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的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好、中、差三所初中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随机各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我们编写了“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为了更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也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针对那些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访谈,以期深入了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整个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以A校为例,该校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三班现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看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只有6个有好的习惯,其余的28人没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情况要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好一些,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对策
(一)上课精力不集中
调查结果是:(1)上课精力集中的占19.6%;(2)基本集中的占24.5%;(3)不集中的占55.9%。对此,学生把主要原因归于:(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由此看来,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差的课则提不起精神。这说明,教师没有找到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晦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再者,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听讲式教学致使学生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甚至监督之下完成的。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者占53%,不愿意做作业者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者30%,没时间做的6%,干脆不做的5%,其它原因6%,能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者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者2%。表现在作业上则为作业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抄袭;学生对待作业的心态不正,情绪低沉,作业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缺乏毅力。
通过和学生座谈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动机不足;(2)学生缺少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学,特别对于家庭作业更无所适从;(3)作业量大,作业题目难,学生难以独立完成;(4)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精选题目;(5)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的表达水平较低,特别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差;(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又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初中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对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强。家长缺少榜样意识,教育方式粗暴,这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影像资料中的暴力、武打,都或多或少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也缺少应有的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确也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兴趣;二是缺少对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三是学习没动力,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班主任只抓学生的纪律,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道德滑坡,文明礼貌缺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发展。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变听为学,变讲为导。既然学生不愿听,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即使讲也要讲学生愿意听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重在引导和调控。严格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自身的修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
(二)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2)分层设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设置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不给学生设置作业障碍,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4)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学生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动力。(5)试题难易要适度,使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6)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C校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校园里捡拾废纸与塑料瓶,用卖废品的钱,买了一把暖瓶放在教室里,并且给每位科任老师买了一个玻璃杯子,每个杯子贴上标签:语文、数学、英语等。每天值日生利用课间打开水,上课时总有一杯热水放在讲桌上,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在该校传为美谈。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能把精力仅集中在智育上。好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只要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效课堂的建立也就为时不远了。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可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刘立启)
【调研报告】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刘立启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在我省范围内利用学习和外出讲座的机会,选取了包括我校在内的三所初中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我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各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发放“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同时,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对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了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A校为例,一年级(1)班共有56人(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3)班共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上,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绝大多数连一项好习惯都没有,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压力,情况比一、二年级稍好,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女生有不良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调查显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占19.6%;基本集中的占
24.5%;不集中的占55.9%。
对此,学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不难看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有的教师找不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奋点,教学语言晦涩、呆板、乏味,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的学生占53%,不愿意做的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的占30%,没时间做的占6%,干脆不做的占5%,其它原因占6%;在完成作业的方式上,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的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的2%。
概而言之,学生对待作业心态不正,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多数学生要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表现在作业质量上则为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动力不足;(2)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学,对家庭作业更是无所适从;(3)教师没有做到“精选作业”,作业量大、难度高,学生不能独立完成;(4)
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惩罚学习差的,造成部分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表达水平较低,写作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到学生;(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 “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学生“合作意识”较差,不愿合作、不会合作,对学习极为不利。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当今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此外,家庭教育的粗暴方式、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及影像资料、学校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的缺失等,也是学生合作意识差的重要原因。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也确实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构建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学校缺少文化的引领、学生缺少文化的滋润;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缺失,或教育方式缺乏有效性,不能把崇高的价值追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三是社会不良风气渗入校园,侵蚀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以“练习设计”为例,要根据题型和要求,灵活设计,确保练习新颖、生动、有趣,坚决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
习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学生当小科学家。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当“教师”,登上讲台给同学讲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这些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并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明确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学习重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预习“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一名学生是这样记录的:(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步是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依据是什么?(哦,等式的基本性质2重点)(2)这个相同的数是怎么确定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难点)(3)确定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我有些慢,需找方法与技巧(问老师吧,不要怕羞)(4)去分母时我好犯两个错误:项是单独一个数的漏乘,分子是多项式的漏加括号(真烦恼 重点、难点)
(5)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步与前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相同。
教师检查后,给他的评语是:预习很充分,很认真,而且问题也解决了,你真是太棒了,以后要继续努力啊!学生在预习中
体验了自我收获的的喜悦,加上老师的鼓励性评语,让学生很受鼓舞,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作业,越学越有劲头了。
(三)注意呵护学生的学习信心。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分层设计作业,分出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拔高题,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多表扬、少批评,呵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设计试题难易要适度,确保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但必须让学生个人知晓自己的成绩和在班级中的位次。
(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不必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更不能搞“一阵风”,要让德育生活化、持久化,让优良的道德品质春风化雨般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C校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C校教师坚持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捡拾校园里的废纸与塑料瓶,然后用换来的钱为每个教室添臵了一把暖瓶和若干杯子,并在每个杯子上贴上学科标签,值日生保持讲桌上每节课都有一杯热水。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被传为校园美谈。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学会感恩等等,如果只是班会或政治课上空喊口号,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落实到日常小事中,则会让学生形成一个很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仅仅抓在手上。
第三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方案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早在2000年,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290万人。目前,这个群体还在逐年壮大。
我校所处是经济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种状况,致使社会上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不断壮大。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学生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偷盗等不良习气;也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甚至离家出走„„据我校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有1076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 209人,其中男生 117人,女生92人;少数民族共 52人,其中男生 27 人,女生 25人。父母双方均外出的134人,父母中有一人外出的75人。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问题。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又尤其突出,所以我们选定这个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找出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四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 1
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
(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
2、“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的小学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3、“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摸清现状,找准问题,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行动研究法。本着从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实际中发现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个案研究法。研究分析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个案,通过个案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并及时提炼、验证和反思。
四是经验总结研究法。鼓励教师对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研究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课题研究对象
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的6—12岁在校留守学生。
六、研究周期及步骤
1、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7年4月——2009年4月。
2、课题研究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
(1)拟定完善课题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对象;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
第二阶段:调查了解、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情况,并分班进行调查统计,摸清各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1、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深化实验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各参研教师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不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个案评比等活动,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
2、定期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1、总结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收集优秀个案和典型经验等。
3、召开专家评审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教育论文集。
3、研究教师及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八、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研究原则: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研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和创新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使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去追寻,去探求。
2、整体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各方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中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异地工作、父母离异、寄养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对于留守学
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大加赞赏坚信滴水终能穿石。
九、研究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课题指导小组:
谌业锋州教科所中小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何良仆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吉什木乃甘洛县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高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校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
面工作
副组长:王明华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副校长 负责处理、协调研究工作
中的问题
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毕 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教导副主任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
和实施与管理
李永进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课题实施与管理
李德蓉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小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负责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及研究成果的表述
参研:陈加琴颜琼李瑜罗骏张远鹏等
十、参考文献:
1、大足县实验小学《城镇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网
2、周文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泸州教育网2005(4)
3、张绍梅《留守儿童面临两大困境》陕西少儿网 2006(1)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引言】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在走进我们成年人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深深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世界,认识了网络的神奇博大,结交了未曾谋面的朋友,感受到游戏的趣味和刺激。作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期望他们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分析
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初中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更有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
1、社会环境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及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是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网吧业主只为营利,不顾法律和道德,对于学生依旧开放网吧。同时,网络和网吧的繁荣也为初中生上网提供了沃土。
2、学校氛围
1、学校管理有疏漏
学校的教学及工作特点使学校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疏漏,非常容易出现对学生的管理漏洞,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教育教学条件受限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教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活动经费少的可怜。许多校园活动因缺乏经费而搁置,校园文化单调,学校缺乏很好的凝聚力。
3、在校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有些初中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利用这些时间做什么。网吧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放松、消遣、打发时间的好去处。部分初中生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初中生却无法管住自己,很快染上网瘾。
3、家庭空间
⑴、责任概念模糊
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的所有事情自然都交给了老师。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⑵、教育方法不当
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身上,只要求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很少从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为何不那样做;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不教导他们怎样做人以及怎样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控力。
⑶、缺乏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激起他们逆反心理的一再“要求”和“训诫”。
⑷、发现孩子上网成瘾就横加指责,甚至打骂,方法简单粗暴。
4、初中生自身
⑴、生理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段一般在十二三十五六岁至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到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初中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强烈的独立感,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初中生有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特别是那些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的部分技校生。
⑵、心理方面
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初中生,学习成绩往往较差,习得性无助心理往往比较普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通关升级”就会寻求到满足或自尊,来达到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
二、解决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其实,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是网络本身,在它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弱。稍不管束,上网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特别是网络成瘾的学生,更是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为此,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予以关心、引导和教育,确保学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接触网络,使网络切切实实地为技校生的成长服务。因此在对此问题上没有单方面的责任。社会、家庭、学校应互相配合,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技校生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健康环境
1、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继续加大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要细心检查:保护青少年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
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学生“健康上网”。
2、建立青少年文明网站 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社会各大媒体应大力宣传,要积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进而增强技校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
(二)完善学校和谐的教育氛围
1、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分析学生上网的动机,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者居多,教师应在了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争取与学校一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内的文体活动、知识趣味赛、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健康的校园环境,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注意加强网络教育与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教育学生,网络不是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网络是一位百问不厌的教师,是一座全天候的图书馆,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影剧院。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多种青少年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⑴、从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
①、引导初中生体验网络的工具性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资料查询观看网上优秀影片、搜集时事新闻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另外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把网络当作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让学生使网络为学生的信息提供服务。逐步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改变学生上网兴趣所在。
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能够带给初中生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一个正常心理下使用网络。
⑵、从日常管理方面紧密配合①、校内上网
调查报告显示:有79%的初中生上网的地方是营利性的网吧,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无人看管和约束的情况下,有可能沉溺于聊天交友或网络游戏,消磨时光。而且小部分有网瘾的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深陷网络,无法自拔。因此,因此初中生上网最好在校园内,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微机房联网,对学生定期开放,从而保证初中生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上网,这是治疗和预防技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
②、引导初中生科学上网
学校微机房屏蔽一些不适合学生访问的网站。教师引导学生上网应选择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网站,不得浏览有害信息如暴力、黄色、迷信、反动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正确使用网上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多推荐一些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站。譬如:建议初中生上网主要浏览科技类、教育类、学习类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
③、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的上网习惯得益于网络生活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在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微机房上网时,还需要学校安排值班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监控和合理安排,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网络游戏要有正确的态度。譬如:每日开放时间1小时,周末假日每天开放2小时。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酌情延长时间。
⑶、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初中生,学校应该设专职教师对其进行治疗;对于其他初中生,学校也要未雨绸缪,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
①、提高初中生自我控制力
教育过程中提倡无痕监控,教师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要采用暗示和激励方式,如让学生把名言警句或教师的要求牢记在心,每当出现想上网念头,强迫自己不要冲动,或采用学生之间的监督,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即使上网,尽可能把上网要做的事写在纸上,规定好时间,并一定按计划行事,由家长、老师、同学监督,必须按时中断上网。
②、加强与初中生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教师要调整心态,改变教育方式,加强沟通,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过于迁就,给他们一定空间,进而帮助学生是会逐步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三)营造家庭温馨的宽松空间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殊不知,没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就没有初中生好的教育成效。
对于孩子的网瘾问题,不能简单粗暴,打骂反对。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他们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家长在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之后,要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和美好的成长空间。同时,要避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放任自流,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让他们懂得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学会对欲望的克制,让他们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的虚拟假象。另外,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上网时间安排方面,家长的监督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肯定。在家长和朋友的鼓励中,孩子对目前的学习或业余爱好更加有爱好,网瘾就会逐渐消退。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网络上有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处在长身体、学技能的黄金时期的初中生,是最容易受网络负面影响的群体,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学校和家长乃至全社会三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密切关注初中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在使网络成为初中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教育管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染上网瘾的初中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3、朱荣欣、朱振欣.《 教师岗位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5、梁存贤.《西北职教》.陕西教育报刊社.2006-4
第五篇:浅谈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成因和对策
浅谈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成因和对策
小舟
中班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在幼儿园内的膳食是许多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我在中班班幼儿的家访工作中,经常听到家长们关于幼儿膳食情况的询问,同时对幼儿在园进餐是否情绪愉快、营养均衡、姿势正确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毕竟任何时候幼儿的健康都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的幼儿,他们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个性。他们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常常可以看到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按理说现在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家长们都是不遗余力地准备各种可口的饭菜引起幼儿的食欲,幼儿的进餐情况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却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在家都是以家长喂食为主,不会独立进餐,有挑食偏食现象,饭菜的优劣与幼儿午餐习惯的差异并不成正比。
那么,什么原因造成中班幼儿挑食、偏食、不爱自己动手吃饭呢?
一、造成中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原因 1.幼儿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
有的幼儿患有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否则会发生危险,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缓慢。有的幼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这类幼儿往往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进餐问题,冷热总是很讲究,为了让幼儿始终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并保证一定的慑入量,家长就不可能让幼儿自己动手慢慢吃了,时间久了,喂饭就成了习惯。有的幼儿有龋齿现象,牙齿一旦不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咀嚼能力,造成挑食、偏食、吃饭速度缓慢。2.家庭因素的影响
(1)平时家庭中太过自由的饮食习惯。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了,许多幼儿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家长往往也不会去限制幼儿,只要幼儿想吃又吃得不过量,都会满足他们。但幼儿毕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想吃随时都会吃。一旦零食不断,到了中午该吃主食的时候就没有胃口了,影响了幼儿正常的进餐。久而久之不良的午餐习惯就形成了。
(2)家长的过于迁就、溺爱。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生怕孩子长得太瘦弱,营养不良而影响正常地生长发育,总是希望让幼儿尽可能地多吃一些。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带孩子时,往往表现地更加明显。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就允许幼儿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有时还变着花样哄孩子吃,而幼儿其实已经吃饱了,他们并不想再吃。这样时间久了,促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吃饭慢等不良的午餐习惯。
(3)家长由于客观原因,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有的幼儿其实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有时幼儿甚至会向父母提出独立进餐的要求,但是父母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幼儿的要求。例如:有的父母中午下班有条件自己带孩子吃饭,但时间比较紧张,下午还有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耐心等待幼儿独立地吃完,于是家长就一手包办,把饭菜喂完了事。有的家长觉得幼儿自己吃饭会把衣服、餐桌、地板等弄得一塌糊涂,有时还会用手抓饭,为了避免打扫卫生的烦恼,往往选择喂饭给幼儿吃,觉得这样又方便又卫生,孩子吃得也多。时间一长,这些幼儿就失去了独立进餐的锻炼机会。
(4)家长自身饮食习惯的影响。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科学实验证明:孕妇如果不爱吃某种食物,她生下的孩子不爱吃该食物的概率在63%以上。孕宝宝都如此,何况是幼儿呢?如果家长本身就比较挑食,那么日常生活中就等于在给幼儿做错误的示范,幼儿会认为家长不爱吃的食物一定不好吃,也就自然地拒绝吃该食物了;有的家长还会在幼儿面前谈论某种食物好吃或难吃,这也是在无形中给幼儿以不良的暗示,都会逐渐造成孩子偏食与挑食的习惯。
3.幼儿性格特征的影响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周围的朋友,有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会更加频繁。偶尔有一位幼儿在吃饭时玩勺子,旁边的幼儿立即就会跟着做。一名幼儿说吃不下了,其他幼儿也会说不想吃、吃不下,这也导致了幼儿形成不良午餐习惯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有效策略 1.通过榜样作用,时刻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
教师常常是幼儿模仿的最直接对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午餐习惯严格要求。让幼儿看到自己最信任的老师吃饭多么安静、专注,食物残渣收拾得干干净净,幼儿也会被感染。除了教师亲身的示范外,可以发掘幼儿中表现突出的,及时地给以表扬,为其他幼儿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这样也满足了幼儿好模仿的欲望。对幼儿来说,身边的伙伴更加真实。
2.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健康的午餐习惯。教师收集一些图片、录像,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懂得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比如:从“玩水”活动中,让幼儿边念洗手儿歌边玩水,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步骤。从“倾听故事”中,让幼儿知道吃饭要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味道才最棒,从“故事角色扮演”中,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用勺方法等。
3.通过对不同幼儿个性的分析,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性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只有针对性的教育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1)对个性比较自负的幼儿,采取激将法。
有的幼儿家里知识层次较高,从小就进行了各种特色教育,很注重知识的学习,但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这类幼儿比较自负觉得自己非常能干。教师就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激励他自己动手吃饭。如问他:你英语、日语都会说,这么简单的吃饭不会,多难为情呀?就知道你肯定不会拿勺的,拿勺可比说日语难多了?这么一说,往往他们会撅起小嘴说,我会,有什么难的!
(2)对个性比较内向的幼儿,采取鼓励法。
有的幼儿胆子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敢与教师交流,他们的适应能力往往会弱一些。对这类幼儿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午餐时放松心情,鼓励他们大胆地拿起勺子自己吃饭,并告诉他们即使不小心弄脏了桌椅或衣服都是没关系的,只要下次注意就好了。一但他们没有了心理顾虑,往往就能较快的学会自己吃饭了。幼儿能够自己吃饭后,教师要及时表扬或在全班面前请他们几个人玩最有趣的游戏,进行正面强化。
(3)对比较天真文静的幼儿,采取诱导法。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年龄比较小,或即使年龄不小也比较天真的幼儿,他们经常会充满幻想,觉得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生命,他们的家长平时和孩子说话也比较有童趣,比较注意引导,对这类幼儿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手拿饭碗好好吃饭,往往起不到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诱导法,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媒介,诱导他们自己动手大口吃饭。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小微的女孩,她自己会吃饭但是就不愿意动手。我知道她很喜欢听童话故事,就告诉她:“你知道白雪公主为什么这么白吗?因为她吃了很多白米饭,你想和她一样白吗?自己吃一口就会变白一点点的……”经过我的一番诱导,小微很乖地自己动手吃起饭来,边吃边说:“我要和白雪公主一样白了。”还问我:“老师,那我还要吃菜了,变绿怎么办呀?”
(4)对比较活泼好动的幼儿,采取游戏法。
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是活泼好动孩子。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只要老师把吃饭变得像在游戏一样,就很容易吸引他们参加。那么,如何让吃饭变得像游戏呢?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每一次午餐中可供游戏的亮点,以此吸引幼儿主动动手吃饭。
比如:有一天中午吃的是米饭、肉末蒸蛋,分到幼儿盘子里都是软软的。我觉得今天的午餐质地是亮点,我告诉幼儿:“今天中午,我们的盘子里来了一位勤快朋友米饭和一个懒惰朋友肉末蒸蛋,肉末蒸蛋老是赖在盘子里不愿爬到小勺上,跑到小朋友的嘴巴里去,所以,你们吃好懒惰朋友肉末蒸蛋后赶快再吃上一口勤快朋友米饭,米饭会把肉末蒸蛋赶到肚子里去,让它不再懒洋洋的。幼儿听了,就一口菜一口饭愉快地吃着。
4.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感染幼儿。
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的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比如:在幼儿餐桌附近张贴正确使用碗勺的图片,在水桶边画上卡通符号提醒幼儿轻轻放下餐具,在水槽边贴上饭后淑口的提示图。
还可通过实际行动地及时提醒,在无声中告诉幼儿正确的就餐习惯。幼儿是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有一个幼儿不小心把饭粒掉在桌上,这时有幼儿会故意学样把饭粒掉在桌上,他们觉得很好玩,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到时候就会是满桌的幼儿在玩饭粒。但教师只要留心每一个幼儿的进餐情况,一旦发现有幼儿掉开了饭粒,及时提醒他拾起来扔掉,这样一来其他幼儿也会受到提醒,注意尽量不掉饭粒了。
5.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循序渐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仅靠幼儿园一方面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与家长积极沟通与配合,做到家园要求一致,反复练习和巩固。教师应提醒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鼓励家长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什么都喜欢吃的样子,即使有不爱吃的也不要当幼儿的面拒绝。同时向家长介绍一些良好的喂养方式,并鼓励幼儿在家中就餐的表现应与幼儿园中就餐的表现一致,在就餐前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不是过分迁就,满足幼儿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一旦幼儿有了些许进步,教师和家长都要相互沟通,及时有效地给以积极肯定和赞扬。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需要循序渐进,家园长期配合,共同培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中班幼儿的午餐习惯更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我国思想家陶行知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在中班班阶段就注重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会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