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工作情况汇报(中科院副院长20111210)范文
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阴院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此次阴院长一行不辞辛苦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视察指导工作,是对园区建设的巨大支持,必将把白银市与中科院的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在此,我谨代表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党工委、产业园管委会向中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建设情况
中科院白银高科技产业园,是甘肃省、白银市院地科技合作的重大项目。园区自2002年7月正式奠基开工以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以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和规模化,已成为甘肃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八年跨越两大步,2006年7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园区设立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核准规划面积8.0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建设,为企业提供齐备的供电、供水、排水、供热、供汽、通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发建设5.3平方公里。园区三期面积5.6平方公里,正在利用亚行城市发展贷款进行开发建设,计划2011年底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目前,园区已入驻建设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67亿元,已完成投资46.75亿元,已有5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生产,预计2010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0.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3.16亿元。初步形成了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加工制造(风电装备)等产业框架和产业集群。年产10万吨TDI、2.5万吨无水氢氟酸、10万吨烧碱、12万吨PVC、500吨聚碳酸酯中试等项目建成投产,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年产500台(套)兆瓦级风电叶片建成投产,1
二期1000台(套)风电叶片项目动工建设,配套项目相继建成,风电装备产业初具规模;年产5000吨碳酸锂项目产销两旺,二期工程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动工建设,超细活性氧化锌、电池级氧化钴等项目正常生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取得新进展,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设立“国家火炬计划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引进建设了安全自毁式注射器、基因重组复合酶消毒护理液、SOD、凝血酶、有机生物农药及蒙牛生产基地,枸杞、籽瓜浓缩提取等生物制药及食品加工项目,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发展。
二、院地合作的几项具体工作
把促进院地科技合作作为重点,依托中国科学院雄厚的技术支撑,不断深化院地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取得了一批院地合作成果。
1、加快中科院相关院所园区基地建设
产业园管委会为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提供建设用地78亩,建设了白银产业化中试基地,开展了“高活性甲酸镍油脂加氢催化剂新合成工艺”的研究,形成油脂加氢催化剂工业生产技术,填补国内油脂加氢催化剂生产空白。建成加氢中试装置和评价装置、润滑油添加剂中试装置、生物柴油中试装置以及DO系列脱氧催化剂等十个产品生产线。其中固体润滑材料性能测试模拟模式车间开发的“基于新疆克拉玛依独有大分子石油酸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开发”中试成果在新疆克拉玛依成功转化。
为中科院兰州近物所提供土地63亩,建设“联产酵母味素—β葡聚糖”项目,申报了葡聚糖系列产品研发技术的国家专利。在利用重离子辐照培育甜高粱新品种、甜高粱燃料乙醇联产工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中科院电工所与甘肃长通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联合实施 “75米高温超导电缆” 863重大项目取得成功,已在园区建设超导变电实验站,将有效提高电网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2、加强科研项目产业化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聚碳酸酯产业化开发”项目入驻园区,建成500吨聚碳酸酯生产线。该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一步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技术的空白,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碳酸酯生产技术,正在进行2万吨工艺包实验。
园区和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西部凹凸棒应用研究院,研究开发了生态农业、现代工业、环境修复、替代医药、高端技术等5大领域的25项科研成果,有新一代生态肥料、节能减排应用新材料、环境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材料与技术、PAL超微粉体材料等11项成果已洽谈拟在白银转化。
3、加强院所与企业合作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与有关企业合作,在园区建设年生产能力1000台套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线,一期工程200台套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实现了38米、40.3米大功率叶片的产业化生产。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与入园企业合作开展“油气田钻井固井用硼硅酸盐减氢剂生产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化项目。
三、产业园发展的主要设想
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对于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加快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立足新的起点,我们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加快产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高新区。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重点布局和发展领军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具有较强国内竞争优势的有色金属材料和稀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以高纯碳酸锂、氟化锂、大功率储能电池、风力
发电开发等为重点的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以及西北生物医药和中药加工提取产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到2015年,形成精细化工生态工业、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等国内一流的创新产业集群。
强化产学研结合,打造自主创新型高新区。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科技产品及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具有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知名产业品牌,建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园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充分体现,工业生态和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型开发区。
完善机制体制,打造创新服务型高新区。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激励制度、管理与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健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白银高新区孵化器建设,增强平台支撑能力,推动中介机构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技术供给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区内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检测服务、培训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专业服务,打造创新服务型开发区,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乐土。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环保生态型高新区。把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区建设的重大任务,运用高新技术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循环经济产业,建设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和龙头作用的大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延伸和壮大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园区循环经济产业框架,打造多产业横向联合与资源再利用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生态型开发区。
四、拓展院地合作的几点建议
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作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在科技创新、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以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和此次阴院长视察园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院地合作新领域,推动院地合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交流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互惠共赢、长效互动、高效务实的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探索人才交流与培养、战略咨询与服务等合作模式,推进白银市和中科院相关院所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2、加大中国科学院“科技支甘”项目落户园区。请中国科学院结合白银高新区科技需求,加大产业化专项引导资金在园区的倾斜,支持中科院相关院所科研成果优先在白银高新区内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3、加强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结合园区五大产业方面的科技需求,请中国科学院帮助协调相关院所,加强项目有效对接,加快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园区内转化和产业化。
4、扎实推进院地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已建设的中科院兰州近物白银产业化中试基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白银产业化中试基地、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信息工作站等合作平台,支持入园项目科技创新。协调和鼓励中科院相关院所到园区开展项目合作,进一步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5、加大兰州分院对园区内兰州近物所、兰州化物所中试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两个中试基地不断壮大和提升,更大发挥其科技和智力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6、加强战略咨询与服务。充分发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信息工作站的服务职能,提高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最后,再一次感谢阴院长一行、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院所长期以来对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建设的帮助,并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产业园建设和院地合作,共同
促进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科院研究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11年招收
攻读说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已故)于1960年创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福州西区,闽江之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福建物构所在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包括结构生物学)、纳米材料研究、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和晶体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逐渐成为在国内外有特色、有影响的我国结构化学和新晶体材料的重要综合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7月全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第二阶段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目前是中科院33家A类优秀研究所之一。福建物构所科研实力雄厚,SCI收录论文数连续五年、SCI被引用论文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十位。
现设有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个博士点及硕士点。福建物构所现有职工3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吴新涛院士、洪茂椿院士);研究员49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4人,研究生导师52人。福建物构所设立了“三个研究平台”(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七个研究室”即: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理论计算化学研究室、晶体材料研究室、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激光工程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室。目前有各类科研仪器3900多台,总价值达7000多万元,其中价值2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7台。图书馆藏书45000余册,期刊400余种13万余册,建有完善的文献检索系统。同时,创办了在中国化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结构化学》(收入SCI),影响因子为0.696。新落成的研究生公寓(7182多平方米),从建筑造型,到室内装饰都让人耳目一新,教职工餐厅、运动小区、活动中心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种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福建物构所2011年预计招收硕士生7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名,详细专业方向招生情况见《中科院研究生院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掌握相关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普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属同一培养层次的不同类型。这种学位类型不同于以往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它不要求实际工作经历,需要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选拔录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且具有学籍,毕业时达到培养要求者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专业学位证,双向选择联系就业并正常派遣。与普通学术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社会应用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进行硕博连读,但获得硕士学位后,可参加博士研究生公开招生入学考试。
二、报考条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分列招生计划、分类报名考试、分别确定录取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含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的除外),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包括通过高等自学考试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考获得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
2(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其中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且达到报考单位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③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二)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三)已经在读的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各专业均接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学术型或专业学位)。能在高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尽早同有关培养单位联系推免生接收事宜。推免生须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推免申请系统”提出网上申请(网址:http://admission.gucas.ac.cn/index.asp),并按照培养单位的要求提交推荐免试材料和进行相关考核。被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考生应按时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详见下条)。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复试阶段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拟参加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报考时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在报名期间因公外出,可就地上网报名。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和参加考试的考点应一致。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应选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报名点”(报名点代码为1188)。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时间:201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具体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和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北京教育考试院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考生登录网上报名主页后,在选择招生单位及报名点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信息,务必要认真阅读,并按其要求填报。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报考应选择所要报考的研究所所在的省市,然后选择招生单位名称和代码。“院系所名称”栏不选。之后选择报考专业等报考信息。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时间:2010年11月10日-14日,具体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地点: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青年公寓6号楼(中关村东路80号)现场确认;在京外参加考试的考生到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手续:所有考生均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生凭学生证)原件及网上报名号确认报考资格,并办理交费和现场照相等手续。
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必须网上支付报名费,在京外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报名费支付方式以各地规定为准。
推荐免试生必须在10月25日前到相关研究所办理接收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网报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四、初试
1.初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一般应在2011年1月份进行。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2.初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标注的地点为准。
3.初试科目:初试科目均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每门满分值为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或各研究院所的招生专业目录。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英语
二、俄语、日语、数学
一、数学
二、数学
三、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其余考试科目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命题。
五、复试
1.依照考生初试成绩,一般按录取数与参加复试人数1:1.2的比例,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2.复试形式、时间、地点、科目、方式均由各培养单位自定,并在复试前通过培养单位网页向考生公布。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4.对同等学力考生(不含MBA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培养单位还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考查。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更加侧重于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将重视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由培养单位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 5 执行,由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录取
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定向生必须在录取前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
八、调剂
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上线考生,符合国家调剂规定的,可优先考虑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调剂。所报考的培养单位将积极帮助考生联系和落实调剂单位。
九、学制
学术型脱产硕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在职硕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至4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十、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招收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收学费(定向委托培养者除外),且在学期间享受奖助学金等待遇。
十一、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报考硕博连读的考生,应按培养单位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硕博连读申请。硕博连读生的具体选拔和确认办法由培养单位公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得进行硕博连读。
十二、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将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十三、其它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导致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3.考生可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gucas.ac.cn 查阅全院招生专业目录、部分科目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等相关招生信息,或直接同相关培养单位联系咨询报考事宜。
4.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事项,以新政策为准。联 系 人:张婧、吴克琛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 邮 编:350002 联系电话:0591-83716824 传 真:0591-83714946 主页: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中科院协同创新
中科院集成优质科教资源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中国科大与合肥物质研究院联合组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 2011-09-29
9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合肥科学岛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揭牌并讲话,副院长詹文龙主持成立仪式。中国科大侯建国校长代表校院双方作“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建设合肥物质科学与技术中心”的联合汇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英俭在会上致辞。9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合肥科学岛举行,“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同时揭牌,中国科大、合肥研究院双方各50名教授、研究员接受了双岗双聘。此举标志着中国科学院的科教结合工作迈入集成优质资源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崭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揭牌并讲话,副院长詹文龙主持成立仪式。
白春礼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揭牌
詹文龙主持仪式
白春礼指出,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科技界肩负着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跨越的历史重任。当前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努力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力量,促进各部分间的融合,从而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形成一个完整链条,成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发展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是新形势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此次成立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是中科院在长期践行科教结合、教育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寓教于研”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依托一流科学家团队、国际前沿科研项目、国家级科学与工程平台以及野外台站网络,构筑全国科教结合协同创新联盟的又一重要探索。这一探索之所以在合肥率先实施,是因为这里科教资源丰富、大科学平台集聚、科教结合基础扎实、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有利条件。
合肥物质研究院院长王英俭、党委书记匡光力,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为“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揭牌
科技部基础司巡视员张国成,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李婷、基础局局长刘鸣华为“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揭牌
中科院人教局局长李和风宣读中国科大、合肥物质研究院互聘教授、研究员的聘任决定
双方各50名教授、研究员接受双岗双聘
中科院长期坚持探索科教结合的体制与机制,与不同类型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通过合作共建法人研究机构的形式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挥平台和项目优势与北京大学天文系共建了“天体物理中心”,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了“华罗庚数学班”,目的就是加强中科院与高校在新兴交叉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近年来,中科院每年接受全国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来研究所做科研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研修5000余人,高校人员在研究所担任兼职教师600多人,院属单位科技人员到高校授课、讲学约700人。
中科院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以研究所为基础、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树立起“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理念,创造出一系列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建研究生院数学学院,通过领导互任、教师互聘、教学同担和科研共享,实现数学学科的“全程设计、分段实施、学以致用、贯穿到底”,不仅充分利用科研、教育资源,体现了具有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的“两段式”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创新。
2009年,中科院成立“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全院科教结合工作;同时设立科技英才班、联合共建项目、特聘教师岗位项目、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平台等四类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采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对院属各单位发展前景良好、特色突出的科教结合项目进行支持。截至2011年9月,支持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共计36项,覆盖中国科大、中科院研究生院22个主要院系和中科院33个研究所。
白春礼强调,加强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教研结合、研教互动和科学、教育本质的开放性及资源的共享性,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是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新时期将全面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按照“开放兴院”战略的要求,打破行业、部门与学科壁垒,面向国家与区域各类创新单元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优质科教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进一步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实现科教资源配置最优化,努力发挥中科院创新引领的“火车头”作用。
白春礼特别强调,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是一个面向国家与区域各类创新单元、面向国内外用户群开放共享的物质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试验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单元。他希望该中心作为中科院新时期“科教结合、教育创新”的试验田,不仅要出人才、出成果,还要出经验、出示范。
中国科大侯建国校长代表校院双方作联合汇报
中国科大侯建国校长代表校院双方作“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建设合肥物质科学与技术中心”的联合汇报。他说,一直以来,中国科大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今年4月双方举行专题会谈,共同签署了《关于深入开展科教结合的会谈纪要》,就建立科教一体的联合科研机构达成共识,并在夏季院党组扩大会议上汇报了建设科教结合的共同体的规划,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侯建国介绍了双方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工作的目标、合作方式、建设措施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心”,即面向未来信息、能源、基础交叉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国际一流、开放协作的世界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一个试点”,即探索完善科研组织管理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国家科教结合改革试点和国立科研机构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典范。在合作方式上,双方采用一校多所多学科形式,建设科教一体的联合机构——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既是中科院的科研机构,又是中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机构;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充分发挥大学教学科研资源丰富、研究所前沿平台与人才的优势,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期充分释放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英俭致辞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英俭在致辞中表示,合肥研究院和中国科大开展更加深入、更高层次的科教结合创新试点,这是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对我们的莫大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相信在院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的努力,定会开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研学共赢的新局面,实现建设国际著名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目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在物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拥有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500多名高水平教授、研究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以及同步辐射加速器、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和遥感辐射定标实验场、建设中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型综合科研平台,在量子信息、高温超导、大气环境监测、磁约束核聚变、材料物理与纳米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揭牌仪式现场
合肥物质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在联合共建方面有良好基础和成功先例,如2009年共建的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当时被聘为学院院长、中国科大教授的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万元熙院士,在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仪式上作为双聘教授代表发言。万元熙表示,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及时成立核学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科大“院所结合,所系结合”的优良传统,实现了强强联合、强强互补,已在重大任务承担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迅速发挥良好效果,成为我国裂变核电、核聚变、加速器和核科学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府之一。他相信,合肥物质研究院与中国科大此次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必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做了更多重大贡献。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将致力于建成世界级物质科学技术中心,聚合与培育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量子信息与先进核聚变能等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并在大气环境监测、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和新材料研制等领域服务区域与国家发展需求,在语音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培育并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中心将在能源与环境、生命与医学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完善和新建相关创新单元和大科学装置。中心还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在成果与专利共享、人员双岗双聘、平台与资源开放共用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和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基础科学局、人事教育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部门和单位有关领导,中国科大各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各研究所和共建单位师生代表出席了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
(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高校学会学科创新战略联盟揭牌仪式暨成员座谈会成功举行
作者:彭苏
来源:综合办
发布时间:2011-10-26 关键词: 浏览次数:279
|<< << 1 2 >> >>|
10月17日,湖北高校学会学科创新战略联盟揭牌仪式暨成员座谈会在珞珈山庄二会议室成功举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刘洪江、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湘到会揭牌并讲话,揭牌仪式暨座谈会由我校科协办公室主任佟书华主持。
刘洪江部长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协工作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理念。由武汉大学科协牵头成立湖北高校学会学科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打破各学会长期独立运行,长期“封闭”、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探索推动学会间交流、合作,是对“协同创新”理念的重要实践,也为全省学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希望各省级学会、协会借联盟成立之契机,精心组织,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学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李平湘常务副院长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联盟的成立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应了“协同创新”的要求,工作大有可为。当前,科技工作中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人员对企业实际需求不了解等现实问题,校科协及联盟、学会应在组织协调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相互交流,加深了解,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多下功夫,学会可以紧密联系各学科的平台建设,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展工作,开拓学会、协会工作的新思路。
会上,各位代表就如何开展好联盟及学会工作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经验及所遇到的困难。通过交流代表们一致认为学会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真正发挥学会、协会在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佟书华主任对联盟成立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希望各学会今后多通过联盟来组织活动。
湖北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石萍、丁惠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协代表,挂靠武汉大学的14个学会、协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构建协同创新联盟 力促区校科学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治区副主席连辑、矿大(北京)校长乔建永发表重要讲话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报(北京)》
发布时间:2011-10-10 07:55
本报讯
9月的草原大地,阳光和煦,硕果累累。9月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包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副校长姜耀东,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财务总监刘德华、副总经理孙春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徐凤君厅长、马强副厅长,人社厅王顺副厅长、科技厅云涛副巡视员,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继平,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保卫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徐凤君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在战略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同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山东能源集团、内蒙古科技大学签署校企、校校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构建协同创新联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战略合作协议是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强区”战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促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品牌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区位优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资源优势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紧密的人才与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科技开发项目、产学研结合、共建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合力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合力提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高水平大学建设。
按照协议,将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院士工作站,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联合科技攻关,提供人才支持。共同建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学院,更好、更快、更多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打造能源教育科技新平台,全面促进内蒙古能源经济快速发展。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学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在讲话中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一所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已有百年积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力,为我国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内蒙古已受益匪浅。
连辑认为,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起支撑作用的是工业,工业的主体是能源,能源的主体是煤炭,已成为富煤大省,但仍有很多制约条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开展引智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内蒙古科学发展。
连辑表示,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区校合作进入全新的阶段。下一步要建立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把合作切实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拓展到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区校各自优势,实现双赢和多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对内蒙古自治区、山东能源集团对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百年发展历程和现状。他说,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矿业和安全特色不动摇,始终坚持依托煤炭主体发展,并积极实施外向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与煤炭母体的联系。目前,已与全国70余家能源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
乔建永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稀土、矿业等学科优势明显。山东能源集团矿产资源丰富,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开展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彼此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各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乔建永相(下转第3版)
-----------------转版-----------------
(上接第1版)信,此次战略合作联盟的组建,必将对我们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期待大家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人才培养、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力争成为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典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科技事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发表讲话,介绍了集团的发展情况,表示愿意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保卫讲话,欢迎各级领导莅临学校,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状况。他表示,要以这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深度合作,促进两校的共同发展。
随后,合作协议签署仪式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连辑副主席与乔建永校长签署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战略合作协议书》。
乔建永校长还与卜昌森董事长签署了《山东能源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书》。乔建永校长与李保卫校长签署了《内蒙古科技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战略合作协议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院士与李保卫校长签署了《合作共建内蒙古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书》。
仪式上,乔建永校长、连辑副主席、马强副厅长、李保卫校长为内蒙古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签约仪式上,乔建永校长还向连辑副主席、卜昌森董事长颁发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兼职教授聘书,彭苏萍院士受聘为内蒙古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包头市政府有关领导,内蒙古科技大学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内蒙古办事处主任邸建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展规划处处长范中启、党委宣传部部长董会泽、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赵亮、校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康帼姝等。
签约仪式前,还举行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
我校“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为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人:孙海瑞 供稿人:科学技术处 阅读次数:286 发布日期:2011-10-25
------------------
10月25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认定第一批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的通知”,我校“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为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
此次认定工作是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1]17号),整合省内高校优质科技资源为我省产业集群提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协同创新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经省内高校申报,辽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评议并充分征求相关产业集群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意见,共认定10个前期对接合作基础好、未来对接合作潜力大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第一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与7个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对接合作。辽宁省教育厅将通过各种科技专项计划择优支持对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产业集群的合作,以此推进协同创新。
通知指出:各对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按照本中心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相关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各依托高校要积极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产业集群对接合作创造条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为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中科院考研必看
考中科院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需考哪些专业课
悬赏分:10童生 一级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
回答者: liguaren-秀才 二级
1-17 13:56 考中科院必读-非常不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中科院的招生简章
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网址查询
http://?idmin=&idmax=&title=%D1%D0%BE%BF%C9%FA%BF%BC%CA%D4&writer=&email=&content= 搜狐:
http://learning.sohu.com/master/shiti/zhysht.htm
这是清华版的版主南天云给清华的研友的忠告,我觉得大家一样适用,所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第五篇:中科院考研心得文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管理员(2010年09月14日 16:05:00)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科学院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最强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也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1978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在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并经国务院批准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由设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本部、分处全国各地的教育基地和1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各研究所、院、中心、园、台、站)共同组成,是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联系和覆盖全国的研究生教育实体。研究生院本部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中国科学院系统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各培养单位是研究生招生的具体实施单位。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和导师队伍,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项目、良好的科研条件、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众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文学、理、工、农、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1个,覆盖了47个一级学科,还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领域22个,以及工商管理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等七个类别专业学位授权。遍布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拥有8个国家实验室、7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多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设有1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有在学研究生358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8000余名。
2011年共有117个培养单位和13个院系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计划在168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6000余名,另有90多个培养单位拟在30余个专业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掌握相关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普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属同一培养层次的不同类型。这种学位类型不同于以往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它不要求实际工作经历,需要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选拔录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且具有学籍,毕业时达到培养要求者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专业学位证,双向选择联系就业并正常派遣。与普通学术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社会应用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进行硕博连读,但获得硕士学位后,可
参加博士研究生公开招生入学考试。
二、报考条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分列招生计划、分类报名考试、分别确定录取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含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除外),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包括通过高等自学考试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考获得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其中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且达到报考单位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③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二)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或项目管理专业,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
(一)中第1项、第3项和第4项的要求;
2.考生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项目管理专业外,中国科学院各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直属各院系,均接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学术型或专业学位)。能在高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尽早同有关培养单位联系推免生接收事宜。推免生须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推免申请系统”提出网上申请(网址:http://admission.gucas.ac.cn/index.asp),并按照培养单位的要求提交推荐免试材料和进行相关考核。被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考生应按时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详见下条)。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复试阶段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拟参加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报考时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在报名期间因公外出,可就地上网报名。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和参加考试的考点应一致。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应选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报名点”(报名点代码为1188)。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时间:201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2010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报名和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北京教育考试院信息网(http://)、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gucas.ac.cn)。
考生登录网上报名主页后,在选择招生单位及报名点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信息,务必要认真阅读,并按其要求填报。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所属北京地区各研究所或专业目录列在北京地区的研究所,“招生单位所在地区”应选择“北京”,“招生单位”选择“8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院系所名称”栏中选择要报考的研究所,如“032化学研究所”,然后选择报考专业等报考信息。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所属北京以外地区的研究所(专业目录列在北京地区的研究所除外),应选择所要报考的研究所所在的省市,然后选择招生单位名称和代码。例如报考昆明植物研究所,“招生单位所在地区”选择“云南”,“招生单位”选择“80106昆明植物研究所”。“院系所名称”栏不选。之后选择报考专业等报考信息。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时间: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地点: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青年公寓6号楼(中关村东路80号)现场确认;在京外参加考试的考生到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手续:所有考生均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生凭学生证)原件及网上报名号确认报考资格,并办理交费和现场照相等手续。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所有考生,须选择118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报考点报名,并在北京进行现场确认和参加考试。报名工作截止日期与全国统考报名截止日期一致。
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必须网上支付报名费,在京外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报名费支付方式以各地规定为准。
推荐免试生必须在10月25日前到相关研究所办理接收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网报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四、初试
1.2011年1月1日-14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各报考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
2.初试日期:2011年1月15日至16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标注的地点为准。
4.初试科目: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教育学专业外,其余各专业的初试科目均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每门满分值为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或各研究院所的招生专业目录。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英语
二、俄语、日语、数学
一、数学
二、数学
三、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其余考试科目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命题。
4.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两门:外国语(满分为100分)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均使用全国统一命题。
5.教育学招生专业初试科目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外国语(满分为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均使用全国统一命题。
五、复试
1.我院各单位依照考生初试成绩,一般按录取数与参加复试人数1:1.2的比例,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
2.复试形式、时间、地点、科目、方式均由各培养单位自定,并在复试前通过培养单位网页向考生公布。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4.对同等学力考生(不含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培养单位还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考查。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更加侧重于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将重视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由培养单位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执行,由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录取
各培养单位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定向生必须在录取前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
八、调剂
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上线考生,符合国家调剂规定的,可优先考虑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调剂。所报考的培养单位将积极帮助考生联系和落实调剂单位。
九、学制
学术型脱产硕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在职硕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至4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十、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招收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收学费(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软件工程硕士以及定向委托培养者除外),且在学期间享受奖助学金等待遇。
十一、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报考硕博连读的考生,应按培养单位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硕博连读申请。硕博连读生的具体选拔和确认办法由培养单位公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得进行硕博连读。
十二、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将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十三、其它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导致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3.考生可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gucas.ac.cn 查阅全院招生专业目录、部分科目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等相关招生信息,或直接同相关培养单位联系咨询报考事宜。
4.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事项,以新政策为准。
地址: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49
联系人:叶老师
电话:010-82640446、88256215
网址:http://admission.gucas.ac.cn
E-mail:ao@gu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