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的金钱哲学_大胆张扬自我
只有敢于致富的人才能自觉地冒着失败的危险去干应该干的事,若想在得到“不会失败”的保证后投身行动,则将一事无成。
卜保罗·格蒂是石油界的亿万富翁、一位最走运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条曲折的路。他上学的时候认为自己应该当一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部门的工作。可是,出了校门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俄克拉何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所吸引,那时他的父亲也是在这方面发财致富的。搞石油业偏离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觉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缓一年。作为一名盲目开发油井的人,他想试试自己的手气。
格蒂通过在其他开井人的钻塔周围工作筹集了钱,有时也偶然从父亲那里借些钱(他的父亲严守禁止溺爱儿子的原则,他可以借给儿子钱,但是送给他的则只是价值不大的现金礼物)。年轻的格蒂是有勇气的,但不是鲁莽的。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事他从来没有干过。他头几次冒险都彻底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这个油井为他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是走运吗?当然。然而格蒂的走运是应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那么格蒂怎么会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实。“总是存在着一种机会的成分的,”他说,“你必须乐意接受这种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富人确实都是走运的,但走运的人一般都是大胆的。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最胆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运的。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得到财富之神的光顾。
第二篇:名人的金钱哲学_善于进行新的自我设想
你到底需要多少钱?你这一生中到底想要得到些什么?你所认为的成功到底是一副什么样子?要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再没有另一个你了。因此,你的关于成功的定义也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成功来到你身边的方式,也只能是通过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察方式。那些只把自己看做低级雇员,那些从不敢想象自己也能向上升迁的人,他们都几乎“注定”将要永远停留在低级位置上。
“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在一年内收入增加一倍!”——如果这种想法是你的信念,那么相信我,你的未来将会向你证明这种信念是正确的预言。
就是这样,我们总是根据个人的自我设想来确立自己的目标。因此,对我们来说,失败和成功一样艰难。但反过来想想,这也就是说成功也和失败一样简单。一种新的自我设想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而一个新的目标会导致一种新的人生。
在莎克蒂·格芬女士的力作《幻想真实》中,她写道:“幻想真实就是指运用你的想象力来创造出你最想要的东西的一种技术,也就是说幻想出真实,幻想把幻想变为真实。”所有的成功者都在实现他们的梦想之前,极其详细地描画过成功后的自己。无论他们一开始是多么贫困不堪,口袋空空,也不论他们只接受过可怜的一点教育,更不论他们曾经接触过的人是多么有限,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进行过成功的自我设想。他们逐渐确信自己必定会取得成功,而人生中发生的事情也给予了他们最好的回答——他们的梦想与自我设想是那么一致,同时,也和他们在成功上拥有的信心成正比。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自我设想上面多花费一些心思,使自己达到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都在不断变得越来越好。
等着看吧,这个念头将绝对不只是一个念头,它真的会因为你的自我设想如此清晰有力而产生奇迹。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困难面前,你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渴求达到的目标而及时改变自我设想。
在你想要形成一种新的自我设想的时候,一开始你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旧有的自我设想的影响。只要你坚持不懈,最终你将会发展出一个新的自我设想来,并且将由此产生新的追求——而这个新的目标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使你的生活更好、更舒适、更成功。
要相信,你的全部潜力一定是非凡的,是足以令你成功的。就像雷·克罗克——麦当劳的创始人那样,他就曾经说过:“想得大,你就会做得大。”
第三篇:名人的金钱哲学_赚钱与致富
强烈的赚钱欲望是大多数富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几乎没有一个富人会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兴奋着的发财欲望:不赚钱,毋宁死。
年广久,这位安徽一个穷山村里的农民,说文化,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外,几乎一字不识,说条件,他幼年随母亲外出逃荒,走进芜湖时,衣不蔽体,赤着双脚,然而他有高财商,竟靠炒瓜子成了富翁。有人认为这是他机遇好,但当时能炒瓜子的人以数百万计,为什么偏偏他发了大财?但他的结发妻子耿秀云说了一番很有道理的话:“年广久没有文化,对于‘经济’,与其说他懂,不如说他会感觉。他不能用语言解释清楚为什么世上会有‘钱’这种东西,但他知道钱能使人着迷。并且他对于‘钱’的感觉又是出人意料的精当:拥有它的时候,就叫富,没有它的时候,就叫穷!”年广久,这位穷怕了的穷苦农民,就是认定了一个理——要赚钱!要致富!因此,别人说他投机倒把他不怕,只要没有人来抓他,他照样炒瓜子;他在中国率先请雇工,有人说这是要当资本家,但他说人手不够,不请人怎么办?
从年广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富人之所以能富,首先还在于敢致富。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人缺乏的,也是许多人所忽视的。
一个刚年满20岁的女大学生公开宣称要做个亿万富妹,也许有人会认为她狂妄,有人会认为她不务正业,还有更多的人会认为她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但她却实实在在地持有了价值40多万元的股票。这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她用3000元压岁钱赚来的。
这位女大学生叫吴莲子,就读于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1993年,她发现爸爸的同事中有人买股票。她也想试试,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她到证券交易所,以自己的名义开了户,那年她才16岁。
入市后,她在小本子上模拟操作了一年。1994年暑假,她决定实战一把,她拿出十多年攒下来的压岁钱3000多元,买了200股外高桥和黄浦房产,暑假结束时她抛出手中的股票,净赚了1.5万多元。
初战告捷,让吴莲子十分兴奋。从此,吴莲子便正式开始在股市中遨游。她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个亿万富妹,因为她做过一个概算,如果不考虑成长性有波动,股价有波动,配股追加、投资金额,个别年份的股灾等因素,你现在投资1万元,第24年就会拥有1.1218亿元。这不是幻想,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如果你1989年在可口可乐公司创立时投有1股股份,那么到今天已变成价值2.5亿美元的资产!
1997年10月20日,《投资导报》发表了她的《投资高成长股捂股不动29年——1万变成8亿元》的文章,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许多人看了不再怀疑吴莲子想成为亿万富妹的愿望。
第四篇: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
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
1.善用金钱
美国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个很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有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仓库盖好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约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但是哈佛不愿意,坚持要领现款。结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没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约翰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启示:善于运用金钱,才能致富。假如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不但没法积聚财富,一旦有急用时也好干着急了。小朋友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但也应该养成爱惜金钱习惯,把多余的零用钱储蓄起来,存到银行里,可以收入不少利息呢!
2.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
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规则?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当会有所了解,或从中悟出些什么。
衣裳不求名牌 爱买打折商品
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是个非常特别的人。
确实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
事实上,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
比尔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他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同所有企业家一样,比尔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他除了拥有股票与债券外,还进行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行业投资。虽然比尔是个经营天才,但是他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财更胜一筹,所以他聘请了一位“金管家”———小他十多岁的劳森,比尔除了让他管理自己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外,还让他管理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的资金。
比尔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他不喜欢因钱改变自己的本色,过着前呼后拥的生活,他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独立与人交往。甚至见到熟人时,还像从前一样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哦,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如何?”
在生活中,比尔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
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所以即使是花几美元钱,比尔也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婚后,比尔与美琳达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在西雅图有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人开设的商店。在那里可以找到这些国家的一些特色商品。
一次,比尔与美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设的食品店,这里被公认是西雅图最实惠的商店,刚一进店门,比尔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在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一倍。比尔想得知它的真伪,便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美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被多掏腰包。”
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很舒服,他就会很喜欢。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美琳达先前在泰国普吉岛给他买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比尔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与个人努力有关,而与金钱多少没多大关系。确实,比尔几乎所有创业的钱都是他自己在上学之余打工挣来的,而从来没有向父母伸过手。几乎所有人都钦佩他这点。
现在,微软公司的员工所得的各项收入,即使在美国也是最高的。比尔也从不吝啬对员工发放一些奖金。早在创业之初,公司总经理的年薪就达到了22万美元,而那时,比尔每年只领取13万美元。他认为,自己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
在微软还有一些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每年都会在几千名员工中产生几十个百万富翁。比尔认为,这些钱只是他们成功的象征而已,除此之外,他不觉得还有什么意义。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比尔都不会首先想到用钱来化解一切。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也从没有包机旅行过。对他来说,钱失去了它对一般人那样的诱惑力,他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他也承认,自己的这种看法和行事方式,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并不是一个榜样。
美琳达曾经抱怨比尔说:“我们的家庭显得如此特别,总会招来别人的非议,他们会说你是个喜欢出风头的人。”
比尔笑着告诉美琳达:“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初我在求学的时候,也有人说我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很珍惜每一分钱,我从来都是这样的。”
比尔父母本身的经济收入很丰厚,对于儿子的富有,他们持有什么看法呢?每每有人拿这个问题问比尔,比尔总是不正面回答,而是用玩笑的口气说:“我不炫耀给他们看就是了,我会把钱藏起来,埋在草坪下面,现在草皮都鼓了起来,我希望天不要下雨。”
谁都知道,西雅图的夏天是不可能不下雨的。后来,比尔认真谈了自己的观点:“我赚的钱对我的父母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真的,我的钱对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点影响也没有。如果我们中谁生病了,我们可以请最好的医生,钱在这一点上会有点用。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谈论钱的问题。” 的确,即使现在,他也很少谈家庭用钱的话题,但他已经向美琳达保证过,在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众所周知,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比尔从不会给孩子们一笔很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比尔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确,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所以比尔夫妻二人宁愿将这些钱捐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比尔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在私人的金钱花费上,比尔非常节制,但是在事业上,有时他会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
起初,微软公司的DOS、Windows软件是搭配在个人电脑上的,这样可以让电脑的购买者产生一种想法:这些软件是完全免费的,最终使Windows系统软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0%。在微软推出DOS的时候,IBM虽然与其选择的几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合作,但是操作系统都是作为配件选购的,消费者可以自行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市场,那时,他并不在乎钱的问题。在占领DOS市场的时候,其他软件价格都在50-100美元,而比尔会以接近免费的低廉价格,即1.5美元推出自己的产品。正由于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普及,客户会认为这些系统整合得很好,便会一同购买微软公司的其他软件。
当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微软为了与网景抢占网络浏览器软件市场,比尔决定免费赠送客户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与免费的电话服务。相比之下,网景的行销则显得很保守。虽然,这些让微软一时亏损许多,但是却由此获得了大份额的市场。
凡是做过营销的人,都会明白这些,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对一些小公司来说特别重要,如果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比尔更清楚,一旦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告诫美琳达,不要为了在营销上少花钱而绞尽脑汁。
微软掌门人坐经济舱
让美琳达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懂得节俭。因此一些人称这是微软的“饥饿哲学”。比尔告诉他的员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是我们的血汗钱,所以不应该乱花,应花在刀刃上。”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时,比尔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1987年,还是在比尔与温布莱德相好的时候,一次,他们在一家饭店约会,助理为他在该饭店订了间非常豪华的房间。比尔一进门便发呆了,一间大卧室、两间休息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特大的、用于接见客人的会客厅。比尔简直气蒙了,禁不住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
比尔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比尔订了张头等机舱的票,比尔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然后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经济舱机票。
比尔几乎很少回家吃午餐,通常他会在公司以汉堡包当午餐,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有一次,办公室来了一位新秘书,名叫里卡,为了庆祝她的生日,比尔特意带着她,以及米丽亚娜·露宝与其他几个职员来到一家高级饭店,每个人都点了酒与风味菜肴,只有比尔点了酒与汉堡包。美琳达后来抱怨说:“你为什么不点些菜,你那样会让里卡感到难堪的。”
比尔笑笑说:“我就喜欢吃汉堡包,没想那些。”
在与员工平时相处中,比尔从不像是个有钱人,他常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兴奋。他不喜欢什么事都与钱挂在一起,把金钱看成万能。一次,他在出席会议的时候,主持人给他租了一辆高级轿车,他硬是拒绝了,然后租了一辆很普通的汽车前往会场。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3.关于钱的故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钱,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他在商场里的姿态:在贵重商品柜台前,有钱的人即使不想买东西,也总是把手放在身体的前方,以醒目的姿态指点或把玩那些贵重的商品;阮囊羞涩者大都谨慎地背着手,谦逊地打量着它们,并且多半要赶在售货员注意到他们之前若无其事地走开。
钱实际上就是所有权。你有多少钱就意味着你能占有多少商品,或者说,占有多大一部分世界。世界在钱诞生时就已被分成无数的份额,等待人们去领取。钱包里的钞票不是纸,存折的数字不是自然数,而是你能够占有的世界的份额。口袋里装满了大量的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知道有一个世界时刻准备为他成形,让他居于中心。他可以豪迈地指着宾馆中的房间、商店里的物品、停车场里的轿车、乡间的豪华别墅说:这是我的!无数事物在沉默中等待他的命令,准备以献媚的姿态走向他。宾馆门前卑躬屈膝的侍者,酒店里殷勤的服务小姐,随从人员俯首贴耳的姿态,商场中任他指点和把玩的商品,都在有形和无形中实现着这种占有。他们可以把任何有商品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所以,他们的身体永远是有家可归的。有无数个大门为他打开,让他进入这个世界的内部。钱就是他的通用门票,银行里的存折就是他对这个世界实在的和潜在的产权证书。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每天都要注视自己装满黄金的屋子,实际上是在视察他对世界潜在的所有权:那些比纸币更为可靠的黄金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玩味它们就是玩味这种可能性。他在玩味这种可能性时所体验到的自豪感和喜悦,以及那种随时可以占有某部分世界的狡黠,正是他的幸福所在。穷人们在梦想自己发财以后,总要制订出一系列占有的计划,也是在以虚幻的方式玩味钱所代表着的可能性和权力。
正因为钱是所有权,所以,它在商品王国里是绝对命令。商品任人支配的温顺品格源于对绝对命令的服从。侍者无论怎样心怀不满,也要为付钱的人服务,否则,他就会因为得不到薪水和小费而被世界拒之于门外。他可以躲在内心深处诅咒钱,但他的身体必须服从钱的命令。穷人当然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但在商品的王国里,他也仅仅有独立意志而已。也许我们不必过分责备那些风尘女子,因为每个生活在金钱世界中的人都必须出卖些什么。即使那些最富有的人,也是靠出卖自己的某一部分而谋生的。没有一个报业大王敢诅咒读者,没有一个军火商敢真正地反对战争的发动者,因为后者持有钱,而钱是不能拒绝的。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曾对钱进行了万般的诅咒,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挣钱而奔忙。没有钱就没有对世界的占有权,就不能在商品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会在任何地方都无家可归。这对于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像我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有钱人面对着贵重商品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买和不买,而身无分文的人只能选择无奈地走开。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钱是万能的。钱的力量只存在于商品王国内,在此之外它们不过是金属和纸张。在沙漠深处迷路的人用点燃钞票来取暖,因为对于身处绝境的他们来说,这是钞票的唯一功能了。大款可以同时在巴黎、纽约、东京、上海有自己的产业和豪华住宅,但这也只能保证他们的身体有家可归,而他们的灵魂是否有其家园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不能用钱来占有的东西来说,钱就不再有任何力量和尊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有人拿出一亿元钱,让我说“我愿意放弃自由”,那么,我只会轻蔑地拒绝,而钱的持有者在我的轻蔑中也只会体验到无能和沮丧。假如有一天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可以通过钱来占有,那么,人类并不会因此而进入自由王国,反倒会迅速走向毁灭,因为属于人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够被完全占有的——一旦它们也被占有了,人本身也就将死去。
第五篇: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
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
现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常常把个性与约束挂在嘴边,不管走到哪里碰到些什么样的人总是这样,像是离开了个性与约束的话题就不能活一样.我到想亲身接近他们,听听他们是如何对个性与约束的进行评价的.
大部份的人是盲目的追求别人,去学别人身上的特点,完全忘记自己身上的,总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别人好,但这样就像用一张白布把自己掩盖起来,自己的灵魂与身体以不在真真正正的属于自己了,那些都是躯壳,没有一点的‘‘血肉‘‘.张扬与个性在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在张扬个性当中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尺度问题,他必须受到自我约束,在自我约束的领导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才能不能忘夫所以,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现在大部份的学生都应该这样,不能盲目的去追求别人身上的好处或坏处,要相信自己,要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声说:我才是最棒的,没有人比我更棒.
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就是盲目的去追求而耽误自己的一生,他开始是一个品学间优的好学生,那时的他是一个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人,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但后来不知道怎么了,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到的斜言斜语,说他只顾着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书呆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他就是听了这些话,后来就把自己的心思转移到了那些方面上,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天一天的掉下来。后来他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有时还逃课,打架,他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废人,这就是盲目的去追求,没有注重自我约束,忘记了自己要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真正的与别人不同,就要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要在适当的场合下.懂得约束自己不能表现得太突出,只要自己觉的有个性,不管别人怎么说,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要学做自己,要有自我约束力,这样的人才是有个性的人才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