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期末大学语文试题二
大学语文试题二
单选:第1题(2分)
1.《诗经》题材内容广泛,能够形象地反映周代社会生活,下列题材内容在《诗经》中未涉及的是()山水诗
2.汉代乐府民歌在下列著作中收录最多的是()《乐府诗集》
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是()阴险狡猾、虚伪刻薄
4.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史记》
5.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白居易
6.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7.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
是评论的作家是()李煜
8.号为“稼轩”的词人是()辛弃疾
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除了韩愈以外,还有()柳宗元
10.《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11.戏曲《牡丹亭》表现的是()书生柳梦梅与杜丽娘鬼魂相爱,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
12.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成熟的是()传奇
13.《红楼梦》初名为()《石头记》
14.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15.提出了“新诗格律化”即诗歌“三美理论”的是()闻一多
16.下列散文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屐痕处处》--周作人
17.下列作品不属于王小波的是()《一次动情的旅行》
18.下列作家作品中专长独幕喜剧创作的是()丁西林《一只马蜂》
19.其作品以“京味”著称,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剧作家是()老舍
20.20世纪20年代,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人生写实派”偏重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现实
人生问题,下列作品属于这类代表的是()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判断:第1题(2分)
1)《诗经》又称《诗三百》,这是因为《诗经》共收录了300篇诗歌。F
2)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鲁迅曾经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F
3)《史记》代表着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T
4)《孟子》文风雄辩犀利,对后世特别是唐宋古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T
5)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四位诗人。F
6)伟大的浪漫主义李白以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获“诗仙”之称。T
7)婉约词的主要特征是文辞柔美简约,蕴含深婉。T
8)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浪淘沙”是这首词的题目。F
9)《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苏轼的代表作。F
10)经过唐宋的古文运动,古代散文不断地沿着平易流畅、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T
11)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样式。F
12)中国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多种样式,如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等T
13)干宝编辑的《世说新语》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F
14)朦胧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诗作,这类诗歌注重反思历史,艺术上多
用总体象征,表达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F
15)象征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富于感伤情调和颓废气息,欧化
味道很重。T
16)第三代诗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作“民间诗歌
”,舒婷和海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F
17)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早期散文多写漂泊生活中的艰辛,富于自叙传的色彩。T
18)沈从文散文往往以湘西为场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这类作品有《湘
行散记》和《湘西》。T
19)《茶馆》分别展现了三幅历史时代画卷,这三个时代是:满清末年、抗日战争、新中
国建立。F
20)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一生只写长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均是长篇。F
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全文结构完整,清洁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1)郑庄公
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记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顺而内奸,外宽而内险的任务形象。
(2)武姜
内讧的制造者,这是一个道地的贵妇人,其养尊处优的地位和生活,养成了她吃不得一点苦头和偏私狭隘的性格。她因一点疼痛,就对骨肉结下了怨仇,显得她是那么的毒辣残忍。她的失败原因在于她只凭自己一贯肆无忌惮的性格行事,在斗争中不讲策略,任性而为,笨拙愚蠢,因而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3)共叔段
他从小就得到母亲的宠爱与庇护,养成了一种恃宠骄纵的性格,在夺权斗争中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赤裸裸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不讲策略,与庄公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其政治上的狂妄幼稚,因而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区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
由于作者的历史知识的渊博,还给了他选择历史素材以表现历史人物和主题思想的充分自由,他下笔行文之际,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如鱼在水似的优裕自如的感觉,而不是如有些历史剧作者那样,优裕历史知识修养不足,欲放而有捉襟见时之虞,欲收则又难免有穷蹙拘谨之态,郭沫若的历史剧,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剧,无论在见解上或是创作上都独树一帜,具有作者的独到的功夫,也可以这样说,警辟、新颖的见解,突兀、奇特的构思,灵活自如的驾驭历史素材的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明显特色。
第二篇:大学语文(二)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
(二)期末复习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周穆王到周定贞王前500年的史事。《国语》的思想重在记实。
《左传》记录周朝历史,编年体史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译文] 防止老百姓说话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这一史实表明,从理论上解决问题并不太难,而真正付诸实践并非易事。然而即使如此,召公的意见仍值得今人重视,厉王的教训也值得汲取。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艺术上《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诗经》重在反映并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交叉运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贺新郎 辛弃疾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同父:陈亮的字,一作同甫。孟公:西汉著名游侠陈遵的字。
沈园二首 陆游
⑵⑴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⑷
⑶
其二
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⑹
⑺白话译文
其一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其二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词句注释
⑴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⑵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绵:柳絮不飞。
⑹行:即将。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⑺吊:凭吊。泫然:流泪貌。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婴宁》 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婴宁人物特点分析:
一、爱花爱笑,突出婴宁的性格特征
二、亦憨亦黠,人性与物性的统一
三、虚实相衬,多方面表现婴宁性格: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运用了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母、西邻之子和她周围的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为塑造婴宁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作者将婴宁的这些性格特征融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爱花、爱笑、纯真烂漫、憨痴、黠慧的“我婴宁”。一句“我婴宁”,可以说是喜之深,爱之切。当年蒲翁创作出这一人物时,也一定会异乎寻常的满意吧?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韩愈。其文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与孟郊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
《二月兰》 季羡林
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它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作者以二月兰为线索贯穿全文,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二月兰结合,回忆了那些并不是最辉煌但却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通过二月兰寄寓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对人世沉浮、人情冷暖的感悟,事情虽小,却以小见大,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思索。
作者借景抒情,将二月兰的风姿与个人的心境进行对比,在不变之中显示出一种博大伟岸的人格,同时对历史给人的嘲弄予以否定。
第三篇:大学语文(二)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D.类比法与例证法 A.演绎法与例证法 B.例证法与对比法 C.对比法与类比法
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A.为别人而活着 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C.崇尚简朴生活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C.朱光潜《咬文嚼字》
4.《咬文嚼字》中,运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的道理是()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C.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5.“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A.《垓下之围》 C.《前赤壁赋》
6.《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总体上采用的表达方法是()A.类比
7.《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是(A.借象征抒情
8.《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A.《论语》
B.胡适《容忍与自由》 D.钱钟书《吃饭》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B.《冯谖客孟尝君》 D.《张中丞传后叙》
B.烘托
C.象征 D.反衬)
D.借景物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B.《孟子》 C.《庄子》 D.《史记》 9.《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A.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 C.生活的悲剧、希望的破灭)
B.对故居的留恋 D.对理想的追求
10.《都江堰》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寓意是(A.宁静的生活
11.《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A.湘夫人 B.湘君)B.壮丽的驯顺
C.喧嚣的生命)
D.强烈的震憾
C.娥皇 D.女英
12.下列《陌上桑》诗句中,采用正面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是(A.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C.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13.下列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词语中,作为全诗纲领的是(A.采菊
14.下列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诗句中所用的动词,语带双关的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
B.江间波浪兼天涌
C.寒衣处处催刀尺 B.心远
C.悠然
D.忘言)
B.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D.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D.孤舟一系故园心
15.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融贯上下片的过渡线索是(A.红衰翠减
1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风格特点是(A.刚健豪放
17.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A.辛亥革命时期
18.闻一多《一句话》中,“火山”的隐喻意义是(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C.民众革命运动的爆发)B.无语东流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B.优美婉约
C.寓柔于刚
D.寓刚于柔)
D.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 B.五四运动时期 C.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D.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威 19.下列作品中,运用了倒叙方式的是(A.《苦恼》
B.《麦琪的礼物》)
C.《哦,香雪》 D.《金鲤鱼的百裥裙》
20.《麦琪的礼物》的结构是“一虚一实、双线并行”,其中的虚线是(A.德拉卖发买表链 B.杰姆卖表买发梳
C.社会底层的贫困)
D.作者的热情赞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说:“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三事”指 的是()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敬爱师友” E.“添购书籍”
22.《我与地坛》表现母爱的方法有()A.托物言志
23.鲁迅的小说集有(A.《呐喊》
24.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A.诗情画意的意象美 C.诗歌节奏的音乐性 E.抒情手法的多样性
25.下列诗歌中构成对偶的有()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E.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D.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B.象征暗示 C.行为描写
D.心理刻画
E.侧面烘托
B.《朝花夕拾》 C.《彷徨》 D.《野草》 E.《语丝》
B.诗歌体式的建筑美 D.细节描摹的传神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涂: 忽微:
28.孟尝君怪其疾也
29.擅强兵坐而观者
3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疾: 擅强兵: 冯虚御风: 不衫不帻: 危栏: 艳羡: 31.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32.休去倚危栏
3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A.庄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B.这里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35.阅读《先妣事略》中的一段文字: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请回答:A.这里表现出孺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B.这段文字有什么语言特点?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36.阅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请回答:A.概括这节诗的中心旨意。
B.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有何寓意?
37.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请回答:A.这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 B.为什么“一般聪明人”认为他们是“笨孩子”? C.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是“最聪明的”?
五、作文(30分)
38.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第四篇: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重考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
1、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0分)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各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2、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文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说说由这段话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简述您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10分)
答: 人生启迪: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3、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肯定,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作品情景交融,诗意浓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10分)
4、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0分)
答:这首五言诗,总共十六句八十字,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物活动,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文笔充裕,写得相当舒展,绝无局促气急之感,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关键就在于作者能够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景.而且,诗的语言朴实无华,纯用白描,不作惊人之笔,感情上具有内在的 深沉.所以,这首诗虽然习惯上称之为民歌,但语言的技巧已经相当纯熟了.5、试析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特色。(10分)答:1.文言词语和西欧语言的吸收使用2.华美与朴素相结合
6、“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10分)
答: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7、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10分)
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 腰间羽箭久凋零,(平)
太息燕然未勒铭.(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仄)
诸君何至泣新亭?(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仄)
卧闻新雁落寒汀.(平)
通过“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分析出 一)用韵:中东折 二)平仄:七律的格律2 三)对仗:三四句对仗 五六句对仗 四)句式:疑问句倒装句
8、阅读《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
类活用现象。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後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卹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於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10分)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9、周恩来总理生前有一次观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对戏中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由辉煌的顶峰很快走向穷途末路的全过程曾用23个字作了精辟的点评:“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请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并结合这些点评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10分)
周恩来总理的这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 木三分,阅读了《史记·项羽本纪》,我认为项羽最终失败的几点重要原因是:
1、专恃武力,过于残暴,丧失民心。(1)“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
之”;攻破襄 城,把守城军民全部活埋。(2)在新安城南活埋秦军已投降的士兵20 万。(3)屠戮秦朝 首都咸阳,烧毁秦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掠劫宫中财物、妇女。所过之处无不摧残毁 灭,秦地人大失所望,只是因为害怕,而假装服从楚军。而汉军刘邦所过之处,军队不准掳 掠,安民为上,废除秦朝的暴政苛法,因此极得民心。(4)“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 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夷平齐国屋室与城池,活埋齐军全部 降卒,俘获齐国老弱妇女,毁坏多处城镇,因此齐国人四处相聚对抗楚军。(5)活烧汉军 将领纪信、烹文官周苛、杀枞公。项羽设下鸿门宴,想当场诛杀对手刘邦,计谋却被自己的 亲叔父项伯密告刘邦谋臣张良。
2、不珍惜人才,不会用人。楚汉相持的关键时刻,大司马曹咎不听项羽命令受了刘邦 激将法,就轻率出兵,使汉军大败楚军,扭转了关键的局面。刘邦手下的著名将领如韩信、琼布,谋士如陈平等原皆项羽手下人才,然而项羽不能用,却重用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之流,此皆无能之辈。而当时如范增、钟离昧等被陈平反间,不得重用,项羽失 去了最忠心耿耿的谋士,故成皋一线失守再次使项王失去地利,由防御变为撤退,最终被包 围于垓下,致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绝望境地,最后自刎于乌江。
3、性格粗疏,做事没有恒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叔父项梁教 籍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学艺不精,导致项羽中离间计、四面楚歌、最终战败。
4、缺乏谋略和视野,政治上过于幼稚。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 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 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关中地区山河阻塞四方,土地肥 沃,在关中建都可以称霸天下,项羽不占据重要的关中却建都彭城,并只因当时向他建议建 都关中地区的谋臣说他是楚人沐冠,就烹杀了这个谋士。对死敌刘邦过于轻信。双方签下“楚 河汉界,中分天下”的盟约,项羽就轻易地解除军事行动率兵东归,而刘邦并没有遵守诺言,追击楚军,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共同攻打楚军。并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10、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在构思上,是怎样围绕一件事写三个人的?(10 分)
第五篇: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
1.简述《孟子·告子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句的含义。答:这是孟子的名言,是在忧患困难中前进,在安乐中死亡
2.《诗经·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3.默写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认为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5.试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答:屈原中期创作特色——屈骚的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轨迹
《离骚》。它最能体现屈骚个性特征。忧愤深广的情思,直陈其事、香草美人象征体系、神话故事化系统虚实相生的三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回环往复“三致志”抒情方式,沉郁顿挫、风逸缠绵、刚柔相济风格等等,都达到了屈骚艺术成就的极致。6.默写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7.《楚辞》的诗歌形式是什么?(请看课本1页)
答:“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答:《楚辞》的诗歌形式是什么?答:诗体名,楚地文化色彩,多用“兮”字,六七言参差句式。诗集名,西汉刘向编,收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最早注本。
8.简述《经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的主题思想。(请看课本141页)
9.默写王维的《终南山》。终南山(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简述《离骚》的比兴艺术手法。
答:继承发展《诗经》比兴手法,形成自己的比兴象征体系。如以香草美人比喻君王和忠臣等等。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成为后代文学创作的一种传统。
11.宋词的两大流派是什么?分别有何特点?(请看课本91页)
答:宋词可以简单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1)婉约:谢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伤春悲秋、吟风弄月,风格细腻、婉约、含蓄,体现阴柔之美。(2)豪放:写人生抱负、家国兴亡、商古怀今,山河风物,风格慷慨既激昂、气象恢宏,体现阳刚之美。
12.默写苏轼的《定**》。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湮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去无风雨也无晴。
13.简述《史记》的写作体例及内容。(请看课本47页)
答: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史:记述自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有别于后世《汉书》等断代史。纪传体:一百三十篇中,十二本纪,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十表:记各时期大事;八书,记各种制度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工事迹;七十列传,记各种人物及少数民族。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有别于此前以记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史书。
答:(1).《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记》的内容: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
“表”,列记事件,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14.说明白居易《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答: 最后一句点明全诗,集聚全诗的情感,与诗中的情感相照应,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是全诗的中心
15.默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