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分析与个案
10月5日《精神分析与个案》
:精神分析理论最核心的理论部分就是潜意识(20:03:41):从字面看,语音没什么,但有经验的人就那几句话上就能知道杨凤池是什么样的人(20:04:43)
:我刚才说有点口吃,(20:05:33)
:人不是自己的主人(20:06:14)
:如果说,闭幕,然后说我口误,都不是无缘无故错的,人不是自己的主人,越理性的思考越不是自己的(20:06:28)
:停止理性思考,自动浮现出的画面才是(20:07:05)
:停止一切理性思考,自动的浮现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20:07:14)
:不思考如何问题,静静地看看脑中出现的东西。(20:07:34)
:78能想到什么?(20:07:44)
:阳光和阴天;墙,隔离的墙;台阶状阶梯;手表,时间;老年;(20:08:42):由78引起的一些自由联想(20:09:18)
:有78和自由联想就能分析出这孩子早年经历,痛苦情结,(20:09:22):想到死,只要在场人联想都可以想到死。(20:09:49)
:越不加思考越是最真切的(20:10:44)
:人们经常说到,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20:11:48):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20:19:08)如果把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比作一座冰山,意识就是冰山的顶部,占20%~30%(20:20:32)
:如果我们把一整套精神比喻冰山的话(20:20:40)
:我们经常是不能察觉自己的潜意识(20:21:45)
:潜意识要进入到意识必须先进入前意识(20:22:06)
:控制自己很困难,多由潜意识控制的。降低意识的控制度,使潜意识进入前意识,(20:22:59)
:前意识调节控制自身欲望的作用(20:23:27)
:我们放松自己的身体,就是让意识过渡到前意识(20:23:50)
: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各种被压抑的欲望(20:是驱使我们做某种事情的最原始的动力(20:25:33)25:01):
:小孩从小缺乏母爱,以后就会对具有母性的人百依百顺的(20:26:21)
:自己还以为是自愿的,(20:26:58)
:
:
2、人格结构理论(20:28:27)本我、自我、超我(20:28:38)
本我和潜意识紧密联系(20:28:56):这个案例要说的是,一个人包二奶心理健不健康?(20:28:50):
:自我错在意识层(20:29:14)
:“超我”是处于前意识(20:29:51)
:一些被内化的超我也可以到前意识甚至潜意识(20:29:57)
:超我强大到深入潜意识,冲突就多,注意力没办法转到外部世界(20:30:49):内耗就多(20:31:02)
:我们的身心不适感,就是需要我们去做事情(20:32:05):这样我们才有好的感觉(20:32:31)
:自我机构内部出现冲突,才不会和外部做斗争了(20:32:52)
:
:
3、性心理发展的阶段论(20:32:46)弗洛伊德的性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20:33:08)
:不具有生殖特质的性(20:33:29)
:第三个阶段是性心理发展(20:33:37)
:口欲期(20:34:14)
:性心理发展分五个阶段:
1、口欲期(20:34:19)
:不仅在于母乳的生理性影响(20:35:05)
:在于婴儿在吃母亲乳汁的时候感觉到母亲的存在(20:35:21)
: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20:35:30)
:对克服早期分离焦虑有作用的(20:35:40)
:分离焦虑(20:35:43)
:争夺控制权利(20:37:09)
:强迫行为严重的人(20:37:47)
:我们去提示(20:37:50)
:肛欲固着(20:38:05)
:在一到三岁期间发生过导致创伤的事情(20:38:09)
:
2、肛欲期(20:38:11)
:肛欲期 二元状态(20:38:18)
:三元状态(20:38:42)
:妈妈 为什么我和谁谁不一样(20:39:01)
:要爸爸有什么用 多余(20:39:07)
:爸爸没用 邋遢 添麻烦(20:39:52)
:孩子觉得爸爸没用(20:39:57)
:
3、性蕾期(20:41:00)
:当她意识到自己是女孩的时候 发现性的东西不是投注到母亲身上(20:41:34)
:三元状态呢?小孩子就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和小红(女孩)为什么不一样?要爸爸有什么用呢?(20:41:37):转向父亲了(20:41:38)
:这时候开始黏糊父亲(20:41:47)
:接近一段时间 一定程度之后(20:42:00)
:有的小男孩小女孩只是在潜意识里 有的没上升到行为(20:42:14)
:我们每个人都有恋父、恋母的情节(20:43:39)
:俄狄浦斯情结(20:43:47)
:看到父母的性生活(20:44:31)
:感觉比不过父亲,就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20:45:24)
:但这里面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父亲是个什么人,有没有这父亲,有这父亲是个什么样的父亲。(20:45:28):有个问题,有没有父亲,父亲是怎么样的人(20:45:51)
:当俄里浦斯 情节严重时,父亲或母亲就要远离孩子(20:47:44)
:几个情况会导致男孩陷于俄狄浦斯情结:父亲的形象是软弱的,粗暴的,或父亲的形象是远离的、消失的(20:48:38)
:距离拉得越远孩子以后会心理很健康(20:48:41)
:过强的母子关系的结果,孩子无法模仿父亲(20:51:17)
:
:
:过强的母子连系的结果是孩子无法模仿父亲(20:51:28)要充分让孩子和父亲交往(20:51:43)母亲把孩子推远一点(20:52:00)
4、潜伏期(6~12岁)(20:58:48)
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20:
5、生殖期(20:59:37):智慧的母亲,是把孩子“推”给父亲(20:52:03)::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20:59:02):59:17):
:性蕾期有很多问题(21:01:27)
:进入生殖期以后,快感的来源主要固定在生殖器(21: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3~7岁(21:02:07)
强迫性重复(21:02:28)
意识中被压抑的攻击、愤怒(21:04:03)01:34):::
:7岁时就要杀他奶奶(21:03:18)
:潜意识里被压抑的攻击和愤怒。早就应该治疗了。心理咨询中心都干什么去了,居然一个学生到了这个程度,学校没察觉(21:04:36)
:执法大学学生勒索小偷(21:04:57)
:政法大学(21:05:21)
:寡妇婆婆比较难对付(21:07:09)
:有性压抑和没有性压抑不能以有没有性生活来衡量(21:15:40)
:你怎么建立起来的这个概念,一个人可能又有老婆又有小蜜,可能性压抑着,恋母情结严重的人再多女人,也是性压抑(21:15:44)
:法律,道德,解决不了性压抑之类的问题(21:18:22)
:早年客体关系混乱的人可能主动打破关系。(21:22:05)
:潜意识里没有过一辈子的蓝图(21:22:36)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21:22:50)
:
:
4、心理防御机制学说(21:22:50)潜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痛苦创伤事件产生的痛苦减轻(21:23:58)
:自恋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婴儿(21:25:45)
:明明发生的事情,否定掉(21:25:56)
:心理防御机制的四种类型: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成熟型(21:26:02)
:小孩没事时很舒服的哼哼,属于自恋(21:28:15)
:你让我做事,不就不给你做,属于被动攻击(21:31:26)
:怀疑自己有什么病,不好的感觉就降低了(21:31:49)
:反向形成(21:32:26)
:主客观的可能性,没有实现的可能,压抑下去,自己感觉
:反向形成。私下里谈知心话,有可能(21:32:58)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典型的(21:32:58)
:三分钟,十句话,介绍自己(21:33:14)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三种:升华、幽默、利他(21:37:28)
:幽默:有很智慧的东西表现,有可笑的内容,能化解不好的局面(21:39:25):学心理咨询的人都有病,是啊,同意。要是没有点挫折,痛苦也想不起来学心理咨询,但是,不搞心理咨询的人等于没病。有些挫折发生在神经系统脆弱的地方,可能问题就要严重点。不学心理学的,连自己有没有病都看不出来,就更不幸了(21:41:50)
:我不敢保证自己不自杀,出来不把话说死,如果他不学心理咨询,早自杀了(21:42:51)
:主动帮助吗?不可以做。是不是收不着钱不做啊。给个比喻:牙科的工具都带着呢,先生,你的牙该拔了,我给您拔了吧(21:44:07)
:心理咨询是一职业活动,不是随便的,不管时间地点都做的。(21:44:32):投射性认同,我内心里东西,我觉得不好,不想接受,我觉得那人可能还行,投射到那人。我自己觉得这样,他就这样了(21:45:42)
::班长还做弊呢,我不认可的这人,是别人认可的,再把投射出去的这个人认为成自己的。(21:47:30)
:精分疗法,技术方法部分。(21:48:22)
:早年生活的创伤和痛苦体验,升到意识里,洞悉问题的根源,就能摆脱感情的羁绊,症状就消失了(21:49:45)
:好像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做了些个案后,还真发现了,潜意识内容被自己领悟了后,症状真消失了(21:50:30)
: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和他讨论症状,10次。20次,内心历程,病自然消失(21:51:05)
:焦虑、恐怖、强迫,讨论过去,早年经历,当时场景,症状消失了、(21:51:50):花了很长时间做的其他疗法,症状还巩固在那里,精分做后消失了(21:52:36)
第二篇:精神分析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 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 并由此形成情结是后来一生各个发展阶 段上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自我中的表现, 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症状。比如发展观点, 如果哪一个阶段发展不力, 就可能在那个阶段留下情结对个体后来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再比如适应观点,自我防御机制不良, 就可能产生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以及道德性焦虑。精神分析的几种理论是针对改 变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构造而设计的。在这一过程中, 病人要努力解决他们自身内部无意识的冲突, 并发展更多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旨协助求助者能够去 发现性行为的潜意识。并且认为其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所支配, 精神分析学帮助他们了解过去,以便了解现在, 从而解决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6、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让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自由联想, 可以借助投射测验, 把内心的念头和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投射来了解当事人现在行为的现象。当要求病人作自由联想时, 他们意识、无意识里产生的一切有关事情都被咨询师所斟酌。自由联想的内容可能是身体的感觉、情绪、幻想、记忆、近来的大事件等等。
7、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指向被测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 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 自由地表现出 他的反应, 分析反应的结果, 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 主要探讨个体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五、评价 精神分析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研究方法, 它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发掘各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关系, 而它的医疗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使求治者借助于医疗家的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由于精神分析疗法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紧密联系, 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比其他心理学派显得更富有生命力。
精神分析的咨询效果来看, 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 它使咨询师可以进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发现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解决其矛盾与冲突;其次, 人格理论, 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 但却开风气之先, 使得许多学 者借鉴它的精华,发扬光大, 并弥补不足, 以后的大多数心理治疗理论是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衍生出来的;
再有, 精神分析从早期经验、病例史, 从人生的各个阶段发展来了解, 它的理论又是相当周全的。神分析疗法把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追溯到一个人早期生活经验, 特别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经历 , 让求治者认识到当前的病态与幼年经历的关系 , 帮助求治者克服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的幼稚行为, 这对心理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比较艰深, 学习不易, 需要耐心多下苦功才行。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意义和贡献还表现在 它对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上。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对以后的一些相关心理疗法 , 例如荣格的心理分析法, 云恩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 约翰罗森的直接分析法, 以及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某些疗法, 包括中国学者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等, 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神分析理论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它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认为症状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因此, 精神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使之意识化。就是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无意识的症结所在, 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 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 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 使症状消失。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效果关键在于咨询师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它也比较主观,太注重病理性的因素, 不够科学。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重视纯生物转向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精神科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新药费用的昂贵等因素,精神分析疗法显得相对经济和实用 , 精神分析疗法毕竟属于深层次的对因治疗 , 一旦有效便可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治愈。而且在改良的精神分析疗法中, 病人也无须一定要睡在躺椅上, 且每周只需会晤1一2次, 每次一个小时, 并能够在3一6个月内获得疗效,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精神分析疗法过于费时费力的弱点。因此, 对精神分析疗法取其精华的学习和研究, 对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篇:《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读书笔记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的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是应20世纪初的时代要求出现的。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矛盾戳能够冲,自然科学开始了一系列革命,这些都要求从微观上、从新的角度研究人的“内心世界”。弗洛伊德主义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引论,因而,从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精神分析引论》中可以窥见其开创性。然而,他其中的一些理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批判。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其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因强调精神疾病的心理原因而不是嚣质原因、强调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任何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听众已经通过研究,扩大了阅读的范围,于是放手讨论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原因如下:
首先,它开辟了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意识心理学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无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这对文艺创作、对创新型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它吧认得需要、冬季和人格,白字心理学研究的首位,主张从内而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人的行为,从而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这相对于长期以来占据人们头脑的、机械论的外因论和简单化的线性决定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它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精神创伤”是引起神经症等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对促成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社会迷失的转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思想史上,弗洛伊德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他研究的新领域以及他的学说给医学、社会学、历史学、名族学、宗教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都提供了新的研究侧面,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无疑是一部对世界历史有影响的著作。
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欧内斯特·琼斯认为它是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精神分析的学者,无论他如何高明,都可以从此书中学到许多东西”,同时又是一本引人入门的“引论”。第一编第一讲中,弗洛伊德就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他由此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冲动对人类最高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接着的第二讲开始他从过失这一常常被当作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入手开始演讲。过失的起因是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扰乱。其实,过失如舌误、笔误等是有意义的,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意向”或“倾向”。过失是由两种倾向同时引起的的结果。一种是干涉的倾向,另一种是被干涉的倾向。如在把“开会”说成“散会”这个舌误中,“要开会”是被干涉的倾向,“散会”是干涉的倾向。干涉的倾向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藏在心底不愿说出的,不易被认出的倾向。对干涉的倾向的压制是造成舌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并非所有过失都有意义,但对过失的意义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深入到对潜意识的心理活动的认识。第二编开始论述梦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与过失一样,梦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视的心理现象。梦是欲望的满足。梦也是有意义的,有显义和隐义两种。记得的、可以说出来的梦是梦的显义,被伪装了的、由释梦的工作所揭示出来的是梦的隐义。梦具有检查作用、象征作用,记得的梦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化了装的代替物,我们顺着这个代替物所引起的观念,就可以知道梦者原来的思想,将隐藏在梦内的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中。梦的隐义常常是被压抑的,他通过种种伪装才能在梦中表现出来。儿童的梦未经化装,其显义和隐义一致。第三编讨论神经病,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病的症候背后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义的,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讨论了神经病症候的意义;讨论了心理历程中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问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对性的认识;讨论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关系。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梦境有两种:(1)显意或显梦,指梦的表面现象,即一般所说的梦境,它是隐意的化妆,类似于假面具。(2)隐意或隐梦,指梦的背后隐藏的意念,即梦的真实意思,类似于假面具所掩盖的愿望。做梦好比制造谜语,显意是谜面,隐意是谜底。弗洛伊德认为,释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1)要把梦的内容分析各个部分,并以各个部分作为主义目标,不管它是合理的或荒谬的、明了的或含糊的。(2)要了解梦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琐事,以便了解梦的各个成分的来源和内涵,并寻求其代替观念背后的隐患。(3)要利用自由联想,揭露显梦的伪装。(4)利用象征知识,解释显梦的元素与隐意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梦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梦的心理分析的假说,分析了梦的象征性及其活动方式,指出了梦对了解神经症病因的意义,虽不是完美的,但却是有见地的。这一点,可以与巴甫洛夫对梦的生理机制的分析相媲美。然而,他的战争心理学、反马克思主义和妇女心理学却是有违社会主义观念的,遭到了无数人的批判,以下列举一二。
一是批判弗洛伊德的战争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谁有较强大的武力,谁就得到统治权-利用兽性暴力,或暴力与科学结合来统治”“暴力是可能用团结攻破的”是不值得肯定的。他的战争心理学是以公理对暴力而不以暴力对暴力。可他不知道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有正义的战争,有非正义的战争,要拥护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弗洛伊德自称为和平主义者,似乎是反对一切战争,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弗洛伊德以杀死的本能解释战争而以一般的人类的爱消灭战争,是为帝国主义开脱罪责的唯心史观的战争论。二是批判弗洛伊德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只从一方面而言就可以看出其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错误性。弗洛伊德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有几个命题在我看来,似觉费解,例如社会形势的进化是一种自然史的历程或社会阶层依照一种辩证法的历程而彼此转变。这些话有什么意义,我不敢说能了解,听起来不像唯物主义,而类似于晦涩难懂的黑格尔哲学,因为马克思曾有一个时期受过这种哲学的影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污蔑。其实,弗洛伊德所不了解的马克思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三是批判弗洛伊德的妇女心理学关于弗洛伊德的妇女心理学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男子不因他自认在生理上的优势就凌驾于女子之上。但这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人类有一半在生物学、解剖学、心理学上比不过另一半。男性自大的偏见束缚了他,是他的著作中带有对妇女的根深蒂固的歧视。
总之《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从不同方面阐明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深入浅出,比较容易理解,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参考译者序和自身理解,我也认识到他的学说也有不少局限和错误之处,例如他的泛性论和死本能都有失偏颇,他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战争心理学、妇女心理学等都不符合现实,作为读者我们不能盲从和全盘接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阅读和理解他的著作。
第四篇:第七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传播心理学课程(第七章)教案
一、课题: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二、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视角分析传播现象,主要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中的的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和人格发展阶段论。
三、教学要点
1.精神分析心理学概要 2.潜意识与大众传播 3.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4.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四、重点:潜意识与大众传播
难点: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弗洛伊德开始引入精神分析理论,重点简述重点概念,举例。
六、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1.《社会心理学》.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3.《新闻心理学概论》.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6月 4.《传播、媒介与心理》.刘京林罗观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4月
5.《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
七、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媒体制作节目时该怎样把握负强化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本章将从我们比较熟悉的的一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来了解,以他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1900年,《释梦》(《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
① 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指人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我们醒着的时候,压抑的无意识因素大大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影响我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在夜间,它又出现在我们所做的梦里。
它也影响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健康的状况以及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
它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停地工作着。一般人若没有得到特殊专业的协助,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这一部分。
根据精神分析了解,每个人的无意识心理都抱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什么我是我现在这个样子?”
举例来说:一般人的意识心理包括他所认识的一切思想和感觉,我们把这些思想和感觉比喻做美国--它的一般历史我们都很清楚,一提到它,我们便可想到它做的一些事。
潜意识(无意识)也称个体潜意识(个体无意识)。P82 三者关系:P83 ② 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 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 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主要包括: ①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
② 精神结构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是同肉体联系着的。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处在本我和外部之间,它与本我不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的,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中的。如果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即会产生精神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1900年以后成熟起来的。他从各地吸收了一批信徒,其中最被器重的是奥地利的A.阿德勒和瑞士的C.C.荣格,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诞生了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一系列世界流芳的学者,其中弗洛伊德、荣格、拉康更是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师。自精神分析诞生以来,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就再也不能绕开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作为人文科学的主体学科渗透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各个角落。
精神分析首先是一种临床实践,也就是分析者躺在躺椅上(躺椅一般是可以自由活动角度的),脑子里面冒出来什么就说出来(自由联想),分析家在他的斜后方,一般隔一张桌子,在适当的时刻给予干预。
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拉康强调,精神分析就是对人的主体历史的重构,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达到“你即如此”的狂喜。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表面上能够解决症状,实质上是在分析中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自我更新。主要理论
二.潜意识与传者
1.灵感产生
灵感:指人们在进行创造过程中,当某种新形象、新观念或新思想从潜意识跃入倒意识领域是的瞬间心理状态。
产生条件:一:认识主体强烈的创作动机适量的情绪情感
二:原型启发
灵感的产生有两个层次:
浅层:前意识-
意识
深层:潜意识-
意识 2.文风
文如其人 文风是潜意识的外显形式 与人格相似的稳定性 3.情结
(1)由来:
最早由荣格提出。弗洛伊德用“性压抑说”解释清洁,具体化为“恋父”、“恋母”情结。
荣格把“性压抑说”延伸到“情绪压抑”。
俄狄浦斯情结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现代学者眼中的“情结”:P90(2)特征:
压抑 类似古人“郁结”
固着 埋进潜意识 不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情绪 严重者出现观念群
核心 情结是个性潜意识的核心
泛化 对事业的执着 4.引发受者的潜意识
三.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1.集体无意识 P95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意识 类比 海床-海滩-海岛 2.意识、个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关系P95 3.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层次:人类共性;民族性;区别
P97 4.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1)媒介信息应当反映人类共性
为达到信息共享 需要克服地球村语言阻碍 反映全人类共性最美好的东西-视觉符号
(2)反映本民族特点
新华"天人合一" 美联"天人分裂" 灾难报道对比
(3)反映本地区特点
四.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危机和相应品质
P104 2.人格发展阶段与大众传播
(1)节目定位心理依据:受者年龄定位;节目内容定位 避免角色混乱
案例:
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开办有17套开路播出的电视节目,并开通一个高清晰度电视试验播出频道。17个开路频道为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军事·农业频道、电视剧频道、英文国际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西班牙语频道、法语频道,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开办了30多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数字电视付费频工程道包括风云足球、第一剧场、风云剧场、世界地理、风云音乐、怀旧经典、高尔夫·网球、老故事、CCTV-娱乐、CCTV-戏曲、央视精品、国防军事和女性时尚等频道。网络电视频道包括新闻、央视关注、纪录、旅游、历史、英语、杂技、电视剧、综艺、相声、气象、科技、美食、小品、音乐、体育、生活、卡通王国、时尚、京剧、少儿、经济、法制、教育、游戏、话剧、魔术、人物等。依据节目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节目分为七大类:青少节目、新闻节目、广告经济信息节目、海外节目、文艺节目、体育节目、社教节目。其中,央视的定位频道·栏目·节目定位就像他的频道名称和节目分类一样明确,而且专业化的水准相较于其他频道要精炼.在整体的央视的频道设置上讲,他能够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们塑造一种积极的人格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2)内容的定级:分级管理限制
P109
美国的电视分级制度主要可以分为四级:
TV-G(suitable for all audiences)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TV-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儿童需要父母指导进行观看;
TV-14(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for children under 14)14岁以下儿童需要父母指导进行观看;
TV-MA(suitable for mature audiences)仅适合17岁以上成年人观看,1998年10月以前使用TV-M标志。
(三)课堂小结
认识什么是潜意识,情结;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人格发展阶段与大众传播
(四)思考题
1.潜意识与传者创作灵感的关系
2.媒体信息应当怎样表现集体无意识的五个层次?
(五)课后分析
精神分析学是比较好理解的的理论,其中有关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了重点讲述。情结普遍存在但理论上不好理,比较抽象。个别同学没有理解到,自我还要加强讲述水平。
第五篇:人本主义与精神分析的比较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异同
摘要: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理论界的两大标志性理论,两种理论都着不同的人性观,对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精神分析认为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是心理问题的根源,而罗杰斯认为价值条件化是心理障碍的根源。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其中对于共情的看法,现代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有着很好的融合。关键字: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不同之处,相同点
1引言
精神分析的理论主要包括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本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着的很小一部分为前意识。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开始,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性的满足。
罗杰斯的自我论有两个主要概念:一为“自我观念”,一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观念包括以下四点:(1)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2)自我观念是主观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所具备的客观条件相符合;(3)个人以自我观念为依据衡量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4)自我观念可随个人经验的增多而改变。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前者是一个相信别人对自己看法的自我观念;后者是一个自己希望做什么样的人自我观念。“理想我”与“社会我”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越接近,个人适应越是良好,生活也越幸福。二者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个人适应不良,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
2两种理论的对比
2.1不同点
首先,对人性的看法上,人本主义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趋向——“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人本主义对人性充满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健康人格的先天素质,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生物和文化两方面,如果没有人的身体的存在,很明显就不会有人的本质的存在。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人性本恶,对人性充满了消极悲观的看法,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动物属性看成是不可调解的矛盾。
其次,对于咨询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精神分析认为早期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事件对人的个性形成以及人生的整个阶段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并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因此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往往着重与挖掘患者童年和早期的生活经历。然而,人本主义则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强调人的积极向上,强调人的发展的潜能,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将患者成为“患者”而是称之为“来访者”就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在咨询过程中,人本主义不仅仅着眼于来访者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更是放眼未来,积极帮助来访者消除阻碍自我实现的障碍。
第三,对于心理障碍的由来,两种理论有不同的观点。精神分析认为,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根源。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的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如果一个人不能适时消除焦虑,就会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疾病。而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导致心理障碍的根源是价值条件化。所谓的价值条件化是指一种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当价值条件化后人的行为不在受到机体评估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到了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的指导,也就意味着人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发生了“异化”,在罗杰斯看来这就是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人本主义将人看成一个珍贵的生命,它尊重每个生命,而心理咨询就是为了帮助每个生命成长。2.2相同点
现代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共同点最集中地体现在共情的重视和运用上面。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咨询技术。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是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下面是现代精神分析中运用共情的举例:
一、用共情的方式行表达澄清。澄清代表着询问更进一步的讯息 指治疗师就来访者或病人已经能够面对的心理现象的产生过程在更细节的层面加以观察,例如:“你可以告诉我你妈妈是怎么骂你的吗?你能多说一点吗?” 这样的问话不带有逼迫性而是用商量的口气。
二、用共情的态度使用释义技术,现代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是用来指出目前的感觉 态度或者行为是重复以前的感觉 态度或者行为 解释常被认为是解释因果关系 其实指出平行的关系也同样有效 例如 :“你害怕如果你对我很生气 会使我拒绝你,就像你害怕母亲因为你做出不尊敬的行为而把你留在房间里一样,当然她的确真的做了。”这就是一种共情的态度下的释义。
3总结
通过上述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很多分歧,但是随着心理咨询的发展,两种技术愈发的成熟,对于很多咨询的理念也有了更多的融合,彼此之间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