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高三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
2011年高三质量检测
(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9分)
1.C(“首先要摒弃纯粹的学术论证思想”不当,原文表述的是“应该摈弃极端‘学院化’的之乎者也式的所谓纯粹的学术论证”。)..
2.D(A项属于强加因果,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B项改变了判断的性质,把特称判断转换为全称判断,原文是说“许多批评”;C项观点过于主观武断,“只要„„就”。)
3.C(注意文中“文学批评为文学史的书写做好基础的准备和扎实的积淀”是“加速当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的前提条件。)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白:禀告)
5.(3分)D
6.(3分)B(“打击了他经国济民的信念”不当)
7.(10分)
(1)我只是想为国家建立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想借此换取一官半职呢!
(4分“开” “宁„„乎”“ 博”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有一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这件事向刑部侍郎何澹告发。
(3分“中” “首”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朱熹心里不赞同(陈亮的观点),却不能说服他(改变他的观点)。
(3分“与” “夺”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11分)
8.(5分)
诗歌前四句以“紫塞”“黄沙”“战鼓”“乌鸢”为主要意象描写了荒凉而悲凄的边塞景象(1分)。
一、二句描写了在一个清冷的早晨,荒凉的边塞一支军队驻扎在那里。黄沙漫天,士兵们穿着沾满黄沙的盔甲还在沉睡(1分)。“黄沙披甲卧”不仅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也暗示出了边境战事的紧张(1分)。
三、四句中的“鼓未齐”意思是战鼓还没有敲响(1分),两句描写了战斗还未正式开始,盘旋天空的乌鸢已为可以啄食战死者的尸体而相互庆贺的悲壮而凄凉的场面(1分)。
9.(6分)
两个作品中的“燕然山”是相同的,但寄予的感情不同(2分)。于诗以飘浮在燕然山上的冤魂表现战争的残酷,写出了因为战争百姓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对战争中为邀功求赏而穷兵黩武的将军(统治者)进行了有力控诉,表达了对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痛斥之情(2分)。范词在表达戍边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痛苦之情,抒发了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2分)。
(三)(6分)
10.(6分)
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⑵ 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⑴
C E(C项对小说的结构分析不当,小说不是双线结构,而是以男孩的亲身经历为主线,结构成完整的情节;E项曲解了“母亲”的话,“母亲”对男孩是逃犯从始至终不知晓)(5分)
⑵
亲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是任何情感都不可替代的;植根于心灵深处的亲情,可以撞击人的灵魂,可以改变一个人,哪怕是一名逃犯;人,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在失去它时才感受到它的可贵;人性,是值得高扬的品质,在罪恶面前,人性是伟大的。(答出其中的三条即可得6分,如果有其它贴近文意的观点也可得分,每条2分)
(3)
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题,新颖别致,新颖在妙用一个“租”字。“年”是一个象征着万家团圆的节日,一个“租”字道尽其中的凄凉:租东西正常,而租“儿子”却不正常,在正常与不正常的“组合”中,揭示出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与追求。(2分)同时,小说题目制造了一系列的悬念:老人为什么要租一个“儿子”过年?是否反映了“空巢老人”常规主题?等等。(2分)小说通过“租儿子”这一事件,在人的感动与被感动中,让读者品味出对人性回归的渴望与呼唤。(2分)
(4)
答案示例一:可以删除。(明确观点1分)小说以“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在情节上赘余,因为经过了一场“模拟过年”,男孩心灵深处的人性已经复苏,打电话告诉母亲自己要回家,便足以说明他迷途知返,“回家”的想法足以揭示出亲情的价值。(2分)作为文学作品,小说应该以含蓄取胜,不可过于直露,让读者在小说结尾的耐人寻味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二度创作”。(2分)小说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亲情”的呼唤,情节的发展已经使主题得以显现,至于男孩是不是在逃犯并不重要,一时“堵气”离家出走也可以揭示同样的主题。(2分)所以,我认为结尾应该删除。(作答规范收束1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删除。(明确观点1分)“临去秋波那一转”重在给人以惊喜,揭示人物的“逃犯”身份,在揭示小说对亲情呼唤的主题基础上,又强化了亲情对人性复苏的价值,便主题更加丰富。(2分)结尾揭示男孩是一个“在逃犯”,更能完善小说情节,特别是与前面“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的伏笔相照应,使情节更完整。(2分)小说以悬念入文,“租”带给读者的悬念需要一个更能化解悬念的结尾,从而增强小说的耐读性。(2分)所以,我认为结尾不可删。(作答规范收束1分)
四、(25分)
12.(1)C、E(A.不是学历低而是“学历不被认可”B.“观念保守”没有确凿依据D.把阅读和音乐视作自己的灵魂)
(2)(6分)
①针对高校:主张不能仅仅以发表的学术文章的数量为高校排名标准,更要以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
②针对高校解决就业问题:提出社会进步致使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教育的发展要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③针对大学生:提倡务必要做到对社会有贡献,能献出自己的才智,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6分)
①萧季驹博士,在从内地毕业后来到香港的背景下,以及在当时大陆学历不被承认的情况下,能够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努力去争取,去拚搏。
②服务教育界三十年左右。任教期间,萧季驹博士始终不停地钻研学科问题,同时心系香港教育的发展。
③身为一名资深教授,萧季驹博士不但于本专业的学术研究精湛,而且非常热衷于博览群书,于不同的领域中撷取更多的人生智慧,以从更广的视角洞察世界。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答案示例:赞同观点:作为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良心。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一是服务国家民族;二是投身改革实践;三是传播先进文化。而这一切无不是建立在深刻全面的学习、思考、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还要具备坚持真理,明辨是非道德操守。(只要能够在阐明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即可根据其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五、(20分)
13.C(A “量入为出”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与语意不符B对象误用,“豆蔻年华”专用来形容少女。D久假不归: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3分)
14.B(A提供„旅途,搭配不当;C删去介词“于”;D句式杂糅)(3分)
15. C(3分)
16.(5分)
答案示例:反对的观点(1分),《弟子规》是一部劝善养正的开蒙读物,绝不是教人吃毒药、以命换命的歪理邪说(阐明观点,1分)。至于“亲有疾,药先尝”,尝的是一份冷暖、品的是一份孝心,表示的是对亲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讲的是亲人有疾,理当侍奉榻前的道理,并不是让健康的人大量尝喝病人的汤药。即使“国学”领域中有一些糟粕的存在,也不应一概否定之、屏弃之,而无视“国学”文化中的主流——几千年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全盘否定“国学”,就是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分)
17.(6分)
参考例句:
(1)陶潜归隐南山用淡然去抒展自己的怨气
(2)李白放浪形骸用豪放去涂抹自己的颓废
(3)杜甫幽居草堂用抑郁去悲吟自己的失意
(写出两个句子即可,各3分,内容相关1分,结构相同1分,语境协调1分)
六、(60分)
18.参考2010年辽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陈亮字同甫,是永康人。出生时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芒,为人很有才气豪迈不群,爱好谈论兵法,论述评议滔滔不绝,写几千字的文章很快就能完成。曾经写作《酌古论》,郡里的太守周葵看了后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一个国士!”到了周葵执政的时候,朝廷的士子禀告事情时,周葵一定让他们向陈亮行礼,陈亮因此能够结交当时的豪杰。
隆兴初年,与金人议和,天下的人都高兴地庆幸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唯独陈亮表示不赞同,于是上呈《中兴五论》。奏章呈报之后,并没有回音。淳煕五年,孝宗即位,又过了十七年,陈亮改名陈同,再次到殿廷上书,孝宗被赫然震动,打算把奏章张贴在朝堂,沿用种放被征召的旧例,令其到朝廷,将要提拔任用他。左右的大臣们厌恶陈亮直言敢谏,于是尚书省仔细考察他以拖延时间。陈亮待候任命10天,第二次到殿廷上书,孝宗想授予他官职,陈亮笑着说:“我只是想为国家建立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想借此博取一官半职呢!”于是渡江而返。每天与同县的狂放的士子饮酒,酒醉时曾口出狂言,有一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这件事向刑部侍郎何澹告发。澹曾经任过考官,废黜过陈亮,陈亮心中不平,话语多次伤及何澹,何澹听说后怀恨在心,立即书写其事上报。陈亮因这事在大理寺受审,受到鞭笞拷打,被打得体无完肤。孝宗了解陈亮,等到官员上奏请旨的时候,就说:“陈亮这事是秀才醉酒后胡言乱语,哪里有什么罪过!”陈亮这才得以免罪。
过了不久,陈亮的家奴杀了人,凑巧被杀的人曾经侮辱过陈亮的父亲,那家的人因此怀疑事情是由陈亮指使的,便将他告到官府。于是将陈亮的父亲囚禁在州里的监狱,属台官认为陈亮的案情很严重,便将他交由大理寺处理。当时丞相王淮明白皇上想要救活陈亮,而辛
弃疾、罗点等人平常就看重陈亮的才学,所以援救陈亮时特别用力,(陈亮)才能不被处死。
陈亮因为多次蒙受牢狱之祸,便回家苦读,所学更加广博。这个时候,朱熹与陈亮正在往来书信争论“王霸之辩“。叶适曾说:“陈亮研究皇帝称王称霸之学,考究上下三千年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揭示其中的奥秘,发现圣贤的精微言论常常应用于万物万事之中,学者常常不明旨意,所以不能够揭开事物的真相。陈亮的观点都是今人所不能言说的,朱元晦心中不赞同,但也不能说服他。”
陈亮心存经国济民的理想,重言诺,人人都能看出他的赤胆忠心。即使身为百姓,推荐士子恐怕没有谁比得上他。家仅列为中产,但是,特异的人或者贫寒之士,他都供奉他们衣食,长久不减。他死之后,叶适向朝廷请求,将陈亮的一个儿子补授为官,但是朝廷没有这样的先例。
第二篇:2018合肥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的“中国”内部展开,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但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表现出发散性的特点,“中国”基本并未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得到呈现。
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被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而作为创造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鲜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眺望的基本视野。由这种视野出发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这并不是说当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就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和问题,以一种文明的完成时态而存在。新时代对新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这个未有穷期的动态过程包含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质上表现为批判、推动现有文明进程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
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来展开文学世界,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置身于社会矛盾的漩涡中,将自己的笔投向现实问题的更深处,揭示复杂的人性和丰富的痛苦,这应该是作家的底线,也是作家良知的根本体现。直面矛盾,直面现实,从文学内部思考同时代的重大问题,也正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传统。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容的转化会带来文学题材和美学形态的变化,比如乡土文学和都市文学的消长、生态文学和科幻文学的涌现等等。但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写出国人的灵魂”,这些由鲁迅所高扬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仍将是新时代作家不可忘记的创作指南。而且随着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更普遍更深入的要求的提出,也由于生产力不充分尤其是不平衡的状况的存在,社会矛盾给人的内心刻下的印痕更为深隐也是可能的。这就更要求新时代的作家继续“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新时代”给当下文学所带来的挑战还表现在作家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去触及乃至包含“新时代”所具有的文明史意义这一议题。而当我们意识到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新文明的担纲者只能是“中国”这一综合性的主体的时候,则问题又转化为新时代的作家如何崔自己的作品中理解和阐释“中国”,抑或如何以“中国”一…更准确地说,如何以“文明中国”——为基本视野来展开自己的作品世界。
(摘编自周展安《文学的“文明中国”视野与纵深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世纪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中国”内部展开,很少关注海外其他文明体的发展情况。
B.“中国”成为作家们眺望远方的基本视野,这使得新时代文学具有极为鲜明的纵深感。C.上世纪以来,许多中国作家在展开文学世界时都会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D.新时代的作家应当继续直面现实,解决矛盾,这是时代发展对文学创作提出的要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存在不足,未能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加以充分呈现。B.第二、三段详细阐释了新时代具有的文明史意义,为论述当下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C.第四、五段针对新时代给当下中国文学所带来的挑战,从两个维度分别进行了剖析。D.文章分析了当下中国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呼吁作家要关注时代发展,回应时代诉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既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等根本属性,又在具体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B.新时代文学在表现新时代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同时,其自身也将在客观上发展为史诗。C.作家应关注文学题材和美学形态所产生的变化,也应在作品中体现良知,守住底线。D.以文明中国为基本视野进行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将体现新时代所具有的文明史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洗 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一一一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
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克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
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剪完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的人。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少一些粗率。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用清冽的井水冲洗。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一一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个新的走向了。
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乞推移下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也随之准确。我不知道一个人戴着手套,怎么可能感受毫端在宣纸上提按、快慢的回馈,一切行为还是略去一些装饰才能存储优雅。一个想亲近古贤人的少年,吝惜自己的手,担心墨汁弄黑了手.担心冬日里的水过于寒冷,以为隔着薄薄的手套追寻古人并无不妥,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一群人在看旧日字画,一律戴上了手套。目光尽可以随意,对一双手却提出了要求——必须隐藏在手套内部,以保证抚摸时的安全。这些手套百人戴千人戴,内部外部早已不洁.可是没有办法,规定如此死板。如果一个人洗净了手,开合卷轴时,会对纸本的轻重、顺逆分寸把握得默契一些,周全一些。净手的低调而柔和的抚摸,被旧日的纸上纹路牵引着,进入内心最隐秘的深处。手套对于手来说,就是一层蒙翳,捂在里边久了,蔫了,不活络了,把它抽出来,洗洗,就生动起来。
又一个夜晚到来。我先是洗了一次手,坐下来整理一篇文稿。然后又洗了一次手,站着临写《杨淮表记》里的几个字。洁净的手指灵动地引导着柔韧的羊毫,点线简劲而出。我一直以为学书者不可不知汉隶,它是一个人笔下的筋骨,让一个人行笔时有了底气。接着,我又洗了一次手,意味着今夜的临写结束。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写自己每一次在阅读汉画像拓片之前都会洗手,字里行间也在劝诫着人们对于物质不要过于贪恋。
B.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
C.本文写戴着手套练书法、赏鉴旧日字画,从反面说明洗手之后亲手抚摸才会使内心更有把握,判断更为精准。
D.结尾写在临摹《杨淮表记》前后反复洗手,既与上一段相关内容形成对比,又呼应开篇的内容,足见运笔匠心,5.第三段对母亲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洗手”的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o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O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O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猿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C.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9.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6分)
二、古伐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秸初,为夏**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夏人方修贡人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7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辞严,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再敢于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扫,医视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梁园吟(节选)李 白
梁王官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宋中十首(其一)高 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4.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E.两位诗人就荒凉颓圮的梁园落墨,不仅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之感,也间接流露了他们对唐王朝衰亡的隐忧。
15.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到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三句,将当时一般人与古圣先贤进行对比,批判了前者不愿从师学习的错误态度。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现如今的书,抢眼的不只是封面,还有上面的推荐文字,有名人的,有朋友的,虽然大多三言两语,却是众口铄金,一片叫好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还对侮辱国歌等犯而不校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庄子并没有像道学家那样正襟危坐地教育人,他擅长讲各种奇异的故事,更愿意用故事来启发当时所谓的“失败者”换个活法。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的原则,而只有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才能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
“无人超市”的发展虽然暂时还不尽如人意,不过曾几何时.当超市这种业态刚刚进入中国时,也受到过许多中老年人的质疑。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和光同尘的行为是不足取的,应该有的是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大刀阔斧的勇气,以及广开言路的自信。
A. B.(:.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也充分体现了“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
B.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几十个科研部门的工作者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纳米科技的未来。
C.武大靖勇夺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桂冠,提振了中国冰雪健儿的士气,随后他还在乎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
D.特色小镇的形成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现在仍然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较为全面的服务。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B.(端午节)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间。C.(七夕节)名借沉香,我思三首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D.(中秋节)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雨呖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但,他们认为这些基础研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实际上,因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就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同时,基础研究还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因为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而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核。因此,对于培养有科学理性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清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一个人只有依靠自己差异化的价值体系及其生活方式,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差异化除个性之外,必然源于自己的母语国家和母语文化。因此无论多早出国,在海外待多久.都不能忘本。毕竟,要靠自己的文化身份才能换取世界舞台的入场券。
赢得别人尊重并不一定要依靠差异化的价值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中国电影缺席2017年戛纳电影节,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表示:“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它侗不属于我们想要展映的艺术电影类型。” 材料二:看《战狼2》时,在中国海军舰长下令“开火”的一瞬间,一个小男孩大喊了一声“好”,放映厅里顿时掌声四起,观众们都欢笑起来。很多观众说.这么多年了,这一幕他们还是第一次遇见。
材料三:2018年春节假期累计实现综合票房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初一单日取得综合票房近13亿元,创造了我国电影史上新的单日票房纪录。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3 分)C 2.(3 分)B 3.(3 分)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4.(3 分)B 5.(5 分)以母亲的视角突出洗手之于人心的需要,有助于主题的表达;通过描写与洗手相关的生活情景,表现母亲认真细致的个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
6.(6 分)洗手是向前人作品、自己劳动果实表达敬畏或尊重的方式;洗手意味着做好准备,以便进入一种感知与体认事物的良好状态;洗手提醒人们结束和即将开始,并能促使人们思考新的生活方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7.(3 分)A 8.(3 分)D 9.(6 分)
现状:文化旅游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出现了同质化的效仿现象,以及为了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等无序化竞争现象。
途径:结合区域特色,使文化旅游产品具备相应主题,杜绝效仿,避免重复;结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业态的发展趋势,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做到“无中生有、变废为宝”。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10.(3 分)D 11.(3分)A 12.(3 分)B 13.(10 分)(1)(5 分)奸计正在此,希望趁我们惊扰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他们做不了什么的。
(语意通顺得 3 分,译出“胶扰”“术”各得 1分。)(2)(5 分)(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师选官调职,在旅舍中卧病,杜纮接他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
(语意通顺得 3 分,译出“宦”“逆旅”各得 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14.(5 分)B、E 15.(6 分)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
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1)(3 分)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2)(2 分)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3 分)A 18.(3分)C 19.(3 分)D 20.(6 分)也有人质疑基础研究的价值 基础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 让公众深入地理解基础研究 21.(5 分)
个性之外的差异化并不一定源于自己的母语国家和母语文化。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不一定能换取到世界舞台的入场券。(或:换取世界舞台的入场券并不一定要靠自己的文化身份。)
四、写作(60 分)22.(60 分)按照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作文标准。
第三篇:2011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010年高三质量检测
(三)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迎。2009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思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无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多彩了。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叫做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以2009年春节文艺活动为例,在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刀分别组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它们同样不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我相信这样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提高。
1、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本山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赢得所有观众的欢迎。
B、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辣。C、知识精英群体中很多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连续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正视赵本山“现象”。
D、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最高的水准。
2、下列说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本文作者看来,我们之所以以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是因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B、2009年春节各种媒体文化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与2009年央视春晚一样不乏精彩。
C、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适合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
D、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指的就是我们更需要的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
3、对原文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本山现象”表明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也能成功走入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
B、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普及、热闹和和谐。
C、金庸、张艺谋、赵本山都将本来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艺术提高到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D、大众化的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沟通与互补中,能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淮南子•汜论训》
【注】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 劝:勉励 B、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入:获取 C、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事情 D、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恶:厌恶
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分)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6、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作者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的欺上瞒下。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C、野人杀了秦穆公的骏马,穆公非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伤身,这件事使他在后来秦晋之战中得到野人的帮助,反败为胜。
D、倡导仁政的孔子担任司寇时杀了聚徒讲学的少正卯,国相子产杀掉兴办私学的邓析,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
7、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3分)译文: ②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8—9题。(11分)前调•阊门①夜泊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注释】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8、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答:
9、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周敦颐《爱莲说》)(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3)既替余蕙 兮,又申之以揽。。(屈原《离骚》)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说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①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细节描写生动细致。③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学艺低龄化:幼小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上班”族已司空见惯。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很多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也正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不同的是,中小学生上的“班”多是文化课培训班,而这些小家伙们上的多是舞蹈、器乐、美术等艺术类培训班。学艺低龄化渐成趋势,我们不禁要问:儿童幼小的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 学艺低龄化
8月7日上午,从银川市青少年宫的舞蹈教室里传出熟悉的音乐:“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这音乐声中,4岁的小女孩李佳琪在地上,两腿劈开成一条线,努着小嘴,上身用力往下弯。和她一起练功的还有40多个同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们都在音乐声中做着同一个动作。
据了解,这30多个小女孩的年龄大多是4—5岁,其中最小的还不到4岁。她们每天要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这样的培训要持续30天,直到幼儿园开学。
葛黎平在银川市青少年宫当了十多年的绘画老师。说起参加培训班学员的构成,她深有感触:“十多年前,来学画画的孩子最小的才6岁,而现在来培训的小孩大部分都是4岁多一点,还有很多家长甚至把3岁的孩子送来学画,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低龄学艺:素质教育还是“晋升”途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对待低龄学艺的问题上,家长的潜在动机各有不同。尽管很多家长把学艺作为培养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但是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心态仍存在于一些家长身上。“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完美身材。而且孩子本身就对跳舞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还自己在屋里练功。”4岁小女孩李美涵的妈妈看着女儿一板一眼的动作,高兴地说。
李佳琪的奶奶站在玻璃窗边专心的看着小孙女练功。“放假孩子在家也没事做,就把她送来学学,没想到她还挺喜欢的,每天不到上课时间就催我走。而且这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孩子也不会孤单。”
在青少年宫舞蹈教室外面,一位家长正准备给4岁的孩子报名学习舞蹈。她说,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如果不从小培养一技之长,日后孩子在同龄人中就会处于劣势。而且这么多小孩都来学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记者问起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时,这位家长表示,兴趣都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还有些家长受社会上不良导向的影响,一味追求低龄化,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少年”。葛黎平老师就见过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3岁多一点就将其送到美术培训班学习国画。葛老师说,很多家长片面在认为艺术培训越早越好,“一招先,吃遍天。”除此之外,4岁就会唱京剧、6岁就能登台表演街舞、上幼儿园就会打架子鼓,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选秀节目造就的小童星让人羡慕不已。一些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对声音和颜色显示出浓厚兴趣,就认为孩子天赋异禀,很早就把他们送到艺术培训机构去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记者在银川市青少年宫舞蹈教室看到,40多个孩子排成四行,在老师的示范下同时向后弯腰的动作,有些孩子开始时还能很认真的完成,但是过几分钟后她们就开始不耐烦了。有的悄悄过去扯旁边小孩的裙子,有的站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干脆趴在地上不动了。教舞蹈的杨老师说,很多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是练习一套就厌倦了。由于孩子的年龄都在3—6岁,理解能力差,往往是一个动作说好几遍才能听懂;而如果每次都说,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挫败感。因此,她尽量调整上课的节奏以免让孩子失去兴趣。
相关研究显示,4岁是一个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音乐、舞蹈、美术等都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途径和工具。而用好这些工具的前提就是孩子本身要对些感兴趣,愿意学。如果一味地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学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对于低龄儿童学艺,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记者通过现场采访,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说话,用理论研究为指导,认为对于低龄儿童学艺,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B、记者通过现场采访,用列数字、对比等方法,说明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C、文中说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节目也误导了一些家长,对少儿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很多孩子很快厌倦学艺,舞蹈老师认为根本原因是一个动作每次都说好几遍,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挫败感。
E、记者认为家长都应该在孩子4岁时让其学习音乐、舞蹈、美术等,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第二部分画横线的句子“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在本部分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
(3)统观全文,概括少儿学艺低龄化的原因。(6分)答:
(4)就本文的少儿学艺低龄化现象,请联系全文,结合实际,提几点合理化建议。(8分)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次教练员竞聘工作今天终于尘埃落定,刘国栋施之皓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任命为男队和女队的主教练。
B、江南梅雨季节虽早已过去,但是南京近期依旧处于多雨期,时不时地来阵暴雨,市民出行还是要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全球各地引发的更大规模的反战潮流,给美英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如美英联军敢于投鼠忌器,将有众叛亲离的可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C、文静秀气的文竹,配上红色的宜兴盆,另加一个雪白的水盆,就显得协调和漂亮,起到装点家居的效果。
D、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迎着狂风暴雨,从贝鲁特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地中海,机上91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工地惊醒了。。①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 ③势不可挡 ④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 ⑤却一脚踩进水里 ⑥人们翻身下床
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⑥⑤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以“金牌不能代表人品”为开头,围绕“金牌”和“人品”的关系,运用排比和对比手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80字。(5分)
夺得八块金牌的菲尔普斯公开承认自己涉毒,体育界一片哗然,而在这件事被曝光以后,迅速有人挖出了他曾经酒后驾车遭到18个月缓刑处罚的事情。去年,德国《图片报》又刊登出“飞人”博尔特在美国迈阿密一个酒吧里大跳“肮脏舞”的丑闻。金牌不能代表人品。
17、仔细观察右面的图,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右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为图画配上一句话或几句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3分)
答:
(2)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这幅画所揭示的道理。(3分)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脚对鞋子很有意见,认为鞋总是把它套起来,限制它的自由。一天,脚的主人要出门,又把鞋子套在脚上面。脚气极了,为了报复鞋子,他故意去踩一些最脏的东西,弄得鞋子的身上又脏又臭。主人回到家,把鞋子用水刷干净,晾在了窗台上。在鞋子晾干之前,主人只能光着脚走路。
开始,脚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主人要到院子里取东西。下楼时,踩在水泥台阶上,凉得脚心直哆嗦。来到院子,走在铺满小沙粒的路面上,脚掌被硌得长满了“麻子”。忽然,主人不小心踩在了一个小图钉上,“唉哟,疼死我啦!”脚疼得大叫一声,主人急忙移开脚步,不料想又踩在了一个烂桃子上。
主人一瘸一拐地回到楼上,用水把脚洗干净,然后用镊子夹出了扎在脚上的图钉,又在伤口上涂上酒精,脚疼得直咧嘴。
过了一天,鞋子晾干了。当主人把鞋子套在脚上面时,脚非常惭愧地对鞋子说:“请你原谅我,当我真正离开你的时候才明白,你是为了保护我啊!”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0年高三质量检测
(三)语 文
1.B(A不是所有观众,而是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C曲解文意,“不无”的意思是“不是没有”,不能和“很多人”对等。D不是最高水准,而是骄人的水准。)
2.B(A强加因果。C“适合……”属主观武断。D理解片面,“智慧新果实”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
3.C(“正像”一句,王蒙把赵本山现象和金庸、奥运会开幕式现象一样相提并论。)4.C(“事”,在这里是动词,侍奉。)
5.C(①是善赏,②⑥是善罚,③是秦穆公被俘,④是桓公称霸,⑤是作者议论)6.D(错在“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
7.(1)(4分)食马肉者三百余人 / 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 遂克晋 / 虏惠公以归 /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2)(6分)①赞誉你的话一夭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日” “囹圄”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3分。)
②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守约而治广”,1分,判断句式1分,句子大意1分,共3分。)
8.(5分)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2分)。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3分)。
9.(6分)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入夜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3分)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3分)
10.(1)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1.(1)B D(B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华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5分)(2)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6分,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3)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3分)
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3分)
(4)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深化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12.(1)D E(2)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拔苗助长‟总括上文家长不正确的做法,“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开启下文,对孩子失去兴趣原因的探讨.(作用2分.分析4分)(3)①家长的潜在动机各有不同,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心态仍存在于一些家长身上 ②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培养越早越好,“一招先,吃遍天。”
③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选秀节目造就的小童星让人羡慕不已,对少儿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点2分)(4)示例:
①幼儿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创造能力,家长应该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对艺术的兴趣。不要为社会上的不良导向所误导。
②对艺术有兴趣的孩子,不要过早接受正规训练。应该提倡“快乐教学”,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加强和保持对艺术的兴趣,保证学习的循序渐进。
③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让家长能够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活动。④社会应该给孩子喘息的机会。不要让那么小的孩子就承受压力,违背孩子的天性,反而会让他们过早失去对艺术应有的兴趣。(建议要合理.语言通顺,不得少于2点)13.D(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结局或结果。B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C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D投鼠忌器: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比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
14.A(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起到…作用”或“获得…效果”;D歧义)15.B 16.(5分)金牌代表的只是过去的辉煌,而人品镌刻的是一个人的素养;金牌塑造的只是曾经的成功,而人品写下的是人格的高尚;金牌铸就的只是你在某个领域的出类拔萃,而人品却能让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和钦佩。(三个分句3分,两种手法得2分)
17.答案示例:(1)他那么小的靶心都能一箭射中,我这么大的靶心却屡射不中,怎么可能这样啊?!(不涉及左靶,扣2分;不使用“?!”扣1分。所写内容完全不符合画意,不给分。)(2)示例一:有时候,目标看上去越难达到,人反而越会全力以赴,最终达到目标;相反,目标看上去越容易达到,人就越有可能掉以轻心,反而无法达到目标。示例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完成艰难的任务;平庸的人,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参考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穆公一直追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于是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杀了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第四篇: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阅卷,在任务均分的情况下,博爱县、温县一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互助,最早最好完成了任务;沁阳市和武陟县在任务重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勤恳敬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任务;焦作外国语学校、焦作十二中、焦作四中在本次阅卷中也提前完成任务。
一、命题意图
模拟高考,指导复习,冲刺警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语文命题以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前一阶段复习备考的着力点与提升点,并对重要能力点稍稍加大了考查的难度予以冲刺警示。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节选自《中国文化导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宋史》,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宋代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考点在意象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名篇名句默写选自课标规定背诵的64篇的篇目之内的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西班牙作家阿索林的《劳动者》,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答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摘编自《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语文改革的猛将》,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准确,压缩语段及句子的仿写。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考试成绩统计
全市语文最高分135分(修武一中高圆圆),其中理科最高分135分(修武一中高圆圆),文科最高分127分(市十一中高子睛)。全市分130以上1人(理1人),125分以上16人(文科6人,理科10人),120分以上138人(文科65人,理科73人)。
全市语文平均分96.9分,其中客观题16.2分,主观题80.7分,难度系数0.65,区分度0.18。
全市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语文各小题全市平均分、难度系数统计
......各省级示范高中语文最高分
......三、试题分析及评分细则
评卷原则: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
整体要求:不按要求规范答题的计0分。
文理科各题难度系数统计
.......从难度系数看,18道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是第14小题,难度较小的题目是第1、4、5、15题,其他题难度适中,整个试题较平易,与201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难度系数接近。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第一大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章摘编自《中国文化导读》,作者叶朗、费振刚、王天有,原文以专题形式,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述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生活在21世纪,回顾中华文化的曲折过程,我们除了深感自豪之外,也从前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得到启发,从祖辈经历的苦难与血泪中得到教训,对我们自身的生命意义与人类的前景,有了最宝贵的参照系统。前人的经验,让我们了解思想与智慧如何开拓了人类的心灵追求,让我们反省个人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人生处境。选文围绕“道”“道家”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种差异说明各学派还不能在以‘道’为本这一点上达成一致”与原文不符,原文说“这些共同点也就是道家思想的一般特点。它们主要是:以‘道’为本”。意思是各学派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是“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不同”,在以“道”为本这一共同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道家通过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第一次提出‘道’的概念”是说“道家第一次提出道的概念”,原文说“道家通过‘道’的概念第一次探讨了万物的本原问题”意思是“道家第一次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选项颠倒了目的(“探讨了万物的本原问题”)和方法(“通过‘道’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无为的想法是与君权相违背的”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这段文字选自《宋史·刘沆传》,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材料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文字较为浅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
刘沆,北宋至道元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也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4.(3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属”应为“托付”、“交给”。此处应联系语境来理解,不能生搬成“嘱咐”。
5.(3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句言其倜傥任气;④句是说上诉的人;⑥句是说其用权谋使心计。
6.(3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刘沆是从尹氏的税钞上看出了问题。原文有“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而非C像所表述的“从尹氏的契约上看出了问题”。A、B、D项均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字,意思与原文没有什么出入。
7.(10分)(1)(5分)【答案】我没有追随彭玕,差不多拯救了万人,后代一定会有发达的人。
(2)(5分)【答案】内侍张怀信倚仗诏令,监工非常严厉,州将甚至到了称病不敢任职的地步。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译出大意2分,“从”(追随)、“几”(差不多)、“隆”(发达)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2)译出大意2分,“挟”(倚仗)、“严峻”(严厉)、“移疾”(称病)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
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的理解上。虽然这些关键词语考生未必能够全都译出,但由于有了“大意”赋予的分数,学生能够懂得大意,也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的。
【参考译文】
刘沆,字冲之。祖父刘景洪。最初,杨行密占据江西,属将彭玕占据州城自称太守,把军队托付给景洪,打算胁迫军队归附湖南,景洪假装答应。接着便把州城交给了杨行密,后来他退职家居不再任职。等到徐温建立吴国,用厚礼请他任职,没有任职。父亲刘素,不愿做官,凭借财富称雄乡里,喜好结交宾客。景洪曾经告诉别人说:“我没有追随彭玕,差不多拯救了万人,后代一定会有发达的人。”于是命名所居住的北山为后隆山。山上有牛僧孺的读书堂,就借着原来的台基修筑台子称作聪明台。刘沆的母亲梦见一个穿戴齐整的男子说是牛相公,后来便怀孕,生下刘沆。等到年岁稍长,洒脱而意气用事。考进士没有考中,自称为“退士”,不事科举,他的父亲极力劝勉他。天圣八年,终于考中进士第二名,任大理评事、舒州的通判。州里有一件几年都没有裁决的案件,刘沆几天就裁决了。章献太后建造资圣浮图时,内侍张怀信倚仗诏令,监工非常严厉,州将甚至都称病不敢任职。刘沆上奏请求罢免了张怀信。连续升迁任太常丞、直集贤院,出京任衡州知州。州里有一个尹氏大姓欺负邻居年老子弱,打算暗中窃取他们的田产,于是伪造田地买卖的契约,等到邻家的老人去世,就夺取、占有了田地。邻家的儿子向州县申诉,二十年都没有伸冤。刘沆到任,又向他申诉。尹氏拿着多年的税赋作为凭据,刘沆说:“你有千顷田产,每年的贡赋难道仅仅这一点?当初你制作契券时,曾经问过邻居吗?他们家本来多数人还在,可以问吧。”尹氏于是认罪。当初,刘沆在任副相时,有一个叫张彦方的人,客居在越国夫人曹氏家里,接受富人的钱财,制作了假的朝廷授官的凭证。事情败露之后囚禁在狱中,刘沆判处张彦方死罪,但讼辞中却没有涉及曹氏。曹氏,是张贵妃的母亲。刘沆被重用后,谏官、御史都认为刘沆在张彦方一案上没有办理彻底,怀疑他借此升官晋爵,争辩起来,但皇帝没有听从,贵妃死后,册封为皇后,刘沆任监护使。几个月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改任园陵使。御史中丞孙抃、御史范师道、毋湜说,宰相不应为追封的皇后主持葬礼,没有得到答复。葬礼之后,赏赐他皇后阁中的许多金器,刘沆极力拒绝,而请求让他的儿子刘谨应试学士院,于是获得了兼职。刘沆擅长政事,性格豪放率直,很少讲究仪法规矩。然而用权谋使心计,喜好刺探皇帝近臣的过失,暗中用这些事情的轻重来行事,当时议论的人因此而轻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大意对即可)
8.(5分)【答案】“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云边”二句具体写“散”。(1分)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2分)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2分)
9.(6分)【答案】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下片写别后之思:开头三句用设问直抒胸臆,说明离别使人“伤情”,如何“伤情”。后三句写在离别之后,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样层层深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3分)下片写别后之思:开头三句用设问直抒胸臆,说明离别使人“伤情”,如何“伤情”。后三句写在离别之后,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3分)这样层层深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对诗词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必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一箪食 一豆羹(2)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3)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分别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杜牧《阿房宫》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其中杜牧《阿房宫》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孟子?鱼我所欲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本题每答对一空给1分,多字少字,有错字或者别字,该空不给分。
选考题
第三大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阿索林(又译阿左林、阿佐林;生卒年份有多种说法,似应为1875—1966),生于小镇,当过皇家学院院士,“九八年一代”的主要成员之一。阿索林是该国随笔体小说的创始者,也是一位评论家。不过,虽然西班牙至今仍有以他命名的文学奖,但在世界文学史上,他并不是第一流的;虽然他三十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曾一度受到喜爱,但影响终究不算深远,不算是广受推崇的名家。阿索林对文字追求简洁,但对内容则务求正确和详细。汪曾琪说:“阿索林是我终生膜拜的作家。阿索林是古怪的。”
11.(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5分)【答案】E、A
【评分标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B项,原文中的“也许”也有推测的意思,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不准确。C项,从字面上看,这样说有些道理,但从原文“只对于很少的事物有知识”后面的一段文字来看,“劳动者”对农业生产及其所接触的大自然有丰富的知识,并非只是贫乏。作者在这里对“劳动者”有寓褒于贬的意思。D项,“既有作者对主人公的理解,也有怒其不争的批评”分析错误,这些语言中有同情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对主人公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的同情和叹息,至于“怒其不争的批评”则不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所要表现的。A项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全面,所以给2分。
(2)【答案】(6分)①生活简单贫苦;②有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③政治观念模糊,道德观念淳朴。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每点2分。
(3)【答案】(6分)①在有限的语句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事件,增大了叙述的容量;②以相同的结构组合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贯通、浑然一体,让人读起来有一气直下的感觉;③这些短句与其他形式的句子结合,长短错落,使小说的语言有一种错落变化的美感。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结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D。每答出一点给2分。有其他合理解释可酌情给分。
(4)【答案】(8分)观点一:以“可怜人”为题不合适。①这个“可怜人”具有普通劳动者的一般特征,以“劳动者”为题使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而以“可怜人”为题则不能明确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且冲淡了这一意义;②主人公有劳动者面对挫折时的安命心理和乐天态度,以“可怜人”为题会忽略主人公的这可爱的一面;③“劳动者”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养活着上层人,但他们的生活状态是可怜的,小说以“劳动者”为题传达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意义。
观点二:以“可怜人”为题合适。①小说中作者称主人公为“可怜的人”,以这个称呼为题更能够吸引读者,而“劳动者”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语,吸引力不强;②“可怜人”中的“可怜”更能突出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因为他们从各方面看都非常可怜;③作者写主人公精神上无所追求,“不抱任何希望地、毫无欲望地活着”,用“可怜人”为题,更能突出作者对社会中这一类人的同情。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每点2分。
第四大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玄同: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1939年1月17日因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病逝。
12.(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答案】C、B
【评分标准】答C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答A和E不得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使钱玄同成为“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的是“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而“提出改革大纲十三事”只是传主的主要活动之一;D项不准确,两件事相隔时间之近,虽然也可以体现出感情之深,但作者主要是为了说明传主得病之突然;E项,理解错误,钱玄同“古文造诣很深”与“主张废除方块汉字”并不矛盾,正是因为他对汉字研究的深入,才有“难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才主张废除方块汉字。
(2)【答案】①在音韵学研究方面,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影响颇大;②在经学研究方面,他有明确的思想方法,创建甚多;③在古史研究方面,独见很多,影响很大,一些观点得到了郭沫若的赞赏。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每点2分。
(3)【答案】①他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为汉字简化做出了贡献;②他提倡用“国语”作文,把文字音韵学精深的学术研究应用到国语统一上来,为推广普通话做出了贡献;③他提倡小学课本注注音字母,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为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做出了贡献。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每点2分。
(4)【答案】观点一:钱玄同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这一说法有道理。①他倡导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鼓吹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②他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有显著的贡献,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③他身处沦陷区,不做敌伪的顺民,保持名节。
观点二:钱玄同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这一说法不准确。①钱玄同在倡导文学革命、教学和学术研究、保持名节等方面确实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②但他也有认识问题偏激的一面,例如他主张废除方块汉字,说中国根本改革之路在“欧化”等,这些说法虽然受时代的局限,但在认识上也有不全面之处。③乐颜的说法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而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保全名节似乎更是对得起自己。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每点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3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包括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2道表达题中,语用题5分,修辞方法题6分。
13.(3分)【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D项,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此处应为“环环相扣”。其他三项的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14.(3分)【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成分残缺,“以”缺少呼应,应在“快乐”后添加“为代价”。B项,句式杂糅,去掉“令人惊喜”,或将“令人惊喜的”放置“和谐”之前。D项,语序不当,“伤及品牌”应在“过快”之后。
15.(3分)【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注意语句前后的逻辑顺序和句式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6.(5分)【答案】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开始执行新标准。或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大调整。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大调整”(或“执行新标准”)每点各1分,句子通顺1分;每超过2个字扣1分,超出5个字则给0分。
17.(6分)【答案】略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是D。三句话每句话2分,比喻恰当1分,与示例句一致1分。
命题材料出自刘大白《旧梦》诗之三六。修辞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辨识,也要学会应用;不仅会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也要会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文采。
第六大题 写作(60分)
18.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立意】
解读材料的关键是思考“城堡”的象征义,可指“理想”“成就”等自己心中的美好;“家”的象征义,可指“现实”“精神世界”“心灵家园”。鉴于此,符合题意的立意有:
1.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于追逐梦想的过程;
2.在追逐美好的过程中,遭遇现实的障碍,选择放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
3自己的“城堡”是最好的,但要懂得和他人分享;
4.很多时候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了快乐和美好;
5.美好的理想和梦境往往毁坏在自己的手中;
6.喧嚣过后的平凡才是生命的常态。
【评分标准】
1.能围绕以上任何一种立意来写,48分以上;
2.围绕材料的任意一段来立意,符合题意,42—48分;
3.用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但全篇不涉及材料的,不超过40分;
4.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36分以下。
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解析】命题材料选自林清玄的《黄昏的沙堡》原文较长,为了命题的需要,去掉了对话部分,做了相关删减,意在增加立意的的角度,扩大材料的包容性。考虑到前两次的作文命题在审题上较易,本次增加了审题难度,意在提醒师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面对60分的作文,不能想当然,不能一叶障目,应重视、审视作文材料中的每一个符号,并选好自己的写作角度。
附:黄昏的沙堡
有一群孩子在海边玩耍,他们用海边的沙堆成沙堡。
每一个孩子各自建造自己的城堡,有的盖得很大,有的很小;有的盖得很华美,有的很简单。不管是大是小是美是丑,孩子都很爱自己的城堡。
沙堡盖成的时候,孩子就向其他人宣布:“这是我的城堡。”
有一个孩子破坏了另一个孩子的城堡,拥有城堡的孩子非常生气,立刻冲向前去打那破坏城堡的孩子,并且叫唤其他的孩子一起参加打架,直到把另一个孩子打倒在地。
由于人人都不准别人靠近自己的城堡,沙滩上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这是我的城堡,我要永远拥有它。”
“世界上我的城堡最美,谁也比不上。”
“走开,别碰我的城堡!”
“你再走近一步,我就掐死你。”
偶尔也会传来叫骂和打架的声音。
那些孩子因为觉得自己的城堡最美,总是不能欣赏别人的城堡。
他们非常爱城堡,就以为那是真实的、永恒的城,忘记了那只是海边的沙子。
风雨吹坏了城堡,他们就怀恨风雨!
海浪冲倒了城堡,他们就咒骂海浪!
本来欢欢喜喜一起到海边盖城堡的孩子,为了保护和维持城堡,都变得紧张、愤恨、疲倦了,不再交谈、欢笑、拥抱了。
很快的,黄昏就来临了,太阳逐渐落向海面,天马上就要黑了。
孩子们都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母亲煮的热腾腾的饭菜,不管多么喜欢城堡的孩子,也不得不要回家了。
一个孩子首先踢倒自己的城堡,别的孩子也跟着踢坏自己的城堡,这时候,没有人在乎到底是自己或别人的城堡了。因为,没有人可以把城堡带回家。
最后,他们又开始交谈和欢笑了,互相牵着手,头也不回的跑回家。
黄昏的海边,只剩下空荡寂寞的沙滩,还有倾颓破败的城堡。
夜里潮水涨了,海浪把所有的城堡推平,又变成沙滩。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没有人看得出昨天这里曾有许许多多城堡,也没有人记得有许多孩子为了这些城堡曾有过多么激烈的争吵。
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只有平静的海滩才
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备考指导
本次阅卷中全市考生选考题没有规范答题的仅有24人,希望各位教师在最后的备考中不放松考生规范作答的监督力度,以免丢失不该丢失的分数。本次参加考生23000余人,选考题,第11题1700余人选作,第12题21000余人选作。
客观题
客观题平均分统计
......从客观题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得分情况较好,文言实词、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成语和病句仍是学生的软肋,在下阶段的备考中,教师要加强这些小知识点的长期指导力度,利用课前的零碎时间加强成语和病句的训练。特别是文言实词的语境义,常见成语的细微辨析,病句常考类型的典例把握等。
客观题正答率(文科)统计
.......客观题正答率(理科科)统计
........主观题
第7题(由评卷组长、市十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第(1)小题,“从”“几”“隆”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其中,“从”可译为“跟从”“追随”“听从指挥”“服从”“依从”“顺从”;“几”可译为“差不多”“几乎”“大概”;“隆”可译为“发达”“显贵”“兴隆”“尊贵”。
第(2)小题,“挟”“严峻”“移疾”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其中,“挟”可译为“倚仗”“凭借”“拿着”;“严峻”可译为“严厉”“严格”“严苛”“严酷”;“移疾”可译为“称病”。
【考生答题情况】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从”,大多数考生能够准确译出;“几”,不少考生漏掉不译,或者把“几”和“万”错误地联系在一起,译为“几万人”;“隆”,有一小部分考生错译,“后世当有隆者”,考生错译为“后世有理解我的人”“后世有敬佩我的人”“后世有赞美我的人”“后世有感激我的人”,更有考生谬以千里,把这个句子错译为“后世又叫隆山的”“后世有住在隆山的”“后世有叫乾隆的”“后世有像诸葛亮那样隐居的”。
第(2)小题得分率较低,“挟”,能准确译出的考生大约占到一半,有考生错译为“挟持”或“挟持……发布诏令”;“严峻”,有不少考生直接平移下来,不做翻译;“移病”只有少数考生能准确译出,绝大多数考生把“州将至移疾不敢出”错译为“想要离开却害怕得不敢出来”“从州中的将军至残疾的人都不敢出去”“以至于州中将领得了大病也不敢离开”“使得舒州出现了传染病,人们不敢出门”“甚至连州都要因此迁移,没有人敢出面阻止”等。可见,一旦遇到有难度的句子,学生便手足无措,胡编乱译了。
另外,在翻译句子时,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把“彭玕”错写成“彭轩”“彭环”;把“张怀信”错译成“张怀在信中”;“内侍”错写成“内待”;“朝廷”错写成“朝庭”;“严厉”错写成“严历”“严励”。评卷时,只要在译句中发现错别字,就扣掉1分。
【温馨提示】
①文言翻译考查文言实词居多,而大多数文言实词在课本上出现过。最后阶段的文言文复习,不妨回归课本,课本上学过的文言实词必须落实到位。
②用好高考真题,可以有效利用早读、课前读时间,让学生口头翻译近五年高考真题中的文言选段,还要读题读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史传类文言文的能力。
③强化句子翻译,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一定要求学生动手写,避免译文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第8-9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考生答题情况】
《柳梢青送卢梅坡》是一首送别词。本词内容、情感容易把握。
第8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及作用的理解。分值为5分。本题分析角度应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入手。大多数学生得3分。大多数学生不能概括出句子的含义是“散”。将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孤雁”的含义,不知道“浮萍”的含义。
第9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词作者情感的把握。分值为6分。本题得分点在“怎样层层深入”六个字上。大多数学生得3—4分。学生只是把词的内容翻译了一遍,没有按层次去分析,体现不出“层层深入”的特点,忽视表达技巧,答不出“设问直抒胸臆、想象”,能答出“直抒胸臆”“想象”这两点的都能得5—6分。
【温馨提示】
建议教师在讲解诗歌鉴赏题时,首先要教学生审清题,其次让学生清楚答题的角度,按步骤规范答题。避免出现理解诗歌但依然大量失分的情况。
第10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分校xx老师提供)
【考生答题情况】
本题满分6分,第1小题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第2小题选自《阿房宫赋》,第3小题选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答题情况来看,全市平均分为3.86分,多数考生得4~5分,满分占22.2%。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错别字现象严重。几乎每个字都有写错的,尤其是“箪”“羹”“廊”“缦”“钩”“麾”“炙”等。
不规范问题突出:书写潦草,字体太大或太小,随意涂改,答案不填在规定位置等。
记忆不准确,语序颠倒:如“廊腰缦回”和“钩心斗角”写错位置。
【温馨提示】
1.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努力避免错别字现象。如“一豆羹”的“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既然“羹”是食品,那么这里的量词就不能用“斗”。再如“八百里分麾下炙”的“炙”是会意字,从肉从火,本义为肉在火上烤,而 “灸”是形声字,本义是用艾火烧灼,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就不会把“炙”写成“灸”了。
2.对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强化,特别记忆。
第11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不分点答题,思路不清的原则上不超过三分。
第(3)题短句的作用能从内容和形式两点作答的可以考虑给满分。
第(4)题开头没有亮明观点的,原则上不超过4分。
【考生答题情况】
第(2)题,一部分考生没有联系第三段的全段进行归纳概括,遗漏第二、三点,或把第二点概括成“有一点可怜的知识”。
第(3)题多数学生只考虑短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没有答出短句本身的作用,或胡乱答题,思路不清。
第(4)题,①不少考生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没有联系小说的主旨和内容来分析。②分析问题层次不清,胡乱答题。
【温馨提示】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定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再慎重答题;一定要在掌握小说四级概念整合法,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答题时先答出要考的概念本身的作用,然后再答其余三个方面。即答题时思路要清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答题时按分值分点答题,最好列出(1)(2)(3)来。
第12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①答案多选不得分。
②答案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教学方面的贡献:①编著《文字学音篇》影响颇大,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②培养了许多音韵学方面的专家。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①对经学研究,求真致用,创建甚多;②对古史研究独见很多,影响很大,受到大家称赞。
答案两点,每点3分,每个要点中两个部分,每个1.5分,答一个给1分。
③答案三个要点,每个2分。只有要点没有分析,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3分。
④答案中观点明确2分,明确观点后要有具体分析,理由每一点2分,理由阐释可以和答案不同,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考生答题情况】
①前后观点不一致,导致前面叙述和后文矛盾。有一些同学前面反对题干中观点,最后却又改为赞成题干中观点。
②不能明确答题区域,错区找答案。比如一些同学在写第二题时,却去文章的第四段找答案,根本没有看清题干要求和第三段中心句。
③对答案概括没有提炼要点,只是原文照抄句子,比如第二题答案中的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不少同学没有把经学和古史研究分开表述,以至丢分。
④只有观点,没有分析。比如第四题,一些学生只写“不赞成,因为人无完人”,这样写是不能得到好的分数的。
⑤答题没有序号化,看起来一大堆,但是不分眉眼,一方面说明答题者思维不清,另一方面不能让阅卷教师很快找到答案。
⑥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卷面混乱,不能让人看清书写内容。
【温馨提示】
①加强阅读类试题审题指导,明确答案区域,在区域中寻找概括答案要点。
②做题之后一定要审视自己的答案,明确自己观点,围绕观点解析原因,不能中途易辙。
③提高答题技巧,观点明确之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分析,决不能只把观点放到那里就算结束。
④答题序号化,整理自己的思维,明确答案要点。字体一定要工整清晰,让阅卷教师能轻松改卷。
第16-17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答案示例】
我省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将于2014年执行。或2014年起我省将执行高考加分新政策。
【考生答题情况】
第16题为新闻类语段压缩题。主要问题有:①没能细心审题,很多考生组织的答案明显不是一句话,要么是两个句子,要么是个短语;②没能认真筛选,导致答案得分点不全,比如不少考生都遗漏了“2014年”这个关键时间点;③没能联系第二段第一句话,找出“我省高考加分政策”这个准确陈述字眼;④没能精心组织句子,导致句子颠三倒四不通顺,甚至出现病句。
第17题属于仿写题。主要问题有:①没能对照例句积极思考,思维不够活跃,找不到合适的新鲜话题,比如个别考生只是仓促的选择“小雨、中雨、大雨”“语文、数学、英语”等话题②审题意识不强,题干上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但不少考生面对新鲜话题找不到合适的喻体,或者根本就不是比喻,比如个别考生答 “今天是现实的”还有不少考生简单照搬原句,不能体现仿写的特色。③很多考生写成的三句话,每句话里的喻体和后面的动词很不搭,显得极其生硬、牵强,甚至闹出笑话。
【温馨提示】
新闻类语段压缩一定要注意几点:①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②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③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④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⑤连同标点在内,千万不可超字数。
重视审题,把题干要求分项列举,对照要求一一作答;加强学生对仿写题动手训练,认真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注重修辞训练,加强词汇积累,注重细节推敲,提高做题技巧,争取在此类题型中少失分、得高分;最后40天让学生多背诵一些例句,培养语感,开阔思维。
【17题优秀答案示例】
过去是风景的,一处一处地游览;现在是宝藏的,一寸一寸地挖掘;未来是高峰的,一步一步地攀登。
过去是文物的,一件一件地展览;现在是知识的,一点一点地积累;未来是蓝图的,一页一页地描绘。
少年是童话的,一篇一篇地阅读;壮年是小说的,一部一部地讲述;老年是传记的,一章一章地回味。
青春是文学的,一页一页地书写;中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造;老年是音乐的,一首一首地聆听。
第18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1.书写工整,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作为作文评分的重要依据,结合立意判分。
2.没有标题的,扣2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不完篇的作文打分不超过40分。不足400字的作文打分不超过30分。
4.敢于打高分,慎打40分以下,给分合理,扣分有据。
【考生答题情况】
①选取立意的角度不佳。考生要把整体把握材料,仔细辨别材料的意图,选取最佳立意。多数考生围绕“家是港湾”“坚守”“坚持”“放弃”“取舍”等,而没有选取最佳立意。
②立意体现的思想消极。如写“人性都是自私的”,“利人不如利己”……
③不引用材料。材料作文必须引用原材料,否则文章所提炼的观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考生本次作文中不引原材料,使得观点没了依据。
④所给材料作为论据使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仅是作为提取观点的依据,不能用在正文部分作为文章的论据。因此,所给材料最好放在开头用作观点的依据,或是放在结尾,和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⑤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是空洞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几个关键词反复提,却没有实质的材料作支撑。
⑥引用的论据不准确。如“孟佩杰”写为“郭佩杰”,“朱镕基”写为“朱戌基”……
⑦篇幅不足。字数不足800字,这在高考中是硬伤,不可忽视。考场上考生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文时间,最少留45分钟时间完成写作部分内容。
⑧题目中出现错别字或不写题目。如“梦想的昭唤”“心灵的港弯”。
【温馨提示】
教师要明确地要求学生:①材料作文最好要引材料,而且要把材料放在开头,三言两语概括,之后得出自己的观点。②所给材料不能用作论据。
加强各类作文材料的审题训练,立意角度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心立意。
加强作文论证说理方法的训练。
加强作文结构指导,文体规范,结构清晰。
加强作文书写训练,规范书写、工整书写、美观书写。
第五篇:高三教学语文质量检测
高三教学语文质量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埋(mái)怨 脑髓(suǐ)骈(pián)体 敛声屏(bǐng)气
B.处(chǔ)方 切(qiè)脉 空(kòng)白 钟鼓馔(zhuàn)玉
C.救济(jì)福祉(zhǐ)混沌(dùn)风尘仆仆(pú)
D.窥(kuī)视 肤(fū)浅 诤(zhèng)友 妍媸(chī)毕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代劳
以逸待劳
桃园
世外桃源
B.厉行
例行公事
洪亮
征引宏富
C.惹事
惹是生非
礼遇
不可理喻
D.国事
共商国是
影璧
铜墙铁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________。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②地球生态系统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_______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惟一基础,失去这一基础,人类只能彻底毁灭。
③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让我们置于问题情景中去体验,去动手、动脑,感受________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A.遇害 变化 实验
B.遇难 演化 实验
C.遇难 演化 试验
D.遇害 变化 试验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NBA常规赛,将过半程,虽然姚明正处在身体的极点上,但是他有足够的理由、足够的经验,度过这个极点。这个中国男孩最懂得韬光养晦,然后等待再次爆发的机会。
B.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星罗棋布,汽车川流不息,却看不到扬起的灰尘,闻不到排放的尾气。
C.只要你身临其境为他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处境,不会对他求全责备了。
D.网络小说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今年冬天气温持续下降,空调市场很火,市家电大楼平均一天的销售额达五十台。
B.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8日强调说,联合国有责任尽一切努力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对伊动武只能是最后选择,而且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C.近期,全国各地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利造成的。
D.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推倒学校的南墙改作商店这件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它本身的商业意义并不大,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喧闹的声音和世俗的风尚从此长驱直入,人也浮躁,心也浮躁。
①人们通过锱铢必较的商场之门进入学校,②做学术的地方与做生意的地方不再有什么两样,③一种精神失去了围墙的庇护,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二、(l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朋友从网络上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这位l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照片显示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他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事情,来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的是焚琴煮鹤!
对此我有话要说,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话可.谓:宇内存知已,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告诉人们: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是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令人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7.对“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是焚琴煮鹤”中的“焚琴煮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文人面对美好的世界吟诗作文,写出极其美妙的作品。
B.指责科学只顾自身的发展,不重视保护和发展美的艺术。
C.济慈等诗人墨客强调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极佳的文学美感。
D.批评科学的发展破坏了艺术美感,糟蹋了古典美。
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东隅”和“桑榆”在文中各有所指,所列材料全都属于“东隅”范围的一项是()
①乘坐俄国太空舱,日绕地球十六圈。
②从宇宙飞船到太空港,中国航天越飞越高扬。
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⑤九霄云外处,展开“太阳镜”。人工可照明,此乃人造月。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9.以下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济慈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他对科学美的质疑在当代也有响应者,如道金斯之类的作家。
B.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和套用王勃的名言,其用意不相同。
C.由于宇宙起源大爆炸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人们能够据此通过推导分析获得美感,这毫不逊色于文学家笔下从彩虹联想到虹桥、霓裳之类的形象美。
D.科学求真,真中涵美。科学使人们更接近真理,在这过程也同样能获得许多新鲜的美感。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会发现更多具有美感的天文现象,如果李白、苏轼能再世的话,也会以此为题材去写作的。
B.吟咏明月的佳作不仅过去出现,今后也会出现,而且有的会更具科学色彩。
C.随着科学不断发达,新的研究疆域不断开拓,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而由现代美所取代。
D.科学与艺术是对立统一的,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美,它们不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可以渗透和熔铸在一起。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仁慈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集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二十余万,身虽困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①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②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③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资治通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此句指修长城。③光即是司马光。
1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说胡亥 劝说
B.毅当高法应死 应当
C.乃系诸代 拘禁
D.其势足以倍畔 通“背叛”
1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相近的一项是()
A.愿君审计而定之
B.反数上书,直言诽谤
C.是内使群臣不相信
D.将军恬不矫正
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数以不能辟地立功
②不敢辱先人教以不忘先帝也
③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④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4.表明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④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⑤其势足以倍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15.对扬雄、司马光关于蒙恬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雄认为,蒙恬之“忠”,不足以辅佐君王,是无用之“忠”;司马光认为,蒙恬之“仁”是为始皇所驱使,行的是不仁之事,不可谓“仁”。
B.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修筑长城暴敛伤民,荼毒百姓的批评是一致的。
C.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是否“明人臣之义”的评价是不一致的。
D.扬雄与司马光评价蒙恬的着眼点不同;扬雄论“忠”,司马光论“仁”、“义”,因而结论也完全不同。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衬出离人怎样的神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己。(韩愈《师说》)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泪珠与珍珠
琦君(台湾)
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着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的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年老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模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里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19.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作者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请你简要分析此比喻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说明什么道理?(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观⑤~⑦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笔下的泪水所蕴涵的意义。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珍珠贵重也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六、(12分)
23.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和句式,调整个别句式,使其句意通畅。(3分)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和消极的心境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生活充满了乐趣;而生活中的枯燥烦闷、了无兴趣也往往是消极心境带来的后果。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作适当调整,使之连贯。(写出序号即可)(3分)
①我们生产的直流镐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②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③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④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下面的修辞格式,另写一组句子。内容一致,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等)(6分)
时间是一要铁鞭,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一树繁花;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朵一朵地击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到击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莎拉·班哈特是法国人最喜欢的一位女演员,她是四大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一次,莎拉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她的左腿受了重伤,而且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且逾来逾重,医生建议她必须把腿锯掉。莎拉沉思了很长时间,然后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的话,那就锯掉吧,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手术后的莎拉恢复很快,尽管她失去了一条腿,但她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学会接受,你就能以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来尽量享受已有的,你就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学会接受,你会发现,一年365天,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请以“学会接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1.A(埋mán怨)2.D(影壁)3.B
4.A(B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似的罗列分布。与语境不符。“设身处地” D“出神入化”与“情节”不搭配,何况“网络小说”技艺也不高。)
5.B(A搭配不当 C词语重复多余 D语序不当或句子杂糅。改为“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已极熟悉的肥大虎耳草”或改为“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她对这些虎耳草已极熟悉”。)6.C
二、(12分)7.D(A、C意思说反了,B言出无据)
8.C(①②⑤属于科学发展的范畴,是文中“桑榆”所指内容,其余都属于“东隅”所指内容。)
9.A(道金斯不是济慈的响应者)
10.C(“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文中无依据。)
三、(15分)11.B(当,判处)12.D(A审计,周密谋划)B诽谤,指责过失 C相互信任
13.C(以①介词 ②连词,相当于“而”。之 ③代词 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14.C 15.D(结论之中有相同之处)
四、(15分)16.(1)你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那就很明显了。(2分)
(2)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免去外职回来做太子。(3分)
17.(1)离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面对着丰盛的筵席出神。(2分,没有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
(2)“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4分,应扣住“隐”“没”两词重点分析)
18.(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全答的只取前4句予以评分,共4分。答错一句扣1分)
五、(18分)19.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此处用了通感比喻。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形象的青山,别出心裁。(4分)
20.(1)抒发数十年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或“人们对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2分)
(2)说明“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可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3分)
21.(1)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2分)
(2)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3分。本题答案不惟一,但要扣紧本文的写作意图)
22.B、D(4分。B项牵强附会,背离文意;D项主旨并非增加神秘感,而是体味忧患和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的真谛)
六、(12分)
23.(3分)从整个文段看,话题是心境,所以应该把“心境”放在表述对象的位置,而不应把“生活”放在主语的位置。所以应改为“消极心境,往往带来生活的枯燥沉闷,了无趣味。”(意思正确,句式一致即可)
24.(3分)①④②③
25.(6分)要选择新的喻体。要写出时间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意思。五句话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两个比喻合理贴切。示例: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绵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火炬/(仅供参考)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