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财务会计总论
第一章财务会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3.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5.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可理解性
6.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要求。
A.可靠性B.可比性C.相关性D.重要性
7.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C.谨慎性 D.重要性
8.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重要性 B.可比性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9.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 B.实地盘存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10.企业确认资产或负债应满足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条件。
A.可能 B.基本确定 C.很可能 D.极小可能
11.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C发出
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
12.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这一做法所遵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实质重于形式B谨慎性C相关性D及时性
13.下列各项中,能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
A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设备B支付现金股利C收回应收账款 D支付股票股利
14.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C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15.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16.资产按照购置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重置成本B历史成本C可变现净值 D公允价值
17.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公允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业务事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变化的有()。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收回应收账款D.取得长短期借款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3.可靠性要求做到()。
A.内容完整 B.数字准确 C.资料可靠 D.对应关系清楚
4.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A.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B.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C.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D.满足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5.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
6.下列属于中期财务报告的是()。
A.年度财务会计报告B.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C.季度财务会计报告D.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7.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A企业生产车间B销售部门 C 分公司D政府部门E集团公司
8.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是()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C留存收益D应付职工薪酬
9.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不违背可比性要求的有()
A由于本年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决定暂停无形资产的摊销。B鉴于2007年开始执行新准则,将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C由于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改变为费用化处理。D某项专利技术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E如果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0.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
A确认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B改扩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C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现金股利D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E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净收益
三、判断题
1.负债增加则资产一定增加。
2.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之一是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3.按照谨慎性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
4.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5.出售无形资产取得收益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它属于准则所定义的“收入”范畴。(F)
6.某一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于某一会计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7.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8.如果资产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9.企业对其使用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可以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内,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10..符合负债定义的项目,就应当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还应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第二篇: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内容主要是(A)的经济业务。
A.企业单位B.事业单位C.政府部门D.全包括
2.一般认为,企业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B)。
A.成本会计B.管理会计C.纳税会计D.预算会计
3.下列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C)。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就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4.以下(B)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A.无形资产的摊销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推迟确认未收到现金的销售收入D.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收入和利得均来源于企业日常活动
B.收入和利得都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利得不一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6.从核算效益看,对所有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D)。
A.明晰性原则B.谨慎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属于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的是(B)。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8.下列各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是(B)。
A.发出商品B.盘亏的固定资产C.委托加工物资D.半成品
9.以下计量属性不能用于负债计量的是(B)。
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现值D.公允价值
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主体秘密设置的“小金库”违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C)。
A.实质重于形式B.可理解性C.可靠性D.重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ABCDE)。
A.企业内部管理者B.政府相关部门C.投资者D.债权人E.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
2.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假设)包括(ABCD)。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E.历史成本
3.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是(ABCD)。
A.企业生产车间B.销售部门C.分公司D.企业集团E.财务处
4.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提供的时点包括(ABCDE)。
A.月末B.季末C.年末D.半年末E.清算期结束后
5.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有(ABCDE)。
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重置成本D.公允价值E.现值
6.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比性要求(AB)。
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和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B.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和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C.为保证企业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变更会计政策
D.企业只有在国家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E.不同企业由于具体情况不同,不可能对相同的交易和事项采用完全一致的会计政策
7.以下做法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AC)。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将以固定价格回购的产品销售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E.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划分收入和利得
8.会计的记账基础是(CD)。
A.借贷记账法B.编制报表C.权责发生制D.收付实现制E.登记账薄
9.将可以使用若干个会计期间价值比较低的工具一次计入领用期间成本费用符合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E)。
A.实质重于形式B.可比性C.可靠性D.重要性E.相关性
10.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提供会计信息符合下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BE)。
A.可靠性B.及时性C.谨慎性D.重要性E.相关性
11.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有(ABCDE)。
A.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要目标
B.以财务报告为工作核心
C.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D.以会计准则为指导
E.主要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信息
12.会计初次确认主要是指将普通经济信息确定为会计信息的活动,在会计上体现为(ABDE)。A.编制会计凭证B.登记账薄
C.编制会计报表D.进行期末账项调整
E.成本计算
三、判断题
1.财务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
2.没有会计要素,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就缺乏提供和揭示的基本框架。()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同,都要在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约束下,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4.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所以会计信息只能按会计期间提供会计信息。()
5.如果没有会计主体假设,则会产生记账混乱,不可能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6.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违反会计的可靠性信息质量要求。()
7.在我国境内的会计主体所使用的记账本位币只能选用人民币。()
8.某一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9.相关性原则只要求企业的会计报表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而并不要求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满足所有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所有要求。()
10.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各项要求既有矛盾又统一。()
11.财务会计实务中,在确认计量时只能使用权责发生制,不能使用收付实现制。()
12.会计计量属性的意义就是确认会计业务的入账价值数额,以便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和编制报表。()。
三、判断题
1.√;2.√;3.×;4.×;5.√;6.×;7.X;8.√;9.√;10.√;11.×;12.√
四、思考题
1.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哪个更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2.会计核算的“全面收益观”是否违背谨慎性原则?
3.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冲突时,应该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
第三篇:土地管理总论
土地: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国土: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土地资源: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土地的两重性
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
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有体现生产关系
3、土地及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的特性
1、自然的产物
2、面积的有限性3土土地利用计划:1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2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3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用地定额指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
用地控制指标:对一个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建设用地用途转用审批制度、禁止供地与限制供地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土地价格调控手段:
1、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定期公布制度2.国家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最低限价。
3、政府对地价上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4、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5、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土地税收和金融手段:税收手段通过规定不同的税种、税目和税率等,来调节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金融手段:资金是土地市场的“血液”,资金融通关系到土地投资能否完成,投资回报能否实现。土地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政府可以采取金融手段来达到调控土地市场的目的。我国土地市场动态检测总体思路:
一、土地市场动地的永久性
4、土地的固定性
5、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管理:国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对全国城乡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
土地管理的对象: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权属关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监察管理、土地税务管理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1强化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实现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2具体划分了中央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管理权3实行了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4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
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够促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有利于维护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合法权益,集中统一、关系协调、依法行政、高效精干的管理体制。
土地政策:国家、政府、政党或单位为保护土地产权利益,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而制定的计划或行动准则。
土地管理政策类型体系划分:
1、按照土地管理政策主体在行政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地方土地管理政策、基层土地管理政策
2、从土地管理业务机构设置角度:地籍管理政策、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土地监察管理政策、土地科教管理政策
3、按经济再生产标准:土地市场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土地税收政策
4、按照地域差异:国外土地管理政策和国内土地管理政策、城市土地管理政策和农村土地管理政策、沿海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和内地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和经济落后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和一般地区土地管理政策等
5、按照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社会主义土地管理政策
6、按历史发展过程:古代土地管理政策、近代土地管理政策、现代土地管理政策
7、按土地产权类型: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使用权政策、土地收益权政策、土地处置权政策
8、按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利用政策、园地利用政策、林地利用政策、牧草地利用政策、交通用地利用政策、工矿与居民点用地政策、水域用地政策、未利用地开发与利用政策
9、按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标准:土地征收与征用政策、土地生态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土地复垦政策
简述几年来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第一阶段:扭转多头管理阶段,第二阶段: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阶段,第三阶段:体制转轨阶段
土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现实一方面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耕地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央政府也始终坚持“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土地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当前正国经济的宏观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土地的重要性,总之,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前中国正同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度经济以及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等宏观特点,对中国的土地利用以及土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假设在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经济分析结论也就不同。中国的现实决定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不仅具有可能性还具有必要性。建设用地: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适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分类:
一、按土地产权性质分:国家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二、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商服用地、工厂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
四、按建设用地用途: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军事建设用地
五、按建设项目使用的期限:永久性建设用地、临时性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管理:国家为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而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国家用以调整土地关系和对建设用地的组织、利用、控制和监督而建立的综合性制度。
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包括: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政策、建设用地的收回政策、建设用的税收政策、建设用地的价格管理政策、建设用地的收益管理政策、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范围 总量控制:国家为防止建设项目乱占农用地而实行的从总量上对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控制的制度。
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我国耕地现状: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1耕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2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3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耕地总量逐年减少趋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数量的保护:1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占多少垦多少5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土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根据土地整理后的主导用途,将土地整理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扩大综合生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3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4提高全社会地现代化水平5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征地补偿费用的构成: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青苗补偿费和其他地面附着物的补偿费4增加安置补助费和提高征用耕地土地补偿费的标准5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开垦费6临时用地补偿费7基本税费、其他税费
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缺陷:1征地权行使范围过宽2征地补偿费的测算办法偏离市场经济规律3传统和单一的安置办法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化4征地程序忽视农民意愿,侵害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
建设用地供应:根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国家或集体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依据土地供应计划,以出让和划拨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划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在土地使用者依法缴纳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其其他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招标、拍卖、协议、挂牌 推行土地租赁制的原则:1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2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原则3严格依法办事原则4收益合理分配原则5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国有土地租赁3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4保留划拨用地
农村土地所有制:
1、1950~1952,土地农民私有制2、1953~1956,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3、1959~1978,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工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4、1979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由农户家庭经营
农村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空中权和地下权、耕作权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调整农村用地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农村土地管理的内容:农村土地权属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与管理、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管理、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乡村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乡村非农业建设用地有偿使用
土地市场的概念:狭义:指进行土地交易的专门场所,如土地交易所,不动产交易所等。广义:因土地交易所引起的一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土地市场的一般特点:
1、交易实体的非转移性
2、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3、土地市场的垄断性
4、土地供给弹性少
现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特征:
1、坚持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维护土地所有者的权益
2、土地有偿使用的形式多样化
3、双轨并存,以有偿使用为主行政划拨为辅。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意义:
1、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土地市场,完善了市场体系
2、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利用经济规律充分体现土地资产的经济价值
我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1、土地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
2、土地市场中交易的土地使用权具有期限性
3、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国家垄断市场
4、在土地市场中政府处于优越的位置。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我国政府为了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协调供求关系,调节和稳定土地价格,确定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的基础性工作,特制定
态监测技术框架(1、中国土地市场网
2、网站后台管理系统
3、中央数据处理系统
4、市县数据采集系统
5、各省中国土地市场网)
二、土地市场监测数据上报过程(1、各省国土资源厅向各基层国土部门分发“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录入软件
2、各基层国土部门使用录入软件进行数据采集
3、各基层国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本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所采集的数据
4、各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各基层国土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5、各省国土资源厅使用“数据上报中央系统”系统,定期或不定期从各基层国土部门上传的数据中选取可以上报中央的数据,然后一次性的把所选择的要上报的数据上报到国土资源部)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
1、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2、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3、建设集体用地情况分析
4、房地产市场分析
5、土地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6、土地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分析
7、土地市场运行总体情况、主要问题及对策
8、特殊问题的分析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与问题:
1、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主体不明确,集体所有权被虚化
2、在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弱化
3、没有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4、不利于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途径:
1、通过强化集体经济与集体统一经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2、严格界定并合理分配各利益主体的产权(a/明确和完善土地所有权b/强化国家和集体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
1、稳定和强化土地的承包权
2、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转包和租赁、股份经营,搞活农村土地使用权(a、多种形式承包、转包b、租赁经营制c、土地股份经营)
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和服务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搞好农用地结构调整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农用地管理
5、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第四篇:教学方法总论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材料
对 外 汉 语
课堂教学方法总论与综合技能训练
北京语言大学 朱庆明
北京中语国际教育 第一讲
课堂教学方法总论„„„„„„„„„„„„„„„„„„„„„„1
一、奠定知识基础,培养教学能力„„„„„„„„„„„„„„„„„„1
二、了解目标原则,不断探索进取„„„„„„„„„„„„„„„„„„1
三、注重教学细节,利用课堂资源„„„„„„„„„„„„„„„„„„3
四、明确教学阶段,组织课堂教学„„„„„„„„„„„„„„„„„„4
五、了解教学流派,拓展教学思路„„„„„„„„„„„„„„„„„„4 第二讲
综合课的课堂教学
(一)„„„„„„„„„„„„„„„„„„„5
一、综合课的性质与特点„„„„„„„„„„„„„„„„„„„„„„5
二、综合课的知识与技能„„„„„„„„„„„„„„„„„„„„„„5
三、综合课的阶段划分„„„„„„„„„„„„„„„„„„„„„„„6
四、综合课的教学环节„„„„„„„„„„„„„„„„„„„„„„„7
五、综合课的教案设计„„„„„„„„„„„„„„„„„„„„„„„8
六、优秀教案范例与点评„„„„„„„„„„„„„„„„„„„„„„10
第一讲
课堂教学方法总论
一、奠定知识基础,培养教学能力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必修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问。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外,了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1、在基础知识上下足功夫
(1)首先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教学法流派;
(2)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以及常用技巧;
(3)了解组织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处理和分析、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测试等知识;
(4)了解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种语言技能的课堂教学特点,特别是应该从理论基础、课程性质与课程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与技巧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2、在能力培养上不断提高
学习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要努力达到下面几个主要目的:
(1)理解和掌握汉语各语言要素以及汉文化教学的特点、原则,熟悉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培养自己将汉语言、文化知识、理论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的能力;
(2)掌握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3)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同课型,掌握如何以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为目的,熟悉各种语言课堂教学技巧,形成语言课堂教学能力;
(4)应该尽量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为真正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目标原则,不断探索进取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代人五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探索,已经在教学目标 和教学原则等诸多根本性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了解和领会这些目标和原则,而且要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走向深入。
1、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
(2)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会的语言能力;(3)课堂教学总的原则是“精讲多练”;
(4)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5)课堂教学步骤要贯彻“循序渐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语文并举”的方针;
(6)在教学中注重语言习得规律和跨文化交际的因素;(7)多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2、课堂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进取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在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去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条件灵活地加以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1)如何导入和讲解新的语言点;(2)如何处理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3)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4)如何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索;
(5)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6)如何丰富和扩展课堂练习的内容;(7)如何检验学生对语言难点的掌握程度;(8)如何做到让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任课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来加以解决。只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三、注重教学细节,利用课堂资源
1、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观察和分析课堂教学细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尤其是初级汉语的课堂教学,包括了语音、汉字、词汇、句子、语法、成段表达等内容,每一课书或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可以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侧重点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语言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我们所说的具体的语言点,如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汉字的结构笔顺、数目字、难字的记忆、同类词、日期表达、时间词、量词、“把”字句、状语的位置、趋向补语、句子成分的替换练习等等,这些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出现的细小的语言点,在实际的课程进行中都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技巧来加以操练。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吸收前人的成功经验,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情况加以修改补充,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一点上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握了对外汉语教学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词汇和功能情景项目做到胸中有数,力争在课堂教学中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2、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1)教学中注重板书设计
① 确定重点内容位于中心位置
② 词汇扩展和句子补充内容安排在重点内容两侧
③ 同一次课程不频繁更换板书内容,特别是中心内容(2)学会合理运用体态语言
①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② 手势在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③ 如何不用媒介语组织课堂教学(3)利用课堂资源组织好课堂教学 ① 用学生熟悉的词语进行交流 ② 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做例句要素 ③ 教具的选择要合理精道
四、明确教学阶段,组织课堂教学
1、准备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准备(1)明确教学类型(2)分析教学对象(3)确定课程性质和课型
(4)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5)确定课堂教学结构(6)教案的设计和撰写
2、实施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组织(1)教学内容的开展与结束(2)情景教学和实景教学(3)提问和改错
3、反馈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回馈
(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作业与练习(3)学生的测试(4)学生的课后议论
五、了解教学流派,拓展教学思路
1、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
2、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
3、认知法、交际法
4、自然法、交际任务法
(本部分内容可以参考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第二讲
综合技能训练方法
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集言语要素、有关的文化知识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言语技能及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汉语课。实践汉语课以实践性和交际性为总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
一、综合课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课作为各个教学阶段的主干课程,是由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综合课,顾名思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这主要体现在综合课不仅要教授学生各项语言、文化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而且要做到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走的是综合课与单项技能训练课相结合的路子,这是因为,如果只以一门综合课包揽整个课堂教学,容量小,分量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而完全分技能教学,又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课与单项技能训练课相结合,会更好地吸收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的长处,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
综合课在全面讲授语言知识并对各项言语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同时,还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化知识等方面为单项技能课起着铺路和搭桥的作用。可以说,综合课已经成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还应该看到,综合课与单项技能训练课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综合课以综合技能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单项技能训练课则在综合课的基础上,突出单项技能的专门训练,使学生的各种单项技能达到更高的程度,从而推动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综合课的知识与技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处理好各言语要素之间以及言语要素与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言语要素通常是指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等。在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语音、语法、汉字固然都很重要,但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在课堂教学中却有着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词汇教学不仅贯穿 于综合课乃至整个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始终,并且与听、说、读、写、译各项言语技能有着全面的联系。
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技能训练必须以言语要素的教学为基础,离开了言语要素的教学,技能训练就毫无意义;而脱离了技能训练的言语要素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学生应该在学习汉语的正确发音、词汇的语义和语用规则、语法的结构形式、汉字的书写方法及语段、语篇的正确表达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而反复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最终实现正常的言语交际目的。同时,还必须看到,言语要素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即,言语要素教学为技能训练在材料上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技能训练又在不断地加深和巩固对言语要素的理解和掌握。这是综合课“综合”特点的集中体现。
简言之,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综合课以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确定了它的基础地位,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得到各单项技能的提高;在综合课的教学中,又以言语要素的教学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主导,二者缺一不可。综合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原则。
三、综合课的阶段划分
概括起来说,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包括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知识传授具体表现为言语要素(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有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技能训练则包括言语技能(听、说、读、写)与言语交际技能的培养。
综合课除按学生水平和学习阶段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以外,传统上一般将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语法阶段和词汇阶段。今天,人们更多地把“词汇阶段”改称作“短文阶段”,应该说,从教学形式上看,语音阶段、语法阶段和短文阶段更符合综合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词汇教学不能孤立地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教学阶段,实际上,它包含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之中,离开了词汇,上述三个阶段及以后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将无法进行。
综合课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言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在综合课的教学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对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做全面的要求。在综合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以听、说带动读、写,进而达到四项技能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综合课的教学环节
1、复习环节
(1)提问:就前一天或前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也可以针对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提问。
(2)听写:多以句子形式出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一课或前几课所学的词语、句子或语法形式。
(3)任务汇报:由学生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情况下)。
2、新课教学环节(1)生词教学
① 听写生词:听写当课生词,可以分词性进行听写,也可以设计位置进行听写,以便引入句型归纳环节。
② 生词认读:应该以领读后学生读为主要顺序。③ 生词讲解:简单解释重点词语。
④ 生词搭配与扩展:以新带旧,复习巩固,不断提高。(2)课文教学
① 课文教学的目标:课文既为语言教学提供了语境,又为课堂操练提供了范本,既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词语和对话,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句式。因此,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会话练习是课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② 课文教学的方法:领读是课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学生读课文,说课文,讲故事,根据课文对话等都是课文教学常用的教学形式。
③ 课文教学的步骤(略)(3)语言点教学
① 语言点的导入:一定要在词语讲解、词语搭配与扩展或课文操练中引入语法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尽量不孤立地进行语法讲解。
② 语言点的操练:重要的句型应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目的。操练的学生可以灵活多样,情景设置或实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操练方式。
③ 语言点的归纳:综合课的语法教学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语法归纳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在学生大量操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归纳,让学生明确语言点的重要性。
④ 语言点的练习:教材中课后练习部分会有不少配合语法想部的练习形式,诸如替换练习、完成句子、选词填空等等。让学生在词语、课文和语法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点的练习会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4)课堂活动
① 表演课文: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或再创作。
② 交际性活动:模拟真实情景进行交际性练习,从而达到学习目的。③ 任务型活动(略)
五、综合课的教案设计
由王钟华教授主编,集中了北京语言大学数十位优秀教师智慧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中,展示了十几篇各种课型的示范教案。在这些示范教案中,无一例外地都列出了“教案设计”这项重要的内容。概况起来看,规范的教
教案设计,除教材、教学对象基本固定外,一般应该包含如下几项内容: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是某一课程大体内容的描述,以综合课为例,一般应该包括该课的生词数、语法点、课文及功能项目等。语法点可以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
2、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主要应该描述通过该课的学习,希望使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在生词、语法、会话、功能等方面力求达到何种程度。一般来说,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应该强调达到听、说、读、写四会。
3、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密不可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句型进行会话,能够复述课文,能够准确书写汉字,能够提出建议,表达观点等等。
4、教学重点
教材中每一课所提供的教学内容都会有十几到几十个词语,几个语法点,一到二或三段会话,还有大量的练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确定每一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包括重点词语,重要的语法点和交际练习等,必要时还应该找出有针对性的难点。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课堂训练,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语音阶段的听说法、模仿法,语法阶段的演绎法、归纳法,短文阶段的复述法、表演法等等,殊途而同归,一切都是为了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6、时间安排
教学时间包括广义的时间和狭义的时间两种。广义的时间安排是指教材中的某一课需要多长时间讲完,即需要几讲或几个学时;狭义的时间安排则是教案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每一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如组织教学2分钟,复习旧课8分钟,生词处理15分钟,课文讲练30分钟,语法归纳10分钟,交际练习20分钟,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应该明确的是,教学时间安排只能是大概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7、教学用具
教具的设计与准备,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推动、促进,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这样一条原则,就是一定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材料,必要时可以准备一些其他材料。我们不提倡教师上课把百货店、菜市场、水果店搬到教室里边。
8、板书设计
不少年轻教师不太重视教案设计中的板书设计,有的人甚至完全用教学课件代替板书,这是不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原则的。
板书一定要精心设计,哪个位置书写词语,哪个位置板书句型,什么地方是给学生的提示内容,课堂教学中补充的内容板书在哪里等等,都应该在教案中设计好。
我们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板书,因为学生要通过教师的板书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
9、教学课件
近十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教学课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但必须明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原则与规律,教学课件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也不应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必要的板书不能被遗弃。应该尽力让教学课件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该走向极端。
10、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也可以称作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是教案的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旧课复习、新课引入与学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几个大的环节,其中,新课学习又是核心内容。
应该说,一份教案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在于教学过程设计得如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素质、教学艺术与教学技巧等等,都能够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得到切实而充分的体现。
六、优秀教案范例与点评
1、综合课教案设计
教
材:《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 课
型:速成汉语综合课(B普班)教学对象:B班欧美、日韩、东南亚华裔学生 教学内容:第三十三课《她去过许多地方》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生词与重点语法项目的学习,熟练使用并交际。
2、掌握与旅行相关的常用语句。
3、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与旅行有关的话题,能运用相关词语与句式表达自己的爱好,描述某种经历,加强成段训练。
教学内容:
1、45个生词
2、两段课文,要求学生能完整复述,并能表达相关话题
3、语法点:
(1)动量补语“V一次/一遍”
(2)趋向补语“V下”
(3)结果补语“V遍”
(4)就/快要„„了
(5)动态助词“过”
4、表达建议的功能 教学重点:
1、动量补语
2、就/快要„„了
3、动态助词“过”
4、重点生词:曾经、留、遍、各、关于
5、表达建议的功能
教学安排:本课分三讲,每讲100分钟 第一讲:1.复习32课
2.生词1-21
3.语言点:过
4.课文
(一)5.用“过”讲述自己的经历 第二讲:1.复习第一讲的生词
2.复习语法点“过”
3.生词22-31 4.句式:(就/快)要……了
5.课文
(二)6.交际练习:向朋友提建议 第三讲:1.复习生词、课文
(二)2.生词32-45
3.生词练习
4.自由表达:我的爱好
一次难忘的旅行
5.课后练习
教
具:PPT课件、实物、小白板 教学步骤:第 二 讲:
一、组织教学
(2分钟)
二、复习
(10分钟)
三、生词
(二)(20分钟)
四、语法
(二)(18分钟)
五、课文
(二)(45分钟)
六、课堂小结
(3分钟)
七、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各项活动非常顺利,气氛活跃,课文练习时间稍感紧张。
2、教案与教学点评
(1)对生词的处理:重点突出、难点讲解到位,有的利用语素把相关词汇集中在一起学习,扩大词汇量。尽力将生词在语境中给出,帮助理解与记忆。
(2)对语法的处理:语法练习尽量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在使用中掌握。(3)对课文的处理:根据本课课文的特点以及本班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练习形式,学完课文,有针对地设计了交际性练习。
(4)注重趣味性,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各环节连贯,不给学生每个教学步骤的刻板印象,而是让他们跟着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度过100分钟。学完以后,学生清楚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用它来说什么,怎么说。
(5)对课堂节奏的控制。100分钟的时间里精神持续高度紧张是很难做到的,对于重点、难点教师调动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一些轻松的成分,利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或学生的特点创造语境,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 14 果。
(6)给学生机会说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创造一个个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谈谈自己最想说的话题,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用汉语表达的能力,又能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一举多得。应该注意的是,这份教案里涉及到的人名,除了课文主人公外,都是本班同学。
第五篇:刑法总论试题
2007-2008学年 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不小心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则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5、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A.绑架后撕票杀害人质 B.投放毒物
C.制造毒品1千克 D.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6、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认识错误的是()A.甲误认张三为李四而将其杀死
B.乙误认经幼女同意与之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而实施该行为 C.丙开枪射击王五,枪法偏差打死赵六 D.丁意图盗窃钱包但却窃得一部手机
7、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B.人民法院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个人和单位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8、黄某有一只价格昂贵的藏獒犬,因与刘某不和,曾唆使藏獒犬扑咬刘某,而且每次见到刘某,藏獒犬均对其狂吠,刘某对此怀恨在心。一日刘某乘黄某牵藏獒犬外出之机,在犬窝中投放毒药,后该犬被毒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9、下列情况属于犯罪中止的有()A.盗走他人医药费后良心发现将钱送还的 B.犯罪过程中突然生病而停止犯罪的
C.对他人连开三枪,均未击中,还有子弹能继续开枪但放弃
D.张某欲杀林某,在林某的食物中投毒,见林某食用后又不忍心,当即送林某去医院救治,林某经抢救仍然死亡
10、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如果李某15周岁,则王某属于间接正犯 C.对于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王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
11、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2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某甲犯故意杀人罪,但是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12、甲乙两人在菜市场捣乱,保安丙前来制止,甲挥刀朝丙头部猛力砍去,丙侥幸躲开,甲这一刀却砍中了乙的颈部,致其当场死亡。对甲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无罪过事件
13、罪犯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可以从事以下哪一项活动()A.选举人大代表
B.为抗议物价飞涨而参加合法游行、示威 C.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 D.成为国有企业的员工
14、甲乘坐出租车企图在偏僻处对司机进行抢劫,坚持要司机将车开进路旁的偏僻小道,司机不肯,双方正在争吵时,联防队员赶到,发现有异,将甲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5、关于管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没有著作权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公安机关就近在拘留所执行
D.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17、以下情形应予数罪并罚的是()
A.赵某见军人甲某往皮包里装入手枪一把、钱款5万,遂趁其不备将甲某的皮包盗走
B.钱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数千米,数额较大
C.孙某为杀仇人A某,不顾B某站在A某身旁开枪射击,一枪将A某打死同时将B某打成重伤
D.李某在公共场所安装炸弹,炸死3人,炸伤10人
18、甲和乙共同持枪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盗窃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主动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抢劫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的隐藏地点,将乙抓获,乙因抢劫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关于甲的抢劫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19、甲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众持刀抢劫乙某(乙某合法配备枪支),乙某顾不得人多掏出枪来射击甲某,子弹射中甲某后又击中甲某身后的行人丙某。甲某当场死亡,丙某受重伤。则乙某对丙某造成的伤害较为合理的评价是()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不认为是故意犯罪 D.故意伤害罪
20、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表扬。受到表扬后次日,张某与刘某开玩笑时,将其推倒在地,刘某头部触地,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C.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某甲欲杀某乙,向某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某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某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某甲的行为不属于()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犯罪既遂
2、以下情形必定属于我国刑法中首要分子的是指:()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参加聚众犯罪的分子
3、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谋杀丙,并由乙找来两把匕首,约定次日一同行动,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为杀丙而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乙也想杀丙,但并不知甲已投毒,也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丙被毒死,实验发现此种毒药的致死量为9克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家中
D.甲将丙打昏抢走其钱包,待甲走后,乙从躲藏处走出拿走丙的一部手机
4、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将张某手臂打折
C.便衣民警胡某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林某误认为窃车贼,林某立即找了几个人赶到现场抓贼,而胡某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
D.郭某见狂暴性精神病人吴某拿菜刀在砍杀自己的儿子,情急之下开枪(系合法配枪)将吴某打死。
5、按照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有()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B.紧急避险过当的 C.自首后又有立功的 D.胁从犯
6、下列哪些情形不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自诉甲某伤害案件,甲某在接到刑事自诉状后离家出走;
B.乙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丙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张某抢劫,因丙某说话含糊不清,公安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将张某抢劫案立案;
D.丁某得知与其共同盗窃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遂逃离居住地藏匿。
7、下列犯罪行为人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有哪些()
A.曹某因涉嫌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被抓获,被抓获时其已怀孕2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2年后因发现新证据证明曹某的确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因而又被起诉
B.女青年刘某因绑架杀人被捕,在押期间与看守人员发生性关系致孕,审判之前已自然流产身体康复
C.妇女葛某在怀孕期间将丈夫杀死后逃逸,生产后不久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D.王某在18岁生日当天酒后连杀两人
8、下列关于减刑、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十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累犯如有重大立功,符合假释条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仍可假释 C.多次减刑后,原判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刑期自被告人被关押时起计算
D.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审议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法规竞合
2、犯罪集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中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
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事责任,为什么?
2007-2008学年(4)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2分);
(5)防卫限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1分)。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1)单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单位即依法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3分);
(2)单位犯罪行为由我国刑法规定(1分);
(3)单位犯罪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即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施(2分);
(4)单位犯罪行为是为单位谋取利益而实施,包括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2分)。
五、案例分析题
1、(1)乙及其妻子的行为都构成犯罪(2分);
(2)甲与乙系互殴,因而乙不得主张防卫(2分)
(3)乙妻递刀与乙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存在伤害甲身体健康的故意;乙持菜刀与甲对打,主观上也存在伤害故意,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说构成故意犯罪)(3分)(4)甲的死亡与乙夫妻的共同伤害行为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分)。(5)乙及其妻构成共同犯罪(1分)。
(6)乙不成立自首,因为他没有交代同案犯(2分)
2、(1)由于B未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轻伤)不负刑事责任,故A与B属于间接正犯关系。A应构成故意伤害罪,是犯罪行为;B不负刑事责任(3分);(2)B因不负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犯。E虽未参加盗窃,但参加了共谋,也属共犯。A、B、C均属共犯,既有共同犯罪故意,又有共同犯罪行为(3分);(3)A是主犯(直接实行犯),C是胁从犯(次要的实行犯),D是从犯(帮助犯),E是从犯(共谋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分);
(4)A、C、D、E都构成犯罪既遂。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体既遂(2分);(5)B、C、D、E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属于实行过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