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严敏)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后的三个思考
轧管一部严敏
故事概述:这本书讲叙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故事。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给加西亚(古巴起义军首领)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美国陆军的一名年轻中尉罗文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没有任何推诿,孤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难险阻,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故事影响:书中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和文字来描写罗文完成任务的过程(估计要是拍成电视剧能长过《人间正道是沧桑》),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质朴的文笔,将故事升华成一种精神——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勤奋、主动奉献、自信智勇。这种精神教育了一行又一行职场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从业者。正如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所说:“因为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
故事启迪:读过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如何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如何培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如何使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一、如何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要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一定要讲忠诚、要有能力、要有信心、要有激情。
1.忠诚保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觉得,罗文之所以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动力源于忠诚,忠诚又作用于行动,即使道路危机重重,坎坷异常,他最终还是完成了“国家使命”。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许终生不会遇到像罗文那样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也到了你死我活的惨烈程度。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虽然我岗位平凡,但绝不意味着对党的忠诚、对国有企业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可以打折,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让领导放心、让工作顺行、让职工满意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忠诚度,因为“平凡似流水,忠诚滴有声”。
2.能力促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是一口气读下来的,而后陆续又读了3、4遍。如果说头一遍是囫囵吞枣的话,那后几遍就是细嚼慢咽了。我认为,罗文之所以能完成任务还是因为有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决定创造力,创造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前途命运。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注重在学习中提高道德修养,提高业务能力,才有艺高人胆大、揽得瓷器活儿。领导才能放心地把任务交给自己,自己以高超的个人能力,才能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1
3.信心成就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古语云:“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罗文在接过送给加西亚的信时,必定抱有完成任务的信心,所以他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是信心成就了罗文的成功。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信心,信心是气势。气,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源源保障;势,是苦心钻研干好工作的不竭动力。毕竟在我们的工作中,“钟薄无震声,力厚响山河”。
4.激情鼓励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有的人也许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罗文取得的不朽功绩上,但请大家不要也决不能忽视他在把信送往古巴加西亚途中的艰辛。我想,也许是他对祖国和使命所报以的激情,才使得他能在险恶、孤独、无助中“苦中一点甜”。反观我们在工作中面对日趋残酷的竞争和层出不穷的困难,更需要培养激情,在激情中愉快工作,提高的不仅仅是工作质量和效率,还有人生的境界,做人的价值。激情的工作成就着我们的事业,而激情的人生将使我们得以永恒。
二、如何培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在书中,笔墨重点在于罗文,而轻描淡写的瓦格纳局长的作用决不可小觑。可以讲,他是罗文的“伯乐”。作为一名党群工作干部,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够的,更应配合党政领导肩负起培养新人、锤炼队伍的使命,培养和发现我们企业的罗文。想到这个问题时,我思考了2年多来我部班组长培养工作。
近年来,我部为258机组建设招录了大量年轻职工,在综合办工作多年,我深知轧管一部的职工状况,占一线年轻职工占职工总数85%以上,队伍年轻化,思想新潮,“80后”逐渐成为骨干力量。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是轧管一部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管控着生产和人员,责任重大,应该说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全厂工作的水平。当时77名班组长中,30岁以下的43人,担任班组长工作不足2年的近50人。从数字中不难看出,我部从事班组长工作的新人较多,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说明我们年起人在成长。但换个角度看他们成长速度过快,虽然工作热情高昂,但工作能力和经验尚待提高,因此,在一线过程控制、现场管控能力和人员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还急需加强、改善。
1.加大责任心的锻炼。
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线生产能否顺行,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必须提高班组长的能力。
2.强化工作能力的提升。
俗话讲“打铁还得自身硬。”班组长还得有高出一般的综合能力。结合生产
任务,我们在班组中大力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在热轧开展了“提高钢管壁厚精度降低切头尾率”和“钢管负公差轧制”竞赛,使热轧一报成材率达到92.89%,同比增长0.95%;电仪开展“严细设备点检、降低故障时间”竞赛,平均月故障停机时间由去年的11.06小时降低到10.58小时;工具开展“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质量”竞赛,加工机架成材率由91.91%提高到98.35%。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增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的“比、学、赶、帮、超”意识和能力。
利用技改技革、技术比武等载体,让他们挑大梁,担责任,在每年技协立项项目中,班组长大显身手,攻坚克难,完成技协项目300余项,为提升指标、创造效益立下汗马功劳。
3.抓牢思想作风的培养。
在我看来,罗文的成功从政工的角度讲,就是思想作风过硬。思想作风是每一名班组长为人处事的基础,也是能否干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在部党委的支持下去年我们对班组长开展了拓展培训,拓展过程中,班组长们克服了个人恐惧感和心理障碍,凭借团队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穿越电网、信任背摔、毕业墙”等一项项考验,树立了合力致胜的信念。
三、如何使用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发现人难、培养人难、把人使用好更难。在如何使用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一问题上,我有两点体会。
1.“搭平台”给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一个振翅的蓝天。
如果不是完成了送信任务,可能罗文只是一个不错的中尉,不会成为“世界名人”。送信是一项任务,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面对几十名班组长也应给他们搭建展示能力的舞台。今年,为应对更为严峻的形势,结合自主化管理工作,我们在班组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提高成材率项目竞赛中乙班脱颖而出,全线飘红,成为四班中的佼佼者、也成为追赶的目标。热轧降低轧制工具费用竞赛已经堆焊加工出φ175规格芯棒4支投入使用,平均轧制寿命可在1000支以上,有效降低了芯棒消耗成本。备件国产化攻关竞赛降低了备件费用,节约了成本。这些工作,让我们身边那些有技术、肯钻研的职工大显身手。
2.“广交流”让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见识更宽阔。
今年初,我们把2年来涌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先进人物、典型做法、论文心得和职工才艺等内容编辑成《轧管人》一书,用于学习交流和存档保留,深受班组长和职工们的喜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采取多种形式,培养职工、锻炼职工,全面提升我部人员综合素质,为全面完成公司两大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第二篇:读后感(王敏)
读后感
阅读用心管理之后,我深深感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事事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的主席说过:“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作为我们管理者来说我们要做领头羊,领头羊就是起到标杆作用,永远站在队伍的前方,给群众做榜样,从而在本部门中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赢得员工的尊重,作为组织中管理者的角色好比像足球赛场上的教练员一样,教练员是不能上场亲自参加比赛的,只能够在场下作指导运动员。因此,管理者应该多一些组织,辅导和制衡,而不是老想着自己上场,作为管理者应该想到,需要注重的是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而不是监控行为。工作结果是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相信与他人,不要经常的干预他人的工作过程,这种病态心理会形成一种怪圈,作为上司我们不能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亲躬,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下属也就越来越缩手缩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宝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丢的一干二净,时间长了,就会使组织机构得上“弱智病”。
作为管理者绝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日常工作中要用赏识的心态对待员工,对他们说出对他们的赏识,让员工从你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受你的真诚,使员工受到鼓舞和激励。
作为管理者应对员工的关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视他们为自己的家人。事事以对的利益为重,我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质量,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关心爱护员工,尊重、理解员工,是企业大家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把每一个成员都当作家庭一个成员对待,营造家的温罄,才能
形成亲和力和向心力。我们应该懂得授权赋能既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只有把应该授予的权力授予员工,员工才会更有把工作做好的动力。管理者必须在授权上更加用心,把授权工作做好,让授权成为解放自我,管理员工的法宝。
在授权的同时,你要经常冷静的指出他们观点中不足,那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很好驾驭他们。当然,在工作中不要忘了对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与及时、中肯的赞扬。显然这些做法都不能使这类人充分发挥才能,我们同时能做到毫不留情但又能妥当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是我们才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地位置。在职位分配上,管理者应当懂得慎重行事,不仅要对即将担任责务的人的责任和义务应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一个下属的特长更要了解得很清楚,还要让员工觉得管理者对自己很公平,并做到周密调查,尽可能听取全面个方面意见,尽量做到“为使择人,人尽其责。”把员工安排到最恰当的位置上或为最佳组合。
在工作中一定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庸才、蠢才、英才都是人才,没有固定的区别,成功管理者懂得如何让员工觉得你是没有私心的,会最有效的利用不同人才的优势,使不同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工资才能。
对待员工一定要公平,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在工作中没有适当的竞争,就没有人才的优化,没有公平的竞争,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就是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的关键。一旦有好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所以管理者如果想获得人才,就要为人才创造出能让他们尽情
发挥才能的环境。在选用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又率直的心胸是没有私心,天真且不受主观,物欲所支配,有力率直的心胸的,就可以明辨是非,看清正确与谬误间的分界,找到自己应走的路。
在管理中要学会有效的忽略,就是让员工自己去完成他们的工作,而不是要过多进行干涉,相信他们如果出现错误或者想做出改进之时,会主动与你联系,和你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请求的到你的支持,学会有效忽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早点回家,见到更多的家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你可以因此而放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成就欲望很强的人,他们总是追求崇尚,渴望成功,而且拥有成功的各种素质,聪明能干,自信自强具有超凡的创意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总能竭尽全力,而且一般都能完成的较好出色。他们喜欢制定特殊的目标,同时也能员满完成这些目标。时间紧迫、外界干挠,个人的挫折或情绪的变化都不足影响他们优异的表现。他们勇于接受挑战,越是没人肯干、没人敢干的事,他们越是有干好的欲望。拥有能干的员工,无疑是公司的一大资产。他们最在乎别人的认可,最希望得到的管理者的信任,而薪水有时并非他们最渴望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身先士卒,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带头把企业提倡的先进理念付诸于行动,才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者的带头行为、模范人格,是鼓舞士气,攻克难关的有效精神武器。管理者应当明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是喊口号就行的,而是要管理者真抓实干,拥有真才实学。管理者应牢记,管理者是北学习的榜样,不是被赞扬的对象,给别人树立榜样,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那意味着必须不断地自强和自制。作为管理者,要在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精神和肉体的忍耐力,情绪控制力,处世技巧方面都为下属树立榜样。
在企业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部门经理还是高级主管与员工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大家分工不同,分处不同的职位,负责不同的工作,但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完成一个共同的使命。一个人的努力毕竟有限,没有员工的帮助,企业是很难走向成功的,管理者与员工的亲切友善,打成一片,能使企业更有效的迈向成功。优秀的管理者十分重视这种平等的意识,准确地把握并合理的安排工作,使企业上下齐心与员工们和谐相处。这样的企业才能不断地壮大。
王敏
2013-2-25
第三篇:读后感。王敏
刘伯承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他原名为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参军。
他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收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外,他还人过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亲临指挥,他还组织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敲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少的功绩。
刘伯承去世后,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为世人所敬仰。
刘伯承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的处身虽然贫穷,但他人穷志不穷,他投身革命,来保卫祖国,保卫这个他处身并深爱着的国家。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穷,并不等于没前途。穷,并不等于一辈子都穷。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勇于付出!
——王敏
第四篇:毛敏鑫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作者:毛敏鑫学校:窑店镇丰禾小学
年级:四年级年龄:10岁
本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要诵读经典,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我花了一个多月才读完,读了它让我获益匪浅,《三国演义》是说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无能,使吴、蜀、魏三国鼎立,其中我最钦佩,最瞧不起袁绍。
为什么佩服赵云和张飞呢?因为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从此一病不起。丢了好多领土。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五篇:贾志敏读后感
贾志敏,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
——读《贾老师教语文》有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杨洁玉
这么多年,《贾老师教语文》这本书始终摆在我的书桌上,虽说已经破烂不堪,但它永远是我最心爱的书。二十年前,贾老师的作文教学《贾老师教作文》通过电视台,风靡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了90年代后期,他的阅读教学同样受到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关注。如果说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所引起的是一种贾志敏现象,那么他的阅读教学所引起的反响,那是一股贾志敏旋风。那么,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如此受我们小学语师教师的关爱和注目呢?我喜欢听贾老师的课,看他写的一本本专集,我觉得贾老师是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我们百看不厌,因为他的阅读课在我们中国小语界是绝无仅有的。二十年中,我们教师一直在思索追寻这位名师成功之路的轨迹和原点,而我也只是得到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文本。
贾老师指出:备课,是教师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教学又有它自身的规律,首先要认真解读文本。贾志敏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拿到课文之后,贾志敏老师总是先要读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贾志敏老师是上海人。对上海人而言,说好普通话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往往分不清,读不准。碰着困难,贾志敏老师一边查字典,一边请教同事、同行,乃至学生。贾志敏老师认为,教师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是十分正常的,用不着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
二、根据课堂,不断修改教案。
教师是通过备课笔记写下自己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但是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再好的教案也需要教师去实践。因此,课堂教学要在“实效”上做文章,要在“有效”上下功夫。教学必须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球王贝利踢进第 1000 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 1000 个球中,哪一个球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案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契机。
三、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
贾老师课堂的语言诊断的艺术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地。他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说的每一句不妥当的话。他追求的是正确、敏锐、强烈地去感觉、感知、感悟语言。有一次,课堂上有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贾老师当场马上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们都领会不过来,这句话听起来也可以呀!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这个“和”用的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用“我随爸爸”;第二,“有幸”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哎呀,真厉害!这小孩子从小就在这种严格的、正确的、敏锐的、强烈的语言的熏陶之下,才能够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所以,听课老师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的语感水平就很差。贾志敏老师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这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所忽视的问题,在很多课堂里,有的学生说的话明明不对,老师都说他是对的。所以他从小就得不到准确的语言的刺激和准确的语言的感受,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很好的语言素养吗?
五、不断阅读,加强文化底蕴。
贾老师以出色的语言示范,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贾老师在我们小语界被誉为语言大师,这个称号是有分量的。因为我们发现,贾老师的语言真的很有功底,很厉害。首先我们看他的语言积累,很多学生的作文、小学的课文他都可以很娴熟地背下来。我们年轻教师记忆力很强,有这个语言功底吗?我们能背几首古诗?能背几篇古文?能背几篇美文?更甭说学生好的作文和课文了。所以,他在语言积累这个层面上,他的功夫是非常深。有一位老师给贾老师统计过,他评价学生的话语,评价学生 的方式,竟有三十几种,而且在一节课中很少有重复的评价语。语文老师应该姓语、名文,语文老师的功底就是语言的功底。我们仰慕名师,想成为名师,我们老师想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就要从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做起。平时,老师们的课放不开,不够大气,说到底就是囊中羞涩。这个囊中羞涩不是钱,而是语言的囊中羞涩。老师们害怕,就像林黛玉进大观园一样恐怕说错一句话,因为我们常常要说错话,与其要说错话,不如不说,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课堂,预设太强,生成性不足。为什么?因为预设的是有把握的,而生成的往往是没有把握的,是要临场以教学机智,以自己的语言功底去生成的。过去我们在课堂里,上课上得最好的,往往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那时的特级教师全部都是女老师。有的老师说:怎么现在课上得好的,都是男老师?这里,当然不应以男女来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没有很大的阅读量,没有读过很多的好书,打下很深的文化底蕴,你就甭想让预设和生成同样精彩!所以我们学习贾老师就要学习他那良好的习惯——多阅读,多积累。
六、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
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浮躁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公开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课堂上的热闹,很少让学生安静下来读点书,提些问题。学生离开文本远了,时间一长,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丝毫好处。贾志敏老师认为,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从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公开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教者要“目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又要“目中无人”,这里的 “人”是指听课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让每位听课者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真实、朴实、扎实”,是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也是他对教育的一种承诺和誓言,同时也是我走近名师课堂、体味名师风采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感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要当一个语文教师不算太难,而要成为一个称职、优秀、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实在不易。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