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野火集【感】(本站推荐)
我为中国人叫屈
姓名:罗罗
摘要: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对象,是中国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
关键词:生气中国人文化
谁说中国人不生气?中国人生气,生闷气。为什么呢?两样东西是平民百姓最怕的,一钱,钱好呀,可以买需要的东西,合法的,非法的,有交易就成功;二权,有用呀,办自己想做的事,公家的,私家的,效率又节约成本。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不敢揭露不合格的厂商,婴儿喝了三鹿奶粉,父母只能自责自己为什么不买其他牌子的;小孩吃了瘦肉精火腿,父母只能怪罪孩子为什么要贪吃;学生喝了三聚氰胺牛奶,只能相信迷信,头大聪明„„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呢,生气不利于人的健康,也不能显现出人们所谓的什么绅士风度,说一句“滚蛋”,事情就能解决吗?我们以前高中老师说,有人骂你一句,如果你是讨厌这种行为,你还骂他一句,你们就是一样的人,讨厌的其实是你自己,如果你不理他,就像人家送你东西,你不要,东西还是他的。
中国人不生气是有理由的。大陆来台的长辈,在幼青年时大多在战乱、饥饿、流离、逃难中长大,在台的老一辈也是战乱、饥饿中
挣扎出来的,所以他们常以自己的经验向子女谆谆告诫,希望子女努力读书,将来赚钱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读书赚钱以外的事最好少管。1研究中国人性格的社会学者,大都认为人口过剩,灾害频仍及社会贫穷是养成中国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2
对,中国人不生气是有理由的。理由也看到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嘲笑自己,不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喊口号,古往今来,不是第一次,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学生思潮,每一次解放了思想,没有改变中国人最根本的东西——自私自利。口号喊不响的时候,就不能改变一下吗?
制度
苏格拉底说,“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的时候,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去改变这个制度。但是我没有权利以反抗的方式去破坏它。” 3 中国人,什么样的制度使你不满?落后的封建制度,盈利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和谐的社会主义制度,去哪个制度,哪个制度也不会使你满意,现在的中国,给你的制度,不是标榜的和谐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是日益完善的制度。制度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就存在,生活在其中的一员,有权利评价它,既然不满,你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使它让你满意,为你自己,也为了你的子孙后代。没有权利反抗,努力争取。为什么要逃避呢?离开这个国家,去国外。国外,也是一步一步经过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除了中国,我没去过其他国家,首先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有一天,攒够了钱,如果去了,也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不是以一个“逃兵”的身份去的。自己国家的制度有不满的地方,去了国外,难道他们的制度十全十美?一定适合自己?
有人说:“反正做什么都没有用: 我大学毕业就要远走高飞,到美国去!”说这话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没用,做了什么觉得没用,不是赤裸裸的崇洋,还能是什么。远走高飞,不等大学毕业就可以呀,大学以前的教育还是自己国家给的,不是所有出国的人是靠自己真本事的,依靠父母,也是压榨中国百姓的,怎么就不惭愧呢,想找一个更好的地方,这“好”是对自身而言,没有为公众着想,同样的,自私自利。美国,你了解吗?是的,了解,了解它好的地方。不能看见一棵树,就知道一片森林。用自己国家坏的地方去比较外国好的地方,公平吗?
教育
中国的教育问题,如同第一次吃西餐,你知道它是吃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吃而已。国内国外都知道它有弊端,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花大力气在这抨击,还不如想想解决的办法,不赞成学校的框框,框框是高高在上的教育执政者制定的,不是13亿中国人,更不是在校学生。在校未成年学生,不安规定作息,任个性发展,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个性,还得请多少位老师,那时,学校再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只是培养个性的地方,它的弊端不会比现在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大学生也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每一件事都会,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直在求学的路上,不要对我们太苛刻。我也不同情,扭伤了脚,在那里哭泣的学生。这种情况是个例,不是代
表,她的性格除了学校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重男轻女的时代一去不会复返,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过于溺爱。是不是在批评我们的时候,家长也应该检讨自己。教育问题在中国是一大难题,在国外不会占有有利条件,他们的大学环境比我们好,中小学教育不及我们,都有好坏,可以互补,很多大学校长和老师经常出去交流,目的是学习,借鉴别人好的,有利的,不是嘲讽与批判,不要用人家好的攻击自己不好的。任何事情没在尽力之前不能下结论。
文化
文化,有地域,时间的差异。作者相信天主教协会涂改文章并没有恶意,同时,认为恣意地涂改作品是罪行,也是侮辱。涂改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剽窃行为,对作者的不尊重,对劳动成果的蔑视,标准不同,可以认为是罪行。中国现在是一个不健全的法治国家,不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水平有限,很多东西需要借鉴。互联网很好,得益于很多共享的软件、资料。按照西方国家,这也是一种盗窃,有版权费。为社会做贡献,是属于个人的智慧财产,收取版权费,给有钱人提供了方便;不收取版权费,纵容像天主教一样的投机取巧,同时,为给不起版权费的人一个方便。
美术馆馆长涂色事件,这是政治地位决定的。他不涂改,就有可能下岗,还是莫须有的罪名。正如这是一个“绝对”关键性的问题:设若李再钤的雕塑果真又像星状,而且又是红的,则只是表面上用银色把它“涂”起来,“绝对”是问题重大,因为那是“粉饰”,是“掩藏”,是“包庇”——而粉饰、掩藏或包庇的是什么呢?是“红星”!这比赤裸裸的“红星”还要可怕,还要危险,因为赤裸裸的红星众人一望即知——不是有市民投书指出来了吗?——而粉饰的、掩藏的和包庇过的红星,却足以“掩人耳目”,使人视而不见,见而不明,使人“视线不清”,其将可造成的“潜在”祸害,千百年后,谁能知之?这是“包藏祸心”,其罪当——当什么?我不敢讲,还是请原先那位投书的市民判断和裁决吧!4
站在山脚的人,看不到山顶的风景;站在山顶的人,不理解山脚的感受。人生来不平等,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作者问,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受压迫和压迫的人同时生气吗?受压迫的人,没时间生气,来不及,也不敢,只关心温饱,他们的学历不高,不懂什么是政治;压迫的人,吃饱了,撑了,要自由,要民主,知道什么是政治。受压迫的人和压迫的人一起跑,压迫的人累了,有钱减压,被压迫的没钱没权,就成垫背的了。
生气,谁不会,有谁敢。生气的不应该是年轻的大学生,没有阅历和经验;不应该是勤劳的农民工,没有权利和金钱;应该是有文化的工作者,有文化,会有方法帮助同民族的人站起来,能工作,会有途径协助同民族的人站起来。不生气,不是人不会生气,缺少怎样生气的人,我们不需要在那里呐喊的人,总有一天会觉得累,需要一个指挥呐喊的人,不谈空话,只做实事。
如果你是中国人,生气,请对中国有能力解决的人,不要对所有的中国人。·回应与挑战· 中国人当然不生气/罗肇锦P77—P78 2中国人当然不生气/罗肇锦P77·回应与挑战·p104·回应与挑战· 血,也是红的/孟祥森191
第二篇: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在众多书籍中,提及写观感,我偏挑出了这一我不擅长之说,原因有二,其一是怀着一种初生牛犊无惧失败的精神,再者就是这股“野火”于心、于体,确是无比通透的享受。
翻开野火,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张随性的照片,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包裹着轻快和活力的女子装着满满的忧国忧民的治世情怀。同是启蒙,有人说鲁迅和李敖都有些孤独得偏执,犹如刺客般箭矢狠准,且得着准射射准,刻薄至极,毫不留情。龙应台的包容性相对大一些,从文字上来看,也理性的多。如果说读李敖有恩仇快意之感,那么读龙应台便是有些许踏实中肯的意味。但他们的相似,是都不乏嬉笑怒骂的反讽,和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剖析。他们拒绝站在昏昏欲睡的土地上,大唱美好的赞歌,而是于每一瞬、每一景中虽然撷取令人堪忧的对立面,呼喊着,使其成为一个个指标,引领着人们的思考。“野火集”烧的是台湾的威权制度,批判的是台湾威权制度下社会的种种怪诞,它要求每个人都审视自身公民素质的缺失。它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它呼吁和强调的无非是一个常态公民社会的意识,一个常态的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对于中国人,对于那“沉默的大多数”却显得那么得不寻常。
龙应台很反感对丑恶的忍耐,更对那些对不公不义没有尊严的环境如此忍受的人们感到愤怒。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于是,她点了这样一把火:“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如果我们习惯性忍耐那么现实也必将剥夺我们的存在感。不发出声音,那么没有人会了解你的忍耐,更不会有人去维护你那虚妄的权利。犀利的文风与这种平自直叙的口语式写作方式从各个层面,对中国人的社会习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环境、社会、交通、消费无所不及,这样对生活细致的探寻,才是龙应台作为具有高度反力省的自由人、现代人的自期,才是她务实而处处“卑之无甚高论”的践行之本。她融入于普通民众的洪流之中,又抽身于“沉默的大多数”。她感受着台湾当时盛行威权制度于人民周身的侵害与负担,又反观解决的出路,将人的意志作为升华,体现到对合理化常态反社会的追求中去。这种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的高度,不同于柏杨先生爱之深责之切却又无力改变的批判,而是指出了一条为每个社会人期许的道路。
“野火”不仅仅是台湾这一弹丸之地的思潮,对于中国大陆更有其普遍的现实意义。有毒奶粉,有毒食品等不胜枚举的社会事件,泥石流,霜冻,地震等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还有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大片资源放肆开采等经济问题,更多贫富差距严重,就业难,权力胜于天的民生问题,中国大陆是否已成为我们“ 生了梅毒的母亲”?
而这样的严重、糟糕是否真切地让你受到震动?
同宗之族,社会的况味也有相似之处。文化的积淀,或者觉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劣根性和恶习,也都差不到哪里去。因此《野火集》对于我们的警示性作用不容小看,在经受它于我们良心的扣问之时,我们更需要投眼于广阔的社会中,用其对我们的常态思想进行升华。
而我们学生,处身于一个可能的“幼稚园大学中”中,不敢甚至不懂得与教授论辩,或是质疑。你怎么敢怀疑他的判断力,不尊重他的权威呢。又怎么能向他发问,或者否定他的论断呢?是啊,我们聪慧,纯真,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我们也同样的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个性,盲目服从权威,更严重的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的“青年”。有如那一贯的点名,问题不在于铃响与铃响之间清数少了几头牛,而是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若已获得那个知识,那让他来充数就是舍本逐末,若未获得却不愿涉取,即使身形受困又怎能阻止其飘忽的思想,点名真的就有必要吗?为了塑造出一个个“听话”“乖巧”的我们,牺牲我们自主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我们始终是被牵着绕过障碍、坑洞的少儿。试问,如果真的值得,那我们栽一跤、就算头破血流又何妨?牵引永远是一种镣铐,我们获得不了于内心的最真实的震动,又怎么能淡及成长?
从小到大,我们像牲畜一样被赶着走了十二年,如果真的四年也需如此,那么我们毕业后又由谁来执鞭?我们之所以不能“举一隅而三隅反”固然是我们在仓促的被驱赶的过程中从未学过如何去思考,即便遇到困难自我解决也是不可能,我们需要“断奶”需要独行,需要在自我成长中迸发出我们的活力与激情。
就如这样一份公务文书课的作业,我们阅读及升华的写作应是对心力大小判断后合乎的引导,是一种获取和表达的需要,是心中萌动情绪的累积、爆发过程,而不是规定时间,规定字数,为了完成的阅读,为了完成的写作。为了能更好地被牵着走、赶着走而进行的阅读和写作,不是心的诉求,不是由于对知识、书籍迫切需要的推动,这些都是无意义的、机械化的,不是吗?
一段时间的阅读,触及其本身,我究竟收获了些什么,于国家,于社会,于自己作为学生的存在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这都是空洞无光的。《野火集》给予我的是阅读时一种澄澈的,延伸于时间,空间之外的通透感,不是完全的个人意义,也不会是无关于已的大框架,大套话,它引发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一种思索,更是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式。收获这样一种思维和心智的体悟,我很感激,就让这股野火再来的畅快些吧!
第三篇: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龙应台的《野火集》,因为我觉得她总是在批评,抱怨,并且一直将自己摆在一个高者的位置,但是我想,她的文章还是很有唤醒良知的能力的。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要遮住我的阳光》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她不满意台湾到处都是做表面的标语。她写道:“这些标语有用吗?你几时在行色匆匆之际,停下脚步思索‘民主、伦理、科学’?又有多少人因为看见‘消除脏乱、人人有责’的大字墙,回家就打扫庭院?又有谁看了电线杆上的‘培养书香社会’的条子,开始读起书来。”我想,这样的标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吧。有些标语,就算人人都知道是对的,但挂出来,还是只能让人看一眼,然后就会遗忘。这一点,是我们不会去发现的问题,就算发现了,也不会去说什么,因为这些标语和也许只是表面上的一些形式一样,是有益而永远不会有害的,而龙应台可以看出它的无用和要耗掉很多人民的钱,并且写出文章发在一个会有蛮多人看的报纸上,也显出了她的观察能力和我们这些公民不会去关注自己所缴上的税款的去向是否是真正为自己服务,也就是对自己所应得的权利不能维护的问题吧。这种为自己权利的维护,对台湾的真正的爱护,也是整本《野火集》所想要的吧。
“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连打肿了来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与文化危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造个大铜像来自我陶醉,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走过阴暗狭窄的小巷,我又看见驼着背的老头坐在板凳上,用枯干的手一针一针缝着一只破旧的皮鞋——他知不知道某个衣着光鲜的市府官员要从他口袋里拿出钱去造一个巨无霸的雕像去‘复兴中华文化’?”龙应台在这篇文章中,所真正要说明的,就是这种对表面形式的不满。我想这些“打肿脸冒充胖子”的行为,其实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的吧。他没有去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而是去试图掩饰。就像这个文化问题,你说要复兴中华文化,这能是建个雕塑类的东西就能复兴了吗?你应该看看你的政策到底有没有首先保护文化的事物,然后看看政府所做的真正能让人民知道该怎样做的宣传够不够,在用那些纳税的人的钱来做真正有效的事。还有,其实我们也常常做像这样“喊口号”的事吧,例如你常常知道自己有问题,却只是说这只是什么什么,然后并不去做什么,这和龙应台所批评的行为是不是也有一些相像呢。
这就是我对龙应台的《野火集》中的这篇《不要遮住我的阳光》的感想。
第四篇:《野火集》读后感
阅《野火集》,读龙应台,写我所感
读《野火集》,我被其讲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总体现着一些现象,而现象背后一定和本质联系。龙应台却以她有力的文字抨击着这一个个社会问题。这些文字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女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独特的人?
翻完她的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很生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为什么至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却往往孰视无睹,抑或是无能为力。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诚然,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文字有力,而她的视角全面。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她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透露出人最平凡的情感。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她的勇气着实让我钦佩,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她只是个女作家吗?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奶粉,而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药家鑫案”。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85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要知道社会状况是每个人行为的集体表现,人人都要负责,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
社会制度有的地方的确是不好甚至有点荒唐,然而却没有人来反抗,看到乱扔垃圾的人,却不去制止。个人的思想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人们不生气,哪里会有反抗,个人问题是比制度问题更根本的问题,我想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龙应台这种敢于不满勇于改变的精神。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时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高二(3)班
陈艳桦
第五篇:野火集 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野火集》后,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龙应台把台湾写得过于黑暗了,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地方。整本书都是在讲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对事实的合理剖析。虽然我认为龙应台写的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她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性很强,而且通过这本书在台湾的反响我知道她就像大陆的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了许多被蛊惑着的人。
虽然龙应台写的是早些 年 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她在其中批判的许多现象正发生在中国大陆。
在书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要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公民„„” 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拎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司机想要逆穿单行道(似乎是这样),一位外国女士用自行车拦住该司机,微笑着请他退回去。这位司机不但不退,反而开始鸣笛、谩骂,好像他是有理的。最后司机见女士执意不走,便把女士的自行车扔到了一边,开车逆行而去。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二十年前台湾发生的一件事,现在却在大陆重演。龙应台分析的结果,是“生气”的人太少。换到这个案例,也就是这种敢于挡车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一位女士站在那里,而是十位、二十位路人站在车前,那位司机还敢这么放肆吗?他还敢毫不心虚地谩骂吗?答案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司机素质低下、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但正如龙应台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气”的人太少。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像这样有着惊人相似度的“巧合”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大陆也需要一位龙应台,也需要这样一把野火,把所有这些该被清理掉的现象全部烧光。但是这种人不能多,这么激愤的人一多,中国就容易乱。而当前国际局势是不能容许中国出乱子的。所以,野火虽重要,一把就够。多了,就把好的东西也一并烧掉了。
赫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