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导论文:认识监狱功能
认识监狱功能
有感于老师所讲的福柯关于监狱相关的知识,本文就探讨一下监狱功能的相关知识。
(一)、传统监狱功能
监狱,是社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执行监禁刑的最合适处所;监狱是社会的安全保障机器。
1、监狱的基本功能——关押隔离功能
马克思国家学说认为,监狱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实施统治的专政工具之一。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而言,监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基于实行阶级统治和社会控制的需要。其承担着将犯罪分子关押隔离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重任。
例如有一罪犯刘某正在监狱服刑改造,1998年夏季,刘某纠集10余名罪犯,围攻、殴打监狱人民警察,并裹胁他犯参加,不允许其他罪犯参加正常生产、学习及劳动,造成监内秩序非常混乱,影响极坏。已身在监狱中的刘某尚且如此无法无天,可相而知如果没有监狱将其关押隔离会对社会及群众造成多大的危害。
2、监狱的犯罪控制功能
犯罪控制有双重含义,一是对犯罪人员加以控制,这与关押隔离有重合之处;一是对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人员加以控制——对其有震摄作用,使其有所收敛,不能胡作非为。黄光裕案引发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安全的担忧 如国美电器前主席、中国前首富黄光裕因涉嫌操纵股价、涉嫌行贿、涉嫌偷税漏税等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这对广大民营资本家无疑是一种警示。
3、监狱的再社会化功能
再社会化,又称为继续社会化或高级社会化过程,其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监狱通过刑罚的执行,以修复、整合、发展社会关系;第二是监狱将部分权力配置给
社会,使社会公众及组织能够参与到监狱的改造活动;第三是监狱要通过多元化的改造手段、方式、方法发挥监狱的作用。所以在19世纪初时,西方国家就推出假释制度并将其扩大适用。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又出现私人监狱、社区监狱、电子虚拟监狱等,监狱的再社会化程度亦逐渐发展和完善,这有利于人的被再社会化而顺利回归社会。
4、劳动技能培训功能
监狱组织罪犯劳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要其劳动过程中对自身身体、思想观念上的改造是很有帮助的。
(二)、福柯的观点
在福柯看来,监狱不仅是“权力践行的众多表现方式之一种”,而且是“权力最赤裸裸地、最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的地方”。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成就,法治的完善,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被置于理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台上,大有裹挟一切社会资源之势。现代知识体系、社会制度、规范、主体性这些表面看似合情合理的东西被构建出来,并且将为人类服务作为它们的核心目的,但在其外壳下,却是权力与统治所利用的偶然的社会历史产物。权力所构建的网络渗透到学校、医院、监狱以及社会科学之中,同社会及个人生活的所有层面交织到了一起。人们实际是生活在各类隐形的监狱之中的.狭义上的监狱的功能是规训化训练和监督罪犯,暂时剥夺其权力(人的自由),并将惩罚视为使人重新获得权利主体资格的程序。广义上的监狱功能是对整个社会群体产生一种规训.“我们已经看到,在刑事司法中,监狱把惩罚程序变成一种教养技术,而‘监狱群岛’则把这种技术从刑罚机构扩散到整个社会机体。”
“监狱从来都是一个失败”,福柯对这种现代化的“理性设计”本身持否定态度。监狱在两种意义上“制造”了违法者。首先监狱制造了累犯:违法者由于进过监狱而在社会上背上恶名,在监狱的环境里道德观念更弱了,也失去了工作的技能,因此释放之后很容易再次犯罪,最终成为职业罪犯;而且,监狱还使得罪犯之家庭成员因生活困难而走上犯罪之路。福柯还指出监狱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制造了罪犯。在监狱的实践中,监狱创造了“犯罪人”这样一个范畴:在监狱中,在权力的眼睛的凝视下,犯罪人第一次成为独立的、可见的客体,成为强有力的研究和控制的对象。换句话说,在监狱里,犯人被当做一种独特的、与其他人不同的、具有独立的意义的实体。他们不是作为抽象的“人”来被研究的,而是当做“罪犯”来被研究的;只有与犯罪有关的特点、特征才受到重视。犯罪学就在这样的权力知识制度和关系中产生了,其之产生和发展与这种权力制度及其对个人躯体的控制是不可分的。因此,福柯认为,犯罪学并非一种不可否认的独立的真理,而是从特定的权力知识体系中形成的。与此相联系的,在特定的权力关系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还有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人的科学”。“我们都意识到监狱的各种弊病,知道当它无效时是很危险的。但是人们无法‘想象’如何来取代它。它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解决办法,但是人们似乎又不能没有它。”“不合理性”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足以击退所有反对它的“合理性”。
从以上传统意义上的监狱功能及福柯的观点上可以看出,福柯的观点即使到现在也很难让大多数人接受,我们不说他的观点是对是错,他的确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监狱的功能在未来必将有所改革。监狱及其实践提供了一个检验现代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监狱内所发生的事情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
第二篇:监狱论文
教育改造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罪犯思想转化的程度。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越来越凸现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业位置。然而,在这项工作上,我们还很难有所突破,主要原因是我们陷入了一些困境。传统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等,有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施展不开。因此,教育改造工作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只有改革,才能开创教育改造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困境分析
㈠教育内容空泛的困境。思想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也缺乏对人性回归的引导以及思想净化方面的辅导。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适合成年罪犯的教材,也无法开展。技术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其实践性也不是很强,出监教育也缺乏相应教材,而且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㈡从教人员缺乏的困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从教人员以警察为主。推行警察直接管理之后,大大的增加了警察的工作量。目前,基层警察肩负着狱内看守、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四大任务,每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加上我监警察上班路途较远,上班后,日常事务已是相当繁忙,很难再分出精力搞教育,即使搞了,也被其他工作弱化了。并且,教育也缺乏连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
㈢从教人员实施教育水平不高的困境。尽管我监警察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济济,但是,实施教育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或者说,有些人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很讲究方式方法,倘若方法不对,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㈣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罪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对警察的教育,不但不予接受,甚至存有逆反心理,经常不服管教。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要说效果、质量,能够顺利完成教育课目已经就不错了。
㈤教育评估体系缺失的困境。监狱的教育效果应该怎么评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假如评估仅限于台帐、警察背“四知道”以及违纪率等,则肯定会出现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弊端。相比于劳动生产,教育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缺乏对罪犯受教育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考核体系。
㈥分类教育不切实际的困境。分类教育不仅教材缺乏,分类也不尽合理,分类编班困难重重,分类教育难以实施,实施意义也不大。
以上所述困境,制约着教育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从教人员陷入的困境以及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是整个教育改造工作困境的关键矛盾,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育改造工作也就容易上台阶,出成果。
二、教育改造走出困境的思考
㈠教育自成体系,走专业化之路 古人曰:“杂而不专,弗成大器”。教育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要出成果,必须自成体系,走专业化道路。马克思说过,社会发展越是进步,其社会分工必然越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警察都是“万金油”,样样懂,就没一样精通,结果各项工作都乏善可陈,更不要说什么成果了。其实,搞教育的警察应该从繁重的狱内看守、日常管理、生产管理的任务中分离出来专职专责。尤其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罪犯的思想只有得到转化,才能够接受改造,而思想转化的过程是一种“蜕变”,它很难自我完成,必须是通过帮助,通过教育,或者是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才能实现。至于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更是需要专业教育的指导,才能够让罪犯提高文化水平,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分类教育来说,只能通过专门的研究,科学的分类,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够起作用,如果太过简单空泛,恐怕还会起相反作用(譬如罪犯通过私下交流,犯罪手段会更加高明,更加残忍),没改造好的罪犯释放后,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更令人担忧。出监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就业指导的培训。另外,人各有专长,精力各有所限,能力也各有侧重,如果干非所长,就好比是让李逵去绣花,林黛玉去玩斧头一样荒唐可笑。因此说,走专业化之路是十分必要的,懂教育的让他专职搞教育,别的不用他管;懂管理的让他专职搞管理,别的不用他教;懂生产的让他搞生产,再把狱内看守也分离出来,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那么,教育也就容易出成果了。
㈡动用社会资源,解决警察不足的矛盾,走社会化教育之路
监狱其实大可不必自我封闭起来,神神秘秘的与社会隔绝。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的社会性,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够完整,才能够健康。我国监狱是改造罪犯的场所,更要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帮助监狱,这样,才能让监狱健康发展,让警察健康工作,让罪犯健康改造。
在现实工作当中,警力不足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动用社会资源,走社会化教育之路来解决这个矛盾,前文讲到,监狱要融入社会,教育要专业化,那么搞社会化教育更有其必要性,我们通常实施的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等等的思想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技术教育都可以与社会有关机构联办进行(目前,监狱教育部门正在开展)。在出监教育期间,可以和劳动部门合办招聘会。监狱文化建设可以寻求社会文化界协助,法律咨询与教育可以寻求普法教育部门协助,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可以邀请心理治疗专家坐诊。凡此种种,社会资源广泛存在,我们若不加以利用,就是白白的浪费。
㈢成立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以及研究解决教育难题
前文所述,我们面临教育内容空泛化的困境,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思想教育出现难题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指导,往往凭经验解决,一旦经验不足,则可能把事情越弄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一个教育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教材,研究解决教育难题,甚至可以研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施行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譬如对于自杀危机的干预,对自杀对象的教育等等)。
科研中心可以是专家指导下的非常设机构,由专职教育警察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搞科研活动,为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并可以着力研究出适合监狱实际的教育成果评估体系,研究对罪犯接受教育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等等。㈣着力提高警察专业水平,分批送警察到大专院校培训
我们的警察长期战斗在围墙内,各种知识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即使水平再高,也会有知识陈旧的时候。俗话说“江郎亦有才尽时”,一旦江郎才尽,教育工作就很难再发展,很难有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警察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解决各种专业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造专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经常性地组织警察到外面参观学习,组织警察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各种相关专业的培训,不断优化警察的知识结构,提高警察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
㈤心理矫正走专业化道路,独立于教育而成为第四改造手段
目前,很多监狱都在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活动,并且把它纳入教育改造的一个内容。从现实来看,活动虽多,成果有限,依然存在那么多有心理障碍的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其主要是我们对心理矫治的定位不准所致,心理矫治应该独立于教育改造,列为第四个改造手段。
首先,心理矫治有别于通常的做思想工作。它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的治疗行为,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罪犯,完全没必要矫治。而思想工作是针对罪犯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的教育工作,思想问题是人人都会有的问题,因此,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全体罪犯,它有普遍性、全面性甚至是公开性的特点,心理矫治的对象是个别有心理疾病的罪犯,他的特点是个别性、单一性、还有私隐性。
其次,心理矫治专业性较强。从业人员仅有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同时应该具备医疗知识,药理知识。从业的心理医生,首先应该是医生,然后才是心理医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却没必要是医生,绝多数警察都能信任。
最后,罪犯如患有心理疾病,思想教育工作会显得苍白无力。罪犯患有心理疾病时是拒绝接受教育的,有些罪犯尽管表面唯唯诺诺,其内心的抗拒还是一样存在,这时候,就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治疗康复后的罪犯,才能够顺畅地接受思想教育。
总之,把心理矫治作为教育改造的一项内容,并要求所有警察都参与,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那是对心理矫治工作认识的偏差。设立心理治疗室,需要专家的指导,其环境布置,医疗工具,医疗药物等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矫治的工作,应该交给心理医生进行。
改造罪犯四大手段协调运作,开创教育改造新局面。我们已都知道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再加上前文所说的心理矫治手段,四大手段要协调运作。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手段,非劳动无以谈改造,教育,是提高素质转化思想的重要手段,非教育无以谈转化,两者不可或缺,它们互相兼容,互为补充。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改造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改造工作要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其方法固然很多。但是走好专业化、社会化之路,让监狱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最终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顺利就业,服务 3 于社会,是一条值得一走的新路子,它符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要求
第三篇: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课程论文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姓 名: 虎少奇 班 级:金材132班 学 号:***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摘 要: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用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从高精尖领域逐渐走到百姓的生活之中,它的科学价值及应用价值逐渐被发现和认识,纳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逐渐新兴起的的纳米材料进入人们的眼球,就需要我们对纳米材料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发展,揭秘其中的奥秘之处,就像人们所认知的那样被大家熟知。为此,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文将带大家探索我们不太熟知的纳米材料的奥秘,关键词:纳米材料;效应;纳米技术;纳米结构;应用范围;
1.纳米材料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广义上是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根据2011年10月18日欧盟委员会通过的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50%以上。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注1米=100厘米,1厘米=10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2.纳米材料的发展史
1962年,久保提出超微颗粒的量子限域理论,推动了实验物理学家对纳米微粒的探索。第一个真正认识到纳米粒子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做了超微粒子,并发现,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
1984年德国的H.Gleiter教授等合成了纳米晶体Pd, Fe等。并且1987年美国阿贡国立实验室Siegel博士制备出纳米TiO2多晶陶瓷,呈现良好的韧性,在100多度高温弯曲仍不裂。这一突破性进展造成第一次世界性纳米热潮,使其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使得纳米材料飞速发展。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Nanotechnology》和《Nanobiology》两种国际性专业期刊也在同年相继问世。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今天,纳米科技的发展使费曼的预言已逐步成为现实。纳米材料的奇特物性正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纳米材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对纳米颗粒和纳米块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一度形成热潮。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第二个阶段(1994年以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及发展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物性的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第三个阶段(1994年以后)主要是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的热点。
3.纳米材料的五大效应
(1)体积效应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
(2)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表9-2给出了纳米粒子尺寸与表面原子数的关系。
(3)量子尺寸
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接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例如,导电的金属在超微颗粒时可以变成绝缘体,磁矩的大小和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比热亦会反常变化,光谱线会产生向短波长方向的移动,这就是量子尺寸效应的宏观表现。因此,对超微颗粒在低温条件下必须考虑量子效应,原有宏观规律已不再成立。
(4)量子隧道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用此概念可定性解释超细镍微粒在低温下保持超顺磁性等。
(5)介电限域
纳米粒子的介电限域效应较少不被注意到。实际样品中,粒子被空气﹑聚合物﹑玻璃和溶剂等介质所包围,而这些介质的折射率通常比无机半导体低。光照射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产生了界面,邻近纳米半导体表面的区域﹑纳米半导体表面甚至纳米粒子内部的场强比辐射光的光强增大了。这种局部的场强效应,对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物理及非线性光学特性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以及用于多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材料,介电限域效应对反应过程和动力学有重要影响。
4.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纳米材料技术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超微粉、镀膜、纳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检测技术(化学组成、微结构、表面形态、物、化、电、磁、热及光学等性能)。纳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能量束加工等)及扫描探针技术。目前,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袖珍军团“,微型环状激光器,纳米级微电子软件,超微型计算机等方面。
5.纳米结构
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它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对纳米阵列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由金属纳米微粒或半导体纳米微粒在一个绝缘的衬底上整齐排列所形成的二位体系上。而纳米微粒与介孔固体组装体系由于微粒本身的特性,以及与界面的基体耦合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效应,也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按照其中支撑体的种类可将它划分为无机介孔复合体和高分子介孔复合体两大类,按支撑体的状态又可将它划分为有序介孔复合体和无序介孔复合体。在薄膜嵌镶体系中,对纳米颗粒膜的主要研究是基于体系的电学特性和磁学特性而展开的。
6.纳米材料的制备
(1)惰性气体下蒸发凝聚法。通常由具有清洁表面的、粒度为1-100nm的微粒经高压成形而成,纳米陶瓷还需要烧结。国外用上述惰性气体蒸发和真空原位加压方法已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固体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离子晶体、非晶态和半导体等纳米固体材料。我国也成功的利用此方法制成金属、半导体、陶瓷等纳米材料。
(2)化学方法:1水热法,包括水热沉淀、合成、分解和结晶法,适宜制备纳米氧化物;2水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剂挥发分解法、乳胶法和蒸发分离法等。
(3)综合方法。结合物理气相法和化学沉积法所形成的制备方法。其他一般还有球磨粉加工、喷射加工等方法。
6.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
就目前而言,纳米材料应用主要是天然纳米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传感器,纳米倾斜功能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计算机,纳米碳管,医
疗应用,家电,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机械工业等方面。而被我们所了解的纳米材料大概就有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陶瓷,纳米半导体材料了。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纳米材料成为一种表面保持常规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而内部仍具有纳米材料的延展性的高性能陶瓷。(3)纳米半导体材料
将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例如,纳米半导体中的量子隧道效应使某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输运反常、导电率降低,电导热系数也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下降,甚至出现负值。这些特性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利用半导体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出光电转化效率高的、即使在阴雨天也能正常工作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纳米半导体粒子受光照射时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具有较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因而它能氧化有毒的无机物,降解大多数有机物,最终生成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水等,所以,可以借助半导体纳米粒子利用太阳能催化分解无机物和有机物。
总之,纳米材料存在我们生活中一切事物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就像鸽子大脑里的导航,生活的一些半导芯片,很多的精密仪器之中都可能存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已经在我们身边大量事物中出现。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应该更深一步的研究纳米材料,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参考文献
1.丁秉钧,《纳米材料》,普通高等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2011-07-27;
2.原继红,黄楠,韩晓云,康传红,孙治尧,闫尔云,纳米材料的应用,《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84-186, 3.王仁清,纳米材料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第22期 19,21,课程学习后的收获与建议: 收获:
自当学习了功能材料之后,我便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到了材料的本质,这对我们材料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有帮助的,我们是学习材料的,就必须从材料的多个层面去了解,并且熟悉材料,这样才可以更加熟悉的运用材料的特性,掌握材料的本质。学习本课程之后,我们便可以从只知道材料的一些浅显的的特性像更深一层的特性去了解掌握。例如导电陶瓷的原理,铁电体,压敏陶瓷,气敏陶瓷等等这些我们听过和没有见识过的材料和材料方面的其他知识。就拿形状记忆合金来说,我们能想到的是它会记忆自己的形态,就像之前学过的Ti合金一样,但是,却没有了解它的基本原理,不知道合金的这种记忆效应是由合金的 “相变化”来实现的,随着温度的改变,合金的结构从一相转变到另一相。
总而言之,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来说还是收益颇多的,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有颇为重要的作用。
建议:
总的来说对这门课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当初选这门课程就是冲着自己的兴趣去的,龙老师对这门课程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讲课也是相当认真负责;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同学们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要是实验的内容占大部分的比例,或许更容易去理解和感受,更有兴趣去了解功能材料。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带领我们多去实验室,在动手过程中帮我们指导学习。
第四篇:功能材料论文
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包括热喷涂、纳米复合镀、纳米粘结粘涂技术、纳米复合涂料技术等;介绍了纳米复合涂层在提高材料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光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性能研究,探究了纳米复合涂层在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应用。展望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发展、关键词:纳米复合涂层;制备;性能;研究进展 自从八十年代初,德国科学家提出纳米晶体材料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对纳米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到了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纳米材料制备和研究的高潮。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处于热力学上极不稳定的状态,表现出有别于传统材料的不同性能,正是由于纳米材料这种独特的效应,从而使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功能特性。随着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应用研究阶段。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成形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尤其是纳米材料与表面技术的结合,对于纳米材料和表面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3]。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1]。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使纳米材料在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与传统的固体材料有许多不同的特殊性质,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的前沿和一个开拓性的新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2]面工程是21世纪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工程是由多个学科交叉、综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优于本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涂层,赋予零件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等性能[3],纳米材料与传统的表面涂层技术相结合,可得到纳米复合涂层。纳米复合涂层是由两相或两相以上的固态物质组成的薄膜材料,其中至少有一相是纳米相,其他相可以是纳米相,也可以是非纳米相[4]。纳米复合涂层集中了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性能,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应用。
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
1纳米热喷涂技术热喷涂技术是材料表面强化与保护的重要技术,它在表面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热喷涂是利用一种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并通过气流吹动使其雾化并高速喷射到基材表面,以形成喷涂层的表面加工技术〔’〕。纳米微粒用于热喷涂技术中备的纳米复合涂层与传统涂层相比,在强度、韧性、耐蚀、耐磨、热障、抗疲劳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而且部分涂层可以同时具有多种性能
制备纳米复合涂层的热喷涂方法包括超高速火焰喷涂、真空等离子喷涂、双丝电弧喷涂等。李春福困等研究了对A1T3粉(纳米1A20。与ITOZ混合物,ITO:质量分数为13%)在等离子喷涂中的应用,将经过超声乳化的纳米微粒与A1T3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烧结,制成适于等离子喷涂用,利用此粉制备的纳米复合涂层的流平性能好,元素分布均匀,通孔率减小,涂层残余应力降低,结合力提高,内部微裂纹减小,涂层耐磨、耐蚀性能明显提高。丁红燕等川将分散好的纳米1A20。与F102粉(镍、铬、硼、硅自熔性合金粉)进行球磨混合制备了混合粉,再利用氧乙炔焰热喷焊工艺制备了纳米IAZ03作为弥散增强相的纳米复合涂层,纳米微粒在涂层中分散均匀,涂层的耐磨性明显增强。tSewart等「`习用高速火焰喷涂(Hvo)F制得了WC一co纳米复合涂层,在涂层组织中可以观察到,纳米微粒散布非晶态C。相中,结合良好,涂层显微硬度明显增加。Kear等〔9」对涂层硬度增加的原因作了进一步解释。PilaS等[’oJ也利用HvoF制备了ere一NICr纳米复合涂层,并对其力学和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纳米微粒在涂层中分布均匀,涂层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性质显著提高,耐磨性增加 用热喷涂技术所得到的纳米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耐磨和耐蚀性等都较传统涂层高,拓宽了这种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但如纳米微粒在涂层的分布、涂层致密度的提高及如何制备优良的纳米结构涂料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蒸发和溅射是真空物理镀膜的两种主要工艺,其沉积物的全部或部分由物理手段直接提供:前者使镀料通过热蒸发而获得,即蒸发镀膜;后者是由离子轰击靶材获得,即溅射镀膜。产生溅射效应的离子来源于工作气体放电,主要是辉光放电。从靶材溅射出来的粒子具有较高的动能,有利于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致密度[4]。溅射镀膜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中。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频溅射技术的突破,溅射镀膜得到了迅速发展,现有两极溅射、三极溅射、反应溅射、磁控溅射、双离子溅射和中频溅射等多种沉积工艺。1964年,Mattox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离子镀系统,用于在金属底材上镀制耐磨和装饰等用途的涂层[6]。离子镀是指镀膜与离子轰击膜层同时进行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离子轰击可以改善膜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改善膜层的结构(例如细化晶粒和提高致密度)和性能。事实上,离子镀是以蒸镀和溅射这两种PVD技术为基础,再加上离子轰击而衍生的次级技术 3.离子镀技术
目前,工业应用的离子镀技术主要是以蒸镀为基础的阴极电弧离子镀[7]。通过以靶材(镀料)作为阴极,真空室作为阳极并接地,进行弧光放电。弧光放电仅在阴极(靶材)表面的弧斑处进行,其温度高达8000~40000K。高温下弧斑喷出的物质有电子、离子、原子和液滴。其中,离子占30%~90%。将工件加上例如100~200V负偏压,吸引离子向工件方向运动,即可实现离子镀。电弧离子镀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现产业化,并沿用至今。最近采用脉冲偏压技术,导致镀膜过程远离平衡态特性,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降低内应力。这种技术具有沉积速度快、附着力强、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靶材喷出的液滴会影响涂层的表面光洁度和均匀性。1985年,Window等在研究溅射技术时,提出增大普通磁控溅射阴极的杂散磁场,从而使等离子体范围扩展到基体附近的非平衡磁控溅射阴极[8]。普通磁控溅射阴极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紧密地约束在靶面附近,基体(工件)附近的等离子体很弱,只受到轻微的离子和电子轰击。而非平衡磁控溅射阴极的磁场可将等离子体扩展到远离靶面处,使基体浸没其中。这有利于以磁控溅射为基础来实现离子镀,并使磁控溅射离子镀与阴极电弧蒸发离子镀处于竞争和互补的状态。英国TeerCoatings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的一系列设备,用于研发和生产[9-10]。与电弧离子镀相比,溅射离子镀克服了涂层表面粗糙的难题,而且在涂层化学组分上更易于控制和调节,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种硬质涂层合成技术。利用离子镀技术实现产业化的硬质涂层有TiN系列(包括TiC和TiCN等)硬膜、TiAlN抗高温氧化膜、CrN耐磨耐腐蚀膜、ZrN高温高强膜以及类金刚石DLC)和MoS2固体润滑膜等,它们已广泛用于刀具、模具和机械零部件等领域[11-13]。这些硬涂层的硬度一般为15~30GPa(注:纯金刚石硬度为100GPa,石英为10GPa)。由于单一涂层材料往往难以满足提高综合性能的要求,因此涂层成分将趋于多元化、复合化。例如TiN系列硬质膜正向纳米多层膜发展,其中包括TiN/TiCN、TiN/TiAlN和TiN/CrN等纳米多层膜。另一种类型是碳系列硬质膜及其复合涂层,包括DLC、CNx及其多层复合涂层。此外,还有TiN系膜与碳系硬质膜的复合涂层(如TiN/CNx)等。纳米多层涂层具有可控的一维周期结构,交替沉积的单层膜厚度一般不超过5~15nm。一般认为,纳米多层涂层的高硬度主要是由于层内或层间位错运动受阻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纳米多层涂层的性能与涂层的周期膜厚有很大关系[14],当在形状复杂的刀具或零件表面沉积纳米多层膜时,很难均匀控制各层的膜厚,同时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各层间的元素相互扩散也会导致涂层性能下降。
纳米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力学性能
纳米粒子的加人对于传统涂层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改善。纳米微粒作为弥散相分布在涂层中,增强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纳米iToZ分散在iN一P镀液中利用化学镀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镀层的硬度大于80HV,硬度的增加提高了镀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将纳米iN微粒加入到SIC中,在纳米微粒添加到3%时,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较传统涂层提高了2倍[31] 蒋斌等[32]利用电刷镀技术制得的纳米SiO2/Ni复合涂层的抗疲劳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不同的作用力下,纳米复合涂层的抗疲劳性能都比未添加纳米微粒时增加;经过退火处理后,涂层的抗疲劳程度更高。张而耕等人[33〕向PsP中分别加人纳米级SiO2和微米级SiO2,对两种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果表明,纳米复合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性都较微米级粒子的好,耐冲蚀磨损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约为普通涂层的26倍,冲蚀磨损后涂层表面较为光滑,无裂纹和凹坑。将改性的纳米微粒加入热处理过的聚合物中,由于聚合物结晶度的改变及改性纳米微粒的作用,提高了纳米复合涂层的耐冲击性和热稳定性【34】,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也有显著效果,添加纳米微粒之后,复合涂层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6%,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0%[35〕。iN纳米微粒添加到聚氨酷中,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减小,耐磨性提高[’36〕。环氧树脂与聚醋的混合物经过纳米Al2O3的改善,在纳米微粒添加到8%时,冲击强度较未加纳米微粒的混合物及纯环氧树脂分别增加了110%、400%,拉伸强度则分别增加了4%、165%;同时,涂层的介电性和耐热性也得到提高[37] 光、电、磁学性能
无机材料TiO2:、ZnO等具有很强的光催化功能,可利用紫外线或日光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水。将纳米TiO2:添加于涂料中,制成光催化涂料,利用阳光分解环境污染物,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利用TiO2:的透明性、紫外线吸收性,将纳米TiO2:金属闪光材料与铝粉颜料或珠光颜料等混合用在涂料中,能产生随角异色效应,可制作汽车金属闪光面漆,这种漆还具有极强的附着力和耐酸碱性能,在高档汽车涂料、商标印刷油墨、特种建筑涂料等具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纳米复合涂层因纳米微粒的导电性可制成抗静电材料。诸如纳米微粒Fe2O3、TiO2、Cr2O3、ZnO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微粒制成具有良好静电屏蔽性能的涂料,而且可以调节颜色。在化纤品中加人金属纳米微粒可以解决其静电问题,提高安全性[[38] 米金属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而且具有较好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开发纳米隐身涂料。纳米磁性材料特别是类似铁氧体的纳米磁性材料加人涂料中,既有优良的吸波特性,又有良好的吸收和耗散红外线的性能,加之相对密度小,在隐身方面的应用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单磁畴针状微粒制备的纳米复合涂层,具有单磁畴结构,高矫顽力,用它做磁性记录材料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提高信噪比。纳米复合涂层的应用
近年来,不少研究机构采用PVD(包括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纳米复合涂层,例如nc-TiN/a-Si3N4、nc-TiN/BN和nc-TiAlN/a-Si3N4等。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纳米复合涂层在金属加工特别是干切削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复合涂层技术之所以能够起到这种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材料的纳米尺寸效应,即当晶粒尺寸进入纳米尺度范围(<10nm)时,物质显示出与常规材料截然不同的特性(例如超高硬度)[16-17]。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在干切削加工中的应用是目前高性能刀具的研究开发热点。硬质涂层的应用可减小刀具与工件的摩擦,降低刀具在切削中的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此外,高精度数控机床的应用和普及,绿色制造理念的提出,各种高硬度、高韧性的难切削材料的加工,使干切削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刀具涂层技术及涂层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纳米复合涂层的发展顺应了现代机械加工对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环保的需求。迄今为止,纳米涂层在制造业上的应用已初见成效[18]。例如,瑞士Platit公司利用LARC®(LateralRotatingARC-Cathodes)技术开发的新一代nc-TiAlN/a-Si3N4纳米复合涂层以及其他纳米多层膜,其高温硬度十分突出[19-20];德国CemeCon公司推出了新的纳米结构(Supernitrides)涂层[21],这类涂层将硬质涂层的抗磨损性能及氧化物涂层的化学稳定性结合起来,在应用中表现出极佳的热稳定性;Balzers和Teer等公司在硬质涂层表面上再镀上固体润滑纳米涂层如WC/C和MoS2/Ti,发现刀具的干切削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22-23]。结论
将纳米材料与表面涂层技术相结合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涂层较传统涂层有更大的优越性。纳米复合涂层均匀、结构致密,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如耐磨性、硬度、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等。利用纳米材料的不同性质,在其他领域中,纳米复合涂层也展示其诱人的前景,利用纳米微粒光催化作用制备的纳米复合涂层用于室内、医院及某些公共场合可以产生很好的抗菌、杀菌及自清洁功能;纳米微粒特有的吸波能力,使得复合涂层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军舰等武器装备上;利用纳米复合涂层中纳米微粒对环境的敏感性,可望制备出小型化、多功能、低能耗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已经制备了很好的双疏性单分子膜,具有很好的摩擦学性能〔43,〕;将TiO2纳米线与聚合物单体在玻璃片上用浸涂法成膜,再用紫外光照射引发原位聚合,得到TiO2:纳米线弥散在高聚物的纳米复合膜〔44,这种纳米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减摩功能[45];同时,还利用原位复合技术制备了含氟聚合物一纳米TiO2/聚丙烯酸丁醋纳米复合膜及摩擦性能复合涂层,涂层具有很好的疏水效果[46]。
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和包覆、纳米功能涂层的制备、纳米微粒与表面涂层技术的结合等方面。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合成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和基础理论研究日益深人的基础上,纳米涂层将会有更快、更全面的发展,制备方法也在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其应用将遍及多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2.Cheiter H.[J].金属学报,1997,33(2):166 3.吴秋允,等.[J].材料研究学报,1997,11(3):331~334 4.
第五篇:监狱法学论文
完善监狱改造制度预防重新犯罪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
摘要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危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索预防的手段,但目前的刑罚理论及监狱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大的误区,过分扩大劳动的作用,忽视教育改造及心理矫治。基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由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而成为我国犯罪预防的重点、难点,因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造对策,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监狱改造的重要内容方面,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与劳动技能培训,使其出狱后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不失为一种预防重新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的明智选择。关键词改造手段重新犯罪教育改造心理矫治技能培训
一、重新犯罪原因剖析
据司法部监狱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重新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剖析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刑释人员无固定职业和稳定的生活来源是其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最迫切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份有较稳定收入的工作。然而,刑释人员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就业市场处于严重弱势。罪犯回归社会,不仅仅是人由大墙内走到大墙外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没有固定工作造成刑释人员与社会的“经济隔离”。无所事事是犯罪的温床,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不能以正常的渠道获取,就可能转向非正常的方式来获得。可见.有效预防重新犯罪,首先必须解决 刑释人员的生计问题,使其不致于因为温饱问题而重新走向犯罪道路。
(二)重新犯罪的罪犯心理失衡
他们一般具有蔑视法律制度的心理、经济上的补亏心理、强烈的反社会心理和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多年的监狱生活与现实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部分刑释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时就深感“损失惨重”,要不惜一切代价“捞本”的思想十分强烈。他们对犯罪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第一次的失误不会变为第二次的现实,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被发现,伺机疯狂作案,把不满、愤恨发泄于社会。罪犯改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犯罪率的高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率的关系
近现代刑罚观念由报应逐渐转向对犯罪人的矫正,注重对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使犯罪人能够顺利重返社会,不再踏上重新犯罪的道路。相应地,人们更加注重对矫正方法的的适用。一般认为,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及狱政管理是我国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这无论是在实践部门还是在理论界都得到了认识。我国自建国初逐步形成了以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为主的狱政方针。其中劳动改造一直处于改造中的“重头戏”。学者们也多从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生活劳动是“改造自新的唯一手段”——出发,承认劳动的改造性和教育性。“监狱强迫罪犯进行劳动,目的就是为了改造罪犯,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所以改造形式劳动改造不可缺少的特性。劳动能重塑罪犯的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树立法制观念,尊重他人权利;能使罪犯矫正恶习,培养良好的习惯。”但是,劳动改造确如上所述具有矫正的作用吗?果真如此的话,我们该如何解释从建国到现在居高不下的重新犯罪率?尤其是90 年代以来,我国的重新犯罪率不断升高,即使在未重新犯罪的罪犯中,他不再重新实施犯罪的理由,恐怕也不是被改造成新人,而是因为他还怕再到监狱中去接受“劳动惩罚”。正如有的罪犯说:“狱内的劳动改造经历,使以后再犯罪时产生犹豫,监狱里两件事最苦:一是没自由,二是劳动改造。”由此看来,劳动改造并未如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在起着改造犯罪人、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
二、当前改造手段理论上及实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刑罚理论与监狱管理实践中,劳动能改造人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还根深蒂固,导致对罪犯偏重劳动改造,忽略教育改造,未能处理好劳动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四个方面的关系。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说是谁也不否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偏差,那就是看不到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作是点缀、摆设,甚至当成负担。长期以来,以“三课”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改造活动在经济效益、生产劳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大多变得徒有虚名,为了完成正常考核检查,教学内容重叠,鲜有新意。思想教育仅仅强调大课教育、次数,强调表面现象,并不能反映实际质量的变化状况。文化教育形式主义突出,教育内容的多年一贯性和学制上的非连续性,致使想学的罪犯“吃不饱”,不想学的罪犯“吃不了”。技术教育弱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无助于罪犯刑释后立足社会,不能对罪犯的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不能激发罪犯参加技术教育学习的热情。另外,罪犯教育改造考核和评价质量体系不完善、不合理。在我国监狱普遍推行的“双百分”考核中,教育改造仅占几分,明显失衡。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更为严重的是搅乱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长期轻视教育改造的恶劣影响。
三、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罪犯劳动作为一种被强制的行为,其是罪犯感受刑罚的要求,同时强制劳动也成为罪犯与刑罚之间的媒介,是罪犯借以感受刑罚的载体。这是现代社会罪犯劳动存在的原因与根据,是罪犯劳动根本价值理性所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罪犯劳动是一种惩罚。就劳动本身而言,它不能自动的起到净化犯罪人心灵的目的,犯罪人不会在劳动过程中突然地大彻大悟。或许经过劳动之后,有一部分人悔悟了,但这正如前所述,是因为他还怕再次受到这种处罚。当然,作为刑罚执行机构,在具有惩罚性的同时,现代监狱也还应该具有教育改造性。对于大多数罪犯(死刑犯和终身监禁犯除外)而言,监狱改造关注罪犯本身,是为了罪犯改恶从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素质提高,从而顺利地重返社会,重新适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我们不能把劳动作为改造犯罪人的主要手段,更不能奢望能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劳动来达到降低重新犯罪率的目的。对未然之罪的预防(包括对潜在犯罪人的一半预防和对正在服刑罪犯重新实施犯罪的特殊预防)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那就是强制劳动与教育改造、心理矫治相结合,使罪犯在监狱中习得劳动技能、科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为出狱后的自力更生奠定基础。尤其是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将是我们以后要关注的重点。
第一、监狱部门应当改变罪犯改造模式,努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在观念上,以改造人为中心,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目标,对所有罪犯都应该进行社会化改造,努力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就要求监狱部门必须改变以劳动改造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强教育改造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服刑人员进行以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罪犯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劳动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转变目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存在“重关轻管、重管轻教”的观念。以现代的文明素质承担新时期的监狱行刑工作,通过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礼待人,将科学文明的管理和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重视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把心理矫治作为罪犯改造的必要手段。
近些年,服刑人员在狱中自杀自残和伤害他人的案件时有发生。可以说,服刑人员在监所几近与世隔绝,他们远离亲友,与人缺乏交流。其内心是孤独的,悲观无助的,甚至是绝望的。很多服刑人员担心遭到亲人唾弃,对家庭、婚姻关系感到焦虑,或是即将出狱,对能否适应社会信心不足、忐忑不安⋯⋯服刑人员不可避免存在心理疾患,这种疾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梳理与矫治,极易发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案件,抑或在获释后重新犯罪,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必须重视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把心理矫治作为罪犯改造的手段。扩大社会参与矫治力度,提高矫治的成效。刑罚社会化、矫正社区化等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为社会参与矫治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支撑。在此背景下,应当扩大社会参与罪犯矫治的范围与层面。尤其是扩大心理专家参与矫治工作,以提高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成效;加大开放式处遇力度,进一步完善罪犯准假探亲、特优会见等措施,尽可能让服刑人员与社会接触,减少与正常社会生活的隔膜,帮助服刑人员重新适应社会生活,避免形成“监狱人”的人格,切实把罪犯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改造人、教育人、拯救人的目的。第三、劳动技能培训应当成为刑释人员安置的前置程序。
如果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出狱后就不难找到工作;否则,刑释后就无法找到谋生的饭碗,从而增加政府安置的难度和重新犯罪的几率,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政府应当重视服刑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把服刑人员的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再就业工程,对服刑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结合社会需求,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增强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使刑释人员在监所学到的技能能够得到的切实的应用。使他们出狱后,能 够自食其力,而不至于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或为生计而重新犯罪。
第四、完善立法,推进监狱改造工作社会化进程。
《监狱法》第66条规定:“罪犯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列入所在地区教育规划。” 然而,《监狱法》已经实施十余年了,这些规定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要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加快行刑法制建设和改革,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从立法的高度对综合治理有关的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使监狱工作社会化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2] 李均仁.转换观念,预防控制重新犯罪的上升趋势.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5)
[3] 张绍彦.中国监狱改革论略.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1]北京市监狱管理局“重新犯罪”课题组.北京市在押犯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中 国司法.2005(6).
[3]于浩,谭远宏.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制与社会.2007(1).
[2] 董兴义,陈满庆.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作用及其基本方略的深化改革[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 2002.[2] 陈寿刚, 国洪江.新形势下对罪犯加强严格管理与教育改造工作之我见[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 1999
[7] 祝国治,陈向阳.试论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规范发展(下)——构建罪犯劳动改造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司法, 2006,(03).