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

时间:2019-05-14 11: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

第一篇: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

文章标题: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

“五一”黄金周期间,笔者回了一趟农村老家探亲,获悉前不久老家有两个十二、三岁正在读小学、平时聪明伶俐的少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出车祸死亡的消息,令笔者扼腕叹息不已!原来是这两个小孩骑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车撞飞而死。由此可见,目前农村少年儿童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相当突出,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平安畅通县区”重点内容之一,想办法采取措施解决之。

目前农村“留守少儿”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

据了解,包括这两个肇事少儿在内的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农闲时父母大都到外地打工多,留在家的往往是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带小孙子孙女过生活,这些小孩自然成为了新时代农村的“留守少儿”特殊群体,由于少了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给这些本来就幼稚无知、嗷嗷待哺的少年儿童自律意识更加差劲,导致上学、放学及节假日的交通安全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驾驶车辆未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等年龄规定来行事,驾车年龄趋于小化,导致控制力不足。

第二、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时,经常随意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竞驶、突然猛拐和横穿;甚至把牵引、攀扶车辆或者用其他车辆牵引、双手离把、手中持物等当作“英雄”的行为。

第三、有的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有的骑自行车技术本来就差劲,还要带人,导致车辆摇摇晃晃。

第四、有些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都没有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任意逆行或乱跑、乱穿。

第五、搭坐自行车时喜欢站立在车后架上。

第六、随意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第七、乘坐机动车时,喜欢将身体的某部位伸出车外,或者未等车辆停稳就跳下车。

第八、乘坐两轮摩托车时喜欢背向骑坐,并且未自觉戴好安全头盔。

等等以上这些交通违法行为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解决“留守少儿”交通安全问题的办法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农村“留守少儿”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需要学校、家庭、交警、乡村及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加强对“留守少儿”交通行为的监督和教育引导,才有可能保证他们的交通安全:

一、学校要加强对少年儿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经常性教育。农村学校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并在校园里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和悬挂、张贴宣传标语,以他们身边活生生的交通事故案例教育他们自己,使“留守少儿”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做到时时刻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特别是在上学、放学高峰期,学校最好能成立诸如“学生交通安全自卫队”等方式,利用锥筒、小黄旗护送学生过马路等等,这样起码首先可以避免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来主动关心“留守少儿”的交通安全问题,因为认识、了解他们最深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亲人了,平时除了爷爷奶奶外,其他亲戚朋友或邻居都应该经常性地负责提醒、教育他们行路要注意交通安全;父母每逢回家探亲时也要将这一方面问题当作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力量是最为有效的。

三、交通管理部门尤其是交警要结合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将“留守少儿”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教育,不仅要进学校,进农村,还要进家庭;不仅要派民警担任学校的法制辅导员,定期采取上交通安全知识课、放交通事故案例电视光盘、展示图文并茂的板报等教育方式进行加强教育,还要尽可能地与“留守少儿”面对面地进行启发教育。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按规定在距离学校门前的150米左右的路段处,要树立醒目的提示牌,以提醒司机减速慢行,同时在学校门前施划斑马线,以保证学生横过马路的安全等等,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多措并举,才会奏效。

四、乡村两级政府组织要对“留守少儿”的交通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要利用下乡的机会进村进户摸清哪些家庭有“留守少儿”,然后多与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交谈交流这方面的问题,叮嘱孩子们务必在上学、放学期间多注意交通安全,以充分体现乡村干部对“留守少儿”的关心与爱护,并给这些家长及“留守少儿”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五、广大交通参与者要主动关心“留守少儿”的交通安全,特别是司机同志开车经过学校门前路段时要集中注意力,减速慢行,并且要严格按照交通标志、标线来行驶,遇到学校上学、放学期间有学生过马路时要注意避让,随时预防有少儿突然横穿马路,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文明驾驶。只有这样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宋海波 蔡小虎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呵护,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表现差的客观现实开展研究,我们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一、本研究主要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的现实问题

1、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抛弃传统的育人方法,变单一的说教式、挖苦式、孤立式、侮辱式、放弃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启发式、情感式、鼓励式,平等交流等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人人成材。

2、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彻底屏弃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以考分定胜败,考分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

3、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师生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情同一家。(2)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健康成长。(3)创设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进行爱的教育,提倡爱的奉献。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抓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与途径

1、在我们的呼吁和建议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指 导、培训、检查、考核、评价、激励。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学校对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后,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登记。这样,就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真实、原始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3、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几年来的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三年级一班的留守儿童李芳和五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杨敏等人,她们原来性格孤僻,自卑,成天忧郁寡欢。通过在留守儿童之家得到同伴的关爱和老师的细心开导帮助后,现在已经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并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4、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验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进行因材施教,并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督促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研究组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后,积极督促教师加强教育实践。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校内积极协调好领导、教师、学生、少先队等各方面的关系,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形成合力。在校外又积极争取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和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配合和帮助。

8、鼓励教师反思、总结,写好经验文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鼓励教师们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勤于实践,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特别是要把这种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实地记录下来,为丰富对留守儿童 2 的教育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不仅认真撰写出了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而且还努力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力争形成经验文章或论文。

诚然,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我们为此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点成功的经验,但是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去研究、去关注的内容还很多。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因为我们的重视、关心和悉心的教育而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

湖南 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邮 编: 电

话:

410205

名: 指导教师: 专

业:

教育管理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地

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目:

因及策略

小教大专部

2011年3月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1

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2(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 „„„„„„„„„„„„„„„„„„„„„2(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 „„„„„„„„„„„„„„„„„„„„„„„2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 „„„„„„„„„„„„„„„„„„„„„3

(一)学习问题 „„„„„„„„„„„„„„„„„„„„„„„„„„„3

(二)心理问题 „„„„„„„„„„„„„„„„„„„„„„„„„„„3

(三)安全问题 „„„„„„„„„„„„„„„„„„„„„„„„„„„4

(四)品德问题 „„„„„„„„„„„„„„„„„„„„„„„„„„„4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4(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 „„5(二)家庭教育的弱化„„„„„„„„„„„„„„„„„„„„„„„„5(三)学校的教育不全面、不够到位„„„„„„„„„„„„„„„„„„6(四)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6

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7

(一)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7

(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8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9

六、总结„„„„„„„„„„„„„„„„„„„„„„„„„„„„„„10

参考文献 „„„„„„„„„„„„„„„„„„„„„„„„„„„„„1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

(湖南省第一师范,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值得全社会的特别关注。它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分析其成因,主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关键字】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措施

Key Words:rural area ,stay-at-home children ,Educational problem, Causes,Measure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problems,causes and strategies(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02,China)

abstract :The “Summary” vulnerable groups of children left in rural areas, as a special and worthy of special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It's abou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ing the work of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Proceeding from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is article, analyse their causes, advocated constructing a Trinity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cern left-behind children, seek to fundamentally guarantee fairness of rural children the right to education.一、引言

从 1978 年至今,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户籍控制开始松动,社会流动逐渐频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进城务工的这些农民绝大部分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原籍,由此留守儿童产生,而且其群体规模极为庞大。部分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 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 社会要广泛响应。

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被交由长辈或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 约占农村适龄就学儿童数的40%,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极为庞大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2000年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总数的 32.14%,约 637万,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约 416万。另外调查显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密集区,仅重庆、四川当年就有农村“留守儿童”分别为 123万和 296万,占到了当地儿童总数的 22.32%和18.71%[2]。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 [3]。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 5%。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

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主要有5种情况:①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照顾、教育和抚养儿童;②隔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由祖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监护和抚养儿童;③上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父母的同辈人(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朋友)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④同辈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照看儿童;⑤自我监护,自己一人在家生活。这些监护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临武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南部, 全县共有22个乡镇,共有人口30多万,农业人口约占80%,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我县妇联通过发放情况统计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22个乡镇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约有1万人,其中 农村留守儿童约8000名,部分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4]。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的监护大多属于隔代监护和同辈监护或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中,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文化水平较低,有时甚至同时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加之精力有限,对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单亲监护中,家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和农活,往往导致父亲或母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同时孩子也要承担一定的劳务,造成了顾此失彼。同辈监护中,由于监护人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往往不便或不愿对其学习严厉管教,对孩子的监管大多数只局限于吃饱穿暖。

留守儿童时刻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加上缺乏父母关爱,看到其他儿童成天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关心,自己却形影单只 ,无人关心,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而影响学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

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 智力发展滞后 ,学习成绩不佳,表现在学习成绩平平,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 ,而等级为 “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

(二)心理问题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研究表明, 孩子对父母的依程度与性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以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

留守儿童较早离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长时间内缺乏亲子间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通常情况下每 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跟双亲有一次联系,谈话内容无非是“要好好学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 ”情感需求在监护人人那里并不能得到补偿。致使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正常的满足。长期处于情感压抑的状态,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无人理解,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己从内心看不起自己。自我认知意识薄弱,自惭形秽,对外界十分敏感,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正确引导。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 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等[5]

(三)安全问题 监护权的缺失 ,父母疏于照顾 ,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或时间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 ,安全保护意识不强 ,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尤其是留守女童屡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几年前 ,《楚天都市报 》曾刊登过《魔爪频频伸向幼女留守子女安全当引起重视 》,文章报道了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审庭一年开审的48宗案件中 ,因父母外出打工,幼女遭强奸或猥亵的竟占三分之一。2004 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报道,由于父母双双处出打工 ,四川省富顺县某镇一个13岁的初一女生小英,在事先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年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托管人监护不力,往往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四)品德问题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正在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认知逐步得到发展,而儿童最初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离开了父母,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受到重要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 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据调查, 部分留守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认为不读书同样能挣钱,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品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思想道德意识薄弱。有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多元化、劳动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淡化、诚信意识弱化等[6];二是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 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 36.7% 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 他们不听祖辈教导, 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 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三是越轨行为的发生。留守儿童的越轨行为主要是违规行为,如抽烟、酗酒,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校规等,但也有一部分表现为违警行为和违法行为。据湖北随州市政法部门统计,2002 年该市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为284件,2003年则多达 300 余件。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城镇化, 二是劳务输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按照要用城乡统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必然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劳务输出是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东西部差异明显,城乡落差巨大。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西部流向东部,由乡村流向城市。但是制度因素的限制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导致城乡权利不对等的户籍制度、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学生入学制度和造成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发展不平等的学校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是根本。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正式建立。人为划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而建立起户籍制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尤其是城市流动,保障城市有限资源的供给需求。户籍制度的建立在当时虽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却限制了农民自由流动的权利,且剥夺了农村人口应享有的与城市人口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各方面待遇,人为造成了二元社会的对立。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与户籍制度是紧密关联的,户籍制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入学制度,这就限制了农村户口的儿童在城市入学,造成了大部分农民进城却只能把子女留在原籍接受义务教育。虽然城市中也有打工子弟学校,但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二)家庭教育的弱化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至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留守孩子家庭多有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两大顽症。教育意识薄弱, 重养轻教。外出打工的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的仅占第一、第二选择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

[7]为是最大的负担。外出打工家长大多数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生理和心理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教育能力较低,监护不力。留守孩子大多有人代管。但临时监护人由于受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对孩子的帮助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或者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实现家长监护、教育职责的完全转移。(三)学校的教育不全面、不够到位

学校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教育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还体现在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方位的教育。

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功能单一,学校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的开设也很僵化,素质教育体现较少,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独立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需要他们全方位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只是传授文化知识,对留守儿童课后的关心不够,因此,造成了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倾向于求助教师,但当他们遇到生活问题时却 很少向教师求助。教师作为除父母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他人”,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教师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的部分角色失调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

(四)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支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支持的长效机制。一是缺乏法律支持的长效机制,现行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少,层次低且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行为支持长效机制,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还没有足够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仅有一些临时性的应对措施,没有具体系统的实施细则,而农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仅仅是承担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功能;三是缺乏舆论支持的长 效机制,舆论的宣传是唤起社会关注的关键,但是现在舆论宣传的重点主要是热点问题,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宣传也仅仅局限于特定时期。其次,支持力度有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也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和支持才能解决,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组织都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缺乏一 个相互协调的支持机制,支持力度有限,不能很好解决问题。

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社会的“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心、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

1、建立起一个多部门相互协调的支持机制。立法部门应制订出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各种权益的法律,行政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备法律体系。以政府为主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避免相互推诿,同时还应建立起定期磋商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个别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同时界定清楚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范围,避免产生工作冲突及其他问题。

2、改革、完善相关制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公平的户籍管理体制。逐步改革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制度,最终取消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制度,教育制度更加公平。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流动人口适龄子女 在其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的义务教育的做出了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新的规定。这对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同时,要协调好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发展,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给与政策引导和扶持,满足新增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3、推进相关工程。一要在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这是一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要加速推进共享蓝天工程。2007年5月2 5日, 全国妇联、教育 部、公安部、民政部13家单位联合召开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启动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会议要求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督查、激励、信息反馈机制;落实工作经费, 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纳入测评体系等措施保障这次大行动顺利进行。三要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畅通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在留得住上做文章外, 还要在流得畅上想办法。根据相关规定, 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由接入地负责。所以,很多农民工流入地均开设了绿色通道。建设农民工子女学校或指定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绿色通道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解决了其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4、加大投入,增强支持的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力量,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给与更多的投入和支持,如政府部门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广大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财政部门适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公安部门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妇联及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

5、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预防侵害留守儿童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导全社会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宣传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因此,在加强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抓落实。

6、规范和支持社会爱心行动。在政府的倡导和媒体的关注下, 社会呵护留守儿童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在妇联、团委、关工委、工会的牵头下,一支由党政机关人员、离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企业界公益事业热心人等人员和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组成的留守儿童服务队伍正在壮大。

(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加强亲子教育。有研究者发现,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照,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冷漠。因此,应加强亲子教育。

1、由企业工会定期组织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并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父母双方要经常定期与老师、临时监护人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中的真实表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找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

2、当地政府或是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通过信函、电话的通讯方式,积极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亲子关系。

[8] 10

3、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积极联系子女、监护人、老师等与留守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4、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监护人可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儿童教、养、护知识,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环境,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1、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免费师范定向生的培养。选拔受过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壮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原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构建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动员学校所有力量去关爱留守儿童,建立起“校领导——中干——班主任——生活老师”四层学校关爱网络,明确各层关爱工作的内容和责任,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上学期间,放学之后也应关注;关爱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班级干部为主体,班级干部包干学生的班级三层关爱网络。建立多层次的学校和班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网络,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缺失带来 的一些教育功能缺失,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收集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记载成长过程和特点,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也让外出家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留守孩子的成长情况。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构建亲情关爱网络。结对帮扶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优帮差、城帮乡、大帮小、师帮生和老帮少。

5、增设特色课程, 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 强化自尊自立意识, 提高自理自助能力。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在 11 留守学生中的通病, 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还对未来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

6、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7、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

六、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 伴随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 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 因此,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像非留守儿童一样在爱的沐浴下快乐的成长,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人口研究 , 2005(1):29-36.[2]任运昌 ,林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急需高度关注——基于系列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呼吁当代教育科学 2007,⑺.[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 J]新教育, 2004(5)[4]蒋海云.临武县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郴州妇女网.2008 [5]张晓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08.[6]武强.农民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07,10-18.[7]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3-155.[8]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88.

第四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努力。

1、社会方面:

(1)强化政府行为。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小学出现生源减少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空校”现象。为此,各地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均采取大量撤并中小学和精简师资的做法,以降低财政开支。但是大量撤并中小学给那些居住分散、离校较远的学生上学带来困难,尤其是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安全更加令人担忧。为此,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支持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或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给留守儿童及广大农民子女提供比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护。

(2)动员社会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章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虽然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从所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他们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中找到原因。因此,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

2、家庭方面: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作为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爱要有度,爱的缺乏和过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二是不要忽视教育责任,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除了每月给孩子一定的生活费外,对孩子的其他事情很少问津。三要选择好托管对象,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因此,在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又没有特别合适的代养人,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最后要注重加强信息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同时还应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3、学校方面:

首先,要改进学校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经常反馈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第二,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三,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其次,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完整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应要求老师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开展一些愉快融洽的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受到熏陶。

再次,就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作为学校应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积极安排“留守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并积极呼吁政府及社会对“留守学生”关爱,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校、社区的文化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依靠政府强力部门,整顿、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不健康的黑网吧、游戏厅。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区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从而使“留守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何谓“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二)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三)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三)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6]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下载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留守少儿交通安全困难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告 镇巴县田坝乡中心小学康积燚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经陕西省教科所批......

    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策略 [摘要]: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城里高昂的学费和有关歧视问题,很多人农民工不愿意带着儿女一......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5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我镇是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乡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大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凸现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留守儿......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水城县鸡场乡中心学校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人们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悉,全国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黄石完小:向妙 我能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举办的新进教师的培训非常荣幸,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感受很深!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颇多,为......

    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首次入户指导策略

    经过对淮安市清浦区农村留守婴幼儿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现有0岁-3岁婴幼儿2884人,其中“留守婴幼儿”69人,占0岁-3岁婴幼儿总数的2.3%。他们都是单亲(或父亲或母亲)抚养或由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