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

时间:2019-05-14 12: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

第一篇: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

安顺行知京华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高一地理必修2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9.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这种便捷的商业网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①交通条件的改善②名贵的花卉品种③较好的自然条件④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0.下列地区在相同的面积条件下,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A.长江中下游地区B.河西走廊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11.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市场因素D.政策因素

目要求的。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 “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A.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B.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好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

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

C.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

2. 影响水果罐头厂、印刷厂、炼铝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上述材料和城市分布图7,A.原料 市场 动力B.市场 原料 动力回答12-13题。

C.市场 市场 原料D.市场 市场 动力12.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意义是()

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A.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B.人口向城市外围移动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D.城市化水平降低 图7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是()图4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4—5题。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B.改善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C.利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建设绿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14.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图

44.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5.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6.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商业网点

7.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

A.北京B.武汉C.株洲D.杭州

8.关于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第1页(共4页))

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15.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 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27.7%B.57.6%C.67.5%D.72.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6~17题: 16.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B.乳畜业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 17.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A.农业技术改进 C.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的转移D.自然条件改变

A.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

2003年,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线在上海开通,该线自上海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0千米。我国计划新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专线业已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中、德就磁悬浮列车技术转让合作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据此回答21-22题:

21.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说明了现代交通的特点是()A.网络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

22.中、德就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进行的技术合作谈判说明了()A.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B.中国与德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互依赖性 C.发达国家正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 D.世界主要的高端技术产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下图是某城市1966~1996年发展示意图,回答23-24题。

18.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块状模式 19.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20.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

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23.图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人口比重减少B.公园绿地面积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道路网密集

第2页(共4页)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18——19题:

24.影响图中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C.服务最优D.环境最优

25.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大力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B.缩小经济作物面积,改种粮食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D.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 26.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附近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B.附近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C.附近有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D.附近有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 27.下列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②工业城市形成:橡胶厂→发动机厂→汽车制造厂 ③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④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传统经济是由图甲所示方式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现在倡导的循环经济是如图乙所示的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28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读下面的“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图反映的是这一因素对城市地租高低、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2分)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地租因素对区的布局影响较小,对区的影响最大。(4分)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区。(2分)(4)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D.企业的支付能力

3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了大量的以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城镇,如南海平洲的制鞋,顺德乐从的家具等,这些工业镇往往“一镇一品”,颇具特色。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

业镇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28.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29~30题。2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3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

(1)下列因素中,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2分)A.平坦的地形B.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3页(共4页)

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这些工业镇的工业多是属于()(2分)

A.大量消耗能源的工业B.大量消耗原材料的工业 C.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尖端工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

(3)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中较适宜的模式是()(2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从图中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工业镇呈线状排列分布,出现此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是。(4分)

33.在广东顺德陈村的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独树一帜。2013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

活。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陈村发展花卉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4分)

(2)陈村花卉能在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销售,主要原因是。(4分)(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陈村花卉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2分)

34、某国一家食盐化工公司准备在该镇附近(下图中的●处)建一新的分厂,但是当地议会反对这一方案,因为它位于绿化带内。议会建议在图中的▇处填平一块沼泽地建工厂。读图分析回答。(10分)

第4页(共4页)1)你认为他们双方建议的地点哪一个较为合理,为什么?(6分)2)新建化工厂能给该镇带来什么好处?(4分)

((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段考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段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分=50分)1.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因为()A.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多 B.晴天时尘埃多

C.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2.图示是北半球七月份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高度。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四个气压值相比()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3.在下列“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高层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哪些力的影响()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右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回答5~7题。

5.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水在上 6.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7.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据南京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8~10题。

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9.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0.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11.下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A.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 D.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12.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13.读图,图中曲线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为洋流流向,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甲为南半球暖流 B.乙为北半球暖流 C.甲为北半球寒流 D.乙为南半球寒流 14.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读下图“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是()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寒流的流向是向南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16.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使南美洲西岸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海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海岸海域

17.③处洋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该盛行风带是(A.极地东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中纬西风带 18.在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洋流应是()A.寒流 B.暖流 C.向东流 D.向南流

读下图,完成19~20题。)19.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20.图中乙处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2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质作用因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C.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构造运动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22.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沟壑

C.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 D.河流峡谷、花岗岩风化

23.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无序,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序 B.石灰岩洞的形成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C.戈壁滩是冰雪融水冲刷而成的,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D.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属于风化作用

24.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①所有板块的内部地区 ②所有板块的边缘地区 ③环太平洋地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依据我国黄河每年输沙量平均为16亿吨,渤海水深变化不大的现象,可以判断()A.黄河带来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积 B.渤海海底地壳无升降 C.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D.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

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图中气压中心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它们是由____________断裂而形成的。气压带断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北半球正值________(季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列举三个事实说明A气压中心对于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4)从A高压吹出来的冬季风与夏威夷高压吹出来的夏季风相比,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东部地区冬、夏两季在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________气候,理论上来说,只要有________都会形成这种气候,但实际上我国这种气候最典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地区发育的该气候与我国相比主要差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图中中心点d点为极点,a、b、c三个纬线圈的度数分别是0°、30°、60°,图中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9分)(1)图示所在的半球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的气压带名称为________,c的气压带名称为________。(3)b、c间的风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A.夏至日 B.春分日 C.立秋日 D.冬至日

(5)当a完全移动到北半球时,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多选)()①上海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②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炎热干燥

③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伏旱天气

④南美洲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28.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______________渔场等。

(3)若①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表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a c 西 东北信(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

(3)可加快分解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海域面积 国际合作

29.右图中甲、乙、丙表示各种不同成因形成的岩石,a、b、c、d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在甲、乙、丙中,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含有古生物的化石的是________。

(2)在a、b、c、d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重熔再生的是________。

(3)在a、b、c、d中选出适当字母,填在甲、乙之间两个箭头适当的括号内。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考试题四

初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今天下午三点,我们要到教室里参加期末考试,而此时伦敦的小朋友可能正在()A.吃早餐 B.中午休息 C.吃晚餐 D.观看晚间新闻 2.用油轮运输石油,从波斯湾到日本,必须经过的著名海峡是()A.麦哲伦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究其原因,黄阳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你认为其

中不合理的是()A.日本海运便利 B.日本科技发达

C.日本矿产资源丰富 D.日本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 4.下列有关东南亚居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华侨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C.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D.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5.学习了欧洲西部内容后,几个同学在课外讨论了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说:“在丹麦能见到风光旖旎的田园风光” B.小红说:“到西班牙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长颈鹿” C.小畅说:“到英国能见到平顶小窗屋” D.小芳说:“到挪威能见到午夜的太阳和幽深的峡湾”

在俄罗斯做生意的王经理说:“目前,我在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做生意,这里的生意 真好做,国内发过来的商品,要不了多长时间,就销售一空。”

6.王经理所在的城市是()A.圣彼得堡 B.莫斯科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7.王经理所销售的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类商品?()A.汽车、飞机B.各种机械制品,如仪表、仪器 C.日常生活用品,如纺织品等D.摩托车 8.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都濒临的海洋是()A.阿拉伯海 B.里海 C.地中海 D.黑海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A.恒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刚果河流域 10.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

C.南极地区覆盖着巨大的冰盖,因此降水比北极地区多 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11.小张去了一个欧洲国家旅游,这个国家风情浪漫,工业以汽车、飞机、高速铁路 和核电最为著名,有世界最好的葡萄酒,是世界时装中心和香水之国。他去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2.下列有关美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美国本土三面濒临海洋B.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华盛顿,首都是纽约 C.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的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 D.美国的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13.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世界上惟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的是()

14.下列旅游项目中,不适合在埃及开展的是()A.享受地中海的明媚阳光B.骑骆驼进行沙漠旅行C.参观热带野生动物园 D.坐船浏览尼罗河 15.“到巴西旅游,我终身难忘!”李明从巴西回来逢人便说。他为什么对这次旅游记 忆如此深刻呢?下面是他的刚答,其中有一句完全是编造的,请你找出来。()A.在巴西我见到了混血儿 B.二月下旬我赶上了盛大的狂欢节 C.在圣保罗街头,我见到了比哈尔滨规模还大的冰雕艺术 D.在巴西利亚,我和当地孩子一起踢足球,使我球技大增 16.我国科学家要到南极洲去考察,你认为最佳时间是()A.每年6月~9月C.每年11月~次年3月B.每年3月~11月D.每年4月~6月 22.读“巴西”略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主要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2)水电站名称④______________。河流名称⑤______________

(3)地形区A是__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地形区B是__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4.读亚欧大陆图,回答问题(共12分,每空2分)(1)写出下列各地气候类型名称:

① _________气候; ②_________气候;③ _________气候;(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④_______高原: ⑤______半岛; ⑥________半岛。

第四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汇总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11年,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

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24.晨昏线:晨昏线是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总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阳光。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判断方法: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25、晨昏线上的信息:①根据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可知晨线、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极。②晨线与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与经线(经线圈)重合(即经过极点),但晨昏圈总是平分赤道。③晨线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线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00。④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⑤晨昏线如果与极圈相切,说明极昼或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⑥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2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7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8.区时:一般采取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9.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赤道上不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面向运动方向)。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0.地球的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方向自西向东;轨道为黄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1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3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移动规律如图所示

3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地点①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②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的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32.昼夜长短:有极昼、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极夜等5种情况。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而变化的,只有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其他地点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等长。根据昼长可以计算出日出和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00-昼长×1/2,日落时刻=12:00+昼长×1/2。同一纬线上各点当日的昼长是相等的。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是相反的关系,即北半球的昼长=南半球的夜长。

3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在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北半球在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34.四季的更替:气候上,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秋二季温暖宜人。天文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介于冬夏之间。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35.地图上辨别方向: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6.使用罗盘的步骤: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如果记作NW则表示西北方向、NE则表示东北方向、SE则表示东南方向、SW则表示西南方向。

37.利用手表定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较小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要注意时针应是指的当地的地方时时间)。

38.利用北极星定方向: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可以利用大熊座(北斗七星——勺子形)或者仙后座(W形)来找出北极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9.地球的圈层结构:自外向里依次为: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40.地壳:是地球表面莫霍面(平均深度17Km)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高山地区比平原地壳厚)。

41.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Km)之间,其上部有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42.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一下的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4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含软流层)。岩石圈中的岩石有三类: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4.岩浆岩:岩浆上升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45.沉积岩:岩石经过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石灰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46.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大理岩。4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从各类岩石到新的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根据右图判断各类岩石和岩浆的方法是:先判断岩浆 岩,即来向只有一个箭头的是岩浆岩,因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而来,变质岩可以由岩浆岩和沉积岩转化而来,岩浆可以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转化而来。

48.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49、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化、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50.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主要有褶皱和断层。5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而形成一系列弯曲变形,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前期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后期,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52.断层:岩层受到压力或者张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岩层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53.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储藏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隧道还要避免建在向斜内部,应选在背斜构造中部。

54.重要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谷(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也很大影响。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5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

56、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特点:对流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依靠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于飞机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其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主要意义。

57.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

58.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层后,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对能量集中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通过地面辐射(红外线)向外放射能量,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因而,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59.大气逆辐射:大气受热后以大气辐射(红外线)的形式向四面八方释放能量,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6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储存能量;二是大气逆辐射将能量传给地面,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61.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到达温室地面,使温室地面增温,而温室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大部分的热量保留在温室内。62.大气的运动:分为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对流运动)和水平运动(风)。63.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同一地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冷高压、热低压),高空相反。64.等压线和等压面: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叫等压线。气压相同各点连成的面叫等压面。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65.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地面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气压差异,引起大气从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66.常见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①城市热岛效应:城区人口集中、工厂林立、车流密集,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近地面吹郊区风。②海陆风:海水的热容量大、升温降温慢,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近地面吹海风。夜间,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近地面吹陆风。湖岸风(河岸风)与之相似,白天吹湖风(河风),夜间吹岸风。

67.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68.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引起地表水平运动偏向的力。方向始终垂直于风向,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69.摩擦力: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反作用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70、风向:高空,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判断: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偏90°,近地面偏40°-50°

71.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赤道地区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地区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高空气流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纬度30°上空偏转成与等压线(纬线)平行,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在纬度30°附近的近地 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的气流从副热带 高气压带向赤道和极地流动,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偿 赤道上升气流形成低纬环流。流向极地的气流在纬度60°附近与从极地流过来的较冷气流相遇抬升,在近地面形成了相对的低气压带,即副极地低气 压带,在纬度60°附近的高空,气压相对较高,气流流向极地和30°上空,形成高纬环流和中纬环流,这样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三个环流圈,即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各形成四个气压带和三个风带。如右图。

7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7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北半球的海陆对比显著,1月,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

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74.季风: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共同作用下冬夏风向相反。

75.气团的分类:按照气团温度与到达地区的温度对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冷气团性质是冷干,通常从高纬地区吹向低纬地区;暖气团性质是暖湿,通常是从低纬地区吹向高纬地区。

76.锋面系统:锋面是冷暖气团交界的面,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77.气旋与反气旋:

78.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一般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出现在气旋的低压槽线上。

2.3 水圈和水循环

79.水圈的组成: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有“水的行星”之称;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占)。淡水仅占2.526%,其中冰川占68.72%,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比重很小。80.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81.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只有海陆间循环环节齐全。

82、水循环的意义: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特别是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使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

83.河流的补给方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84.洋流的概念: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潮汐、海浪不是洋流。

85.洋流的类型:根据洋流的水温与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通常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根据成因把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其中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86.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南纬40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87.洋流的地理意义: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实例: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秘鲁寒流使秘鲁沿岸荒漠带直逼海岸并向赤道延伸)。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形成著名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海域也形成著名渔场(秘鲁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污染海域的净化,扩大了污染范围。对海洋运输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88.分析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对比不同纬度的不同气候类型,差异主要是气温,得出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对比同一纬度的不同气候类型,差异主要是降水量和季节分配,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对比同一纬度、同一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都有差异,得出下垫面状况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89.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90.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1)根据气温判断气候带:最冷月平均气温>15℃为热带、>0℃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且最热月平均气温>15℃为温带。(2)根据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判断雨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3)综合考虑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1.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组合的差异形成的呈带状分布的景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不同→景观不同。其中,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特征,因而用植被类型命名自然带。

92.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9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9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因素:山体的纬度位置—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非常相似,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多。山体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多。山体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应足够高才会导致水热差异足够大,从而形成地域分异。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5.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6.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在厄尔尼诺年,来自赤道附近海区的暖水大量向南入侵,抑制了上升流,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造成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进而造成海鸟饥饿致死。同时,沿岸荒漠洪水泛滥,全球各地气候异常。97.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个要素发生改变,将会导致其它要素的改变;

③全球地理环境也是一个整体,某一区域的环境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其它区域的环境。

98.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以海洋水与大气之间为例):①海洋水与大气之间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热能和动能的交换,海洋水把热能输送给大气引起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带动海洋水运动;②大气和海洋水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在高压控制下海平面降低、在低压控制下海平面升高

99.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间的碳循环、氧循环和水循环。

10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循环)促使物质和能量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间迁移和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CO2、CH4、H2、NH3、H2O→N2、O2。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01.喀斯特作用的实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即 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

102.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河和溶洞(溶蚀),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淀积作用)。

103.桂林“山水”的原因:

单元活动3 学会应用地形图

104.等高线: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不同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在陡崖处可以重合。105.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等高距)相等。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一组等高线弯曲突出表示山脊或山谷。

106.地形剖面图:直观显示地貌的起伏情况。横轴为地面上的点,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纵轴为海拔,要根据高差选择适当的垂直比例尺。10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①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平移。②确定适当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③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的点分别向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各点的高程。④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08.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山区的聚落规模小、密度小,多呈条带状散布在河谷、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密度大,在河流较密的地区沿河分布,在河流较少的地区多呈团块状。

109.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山区地表起伏大,铁路、公路等多选建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且要迂回前进,弯曲度较平原地区大。山区交通线路的密度较平原地区小。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

110.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具备两个属性,即自然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和经济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常见种类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111.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性是指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也即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其更新速度。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均是可再生资源,它们或可再生、或可更新、或可循环。11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①分布的不平衡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也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性。通常可再生资源受水热影响明显;而不可再生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例如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②资源间的联系性: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③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因为它们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数量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也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可再生资源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在开发利用中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和循环利用。④利用的发展性: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和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因此,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那些还没有完全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开发,以免造成浪费或为今后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11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14.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利益兼顾—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4.2 自然灾害与人类

115.自然灾害的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事件。包括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属性:自然性(自然界的事件)和灾害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116.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原因有:①径流量陡增,如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②河道堵塞,如冰凌、滑坡、泥石流;③堤坝溃决,如自然或人为因素;④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流域汇水速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和植被的覆盖率;排水速度取决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和纵向坡度。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水:植被破坏不仅加快了流域的汇水速度,而且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导致排水速度变慢。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占据河道的物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给分洪带来困难。

117.洪灾的形成: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洪水的形成和对人类造成损害。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损害,就不会形成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118.洪水的危害:直接损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人畜伤亡,甚至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等,间接损害—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及城乡商业活动停止和生活秩序紊乱等。

119.洪灾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控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等。

4.3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20.全球气候变化: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当前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从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当前正处在温暖时期;从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并呈现加速态势。12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一方面,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CO2和CH4),另一方面,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吸收CO2的能力大减,使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增加。12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①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和某些脆弱性物种的灭绝。②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淹。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12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单元活动4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23.地理信息技术:是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124.遥感:在离地球较远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最重要的仪器设备是传感器,它接收并记录电磁波信号。

125.遥感的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多。

126.遥感影像的判读:直接解译标志--湖泊的边界圆滑,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棱角明显;道路的宽度不变,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间接解译标志—与湖泊相连的线状地物多为河流、河渠,与村庄相连的线状地物则多为道路。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当前正处在温暖时期;从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并呈现加速态势。12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一方面,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CO2和CH4),另一方面,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吸收CO2的能力大减,使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增加。

第五篇: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

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效仿,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⑴清明节是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物质基础

(2)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影响深刻

A.(1)(2)B(3)(4)C(2)(3)D(2)(4)

2、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材料主要强调

A.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B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传统----文化永续的源泉

3、馄沌---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香港一带称之为云吞,江西

有称之为清汤,福建人又称之为扁食燕,等等。各地对馄沌称呼的差异反应了

A我国各地文化都是同根同源

B各地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C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是①语言②文字③艺术④自然科学⑤河流⑥价值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7、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8、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9.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1.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2.“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这句话所体现的道理是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1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14.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16.刘谦表演的魔术受到热捧。这表明在当今社会,若仍然依靠在刀刃上表演惊险的绝技来生活,显然不值得提倡;而魔术等传统艺术很受公众欢迎,是要及时挽救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17.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A.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要坚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18.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脉相传,源远流长,是由于中华文化

①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④来源于实践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诗言志”。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勉。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20、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21、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2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讲,必须

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真正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④划清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划清文明与愚昧的界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主要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25、网络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在的大部分读者喜欢有趣、通俗、流行的文化形式。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生产要贴近生活和实际②文化生产要讲究效益就必须通俗化、趣味化③大众文化应实现内容、手段、形式创新,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④文化生产与创新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6、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形式的是()

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②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 ④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

A.邓小平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9、近几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战略。“富脑袋”主要是指()

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30、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从《东方红》到《复兴之路》说明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不断补充

二、材料题(40分)

31、材料一:安徽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一大批涵盖各个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提炼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快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在皖重大革命历史文化题材挖掘和创作利用,创新红军文化和新四军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形式,激发全省人民积极投身美好安徽和文化强省建设。

材料二: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其主体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等一系列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安徽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保护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够推动文化的繁荣?(8分)

3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12分)

33、材料一上海某校开展了以“通过世博看祖国”为主题的谈天说地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世博园参观,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世博风情,不仅能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客们大开眼界,精神愉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12分)

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0CBBDC DCCCD 11-20BCBAC CDCBB 21-30BACBD CCBDB

二、材料题31、1、⑴立足本省的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弘扬老区传统革命精神,激发本省人民投身文化强省建设的积极性和强大动力。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形式,增强本省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2、(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因而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

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

32、答:(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33、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通过世博看祖国”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参观世博园使人们在无形中获得精神愉悦。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通过世博看祖国”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下载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春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对应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选对一个得2分,共60分。) 1.......

    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 题目:每2名同学组成一组,寻找策划对象,请你对策划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公共关系工作的四步:调查、策划、实施、评估撰写策划文案。 要求: 制定调......

    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其特点是明显的()和(),往往与社会上一定()相对应。 2、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的基础上,通过()、()、......

    2013-2014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题5

    2013-2014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卷Ⅱ题首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

    期末地理复习计划

    期末地理复习计划 ———— 12月11日--1月4日 一、考试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三 二、具体时间:世界地理 12天 中国地理(无分区)5天 必修三5天 整理总结做题3天 三、具体......

    弟子规期末考试题

    《弟子规》期末试题 一、根据下面提示写出句子。(30X0.5=15分) 1、《弟子规》原名《_____》,其总序为“弟子规,_____,____,____,泛爱众,____,有余力,____.” 2、《弟子规》中告戒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

    2014线性代数期末考试题

    线性代数期末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电子商务期末考试题

    电子商务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的网络营销产生的现实基础。 2企业站点实质是以()为导向的企业网站。 3网上调研的最基本方法是()4()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