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乡贤文化

时间:2019-05-13 15: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塑乡贤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塑乡贤文化》。

第一篇:重塑乡贤文化

重塑乡贤文化

端午的鼓声,让人们又一次回到了历史和乡村,念屈原,思国士,怀乡贤。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的一朵奇葩,历千百年而留芳。在社会转型时期重新建构新乡贤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破解乡土社会多重困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中华文明进程中,乡贤文化在古代乡村治理结构中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方民众敬重、推崇的贤德长者,乡贤重修身,兴教化,崇善举,德行高尚,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对乡土公共事务有突出贡献,以强烈的道德文化影响力造福一方。

他们有文化见识,有奉献精神,通过宗祠、乡约、仲裁、兴学、崇孝、义赈、义庄以及修桥补路挖井筑堤等善举,涵养一方水土的文化带动力,培养引领一个地方的文明教化风尚。

他们维护乡土社会的有效运转,促进政令推行、民意上递,协调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传承地域文化传统。

他们在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与规制作用,使人们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他们是保障社会基层长期稳定与和谐的基石,推进了地域文化繁荣与发展。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不只是山水,更是风物与精神。要让城乡背离的态势逆转,必须重建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的重建,关键是促使现代人才和现代知识输入到乡村里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乡贤正从现代乡村社会破土而出,发芽拔节。新乡贤是一批富于奉献精神的时代精英,既有长期扎根本土泽被乡里者,也有从乡村走出去又回归乡土反哺桑梓者。无论本土威望有加的贤德长者,或是解甲归田、怀富回乡的故土游子,或是身居都市、心系乡士的鸿儒硕彦,都怀揣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深乡愁,一头扎进眷恋的土地,奉献自己,造福乡亲。他们拥有现代理念、广阔视野和成功经验,以自己的品德、学识、专长、财富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维护社会公正,凝聚人心,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他们既传承乡贤文化的历史传统,又创新乡土文化建设,其事迹其风范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近年来,新乡贤的培育、提倡、褒扬已得到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湖南多地举行了新乡贤的推选评比活动,广大乡村正在逐渐形成良好的新乡贤文化风尚。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寻访新乡贤”系列深读报道,选择其中的一批突出者进行推介,旨在推动新乡贤形成蓬勃之势,让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根开花。

第二篇:乡贤文化

10-4 兰棉厂社区: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

2015年以来,兰棉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在社区大力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人物的评选表彰活动,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居民,涵育文明社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深深扎根。

传统的乡贤,主要是本社区居民涌现出来的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深受本地民众所尊重崇尚的人。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人数的增加,更加体现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社区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道德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在发挥乡贤引领作用活动中,居民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以及文化修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道德力量可教化居民、泽被乡里,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大有裨益。

兰棉厂社区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西固中路399-101选址深入小区居民中间,方便居民办事。在社区张涌主任紧紧抓住了开展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契机。新乡贤不仅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优秀继承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实践者。创新乡贤文化,使之融入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关键是要发挥新乡贤的榜样作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

通过社区与居民的共同努力,兰棉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乡贤,他们发挥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和道德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和居民和谐稳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扎根。

第三篇:如何重塑“文化自信”

【如何重塑“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谈到文化软实力时,提出了要建立“文化自信”。他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文化自信”的提出无疑非常重要,它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自信体系”。正如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近几十年来在地缘政治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一样,“文化自信”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于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习主席也定位得非常准确:“文化自信是基础”。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针对的当然是中国目前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如果抛开意识形态,从国家层面来看民族自信的话,我们应该承认几个事实:第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民族自信的一个顶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阶级,首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毛泽东时代敢于在冷战环境下反苏抗美,与这种自信心不无关系。第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显著增强的主要是经济自信,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人在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方面不仅没有与经济实力同步增强,反而出现了“弱化”和“软化”。

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弱化”和“软化”并非贬义,它更多是指中国人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之后,由于对外部世界增加了更多了解和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思考和崇拜。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的贫瘠摧毁了中国人过去简单的民族自信和政府灌输的政治信仰,而代之以发展经济带来的对物质和金钱的热切追求。如果说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有什么堪称民族信仰的话,那就是摆脱贫困、赚钱过更好的生活。对金钱的热切追求实际上是拜物信仰的表现。

经济自信并不必然产生文化自信,这就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格局——我们有经济但缺信仰,有物质但缺文化,有政府但缺社会,有价值选择但缺少价值观„„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走向国际社会,在文化、制度的融合与碰撞中,我们却往往是输的一方,哪里谈得上文化自信?现在,习主席提出了文化自信问题,是给中国政府和社会出了道难题:如何重塑中国的文化自信?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先生分析过中国人需要什么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文化曾经是自信的,这种自信表现为一些特点:一是包容多元。中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开放包容性,容纳很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其他文化的结果,就是使得中华文化更为强大。二是开放而不传播。中国文化历来有其开放性,但并不主动向外传播。比如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主要是允许万邦来朝,欢迎你、不歧视你,但很少往海外派个什么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三是统治者可以更替,但核心的文化却一直能够同化外来征服者。

现在谈重塑文化自信,文化的内容、载体和表现形式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习主席谈文化自信要从五千年历史中去找,其实,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从当代现实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内容。这方面中国的现状十分令人不满甚至失望。比如中国的影视剧作品,大行其道的有两类题材:一是抗日神剧,二是古装宫廷戏。抗日神剧和宫廷戏泛滥不仅仅暴露出中国电视剧制作的空洞和浮夸,更暴露出了中国人的不自信。牢记日本侵略并无过错,但十三亿人的国家的电视荧屏长时期充斥着垃圾式的抗日神剧和宫廷剧,是否也反映出我们在文化上已极度贫乏,只能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廉价自我安慰?如果我们不相信中国人在文化上贫乏,那么问题就必然出在制度和政策上。

如果重视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文化创作的限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很多了不起的改变世界的故事,中国的现实社会就是产生优质文化产品的宝库和源泉,如果中国的文化创造也现实都不敢正视,那真是在文化自信问题上的一大失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自信的文化是开放的,是能够正视自身不足的,还能够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并且可以讨论协商的;自信的文化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是自由的,最重要的是,自信的文化还应该包含符合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重塑文化自信远比投资搞经济建设要复杂,后者是作用于物质现实,而前者则事关人的精神世界。(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政府将更注重投资质量处理好三方面关

系】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月9日至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据央行网站发布的公告,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以及国际税收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平衡。一些国家潜在增长下降,需求仍然低迷,就业前景黯淡,收入不平衡上升。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也会对通胀带来暂时的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各国将继续积极落实G20领导人峰会关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的承诺,促进就业并增强增长的包容性。在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政府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注意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投资与结构改革的关系。通过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推动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与减贫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减贫的带动作用。三是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动绿色信贷,更加重视投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央行副行长易纲则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健,更可持续,消费稳步上升,服务业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进结构改革,支持低收入人群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中国政府亦十分重视环保,强调绿色增长,去年油价下跌时三次调升燃油消费税,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产业补贴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艰难的产业转型。但当前针对产业的补贴政策引发学者质疑。前两年中国光伏产业遇到的困境,就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个行业大量的扶持性政策导致产能过剩的结果。更为尖锐的批评者认为,政府热衷于推行产业政策,要么是出于对经济理论的误解,要么是出于一己私利,期望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获得更大的权力以及寻租空间。中石油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补贴王”,仅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期间就获得政府补贴316亿元人民币。而中石化,在2014年上半年也获得政府补贴将近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上半年的近10年间,“两桶油”共获得高达1258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在这个按照政府补贴金额排列的上市公司榜单上,还有大量来自钢铁、冶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从政府获得补贴的理由不尽相同。比如,按照中石油的解释,2013年政府对公司的补贴,主要来自对进口天然气在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返还。除了直接的财政补助外,中国的石油、石化和煤炭企业还从政策性银行得到大量的低息贷款。根据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近期的一份报告,仅国开行一家对这类企业的贷款余额在2013年就达7660亿美元。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当地GDP,利用财政资金对入驻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煤、生产用电实行补贴。不管补贴的名目如何,客观上这些补贴是用公共资源支持了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活动,与能源转型的目标背道而驰。面临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当前的产业补贴政策以有利于经济实现顺利转型。(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四季度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凸显内需疲

弱】

在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也明显受到影响。近日尼尔森公司发布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点,较前四个季度的111点下降了4点。同期,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两点至96。但全年来看,2014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维持在110点的较高区间,并与2013年持平。根据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亚太区(106)四季度整体下降1点,对比经济发达国家,美国(106)和日本(73)分别下降2点和4点,而德国(98)和英国(94)消费者信心分别上升了1点。在所有被调研的60个国家之中,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四季度均排名全球第六。对于从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维持高位之后的回落,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范奕瑾表示:“虽然第四季度从111点回落至107点,但107点对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讲,依然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其他国家的平均值基本是在八九十左右。至于回落的具体原因,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有所回调,因为低线城市主要是以生产制造加工型企业为主,可以看到一些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已经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们一些预示,受其影响,低线城市消费者对就业预期、个人经济情况的预期较上一季度有所跌落。”令人乐观的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攀升。尼尔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4年四季度飙升6点至118点,创历史新高。范奕瑾说,“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投资占收入比例是比较高的,进入九月份以来中国股市一路飘红,对消费者投资收益和消费意愿的提升、对其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都在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而且四季度有‘双十一’、‘双十二’、圣诞节和元旦,消费者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的购买意愿都有了大幅提升,较为成熟的网购习惯也在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信心提振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作用。”(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高通反垄断案将对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构成冲击】

悬了14个月的高通反垄断罚单终于落地,高通认罚60.88亿元,并将配合发改委进行相关整改,改变其以整机计算专利收费费率的模式。分析人士指出,相关整改将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因为中国各家手机厂商的专利拥有数量不同,甚至差距巨大,高通“不捆绑、不强制交叉授权”将改变中国手机产业的竞争格局。比如根据“授权协议”,在以往,只要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公司,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即使一些手机厂商使用了别家厂商的专利,只要采购了高通公司的芯片,就不用担心其他厂商的专利授权和收费问题。这等于给一些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一顶“保护伞”,这些手机厂商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用在专利问题上作出相应的规避。在高通反垄断案后,这样的情况将发生改变,未来中国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诉讼会明显增加。之前中兴、华为每年在海外都要面对很多专利诉讼,两家公司已经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从去年开始,中兴、华为就对专利诉讼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排除未来对中国手机企业也展开专利诉讼。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在这个数字上,小米发明授权仅有10项,OPPO有103项。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小米签不签高通的“授权协议”,小米都要比华为、中兴多支出专利费。差别只不过是专利费是交给高通,还是交给其他手机厂商。“未来中兴、华为、联想都有可能起诉小米,但战场不一定在国内,而是像爱立信那样选择在国外。因为国内诉讼成本太高。”(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光伏出海化解过剩产能瞄准拉美】

为化解产能过剩,开辟国际市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由于欧盟和美国等方面的围堵和排挤不断升温,拉美市场进入中国光伏企业的视线。2014年拉美光伏市场装机量达625兆瓦,较2013年上涨370%,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2015年拉美地区的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1吉瓦。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拉美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良好的品质和成功的营销等因素作用下,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光伏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增强。2012年,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天华阳光与智利有关公司签署协议,投资建设3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和智利在新能源领域的首个投资项目;2012年,英利光伏公司收获来自秘鲁的订单,组件供货量达到40兆瓦;2014年,英利赞助巴西世界杯,“中国英利•光伏入户”的广告出现在世界杯球场。不过,中国光伏企业抢占拉美市场也存在一些障碍。首先是光伏电价低。当地政府规定的光伏电价过低,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没有吸引力。其次是融资问题。对企业来说,巴西国家发展战略银行提供的6%低息贷款很诱人,但获得低息贷款的前提是项目所采用的组件达到一定的本地化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只进来卖组件是做不长久的,必须逐步本地化。第三,近来拉美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等,这也为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带来了经济上的风险。(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反垄断调查令美国公司感到在中国不受欢

迎】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公司越来越感到在中国不受欢迎。近期中国对外国公司频繁展开反垄断调查,已经引起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美国商会对477家美国公司调查报告显示,47%的受访公司感觉在中国不如以前受欢迎,去年这一比例为44%。受访公司代表从资源到IT行业等广泛领域。去年,包括微软、葛兰素史克、高通、奥迪以及麦当劳在内的几家大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发改委的调查目标,指控涉及质量安全、垄断以及腐败等。一连串举动让外界质疑,是否外国公司被中国监管机构给盯上了。57%的受访公司认为外国公司成为最近执法行动的专门打击目标,超过一半受访公司称调查行动对其投资中国的意愿产生冲击。分析人士称,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说中国监管机构对外企和本土企业区别对待,因为很难得到本土企业被调查的具体数据。全球风险和战略咨询公司CONTROL RISKS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跟踪公开报道的案件会发现,仅从调查公司数量来看,本土企业确实多于外企,但这个衡量标准不妥,因为对本土企业的调查规模小而且结束得快。”除了监管担忧,对于外企来说,中国人力成本上升、高质量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员管理也升级为最大挑战。大多数受访公司称外企其他挑战,吸引人才的主要挑战在于,对方对薪水和福利期望太高。而外企要从本国派高级人才来中国也难度加大,53%的受访者称不能接受空气污染,5年前这一比例仅19%。不过,虽然外企在华经营环境变艰难,但有一个方面出现显着改善——腐败。今年的调查中,腐败已经从前十大挑战中被踢出,去年为第六大挑战。这不失为一个积极信号。(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鞋业工厂正在向东南亚批量转移】

临近春节,珠三角鞋厂陆陆续续在放假。一位亚洲鞋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节后不知道有多少鞋厂能照常开工?身边不少台商都已跑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投资建厂。现在,要在东莞厚街找个朋友吃饭都很难。我们也在考虑今年要不要在越南设立公司。”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年1月,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数量与金额皆出现大幅下滑,当月鞋类出口56.99亿美元,出口额同比下滑10.9%,出口量同比下滑13.5%。2014年,中国鞋类出口5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数量增长4.5%。即使近段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依然无法留住台资、港资鞋业外迁的脚步。多家鞋业负责人反映,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虽然近段人民币贬值有利降低出口成本,但由于此前多年升值过猛,这次回调对鞋业利好有限,关键的是中国内地鞋业成本优势基本殆尽,用工成本上涨和劳动力不足成为传统鞋企发展最大的掣肘,提出将工厂外迁到东南亚要求的海外采购商日益增多。越南海关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越南鞋类出口市场达40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市场为美国,出口额为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占越南整个鞋类出口份额的32.2%。此外,越南对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出口额增速皆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去年对中国出口鞋类5.05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出口额总量排在第六位。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以来,东盟出口到中国的鞋子品牌全部实现零关税,中国鞋企不仅外销订单被越南等东南亚分流走,内销地盘也逐渐被东南亚鞋业“蚕食”。前述鞋业协会负责人谈到,珠三角不少外资鞋厂纷纷将原有鞋厂缩小规模甚至关闭。一双皮鞋,在珠三角下订单时需要20美元,而在越南只需18美元,客户肯定会要求将订单放在越南。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成本、关税等方面占有优势,甚至一些东南亚制造的鞋服产品在广州批发市场上的价格,比在珠三角工厂下单的价格还低。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大陆大约将有一半台商鞋企将工厂从大陆往东南亚转移。(RLX)返回目录

【企业竞争:HTC战略转型成效有限仍未走出业绩低迷

困境】

当苹果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这一季度豪取180亿美元利润之时,HTC却交出了一份净利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日前,HTC公布去年四季度财报,净利润仅5亿元新台币(约合1588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也下跌20%。不难看出,HTC战略转型成效有限,依然未能走出业绩低迷的困境。从财报来看,HTC去年四季度营收479亿元新台币(约合1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但净利润却出现20%的下滑。综合2014年全年,HTC营收为1879亿元新台币(约合59.68亿美元),比上年的2034亿元新台币下降了7.6%,净利润14.87亿新台币(约合4722万美元),虽然同比增长12.3%,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仍然少得可怜。要指出的是,HTC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也在寻求转型及战略调整。自2013年底,HTC董事长王雪红从幕后走到台前,重新执掌HTC的日常业务运营,随后HTC在兜兜转转后,一改以往高端旗舰产品“用力过猛”的作风,放低姿态将宝押在中低端市场,推出定位于中端市场即1000-2000元档位的产品,凭借中端机的出货量在中端市场勉强挽回一些份额。刺激HTC向中端市场发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普及期,中低端市场规模扩大,包括华为、小米、联想等厂商借此明显了提升了市场份额,甚至跻身于全球前五大厂商之列,而HTC却在高端市场屡战屡挫,难以抗衡苹果IPHONE,因此向中低端探路成为HTC无奈做出的调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尤其是作为安卓阵营的最大霸主三星电子智能手机销量屡屡下滑之际,正是其他安卓厂商反击的有利时机,在众多国产厂商奋力抢食市场之时,HTC必须快速采取行动赢回资本市场及消费者的信任及认可,否则将再一次错过时机。(RLX)返回目录

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

【学习进行时】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我们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又为何要践行“文化自信”?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系列之《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带您一起深入探究。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为什么我们在“三个自信”之外还需要“文化自信”?为何习近平如此重视文化的作用?对此习近平早已给出了答案。

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

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开遍世界。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系列:

G20展现的是中华文化自信

9月5日,G20杭州峰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西湖美景、杭州美食,经典的越剧唱段、漂亮的中国服饰,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和杭州元素展现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让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各国政要、企业家、记者以及广大网友朋友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少参会者坦言:中国太棒了!杭州太棒了!朋友圈也在疯转:中国美,大写的服气!

大国复兴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本次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东道主,不怯场、有自信,用中华文化征服了各方“宾客”,展现了中国力量和文化自信,让世界惊艳。那么,让我们引以自豪、让世界惊艳的中华文化到底是什么?又缘何让我们如此自信?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自信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这种问题,我们是既熟悉又很陌生?那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整天都在感受中华文化,怎么可能不熟悉呢?但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的确有很高的难度,因为无论怎么讲,好像都讲不清。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要从“文化”开始了解。什么叫“文化”?文,是纹理的意思,就是花样。美国有美国的花样,日本有日本的花样,意大利有意大利的花样,我们中国有我们中国自己的花样,这就叫文化。同一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因为每个民族的思路不同,思路不同就决定了文化的不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一套花样,而这个花样是全民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自然孕育,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比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美国人吃饭用刀叉,这是文化差异的一个表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千万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看别人的事情。那么,什么叫“中华”?这就更麻烦了。首先,“中”这个字,因为一句话,使得我们长期以来都误解了“中”的意思,叫做“不偏之谓中”。“不偏之谓中”的意思,就是说要走中间路线,不可以偏。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中华”的“中”,讲的是合理不合理,跟中间不中间没有关系。

孟子讲:“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说,那边有千万个人等着要跟我抗争,要找我麻烦,我该去的,还是要去。这还不够极端吗?中国人所谓的“中”,就是应该极端,就走极端;不应该极端,就不可以走极端。所以河南人表示同意赞成时讲“中”,他的意思就是合理。一个国家处处讲合理,才有资格叫中国;一个人什么事情都要求合理,才有资格做中国人。

其次,中华的“华”,是华丽的意思,也有变化的意思。《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随着时的变动而改变的,但是所有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有一种变化,那就是阴阳的变化,其他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是一切的总根源,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一动,变成了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太极就叫一,一就是中。然后上边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那就叫华。所以,不了解《易经》,很难体会什么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宗只有一个。“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之动,什么样的动都有,但是,都是太极的动。全世界没有人像我们抓得这么精准,只用简单几句话,就把再复杂的东西都掌握住了。

中华是什么?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一个人要不要变?答案是当然要变,但是要注意怎么变,就是要有原则地变,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中华就是有原则地应变,而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可以说我们中华文化就是抓住了根本的一,可以变出所有无限的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外延性。全世界有的,我们都有;全世界说的话,都可以在《易经》里面找到依据。

那么,中华文化真正的根本在什么?四个字: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地、人三者合一,不是纯粹的天与人合一。那天人在哪里合一?在我们的心中合一。所以,天人合一就是天理跟良心合一,良心从哪里来?从天理来。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有天理良心。有了天理良心,天人就合一了,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你想做,随时都可以做,首先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一定要想想别人,不要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就睡着了,那就糟糕了。

人不想自己很难,但是你要留点时间想想别人,推己及人。我们中国人是实事求是的,我们所讲的绝对是每个人做得到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坚持,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诚恳地呼吁海内外同胞,全体中国人共同来恢复自古以来就从未间断的道德信仰,即天理良心,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深层次的核心所在。我们相信,良心的回归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十三五提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方法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5周年,波澜壮阔、峥嵘岁月,筚路蓝缕、矢志不渝。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三个自信之后,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当天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要有真正的担当,就必须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责任心,就要对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信、真懂、真干,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2013年12月,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但中国是一个文化强国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恐怕还不能毫不迟疑地予以肯定性的回答,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应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还需要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可以说,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刻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深刻阐述“文化自信”,并且首次用“三个更”形容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充分说明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结果和目标,走这样的道路,有这样的理论,秉持这样的制度,如果都这样实施了,那文化自信是必然出来的。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认识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文化发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身文化的渊源、发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等有清醒认识和自知之明,并主动承担起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次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文化自觉,不可能达到文化自信;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是装腔作势、虚假自觉。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发展壮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剽悍文化、日耳曼民族的理性文化、大韩民族的创新文化、美利坚的实用主义文化等都是在持续不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样,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也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历尽艰辛、充满坎坷。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相比,在艰难险阻的克服中彰显了其优越性。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自觉的升华和信服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是不忘历史、继往开来。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他同时又说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充分说明了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的前途,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发展,文化才能做大做强。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文化既有情感、又有理性。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自傲,文化自觉也不是妄自菲薄。文化是复杂、多元、杂糅的综合体,既有纷繁复杂的呈现形式,也有可以把握的规律可循。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抓规律,透过规律看趋势,是把握文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待自身的文化问题,既要有满腔的情感和认同,也要有清醒的理智和认识,绝不可以以情感替代理性,或以理性否定情感。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自觉的升华和信服。只有文化自信,才是对道路、理论、制度发自内心和心悦诚服的自信,只有文化自觉,才是对道路、理论、制度清醒、理智的把握和践行。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行动。自信和自觉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分清楚地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导向、原则、方法、目标表述出来。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方法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业已进入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开始启动,因此,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这些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可缺席。(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

1949年,毛泽东曾经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对于中国人增强文化自信,他认为成于民族复兴进程之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为什么总书记这么重视文化自信?他深刻地理解到文化至关重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区分开来的根本性标志。也就是说,这种根本性标志不是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而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念。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灵魂,深刻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文化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意味着什么?重要性在什么地方?我们党一定要认识到“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坚持“逆取而以顺守之”的策略。同时,我们党也意识到,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习近平同志一直重视文化发展,他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一套成体系的说法,它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所以,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对与错、好与坏、安与不安、幸福与不幸福这些基本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认知理解诉求、心灵活动诉求、人文关怀诉求和理想信念诉求,只能通过文化所设定的认知框架、心理方式、满足体系和自我实现途径来圆满解决。这就是文化的重要性。

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和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还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繁荣。所以,我们要重视文化。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力量,从而削弱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非思想观念。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突破撒切尔之思、撒切尔之问、撒切尔之疑?当我国出口的电视剧超过电视机的时候,我国的文化就会出现繁荣的局面,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想让这一天早点到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消费文化的侵蚀、传统文化的变异、外来文化的入侵都使得我们再一次面临非常重大的文化抉择与重生。所以,我们要更加高度重视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我们要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像地一样厚德载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天地之间写就一个大写的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人”。

第四篇:如何重塑“文化自信”(范文模版)

【如何重塑“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谈到文化软实力时,提出了要建立“文化自信”。他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文化自信”的提出无疑非常重要,它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自信体系”。正如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近几十年来在地缘政治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一样,“文化自信”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于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习主席也定位得非常准确:“文化自信是基础”。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针对的当然是中国目前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如果抛开意识形态,从国家层面来看民族自信的话,我们应该承认几个事实:第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民族自信的一个顶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阶级,首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毛泽东时代敢于在冷战环境下反苏抗美,与这种自信心不无关系。第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显著增强的主要是经济自信,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人在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方面不仅没有与经济实力同步增强,反而出现了“弱化”和“软化”。

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弱化”和“软化”并非贬义,它更多是指中国人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之后,由于对外部世界增加了更多了解和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思考和崇拜。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的贫瘠摧毁了中国人过去简单的民族自信和政府灌输的政治信仰,而代之以发展经济带来的对物质和金钱的热切追求。如果说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有什么堪称民族信仰的话,那就是摆脱贫困、赚钱过更好的生活。对金钱的热切追求实际上是拜物信仰的表现。

经济自信并不必然产生文化自信,这就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格局——我们有经济但缺信仰,有物质但缺文化,有政府但缺社会,有价值选择但缺少价值观„„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走向国际社会,在文化、制度的融合与碰撞中,我们却往往是输的一方,哪里谈得上文化自信?现在,习主席提出了文化自信问题,是给中国政府和社会出了道难题:如何重塑中国的文化自信?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先生分析过中国人需要什么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文化曾经是自信的,这种自信表现为一些特点:一是包容多元。中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开放包容性,容纳很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其他文化的结果,就是使得中华文化更为强大。二是开放而不传播。中国文化历来有其开放性,但并不主动向外传播。比如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主要是允许万邦来朝,欢迎你、不歧视你,但很少往海外派个什么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三是统治者可以更替,但核心的文化却一直能够同化外来征服者。

现在谈重塑文化自信,文化的内容、载体和表现形式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习主席谈文化自信要从五千年历史中去找,其实,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从当代现实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内容。这方面中国的现状十分令人不满甚至失望。比如中国的影视剧作品,大行其道的有两类题材:一是抗日神剧,二是古装宫廷戏。抗日神剧和宫廷戏泛滥不仅仅暴露出中国电视剧制作的空洞和浮夸,更暴露出了中国人的不自信。牢记日本侵略并无过错,但十三亿人的国家的电视荧屏长时期充斥着垃圾式的抗日神剧和宫廷剧,是否也反映出我们在文化上已极度贫乏,只能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廉价自我安慰?如果我们不相信中国人在文化上贫乏,那么问题就必然出在制度和政策上。

如果重视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文化创作的限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很多了不起的改变世界的故事,中国的现实社会就是产生优质文化产品的宝库和源泉,如果中国的文化创造也现实都不敢正视,那真是在文化自信问题上的一大失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自信的文化是开放的,是能够正视自身不足的,还能够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并且可以讨论协商的;自信的文化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是自由的,最重要的是,自信的文化还应该包含符合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重塑文化自信远比投资搞经济建设要复杂,后者是作用于物质现实,而前者则事关人的精神世界。(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政府将更注重投资质量处理好三方面关

系】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月9日至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据央行网站发布的公告,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以及国际税收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平衡。一些国家潜在增长下降,需求仍然低迷,就业前景黯淡,收入不平衡上升。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也会对通胀带来暂时的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各国将继续积极落实G20领导人峰会关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的承诺,促进就业并增强增长的包容性。在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政府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注意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投资与结构改革的关系。通过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推动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与减贫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减贫的带动作用。三是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动绿色信贷,更加重视投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央行副行长易纲则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健,更可持续,消费稳步上升,服务业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进结构改革,支持低收入人群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中国政府亦十分重视环保,强调绿色增长,去年油价下跌时三次调升燃油消费税,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产业补贴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艰难的产业转型。但当前针对产业的补贴政策引发学者质疑。前两年中国光伏产业遇到的困境,就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个行业大量的扶持性政策导致产能过剩的结果。更为尖锐的批评者认为,政府热衷于推行产业政策,要么是出于对经济理论的误解,要么是出于一己私利,期望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获得更大的权力以及寻租空间。中石油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补贴王”,仅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期间就获得政府补贴316亿元人民币。而中石化,在2014年上半年也获得政府补贴将近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上半年的近10年间,“两桶油”共获得高达1258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在这个按照政府补贴金额排列的上市公司榜单上,还有大量来自钢铁、冶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从政府获得补贴的理由不尽相同。比如,按照中石油的解释,2013年政府对公司的补贴,主要来自对进口天然气在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返还。除了直接的财政补助外,中国的石油、石化和煤炭企业还从政策性银行得到大量的低息贷款。根据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近期的一份报告,仅国开行一家对这类企业的贷款余额在2013年就达7660亿美元。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当地GDP,利用财政资金对入驻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煤、生产用电实行补贴。不管补贴的名目如何,客观上这些补贴是用公共资源支持了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活动,与能源转型的目标背道而驰。面临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当前的产业补贴政策以有利于经济实现顺利转型。(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四季度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凸显内需疲

弱】

在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也明显受到影响。近日尼尔森公司发布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点,较前四个季度的111点下降了4点。同期,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两点至96。但全年来看,2014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维持在110点的较高区间,并与2013年持平。根据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亚太区(106)四季度整体下降1点,对比经济发达国家,美国(106)和日本(73)分别下降2点和4点,而德国(98)和英国(94)消费者信心分别上升了1点。在所有被调研的60个国家之中,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四季度均排名全球第六。对于从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维持高位之后的回落,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范奕瑾表示:“虽然第四季度从111点回落至107点,但107点对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讲,依然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其他国家的平均值基本是在八九十左右。至于回落的具体原因,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有所回调,因为低线城市主要是以生产制造加工型企业为主,可以看到一些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已经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们一些预示,受其影响,低线城市消费者对就业预期、个人经济情况的预期较上一季度有所跌落。”令人乐观的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攀升。尼尔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4年四季度飙升6点至118点,创历史新高。范奕瑾说,“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投资占收入比例是比较高的,进入九月份以来中国股市一路飘红,对消费者投资收益和消费意愿的提升、对其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都在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而且四季度有‘双十一’、‘双十二’、圣诞节和元旦,消费者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的购买意愿都有了大幅提升,较为成熟的网购习惯也在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信心提振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作用。”(RSC)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高通反垄断案将对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构成冲击】

悬了14个月的高通反垄断罚单终于落地,高通认罚60.88亿元,并将配合发改委进行相关整改,改变其以整机计算专利收费费率的模式。分析人士指出,相关整改将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因为中国各家手机厂商的专利拥有数量不同,甚至差距巨大,高通“不捆绑、不强制交叉授权”将改变中国手机产业的竞争格局。比如根据“授权协议”,在以往,只要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公司,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即使一些手机厂商使用了别家厂商的专利,只要采购了高通公司的芯片,就不用担心其他厂商的专利授权和收费问题。这等于给一些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一顶“保护伞”,这些手机厂商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用在专利问题上作出相应的规避。在高通反垄断案后,这样的情况将发生改变,未来中国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诉讼会明显增加。之前中兴、华为每年在海外都要面对很多专利诉讼,两家公司已经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从去年开始,中兴、华为就对专利诉讼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排除未来对中国手机企业也展开专利诉讼。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在这个数字上,小米发明授权仅有10项,OPPO有103项。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小米签不签高通的“授权协议”,小米都要比华为、中兴多支出专利费。差别只不过是专利费是交给高通,还是交给其他手机厂商。“未来中兴、华为、联想都有可能起诉小米,但战场不一定在国内,而是像爱立信那样选择在国外。因为国内诉讼成本太高。”(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光伏出海化解过剩产能瞄准拉美】

为化解产能过剩,开辟国际市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由于欧盟和美国等方面的围堵和排挤不断升温,拉美市场进入中国光伏企业的视线。2014年拉美光伏市场装机量达625兆瓦,较2013年上涨370%,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2015年拉美地区的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1吉瓦。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拉美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良好的品质和成功的营销等因素作用下,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光伏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增强。2012年,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天华阳光与智利有关公司签署协议,投资建设3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和智利在新能源领域的首个投资项目;2012年,英利光伏公司收获来自秘鲁的订单,组件供货量达到40兆瓦;2014年,英利赞助巴西世界杯,“中国英利•光伏入户”的广告出现在世界杯球场。不过,中国光伏企业抢占拉美市场也存在一些障碍。首先是光伏电价低。当地政府规定的光伏电价过低,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没有吸引力。其次是融资问题。对企业来说,巴西国家发展战略银行提供的6%低息贷款很诱人,但获得低息贷款的前提是项目所采用的组件达到一定的本地化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只进来卖组件是做不长久的,必须逐步本地化。第三,近来拉美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等,这也为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带来了经济上的风险。(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反垄断调查令美国公司感到在中国不受欢

迎】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公司越来越感到在中国不受欢迎。近期中国对外国公司频繁展开反垄断调查,已经引起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美国商会对477家美国公司调查报告显示,47%的受访公司感觉在中国不如以前受欢迎,去年这一比例为44%。受访公司代表从资源到IT行业等广泛领域。去年,包括微软、葛兰素史克、高通、奥迪以及麦当劳在内的几家大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发改委的调查目标,指控涉及质量安全、垄断以及腐败等。一连串举动让外界质疑,是否外国公司被中国监管机构给盯上了。57%的受访公司认为外国公司成为最近执法行动的专门打击目标,超过一半受访公司称调查行动对其投资中国的意愿产生冲击。分析人士称,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说中国监管机构对外企和本土企业区别对待,因为很难得到本土企业被调查的具体数据。全球风险和战略咨询公司CONTROL RISKS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跟踪公开报道的案件会发现,仅从调查公司数量来看,本土企业确实多于外企,但这个衡量标准不妥,因为对本土企业的调查规模小而且结束得快。”除了监管担忧,对于外企来说,中国人力成本上升、高质量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员管理也升级为最大挑战。大多数受访公司称外企其他挑战,吸引人才的主要挑战在于,对方对薪水和福利期望太高。而外企要从本国派高级人才来中国也难度加大,53%的受访者称不能接受空气污染,5年前这一比例仅19%。不过,虽然外企在华经营环境变艰难,但有一个方面出现显着改善——腐败。今年的调查中,腐败已经从前十大挑战中被踢出,去年为第六大挑战。这不失为一个积极信号。(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鞋业工厂正在向东南亚批量转移】

临近春节,珠三角鞋厂陆陆续续在放假。一位亚洲鞋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节后不知道有多少鞋厂能照常开工?身边不少台商都已跑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投资建厂。现在,要在东莞厚街找个朋友吃饭都很难。我们也在考虑今年要不要在越南设立公司。”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年1月,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数量与金额皆出现大幅下滑,当月鞋类出口56.99亿美元,出口额同比下滑10.9%,出口量同比下滑13.5%。2014年,中国鞋类出口5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数量增长4.5%。即使近段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依然无法留住台资、港资鞋业外迁的脚步。多家鞋业负责人反映,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虽然近段人民币贬值有利降低出口成本,但由于此前多年升值过猛,这次回调对鞋业利好有限,关键的是中国内地鞋业成本优势基本殆尽,用工成本上涨和劳动力不足成为传统鞋企发展最大的掣肘,提出将工厂外迁到东南亚要求的海外采购商日益增多。越南海关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越南鞋类出口市场达40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市场为美国,出口额为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占越南整个鞋类出口份额的32.2%。此外,越南对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出口额增速皆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去年对中国出口鞋类5.05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出口额总量排在第六位。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以来,东盟出口到中国的鞋子品牌全部实现零关税,中国鞋企不仅外销订单被越南等东南亚分流走,内销地盘也逐渐被东南亚鞋业“蚕食”。前述鞋业协会负责人谈到,珠三角不少外资鞋厂纷纷将原有鞋厂缩小规模甚至关闭。一双皮鞋,在珠三角下订单时需要20美元,而在越南只需18美元,客户肯定会要求将订单放在越南。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成本、关税等方面占有优势,甚至一些东南亚制造的鞋服产品在广州批发市场上的价格,比在珠三角工厂下单的价格还低。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大陆大约将有一半台商鞋企将工厂从大陆往东南亚转移。(RLX)返回目录

【企业竞争:HTC战略转型成效有限仍未走出业绩低迷

困境】

当苹果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这一季度豪取180亿美元利润之时,HTC却交出了一份净利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日前,HTC公布去年四季度财报,净利润仅5亿元新台币(约合1588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也下跌20%。不难看出,HTC战略转型成效有限,依然未能走出业绩低迷的困境。从财报来看,HTC去年四季度营收479亿元新台币(约合1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但净利润却出现20%的下滑。综合2014年全年,HTC营收为1879亿元新台币(约合59.68亿美元),比上年的2034亿元新台币下降了7.6%,净利润14.87亿新台币(约合4722万美元),虽然同比增长12.3%,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仍然少得可怜。要指出的是,HTC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也在寻求转型及战略调整。自2013年底,HTC董事长王雪红从幕后走到台前,重新执掌HTC的日常业务运营,随后HTC在兜兜转转后,一改以往高端旗舰产品“用力过猛”的作风,放低姿态将宝押在中低端市场,推出定位于中端市场即1000-2000元档位的产品,凭借中端机的出货量在中端市场勉强挽回一些份额。刺激HTC向中端市场发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普及期,中低端市场规模扩大,包括华为、小米、联想等厂商借此明显了提升了市场份额,甚至跻身于全球前五大厂商之列,而HTC却在高端市场屡战屡挫,难以抗衡苹果IPHONE,因此向中低端探路成为HTC无奈做出的调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尤其是作为安卓阵营的最大霸主三星电子智能手机销量屡屡下滑之际,正是其他安卓厂商反击的有利时机,在众多国产厂商奋力抢食市场之时,HTC必须快速采取行动赢回资本市场及消费者的信任及认可,否则将再一次错过时机。(RLX)返回目录

第五篇:重塑文化基因

重塑文化基因

当今,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这是对当今时代文化竞争新格局新形势的及时回应。

将这个理念延伸到企业中,就是——企业要充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越来越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提高绩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促进企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独特作用。如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便无立足之地。

坚守道德和诚信

2008年,震动一时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国民信任危机。这使责任企业在检讨自身的同时,也唤起了所有企业的良知与思考——新时期下如何恪守商业道德。

“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危机给社会、人民生活以及企业自身和所在行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它值得我们警醒和深刻反思”,在“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严肃地说,“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诚信的缺失。”

众所周知,以诚信为信条和强调道德约束的商业文化,谱写了中国商业文明千百年的辉煌历史。如今,我们已进入现代商业文明时代,诚信和道德依然需要传承下去。从商业文明的角度上讲,创新文化需要道德和诚信作为支撑。

王忠禹告诫企业,无论市场竞争有多么激烈,经营环境有多么复杂,企业都应坚守道德底线,永远让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做“阳光”型的企业。同时他呼吁,企业要以“三鹿”奶粉事件为鉴,切实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诚信道德建设。

王忠禹说,首先要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通过打造诚信文化,不断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形成“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的商业文化氛围,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也从企业文化角度解读了诚信的重要性。他说,企业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将利益的着眼点从企业自身转移到更广泛的公众身上,用企业文化滋养企业的公民意识、民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尊敬。

激发创新精神

很大程度上说,创新是企业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倘若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在企业中建立之后,它所带来的创新活力相当于在企业内核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看看国际上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长盛不衰,最大原因就在于持续的创新作支撑。

在“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说,企业创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不断地培育创新意识和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全员的创新冲动、创新勇气和创新的活力。

实现理念上的创新,企业必须创新文化内核,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激发企业成员的创新精神,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指出,企业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企业依靠人的进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依靠人的能动性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依靠人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同样离不开创新的推动。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更要以创新为突破口,创新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硬化”企业的软实力。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会长所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广大企业要立足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他还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团结广大员工,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创新文化模式

近一段时期以来,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的动荡以及由一些企业诚信缺失导致的信用危机,牵动了经济领域的每一根神经,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以往爆炸式的增长和赶超式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让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

如果说企业以往靠政策和机会获得了丰厚的资本积累,那么今后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制胜的法宝,才能在风起云涌中永立潮头。如今,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的时期,那么企业文化也必须及时跟上日程。因为创新文化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以后,联想运用全球战略性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据了解,这个模式可以使联想减少管理成本并提高效率。它有效地利用全球公司各个方面、各个区域的资源、创新、理念和人才,改变了联想的业务结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联想在并购时就制订了以“融”致“合”、“和谐为纲”的“坦诚、尊重、妥协”沟通三原则,来指导企业内部跨文化的整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文化框架——“联想全球新文化”。

“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与“联想全球新文化”两者的互动,使联想整个组织系统自动地检查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刺激员工的自主创新。联想今天能够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创新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

专家指出,2009年将是考验企业内功、检验企业文化的关键一年。中国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变压力为动力,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企业成员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这股“精气神”共同发挥效力,足以抵御经济危机的侵袭,并使企业在逆境中屹立不倒。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要不断地用文化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给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根基,这样才能使企业做长做久。

下载重塑乡贤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塑乡贤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塑乡村文化

    重塑乡村文化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对家的依恋是所有游子共同点。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许多游子有了“客舍似家家似寄”的陌生......

    人民日报发文建议重塑新乡贤文化,倡议乡贤挂职当村官

    人民日报发文建议重塑新乡贤文化,倡议乡贤挂职当村官 【编者按】 9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重视现代乡贤》和《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两篇文章,谈论基层“乡贤治理......

    中国乡贤文化5篇

    让乡贤文化更好传承 传承、弘扬乡贤文化,正是要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丰富现实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资源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古就有尚贤的传统。乡贤文化作......

    乡贤文化研究综述

    乡贤文化研究综述 俞佳奇 摘要:乡贤的内涵从其产生至今有着丰富的历史韵味和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贤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当今乡贤应该适应其新定位,来融入新时代,传承并发......

    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研究

    徐州近现代乡贤文化研究 【摘 要】徐州近现代乡贤涉及多个领域,书画、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下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有了......

    乡贤文化,助推,美丽乡村

    让乡贤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扮靓美丽乡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挖掘乡贤元素,形成地域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一个......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5日 02 版)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力量? 张颐武:乡贤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乡......

    弘扬乡贤文化的现实途径

    弘扬乡贤文化的现实途径 乡贤是身边的道德典范,是乡味浓、接地气的“乡土教材”。民间固有形成的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具有思想性、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