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首次入户指导策略
经过对淮安市清浦区农村留守婴幼儿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现有0岁-3岁婴幼儿2884人,其中“留守婴幼儿”69人,占0岁-3岁婴幼儿总数的2.3%。他们都是单亲(或父亲或母亲)抚养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
为了让每个“留守婴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让更多的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使孩子受益,我们在进行“苏北地区农村0岁-3岁留守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研究”过程中,力求贴近家长实际需求,提高实效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入户指导。
首次人户我们分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分别走访,我们亲历了各种家庭的不同状况。忽视婴幼儿身心发育健康,任由婴幼儿大量进食垃圾食品。孩子在麻将桌边长大„„不少家长对我们的到来疑虑重重。
首次入户只有部分家长能和我们正常交流,而有些家长几乎没有与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我们在等了一会儿后,只能把我们带去的科学育儿的书面资料交给她们。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看护人育儿理念落后。育儿知识匮乏,急需大量专业的教育人员人户指导,以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促进留守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我们认为指导人员可以从释疑、解惑、留白三个角度做好首次入户的指导工作。
释疑,推开家长的心门
对于首次入户,相对于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和家长的沟通、释疑工作。
我们的人户指导活动中有一个对象是盐河村一名25个月大的幼儿的奶奶。活动前我们讨论并制定了指导方案。但入户后依然出现了一些尴尬场面。家长不知道我们的来意,提出了一些顾虑:你们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们指导之后是否收费?
消除家长的顾虑才能打开留守婴幼儿看护者的心扉。我们先以朋友的身份与家长聊天,当我们非常诚恳地告诉家长,我们是义务指导不收一分钱时。家长才显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因此,第一次入户指导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家长所想并消除家长疑虑,做好释疑工作,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目的和做法至关重要。
解惑,协助家长感受成功
指导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详细了解孩子平时的喂养、生活习惯、游戏、情感培养等情况,并将科学的指导方法物化在可摸、可看、可感的环境当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建议和帮助。
比如用家庭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的示范指导。在有的家庭。指导教师和孩子做扔纸团的游戏,把纸团瞄准目标朝一个方向扔,不仅简单易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乐于玩耍练习,还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之后指导家长与幼儿做这个游戏。朱欣怡奶奶拉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办法真好!小欣怡平时一直由我一个人照顾,她也不太爱动。科学育儿知识我也不懂,请你们以后常来„„”
留白,让看护人充满期待
0岁~3岁婴幼儿的主要养育者是妈妈、祖辈,他们一般凭经验来养育孩子,很少有机会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为了取得长期的效果,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增加家长的学习动力,除了现场指导,我们还为家长提供书面的科学养育的知识材料,并且提醒在下一段时间中要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开展亲子活动中遇到哪些障碍?活动前后孩子的行为有哪些变化?家长培养孩子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家长有哪些建议和好的做法?
这些文字材料的补给和问题的提出,我们称之为“留白”,就是留给家长学习的时间,留给家长思考的余地。留给家长实践的机会,这些“留白”不仅是给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更重要的是给家长一定的任务和压力,从而促进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提高。
更新家长科学的育儿观念,传授给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正确的育儿方法,改变0岁~3岁“留守婴幼儿”的成长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入户指导正是这种改变的开始。
第二篇:光纤入户家庭装修布线指导
光纤入户家庭装修布线指导
中国电信
光纤入户家庭装修布线指导——
为了满足您在住宅内随时随地的高速上网、视频、娱乐、童话等要求,建议您在家庭装修时采用的家庭网络布线基本方式为:
●家庭信息箱或网络汇聚点不宜设置在潮湿油腻的位置,并尽量选择安装在家庭无线覆盖较好的位置。
●为了便于在不同的位置上网,住宅内的各个房间及功能区域均应有五类线通达到家庭信息箱或网络汇聚点,并分别安装网线插座,组成家庭局域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住宅内凡需安装电视机的位置均应该设置网线插座,并单独敷设五类线至家庭信息箱或网络汇聚点,从而满足每台电视机都能观看到IPTV节目。
●客厅、卧室、书房应安装电话插座;卫生间、厨房内可根据需要设置电话插座,各电话插座应分别布放电话线至家庭信息箱或网络汇聚点。
●各插座的盒体安装高度:卫生间,厨房距地坪1000-1300mm,其余部位距地坪300mm。在上述家庭网络布线基本方法基础上,以下三种不同场景下的家庭布线方式,可供您参考:
场景一:开发商交房时已使用上海电信推举的家庭信息箱结构尺寸或更大规格的家庭信息箱,已经您在装修时将原有家庭信息箱更换为上海电信推举的家庭信息箱结构尺寸或更大规格的家庭信息箱。
将FTTH网络终端和家庭网络设备安装在家庭信息箱内;住宅内的电话线、五类线采用星型布线方式,并汇聚到家庭信息箱;如您喜欢使用无线上网,请从无线AP安装位置敷设1条五类线至家庭信息箱,并提供电源插座(为无线AP设备供电)。典型布线示意图如下:
图解:光纤一举搞定,全家一起享受!高速上网、高清IPTV……OK没问题!
场景二:开发商交房时安装的家庭信息箱结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无法使用现在的家庭信息箱,而您在装修时能在其他位置(如书房等处)安装一只上海电信推举的家庭信息箱结构尺寸或更大规格的家庭信息箱。
将FTTH网络终端和家庭网络设备安装在新的家庭信息箱内;住宅内的电话线、五类线采用星型布线方式,并汇聚到该家庭信息箱;如您喜欢使用无线上网,请从无线AP安装位置敷设1条五类线至该家庭信息箱,并提供电源插座(为无线AP设备供电)。一般情况下,入户光缆已穿放到原有的家庭信息箱,因此您在装修时需在二个家庭信息箱之间预埋一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暗管,并在管内至少布放1条五类线,该暗管在敷设时,请不要产生直接弯、管道破损及阻塞等现象。典型布线示意图如下:
场景三:住宅内现有的家庭信息箱结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而您住宅内的电话线、五类线都已汇聚到该家庭信息箱,但您的二次装修时不愿更换该家庭信息箱。
一般情况下,将FTTH网络终端和家庭网络设备安装在现有家庭信息箱附近的台柜上(需提供电源插座,为设备供电),并将家庭信息箱内的电话线、五类线等各种线缆延伸至该设备安装位置以及将入户光缆布放至该处。典型布线示意图如下:
第三篇: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唐山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07信管一班
袁媛——让阳光撒在同一片大地上,让幸福同驻我们身边
引言:
今年寒假调查,我选择了留守家庭现状这一调查题目。在此之前通过报纸和电视等传播媒介,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耳闻,同样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生活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天壤之别,给我留下了极大的触动。而做这样一个调查报告,让我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了留守家庭的状况。在中央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的时代要求下,我去往唐山遵化做了如下调查。
一、其本情况
遵化市有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8万,外出务工人员2.4万人,其家庭的经济生活绝大多数比以前有所改善。
二、主要问题
㈠留守儿童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或长期与母(父)一方在一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孩子要啥给啥;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在加上有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了些钱后,急着往家里邮,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好多留守儿童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比以前
靓了,花钱也比以前大方多了。在加上这些长辈长期存在“溺爱”这些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家庭教育方面不得当,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长期与自己的母亲(父亲)在一起,家庭中缺少了父爱(母爱),致使孩子在性格形成上有缺陷。
2、留守儿童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和自己的父母离的远,见面少,直接沟通的机会少,致使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时间是在思念父母中渡过的。由于他们年龄偏小,对自己的父母还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致使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非常渴望与自己的父母多沟通,渴望经常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常一些。
3、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正处于6-14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或与父(母)一方分离,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有些男孩子软弱、胆小、娇惯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尽快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㈡留守老人现状
1.劳动负担增加。留守老人需要全面负责外出务工者的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还要负责全家人口的农事劳动。
2.子女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孤独感增强。特别是很多外出务工者
与老人的联系不够,这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孤独感。
3.生活与疾病照料缺乏。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有病后没有子女照料的多,无人照料或者无配偶照料占相当比重。
4.精神生活的贫乏,农村留守老人文化娱乐活动几乎就没有。㈢留守配偶感情备受创伤
1.劳动负担沉重,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在走访过程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占80%左右。
2.文化程度不高,子女教育失调。留守妇女中,大部分文化偏低、能力较弱,教育子女力不从心,对孩子重养轻教。
3.易受侵害,安全系数大大降低。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之徒的侵害,空巢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调查显示,边远山区农村性绯闻中有65%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4.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性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了解,在边远山区农村离婚人群中,因夫妻一方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比例直线上升。
究其原因,为节省开支,很多农民工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家人也很少去探望,甚至连通信、通讯联系也是能省则省。另外,由于长时间所处环境、背景不同,夫妻之间共同语言也逐渐减少。有些妇女反
映,由于长期分处两地,丈夫一开始还非常想念家,时间长了,就逐渐淡忘了,偶尔电话联系,除了问候一下家中老人、孩子之外,已无更多关爱妻子的话语。对于留守妇女的影响非常大,精神的压力有时远远大于物质的压力。
三、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第二、整合资源,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体系。加快边远山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从而减少边远山区农村留守家庭。
第三、在有条件的边远山区农村,创办儿童托管所和老人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咨询、服务站点等,及时排解留守成员忧虑。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各级妇联要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办好边远山区农村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真正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保护合力。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类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类型 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建议
——灵岩初级中学
黄晓明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批出现,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
1、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类型
(1)单亲监护型
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5.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
(2)祖辈监护型
父母均外出打工,子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祖辈监护的占39.5%。主要特点:在监护的过程中,一般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很少从精神、道德上进行管束和引导;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是文盲,因而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智力上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3)亲朋监护型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类型。这种类 型约占留守儿童的10%。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4)自我监护型
孩子自我管理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这种类型约占5%,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在14-16岁,多为初中或高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监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单亲监护人无论是父亲或母亲、祖辈,还是亲朋好友,都把监护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上,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监护人精力不够。由于忙于生产、生活,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三是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特别是祖辈,由于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明显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现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身心发育、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
(1)思想品行问题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 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
(2)安全防卫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3)身心发育问题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 极等畸形心理。
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这里仅从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针对学生的品行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治。
(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要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孩子喜爱和向往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身心变化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经常与监护人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交流和沟通,抚慰他们的心灵和感情:发动教师、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变革学校现有的教育模式
重新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变革学校现有的教育模式。要建立心理健康与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建设“家庭式”学校,成立亲情服务部,开通家长热线或建立“心联心”网站,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及时沟通:要优化教育 内容,增加农业和科技实用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们初中毕业时能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热情,农村教育应“兼顾学生的升学教育和技能教育”;要突破陈旧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知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素质;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3)建立制度化的家访
家访的数量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以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起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段时期的跟踪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探讨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有关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使之形成经验;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现状,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4)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根据留守儿童群体的特点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校中校”或“一校两制”的管理方式。不少外出打工家庭富裕了,愿意投入,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寄住条件较好的学校。针对这部分家庭的需求,可以适当允许有条件的学校放开一定的收费政策限制,改善学校的寄宿条件,安排专职生活指导教师、学习辅导教师 进行全方位的关爱、管理和教育。
让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夯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宋海波 蔡小虎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呵护,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表现差的客观现实开展研究,我们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一、本研究主要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的现实问题
1、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抛弃传统的育人方法,变单一的说教式、挖苦式、孤立式、侮辱式、放弃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启发式、情感式、鼓励式,平等交流等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人人成材。
2、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彻底屏弃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以考分定胜败,考分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
3、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师生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情同一家。(2)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健康成长。(3)创设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进行爱的教育,提倡爱的奉献。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抓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与途径
1、在我们的呼吁和建议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指 导、培训、检查、考核、评价、激励。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学校对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后,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登记。这样,就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真实、原始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3、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几年来的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三年级一班的留守儿童李芳和五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杨敏等人,她们原来性格孤僻,自卑,成天忧郁寡欢。通过在留守儿童之家得到同伴的关爱和老师的细心开导帮助后,现在已经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并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4、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验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进行因材施教,并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督促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研究组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后,积极督促教师加强教育实践。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校内积极协调好领导、教师、学生、少先队等各方面的关系,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形成合力。在校外又积极争取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和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配合和帮助。
8、鼓励教师反思、总结,写好经验文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鼓励教师们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勤于实践,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特别是要把这种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实地记录下来,为丰富对留守儿童 2 的教育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不仅认真撰写出了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而且还努力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力争形成经验文章或论文。
诚然,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我们为此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点成功的经验,但是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去研究、去关注的内容还很多。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因为我们的重视、关心和悉心的教育而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