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工程
伟大的工程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伟大的工程。
2月4日,教育局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深入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动员会”,深入推进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2008年,宝应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帮扶工作,开展了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即组织百名机关工作人员资助贫困生,引导全系统扶贫助学工作深入开展;千名教育干部帮教学困生,促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万名教育工作者关爱留守儿童,致力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2009年,全县帮扶贫困生将突出抓好“四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资助、对学习作一次跟踪、进行一次促膝谈心、与家长作一次沟通;帮助学困生坚持抓好“六个一”活动,即每周深入班级了解一次学困生行为动态、每周与班主任沟通一次学困生学习情况、每周与科任老师探讨一次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每周对学困生进行一次谈话教育、每月深入学困生家庭进行一次家访、每学期与学困生共同参加一次娱乐活动。同时,针对留守少年儿童统一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与联系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或进行一次义务家教、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每学期组织留守少年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教方法与艺术指导、每年陪同联系的留守少年儿童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
同学们,伸出你友谊之手,都参与到这一伟大工程中来,让我们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也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让他们感觉他们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最后困难不再是困难,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都能好好学习吧!
第二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试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化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理论
B.实践
C.概念
D.知识
2.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集中就会影响到民主。(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3.党员权力保障是党内民主一个()的问题,党内民主说到底在党内来讲就是以党员为主体,就是体现保障党员权力。(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D A.决定性
B.根本性
C.重要
D.核心
4.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全局性
B.局部性
C.整体性
D.基础性
5.科学化要求我们在全局和局部实践中效果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合作性
B.协调性
C.分散性 D.一致性
6.要用科学的制度体系来保证党管干部的原则能够切实贯彻。(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对实践的结果是最有发言权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一般来讲与实践结果具有直接利益相关性的评价客体才可能对这个结果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评价。(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9.理论武装的途径和过程要科学,理论要合乎接收对象的特点,要有条理性。(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10.党内民主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一.单选题
1.科学化要求正确对待历史和前人的工作,把继承和()相统一。(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创造 B.发明 C.创意 D.创新
2.党的团结统一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3.制度的体系要科学,凡是好的制度都是成体系的,具体的制度之间具有系统性,具有协调性,可以相互强化。(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党内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要的是干部的选拔任用,只有充分的党内民主,才能保证干部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出现不正之风。(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5.科学化要求我们在全局和局部实践中效果的()。(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合作性 B.协调性 C.分散性 D.一致性
6.我们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目的是什么,就是像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的,要形成科学的理论、制度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用科学的制度来保证,用科学的方法来支撑,把党的建设科学化落到实处。(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谈到我们正面临着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在“()”讲话中他指出来,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十八大 B.7.23 C.7.25 D.7.24
8.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指要在探求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理论、制度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坚持把这种理论武装、制度保证和方法支撑贯穿于党的建设一切方面,从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9.十八大报告中把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10.科学发展观是()年第一次提出,2007年十七大正式作为重大战略思想被写进了党章。(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一.单选题
1.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全局性
B.局部性
C.整体性
D.基础性
2.党员权力保障是党内民主一个()的问题,党内民主说到底在党内来讲就是以党员为主体,就是体现保障党员权力。(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D A.决定性
B.根本性
C.重要
D.核心
3.要用科学的制度体系来保证党管干部的原则能够切实贯彻。(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5.一般来讲与实践结果具有直接利益相关性的评价客体才可能对这个结果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评价。(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6.理论武装的途径和过程要科学,理论要合乎接收对象的特点,要有条理性。(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对实践的结果是最有发言权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科学化要求我们在全局和局部实践中效果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合作性
B.协调性
C.分散性
D.一致性
9.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集中就会影响到民主。(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10.科学化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理论
B.实践
C.概念
D.知识
第三篇:“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图注:史迪威公路上运输物资的卡车
一、丘吉尔、陈纳德反对修筑中印公路,主张提高驼峰航线的运输量
如《短史记》第172期所述,在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时,史迪威却将中国最精锐之驻印军、远征军投入缅甸战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盟军终于收复缅北,实现了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的通车。事实上,这条被誉为“抗日生命线”的公路,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极为有限。甚至可以说,修筑史迪威公路是得不偿失的。
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使滇缅公路成为中国获得盟国援助的唯一通道。为保持对外交通,早在1940年秋,国民政府就建议开辟一条通往印度洋的道路。但开工时间一拖再拖,至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中印公路的勘测被迫中止。
对于开通中印公路的问题,盟军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史迪威力主修路,陈纳德则对蒋介石说,“史迪威致力于驻印军的训练,即便打开中印通路,亦需时甚久,要在一九四五年后,始能运入物资”,而当时“太平洋与中国战区之战争将迅速发展,史迪威所练之陆军恐缓不济急”。因此陈纳德建议,“加强中印航运吨位较为现实”,“如中印航运每月保持一万吨运输量,则可以满足中国战区的补给。现美援物资在印度堆积甚多,如加强阿萨姆飞机场(中印边界的飞机场),中印航运增至一万吨,则毫无问题。”① 丘吉尔的意见同陈纳德不谋而合。1943年5月,丘吉尔告诉宋子文,中印公路开通后,每月最多也只能运送2万吨物资。因此在他看来,将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增加到3万吨才更“切合实际”。②
美国军方在经过评估后,也对修筑中印公路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作战科主张,只把缅甸通往云南的小路加以整修,使炮兵与卡车能够通过就足够了。美国空军则表示,向中国输送租借物资的任务,完全可以由驼峰航线承担。③
美国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部余脉)。
二、史迪威不顾反对,修筑成中印公路,但其总运量尚不及空运一个月
以上这些反对意见都没有动摇史迪威打通中印公路的决心。中印公路从1942年12月动工,到1945年1月最后开通。期间美国前后投入了1.7万名工作人员,花费1.49亿美元,使用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劳工12万余人。④
因为在筑路过程中,各国人员克服了当地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而使中印公路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工程奇迹”之称。只是这个工程学上的奇迹,并没能给中国抗战带来真正的帮助。
从1945年2月—7月,中印公路的货物运量分别为1111吨、1509吨、4198吨、8435吨、6985吨、5900吨,总计2.8万吨。这个数字显然与史迪威在筑路之初,预计的每月3万吨相去甚远。⑤ 史迪威对中印公路寄予厚望,缘于他对驼峰航线的不信任。他在1943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说,“中国的机场很不错,而印度的机场却很糟糕”,中印间的“空运量从未超过3400吨,而且他认为以后也不会超过7000吨”。⑥让史迪威意外的是,驼峰航线的运量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增加,仅当年11月就为中国输送了3.5万吨物资。中印公路开通后,驼峰航线的运量依旧不断攀升,1945年1月为4.4万吨,6月增加到5.5万吨,7月更达到7.1万吨的顶峰。⑦
对于空运数量的增加,有人将之归功于史迪威。在他们看来,史迪威收复缅北,不仅使中印航运免于日机干扰,还缩短了驼峰航线的里程。这个说法固然是成立的,但忽略了两点事实:第一,为驼峰航线肃清敌机,不在史迪威发动缅北之战的战略目标之内,属于“意外收获”;第二,如果要为驼峰航线清扫空路,收复缅北即可,耗费人力、物力修筑中印公路是没有必要的。
更何况,即便没有肃清缅北,驼峰航线的运量同样可以增长。美国陆军航空队当时预计,如果增加150架C-54运输机,968名军官与4326名士官兵,每个月的空运量可以达到8万吨。正如学者齐锡生假设的那样,“若从1942年开始,美国就决定把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投注在改善空运工作方面,得到的成绩是否将大得多?”⑧
为改善与史迪威的个人关系,以纪念其功绩之名义,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但其实正如近几期短史记所说,无论是史迪威本人,还是其主持修筑的史迪威公路,都没有为中国抗战提供实际的助益。
注释:
①杜建时:《抗日战争时期蒋美勾结与矛盾》,《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七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78年,第200页。②③⑤⑦⑧齐锡生:《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时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481—485页。④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327页。⑥吴景平、林孝庭主编:《战时岁月:宋子文与外国人士往来函电稿新编(1940-1943)》,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第四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地区党的建设
地委党校 苏敏
做好阿克苏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党,地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承担时代使命突破点和落脚点,在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确立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进一步明确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工作路径。在当前阿克苏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建设就是要为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重要的组织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支持。
一、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推进阿克苏跨越式 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决定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党的大政方针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黄三平书记所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12年 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要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首先在于把全地区各族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地委扩大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为此报告立足阿克苏工作实际,着重提出了:坚持用“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理念统一思想,用“两个率先”的政治责任统领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抓实干,开创阿克苏 1
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党员干部是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是各项事业的骨干,在阿克苏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报告重点提出了“三个不吃亏”和“三个过半”的用人导向,非常鼓舞人心。同时坚持从基层培养、考验选拔干部,这样就形成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良好氛围。这些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必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地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上来。
三、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阿克苏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者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它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可见,只有基层党组织健全,网络全覆盖,运作机制成熟,才能固本强基,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所以,基层重要、基层光荣,坚持在基层牢固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报告提出了以城市社区、农村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壮基层基础。同时重点抓好敌社情复杂、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扎实推进“安心安居”工程,使基
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加强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黄三平书记的工作报告向全地区党员干部提出了要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持求真务实,不折腾、不懈怠,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把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阿克苏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不断开创阿克苏改革开放建设新局面。
报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化考核监督,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调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强农惠农政策、“双语”教育、就业再就业、医疗卫生保障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等,这些措施表明了地委在推进阿克苏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中,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从而为实现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证。
作者:苏敏地委党校副校长***
第五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报告联系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党的建设所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是一个显著标志。报告从五个层面阐述了这种变革,“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等。
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使命担当。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始终”的历史担当,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报告阐明了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要求。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八个明确”中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包括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
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保持长期奋斗的精神状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报告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主线、统领、着力点以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整体要求和有机联系。从八个方面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目标、任务、原则、工作重点和主要路径。以上列举了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集中论述,我们的学习应该原原本本,力求准确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从报告的整体上,从更广阔的方面,去领会和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二)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尤其需要把握以下重要思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表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定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处于统领地位。他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要在严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上下功夫。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保持党的政治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一条红线。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表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造福人民的执政追求。在执政方式和执政力量上,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强调依靠人民。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力量源泉、执政之基和党的建设根本价值取向。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固本培元这个党的建设的根基。报告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经验。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论述,与过去把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并列不同,是制度治党思想的最新概括。在思想建设、固本培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及其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建设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坚定全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突出党的自我革命,突出问题导向。勇于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刮骨疗毒,坚持以零容忍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