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数字

时间:2019-05-14 12: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人眼中的数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人眼中的数字》。

第一篇:西方人眼中的数字

西方人眼中的数字

生活中的数字(number)无处不在,但有写数字带有固定的象征意义。由于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它的意义和用法也有很大的差异,听我来介绍一下吧。

就像咱们中国人(Chinese)偏爱数字8(eight)和6(six),忌讳4(four)一样,西方人认为3(three)和7(seven)是大吉大利的数字,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西方文化认为世界(the world)是由大地(land),海洋(sea)与天空(sky)三者合成的;大自然由动物(animal),植物(plant)和矿物构成,所以他们就特别喜欢3这个数字。

但是西方人认为13(thirteen)是个不祥的数字。重大活动不安排在13号,请客避免13人入席,电影院里没有第13排和13号座位。

这是因为耶稣受难的前夜,和12个门徒共进晚餐,师徒13人中出现了一个叛徒犹大,因此,信奉基督教的民族都认为13是个不祥的数字。

国家的奥秘

拓展孩子对英美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本期学科学习给您和孩子提供了这方面的内容,欢迎查看!“英国”的种种表达: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为联合王国,缩写为the U.K.。英国由两个大岛组成,一个是大不列颠,另一个是爱尔兰岛北部。大不列颠由威尔士(Wales),英格兰(England)和苏格兰(Scotland)三部分组成,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所以人们谈起英国的时候常常称之为England或者Britain。

国家名称和大写字母

大家一定都知道我们的祖国的英语名称是China吧!但是提到PRC,可能很多同学就不知道了,其实PRC也是中国的意思!在英语中,为了使用方便,很多国家名称都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大写字母来代替,如:PRC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CAN = Canada 加拿大

US = USA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UK = the United Kingdom(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写字母不仅能代表国家名称的缩略形式,还有许多的用途,例如:厕所WC;世界贸易组织WTO;光盘CD等。大家不妨搜集一下,把这些有意义的大写字母都放在一起,好好领略领略大写字母的魅力吧!西方的进餐礼仪

欧美国家(country)的餐桌大多是长方形的,男主人(host)坐在桌子的一端,女主人(hostess)坐在另一端,通常安排座位时要尽量避免两位男宾或两位女宾并坐在一起。

就餐时,身体(body)要坐得端正,身体和餐桌间距离以能使用刀(knife)、叉(fork)、匙(spoon)和饮食方便为度,手臂不要放在桌上,也不要张开妨碍别人。餐巾只用于擦嘴(mouth)和手(hands),切不可用来擦拭餐具和擦鼻涕、擦汗。用餐完毕后收起餐巾放在盘子(plate)右方。使用knife, fork和spoon时,不要弄出声音,不用时,也不要用手摆弄刀叉玩。

当一道菜吃完,或不想再吃时,就把刀和叉并排放在一起,刀叉的柄朝自己胸部。如未吃完,只是为了谈话暂时停吃,就把刀叉摆成“八”字形,这样服务员就不会把盘子收走。

女主人通常是主持整个宴会(party)的主人,大家注意她的动作。入席时,特别是小型宴会,一般总要等女宾先坐下后,男宾才坐下。男宾最好还要帮邻座的女宾拉椅子。上菜后,一般要等女主人动手吃后,客人们(guests)才吃。宴会结束时,也由她领头离席。

西方的进餐礼仪还有很多呢,学习英语时老师也会给孩子讲到相关内容。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吃西餐,或者其他正餐时,何不提醒孩子注意这些餐桌礼仪呢,让孩子变得更礼貌,更文雅。

在美国打的你经常打的吗?Do you often take a taxi? 那么你们知道在美国“打的”的规矩吗?俗话说: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 所以我们也要知道一些人家的风俗。

In America, if you sit ahead when you take a taxi,the driver will be very happy.在美国,如果你坐在车前座上,司机会很高兴,他会一路上与你谈笑风生。But if you sit at the back, the driver will not say a word to you.但是,如果你坐在后座上,司机则跟你一句话也不说。即便你主动搭讪,人家也爱搭不理的。

原来啊,如果你坐在前面,说明你把司机当作了朋友;你若坐在了后面,便表明对方成了纯粹为你服务的司机,你们就是雇佣关系了。

现在人们往往还是寻求金钱(money)以外的尊重(respect)与友谊(friendship),这看上去虽然只是个座位的问题,但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所以啊,如果您有机会在美国打的“take a taxi”,可要记得坐在前面啊!

猫猫的万种风情

1. fat cat 肥猫,指“为竞选出钱的富翁;享有特权或谋取特权的人;有钱有势的人,大亨。”

2. cool cat 酷猫,指“时髦人(尤指嗜好冷爵士乐的人);嗜好摇滚乐的人;做出孤傲冷漠的样子的人”。

3. hepcat 迷恋爵士乐的猫,指“爵士(或摇摆舞)音乐迷;爵士(或摇摆舞)乐队乐师。

4. copy cat 好模仿的猫,指“盲目的模仿者(通常为儿童之间的用语)”。

5. hell cat 好发脾气的猫,指“泼妇,巫婆”。关于hell cat 是巫婆的说法要追溯到中世纪,那是迷信的人认为魔鬼撒旦(Satan,the Devil)常以黑猫的样子出现。巫婆抱着一只黑猫,骑着一把扫帚,在夜空游荡。所以,黑猫象征着“厄运”。“不要让黑猫从你面前走过”Don't let a black cat across your path是西方人众所周知的禁忌。

6. the scaredy-cat/ fraidy-cat 恐惧的猫,指“胆小鬼”。

a)Ten animals I slam in a net.我把十只动物一网打尽

你注意到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了,无论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字母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英语把这叫做Palindromes 回文(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词语),关于动物的回文还有以下的例子Otto saw pup;pup was Otto.(奥托看见了小狗,小狗的名字叫奥托)

Was it a car or a cat I saw ?

Was it a rat I saw ?(我刚才看见的是条老鼠?)

b)the bee's knees

又来形容最好的至高无上的东西。

[例] She is a very poor singer but she thinks she's the bee's knees.(她五音不全却自认为是高高在上的一流歌手。)

该表现起源于20年代的美国,仅仅因为bee's 和 knees押韵,琅琅上口,迅速得到流传,直到现在,还在日常生活非正式场合的对话中经常使用。

很多同学觉得英语的词汇量大,英语单词很难记。记英语单词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十种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

①分类记忆:把单词进行分类如:颜色、文具、动物、食品、称谓、职 业等进行分类记忆。

②整体记忆: 把几个字母看作一个整体来记 如 : “ow” 再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 how, cow, low, now, town, down, know ” 等;“ight”,再在前面 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 eight, light, right, fight, night, 等。

③形象记忆: 如:“ tree ”把 tr 看成树干和树枝,把 ee 看成树叶。“ eye ” 把两个 e 看成两个眼,中间的 y 是鼻子。“ banana ”把 a 看成一 个个的香蕉。“ bird ” 把 b 和 d 看成两个翅膀等等。

④加法记忆: 如: after + noon = afternoon , school +bag=schoolbag

⑤比较记忆: 英汉比较 如: T-shirt(T恤)同音词的比较 如: eye-I, see-sea, right-write ⑥读音记忆: 根据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进行记忆,会读一个单词,便会拼 写出来。

⑦感官记忆: 记单词时,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耳听、嘴读、手写、眼看、心记等。

⑧卡片记忆: 自制单词卡片,随身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单词。

⑨复习记忆: 记住了的单词,过段时间不看,就忘记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单词。⑩睡眠记忆:晚上睡前读两遍要记的单词,然后睡觉,第二天醒来后再读两遍,这样记忆效果不错。

英语趣味小知识——英语和汉语对手指的称呼

1.thumb :大拇指。与汉语相映成趣的是,英语的all(fingers and)thumbs也表示“笨手笨脚”的意思,例如:(1)I'm all fingers and thumbs this morning.I don't seem to be able to button up my shirt.今天早上我的手怎么这么笨呢,好像连衬衫都扣不上了。(2)He was so excited that his fingers were all thumbs and he dropped the teacup.他激动得手都不好使了,竟把茶杯摔了。

2.forefinger :又称index finger,即食指。前缀fore-表示“位置靠前的”(placed at the front),所以从排位上说,forefinger应为“第一指”。从功用上看,此手指伸出时有标示或指向的作用。在一些英语工具书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表示“参见”(index)含义的手型符号。

3.middle finger :中指。此指居中,名正言顺,且与汉语说法也一致。

4.ring finger:无名指。从世界各地的婚俗习惯来说,结婚戒指(wedding ring)戴在这一手指(通常指左手)之上,表示已婚。

5.little finger: 顾名思义为小指。在美国和苏格兰,人们又赋予它一个爱称,管pinkie(pinky),后缀-ie(-y)有“小巧可爱”之意。美国人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文化变化都反映在语言中。随着时代变化,新的词语不断应运而生。继一次大战后的“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和二次大战后的“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又出现了“BabyBoomers”、“Yuppies”、“Dinks”、“SandwichGeneration”、“CouchPotato”、“MallRats”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参加服役,其中许多人都没有结婚。在战后,他们纷纷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因此在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美国人口急剧增长,新生儿的人数共有七千八百万。不久美国人就称这一代为“BabyBoomers”。这些“BabyBoomers”一改其父母对战争的“狂热”,对生活采取务实的态度。他们要弥补战争给父母所造成的损失,他们勤奋工作,少生孩子。他们其中的许多人都获得了成功,他们有抱负,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有专业性的工作,收入颇丰,生活很富裕。美国又为这些成功者命名为“Yuppies”,前三个字母是“youngurbanprofessionals”缩略。对“Yuppies”中那些不要孩子的人,美国人又将他们称为“Dinks”,它是“DubleIncome,Nokids”的缩写。

其实,“BabyBoomers”并不都是富有的“Yuppies”,有的夫妇不仅有孩子而且有老人要抚养,这样另一个名字又产生了,那便是“SandwichGeneration”,意味着这些人象三明治中的肉一样夹在老人和孩子之间,负担很重。

美国的电视业发展迅速,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有线电视节目,家庭影剧院的出现更是许多人沉迷于电视,这种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被称为“CouchPotato”。它不禁使人们想到悠然坐在沙发里一声不吭,一动不动,象土豆似的人。

随着商业的发展繁荣,大的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不断涌现。逛购物中心成了一种乐趣,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即使不购物也在中心钻来钻去,象老鼠一样,美国人将他们戏称为“MallRats”。

第二篇:浅谈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

浅谈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

——阅《美狄亚》、观《蝴蝶君》有感

09对外汉语 龙威 093824011

4心理戏剧鼻祖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美狄亚》(Medea)和著名华裔编剧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先生执笔的影片《蝴蝶君》(M.Butterfly)这两部作品都是在以西方人的视角看东方女性,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西方人塑造的东方女性具有怎样的一种特质。

我们先来说说《美狄亚》。

美狄亚,科尔基斯公主,赫卡忒神庙中的女祭司,一个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东方女子。一支爱神厄洛斯的黄金箭让她为了伊阿宋忘我的投入了爱情,她为了爱情背叛父亲,逃离祖国,与心爱的人儿背井离乡,其后更出谋献计杀害了自己的弟弟阿布绪米托斯;美狄亚,伊阿宋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为了爱而疯狂的东方女人。同样是这支爱神厄洛斯的黄金箭让她在面对丈夫背叛成为弃妇的时候化身为复仇的恶魔。先是献毒衣焚杀丈夫的新欢,继而手刃她和伊阿宋的两个小孩,最后乘着太阳神的华车远颺,留下一无所有的负心丈夫举剑自刎,倒在自家的门槛上。

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为了爱,爱上了一个不速之客,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弟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的爱情和伟大的牺牲最终却变成了一则笑话:丈夫决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格劳刻,以换取稳定的名位。美狄亚在走投无路之下,开始了恐怖的复仇„„ “ 唉,在一切有理智、有天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妇女是最不幸的。少女时,我们便憧憬能遇见称心的夫君,结婚后更能和爱人长相厮守。我们总是把珍贵的爱情看得比性命还重要,从不理会即将降临的灾难和困苦。”在经历了丈夫背叛的锥心疼痛后,美狄亚噙着泪,一字一字地说出了这些话。它们就如同一个亘古不变的箴言,一针见血地昭示出了身为女人最大的悲哀。

同时 我们很容易的就可以看出在美狄亚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爱情,或许这可以归咎于爱神的那只金箭吧。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挺极端的,要么为爱痴狂,要么为爱疯狂。其中缘由大概是对于爱情的过于投入,忘我的投入。东方女性长期处于一个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中,她们的生活大多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男人便是她们的世界。她们为了维系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可如果有那么一天当她们意识这个世界即将将她抛弃的时候,她同样也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毁了这个世界,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美狄亚让我想起了《卫风.氓》中的那位女子,同样是面对忘却山盟海誓的负心之人,与她相比美狄亚少了那份“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和洒脱。美狄亚是太爱了,爱得失去了自我。

我们接着谈谈《蝴蝶君》吧。

《蝴蝶君》这部电影取材边缘、情节怪诞,在这里先大致介绍一下剧情: 1964 年的一天,法国驻北京外交部的会计高仁尼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歌剧《蝴蝶夫人》,他已被舞台上饰演蝴蝶夫人的那位中国“女子”宋丽伶深深吸引住了。对东方文化一直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的高仁尼完全被散发着浓郁东方气息的宋丽伶给迷住了。他主动上戏院去找寻宋丽伶,又来到了宋丽伶的家里。宋宋丽伶对他投来的似有若无的含情眼光和她那令人捉摸不定的心理更让高仁尼为之倾倒„„后来,高仁尼因泄露情报而被捕,没想到站在法庭上指证他犯罪的男子却是宋丽伶。在囚车上,同因间谍罪而被判刑的宋脱光衣服,露出了男儿体,高仁尼这时才真正明白他爱了一个完美的谎话。在狱中,高仁尼终于在《蝴蝶夫人》的歌剧声中自刎而死,完成了生命的绝唱„„

记得我第一次看《蝴蝶君》是在初中的时候,看着荧幕上出现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觉得难以置信,我不相信这世间竟有此等糊涂之人及糊涂之事。借着这个契机,我得以更深入的去了解此部影片。原来还真的是有真人真事啊。

《蝴蝶夫人》是一出悲剧,《蝴蝶君》亦是,而其中最大的悲剧就集中体现在了法国人高仁尼身上。很难想象在有肌肤之亲,有那么多年相濡以沫的情况下高仁尼居然会不知道宋丽伶是男儿之身。难道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就这么大,不但文化差异大,连思维方式都差这么多?其实不然。作为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神秘感和捉摸不定感,使高仁尼在长期的接触与自我理解中,构建出了一个自我想象的意识空间。他太先入为主了,他在自己的脑海里早就设好了一个东方女性的框架了。而此间,他遇上的中国伶人即所谓的“宋丽伶”恰好符合他设的这个框架,她那矜持的气质和令人难以捉摸的心理世界,再加上宋丽伶对他不断地“洗脑”,使本已对东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高仁尼神魂颠倒,且确信无疑这就是他生命中的“蝴蝶夫人”。

应该说,高仁尼对宋丽伶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肉欲与冲动,而是他对自己内心里早已浇铸好的那个完美的东方女性的幻想模型的应证。因此,他如愚人一般堕入了宋丽伶的“情网”,也坠入了他早已编织好的猎网。最终,恍然大悟的高仁尼痛苦地自杀,他的内心是极为复杂的,他的悲剧内涵是极为深广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有端庄、保守、神秘、捉摸不定的特质。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于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透过这两部作品我们也只能管中窥豹了。

第三篇: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推荐书目33本)

1、《紫禁城的黄昏》

作者:(英)庄士敦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译者: 陈时伟 出版年: 2007-4

《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2、《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作者:(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 /(美)弗兰克·萨奈罗 三联书店 译者: 周辉荣 / 杨产新 校 出版年: 2005-8

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历史学家、教育家、19世纪英国史方面的专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大英帝国历史专业博士,曾在北卡罗来那大学维明顿分校、西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

3、《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作者:(英国)奥里尔-斯坦因译者:向达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英国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活动,有较大的争议。他是尼雅遗址的发现者,也是敦煌藏经洞劫经的始作俑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只要涉及新疆探险史,对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则不能避而不谈。另著有《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等。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作者: [美] 孔飞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陈兼 / 刘昶 出版年: 1999-1。2012-5再版 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美国著名汉学家。

5、《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 作者: [美] 孔飞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谢亮生 等 出版年: 1990-11

19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本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6、《间谍王》: 戴笠与中国特工

作者:(美)魏斐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梁禾 出版年: 2007年12月

魏斐德,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他出版并又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和意志》、《中国帝制的衰落》、《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士》。

7、《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作者: [法] 佩雷菲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王国卿 出版年: 2007-7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

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 ”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详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阿兰·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

8、《李鸿章传》

作者:(英)濮兰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译者: 张启耀译 出版年: 2008-7-1

作者约翰·濮兰德(1863—1945年)曾经在中国担任海关官员,是赫德的机要秘书,与李鸿章有过一定的交往,同时,他也曾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走访和游历中国,并就一些问题对李鸿章进行过采访。具备了这样的一些身份,濮兰德撰写《李鸿章传》一书就应该让人感到有较高的可信度。当前,李鸿章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颇多但同时又争议频生,有些重要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因此,出自李鸿章同时代的异国之人的资料当显珍贵,故而,当天津人民出版社把这本原著交由我翻译的时候,我便欣然领命,决心下工夫完成这个任务,以便使当今更多的普通读者和有关研究者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再次对李鸿章进行了解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9、《真正的中国佬》 又名:《中国人本色》 作者: [美] 何天爵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作名: Real Chinaman 译者: 鞠方安 出版年: 2006-7 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原名切斯特·何尔康比,何天爵是他的中文名。他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先后任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署理公债等职。曾参与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还参与了1980年美国和朝鲜签约订条约。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期间曾接待陪同,在处理美国侨民在华经济纠纷和教案方面不遗余力。1885年回美国。1895年出版其颇具影响的《中国人本色》一书。另撰有《The Real Army and Navy in 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等作品。本书是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的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

10、《空谷幽兰》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著 / [美] 史蒂芬·R·约翰逊 摄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明洁 出版年: 2009-3

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

注:近来,发现[荐 书 堂]的书单被不少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转载,对于这点我们非常欣慰。好的资源需要大家分享,[荐 书 堂]网站的大部分资源也是转载于其方地方,但为了对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显示我们推荐书目的公正与客观,我们都会在正文或者文章结尾标明出处。[荐 书 堂]由一群爱好读书且愿意分享的书友组建而成,目前并没有报酬,大家的认可就是我们努力的源泉,因此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转载的时候能够标明一下来源,让我们保持足够的热情,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书单,但有不少编辑不知何故竟然没有给明出处,甚至将我们辛苦找来并编辑的书单全文替换标识改头换面据为己有,作为寻找好书的您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欢迎联系QQ2695816758,让我们保持这份激情,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下去。

11、《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文集

作者: 费正清(美)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译者: 张理京 出版年: 2000-08

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2、《改變中國》

作者: 史景遷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译者: 溫洽溢 出版年: 20041101 傅蘭雅和丁韙良堅忍不拔,湯若望、李泰國及托德精力充沛,胡美和鮑羅廷洞察敏銳,戈登和史迪威精明幹練,赫德和魏德邁善於組織,南懷仁和伯駕匠心獨運,華爾和陳納德勇氣卓絕,白求恩無私奉獻。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13、《尘埃》

作者:(俄)马克戈万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译者: 脱启明 出版年: 2004-03

一些欧洲的中国问题专家在语言不通、相互陌生的中国旅行的同时,潜心观察民情、社情,并且日夜不停地做着手记与报道。为了使欧洲的读者进一步丰富有关中国的知识,这些专家们以极大的耐心与研究着中国的语言——它们游戏般的文字,甚至是艰涩难懂的专业称谓。《尘埃》就是一部由中国问题专家马克戈万先生编著的有关中国民生,民情的专著。该书里,读者不会再赘读到枯燥无味的有关政治、宗教方面的说教。书中图文并茂,不仅写有中国北方民众的生活状况,而且还有我们所陌生的那个时代中、西、南部平民百姓的生活真实写照。那时中国人的欢乐与痛苦是该书的主要内容。

14、《危险的愉悦》: 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作者:(美)贺萧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韩敏中 / 盛宁 出版年: 2003-06

本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

全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本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15、《制造中国》: 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

作者:(美)葛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黄振萍 出版年: 2007

“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这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国货运动中的醒目标语之一。这场运动通过灌输中国是有着自己“国货”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寻求把消费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这场运动影响了中国初萌的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衣服到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时尚、从博物馆到百货商店、从产品展览到广告,莫不如此。同时,反帝抵制外货运动、国耻纪念、国货展览会、对不忠实的消费者的诋毁以及中国工业部门的提倡,都强化了民族主义消费,并传布了这样的信息——爱国的中国人使用中国工人在中国人拥有并管理的工厂用中国原料制造的产品。

在本书中,葛凯(Karl Gerth)认为,影响近代(modern)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先后在中国滋长。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把每件商品贴上“中国的”或“外国的” 标签,消费文化变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实践的场所。本书以中文、日文和英语的档案,杂志、报纸和书籍为文献基础,第一次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并为洞悉所有近代国家中的类似联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参考。

16、《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作者:(美)韦慕庭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译者: 杨慎之 出版年: 2006-8

韦慕庭(Clarence M.Wilbur,1908-1997)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著名学者。生前长期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任该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17、《太平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作者: 史蒂芬·普拉特 出版社: 衛城 译者: 黃中憲 出版年: 2013-5-9

作者從國際關係的角度切入,特別著重英美各國在外交與軍事上對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而不流於誇大。除了組建湘軍的曾國藩之外,也側重介紹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為太平天國提出的「資政新篇」可說是中國第一套現代化綱領。本書於二○一二年獲頒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歷史著作獎。

史蒂芬.普拉特,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其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獎(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的助理教授,著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書。

18、《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China)作者: 裴宜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池子华 / 刘平出版年: 2007-6

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成名作。运用社会生学态原理和人类学概念来分析华北平原的贫困地区100年来的农民反抗运动,主要围绕三大事件展开论述,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

19、《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 何乐模为景教碑前往西安府的考察及其结局的传奇

作者: [丹] 何乐模(Frits Vilhelm Holm)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译者: 史红帅 出版年: 2011-3

1907年1月,何乐模从英国出发,辗转丹麦、美国、日本等地,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深入西北内陆的西安城,意欲获取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于西安本地官民对该碑采取了保护措施,何乐模最终未能获得景教碑原碑,但在西安仿刻了一通同大、同质、同重的景教碑,并经由黄河航运、京汉铁路货车运输,以及长江航运运抵上海,再从上海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由此,何乐模在完成其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同时,也将景教碑的复制碑从中国西北内陆成功地运抵美国东海岸。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复制碑的1908-1916年间,何乐模以之为模版,用石膏制作了十余通模造碑,分送欧洲、北美洲、中美洲和亚洲的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与大学,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发表了有关景教碑及其历险过程的演讲,有力地推进了西方世界对于清代后期中国内地的认识与了解,也极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由此,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活动也成为清代后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

《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细致入微地记述了何乐模在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行程与所见所闻,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作者眼中的清末中国自然图景与社会众生相。堪称清末西方人在华考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20、《1421——中国发现世界》

作者: 加文·孟席斯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的研究结论是: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且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便已环游地球。除此之外.中国人更是在库克船长的350年前就发现了澳洲与南极洲.并且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

作者加文·孟席斯(GavlrI Merlzles)花了14年时间研究这段中国船队惊人的传奇之旅。他应用得天独厚的天文导航绘图以及航海专业知识并广泛搜集古地图、东西方断简残篇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所发现的中国船队沿路留下的遗物与碑文,以及中途的沉船,还有水手在各地祭拜妈祖的遗址。

21、《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作者: [法]皮埃尔·绿蒂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译者: 马利红 出版年: 2010-03

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

皮埃尔·绿蒂(Pierre Loti,1850-1923),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国文坛的大作家,以写海外风情擅长,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土,享有世界声誉。

22、《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作者: 卜正民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 罗天佑 出版年: 2004-01-01 《纵乐的困惑》是一块史学艺术的宝石。运用一系列丰富而又鲜为人用的资料-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对社会不满的文化的轶事,观察,抱怨-卜正民再现了明代中国充满活力的商业社会,展示出商业在塑造公私生活文化上的力量,在进行他那仿佛生活在明朝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之旅的同时,卜正民展示了明代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如他所说的:“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国的月亮牵引着”。巧妙地将木刻、地方志、定量数据和文人对商业的抱怨结合在一起,他创造了一幅王朝成长过程中值得留恋的社会图画。读过此书后,没有人再会无视明代中国对商业利润的热心和巨大的消费,因为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忙着从事各自生意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金钱关系的瓦匠、商人、官员、妓女、织工、书商和土匪。它是将叙述,轶事和严谨分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早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富有情趣,生活活泼的典范。

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人,1951年生。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长期在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国历史。1997~1999年间曾出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2004年秋将转任不列颠哥伦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学院院长。

作者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明代社会史,但他的学术视野广阔,研究专长并不局限于明代中国。除本书外,还著有《凯觎权力:佛教与晚期明士绅社会的形成》和《明清历史的地理资料》等书,编有《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的公民社会》、《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鸦片政权》、《民族行为:亚洲精英与民族身份认同》等八部著作。

23、《奉天三十年》

作者: 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2

本书作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185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毕业以后,长期在中国东北传教。本书的合作者伊泽·英格利斯为杜格尔德的妻子。

1883年至1913年这三十年,是东北历史风云变幻最为复杂的时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黑死病、辛亥革命,起伏跌宕。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因此,本书为晚清史、东北地方史、基督教传播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又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文史读物。

24、《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下)》:《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里循书信集(1895-1912 上)、(1912-1920 下)

作者: 【澳】乔.厄.莫里循 /【澳】骆惠敏 编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上海)译者: 刘桂梁 / 邹震 / 张广学 / 石坚 出版年: 1986.11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选辑了1895~1912年莫理循任《泰晤士报》记者期间,先后从暹罗、缅甸和中国发出和收到的来往信件530封。下卷为1912~1920年任袁世凯政府顾问时的往来信件。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清末民初他在中国北京生活了20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

25、《赫德日记》: 赫德日记:1863~1866 作者:(英)赫德 著,陈绛 译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

在1863年末接受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任命后,赫德成为他的总税务司前任李泰国所永远无法做到的——清朝中央政府亲密可靠的顾问。结果是,赫德在其漫长生涯的其余岁月,是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西方人。

赫德日记提供了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外关系错综复杂的脆弱的结构特别价值的记录。作为一名多国的海关管理的首脑——到1864年,海关夸称其雇员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普鲁士,还有中国籍监督及其他低级工作人员——总税务司署在北京外国外交官的清政府中树立了忠庆、廉洁、可靠和高效率的不可动摇的声誉。西方和中国官员同样将他看做他们最亲密的知心人。他从而卷入了中外之间历次发生重要的外交问题,以及许多较为次要的争端。

26、《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作者:(美)司徒雷登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译者: 常江 出版年: 2010-7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27、《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1913——1919年美国驻华公使回忆录

作者: [美]保罗·S·芮恩施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译者: 李抱宏 / 盛震溯 出版年: 2010年8月 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他与孙中山来往;他见识了袁氏当国、他也亲历了段氏执政;他支持张謇兴办实业;他还参与庇护康有为的行动;他曾经与梁启超探讨东西方文化;他支持过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他还亲历了中国签订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等事件。这本写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回忆录,现在读来依然栩栩如生,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

28、《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作者: [美] 罗威廉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里峰 等 出版年: 2013-12

本书按照长时段理论,研究的时间段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一直到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能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历史画卷。

罗威廉(William T.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另著有《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

29、《中国游记》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著 出版社: 新世界 译者: 陈豪 出版年: 2011-4

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到中国进行采访,先后游历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武汉、大同等地。回到日本后,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在《每日新闻》连载。本书是这些游记的结集。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他所看到的风景名胜和中国风貌,夹杂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华期间,他还拜访了章太炎、辜鸿铭、郑孝胥等人,本书对此均有记录。

30、《德龄公主回忆录》

作者: 德龄公主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本书是裕德龄在美国后用英文撰写的,记录了从六岁记事起,至自己回国后,到北京在清宫内的两年多陪侍生活。详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近距离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女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在她的笔下,慈禧是一个美丽、随和、有气度的女人;光绪是温和、略带忧虑的英俊男子,第一次向外人展示了深宫内帷的细节。

德龄公主(1886-1944),清末汉军正白旗人,姓裕。父裕庚受封公爵,自1899年起任清政府派驻英、法等国公使,随其先后出使日本及欧洲各国,并在巴黎留学,随著名现代舞蹈家邓肯学习舞蹈,深受西方文化之影响。1903年归国,因有长期国外生活的经历,精通各国国情,懂得六门外语,与母亲裕庚夫人、妹妹容龄被慈禧太后招入清宫觐见,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为慈禧与西方使节夫人们交往担任翻译。1905年因父病才离宫到上海,结识美国驻沪副领事怀特并结婚,继之迁美国纽约定居。用英文写成《清宫二年记》《御香缥缈录》《瀛台泣血记》等回忆录,描述自己在清宫之生活经历。书被译成多国文字,作品均署“德龄公主”,被视为当时美国“著名作家之一”。1944年12月22日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31、《同治中兴》: 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作者: [美] 芮玛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房德邻 等 出版年: 2002-1

本书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

32、《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作者: [英] 沈艾娣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赵妍杰 出版年: 2013-8-1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沈艾娣,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

33、《从利玛窦到汤若望》: 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

作者:(美)邓恩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余三乐 / 石蓉 出版年: 2003-1-1

本书将基督传入晚明中国的历史过程完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西方汉学界这一领域研究的名著,它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所持立场亦较为客观公正。

第四篇:西方人的礼节

西方礼仪

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哪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礼节差异很大。例如:我们在迎接远方来客时,会说:“你这一路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翻译成语法十分规范的英语“I’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来迎接客人,西方人会觉得很不自然,而这种场合下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 ?”或是“did you enjoy your trip ?”这样更令人愉快的语句。有些问候在我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问候方式常为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 morning),或谈论有关天气或热门赛事之类。所以,与西方人交谈时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

一、称谓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未婚女士称Miss,已婚女士称Mrs.对于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ctor Jack。也可以只称呼职业名称,如Mr.Lawyer。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交往中还是比较随和,即使第一次见面,只要招呼一声,不握手也可是直接称呼对方名字表示亲近。但正是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来称呼,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介绍礼仪

在国际交往场合中,如果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没有第三方,自己也可介绍自己,但不可先伸手,也不能问对方名字。对方若不回应,你便可道谢离开。介绍两人认识时,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同性间,介绍完后先握手,后说nice to meet you.不必要说久仰。

三.交谈礼仪

忌谈私事,如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归来也不要问从哪来,去哪之类的。在美国,老人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对于个人空间,美国人亦十分讲究,两人谈话一般50公分以外为佳。不得已需跟别人挤着坐时,一般说may I sit here?得到允许后再坐。礼貌用语多多益善,如please、thanks、excuse me、I’m sorry等。

四.拜访礼仪

去别人家,带上小礼物,交与女主人,并说希望你会喜欢I hope you will like it 不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这样只会让西方人看不起。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在收到礼物后会马上打开,在送礼者面前共同欣赏并说oh,it’s nice!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在别人家中,不要对人家家中摆设大家评论,或一位赞赏,这是主人会觉得你喜欢就一定会把它送给你,很尴尬。对猫狗宠物要友好。并且拜访要事先约定。

五、女士优先礼仪

同女士打招呼,男士起立。走路男士走外边。入座,女士先坐。男士开门,女士先进。看电影,男士走前面为女士找座位。进餐时,让女士先点菜。

六、餐桌礼仪

外国人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全体就座后,要等女主人拿起刀叉示意后才可就餐。餐巾扑在膝上,用一脚抹嘴,决不能擦杯具。进餐两臂不要放置桌上。左手用叉右手用刀,切肉避免发出声响。用完餐后,刀叉“八”字形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用玻璃杯喝水时,先将嘴角擦干净。打喷嚏,如厕要向周围人道对不起。当侍者上菜,走到你左边时,你再取菜。嚼东西时不要说话。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以离席。餐巾放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

七、小费礼仪

讲究场合。坐船或者火车事给,长途车和飞机则不必。搬运工给,存取行李不必给。在旅馆,对柜台不必,对帮你提行李,打扫房间的给。餐馆,上菜的服务员给,领班不必。乘车时,司机给,公交司机不必。理发师美容师给小费,售货员不必。政务人员决不可付小费。小费占总费用的15%,表示对服务满意。

八、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

1、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

3、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

4、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

5、不要过于“自谦”。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等。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与印度人交往:主客相见,行“合十礼”。摇头即同意,点头即不同意。忌吃牛肉。喝茶时,将茶倒在盘里伸出舌头舔饮。不杀牛,不杀蛇。

第五篇:周恩来话语气死西方人范文

周恩来14则妙语气死西方人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3.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4.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周总理平静地回答: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

——林彪叛逃苏联并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消息传 3 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中苏关系当时严重恶化,苏联大使和总理见面时存心想看好戏,让周总理难堪。他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就摊出所谓的‚王牌‛,料想周总理一定无话可说,结果周总理反戈一击,苏联大使陷入十分狼狈的境地。

5.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6.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7.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 4 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8.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

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 5 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9.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10.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

周恩来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

――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意思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来原话奉还,还是这四个字,只是在‚对‛字后停顿了一下,变成两个断句,把国民党官员的言论比作‚牛弹琴‛,你说绝不绝?

11.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 ‚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

周总理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 米高扬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

――米高扬的抱怨显然不大友好,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周总理让他来使馆派人教,把米高扬臵于学生的地位。

12.周总理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在场的美国记者故意拿着中尼两国分别出版的地图,指出两国边境在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不一致,并借此提问:‚关于珠穆朗玛峰的问题,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了决定?您刚才的话,是否意味着由中尼两国来平分这座山峰,尼泊尔是否同意?‛

周恩来立即回答:‚无所谓平分。当然,我们还要进行友好的协商。这座山峰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

――边界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美国记者的提问既是挑衅,又是圈套,简单回答是或不是都会掉进陷阱。周总理识破其险恶用心,改‚平分‛ 为‚联结‛,表明了我国解决同邻国边界问题的基本方针,强调了睦邻友好政策,所言无隙可击,7 令美国记者大为失望。周恩来的泱泱大国总理的机敏思维和友好风度在尼泊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下载西方人眼中的数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人眼中的数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中国文化遇到西方人

    英文原著读书沙龙 Power vs. Force书友会当博大精深与灿烂夺目相遇 ——英文原著双语读书沙龙第一期随着中国第N次与国际亲密接触,北京,这个中国最令西方人向往的城市,越来越多......

    我眼中的数字工作流程(5篇模版)

    我眼中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上) 现在大家都在沸沸扬扬地炒作数字化,那么何谓数字化工作流程呢?有一种理解是,数字化工作流程就是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印前、印刷、印后等工艺过程......

    西方人赴商务宴请的礼仪

    无论您是出国旅游还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请您参加正式宴会,那么您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社交场所的基本礼仪。到达:你最好按时到达,迟到四五分钟也行,但千万不能迟到一刻钟以上,否则到时为......

    宴请西方人的礼仪(共5则范文)

    中式饭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在涉外交往中,请外宾吃中餐是常有的事。如举行正式的宴会,一定要提前发出请柬,并注明“敬请准时入席”......

    西方人用餐礼仪介绍(共五则范文)

    导语:现如今,西餐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你们知道西方人是怎么用餐的吗?有什么礼仪?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西方人用餐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西方人......

    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我眼中的时代新人征文活动策划书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学生会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我眼中的时代新人” 主题征文比赛 策划书 比赛主办单位:数字媒体艺术学院......

    数字(范文大全)

    复习思考题 1、 与传统模拟测图相比较,数字测图具有哪些特点?答:数字测图的实质是全解析、机助成图。数字测图的优点:数字化,自动化,高精度。 2、 根据空间数据来源以及采用仪器的......

    西方人的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大全

    一、“人的安全”理论概述“人的安全”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形式。詹妮弗·利宁和山姆·阿里认为,“人的安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主要衡量指标可概括为:可持续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