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2: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

第一篇: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

1.属于疾病名称:感冒。

2.其性属阳:附子。

3.五行金特性:收敛。

4.刚脏:肝。

5.与血生成与运行有关脏腑:心与脾

6.偏阴体质宜:宜温忌寒。

7.其性粘滞的外邪:湿。

8.面见赤色:热证。

9.弦脉主:痛症。

10.知饥不食,舌红少苔:胃阴虚。

11、正气虚主要宜:?

12.治实寒:寒者热之

13.土元:重腻

14:血糖低于正常值:?

15.七叶一枝花:重楼

16.服用四神丸药引:米汤

17.不宜装在同一药斗:地黄与黄精

18.饮片水分:13%(书上是7%-13%)

19.独活寄生丸:风寒湿痹

20.养血荣筋丸:祛风通络

21.明目上清丸:明目止痛

22.乌鸡白凤丸:调经止带

23.三九胃泰:理气健胃

24.金花消痤丸:解毒消肿

25.金银花露错误的:小儿痱热不能用

26.易虫蛀:蜜丸

27.风热感冒应采用:清热宣肺解表

28.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执业药师应:处置不良反应

29.含罂粟壳的不能长服:咳咳胶囊

30.补骨脂应付:盐制品

31.含马钱子中药:

32:开创杂病论:《金匮要略》

33.含盐酸麻黄碱的中药:苏菲糖浆

34.含对乙酰氨基酚又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

35.治疗着痹的:薏苡仁汤加减

36.下列合用可明显减少剂量的是? 苓桂术甘汤加地西泮

37.肝毒性??:天仙藤

38.医疗器械的基本特性? 安全有效

配伍选择题: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是:元气

使人致病的事:邪气

人体抵抗的:正气

来源水谷:谷气

不寐多梦,夜尿短赤:朱砂?

不寐多梦,肝火:龙胆泻肝汤

不寐多梦,灌红:六味地黄丸

当归补血:

板蓝根颗粒:凉血利咽

应贮于通风干燥的中药:桔梗

应贮于阴凉干燥的中药:川芎

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

妇康宁片除调经养血外,还能 选理气止痛

属于证候禁忌的 选牛黄解毒片和附子理中丸

清咽丸功效:清热利咽,生津止渴

利咽解毒颗粒: 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香连丸:

参芪片:补益元气

十全大补膏:温补气血

五苓散:选利湿行水

主管精神活动的心

调畅情志的肝

大实有赢状:真实假虚

至虚有盛侯:真虚假实

实热导致气因两伤

冲脉为: 血海

任脉为:阴脉之海

寒性:收引

暑性:升散

风邪:开泄

藜芦反:白芍

49甘草反: 京大戟

体虚多汗忌用:麻黄

水肿胀满忌用:甘草

能造成肝损伤的是: 黄药子

肾损伤的是: 马兜铃

孕妇慎用的是: 防风通圣

53孕妇忌用的是: 麝香保心

先煎的是:鹿角霜

包煎的是:海金沙

后下:降香

另煎:西红花

表证常见:恶寒发热

虚证见:但热不寒

半表半里证常见: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

伤寒表实证:无汗

气虚卫阳不固:自汗

阴虚:盗汗

治肺热咳嗽的蛇胆川贝液

治痰热咳嗽的清肺抑火丸

治燥热咳嗽的二母宁嗽丸

治风寒束肺咳嗽的镇咳宁糖浆

易变色的是:麻黄

57易散失气味的是:丁香

萆薢分清丸选的是:分清化浊

连用有配伍禁忌的是:川贝止咳与天麻丸

111-114

A影响吸收B影响分布 C影响代谢D 增加排泄E 减少排泄

111.地榆与乳酶生同用C

112..大黄与利福平同用A

113.乌梅与阿司匹林同用E

114.石膏与四环素同于 A

云南白药酊 与扑热息痛同用:肝损害

红灵散与庆大霉素联用: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乌头(阿托品);

马钱子(苯巴比妥钠对症)

蟾蜍(阿托品)

雄黄(二巯基丙磺酸钠)

多选:

121.与心相关的有: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在窍为舌(选ACE)

122.淤血形成原因:外伤,气滞,血热,气虚,(不选气逆)

123,津液不足原因:发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全选

124.康复的原则:形神共养,调养气血,调养阴阳,调养脏腑,调养经络,应该全选 125.虚寒呃逆表现:A呃声高亢而短B气弱无力C呃声低沉而长 D呃逆有酸腐味 126.反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不选三因制宜)

127.肝火上扰: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协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应该全选

128.肾气虚表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至少选这三个,其他两个答案不记得了 129.藏药六味包括:甘,苦,辛,涩,(不选淡)

130.粪便血阳性:溃疡、直肠癌、急性白血病

131.需要药学服务特别关注的:孕妇、儿童、老人、哺乳期的妇女(不选普通感冒)132.关于药物品质类术语: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不选川楝子)133.只作外用不做内服的:红粉和白降丹,(选AE)

134.影响中药质量的有:温度,湿度,日光,空气,害虫(应该全选)

135麻仁润肠丸:肠道窒息,肠梗阻不能用 炎症不能用 结肠癌不能用(积热便秘)

136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的经济性有哪些:A用药不滥B利于环境保护C降低中药材资源消耗

137???

140.常用艾绒制品:艾柱,艾卷,常用药艾条,太乙针灸条,雷火阵灸条,应该是全选 139.古代本草著作: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不选中华本草和黄帝内经 138.甘草的不良反应: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

第二篇:中药分析复习题目

中药分析复习考试类型:单选题 20*0.5=10

多选题 5*2=10

配伍题 10

填空题 20*0.5=10

简答题 4*5=20

计算题 5+10+10=25

设计题4题15

一选择题:

单选主要前言、绪论中各类制剂分析和中国药典相关知识,GCP,GLP,GMP

多选主要是对照品的选择:研究质量标准时有对照品,对照药材,阴性对照。药典方法侧有:

配伍题:剂型的检查项目,含量测定方法,特殊杂质检查,药典知识,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填空题:

黄酮与蒽醌的结构与性质,溶解性,例黄酮在热水中的溶解情况。

三简答题生物碱在HPLC测定中,使用C18柱,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黄酮弱酸性的比较。蒽醌弱酸性的比较。

3黄酮结构中与金属络合的官能团。

4挥发油中不同结构用不同的方法鉴别。合剂、汤剂质量分析的异同。相同点均为液体剂型,异点在提取,精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不同。

6散剂与颗粒剂的质量分析异同。

7片剂与丸剂的质量分析异同。

8中药制剂的学科特点。

9TCL中方法学的解释

10第七章供试品制备,前处理中涉及到TCL的理解,含量测定

四 计算题

1.杂质限量计算: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有几种方法。

砷盐检查法的公式,注意标准砷溶液的体积在一法,二法的差别。

2.3题关于原料或制剂计算,包括有容量法,HPLC,UV

有小问答关于供试品的制备的。为什么要用干燥滤纸过滤,超声和冷浸法的选择。

五设计题鉴别和含量测定时选择那个药,那种成分,理由是?鉴别-化学鉴别,要用3中以上的化学方法进行。例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小檗碱,朱砂的化学鉴别。

3检查项目如丸剂的检查条目

大蜜丸的特殊杂质检查,雄黄中三氧化二砷的检查方法,检查原因。

4含量测定:化学法-容量分析,生物碱用非水碱量法。考察到的药有:牛黄解毒片,九分散,万事牛黄清心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

HPLC 牛黄解毒片的色谱条件:流动相组成,加酸原因,固定相,检测器(有紫外吸收?),定量环等。

复方丹参片P238:HPLC中,选择那种药味,那种对照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成分。

第三篇:中医综合——中药复习材料

一、解表药

1.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2.5清虚热药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

3.1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番茄叶:泻下导滞

3.2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3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下遂饮、消肿散结

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杀虫疗疮

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四、祛风湿药

4.1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

4.2 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黄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

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4.3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五、芳香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佩兰:化湿、解暑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6.1 利水消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6.2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清热收涩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海金沙:利水通淋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

萆藓:利湿浊、祛风湿

6.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

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七、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高良姜:温中止痛

八、理气药

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柿蒂:降气止呃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九、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神曲:消食和胃、解表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十、驱虫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雷丸:杀虫(本品含有蛋白酶,加热60℃左右易于破坏而失效,故不入煎剂)

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十一、止血药

11.1 凉血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散瘀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散瘀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火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1.2 化瘀止血药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利尿

11.3 收敛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补虚、消积

紫珠: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藕节:收敛止血 11.4 温经止血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十二、活血化瘀药 12.1 活血止痛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2.2 活血调经药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安神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泽兰: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12.3 活血疗伤药

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骨碎补:活血疗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12.4 破血消癥药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斑蝥:破血逐瘀消癥、攻毒散结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3.1化痰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外用)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散结消肿(外用)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外用)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活血通络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祛痰、降气止咳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利尿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

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13.2止咳平喘药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降气化痰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尿消肿、止血清肝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白果:敛肺平喘、收涩止带缩尿

十四、安神药

14.1 重镇安神药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14.2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十五、平肝息风药

15.1平抑肝阳药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珍珠: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

15.2 息风止痉药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

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清肺热止咳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十六、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止痛、催产

石菖蒲:开窍辟秽、宁神聪耳、化湿和胃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蟾酥: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樟脑:开窍辟秽(内服)、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外用)

十七、补虚药

17.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久服较大剂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生津

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蜂蜜:补中缓急、润燥、解毒、滑肠通便

17.2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淫羊藿: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仙茅: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止血安胎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冬虫夏草:益肾助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海狗脊: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续伤

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

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17.3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何首乌: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补益心脾、益血安神

17.4 补阴药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血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天门冬:清火生津、滋阴润燥

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补肾养肝明目、强筋骨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

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墨旱莲: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乌须

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十八、收涩药

18.1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敛肺止汗

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18.2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敛肺滋肾、涩精止泻、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收敛止血、消疮毒(外用)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解毒消肿(外用)、收湿敛疮(外用)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平喘、止痛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外)18.3 固精缩尿止带药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止带

芡实: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益肾固精

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经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

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十九、涌吐药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二十、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外)杀虫止痒、(内)壮阳通便

明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祛风散寒

露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药叛藜芦

甘草: 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 川乌。草乌。附子。

乌头: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参: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藜芦: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 丁香莫与郁金见朴硝一见便相争 牙硝难合京三棱水银莫与砒霜见 川乌草乌不顺犀狼毒最怕密佗僧 人参最怕五灵脂巴豆性烈最为上 官桂善能调冷气偏与牵牛不顺情 若逢石脂便相欺

硫黄─朴硝 水银─砒霜 狼毒─密佗僧巴豆─牵牛 丁香─郁金 川乌。草乌─犀角人参─五灵脂 牙硝─京三棱 官桂─石脂

第四篇:中药综合知识-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必须猎取食物。由于人类的增值,鸟兽鱼之类不敷食用,则尝试草木之类充饥,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于死亡,有时吃了之后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多了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为了服用方便,就有洗净、将整枝整块的擘成小块、锉为粗末等简单加工,这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

《韩非子?五蠹篇》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礼纬·含文嘉》明确指出:“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这种利用火来炮生为熟的知识,逐渐应用于处理药物方面,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中药炮制古称“炮炙”系指用火加工处理的方法。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礼记·内则》:“涂之以谨(墐)涂,炮之。”郑玄注:“炮者,以涂烧之为名也。”孙希旦集解:“裹物而烧之谓之炮。”《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诗经·小雅·**叶传》:“炕火曰炙。”“炮”、“炙”均源于食物加工,可见早期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

酒的发明与应用,在我国非常久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有所进展,而广泛应用于奴隶制社会时期。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则发现有专用酒器,殷商文化中发现更多的专用酒器,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鬯”字,鬯就是芳香性的药酒,供祭祖用。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并被引用于炮制药物,就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炙的内容。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在此时期的炮制特点和主要文献如下。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在古文献中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和简单的炮制原则。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方书,在收录现存的二百八十多个医方中,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如取庆(蜣)良(螂)一斗,去其甲足;服零(茯苓)„„;取商劳渍醯中;止出血者燔发;燔其艾;陈藿,蒸而取其汁等。不仅有炮、煅、细切、熬、酒醋渍等术语,并有操作过程的记载。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在《灵枢经? 邪客》篇中有用“秫米半夏汤”治疗“邪气客人”的记载。“秫米汤”中的“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生半夏毒性大,以“治”来减低毒性,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素问? 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呚咀”即是当时的切制饮片。

到了汉代,中药炮制技术已有较大的发展。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纪元前问世。书中指出:“药有„„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这里所指阴干暴干是指产地加工,而生熟则说的是药物炮制了。如“露蜂房„„熬”,“桑螵蛸„„蒸”,“贝子„„烧”等。

汉代有关药物炮制的方法更多的是散见于处方药物的脚注,与药物配伍、剂型、煎法、服用相联系。如《伤寒论》抵当汤:水蛭十三个,熬;虻虫十三个,去翘足,熬;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对毒剧药应用很谨慎,用法也很有分寸。如附子要求“炮”,“炮去皮,破八片”。其中有些炮制方法已趋成熟。对制药火候上提出“烧、炼、熬”三者不同。归纳起来,在张仲景时代,中药炮制方法有去污、去芦、去节、去毛、去皮、去皮尖、去心、去核、去翘足、去咸、擘、破、呚咀、斩折、锉、捣、水浸、汤洗、煮沸、酒洗、酒煮、苦酒煮、蒸、烧、熬、炮、煅、炼、炒、炙等。同时,炮制理论上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些就是当时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的解释。张仲景还提出药物“有须烧炼炮制,生熟有定”,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

矿物药的炮制,当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周礼? 天关冢宰》《疡医论》曾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汉末郑康成(公元127年~200年)注云:“止病曰疗,攻治也。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鸡羽扫取以注疮,恶肉碎骨尽出也。”文中其烟上着的烟,实为升华结晶氧化汞。《神农本草经》提到了丹砂能化汞,硝石炼之如膏,曾青(蓝色铜矿物)能化金铜,朴硝炼饵食之,这些就是通过炮制改变其药性。汉代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原则已初步确立,并出现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但方法比较简单。

中药炮制经历先秦两汉的不断发展,直至宋代主要有两方面的成就:一是将零星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初步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现代使用的方法宋代大都已出现,这些方法和原则至今仍沿用。

在炮制原则系统化方面:梁代《本草经集注》中第一次将零星的炮制技术作了系统归纳,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如:“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等。唐代《备急千金药方》中又进一步补充,在“合和”章中说:“凡用甘草、厚朴、枳实、石楠、茵芋、藜芦、皂荚之类皆炙之”,“凡用麦、曲米、大豆黄卷、泽兰、芜荑皆微炒,干漆炒令烟断。”这些原则在宋代《证类本草》中亦有引用。

在新炮制方法方面:晋《肘后备急方》已有用大豆汁、甘草、生姜等解乌头、芫花、半夏毒的记载。梁代《本草经集注》已将“咀”改为“切制”。唐代《千金翼方》已有反复蒸曝制熟地黄,《食疗本草》开始用童便处理药材,《外台秘要》开始用麸炒法。宋代《太平圣惠方》开始有乳制法,《博济方》开始有巴豆霜,《小儿药证直诀》开始制胆南星等。

刘宋时代,雷斅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撰成《雷公炮制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大致有:拣、去甲土、去粗皮、去节并沫、揩、拭、刷、刮、削、剥等净制操作;切、锉、擘、捶、捣、研、杵、磨、水飞等切制操作;拭干、阴干、风干、晒干、焙干、炙干、蒸干等干燥方法;浸、煮、煎、拣、炒、熬、炙、焙、炮、煅等水火共制法;苦酒浸、蜜涂炙、同糯米炒、酥炒、麻油煮、糯泔浸、药汁制等法,广泛地应用辅料炮制药物。该书对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较多的介绍,如“„„用此沸了水飞过白垩,免结涩人肠也。”“„„半夏上有延,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如大黄用蒸来缓和其泻下作用。莨菪、吴茱萸等含有生物碱,用醋制可以使生物碱成盐,而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对挥发性药物茵陈,指出“勿令犯火”,即防止高温处理。对某些含鞣质药物,如白芍等须用竹刀刮去皮,知母、没食子勿令犯铁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对药物提出“细切”的要求,并指出炮制能影响疗效,如:“„„旧方皆云呚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秤两则不复均,今皆细切之,较略今如呚咀者,差得无末而粒片调于药力同出,无生熟也。”“凡汤就膏中,用诸石皆洗捣之,如粟米„„”等。该书记述的净选、切制、干燥、炮炙等方法众多,且均举例说明,如黄连去须毛,石韦刮去毛,羚羊角镑刮作屑用,阿胶炙使通体沸起内容很丰富。

唐代《新修本草》在炮制方面收载了很多炮制方法,除有煨、煅、燔、炒、煮、蒸等外,还有作檗、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如芒硝提净云:“以朴硝作芒硝者,但以暧汤淋朴硝取汁,清澄煮之减半,出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该书对玉石、玉屑、丹砂、云母、石钟乳、矾石、硝石等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记载。辅料用酒明确指出“唯米酒入药”,炮制内容比前一时期丰富。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目的也多样化了,开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的炮制而同时重视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证类本草》,为唐慎微所编撰,该书广泛辑录了宋以前的有关药学方面的文献,部分保存了现今已失传的医药书籍的内容,如《雷公炮制论》等。在《本草纲目》刊行前,一直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每种药物之后附有炮制方法,为后世制药业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后世某些炮制专书,便是辑录本书的炮制部分而写成的。宋代大观年间,陈师文等编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并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章讨论炮制技术,收录了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逐渐注意到药物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补血、止血即炒用”,成为国家法定制药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该书筛选了当时通用的方剂及炮制方法,实践性强,现代应用的许多方法,特别是配制成药的方法,很多都与该书所列的方法相似。

总之,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二)金元、明时期

金元时期,名医各有专长,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均特别重视药物炮制前后的不同应用,炮制辅料的作用,开始对各类炮制作用进行了总结,明代又进一步系统整理,便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炮制理论。

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引李东垣“用药心法”有“黄芩、黄连、黄檗、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并说:“去湿以生姜”,“去膈上痰以蜜”。张元素在《珍珠囊》中说白芍“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木香行肝气,火煨用,可实大肠。”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著名的“十灰散”就是该书的方剂之一。从药物炮制方法之多和理论实践上的重大改进来看,足见金元时期中药炮制的昌盛。

明代对医药比较重视,在中药炮制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在炮制理论上也有显著的建树。

徐彦纯编撰的《本草发挥》辑自金元诸家的著作,在炮制方法上无特殊发挥,而对炮制作用原理上有较多的阐述,如“神曲火炒以补天五之气,入足阳明胃经。”“用上焦药须酒浸暴干,„„知柏之下却之药,久弱之人,须合之者,酒浸暴干,恐伤胃气也。”还提出童便制、盐制的作用,即“用附子、乌头者当以童便浸之,以杀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盐犹捷也。”“心虚则盐炒之”,“以盐炒补心肺”等,均为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论述。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在炮制技术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五倍子”条下所载的“百药煎”的制备方法,实际上就是没食子酸的制法,比瑞典药学家舍勒氏制备没食子酸的工作早二百多年。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药记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上自《名医别录》,下至明代李时珍,总计有50多家炮制资料。在330味药物中,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其中很多药物,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炮制方法都是李时珍个人的经验记载,并非他人经验的综述。在炮制方法上有所发展,例如独活条,雷斅曰:“采得细锉,以淫羊藿拌,**二日,暴干去藿用,免烦人心。”李时珍认为此法不切实用,接着说:“此乃服食家治法,寻常去皮或焙用尔。”对前代有问题的方法,李时珍也加以指正。例如,砒石条,雷斅曰:“凡使用„„入瓶再煅。”时珍曰:“医家皆言生砒经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全书记载炮制方法近20类,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制霜、制曲等法。其中多数制法,至今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述及炮制理论问题时曾说:“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但制有太过不及之弊。”

缪希雍撰《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另一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大部分内容能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实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正如作者所说的“自为阐发,以益前人所未逮。”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曝、露十七种方法,即称雷公炮制十七法。

总之,元、明时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

(三)清代

清代多在明代的理论基础上增加炮制品,此时的医药文献多有专项记载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但也有某些炮制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清代刘若金著《本草述》,收载有关炮制的药物300多种,记述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理论解释,内容丰富。经杨时泰修改删节为《本草述钩元》,使得原著的意旨更为明确易解。如黄芪“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等。”

张仲岩著《修世指南》为清代炮制专书,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多来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氏作了进一步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较为醒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在炮制理论上也有所发挥,如提出:“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阴而养阳„„炙者去中和之性,炒着取芳香之性,„„”等炮制作用。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唐容川的《血证论》,除了记载当时很多炮制方法外,还特别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并在张仲景“烧灰存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炒炭存性”的要求,主要用于疮、痔、烫伤、##疾、癣病及崩漏、出血、痢疾等的治疗。炭药的炮制与应用,在清代有相当大的发展,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炮制品增加很多,而有些是由当时炮制理论影响下推理出来的,所以认识上不甚一致。如《本草通玄》中不同意#莶草“生泻熟补”,认为“#莶草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熟补,未敢尽信,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煮便有补益之功耶„„古人所谓补者,亦以邪风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同意半夏长期浸泡,如“今药肆所售仙半夏,惟将半夏浸泡,尽去其汁味,然后以甘草浸晒„„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渣滓,何益之有。”

总之,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加,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不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也不甚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继承方面,各地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版可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同时,国家药典中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并相继出版了一些炮制专著。如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辑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王孝涛等编辑的,《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等,将散在民间和历代医籍中的炮制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料。

教学方面,全国各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都设有中药炮制课,并被列为专业课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地区特点编写了教材,经过试用与修订,不断充实、提高,于1979年首次编写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同一试用教材,1985年出版二版教材,这为继承和发扬中药炮制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科研方面建立了炮制研究机构,已有一定力量的科研队伍。“七五”期间对何首乌等20种饮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八五”期间又有草乌等20种饮片列为国家研究课题,其中大黄、半夏、棕榈、斑蝥、马钱子等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果能连续不断的进行系统研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质、泥砂,或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中药可以多种炮制方法,一种炮制方法兼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联系。一般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碎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须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很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和炮制作用的论述。如草乌有用浸、漂、蒸、煮、加辅料制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又如相思子、蓖麻子、商陆、萱草根等可用加热炮制降低其毒性。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副作用。汉代张仲景提出,麻黄“生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烦”和“出汗多”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则可降低其副作用。柏子仁具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如果用于宁心安神则需避免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法炮制后即消除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甘、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病情和患者体质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唐代孙思邈曾提到桂枝应生用,但在妇女怀孕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胎动”,所以要“熬”(即炒)后用。明代罗周彦曾说:枳壳“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也。”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中药往往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的说法。

许多药物,根据中药临床观察,发现生、熟作用有别,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蜜炙甘草,性温,能补中益气,故有“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之说。

通过炮制改变或缓和了药物的性能,临床应用各有所长。

(三)增强药物疗效

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又一有效途径和手段。作为药物,起作用的是物质。药物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便于煎出。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则是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作为辅料应用后与药物有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现代实验证明,胆汁制南星能增强镇痉作用。甘草制黄连或甘草栓皮(含黄酮甙)可使黄连抑菌效力提高5~6倍。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疾病的部位(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趋向以升降沉浮来表示。疾病在病机和证候趋势上常表现为向上:如咳嗽、气喘、吐血等;向下:如泻痢、崩漏、遗尿等,这些可以利用药物升降沉浮的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是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等症。黄柏禀性至阴,气薄味厚,主降,上清丸中黄柏经酒制后,转降为生。

一种药物往往归入数经,在临床上常嫌其作用分散,通过炮制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经醋制后,作用专于肝经,使其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的疾病。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盐制入肾”等。

(五)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这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炮制,采用煅、煅淬、砂烫等炮制方法使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六)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中都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某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燀等,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某些含甙类药物经加热处理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以利久贮,如黄芩、杏仁等。

(七)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臭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麸炒等方法处理,能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椿根皮,醋制乳香、没药,常流水漂洗人中白等。

(八)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中药在采收、运输、保管等过程中,常混有沙土、杂质、霉烂品及非药用部位,因此,必须加以净选、清洗等加工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净度,这对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动物类药物要去头、足、翘等。有些药物虽属同一植物,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更应区分入药。如麻黄经发汗,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以适应医疗的需要。

第五篇:中药专业考试题目

中药专业考试题目

1、什么是中药“十八反”、“十九畏”?

答:中草药的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槟榔、大腹皮源于同一植物,其功用有何区别?

答:槟榔、大腹皮虽源于同一植物,但功用有别。槟榔一般归入驱虫药,功能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多用于绦虫、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肿痛、疟疾等。大腹皮,又名槟榔衣,一般归入行气药,功能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多用于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3、细辛有那些不良反应?

答:细辛挥发油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大,将其掺入饲料中,两年后28%大鼠出现肝癌。细辛少量长时间喂饲猫及家畜,可引起动物肝肾脂肪性变。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克时,可有口唇、舌尖和脚趾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4、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分期及研究内容、目的有哪些? 答: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

5、哪几类药物为妊娠禁忌药?常见的药物有哪些?

答:

1、剧烈泻下药,如巴豆、芦荟、番泻叶。

2、逐水药,如芫花、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

3、催吐药,如瓜蒂、藜芦。

4、麻醉药,如罂粟壳。

5、破血通经药,如干漆、三棱、莪术、水蛭、阿魏、水蛭、虻虫。

6、活络通窍及芳香走窜药,如麝香、穿山甲、蜈蚣、地龙、蛇蜕、皂角。

7、其他毒剧药,如水银、木鳖子、砒石、马钱子、斑蝥、生川乌、生附子、生草乌、雄黄、硫磺、轻粉。

6、中药材一般在什么季节最容易霉变生虫?为什么?

答:就南方而言,一般在春末夏初(即4~5月)的“黄梅季节”及夏秋之交的“桂花虫季节”最易引起药材霉变生虫。因为这两个时期温度、湿度都很适宜于霉菌和害虫生长繁殖。且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导致动植物受潮。

西药专业考试题目

1、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经常有医护人员把输液反应当药品不良反应报,请问药品不良反应与输液反应有何区别。

答: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输液反应是 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 单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输液反应主要表现为发冷、寒 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卫生部抗菌药物现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三级管理,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专家和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你能说说“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一般包括哪几种药物,每种请举几个例子。

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有:单环β-内酰胺(氨曲南)、糖肽类(万古霉 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等。

3、吗啡中毒与解救?

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具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吗啡中毒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发绀及血压下降,严重者死于呼吸麻痹。抢救措施:主要采取人工呼吸和适量给药;静脉注射拮抗剂纳洛酮,每次0.4~0.8毫克,总量不超过10毫克,可以防止或迅速逆转吗啡类的作用。用药后1~2分钟内呼吸频率增加,镇静作用被逆转,血压降低也可纠正。

4、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分期及研究内容、目的有哪些? 答: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

5、《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试述其内容。答: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6、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可以分为几类?写出主要代表药。

答:可分为3类;

1、H2受体阻断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2、M受体阻断药,如哌伦西平;

3、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7、硫酸镁的不同用药途径的适应症是什么?

答:

1、口服给药产生导泻和利胆作用。

2、注射给药可用于高血压危象,也可用于缓解子痫和破伤风引起的惊厥。

下载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中药综合 回忆题目(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2013-2014年考研真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回忆版[定稿]

    2010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第一部分:中药学,80分。单选20分,多选10分,简答题35分,5个,每个7分,考到的有夏枯草,桔梗,固表止汗。论述题是人参和黄芪的比较。第二部分:中药鉴定,80分。单......

    综合实习题目

    综合实习题目 注:后面的红色部分仅为参考答案或者答案要点。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以字母A、B分别代表一个检索词,针对检索式A and B、A or B和......

    综合实践题目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从4月开始,要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国庆60周年主题教育,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纪达中学以此为契机,拟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

    综合实践题目(精选)

    七年级语文校本作业综合实践班级姓名王水娟整理 1、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 报。 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

    综合设计题目-2013

    一、综合设计题目:1、 制作演示文稿为介绍“我的大学生活”,至少包括20张幻灯片。自己选择合适的版式, 合适的图片,音乐只能插入3M大小以内的文件。 2、 制作内容包括5个部分: 1......

    作文综合题目

    作文参考题目1.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句,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不......

    综合分析题经典题目

    公交车上一个抱孩子的母亲上车无人让座,司机停车7分钟,有人让座后才开车,引发热议,请问你如何看?【参考解析】 公车让座是体现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文明表现,然而近期在常州的公交......

    综合实践题目

    综合实践题目 1.为了维护学校优美的环境,校长想在校园内竖一些标示牌,请想想上面可以写些什么。 ①口语交际:“六一”节就要到了,你想到生态园去看看,可父母不同意,认为毕业考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