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21: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野火集》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野火集》读书笔记》。

第一篇:《野火集》读书笔记

1、我是个浪迹天涯的人,但是深切地知道,即使穿着凉鞋的脚踏在土耳其的石板路上,别人问客从哪里来时,我只有一个答案:不是湖南,不是纽约,不是慕尼黑。家,可以暂时挥别,可以离弃,可以忘怀,但家,永远还是那么一个。四十年后的台湾,有想走而走不掉的人,有可以走而不走的人,也有一心一意在这今生今世的人。不管哪一种,只要他把这里当家,——心甘情愿的也罢,迫不得已也罢——只要他把这里当家,这个地方就会受到关爱、耕耘、培养。

2、爱国要以爱人民——也就是你和我和街头卖蚵仔煎的老头——为出发点,政府为人民所雇用,做得好则留,做不好则解聘换人,根本无所谓爱不爱。

3、有一天搭计程车,跳过马路上一个大坑,受惊之余,这个嚼槟榔的司机往窗外狠狠吐了一口痰,骂了一句:操国民党!

这个司机完全错了!他可以操养工出,可以操市政府,但路上一个坑,与国民党这个政党何干?他的咒骂完全不公平。可是,或许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他骂党,因为他不知道政府哪一个部门负责哪一桩事,路上有坑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找谁负责;换句话说,当他要争权利的时候(譬如行路无坑的权利),他并不知道有什么管道可循。

我们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负责的政府,但是要促成这样的政府,我们更需要有批判能力、有主动精神、有理性的人民。归根究底,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

4、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忌讳承认启己的丑陋。试图遮掩粉饰才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5、在这个时代,我慢慢的发现,静下来认真的读一本书是有多么的困难。电子产品似乎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消遣。它们可以轻松的的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资料,可是我慢慢的发现,找到的太多,感兴趣的太多,顿时我慌了手脚,之后便只剩下发呆。也许,不要求得到的太多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6、这一代应该对上一代充满感恩之情。这垂垂老去的所谓上一代,曾经在兵荒马乱之中紧紧搂着怀抱里熟睡的婴儿,曾经饿着肚子带孩子去付医药费,曾经推着脚踏车沿路喊机器馒头,让孩子缴学费,后来又曾经把薄薄一叠退休金换取儿女留学的机票。这个上一代,把自己躺下来铺成砖块让我们这一代昂首阔步地踩过去,衣食温暖的安定是上一代咬紧牙根拼了命才达到的终点,对这一代,那却实个稀松平常的起点,感恩,当然应该。

可是,这一代的大声嚷嚷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已经有了衣食温暖的福,现在大声嚷嚷,追求的是另一种福,更高层次的福:民主、自由、人权......。衣食温暖的安定只是基本的出发点,这一代当然不能以此满足;上一代如果认为这一代吃饱了、打个嗝,就该在安定中睡个午觉,那就太天真了。食物够吃了,开始追求烹饪的精致;衣服够穿了,开始求设计的美好;社会安定了,开始要求有所作为。物质丰富与环境的安定都只是社会要进步的基础条件而已。上一代奠定了这么一个基础,这一代或许就能建立一个开放自由、公理伸张的社会,作为下一代的基础;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下一代继续大声嚷嚷,或许我们就有了真正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

7、《精神崩溃的老鼠》: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在左在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的,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阶梯只是自然的结局。

8、心里知道在我跟某cu说,我相信我们社会民主化不断扩大,法制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底气是多么的不足。一来,沉迷于小清新情怀疏于关注时事发展。二来,腹内墨水稀缺更无什么独特的见解,从众地喊句口号感觉好像没那么突兀。

人总是不喜欢承认自己的浅薄,不懂却想装懂。明知没理,却还要像白话说的死鸡撑撑饭盖。反驳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可搬出庄子逍遥无为那套来忽悠。被冠名不会闹事的一代也可甩出经济人那套值得不值得去辨证。这样说来,又未免太断章取义了。避讳或遮盖都是自欺,自欺意味信心不够可这似乎不是我一个人的信心不足。

当问及辛亥革命是哪一年或许还需要查百度,而大S和汪小菲哪一年结婚却可以脱口而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快餐文化娱乐不断充斥每天的生活,易得的却广泛传播。点开网页,最抓眼球的往往是那些带图的八卦小道消息。对大学生们的沉默没独立思考,可以冠冕堂皇地抱怨这是大环境的影响、这是媒体的导向、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is it none of my business?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对于事情的表态,就英文来看,外国人个性会更鲜明。不像我们,态度要暧昧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在这样一个奉行中庸之道的群体里,不置可否地辩证有时候是王道,有时候看来却是多么的无奈和懦弱。对于一部禁片,很多人会翻箱倒柜地找到种子资源去下载观看。对于一本禁书,也有许多人会私底传阅交流。对于一项禁令,还是会有人提出异议争取更广的自由。这一撮人有着特立独行的想法和处事方式,但如果他们的这些言论思想只是对某些名家的总结和提取概要,那么也将难以成为中流砥柱。更何况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定论都不是永恒的,在某些特定的时段里,总在变化。心中还是愿意相信青年一代在沉淀正在等待。作为第一个捅破窗纱的人毕竟要有勇气,而选择敲碎玻璃的人带来的也不仅只是一声巨响后的震动。

9、人生匆促得可怕,忙着去改个社会,我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时间。大部分的时候,我宁可和孤独的梭罗一样,去看云、看山、看田里的水牛与鹭鸶。不过,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用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之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10、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打破砂锅'指的都是同一原则:对真相、真理的全心全意地追求;学问由此而来。

11、你是谁?凭什么你就做沉默的大众,等着少数人努力了,甚至牺牲了,你再去享受他们的成果?你在买着消费者团体认可的食品,当初这些人投告无路的时候,你是在一旁观望?嘲笑?还是漠不关心?

第二篇:假期《野火集》读书笔记

《野火集》读书笔记

物流管理专业邱技华2302100229

认真算起来,用了大概近7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篇幅不大,也正是暑假回去没买的原因,书店时翻了两页,觉得借或直接在图书馆看了也便够了。名字么,不是《野火集》,是《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算是精选,且后面多加了些学者和作家的文字和感悟,总体感觉,不错。

龙应台,听她的名字你会觉得她是个在书房里啃古语和文化史的秃顶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会很自然地以为她是个男人,只不过事实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个秀气的男人,有着浓厚的书生气,杨泽她她是“天真女侠”,这样你就惊讶的发现,原来这是个女人。龙应台应该是个让人惊讶的女人,她的笔触平和却写出台湾天空下的丑陋,那些藏在最隐晦角落里的黑色都会被这个女人有意无意的扯出来,所以那把野火才会把台湾的天空烧的透亮。

龙应台曾长期旅居海外,对于她这种喝过洋墨水的人,回国之后对于社会上见到的种种都会有种超脱的感觉,她是那种脱离了棋盘的旁观者,而不是对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会有对于任何一方的偏颇。《野火集》是龙应台在报纸上评论文章的集合,对于这种收集型的书刊,龙应台让它做到在20天内再版24次的奇迹。《野火集》就着台湾的春风,一下就染红了那个小岛上的善良民众,几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读期刊。

龙应台的评论不会用堆垒的典故和文化专业术语做评述,她以身边的例子为出发点,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说的现实是真实的,人们可以触碰到那些事实的质感,钝的让人心痛。她问“中国为什么不生气?”她评“幼稚园大学”,她说“机器人中学”,她还说台湾是“生了梅毒的母亲”,可是她还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龙应台是盗火的米罗普休斯,那个被众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却把火种带给人间,那些借着春风的野火被龙应台盗出来之后就有无限的热量,炙热的火苗舔舐着台湾政治每根被隐藏的脆弱神经。龙应台的火烧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亏了龙应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应台应该是个启蒙者,相较于上一代启蒙者,从鲁迅到赖合,从柏杨到李敖,龙应台是温和的,却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无害的正气散,鲁迅刺客型的笔锋是冰冷的,是让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种剜肉去疮的猛药。年青的龙应台和年青的鲁迅一样,天真的抱着火热的救国心去国外求学,回国后她才发现,制度坏了,可以修补;思想坏了,却是外力无法挽救的,所以她选了和鲁迅一样的路,或者说冥冥中有着某种必然。

龙应台的野火烧了二十年,龙应台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记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诃德一样,守护着那个没落的时代,和守旧的存在价值观作斗争。夕阳里,堂吉诃德,瘦马,破枪,锈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长。龙应台在早上升旗的阳光里被裹着,影子被踩在脚下。

我认为,《野火集》和《丑陋的中国人》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用文章来唤醒人们。《丑陋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人进行自我反省、取长补短,而《野火集》唤醒的是中国人的良知(好难解释啊)。

《野火集》告诉我们要敢于揭发真相;告诉我们大学生应该拥有理智。

这本20多年前的书放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她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的台湾。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改变还不够。但是这二十年间的改变则是对《丑陋的中国人》的一个答复,对那些曾经、现在担心过中华民族未来的人一个答复——我们可以改变。

龙应台以她学院的理性与逻辑训练,加上她热爱乡土的赤诚,再加上率直的个性、敢言的勇气、善言的技巧、无畏的气魄,将一把把狂飚的野火烧向了社会上、人心中那些污秽腐败的暗角:污染曰趋严重的环境、假冒的婴儿奶粉、混乱的交通、威权的政府、泯灭的良知、沦丧的道德、被钳制的媒体、磨灭个性的教育、被压力压迫得暴躁不止的普通人……

《野火集》是台湾80年代的启蒙,20多年过去了,现在读下来,如同在讲今天的大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也正如当年的台湾吗?很佩服龙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气、胆略、气魄、深度,赞同有人称龙女士为“女鲁迅”,的确读龙女士的《野火集》能感受到她如鲁迅一般“横眉冷对千夫指”时的逼人寒气,能感受到她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当然也能感受她那份爱之深、恨之切的挚诚,能感受到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拳拳爱国心……“ 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打破权威和教条,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我们现在不正也需要这样狂飚的野火吗?

龙应台曾长期旅居海外,对于她这种喝过洋墨水的人,回国之后对于社会上见到的种种都会有种超脱的感觉,她是那种脱离了棋盘的旁观者,而不是对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会有对于任何一方的偏颇。《野火集》是龙应台在报纸上评论文章的集合,对于这种收集型的书刊,龙应台让它做到在20天内再版24次的奇迹。《野火集》就着台湾的春风,一下就染红了那个小岛上的善良民众,几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读期刊。

龙应台的评论不会用堆垒的典故和文化专业术语做评述,她以身边的例子为出发点,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说的现实是真实的,人们可

以触碰到那些事实的质感,钝的让人心痛。她问“中国为什么不生气?”她评“幼稚园大学”,她说“机器人中学”,她还说台湾是“生了梅毒的母亲”,可是她还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龙应台是盗火的米罗普休斯,那个被众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却把火种带给人间,那些借着春风的野火被龙应台盗出来之后就有无限的热量,炙热的火苗舔舐着台湾政治每根被隐藏的脆弱神经。龙应台的火烧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亏了龙应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应台应该是个启蒙者,相较于上一代启蒙者,从鲁迅到赖合,从柏杨到李敖,龙应台是温和的,却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无害的正气散,鲁迅刺客型的笔锋是冰冷的,是让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种剜肉去疮的猛药。年青的龙应台和年青的鲁迅一样,天真的抱着火热的救国心去国外求学,回国后她才发现,制度坏了,可以修补;思想坏了,却是外力无法挽救的,所以她选了和鲁迅一样的路,或者说冥冥中有着某种必然。

龙应台的野火烧了二十年,龙应台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记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诃德一样,守护着那个没落的时代,和守旧的存在价值观作斗争。夕阳里,堂吉诃德,瘦马,破枪,锈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长。龙应台在早上升旗的阳光里被裹着,影子被踩在脚下。

毫无疑问的是龙先生是将带有美式价值观的东西放在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之中的,先不提是否它完全适合中国,在当前的情况下,的确欧美的发展和发达是显而易见的,可惜的是,中国人貌似学西方的东西一直学不全,学的有些片面,骨子里的中国腐气没被时代的浪潮冲刷干净,总是令人郁闷的。而也使夹杂在其中找不到平衡的我们显得有些狼狈,拿希腊先哲的名字讲,人本来一个英文名,到了台湾来了几个译音的中国命,到大陆又来几个,于是尽管台湾先生A和大陆先生B都在谈Scorates,结果他们都认为对方在谈另一个人,除了加……我想没什么好写的了。本来内陆民族本已精神是内向的,再经过百年的打击和愈发内自省般的自我否定,这样的民族性格是十分难以改变的,而我们的教育又因为客观和一些主观的扭曲难以对此有更为有效的改善,于是这转变就显得愈发缓慢,包括社会道德的总体的大幅度的上升,和朋友聊过,可能会很久吧,依旧是……撇开政治制度不谈,大陆和台湾的文化根源以及其所决定的民族的文化属性其实是几乎一样的,比如再过百年也始终去不掉的中国式官僚主义,而平民则永远把自己当作是虚弱的、没有力量的,请注意是自己认为!即使是新文化运动后的近百年,这一点几乎是以根深蒂固的姿态占据在中国人的主流意识中的,而所谓的学习来的自由民主真心是很浅薄的,学了个形式吧,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变革不够深刻,与春秋战国近550年的全方面的变革还是相距很远的。

第三篇:中学生《野火集》读书笔记

篇一

也许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第一本读到的龙应台的反而是《目送》,柔软细腻的笔触。《野火集》这样刚性的文字,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主旋律..反道行之,于是感受到的并不是龙应台的尖锐,反倒是一颗焦急的心。像是当代鲁迅,救国从救愚民开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很开心的是,台湾的知识分子始终不会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时代变迁,我以为就像那些ABC一样,他们对于母国和母语已经有了不同的认知,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肮脏和耻辱,可是人民的忍耐力确是愈发地坚韧,忍受不良商家的劣质产品,忍受警匪的勾结,忍受带着癌变细胞的鱼群在污浊的河水里继续繁殖...我们还可以忍受,我们还不会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你可能不会想着去改变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条例,例如:国家公仆只是个称谓,纳税人都得谨小慎微地跟政府办事;又比如你不曾想过要去为了下一代的文明而开始文明。

用龙应台的话说是生了梅毒的母亲,不免悲凉,又感觉到她的无奈。野火,指控现代的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它要求政治的开放和容忍。这是一颗赤子之心,用忠言希望唤醒官员的耳朵,用良药治愈病态的社会。

《不会闹事的一代》让龙先生直接被请去喝茶了,大抵是因为闹事二字。中国人讲究词韵,每一次遣词造句都是文字的升华。我想着龙先生定是斟酌了很久,最后认定了闹事才是最能返璞归真的。教条主义,继承中华文明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尊师重友,勤勉上进,这都是精华。糟粕固然在沿袭的历程里被逐步放大。文中龙先生讲到的,我们被模式地灌入知识,规则,法令,却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解放天性,找到自我。这种要放又不要放之间所造成的一些扭曲或许我们我们这一代缺少点闯劲,又多了点无端端的叛逆,享乐又有点拜金的诱因吧。

我不觉得龙先生的文字是犀利的,反倒是最寻常人家的亲切关怀。声声道出的都是她对于国家的爱。颇有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味。

篇二

1、人生匆促得可怕,忙着去改个社会,我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时间。大部分的时候,我宁可和孤独的梭罗一样,去看云、看山、看田里的水牛与鹭鸶。不过,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用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之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2、爱国要以爱人民——也就是你和我和街头卖蚵仔煎的老头——为出发点,政府为人民所雇用,做得好则留,做不好则解聘换人,根本无所谓爱不爱。

3、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打破砂锅'指的都是同一原则:对真相、真理的全心全意地追求;学问由此而来。

4、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忌讳承认启己的丑陋。试图遮掩粉饰才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5、在这个时代,我慢慢的发现,静下来认真的读一本书是有多么的困难。电子产品似乎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消遣。它们可以轻松的的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资料,可是我慢慢的发现,找到的太多,感兴趣的太多,顿时我慌了手脚,之后便只剩下发呆。也许,不要求得到的太多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6、这一代应该对上一代充满感恩之情。这垂垂老去的所谓上一代,曾经在兵荒马乱之中紧紧搂着怀抱里熟睡的婴儿,曾经饿着肚子带孩子去付医药费,曾经推着脚踏车沿路喊机器馒头,让孩子缴学费,后来又曾经把薄薄一叠退休金换取儿女留学的机票。这个上一代,把自己躺下来铺成砖块让我们这一代昂首阔步地踩过去,衣食温暖的安定是上一代咬紧牙根拼了命才达到的终点,对这一代,那却实个稀松平常的起点,感恩,当然应该。

可是,这一代的大声嚷嚷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已经有了衣食温暖的福,现在大声嚷嚷,追求的是另一种福,更高层次的福:民主、自由、人权......。衣食温暖的安定只是基本的出发点,这一代当然不能以此满足;上一代如果认为这一代吃饱了、打个嗝,就该在安定中睡个午觉,那就太天真了。食物够吃了,开始追求烹饪的精致;衣服够穿了,开始求设计的美好;社会安定了,开始要求有所作为。物质丰富与环境的安定都只是社会要进步的基础条件而已。上一代奠定了这么一个基础,这一代或许就能建立一个开放自由、公理伸张的社会,作为下一代的基础;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下一代继续大声嚷嚷,或许我们就有了真正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

7、《精神崩溃的老鼠》: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在左在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的,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阶梯只是自然的结局。

8、心里知道在我跟某cu说,我相信我们社会民主化不断扩大,法制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底气是多么的不足。一来,沉迷于小清新情怀疏于关注时事发展。二来,腹内墨水稀缺更无什么独特的见解,从众地喊句口号感觉好像没那么突兀。

人总是不喜欢承认自己的浅薄,不懂却想装懂。明知没理,却还要像白话说的死鸡撑撑饭盖。反驳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可搬出庄子逍遥无为那套来忽悠。被冠名不会闹事的一代也可甩出经济人那套值得不值得去辨证。这样说来,又未免太断章取义了。避讳或遮盖都是自欺,自欺意味信心不够可这似乎不是我一个人的信心不足。

当问及辛亥革命是哪一年或许还需要查百度,而大S和汪小菲哪一年结婚却可以脱口而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快餐文化娱乐不断充斥每天的生活,易得的却广泛传播。点开网页,最抓眼球的往往是那些带图的八卦小道消息。对大学生们的沉默没独立思考,可以冠冕堂皇地抱怨这是大环境的影响、这是媒体的导向、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is it none of my business?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对于事情的表态,就英文来看,外国人个性会更鲜明。不像我们,态度要暧昧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在这样一个奉行中庸之道的群体里,不置可否地辩证有时候是王道,有时候看来却是多么的无奈和懦弱。对于一部禁片,很多人会翻箱倒柜地找到种子资源去下载观看。对于一本禁书,也有许多人会私底传阅交流。对于一项禁令,还是会有人提出异议争取更广的自由。这一撮人有着特立独行的想法和处事方式,但如果他们的这些言论思想只是对某些名家的总结和提取概要,那么也将难以成为中流砥柱。更何况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定论都不是永恒的,在某些特定的时段里,总在变化。心中还是愿意相信青年一代在沉淀正在等待。作为第一个捅破窗纱的人毕竟要有勇气,而选择敲碎玻璃的人带来的也不仅只是一声巨响后的震动。

9、我是个浪迹天涯的人,但是深切地知道,即使穿着凉鞋的脚踏在土耳其的石板路上,别人问客从哪里来时,我只有一个答案:不是湖南,不是纽约,不是慕尼黑。家,可以暂时挥别,可以离弃,可以忘怀,但家,永远还是那么一个。四十年后的台湾,有想走而走不掉的人,有可以走而不走的人,也有一心一意在这今生今世的人。不管哪一种,只要他把这里当家,——心甘情愿的也罢,迫不得已也罢——只要他把这里当家,这个地方就会受到关爱、耕耘、培养。

10、有一天搭计程车,跳过马路上一个大坑,受惊之余,这个嚼槟榔的司机往窗外狠狠吐了一口痰,骂了一句:操国民党!

这个司机完全错了!他可以操养工出,可以操市政府,但路上一个坑,与国民党这个政党何干?他的咒骂完全不公平。可是,或许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他骂党,因为他不知道政府哪一个部门负责哪一桩事,路上有坑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找谁负责;换句话说,当他要争权利的时候(譬如行路无坑的权利),他并不知道有什么管道可循。

我们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负责的政府,但是要促成这样的政府,我们更需要有批判能力、有主动精神、有理性的人民。归根究底,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

11、你是谁?凭什么你就做沉默的大众,等着少数人努力了,甚至牺牲了,你再去享受他们的成果?你在买着消费者团体认可的食品,当初这些人投告无路的时候,你是在一旁观望?嘲笑?还是漠不关心?

第四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是龙应台的成名作,野火集读后感。

龙应台成名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我是读了龙应台的近作《亲爱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这样,找到了《野火集》。

这本书的年龄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价是3.20元。书的内封页上,贴着图书馆的还书期限表,大红的印盖上读者的还书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显着它曾经的炙手可热。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篇名似曾相似。这篇文字里写道:“他看见一辆车子把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谴责肇事的人。”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在讨论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国的人似乎都在生气,生气归生气,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行动吗?又或,你敢行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尽的环境。现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乡,土壤都被铅污染了,整个村庄的小孩子,血铅全部超标。在北京,何处能闻到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的住房已经到五环以外,夜夜空气中都弥漫着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厂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许不止一家。

《幼稚园大学》,碰巧最近听到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装萌的报道,读后感《野火集读后感》。这怎么怪得了他们。我们教育旨在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吗?从小到大,有谁问过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吗?有功课教他们人际关系,爱与责任,审美与情趣吗?

《自白》,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我很遗憾别人发觉了龙应台是个女性。”读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豪迈如龙应台者,也有这样的感叹。女性的社会角色,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关注公众事务、抨击社会弊端、长于理性思辩的女性仍不多见。我的朋友,以硕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听她们讲:“除了孩子,别的我无暇关心。”也难怪,偶尔跳出个龙应台,头脑固化者会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溃的老鼠》,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麦尔教授怎么会想到对老鼠做那么残忍的实验,老鼠的智商当然不足以应对那么复杂的情境。可是,人类社会也很残忍,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试验场,就被搞崩溃了。崩溃者的错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诚心或无心把人弄崩溃的实验者呢?就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除了龙应台的文字,《野火集》还收录了各色人等的读后感,林林种种,观点五花八门,赞同的,反对的。允许不同观点同处一书,恰可体现龙应台的包容和大气。从此处也可看出《亲爱的安德烈》的编排来源了。

2011-12-18

第五篇:《野火集》感想

野 火 难 熄

——读《野火集》有感

有一种火,很难熄灭,并且不该熄灭。

那就是龙应台先生笔下的野火。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罢,有一种被斩首的感觉,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只感觉作者的背影越来越大,好像是要映衬出我皮衣下的“小”来方可。的确是这样。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都存有愤怒,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不足,而且并不是吹毛求疵,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能够愤怒地喊,却不能愤怒地做。

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

一个傍晚,公交车安静地行驶在公路上。突然,车上的三个人露出丑恶的嘴脸,让每一位乘客交出贵重物品,看着明晃晃的刀子,车上30多人妥协于3人,纷纷掏出了钱包、手机……无一人反抗。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说中国人老实,老实虽然容易被欺负,但本质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此事还没有完。

三名满足的劫匪让司机打开门,司机放走前两个后,迅速关上了门,并上前制服住了第三名劫匪要把他押到派出所。这时,全车的人,那全车“听话老实”的人蜂拥而上,对

劫匪拳打脚踢,若不是司机疯狂禁止,那劫匪会当场死亡。看完这件事,我已经无话可说。

中国人不敢生气,决不是这样。若仅是不敢,事情还容易些,但事实决不是这样,这才是我真正焦虑的。老实人有老实人的生活方式。

但这样的“人”,我不知道该如何存活。

更重要的,我们缺少的不是病症,而是药方。

每人心中都有那一纸药方,此时我也有,但我希望每人都不都说出,20年后再见,那时用良心来评价它。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喊,不要影响别人和自己。中国的问题,中国人的问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怕显露自己的缺点的。正如暴力者都是在掩饰内心的自卑,真正的强者,是温和的,因为自信,所以温和,温和,是最高层次的暴力。

读书人是火,群众是风,只要这火旺,莠草般的丑陋就不会在肆无忌惮的蔓延。

只要这火不熄,我们中国就有希望。

刘天一

下载《野火集》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野火集》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野火集》读后感

    阅《野火集》,读龙应台,写我所感 读《野火集》,我被其讲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总体现着一些现象,而现象背后一定和本质联系。龙应台却以她有力的文字抨击着这一个个社会问......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模糊的界限“大陆比台湾晚了20年。”学者如是说。以前只是以为经济上的差距,现在有了更深的体会。将龙应台的《野火集》里1984年的台湾和现在的大陆对......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 初读《野火集》,我被其深奥的语言惊吓住,我以为这本书整本都是如此的深奥的语言,越往后读,才发现那些是这本书的序言,写序言的人称龙应台为侠女,说她吃了强身,......

    《野火集》读后感

    读《野火集》 部分杂感 虽然龙老师写的是20多年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今日之中国,颇为相似。 第一次看完《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和《生气,没有用吗?》,我有种被人打了一巴......

    《野火集》读后感

    法治护航快乐成长龙应台的《野火集》,印行100版,并创下一月之内再版二十四次的记录,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而今的我,把这“厚重”的书拿出来瞻仰时,......

    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在众多书籍中,提及写观感,我偏挑出了这一我不擅长之说,原因有二,其一是怀着一种初生牛犊无惧失败的精神,再者就是这股“野火”于心、于体,确是无比通透的享受。......

    野火集读后感1500字

    野火集读后感1500字 野火集>读后感1500字(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潭路派出所 巩梅 最近一段时间对龙应台的文字感到着迷,读她的作品总能拓宽思想的维度,得到醍醐灌顶般的启发。......

    《野火集》读后所想

    读《野火集》所思学校发下这本书,我开始都丢在床头,没好好阅读。直到快开学了,我才拾起来第一次阅读《野火集》。龙氏酣畅淋漓的笔触,阅之仿佛如沐鲁迅遗风。看了此书,我发现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