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章中筛选出所需信息
2、辨别因果关系错乱、的错误信息
3、积累文言重要实虚词
教学重点:学会从文章中找出所需信息
教学难点:辨别因果关系错乱、夸大其词的错误信息
第三课时
一、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承庆,幽州范阳人。隋武阳太守思道孙也。父赤松,大业末为河东令。与高祖有旧,闻义师至霍邑,弃县迎接,拜行台兵部郎中。武德中,累转率更令,封范阳郡公,寻卒。承庆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寻令兼检校兵部侍郎,仍知五品选事。承庆辞曰:“选事职在尚书,臣今掌之,便是越局。”太宗不许,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俄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永徽初,为褚遂良所构,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遂良俄又求索承庆在雍州旧事奏之,由是左迁简州司马。岁余,转洪州长史。会高宗将幸汝州之温汤,擢承庆为汝州刺史,入为光禄卿。显庆四年,代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门下三品。寻坐度支失所,出为润州刺史,再迁雍州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代李乾祐为刑部尚书,以年老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承庆的父亲卢赤松与唐高祖原来就有交情,当义军到达霍邑时,他就辞掉了县令一职,前去迎接高祖。
B、卢承庆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从小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因此,很受太宗赏识,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
C、面对太宗历朝历代人口数的询问,卢承庆从夏朝一直说到隋朝,且都有据可依,令太宗感叹赞赏了好久。
D、卢承庆临终时,告诫孩子们他的丧事一定要从简,不要铺张,这体现了他追求简朴,不事张扬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B(因果关系错。“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的原因是“因奏河西军事”,而不是笼统的“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参考译文:卢承庆,幽州范阳人。隋朝武阳太守卢思道的孙子。父亲卢赤松,大业末年担任河东县令。卢赤松与高祖原来就有交情,听说起义队伍到达了霍邑,就辞去河东县令迎接高祖,被授予行台兵部郎中一职。武德年间,多次升迁至率更令,被封为范阳郡公,不久就去世了。卢承庆仪表堂堂,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从小就世袭父亲的爵位。贞观初年,担任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通过上奏河西军事,太宗惊奇于他的聪慧明辨,提拔他做考功员外郎,多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曾经询问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口,卢承庆从夏朝、殷朝一直说到周朝、隋朝,都有依据。太宗感叹赞赏良久。不久下诏让他兼任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选事。卢承庆推辞说:“选事的职责在于尚书,臣如果现在掌管了它,那是僭越了职权啊。”太宗不答应,说:“我现在很信任你,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不久,又担任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职。永徽初年,被褚遂良所诬陷,被调出京城做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褚遂良又找到了卢承庆在雍州的旧事上奏皇上,因此,又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转任洪州长史。会恰逢高宗将要到汝州的温汤,就提拔卢承庆为汝州刺史,后调回京师任光禄卿。显庆四年,代替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因受牵连,失去了度支尚书的职位,被调出京师任润州刺史,后来升迁为雍州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代替李乾祐为刑部尚书,因年纪大了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他,仍加金紫光禄大夫。总章三年,因病去世,年龄七十六岁。临终时告诫他的孩子说:“死生之理,就好像有早晨就有傍晚一样。我死了以后,用平时的衣服装殓即可;逢十五月末上贡品,不必用牛羊;坟高可以认出就行,不需要太高太大;事情要立即办理,不要占卜选择日期;墓中陪葬器物,有一些上漆的瓷器就可以;有棺无椁,务在简要;1
碑志但记官号、年代,不须广事文饰。”追赠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紫石泉山房记(清)吴定① 予家旧居歙西岩镇之南山,先大父既老,乃筑室岩镇上游,徙居之。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入门折而西,有书室两楹。逾书室而南,则圃也。圃多植桃李梅桂之属,竹间之。.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故大父自题其圃曰竹圃。圃有紫石池,泉虢虢流其上。豫章尚书.曹公秀先东游,尝栖息于此,爱之,名其轩为紫石泉山房者,曹尚书也。岩镇有万家之市,而予家独远市而居,人迹罕至,以处读书之士为室。予生八岁,始.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以与游、杨、黄、蔡②诸贤伍。而.是时塾师,方训迪以科举俗儒之学,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盖二十余年矣。中岁以后,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四圣③之易,及凡六艺之文,口吟心绎,.奉以为仪。于出处、进退、取与之大节,未尝敢陨越也。然而视听言动之违乎礼者不少矣。荒陋乏辞,足以宣昭圣训者,又无几矣。回忆入塾之初,方冀与古人颉颃④千载之上。今老矣,而尺寸之获,仅终于斯;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⑤鲜浓,泉甘竹绿,童冠咸集,读书之音琅琅,不可谓非盛也。转瞬之间,游从旧侣,半皆散亡。竹既雕残,池亦竭矣。此虽志得气扬之子,追寻旧躅⑥.有不禁涕零者。况以垂老无成之人,日览斯泉,能不凄然顾影而自悼哉!阶下有梅二本,枯朽久矣。嘉庆二年,根旁忽产双芝。是年,予举孝廉方正于乡,子邦佐亦游乡学,里人以为此双芝之瑞应。予笑曰:“区区者,乌足称瑞哉!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呜乎!是则诚瑞也已!(选自《清文观止》)注:①吴定:字殿麟,号澹泉,安徽歙县人。曾向桐城刘大櫆学习。著有《紫石泉山房诗文集》等。②游、杨、黄、蔡:游酢,宋建阳人,师程颢、程颐,学者称荐山先生;杨时,宋将乐人,求学于二程,学者称龟山先生;黄榦,宋闽县人,少受业于朱熹,世称勉斋先生;蔡沈,宋建阳人,少师事朱熹,学者称九峰先生。③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④颉颃:翱翔回顾。⑤垩:用白土涂刷。⑥躅:足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
远:远离 竭:干涸 乌:黑色
()C.竹既雕残,池亦竭矣.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解析:乌:疑问词,哪里,怎么。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入门折而西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A.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春与秋其代序..
以与游、杨、黄、蔡诸贤伍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C.D. 宁许以负秦曲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前者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也是连词,但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B项,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方面”,后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交代紫石泉山房的位置、环境及得名来由,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读书学习
作铺垫。
B.作者从小就在轩中勤奋学习,与游酢、杨时、黄榦、蔡沈这些名流切磋、讨论,但因偏爱文学而荒废了科举。
C.昔日的紫石泉山房,依山傍水,竹木交映,泉水汩汩,书声琅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尚书曹秀先非常喜爱那里。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在记写紫石泉山房昔状元源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学无所成的遗憾与感伤,但篇末对“双芝”的议论,则为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
解析:游酢等人是宋朝学者,作者却是清代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切磋讨论呢?作者只是“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而已,意思是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给我这个征兆吧!
译文:
我的家过去住在歙县西面岩镇的南山,先祖父年纪大了,便在岩镇的上游建了栋房屋,搬过去住。房子正门靠着溪水,门前种了几十竿竹子。进门转弯向西,有两间书房。过书房朝南,就是花园。园子里种了许多桃树、李树、梅花、桂花之类,夹杂着种些竹子。(园内的竹子)和门前的竹子,内外呼应,相互映衬,所以先祖父自己把那园子题名为“竹圃”。园中有紫石池,泉水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南昌尚书曹秀先先生从东边游览到这里,曾经在这里住宿,很喜欢它,把那轩称为“紫石泉山房”的,便是曹尚书。
岩镇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集,而我家独自远离市区居住,人迹少到,给读书人住是合适的。我到八岁时,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来和游酢、杨时、黄榦、蔡沈等许多贤人在一起。可是那时私塾先生却教我科举之类的一般读书人的学问,而我暗中却喜欢古人的文艺诗歌,早早晚晚讽诵学习以至分散精力(到文学上面),(这样子)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中年以后,(我)才全身心放在《四书》和四圣的《易经》,以及所有六艺的文字上面。嘴里吟诵,心里默念,把它们作为学习的典范。在出处、进退、取舍的大问题上,未尝敢胡乱去做。可是违背礼法的视听言行还是不少呢。荒谬浅陋的话,足以表明圣训的东西又没有学到多少。回想当初进学堂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和古人思接千载。现在老了,点滴的收获,仅仅就是这些;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从前,我家房屋刚刚造好,粉刷得很鲜艳浓重,泉水甘甜,竹子翠绿,儿童和青年们都聚集(在这里),书声琅琅,不可以说不兴盛。转眼之间,那些同学旧友,一半都分散了。竹林已经凋残,池子也已干涸了。此情此景,即使是得志而意气昂扬的人,追寻着旧时的足迹,也不禁要流泪的。何况我这个年迈而没有成就的人,每天看着这泉水,能不凄怆地顾影自怜吗?
台阶下面有两棵梅树,早就已经枯朽了。嘉庆二年,梅树根的旁边,忽然生出两个灵芝。这年,我在乡间被举为孝廉方正,儿子邦佐也到乡学读书去了,乡人认为这是应着双芝的祥瑞。我笑道:“这区区小事,哪里可以称为祥瑞呢!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给我这个征兆吧!”唉!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倒的确是祥瑞呢!
高手支招
因果倒置。命题人往往将原因说成结果,将结果说成原因,造成因果倒置。考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夸大其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的概括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故意拔高,言过其实。阅读时,一定要多关注文中评价人物的语言或通过事迹客观地评价人物,不可无限拔高,造成失误。
(二)巩固训练
①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
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
②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
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来源:Zxxk.Com]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 D.①④⑥
【答案】B
【解析】①叙述主体是皇帝;②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③回答皇上诘问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⑤劝诫皇上,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⑥派他的孙子帮他送奏章到朝廷,关心国家大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答案】C
【解析】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此题因果倒置和张冠李戴。“差点被打死”是以为内他“上疏言事”;“下锦衣卫狱”是该人交趾道后。[来源:学科网ZXXK]
【易错点点睛】做文言文概括和分析题目的前提是准确筛选与整合,而筛选与整合的前提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意;据题干找准信息源;C项原文为“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命曰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3.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答案】(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5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5分)
【易错点点睛】“扑以金瓜”,状语后置,1分。“肋折者三”,定语后置,1分。补出主语“仁宗”或者“皇帝”、“李时勉”各1分。“饯都门外”状语后置,1分。“几”,1分。“发”1分。“去”1分。句子通顺各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永乐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阯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这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快告诉我!”李时勉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同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宣德五年,《成祖实录》修纂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正统九年,英宗皇帝到国子监视察。李时勉讲解《尚书》,言辞旨意清楚明了。英宗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很多东西。(之后)李时勉连续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也没同意。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都供职于翰林院。陈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相貌稍丑,后来二人同时做了两京祭酒。李时勉为人平和,能推己及人,士人多与他交好,陈敬宗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为世人称为贤能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南陈(敬宗)北李(时勉)”。
三、总结反思
一、掌握方法,摸准规律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若是记叙文,就要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若是议论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还是有关清廉,爱民等,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2、寻找标志,快速定位。阅读时,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边读边将这些词一一标出,这些都是命题人设题的基本依据。尤其一些表时间和地点的词,往往是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朝代),不同的地点所任官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命题人往往故意将以上信息搞错,制造干扰。
3、认真查找,仔细辨别。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仔细辨别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此宜将选项的有关内容诸如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等与原文一一比对,看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常见错误。
具体来说,一般可以依照以下的几种方法去筛选信息:
四、反馈练习
见南方凤凰台配套练习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复习要点
XXXXXXXXXXXX学校七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要点
一、《咏雪》
1、词语:
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拟:
因:
未若:
讲论:
2、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微弱柳絮因风起。
3、人物:
谢道韫:聪明才智(才女)
结构:交代背景---叙述事件----补叙身份
4、课文练习题:
一、四题
营造的家庭氛围怎样?(温馨、融洽、和谐)两个比喻那个好?说明理由。(“撒盐空中”比喻好,因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空中撒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从形似角度看,“撒盐”比喻好。或:“柳絮因风起”比喻好,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比喻就缺意蕴。)
二、《陈太丘与友期》
1、词语:
期:
去:
戏:
不:
委:
引:
顾:
2、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人物:
陈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能言善辩 道理:为人处事要诚信守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做人要讲诚信)
4、结构:
对话背景-------对话内容--------对话结果
5、练习题二、三题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明理由。(元方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士,怎么能因别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他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是一个胸怀宽广、有涵养的人吗?或:元方不失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其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千里之外。)
三、《论语》十二章
1、词语:
时:
说:
愠:
日:
三省:
为:
信:
传:
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逾:
矩:
故:
新:
可以:
为:
罔:
殆:
堪:
好:
乐:
饭:
水:
肱:
于:
焉: 善者:
斯:
笃:
仁:
2、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结构:
学习方法:1、4、5、12章 学习态度:
7、9章
修身做人:1、2、6、8、9、11、12章 珍惜时间:10章 自我报告:3章
4、成语:
5、练习题:一、二、三、四题。
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点体会。示例:我对这句话体会很深。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也只能是空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
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四、《虽有嘉肴》
1、词语:
虽:
弗食:
旨:
至道:
善: 是故:
困:
自反:
自强: 长:
学学半:
谓:
2、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3、结构:
论点:教学相长
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引用论证
4、练习题:二、三、四题。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有同学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教他,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五、《河中石兽》
1、词语:
圮:
并:
阅:
求:
竟: 棹:
曳:
以为:
物理:
是:
湮:
颠:
啮:
已: 如:
但:
臆断:
2、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然则天下之事,但之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人物形象:
诗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清高,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但沾沾自喜)
4、寻找石兽的方法各怎样?结果如何?
为何寺僧、讲学家寻找石兽是错误的?犯了什么错误?老河兵的方法为何是正确的?(寺僧只考虑水流性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根据书本知识,只考虑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寺庙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能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
流性质、石头和沙子的性质出发,是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所以提出的看法是正确的。)
5、结构:
常规思维(顺流而下)----理论知识(沉埋沙中)---实践经验(转而上游):实践出真知。
6、中心句(揭示道理句、议论句、深化主题句、画龙点睛句):然则天下之事,但之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练习题:一、二、三题
六、《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1、词语:
雨:
父:
亡:
智:
善:
亡: 吊:
何遽:
居:
将:
富: 十九:
以:
保:
2、句子: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不筑,必将有盗 此何遽不为福乎?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两则寓言的寓意 《智子疑邻》:偏见往往使人理智混乱,看不清事实。或:要听得进正确意见。或:对人不能有偏见。《塞翁失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好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结构: 《智子疑邻》:天雨墙坏----大亡其财:(对比手法)《塞翁失马》:事件一:马“亡而入胡”,是祸;事件二:“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祸转化为福;事件三:其子“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事件四:“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反复、反衬)
5、练习题:
一、二题。
(XXX 归纳整理)
第三篇: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让背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
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
一、《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原文:略。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阳光,月亮。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
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 献:极 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让背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
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
一、《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原文:略。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阳光,月亮。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
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
4、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 献:极 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第四篇: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答题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方法】
1.归纳分类讲解; 2.练习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概说
筛选信息和内容概括分析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叙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
这个考点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为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备考方略
1.转变阅读观念。转变阅读观念文言文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明了设题特点。
(1)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乙人物身上。
(2)关系错位。把“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中去。(4)夸大品质。评价人物时脱离事实,拔高人物品质。(5)望文生义。脱离语境解释词句。4.掌握筛选信息基本方法。
(1)总揽文意,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主线,给人物、事件定位,对选文有个总的印象。
(2)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言行。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文后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往往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提供帮助的。
(4)综合概括,提炼观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特别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发掘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有时作者的观点散布在各处,应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以便全面准确地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
三、范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 “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垣崇祖》,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C项恃才傲物爱慕虚荣说法过于严重。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布置作业】
完成《核按钮》分析概括部分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 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 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 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布置作业】
完成《核按钮》文言文专题训练1.【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是高考必考的一道题。解答这道题必须通读全文,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与概括分析。阅读时需弄清与传主有关的事情,涉及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有时还要弄清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等。有时阅读材料提及的不止一个人物,涉及的不止一个事件,表述的不止一层意思,这时就有轻重主次之分。而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要分清轻重主次。
选定答案之后,要放回原文中仔细比对,特别是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行为的程度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这道题的出题方式也是有理可循的:过于冷僻字词或典故而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为出题点,可忽略;比较冷僻的甚至不曾见过的内容若出现在相关题中,往往会是提示性的,因而也常常是正确的,要敢于确认。
另外,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息筛选与概括分析题中,均包含了反过来可帮助我们通读原文的内容,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
第五篇:简历筛选要点
社会求职者简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筛选:
一、首先查看客观内容(结合招聘职位要求)
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方面。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受教育程度包括上学经历和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参与项目名称等;个人成绩包括学校和工作单位各类奖励等。)
1、个人信息的筛选
A、在筛选对硬性指标(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较严格的职位时,如其中一项不符合职位要求则快速筛选掉;
B、在筛选对硬性指标要求不严格的职位时,结合招聘职位要求,也可以参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定需求”进行筛选:
25岁以前,寻求一份好工作;26-30岁,个人定位与发展;31-35岁,高收入工作(工资、福利、隐性收入);36-40岁,寻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创业;41岁以上,一份稳定的工作。
2、在查看求职者上学经历中,要特别注意求职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有无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等;在查看求职者培训经历时要重点关注专业培训、各种考证培训情况,主要查看专业(工作专业)与培训的内容是否对口。(做为参考,不做简历筛选的主要标准)
3、求职者工作经历是查看的重点,也是评价求职者基本能力的视点,应从以下内容做出分析与筛选:
1)工作时间:主要查看求职者总工作时间的长短、跳槽或转岗频率、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长短、工作时间衔接等。
A、如在总的工作时间内求职者跳槽或转岗频繁,则其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就不太会长,这时应根据职位要求分析其任职的稳定性。如可判定不适合职位要求的,直接筛选掉。B、查看求职者工作时间的衔接性(做为筛选参考)。如求职者在工作时间衔接上有较长空当时,应做好记录,并在安排面试时提醒面试考官多关注求职者空当时间的情况。
2)工作职位:不做为简历重点筛选参考依据,重中之重的是工作内容的情况。
3)工作内容
A、主要查看求职者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程度,如专业不对口,则须查看其在职时间的长短;
B、结合上述工作时间原则,查看求职者工作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如求职者短期内工作内容涉及较深,则要考虑简历虚假成分的存在。在安排面试时应提醒面试考官做为重点来考察,特别是细节方面的了解。
C、查看求职者曾经工作的公司的大致背景(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和特殊岗位,做为参考)。
4)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求职者所述工作经历是否属实、有无虚假信息(做为参考),分析求职者年龄与工作经历的比例,如一个30来岁的求职者,曾做过律师、医生,现在是营销师,现来应聘销售代表卖建材,可能吗?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如可断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直接筛选掉。
4、个人成绩:主要查看求职者所述个人成绩是否适度,是否与职位要求相符(做为参考,不做为简历筛选的主要标准)。
二、查看主观内容(包括求职者对自己的评价性与描述性内容,如自我评价、个人描述等)主要查看求职者自我评价或描述是否适度,是否属实,并找出这些描述与工作经历描述中相矛盾或不符、不相称的地方。如可判定求职者所述主观内容不属实、且有较多不符之处,这时可直接筛选掉。
三、初步判断简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1、判断求职者的专业资格和工作经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如不符要求,直接筛选掉。
2、分析求职者应聘职位与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和一致性。(做为参考)
3、初步判定求职者与应聘职位的适合度。如可判定求职者与应聘职位不合适时,将此简历直接筛选掉。
四、全面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主要是审查求职者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特别注意描述是否条理、是否符合逻辑性、工作时间的连贯性、是否反应一个人的水平、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并找出相关问题。
A、例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职位而他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职位,这就需引起注意,如能断定简历中的虚假成份可以直接筛选掉。
B、如可判定求职者简历完全不符合逻辑性的,直接筛选掉。
五、简历的整体印象
主要查看求职者简历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整洁、美观,有无错别字,通过阅读简历,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做为参考)
六、查看求职者薪资期望值(如有注明,需查看与招聘职位薪资大体匹配度,做为参考)。
七、结合以上内容最终判定简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如根据以上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职位要求时,可选用电话进行筛选;如可判定简历合格的可直接向用人部门推荐。
电话筛选简历的方法与要点:
电话筛选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初次筛选时模棱两可的简历;
B.招聘职位有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简历;
C.几种筛选方法相结合并用的情况。
1.与求职者确认并自我介绍,询问现在打电话是否合适或是否方便;
2.告知求职者简历来源与应聘职位;
3.简单介绍公司或求职者应聘职位;
4.了解求职者目前所在地及目前工作状况(在职或失业);
5.询问求职者应聘原因及离职原因;
6.了解求职者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技能(可以通过请求职者自我介绍的方式了解或其它方式);
7.了解求职者对应聘职位的认识(可选);
8.了解求职者对薪酬福利的期望值(可选);
9.请求职者提出其所关心的问题(可选);
10.了解求职者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如普通话是否标准等?(根据职位要求而定)
11.通过电话沟通情况,最终判定简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如何快速高效地筛选简历
一、查看简历的基本信息。
1、硬性条件:根据公司对该岗位的任职资格(性别、年龄、学历、业绩、相关工作经历等方面),筛选简历前应明确哪些条件是必须的,在10秒钟之内即可做出判断,对不符合硬性条件的迅速PASS掉。
2、软性条件:每个年龄阶段人的思想都不同。一般而言,假设22岁踏入社会,22—25岁处于发展的初期,心态也比较浮躁,跳槽率较高,26—30岁,属于发展稳定期,这个阶段在逐步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31—35事业的顶峰期,职业定位非常明确,高速发展,追求高待遇,高职务。36—40岁,寻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创业。41岁以后一般追求事业的稳定。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对照,找准适合企业需求的简历。
3、其他条件。如待遇要求公司很难达到,这样的简历可以直接PASS掉,再比如简历上应聘者的居住地址离公司较远,极不方便,比如你在福田,肯定不会通知住在光明、沙井等地的人来面试,除非公司提供住宿,或者对方愿意搬到公司附近住。
二、查看简历的工作内容:
1、工作内容的对口性,简历的工作内容是否与企业要求的工作内容吻合。
2、工作时间长短与专业的深度的符合情况,如发现简历中工作时间短,而实践的内容比较精深,需要在面试时重点考察。
3、跳槽的频率。查看简历中跳槽的频率,如果经常跳槽,则其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一般而言在一个公司3年以上为稳定,如果出现1年左右的次数有几次,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不稳定。
4、工作时间的间距长短,如果简历工作时间中出现较长时间的空档期,应该在面试时重点关注。
5、职位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如果你要招一个人力资源经理,而这个人力资源经理工作内容是做人事档案,买社保之类的纯事务性的工作,你要当心,这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是否符合你岗位所要求的人力资源经理条件了。
6、工作的所属行业的跨度。一般而言,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的人都会限定在某个行业内,如果简历上行业跨度大,不具有相关性,则可以看出此人职业定位模糊。
三、辨别简历的真伪
1、年龄与学历的匹配。曾经有次去我们珠海的分公司出差,正好珠海分公司经理招聘业务员,过去面试一个业务员,我看这个员工的其他条件都比较符合,但他简历上写的20岁大专毕业,我当时有点怀疑,于是让他出示证件,他说丢家里了,我连问了他几个他学习的专业、课程等方面的问题,结果他回答结结巴巴。我基本上可以这个学历是假的了。
2、简历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3、查看简历中是否有水分。比如,在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的普通岗位,该应聘者填的是比较高的薪酬,可见该应聘者的不诚实。如果应聘者在大公司做人力资源主管,一般不可能负责人力资源的6大模块,不可能样样精通。公司的战略决策,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般不可能由其独立完成。另外简历中如果有一些模糊性的词汇,如“非常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等模糊字眼,这个时候要当心了,可能他实际并没有什么成绩。一般简历中的成绩方面最好要用数字说话,比如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可以描述自己的成绩:把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从20%降低到10%,人岗匹配率从50%提升到90%,通过人员的调整,人均产值从多少上升到多少等实际数据。这样更能给人以真实感。
四、如何透过简历看应聘者
1、应聘的岗位比较多的,如果1个人投简历既应聘人事助理,又应聘客服文员,说明该应聘者定位不明确,求职动向模糊。
2、如果求职者从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岗位也没有什么变化,薪资也没什么变化,基本可以判断此员工能力不强。相反,如果求职者,岗位在不断的晋升,公司的规模一家比一家大,可以判断此员工上进心较强。
3、如果在短时间内(1天以内)连续投2份或以上的简历,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应聘者比较粗心。连当天投过的公司都不记得。相反如果间隔时间较长(一周以上)又投简历的,可以看出应聘者对该公司的该岗位特别感兴趣。
4、简历中错别字较多,可以判断出,人比较粗心。如果简历特别有层次感,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说明应聘者思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