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熊娟心得体会
建设美丽繁荣四川学习心得体会
叙永县营山中学熊娟
把个人成功和教育发展融入“四川梦”。我是农村教师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农村看到的,听到的太多。由于农村青状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外出劳动力占农村成年人口的一半以上,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形成了“老人农业”致使农村耕地大量荒芜。
初春的川南,本应是满山遍地的油菜花开、绿油油的小麦吐出嫩芽的时候,但是却在川滇边界沿途大片的农田荒芜、杂草丛生。“谷贱必伤农”致使“弃田务工”、“弃田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多。
在这种形式上农村的孩子越来越无人教管,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家长能给孩子的就只有物质上的爱和无尽的放纵。我们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这些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教管和陪伴,变得越来越调皮,越来越顽劣,变的孤单而异常脆弱。我们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各方面发的结合,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关爱空巢老人,关心留守儿童,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加油,我们为我们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篇: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熊文娟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熊文娟
【摘要】《最大公因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新教材上“公因数”概念的揭示方式,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概念教学的风格已发生变化。不再像以往教材那样直奔主题,直接通过两个数的因数来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而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让学生亲自操作、感悟、发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感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现实意义,这样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作积极而有意义的准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片段与设计意图 [片段一]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家居装修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地砖,又舒适又美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各种地砖图案,生纷纷赞叹美观)
师:王叔叔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设计该怎样装修呢?(课件:我们家的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
师:王叔叔要在这里铺地砖,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形状的地砖呢? 生1:正方形彩色地砖。生2:三角形地砖。生3:长方形地砖。
师:同学们的设计可真是多种多样!我们来听一听王叔叔的想法吧!
(课件: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同一种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1:要用正方形的地砖把贮藏室铺满。生2:地砖要是整块的,不能切割。生3:地砖的边长必须是整分米数。师:哪些是整分米数呢?
生:1分米,2分米,3分米,4分米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王叔叔的意思了吗?我们来看看,需要我们帮忙来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反思: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按王叔叔的想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这种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这张纸就可以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地面。同时还为大家准备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蓝色的正方形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地砖,粉红色的正方形可以代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依次类推,总共提供了8种不同边长的地砖。
请小组合作,可以动手摆一摆,看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既可以把地面铺满,而且用的都是整块砖?听明白了吗?好,小组开始合作吧!小组合作操作,交流。
师: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结果是什么?
小组汇报: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可以铺满,而且用的都是整块。(课件逐一显示,用1分米,2分米,4分米铺满长边和宽边。)师:另外的几种铺上去是什么结果呢?
生1:边长是3,6,8分米的只能沿一条边整铺 生2:边长是5,7分米的两边都不能整铺
[反思:为了直观、形象地理解哪些地砖符合要求,这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用学具帮助思考,把方格纸当作地面,把正方形当作地砖,每一位学生就好像是装修师傅认真地在“地面”上铺“砖”,再现生活情境的同时,通过操作体会哪些地砖行,哪些不行,为什么?理解了地砖边长既是长边的因数,又是宽边的因数,突出了概念的内涵“既是……又是……”学生真正地在情境中,经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片段三] 师:请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和思考一下,能整铺的与不能整铺的地砖的边长和长方形地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符合条件的边长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生2:3,6只是12的因数,8只是16的因数。生3:5,7既不是16的因数,又不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里面含有的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用因数的知识来探索为什么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地砖?
师:先来玩个“找位置” 的游戏吧,要8名同学的配合,这里有8张号码牌,每人一张。记清楚你的号码,游戏马上开始,看谁反映快,找得准!请号码是16的因数站在左边,号码是12的因数站在右边。
采访1,2,4,你认为你们该站哪里呢?表示什么数? 师:分别指名回答,完成黑板板书: 16的因数:1,2,4,8,12 12的因数:1,2,3,4,6,12 16和12的公因数:1,2,4 16和12的公因数里最大是:4 师:今天,我们通过帮助王叔叔解决地砖边长的问题,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来铺地,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生: 4,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
师:最大公因数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师:(拿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它来表示长27分米,宽18分米的地面,要用同一种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铺满,而且都是整块砖。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找长和宽的因数,再找它们的公因数,就是要铺的地砖的边长。师:要用尽量少的地砖铺地,怎么办呢? 生:找到最大公因数就能行了
师:是呀,这样我们就不用再动手摆一摆了,可以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师:现在我们就来找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大家先在练习本上写写。师: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分别找出27和18的因数,再找27和18的公因数,最后从公因数中找出最大公因数,就是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了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找呢?
生:先找27的因数,再从27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师:还可以怎样想?
生:先找18的因数,再从18的因数中找出27的因数。[反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发现、设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求索方法。通过说思考过程、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活力。] [片段五]
1、先在表格中找出8、10、20的因数,再分别找出8和10、8和20、10和2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 4 5 10 11 15 16 17 18 19 20 8的因数
10的因数 20的因数
8和1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8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10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能找8,10,20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师:在找公因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2: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个
生3: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2、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的不错!利用这些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6厘米,44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师: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1:要达到“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的要求,每根小棒的长必须是12、16、44的公因数。
生2:因为要求每根小棒最长,所以要找12、16、44的最大公因数。
[反思:练习形式层次分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注重认知结构的深化和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案例评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立志于让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应用得灵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心得体会——熊晶
“知音.三万行”活动心得体会
——稽查大队熊晶
通过开展“知音.三万行”活动入户走访活动,深刻体会到“知音.三万行”活动的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该活动的一点体会:
(一)“知音.三万行”活动能够促使烟草干部职工了解民情民意,有效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通过烟草干部职工不断的深入市场进行调查,才可能站在联系人的角度,思考、收集他们敢想不敢言的问题,并将他们的意见建议如实反馈。只有这样,烟草工作人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更好的贴近市场,贴近卷烟零售户。
基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营销和专卖工作之上。通过开展“知音.三万行”活动,有利于烟草行业的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市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我们才能发现烟草市场存在的真正问题,也才能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方案。这比我们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从而运筹帷幄,更有客观依据,更贴近事实真相,从而能更好的促进基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知音.三万行”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零售终端建设
通过万名干部职工持续的入户拜访和经营指导,能够有效提升零售户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只有当零售户的素质提升了,经营能力提高了,他们才能自觉的进行自我打造,发挥出终端形象展示、宣传促销、品牌培育、信息采集和消费跟踪等作用,吸引更多的客户自觉的加入到终端建设中,从而有效改善卷烟零售终端建设的形象。
(三)“知音.三万行”活动能够有效转变机关干部的作风,促进烟草行业的长远发展
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老百姓对机关的批评却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联系关系疏远,老百姓办事难,干部只坐机关却从不下基层调研等问题已成为百姓广泛议论的话题。“知音.三万行”活动的意图是实现“三服务三提升”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机关干部投身到市场,有利于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卷烟零售户是联接烟草商业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伙伴,零售终端的形象直接影响烟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知音.三万行”活动,让更多的烟草人下到市场,去帮助客户改变经营策略、提升经营能力、维护终端形象,这不仅有利于零售户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树立及维护烟草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知音.三万行”活动有利于践行“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
“知音.三万行”活动以“践行两个至上,打牢发展基础,改进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为活动主题,以“宣传政策、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增进感情”为中心任务。由此可见,“知音.三万行”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使这种价值观融入烟草人的血液,深入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内心,并有利于从战略的高度与广大烟农和零售客户建立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第四篇:吴娟心得体会
学习农家贵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农家贵先进事迹后,我内心深受震撼,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如果心中没有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是绝对做不到的。”
农加贵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他像什么,我觉得他像茶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农加贵是浸泡在开水里的茶。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
“晚上的教室灯光昏暗,学生的桌椅破旧不堪,学生坐的是长条板凳,这种凳子在我们家乡20年前就被淘汰了。”从河南来到沧源民族中学工作的胡公文,回想起3年前刚到学校时的情景如是说,“不过,后来我发现,扎根边疆献身教育事业的外省人大有人在,我并非孤军奋战。农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相比之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 “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加贵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原本以为我曾经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语言不通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够艰苦了,现在各种繁重的工作让我感觉没有喘气的机会,然而比起农老师,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为自己那不该有的想法感到内疚。” 深处一个一线的教师我感慨地说:“农加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是我们教育系统的骄傲。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教师是实现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论在如何艰苦的地方,都能听得到感人的园丁之歌,在教育的热土上,不断涌现出像农加贵老师这样的先进典型,让师魂永存不朽。
第五篇:吴娟心得体会
学习农家贵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农家贵先进事迹后,我内心深受震撼,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如果心中没有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是绝对做不到的。”
农加贵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他像什么,我觉得他像茶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农加贵是浸泡在开水里的茶。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
“晚上的教室灯光昏暗,学生的桌椅破旧不堪,学生坐的是长条板凳,这种凳子在我们家乡20年前就被淘汰了。”从河南来到沧源民族中学工作的胡公文,回想起3年前刚到学校时的情景如是说,“不过,后来我发现,扎根边疆献身教育事业的外省人大有人在,我并非孤军奋战。农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相比之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 “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加贵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原本以为我曾经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语言不通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够艰苦了,现在各种繁重的工作让我感觉没有喘气的机会,然而比起农老师,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为自己那不该有的想法感到内疚。” 深处一个一线的教师我感慨地说:“农加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是我们教育系统的骄傲。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教师是实现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论在如何艰苦的地方,都能听得到感人的园丁之歌,在教育的热土上,不断涌现出像农加贵老师这样的先进典型,让师魂永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