的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好、中、差三所初中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随机各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我们编写了“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为了更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也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针对那些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访谈,以期深入了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整个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以A校为例,该校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三班现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看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只有6个有好的习惯,其余的28人没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情况要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好一些,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对策

(一)上课精力不集中

调查结果是:(1)上课精力集中的占19.6%;(2)基本集中的占24.5%;(3)不集中的占55.9%。对此,学生把主要原因归于:(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由此看来,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差的课则提不起精神。这说明,教师没有找到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晦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再者,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听讲式教学致使学生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甚至监督之下完成的。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者占53%,不愿意做作业者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者30%,没时间做的6%,干脆不做的5%,其它原因6%,能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者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者2%。表现在作业上则为作业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抄袭;学生对待作业的心态不正,情绪低沉,作业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缺乏毅力。

通过和学生座谈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动机不足;(2)学生缺少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学,特别对于家庭作业更无所适从;(3)作业量大,作业题目难,学生难以独立完成;(4)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精选题目;(5)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的表达水平较低,特别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差;(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又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初中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对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强。家长缺少榜样意识,教育方式粗暴,这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影像资料中的暴力、武打,都或多或少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也缺少应有的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确也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兴趣;二是缺少对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三是学习没动力,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班主任只抓学生的纪律,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道德滑坡,文明礼貌缺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发展。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变听为学,变讲为导。既然学生不愿听,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即使讲也要讲学生愿意听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重在引导和调控。严格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自身的修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

(二)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2)分层设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设置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不给学生设置作业障碍,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4)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学生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动力。(5)试题难易要适度,使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6)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C校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校园里捡拾废纸与塑料瓶,用卖废品的钱,买了一把暖瓶放在教室里,并且给每位科任老师买了一个玻璃杯子,每个杯子贴上标签:语文、数学、英语等。每天值日生利用课间打开水,上课时总有一杯热水放在讲桌上,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在该校传为美谈。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能把精力仅集中在智育上。好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只要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效课堂的建立也就为时不远了。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可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下载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校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技校学校学生 不良品行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技校学生不单学习基础差,更主要的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智商高但情商低,这给技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德育工作中做到针对......

    信息技术课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其对策

    信息技术课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其对策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白建国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突出表现在玩游戏、破坏计算机设备上。教师......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十四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成因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病人识别错误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陈延延 三、护理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7-12-12 19:3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

    执行难的成因和对策-陈兵

    执行难的成因和对策 论文提要:近年来,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执行难”问题相当突出,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破坏了我国法制的权威的尊严,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2032件,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83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5916人,厅(局)级干部415人,......

    儿童马虎的成因和对策

    马虎的原因和对策 与大家分享如何让同学们学习不马虎的个人心得与方法。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帮助自己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马虎的原因。一般说来,产生马虎的原因主......

    牛鞭效应的成因和对策

    答: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指的是供应链中下游消费者的需求波动在往上游传递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的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