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塑信仰
重塑信仰、不忘誓言,穿越灵魂的生死
——《医者仁心》观后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刺激下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真空的年代,人们每天都在漫无理想的被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金钱、权利、欲望、地位„„这些人们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我也一样每天被腌渍在这样的社会里,日复一日的让这些浸润我的灵魂。直至观看了《医者仁心》,我才意识到,作为医者,现在已经到了救赎自我灵魂刻不容缓的危急时刻。每当夜幕降临,我7岁大的儿子敦促我:“爸爸,马上要演医者仁心了!”看完整部剧后儿子说长大后的理想要做医生,就不得不说这是几十年不遇的精品好剧,更是我心中真正的经典。
先来回顾一下经典台词吧!(均为网络下载)
——我们都在努力做一个能够被人怀念的人。
——从今天起做一个坚定的人:不再为困境而流泪,不再为失望而妥协。
——因为我们作为医生,作为一群保卫生命的人,我们却救不了我们自己的病人,那种无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绝望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没有人杀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而医生是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与疾病搏斗的人!你永远没有办法明白一个医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为我们无能!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拯救生命!我请你相信我们:每一个医生和你们所有家属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一样的!没区别的!你知道吗?一样的!
——躲,不是办法。回避自己更没有意义。好好想想你自己到底是谁,你需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你还缺什么。然后努力地去磨练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所有的一切。
——如果你从来不了解外科医生的生活,那么请让我告诉你,生命就是这样脆弱,而生命的危机和转机也在转眼之间;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医生的生活,就是踏在这条线上。
——请允许我告诉一个专业的秘密,每当医院死人的时候,医生们都会列队离开,只留下一个低年资的大夫处理遗体,这不是冷酷,而是一种仪式。我不知道这世界是不是有灵魂,但我们心里愿意相信有。希望留一点空间给失去的生命一点自由,如果有灵魂,就让灵魂自由飞翔。
——理想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追求,去实现;而是它的存在,让我们实现的过程变得纯洁和干净。
——生活中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而且是迫于压力的沉默。
——只要我们以诚相对,我们就能形成一种力量,保持一种精神,保持我们的正直和自尊,这是这个世界上任何财富都买不来的。
——行了几十年的医,我终于成被告了,是不是该恭喜我一下,我离名医不远了。
——我没有功夫管那些死的人,那些活着的患者已经让我们忙的焦头烂额了,我是医生不是牧师,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不负责安慰死者的灵魂。
——我们的热情用在抢救上,我们的同情心就是让孩子多活一分钟.——你们是不是都认为我们医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
——每一个患者,我们都用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无论是那些出现意外的患者,还是那些我们早已经知道无力回天的患者.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时的心情,是你们这辈子、下辈子也体会不到的.——我们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着我们去救治.我们实在是做不到上一分钟还痛哭流涕,下一分钟就冷静的站在手术台上,切开另一个人的胸膛.——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地冷漠,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自我保护,否则我们早就崩溃了.——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患者呢?
——一个好的医生,是需要病人的宽容,才能够成长的。
——做一个病人很辛苦,医生最应该考虑的就是病人真正的需求。应该承认医学是有局限的,有时面对疾病,放弃也是一种方式,放弃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
——他们求你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说尽了,一旦翻了脸,什么难听说什么,这就是教训。
——为什么在明明知道可能会有死亡后果的情况下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为什么明明知道病人家属已经付不出高额医药费,还要坚持
救治,还要在事后想尽一切办法减免费用,因为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
——刘敏的遗言:好好待我们的女儿,千万别让她做护士,千万别让。
想必这些盛传在网络上的桥段,一定会在同为医者的我们内心深处会引起一些共鸣。但治病永远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在这个国度,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要做一个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太难,这样险恶的现实里不可能有钟立行的存在,就是有也不适合他的生存。剧中医疗界的腐败,正好反应了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现在医院已不是一块净土,医院这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处处暗藏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那种极具嫉妒性、名利性、贪婪性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也无处不在。我们周围“王冬”之流可谓大有人在,而这些人更会把自己的恶劣本质隐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虚假的阳光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乎这种人物在医院里就会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只要不东窗事发,就不会有王冬那样的下场。这也是只有全国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后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我们自己微薄的力量似乎只能杞人忧天。
电视剧的成功在于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人物性格极为鲜明,让人感觉它很真实很真实,它就是日复一日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的频发,医护人员的艰辛在剧中可见一斑。情节铺垫的跌宕起伏,过渡自然,不是狗尾续貂式的平铺直叙,而结尾为本不平衡的医疗环境找到了平衡点,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
看完电视剧,我想到的更多是——面对我们无力改变的患者群体,作为医生,我该怎样变得更好;作为医院,我们该怎样变得更好;作为医疗体制,我国应该怎样变得更好。我认为心灵是一片净土远比医院是一片净土要重要的多,如果每个医生都能把生命、荣誉、尊严看得比金钱、地位、权利重要的话,外界的压力再大,我们医院也会通过自身的净化能力变成一个神圣的殿堂。反之,人心都烂掉了,给再利好的政策,再先进的设备,再优厚的待遇,都不会让贪婪虚伪的人迷途知返的。
我建议,我们的医院能不能像学校每周升旗仪式一样,把每周一设为宣誓日,每周庄严的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们的神圣信仰一定会再造重塑,灵魂一定会在一次次的洗礼中涅槃重生!
肿瘤内科:娄柏松
第二篇: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冯建军
信仰是生命的“永动机”。有了信仰,青少年才会有抱负、有志向、有目标、有追求,人生才会有超越,才会有幸福。
信仰是生命之根,是心灵之魂,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高价值向导。没有信仰的人生,迷失方向,缺少动力,也必然走向坍塌。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带来了观念上的变革。政治上的民主,打破了过去一元革命意识形态的灌输。市场化经济,在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功利思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日渐凸显。同时,伴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西方文化长驱直人,挑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使文化和价值趋于多元,青少年的个人信仰也日益多元、世俗和自我。
我们曾对某省中学生价值观和信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的回答中,排在前面的是“身体健康”、“名誉和尊严”、“婚姻和家庭”,而“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则排在后面。青少年的人生信仰转向自我,很多人读书不再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经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成为他们择业的主导因素,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拜金主义倾向,传统的“君子不言利”、“义重于利”的观点遭到了半数以上中学生的反对。“勤俭节约”也不再是消费的主导观念,“月光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从这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期的显著特征就是旧的价值观遭到质疑,新的价值观没有确立,于是形成了价值观的混乱,导致青少年的信仰迷失。对此,著名作家王蒙曾指出:“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占有关系调整了,带来许多诱惑,社会固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受到挑战。比如,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被肆意张扬的个人至上论调质疑,一直推崇的勤俭节约美德正在接受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挑战,婚姻和睦的基础遭受新式生活观念的冲击,等等。究竟如何理解观念领域产生的困惑?当务之急,需要激浊扬清,明晰主流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判定。不解决这个问题,必然导致青少年的信仰危机,使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危机,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从谈起。”同时,青少年除了具有个人信仰以外,还要具有社会信仰。
社会信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所以,在我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信仰是统一的,不存在个人的选择。我们只有
1将个人对社会的信仰统一到主旋律上,社会才能产生凝聚力,才能够和谐与稳定。
我们对某省中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社会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调查显示,有96.6%的中学生认为爱国主义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充满信任。有89.41%的学生认为和谐社会建设非常必要,而且87.18%的学生对和谐社会建设充满信心。同时,对国家倡导的政治信仰,不再如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么高度一致和单一,而是出现了信仰的多元,主导信仰有所动摇。在“共产主义是否已经成为你的信仰”中,选择“是”的有36.84%,选择“不是”的几乎对等,占36.18%,还有27.18%的人不清楚。在问及入党动机时,只有5.15%的中学生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却有42.13%的人选择了“获取政治资本,方便以后的工作或从政”。一些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存在着主导信仰动摇的情况。所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在现阶段尤为迫切。
二
固守信仰,必须坚守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是个体对某种思想观点的自觉学习、理解、认同、信任、觉悟、践行的实践活动。严格说来,信仰不能教,它只能是个体在理性判断基础上的情感培育,是基于对某个观点的认同所形成的高度信任、仰慕,并转换为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其实,我们并不缺乏信仰教育。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一直都在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信仰教育,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我们需要反思信仰教育,在反思中重塑新时期的信仰教育。
1.坚持信仰主导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依据主体的不同,信仰分为个人信仰和组织(国家、社会)信仰。个人信仰关系到个人心灵的选择;组织(国家、社会)信仰是对“好社会”的期待和笃信,关系到社会的凝聚和国家的繁荣。信仰是主体的自由选择,个人信仰的主体是个人,组织信仰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信仰而言,个人可以有信仰的自由。但对组织而言,只有组织的信仰自由,个人作为组织的一员,个人信仰必须与组织信仰相一致,保持对组织信仰的认同和笃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信仰选择。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①,是建党之源,立国之本。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
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信仰的放任自流,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正义决定了信仰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信仰符合科学真理,符合人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只有科学的信仰才是正确的,才是值得追求乃至于献身的。个人的信仰自由还必须与社会的主导信仰保持一致,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统一。
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特点。但多元并不意味着“随意”,并不是“信不信都行”,“信什么都行”。当前青少年的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信仰的缺失和科学信仰的迷失。因此,青少年信仰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信仰的不动摇,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信仰观,引领他们走出信仰的迷途,确立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信仰,实现信仰的主导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2.确立以幸福生活为根基的信仰教育体系。
2010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寄语广大青年朋友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正如他那首《仰望星空》的诗所写道的:星空是“那样寥廓而深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所以,它“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以为,温总理所说的“星空”,就是信仰;仰望星空,就是要坚守信仰。
信仰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一般来说,信仰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信仰,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价值实现;第二层次是道德信仰,即对理想人格与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向往;最高层次才是政治信仰,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②
以往的信仰教育,常常只讲社会要求,不讲个体需要。于是,信仰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利益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信仰变成了与个人生活无关的东西,导致信仰教育缺乏吸引力。其实,信仰教育不仅不能排斥个体生活,而且要基于个体生活,为了个体生活的幸福,只有这样,信仰教育才容易为个体所认同,才不至于沦为“假大空”的“圣人”教育。
当然,信仰教育的层次还必须与个体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现在信仰教育中的一大怪现象就是教育内容的倒挂,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做人规范的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固然必要,但不适合小学阶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的,热爱党要从热爱妈妈做起,否则对小学生来说,都是空话,是徒劳的。在人生发展中,道德发展是有阶段的,信仰也有不同的层次。我们需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低到高合理安排生活信仰、人际信仰、道德信仰、人生信仰、政治信仰等内容。如小学生适合进行生活信仰教育、人际信仰教育,初中生适合进行道德信仰教育,高中生适合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大学生适合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无论哪种信仰教育,都不能成为“圣人式”的教育,都必须基于学生生活,是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对话,是信仰对生活的提升。
3.创新以主体为核心的信仰教育方法。
信仰始于学习,始于对某一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没有深入了解,就不会有认同,更不会有信仰。但信仰的学习,与关于某种思想观点的知识学习
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从本质上说,信仰不是知识,它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是对某种观点发自内心的认同、信任和敬仰等。信仰以情感为核心,但这种情感不是盲目的崇拜,也不是基于外力的被动相信,而是一种内心的理性自觉。所以,信仰不能强迫,强迫是建立不起信仰的。
当前信仰教育在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尤其是政治课的直接灌输,极不利于信仰的形成。政治课的灌输,一是把信仰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脱离学生的生活,成为思想教条的教育;二是采用灌输的方法,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工具,把考试作为制约他们接受的唯一砝码。为了考试,教条虽然被记住了,但没有深入内心,没有达成思想的认同。不仅如此,还会形成学生的排斥心理,“你强制我接受,我偏不接受”。
信仰教育的核心不是解决认识问题,而是解决思想问题。任何思想都只能是主体自己的思想,所以,思想问题的解决关键是使选择者成为选择和接受的主体,而不是被迫选择和接受。如今,信仰教育必须创新以主体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信仰教育的过程成为主体理性自觉、审慎选择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信仰教育的根本作为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理性判断和理性自觉。教师不是信仰教育的强迫者和灌输者,而是信仰教育的引导者。我们不需要为学生选择什么而担心,我们要相信,只要是科学、正确的信仰,就能够经受住考验,经受住学生的挑选。但信仰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黑格尔曾经说过,一部精神发育史,就是心灵矛盾、冲突、再矛盾、再和解的无限过程。因此,学生在信仰形成中出现反复,出现思想矛盾和斗争,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引导。
信仰教育的方法不只限于理性的选择,还在于情感的教育。因为信仰是对某种思想观点的笃信不疑、一往情深。没有情感,只会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不可能转化为信仰。情感是信仰的支撑,信仰是情感的最高存在。所以,信仰教育不能成为知识教育,必须成为情感教育。情感伴随认知产生,但情感是认知过程中的体验。信仰教育要回归生活,创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从情感上获得认同和肯定,从而加速信仰的形成。正如有学者提出的那样,“信仰教育要让人感动”。
4.建立良好的信仰教育生态环境。
青少年信仰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
青少年教育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存在于社会中,社会的风尚影响着学校的信仰教育,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信仰,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持久的。良好的社会生态,有助于学校的信仰教育,也是信仰教育的重要构成;不良的社会生态,则会产生5+2=0的效果,不利于青少年形
成正确的信仰。当前的社会,世俗化、功利化导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正如有学者所说,“世俗化的趋势给我们这个时代造就了大批没有信仰的人”,他们没有精神、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所以,加强青少年信仰教育,社会必须明确导向,加强引领,弘扬主旋律,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文明的氛围。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父母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生活态度、生活信仰是孩子的直接榜样。孩子有了问题,不是毁在他人手里,可能恰恰就是毁在父母的手里。所以,做父母的要时常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不想要孩子做什么,自己首先不要做什么;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要知道,自私自利、见钱眼开的父母,永远培养不出豁达、慷慨的孩子。
学校是信仰教育的主导力量,但这种主导不应该只局限于政治课教学之中,而应该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科教学、管理与服务之中。要以文化为载体,净化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精神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个社会谁都可以庸俗,但唯一不可庸俗的是教师。因为其它人庸俗毁灭的只是他自己,但教师的庸俗,毁灭的却是一代青少年。所以,教师必须拥有高尚晶德和魅力人格,成为理想信念的先行者,引导学生走向信仰的高地。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②谢成宇、侯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生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李帆)
第三篇:如何重塑企业文化
如何重塑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塑造需長期努力,無法一蹴而成,一般而言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企業文化的重塑一般可分四個步驟進行:首先要明確勾出期望的文化輪廓,其次是對現有組織文化進行調查,之後運用工具或方法重塑文化。企業文化重塑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不斷追蹤執行進度及狀況。以下分別說明:
1.明確勾勒出期望的文化輪廓
由高階主管們討論並訂出在執行公司新策略的前提下,公司所期望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及行事信念。經過討論所達成的共識,一定要轉換成員工看得到、並能夠以數位評估的量化指標。
2.對現有企業文化進行審查及瞭解
對企業文化的調查主要是要找出現存文化與理想文化的距離,並找出最大的障礙所在。可以下列形式進行:
★訪談高級主管,瞭解他們對現狀的看法。
★與員工做深度焦點訪談(Employee Focus Group),以瞭解員工的心聲。★進行大規模員工調查問卷,藉由量化的問卷找出現況和問題所在。
★與客戶作深度焦點訪談(Customer Focus Group),以瞭解顧客對公司的產品、服務、營運
等認知。
3.運用工具或方法重塑文化
一般而言,組織文化重塑可從三方法著手:由上而下、旁敲側擊、或是由下而上。以下是運用各方法時可使用的工具和注意重點。
(1)建立全體員工的危機意識。通過溝通讓主管及員工瞭解改革的重要並說服員工共同參與。
(2)建立新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強化新組織文化及價值系統。若顧客導向是公司想要重新建立的文化,那麼在績效考核制度中,就應該將顧客滿意度納入考核指標之一,讓員工清楚
知道公司所期望的是什麼。
(3)建立訓練系統以幫助員工學習新觀念、工具與技能。在推展新文化時,有時會遇到員工
因缺乏新技巧或工具以致無法配合,此時公司應適時提供必需的訓練資源給員工,以協
助員工更上一層配合公司轉型。
(4)當主管或員工有人不願配合時,公司要即時採取“宣示性動作”。也就是如果遇到明顯不
配合的員工,決策者要有“殺雞猴”的勇氣,讓員工知道公司改革的決心。
(5)高級主管是否以身作則常是成敗關鍵。在企業文化塑造中,主管本身的行為常是員工配合與否的重要依據。如果主管不能以身作則,員工便心存苟且的心理,以那些不以身作則的主管為擋箭牌,如此一來便無法預期員工能夠配合公司作任何行為改變。
B、旁敲側擊
(1)通過跨部門作業流程再造建立橫向運作模式,打破部門間的本位主義,為顧客提供整合性的服務流程。
(2)與員工分享最強競爭對手的績效表現。例如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讓員工知道我們與他
們在顧客滿意度上分數差多少?從訂貨到送貨的時間,我們比競爭對手多了幾個作業天
數?
(3)把顧客的聲音帶進公司。直接讓員工聽到顧客的反應,例如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有何意見?
他們的使用心得為何?他們希望我們如何改進? 而不是單單靠老闆的直覺說該如何改
革,或靠高級主管自己檢討哪些方面應該改進。
在組織文化塑造過程中,往往都是公司一位由上而下宣導,但基層員工感受不到變革的重要性及來龍去脈,也較難理解自己應如何調整以配合新方向。但現在已有一些公司,通過一些計畫,直接邀請基層員工配合公司方向由下而上動起來。例如GE的Workout活動即是讓員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內,找出可改善或簡化的地方,通過跨部門的參與、討論和分析,提出快速改善方案,並得到主管即時的回應,90天內執行完畢。
許多公司在重塑文化中只采行其中一種方式推行變革,其實這三種方法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4.不斷追蹤執行進度及狀況
當公司設定文化改造計畫和目標後(如顧客滿意度),企業應定期進行追蹤。當高級主管發現目標與現況有差距時,應儘快找出其背後的原因,並快速採取修正行動。如此通過不斷的追蹤、檢查和改善,新的企業文化才能漸漸強化並深植人心。
第四篇:《重塑生命》读后感
说实在,我对于周弘以及他的女儿周婷婷了解不多,尽管他们父女曾两次到云南演讲,尽管曾在报刊杂志上看过一些“赏识教育”的宣传材料。不愿过深探究的原因是,近些年看多了媒体炒作,进而不太相信媒体宣传。再者,由于多年在乡村小学工作,工作繁忙,消息闭塞等原因,逐渐养成了惰于读书的不良习惯。草草读了一遍周弘先生写的序言,顿生“该重读一遍
”、“该反复品读”的感觉,乃回头细读,却深陷其中。周弘先生所提倡的“教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做人中人”的理念,与我对教育的思考极为相似。正因为如此,这篇短小的序言迅速吸引了我,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文字将我的一些零碎思考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我受益多多。可以说:这段文字将我带入了与周弘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境界。合卷长思,反复品味,不但有心灵的沟通,还有强烈的震撼。
翻开正文,深沉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凄惨的故事。初为人父之喜,望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成龙之情,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尽显于一帧“老照片”、一位父亲的梦、一捧父亲的泪、一段可用“光年”计量的绝望。读罢第一章,止不住的泪如泉涌出眼眶,忍不住自心底与周弘高呼:“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然而,“上帝的阴谋”终于成功地将痛苦播种在一个极为普通而不幸的家庭。眼泪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医院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悲痛的心,只能在痛恨庸医害人的同时,沉向黑暗的深渊。不禁自问:如果我不幸遇到这种灾难,我能挺过去吗?
沉重而苦涩地读着周弘和周婷婷,止不住的泪,堆积在苦涩的文字上。不禁有些恨广平兄,他竟然用这样的笔调将一个家庭的苦难叙述出来,让人在沉浸在悲痛中;不禁有些感激广平兄,他竟淋漓尽致地将人间的苦涩展示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而周弘先生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精神,更是令人交织在感动与钦佩之中。
周弘的普通,表现在他渴望建立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渴望女儿能痊愈、家人能够健康地生存。周弘的伟大,表现在他将无限的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化做战胜上帝的利器,于绝望之中挑战“上帝的阴谋”。周弘在改写着那些词语的真意:蜻蜓撼柱、螳螂挡车……
重塑生命,多么简单的词汇呀,简单得只须一秒钟就可以说完。重塑生命,多么凝重的词汇呀,凝重得需要用无数心血锤炼艰难困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重塑生命,重塑生命,重塑生命之渴望,行驶在湍急的逆流之中!
品味书中文字,苦涩渐去,凝重逐增。人力在改变着命运,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在谱写着心曲,生命因此而绚丽,光环因此而降临。面对荣誉,面对成功,周弘的理性与智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实践中,周弘敏锐地警觉,缺乏德育的教育算不得成功的教育。
培养“人中人”的教育理念在坎坷中完善,在辛酸中丰富。发自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套完整教育的理论,令人惊异而钦佩的是,这些理论,既没有来自于专家的权威,也没有来自于学者的术语。无数坎坷艰难,就这样凝固,凝固成为一座桥梁,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生命因此而升值,生命因此而凝重,生命因此而重塑。
《重塑生命》对生命的叙述,勾勒出一个苦难家庭的酸甜苦辣;刻画出一位父亲的悲欢哀乐;使教育的真谛与核心回荡在朴实无华的文字间。这不是父亲与聋女的奇迹,这是人生的升华,这是教育理念的净化与提炼。品读周家父女戴着命运的“长镣”抗争的经历,回味着周弘解释生命的平凡语言,心中激荡着一股急流,是敬佩?还是惊叹?说不清!只知道决不是这样简单。而此时,发自内心感谢广平兄用如此精美的文字,记录了一段命运之争,阐述了一套不朽的教育理论,使我懂得“教育”两字该怎样写。
周弘蹒跚在对生命的追求与挑战之中,在重塑生命的同时,他重塑了教育。
第五篇:重塑医药企业竞争力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得分: 80
学习课程:重塑医药企业竞争力 单选题 1.企业的竞争,从基层来说就是回答:正确 1.A2.B3.C4.D营销模式竞争销售队伍的竞争细分市场的产品竞争产品竞争 2.在改革开放初期,合资企业刚进入中国,成功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回答:正确 1.A2.B3.C4.D挂金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打广告管理模式创新 3.对于中等企业来讲,就是要解决:回答:正确 1.A2.B3.C4.D员工的素质问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管理中的失控管理中的矛盾 4.营销力是:回答:错误 1.A2.B3.C4.D关系营销竞争营销产品营销和市场营销以上都包括 5.运营管理就体现在计划和控制的实现,也就是:回答:正确 1.A对成本的控制
2.B3.C4.D对团队的激励对员工的管理对计划的落实 6.进行营销再造时,战略调整是:回答:正确 1.A2.B3.C4.D基础关键前提核心 7.如果是品牌营销模式,首先产品要:回答:错误 1.A2.B3.C4.D形成卖点是OTC产品学术水平高能广泛覆盖或铺化 8.一品独大就一个产品能做好,一品不大问题,说明企业的产品在:回答:正确 1.A2.B3.C4.D管理模式上没有优势资源配置上不合理战略分析上有失误细分市场上没有优势 9.企业的竞争,最直接的就是:回答:错误 1.A2.B3.C4.D员工竞争营销模式的竞争产品竞争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 10.自由竞争阶段,在监管比较空白的阶段内,医药企业主要的成功要素是处方药采取了:回答:正确
1.A2.B3.C4.D营销模式创新市场推销模式招商代理的方式挂金的方式 11.企业的效率不好,经营不好,这是一个表象,本质上是这个企业的:回答:正确 1.A2.B3.C4.D综合竞争和战略出了问题综合管理和战略出了问题产品与品牌的结合出了问题组合策略竞争和战略了问题 12.大企业、大产品、大品牌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最终是:回答:正确 1.A2.B3.C4.D产品竞争和资本竞争品牌竞争和资本竞争营销竞争和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和营销竞争 13.营销更多强调的是冒险的,有:回答:正确 1.A2.B3.C4.D侵略性风险性盲目性创造性 14.医药行业在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新的营销管理关系叫:回答:正确 1.A2.B3.C4.D工企共赢商企共赢企官共赢工商共赢
15.制定正确的战略,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式,关键就在于:回答:正确 1.A2.B3.C4.D管理执行定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