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

时间:2019-05-14 13: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

第一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

1吉布斯相律的公式为()

(A)f =k+3+f(B)f =k+2-f(C)f =f+3-k(D)f =f+2+k

2关于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A)一级相变有相变潜热,二级相变无相变潜热

(B)一级相变无相变潜热,二级相变有相变潜热

(C)两种相变都有相变潜热

(D)两种相变都无相变潜热

三、证明题

1证明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无关.2证明在S,V不变的情况下,平衡态的U最小.四 计算题将质量相同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杯水在等压下绝热地混合,求熵变 2在三相点附近,固态氨的蒸气压(单位为)方程为:

液态氨的蒸气压方程为:

试求氨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强,氨的汽化热、升华热及在三相点的熔解热

二、简答题

1写出宏观状态下, 玻尔兹曼系统, Bose系统, Fermi 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2 等概率原理

三、计算题

1:试求绝对零度下电子气体中电子的平均速率。

2:试给出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

四、证明题根据玻尔兹曼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用最可几法导出玻尔兹曼系统的最概然分布。

第二篇: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

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

适用于200×级本科物理学专业

(200×-200×学第×学期)

1.(10分)证明范氏气体的定容热容量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比容无关.2.(20分)

dL

dT试证明,相变潜热随温度的变化率为 vTTLcp-cpvpTL vvp

如果相是气相,相是凝聚相,试证明上式可简化为:

dL

dTcpcp 

3.(10分)若将U看作独立变数T, V, n1,… nk的函数,试证明:

(1)U

iniUniVUV

(2)uiUniviUV

4.(20分)试证明,对于遵从玻尔兹曼分布的系统,熵函数可以表示为

SNkPslnPs

s

式中Ps是总粒子处于量子态s的概率,Ps

和。

esNesZ1,s对粒子的所有量子态求

5.(20分)铁磁体中的自旋波也是一种准粒子,遵从玻色分布,色散关系是Ak.试证明在低温下,这种准粒子的激发所导致的热容与T

3/22成正比.6.(20分)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电子能量与动量的关系为cp,其中c为光速.试求自由电子气体在0K时的费米能量,内能和简并压.附标准答案

1.解证:范氏气体p2vbRT

(10分)v

RaUp

由式(2.2.7)  p2=T-p=T(5分)vbvvTTVaaU=2U(T,v)U0f(T)

vvTv

a

U

CV=f(T);与v无关。(5分)

TV

2.(20分)证明:显然属于一级相变;LT(SS);其中SST,p(T),在p~T相平衡曲线上.dLdT

S



S



SdpS

TT

TpdT



SS

其中:

TT

SPT

 P

dp](5分)dTP

SSdp

[TpdTS

PT

S

又有:CPTS);LT(S

TP

由麦氏关系(2.2.4): 

SV

(5分)

TPpT

上几式联立(并将一级相变的克拉伯珑方程代入)得:

dLdT

cp-cp

v

TT

L

v

pT

L(5分)vvp

~0; p

若相是气相,相是凝聚相;V

V

~0;T

相按理想气体处理。pV=RT

dLdT

cp

cp

(5分)

3.(10分)证明:(1)U(T,V,n1,nk)U(T,V,n1,nk)

根据欧勒定理,xiff,可得

i

xi

U

i

ni

UniUnivi

V

UVUV

(5分)

(2)U

i

ni

V

i

ni(Uni

vi

UV)

nu

ii

i

ui

Uni

U

(5分)V

4.(20分)证明:出现某状态s几率为Ps

设S1,S2,……Sk状态对应的能级s

设Sk+1 ,Sk+2,……Sw状态对应的能级s

类似………………………………

则出现某微观状态的几率可作如下计算:根据玻尔兹曼统计 PS显然NPs代表粒子处于某量子态S下的几率,NPSe

S

e

s

N;

。于是e

S

代表

SK

S

处于S状态下的粒子数。例如,对于s能级e

SS1

个粒子在s上的K个微

观状态的概率为: PSPS

粒子数

P

Sk

se

SSS1



类似写出:PSP

Sk

se

SSS1



(5分)

………………………………………………等等。

于是N个粒子出现某一微观状态的概率。

P

PS

SS

S

P

Sk

se

SSS1



P

Sk

se

SSS1



一微观状态数

1P,(基于等概率原理)

(5分)

Skln

Skln

kW(5分)SSeePPSSSSK1SS1



S

S

SK

S

kelnPS

S1



e

SK1

SW

S

lnP

S

S



将NPSe

S

带入SkNPSlnPS(5分)

5.(20分)证明: 在体积V中,ω到ω+ dω的频率范围内准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4Vh

1/2

g()dpdpBd,(5分)

推导上式时,用到关系pk.这里B为常数.由于准粒子数不守恒,玻色分布中的0.系统的内能为

m

E0

e



1

g()dB0

m

e



3/2

1

d,(5分)

考虑到态密度在高频时发散,需引入截止频率可令

m

.但在低温下1,在积分中

m

.设x,则有

ECT

5/2

0

x

x

3/2

e1

3/2

dxT

5/2,(5分)

ECVT

TV

其中,C为常数.易得

.(5分)

6.(20分)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电子能量与动量的关系为cp,其中c为光速.试求自由电子气体在0K时的费米能量,内能和简并压.解: 在体积V中, 到 + d 的能量范围内电子的量子态数为

8Vh

g()dpdp

8Vhc

d

.(5分)

1,0f

0,0.绝对零度时,费米函数为

0

总电子数满足

Nfg()d

8Vhc

d

1/3

8V3hc

0,可求出费米能量

0

3N

8V

hc

.(5分)8Vhc

0

电子气的内能

Efg()d

d

8V4hc

0

N0

.(5分)

气体的简并压

pd

E3V

N4V

0

.(5分)

第三篇: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B卷)

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B卷)

适用于200×级本科物理学专业

(200×-200×学第×学期)

6.(20分)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电子能量与动量的关系为cp,其中c为光速.试求自由电子气体在0K时的费米能量,内能和简并压.附标准答案

1.(10分)解证:范氏气体p

a

vbRT 2v

由式(2.2.7) 

RaUp

p2(5分)=T-p=T

vbvvTTV

aaU

=2U(T,v)U0f(T)

vvTv

U

CV=f(T);与v无关。(5分)

TV

2.(20分)证明:显然属于一级相变;LT(SS);其中SST,p(T),在p~T相平衡曲线上.SdpdLS

SSTTdTTpdT

SSS其中: 

TTPTP

SSdpSdp

[](5分)TpdTTdTPP

又有:CPT

S

;LT(SS)TP

由麦氏关系(2.2.4): 

SV

(5分)

TPpT

上几式联立(并将一级相变的克拉伯珑方程代入)得:

dLL

cp-cpdTT

v

TvL

Tvv(5分)pp



若相是气相,相是凝聚相;V

V~0;T~0;

p

相按理想气体处理。pV=RT

dL

cpcp(5分)dT

3.(10分)证明:(1)U(T,V,n1,nk)U(T,V,n1,nk)

根据欧勒定理,xiff,可得

xii

Uni

i

UU

(5分)V

niVUUUU

Vni(vi)niui niVnViii

(2)U

ni

i

ui

UU

(5分)vi

niV

4.(20分)证明:出现某状态s几率为Ps

设S1,S2,……Sk状态对应的能级s

设Sk+1 ,Sk+2,……Sw状态对应的能级s

类似………………………………

es

则出现某微观状态的几率可作如下计算:根据玻尔兹曼统计 PS;

N

显然NPs代表粒子处于某量子态S下的几率,NPSe

S

。于是

e



S

代表

SKS

个粒子在s上的K个微处于S状态下的粒子数。例如,对于s能级eSS

1

观状态的概率为: P

SPS粒子数P

Skes SSS1

类似写出:P

SP

SkesSSS1

………………………………………………等等。(5分)

于是N个粒子出现某一微观状态的概率。

PPS

SS

S

P

Sk

seSSS1

P

Sk

es SSS1

一微观状态数,(基于等概率原理)P

Skln(5分)

Skln

SkSW

SSeePPSSSSK1SS1

(5分)

SW

SKSkelnPSeSlnPS

SK1S1



将NPSe

S

带入SkN

P

S

S

lnPS(5分)

5.(20分)证明: 在体积V中,ω到ω+ dω的频率范围内准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g()d

4V21/2

pdpBd3h,(5分)

推导上式时,用到关系pk.这里B为常数.由于准粒子数不守恒,玻色分布中的0.系统的内能为

E0

m

3/2

m

g()dB0d

e1e1,(5分)

考虑到态密度在高频时发散,需引入截止频率可令

m.但在低温下1,在积分中

m.设x,则有

E

CT5/20

x3/25/2xdxTe1,(5分)

E

CVT3/2

TV其中,C为常数.易得.(5分)

6.(20分)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电子能量与动量的关系为cp,其中c为光速.试求自由电子气体在0K时的费米能量,内能和简并压.解: 在体积V中, 到 + d 的能量范围内电子的量子态数为

g()d

8V28V2

pdpd333hhc.(5分)

01,f

0.0,绝对零度时,费米函数为

08V8V3

Nfg()d332d330

3hc0hc总电子数满足,3N

0

8V可求出费米能量

Efg()d

1/3

hc

.(5分)

d3

08V

电子气的内能

h3c

8V43

N0330

44hc.(5分)

气体的简并压

pd

EN

03V4V.(5分)

第四篇: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D卷)

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D卷)

适用于2002级本科物理学专业

(2004-2005学第一学期)

1.(10 points)Consider(U)=0.Show(U)=0

VT

2.(10 points)Consider C 0and(vpVpT)T0.Show Cp0

3.(20 points)Consider a chemical reaction follows that

2N232H2NH30 Show isopiestic equilibrium constant

Kp2742

21p

If the reaction follows that

N23H22NH30

calculate isopiestic equilibrium constant again.4.(20 points)Use Maxwell velocity distribution law to show the fluctuation of velocity and mean translational energy respectively follows that(v)

()

2kTm(38)232(kT)2

e

0x2xdx2432, e0x2xdx43852

5.(20 points)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a metal is 5.91028/m.Calculate the Fermi energy, 3

Fermi velocity and degenerate pressure of this free electronic gas at temperature T=0K.6.(20 points)Use canonical ensemble distribution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energy E, free energy F, chemical potential μ, and pressure p of the ideal gas.附简答:

1.(10 points)Solution

(UV()T=T()T =

pT)V-p;(UV)T=0;pT(pT)V(4 points)

UV

(U,T)(V,T))T(pV

=

(U,T)(p,T)(p,T)(V,T)

=0=(Up)T(4 points)

∵V

(p)T≠0;(Up)T=0(2 points)(10 points)Solution

CpCV

pVTTVT

p

(4 points)

pVTVp

T

=-1(3 points)

VpT

pV

Cp CVT

VTTppV

 C 0)T0, thusCpV  0andCv, Cp0(4 points)

Because(3.(20 points)SolutionAssume NH3 with n0 mol, decomposed n0ε mol,the spare part(1-ε)n0 mol,making N2 with

1n0

n0 mol and H2 with

n0 mol.Total number is(1+ε)n0 mol.xN

n0

(1)n0

22;xH2;x NH3;(1)n0(1)n0(1)n0

Isopiestic equilibrium constant

(5 points)

K

p

1

(xN2)2(xH2)2(xNH3)

274

p2

1

1

p

(5 points)

Ifthe reaction follows that

N23H22NH

0

assume NH3 with 2n0 mol, decomposed 2n0ε mol,the spare part 2(1-ε)n0 mol, making N2 withn0 mol and H2 with3n0 mol.Total number is 2(1+ε)n0 mol.xN

n02(1)n0

;xH2

3n02(1)n0

;x NH3

2(1)n02(1)n0

;(5 points)

Isopiestic equilibrium constant

K

p

(xN2)(xH2)(xNH3)

132

p

132

2(1)

3

2(1)

(1)(1)

22

p

27

16(1)

p

(5 points)

4.(20 points)Solution

(v)2v22(5 points)

In the scope of V and dpx dpy dpz , the molecule number follows that

Vh

--

12mkT

(pxpypz)

e

dpxdpydpz

f(vx, vy,vz)dvxdvydvzmn

2kT

e

m2kT

(vxvyvz)

222

dvxdvydvz

m

4n

2kT

3e

m2kT

v

vdv

(5 points)

(v)v2

kTm

(3

)

D()d

2Vh

(2m)

3

d

(5 points)

154

(kT),22

32

(kT)

()



2

(kT)

(5 points)5.(20 points)Solution

The mean number of electron at one level ε is

when temperature T=0K: f=1ε<μ(0)

f=0ε>μ(0)(5 points)

4Vh

f

e



kT

1

(2m)

(0)

212

d N

(0)3

2m

NV

5.6eV

(5 points)

(0)p(0)2m

vF1.410m.s

p(0)3

NV

1

(5 points)

2.110

Pa

(5 points)

6.(20 points)Solution

(4 points)

3N

E

i1

pi

2m

1E

Z

N!h

3N

e

dq1dq3Ndp1dp3N

3N

ZV

N

2m2

N!h2

The free energy

lnZ(T, V, N)=-NkT(1lnV2mkT32F=--kT2

)Nh

pFV

NkTT,N

V

S

FV2mkT32T

Nk(ln5

V,N



Nh2

)2F

Nk(lnV2mkT325

 N 2

)V ,N Nh2

(4 points)

(4 points)(4 points)

(4 points)

第五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大纲[范文]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大纲

学分:学时:审 核 人:执 笔 人:面向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定位

教学对象:物理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型:理论物理方向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与热现象有关的、物质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唯象理论与统计理论,并对二者的特点与联系有一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大纲基本内容(不带*号部分)可在规定的72学时内完成。各章所注学时前一个数字为讲授课时数后者为习题课、讨论课等学时数。各节所附数字为讲授时数。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10+0)

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

2.热平衡定律和温度

3.物态方程

4.功l

5.热力学第一定律

6.热容量和焓

7.理想气体的内能

8.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9.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10.热力学第二定律l

11.卡诺定理

12.热力学温标(*)

13.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l

14.熵的热力学基本方程1

15.理想气体的熵1

1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表述1

17.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1

18.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1

说明:在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之前的内容与《热学》课重复较多,除基本概念外可做复习性简述,可避免重复。同时又能保证热力学基本概念与规律的严格性与系统性.重点应放在熵的性质,熵增加原理的应用上。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6+2)

1.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3.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彭胀过程

14.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1

5.特性函数l

6.平衡辐射的热力学1

7.磁介质的热力学1

说明:本章是热力学部分的重点,要求在讲清辅助函数的性质及麦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体系的应用体现热力学函数的应用方法和热力学函数应用的普遍性;本章习题较多,安排2学时的习题课。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8+0)

1.热动平衡判据1

2.开系的基本热力学方程1

3.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1

4.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性质1

5.临界点和气液两相的转变1

6.液滴的形成2

7.相变的分类1

8.临界现象和I临界指数(*)

9.朗道连续相变理论(*)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4+0)

1.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l

2.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1

3.吉布斯相律1

4.热力学第三定律1

第五章 不可逆热力学简介(*)

第六章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1

2.等概率原理

3.分布和微观状态2

4.玻尔兹曼分布2

5.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6.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7.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l

8.三种分布的关系1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14+2)

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2

2.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2

3.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2

4.能量均分定理2(10+0)

5.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6.理想气体的熵2

7.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2

8.顺磁性固体(*)

9.负温度状态2

说明:这一部分是经典统计的重点,内容较多,安排2学时的习题课。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8+0)

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1

2.弱简并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

3.光子气体2

4.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2

5.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2

6.简并理想费米气体简例l

7.二维电子气体与量子霍尔效应(*)

说明:这部分是量子统计的重点,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重要,对深化人们对量子世界的认识非常有意义,可对学生提高要求。

第九章 系综理论(8+0)

1.相空间刘维尔定理1

2.微正则分布l

3.微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1

4.正则分布l

5.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1

6.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1

7.巨正则分布1

8.巨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1

9.巨正则分布的简单应用(*)

说明:微正则系综可以作为基本假设而省去刘维尔定理,巨正则分布的分布函数及热力学公式也可以不做推导只给出结果,阐明意义。

第十章 涨落理论(*)

第十一章 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

四、考核方式、方法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

五、主要参考书

(1)龚昌德《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

(2)苏汝铿《统计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3)钟云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科学出版杜,1988年

(4)陈光旨《热力学统计物理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下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热力学统计物理

    热力学统计物理(目录)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变平衡和化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 第五章 不可逆过程热力......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知识点,考试必备

    体胀系数 α1VVTp压强不变,温度升高1K所引起的物体体积的相对变化。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1K所引起的物体压强的相对变化。 压强系数 1PV 等温压缩系数: κT1VVPT温度不变,增加单位......

    热力学统计物理(A参考答案)

    宝鸡文理学院试题 课程名称 中学物理教育理论 适用时间与实践研究 试卷类别A适用专业、年级、班专升本 一. 填空题(本题共 7 题,每空 3 分,总共 21 分) 1. 假设一物质的体涨系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知识总结

    §3.1 热动平衡判据 当均匀系统与外界达到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系统的平衡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利用一些热力学函数作为平衡判据而求出。下面先介绍......

    热力学统计物理名字解释

    名字解释1、热力学平衡态(P2)性质不随时间改变2广延量物理量与系统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成正比3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由无限靠近的平衡态组成,过程进行的每一步,系统都处于平......

    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由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于7月16 日至7......

    全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5篇材料)

    2010年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将......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参考书目:1. Peter Atkins , Julio de Paul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William F.Smith 2006. 3.WilliamD.Callister2009. ※1.Cp为什么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