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烟草内部市场监管工作水平调研报告
破解瓶颈问题 持续深入推进 巩固两项成果 实现两个突破
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在国家局、**省局的正确领导和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着力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整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内部监管、市场监管两项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无止境,国家局姜成康局长今年在**考察期间
提出了“五个上新水平”的工作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也把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巩固好全市行业专卖管理和自律建设的成果,在卷烟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一、市场监管和内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之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松
内部监管方面的表现:全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现场会结束后,内部监管有所放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思想认识层面上看,部分县(区)局一把手对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下降,分管副局长在监管工作上滋生应付思想,分管副经理对监管工作产生抵触情绪,监管工作人员思想导向出现偏差,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从日常工作来看,部分监管人员对目前卷烟经营总体情况、货源投放管理办法、卷烟零售户分类标准等作为监管依据的经营管理规定不熟悉,缺少监管目标,工作盲目;调查核实工作流于形式,网上调查、询问同级业务部门这类方式应用的多,电话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应用的少;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甚至是违规问题,等上级指示,等领导意见,不能积极主动地调查处理。从实际效果来看,全面执行国家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将卷烟销售环节的监管职责交给县级局以来,全市各县(区)局自身没有查处过一起违规问题,没有向市局上报过一起已经查明的违规问题,与此同时,市局查明有关违规问题,以不同方式惩处违规经营责任人16人,说明县级局对卷烟销售环节的监管基本处于空转状态。
市场监管方面的表现:市场监管是专卖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但是在近几年内部监管工作逐步推进的同时,市场监管出现了逐渐放松的苗头。监管目标由大变小了,从关注净化辖区卷烟市场,维护正常的卷烟市场经济秩序,为行业卷烟经营保驾护航,向单纯完成违法卷烟查扣任务转变。监管力量由强变弱了,真正投入市场监管、打假、打网络工作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少,真正具备这方面工作能力的监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从以前的县级局副局长、稽查队长、监管人员大家共同管市场,找案源,逐步变为过分依赖副局长、依赖举报信息查大案,完任务。监管工作由实变虚了,监管人员走访市场、搜集线索、查找案源、调查取证等实际工作,已经被定期向卷烟零售户报到,填写《服务册》及各类表格代替,况且向卷烟零售户定期报到也没有完全做到。
(二)基础工作不扎实的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内部监管方面,网上监管(预警处理)、卷烟配送监管、对特殊用烟和千条户的监管、举报投诉处理、备案资料管理、检查、考核等都是基础工作,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地开展监管工作,及时发现违规经营问题,查明情况并按规定处理或者上报是基本要求。但是在部分县(区)局还是存在不按规定时间及时处理预警,不按规定要求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处理预警,不按规定时间、要求维护卷烟经营备案资料,弄虚作假不真实开展调查核实、检查、考核等项工作之类问题。
在市场监管方面,许可证管理、票据管理、案件办理、打网络、日常市场检查和市场净化等是基础性工作。在许可证管理上,个别存在审批程序执行不到位,审批把关不严格的问题,普遍存在把许可证管理当成一项阶段性工作任务,按照市局安排定期发证,到期年检,不进行日常管理的问题。在票据管理上,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惩戒措施,日常申领、使用、回收管理不严,票据损毁、作废比例偏高。案件办理上,处理不及时且结案率偏低,定性正确但案由不准确,证据不充分且关联性不强,主体程序合法但细节有疏漏,适用法律条款不具体,案卷存档管理不符合国家局有关规定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个别区县局甚至存在可能导致司法介入的严重问题。打网络工作上,对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线索挖掘的不够,对现有的案件经营的不够,对案件之间的联系分析的不够,对涉案违法犯罪分子惩处力度不够,外部联合打假机制作用发挥的不够,内部联合打假机制没有运行起来。日常市场检查和市场净化工作上,检查工作缺少计划性,工作内容不明确,检查重点不突出,对重点卷烟零售户的检查频次偏低,整体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市场净化率(含持证率)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卷烟经营形势的要求。
(三)人员素质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近年来,**烟草专卖人员素质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面对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对照国家局
第二篇:临夏州烟草专卖局卷烟市场监管调研评估报告.
临夏州烟草专卖局卷烟市场监管调研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国家局关于“加强卷烟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打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辖区烟草专卖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卷烟市场经营秩序。按照省局文件要求,结合辖区“砺剑”卷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临夏州局于12月10-23日,组织人员就辖区卷烟市场监管现状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调研评估。
一、调研形式和内容
(一)调研形式
此次市场调研以查找影响辖区卷烟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主要问题、查找影响和制约临夏州专卖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以2009年12月正常经营的约6000户卷烟零售户为对象,从中抽取约6.7%的客户。抽调专卖科7 人分两个调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分组对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走访、检查并开展问卷。本次抽样客户的选择是由各调查小组在调查区域内采取随机走访的方法确定的,每个调查区域(县级局)内分层选取50户(含无证)作为样本,其中县城20户、集镇10户、公路沿线10户、农村10户。
(二)调研内容
针对当前临夏州局卷烟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2010年优秀县级局建设的主题创建活动的需要,确定此次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1、经营户守法率:经营户守法情况(含无证)。
2、持证户守法率:包括持证户销售假烟、走私烟、非渠道烟的品种、数量,亮证经营的情况。
3、烟草法律法规认知度:零售户对许可证转让、进货渠道、合理布局、烟草行政执法及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认识。
4、烟草执法社会满意度:包括零售户对烟草执法人员的检查频次、步骤、具体行为的意见和建议,客户对辖区卷烟市场环境的简单评价等内容。
5、市场成长度:辖区市场卷烟销量及单箱销售额增幅。
6、其他相关信息:客户对卷烟违法行为的举报意识、对举报电话的熟悉程度、对卷烟条码的了解程度、对规范内部人员经营行为的态度以及采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三)问卷结构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6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调查结果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市场调研及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实际走访、检查经营户400户,收回问卷394份,其中形成有效问卷39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卷烟市场成长情况(%)
2009年,全州卷烟销量及单箱销售额较2008年均有增长,(三)烟草行政执法及烟草法律法规宣传情况
1、零售户对烟草行政执法的满意情况(%)
行政执法满意度是一个成长性指标,反映的只是本区域零售户的执法认知趋势,单纯的进行跨区比较是错误的。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区域,零售户法律意识强,对行政执法的要求和看法较多。而相对落后的地区,执法满意度较高,是因为客户的法律意识薄弱,对行政执法的认知不够,无法提出具体的意见和要求导致的结果。
2、卷烟零售户对烟草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
(四)市场净化情况
此项指标本应为市场净化率,但由于其中一项数据(市场需求)无法准确把握,故使用经营户守法率和持证户守法率两项指标代替。调查表明,辖区多数片区卷烟经营秩序井然,但是少数片区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反差较大。
1、经营户守法情况
调研走访的400位卷烟经营户中,守法率为94.5%。其中:
(1)无证户6户,占总调查户数的1.5%:临夏县1户(榆林乡罗顺才,公开摆卖)、康乐县1户(三角花园马国龙,公开摆卖)、和政县1户(梁家庄万家乐超市,私下销售)、积石山县1户(利民街杨发辉,私下销售)、东乡县2户(县医院对面马长明宝、河滩韩家嘴韩登平,均为公开摆卖)。
(2)持证户违法行为3起:一是和政县东街马燕林公开摆卖黄金叶(世纪之星)0.2条;二是东乡县唐汪镇街道张春梅乱渠道进货盖红兰州7条(定西标);三是东乡县河滩陈家集持证户孟永海销售假冒卷烟珍品兰州0.7条。
(3)未亮证13户:永靖县2户、临夏市1户、东乡县3户、广河县2户、和政县2户、积石山县2户、临夏县1户。
2、持证户守法经营情况
本次调研共检查持证户394户,其中守法经营378户,全州持证户守法率为95.94%。
3、卷烟价格执行情况
调研过程中未发现价格执行不到位现象,这并不是说明目前辖区市场的卷烟价格100%执行到位,只是因为近期卷烟货源紧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是市场规律的稀缺性表现。
(五)、客户意见及建议
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零售客户提出的建议主要还是围绕货源供应方面。一是反映货源供应不足,同时对下半年部分低档烟品牌(如“盖红兰州”、“金丝猴”)的供应策略表示不理解。二是部分客户反映商定供货总量不能满足,存在供货策略放大后无法足量购进的矛盾。
2、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客户指出,可否对办证条件中的合理化布局进行调整,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每个零售户的收益(意见多集中于重点路段的中型客户),其中,无证户提出想经营卷烟、有经营能力,是否可以放宽距离条件。
3、调研过程中,在与消费者的沟通过程中,部分消费者提出,近年来假冒卷烟有所减少,但市面上依然存在,希望专卖人员能够下大力气,抓住真正的烟贩子,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4、多数客户对专卖检查表示理解,但个别地区客户反映检查频次过密,影响客户正常经营,希望适当减少。(永靖县刘化客户每月接受检查多为4次,部分客户一月检查次数达到8次)
三、结论和下一步打算
(一)表现突出的方面 1、2009年,全州卷烟零售户的烟草法律法规认知度、行政执法满意度较以前有所提升。
2、城镇客户对卷烟条码信息了解程度明显提高。3、93.4%的客户表示在发现卷烟违法行为时,会向烟草专卖
局反映。
4、各单位上半年新版许可证换发期间的烟草法律法规培训 得到大多数客户的认可。
5、部分单位的违法信息收集工作逐步展开,在信息甄别、案件查处和询问方面有明显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按照州局下发的《专卖市场检查指导意见》要求,抓好 落实,突出“三重”管理,即: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对象。从此次调研过程中查获的案件来看,涉及经营户均为已确定的重 点管理户和无证户,说明在管理重点对象选择上面,下了一定功 夫,但是其中无证户公开摆卖和持证户销售假冒卷烟的行为更加 说明,对“三重”的检查仍不到位、力度仍需加大,应当始终保 持高压态势。
2、市场日常检查不能松懈。在市场检查前,专卖负责人必 须制定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检查计划和预案。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查看专卖检查记录发现,各单位均存有对部分客户长期未进 行检查的现象(突出:临夏县局客户杨菊花、杨小忠最后检查记录为 7.23,李尕 兰、张哈乃非的最后检查记录为 8 月份第一周,韩集客户韩玉虎的检查记录截止 2008 年 4 月 7 日)部分辖区客户店铺中的,《客户服务手册》 脏乱不堪 东(乡),从侧面可以看出,客户对专卖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专 卖管理效能未能有效发挥。
3、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努力提升专卖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新进专卖人员,部分县级局专卖领导未能亲自带头抓学习、培训和实战,只是交由其他专卖人员传、帮、带,一方面掌握的 资源较为松散,没有系统性;另一方面效果缓慢,不能充分发挥 专卖管理效能。(此次调研中,调研小组在发现东乡辖区有持证户销售假冒卷烟行 为后,随即告知当地专卖人员前来处理,响应速度很快,但却未带《暂扣单》)
4、在打假破网方面,专卖负责人和队长应当打消底气不足 顾虑,在调查过程中发挥好联合效能,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临夏市陶玉平称:10 月份,有人上门推销卷烟,待人离去遂拨打市局举(报电话,接听人员称会立刻赶来处理,未到,客户意见较大)。同时,在案件处 理方面,要注重案件查办和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切忌调查了解不 及时造成信息丢失(广河县查处一起假烟案件,次日做笔录)。
5、严格按照“一亮证、二检查、三告知、四整改、五道别” 的程序,开展专卖市场检查工作。从问卷情况来看,目前辖区客 户对客户经理比较熟悉,但对专卖人员的身份,大多客户没有认 清,尤以乡镇、农村客户较为明显,专卖人员在客户眼中逐渐被 淡化。表现为两
点: 一是询问客户专卖人员每月到店铺检查几次 时,大部分回答为客户经理的拜访次数,将两者混淆;二是对于 发现卷烟违法行为表示会举报的客户,31%的客户选择会向客户 经理反映。上述情况表明:第一,全州专卖日常管理工作仍不到,位,至少在出示证件、说明来意的环节严重缺失,多是进门说一句“我们烟草局的”(然后出示证件,匆忙检查、例行公事,没能让客户留有印象);第二,客户对专 卖管理人员的信任度不够,投诉举报时对专卖人员的素质水平有 所顾虑。
6、加强许可证管理,及时做好维护工作,为专卖管理和营 销服务提供扎实的信息基础(东乡县唐汪客户唐国友、汪左礼店铺中悬挂零 售许可证为旧版,但客户目前在系统中为有效状态)。
7、注重内管环节,规范从业人员自律。在做好市场管理的 同时,时刻关注内部经营及执法行为,尤其是在货源紧张的特殊 时期,一旦发现不规范苗头,坚决制止,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临 夏县土桥镇客户经理存有为客户代订卷烟嫌疑)在调研过程中。各区域市场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卷烟串码现象,多由于年末卷烟货源紧张,客 户私自收购造成,也存在异形烟(X 娇子居多)送货串号和异地卷 烟条码现象。一方面,送货部要强化送货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县 级专卖部门要在实施本地市场监管的同时承担起属地管辖的责 任,落实送货监管职能。
8、多策并举,持续、有效的开展烟草法律法规宣传。走访
过程中,多数客户均能提到参加了县级局举办的烟草法律法规培 训,但是在询问到具体问题时,客户表示记忆模糊,一经提醒就 会想起。说明上半年的大规模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果不采 取日常化、全员化的宣传培训,客户对行业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将 呈现下降趋势,之前的宣传效果也将不复存在(东乡和广河的客户认 知度相对偏低)。就此,州局计划在 2010 年运用目前的客户信息平台,选择特殊时间(法定节假日、3.15、12.4 法律宣传日等),向辖区持证户发送烟草法律法规信息,旨在主动支持和配合县级 局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拓宽宣传渠道,促进辖区客户对行业 法律法规认知度的整体提高。(此次调研中,所有被调研对象均不知道 12313 举报电话)
第三篇:提高调研工作水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提高调研工作水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探索规律的途径,改进工作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研工作的实践,深切的感受到,做好调研工作,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健全工作机制,联系工作实际,促进成果转化,这样才能促进调研工作,推动宣传思
想工作开展。
一、建立健全机制,增强调研工作的科学性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只有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调研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才能形成全员抓调研的良好格局。一是建立领导机制,落实调研责任。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落实好“六有”措施:有领导负责,有专人落实,有量化指标,有工作制度,有检查考核,有奖惩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写作水平。要结合重点调研课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作报告,单位领导要经常就一些全局性的工作为干部职工出题目、提要求、压担子,严把调研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搞好调研工作,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调研工作。四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调研热情。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定了干,干了算,奖惩要兑现,对在调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大家参与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调研工作的针对性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和亮点,(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分类施策,多管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对策调研。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围绕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认真筛选调研课题,安排得力人员,进行合力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对策。二是围绕难点问题实施专题调研。要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实施专题调研,以求达到“知症结、开方子”的效果。三是围绕热点问题开展超前调研。要及时了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动态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化解矛盾,凝聚民心,鼓舞士气,使热点问题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四是围绕亮点工作进行经验调研。对亮点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始终保持一种“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的精神状态,不满足、不停滞、不懈怠,通过调研,将经验总结好,将存在的问题找好,为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创造条件。
三、搞好成果转化,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跟得上、贴得紧、要管用”是对调研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大势,跟得上形势变化,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实际,做到研究成果不过时,为领导服务当参谋参到点子上,谋到要紧处。要坚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转化运用,使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力戒将千辛万苦得到的调研成果束之高阁。一是服务领导决策。对宣传思想工作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要认真关注,对调研中得来的材料、观点、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当好参谋助手,为出思想、出思路、出举措创造条件。二是推广工作经验。对涉及全局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吸收到领导讲话和制度文件中,从而推动面上的工作。三是指导工作实践。认真总结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好思路、好方法,把握工作规律,改进工作措施,注重工作效果,推动调研工作向深处开展、向广度延伸,以调研工作的良好成效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对粮油市场监管的思考与探索
xx市粮食局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
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
》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
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
第五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